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重要的人生问题。在本课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悟人生,活得有尊严之后,更进一步构建生命远景,描绘亮丽人生。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人的独特性几个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后逐层深入,从“每个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到“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再到“发挥生命的独特性”让学生体会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学情分析

生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影响而成为两个不一样的生命体。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自然构造、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潜能和天赋,不同的个性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发现孩子独特的潜能和价值,让孩子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真正自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二)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真正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开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通过活动,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学生共同探讨生命独特性的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一、每个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尊重生命珍爱自己

二、人类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人具有智慧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确,数量要适中。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结果有的班级学生放的开,表演欲很强,效果很好。但有的班级学生相对文静,表演就出现冷场,效果就不理想。所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我调整了教学策略。

(2)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预先设定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例如,本节课有的班级学生突然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关于克隆技术,我个人认为,如果面对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时有必要加以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所体现。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详加分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但是,有个别学生知识面广,提出这一问题后,我们也不能含糊其词地回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懂得克隆生命体间也是有差异的。当然,有时这类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

基于嘉兴地方资源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综合实践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丰富和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开发是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只有基于地方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才能满足各地区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才能使综合实践成为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而受到学生的乐学、老师的乐教、家长的支持,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2、集团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课改地不断深入,我集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每学期不少于两个主题活动的研究已深入人心,集团开发的《我们的辅成》综合实践校本教材,先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活动、我们的社团”四个方面引领学生主动了解学校的历史,关注校园活动,建设温馨校园,真正成为辅成小主人。然后从校园走向社会,教师自主开发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案例,如《嘉兴的水资源调查》、《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金鱼的生存环境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地震离我们有多远》、《走近消防共筑平安》等多个实践活动还在区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呢.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有时老师绞尽脑汁帮助学生寻找的研究内容因为远离学生生活而操作性不强,有时老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方案学生实践起来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正在努力挖掘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郁地方气息、学生家长老师都比较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因此,我们还在思考,综合实践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我们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好,常态化、规范化地实施好,集团需要从课程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与统整。 3、嘉兴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教育意义。我们的家乡——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红色文化价值独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

论述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点

一、数与代数 (一)关于数的认识 1.对整数和小数的认识,教材重视学生对数含义的理解,建立和发展数感。 2.对分数的认识,教材改进了分数认识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对百分数的认识,教材同样改进了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4.对负数的认识,教材增加了认识负数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二)关于数的运算 1.教材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 2.教材强调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教材一般不出现文字计算法则。 5.教材加强了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的培养。 6.教材改进了分数乘、除法的编排。 (三)关于因数与倍数 教材改进了因数与倍数的编排,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关于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五)关于式与方程 1.教材改进了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教材安排了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关于比例 教材改进了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联系实际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七)关于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图形与几何 1.教材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 三、统计与概率 1.教材加强了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材编写的整体特点 1.教材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材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4.教材注意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教材适当介绍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附有详细教学内容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大纲 一.课程性质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可以看做是学习英语的敲门砖,也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之一。本册书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涵盖英语学习中的许多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进行正确有效英语学习的关键。 二.课程时间安排 序号课程内容课时 Lesson 1 - 4字母,音标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形容词性物 1 2.5 主代词 2 Lesson 5 - 8 This is…含系动词的特殊疑问句结构 2.5 3 Lesson 9 - 12 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名词性物主代词 2.5 4 Lesson 13 - 16 祁使句名词的数--- 可数名词 2.5 5 Lesson 17 - 20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there be 结构 2.5 Lesson 21 - 24 Which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介词短语作后置 2.5 6 定语 7 Lesson 25 - 28 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名词所有格 2.5 8 Lesson 29 - 32情态动词must; 祈使句现在进行时 2.5 9 Lesson 33- 36 介词的用法现在分词 2.5 10 Lesson 37 - 40 be going to do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2.5 11 Lesson 41 - 44定语从句先行词情态动词 2.5 12 Lesson 45 - 48 情态动词一般现在时 2.5 13 Lesson 49- 52 序数词选择疑问句 2.5 14 Lesson 53 -56 形容词比较级一般现在时(2) 2.5 15 Lesson 57 - 60 交通工具前冠词的使用现在进行时 2.5 16 Lesson 61 - 64 情态动词have 禁令语气 2.5 17 Lesson 65 - 68 基数词表示年龄反身代词 2.5 18 Lesson 69 - 72 介词at in on 来表示时间 2.5

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情景作文讲评:教师指导下的同伴互评 是否属于 否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英语年级高三 相关 teaching writing, peer evaluation 领域 教材无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65239902.html, 实施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65239902.html, 指导者 赵钰莲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yulianzhao2009@https://www.360docs.net/doc/965239902.html, 课件制作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65239902.html,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学习者通过与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协商,建构起对自己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同伴互评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在同伴互评过程中,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评价的标准,学习评价的技能,并结合自身语言能力,以批判精神评价其他学习者的作品,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我认为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提升以上方面的素养。 同伴互评是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和研究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有效性也得到诸多研究不同程度的证实。一般认为,影响同伴互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评改类型、互评培训。关于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对同伴互评效果的研究发现,混合小组(即组内既有高水平学习者、也有低水平学习者)比单纯小组(即组内只有高水平学习者或低水平学习者)效果更好,但混合小组中受益的主要是低水平学习者,因为高水平学习者很难得到低水平学习者的有效反馈。另外,考虑到教室内桌椅的设置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按学生语言水平对他们进行写作讲评课中稳定的互评分组并不容易。在另外两个因素“评改类型”和“互评培训”中,本课计划从后者入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互评的方法,并应用于对同伴作文的互评中。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评改类型”这个因素。 关于同伴互评中评价表的使用,有的研究发现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鉴于评价表对学习者的互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课仍然决定使用它。

部编版教材选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4点解决教学难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关于选文这一块,我主要想围绕选文,从这四个方面讲讲。 两套教材,都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体现了人文性、工具性、典型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的这些特点。其实两套教材的衔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接下来主要是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开展比对。 第一个是选文的组元方式。通过比对我也发现,从单元的主题来看,统编教材的单元主题性更强些,苏教版教材也大致有个主题;从教学内容上看,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因课设练”,而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从选文的呈现方式来看,统编教材的助读系统比较丰富。

第二个是选文文体。两套教材比对下来发现,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寓言、神话这些方面选文的比例基本相当,但是两套教材各有特点,苏教版教材在议论文、应用文和诗词故事三个方面很有特色;统编教材在文言文、散文诗、童话、非连续性文本方面较为突出。 第三个是选文类型。主要是精读文、略读文、批注文和习作例文。通过比对,两套教材都比较重视精读文的编写,苏教版教材的选文类型不够明显,统编教材比较丰富,特别是精读文与略读文比例非常恰当。

第四是共用文的比对分析。共用文就是两套教材都选用的相同的课文。通过比对,一共有39天,其中记叙文21篇,古诗词18首,大部分课文我们不用去关注,只有6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提前学过的,然后在后边统编教材当中又将重复学习的课文,人教版的教材这种问题更多,那么我们想它编排的肯定和苏教版编排的体例有所不同。 第五是非共用文的比对,这个就更不需要关注了,两套教材选用不同的课文,我想这些方面可以忽略。 接下来,我想重点说说我对统编教材关于选文这一块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谈双线组织这样的编排的特点以前它的课程价值。双线组织就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的体系是一种创新以及课程的价值。

《新概念2》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3级《新概念英语2》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新概念英语2》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课文故事性强,易于学习。每篇课文重点、语法知识点各异,但全册课文前后连贯,语法知识全面,形成了新概念特有的英语语法体系。它是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过渡,同时也是转变。它使学习者从一个会说日常英语的人,提高成为一个敢动笔进行基本写作的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打下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掌握适合自身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并为后阶段高层次的英语学习提供基础、途径和方法。 第二册以 96 篇小故事为素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其优势在于扩充词汇、统揽语法、结合实践、听说兼修。在掌握第一册基本语法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讲解语法要点,使学习者轻松掌握枯燥的语法;通过对句型结构的分析及对短语基本用法的讲解,使学习者能真正在听说读写中运用地道的句型。从而系统地掌握从词汇、时态开始的语法知识和各种句型,同时加强了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简单英语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理解主要细节。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英语形成基本的语感,熟悉标准的英语发音系统。认知1500~40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熟练掌握其中的800个高频词汇。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如词类、词组、构词法;名词的数、格、性;动词的分类、时态、语态;助动词、情态动词等等;了解一般的惯用法,在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听懂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8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阅读初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 《新概念英语2》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背诵方面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

统编教材三下编排特点与内容解析

承前启后有机整合 一、教材概貌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遵循全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沿用三年级上册的编写体例。 本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观察与发现”“多彩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这六个单元是常规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大胆想象”是习作单元。 具体内容见下表。 二、阅读编排特点 (一)择取内涵丰富的课文,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材精心挑选各种主题、各种体裁的课文,力求通过内涵丰富的文本,全方位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有的课文,以榜样人物的言行,给学生以优秀品质的示范。比如,《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童年时代信守诺言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重诺的生活态度;《蜜蜂》表现了科学家法布尔严谨求实的态度,能让学生深入感受格物致知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

有的课文,语言生动、鲜活、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燕子》一文,语言充满诗意,把寻常的小动物描摹得美丽动人,并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昆虫备忘录》一文,思维跳跃,用闲谈式的语句,表现自由的乐趣;《肥皂泡》一文,语言唯美多变,情感细腻。教材希望通过这些独具韵味的课文,初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修养。 还有的课文,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儿童情趣。比如,《童年的水墨画》描述了儿童课外生活的自由与欢愉;《剃头大师》讲述了诙谐的儿童故事,其中的幽默之处,能让三年级学生产生共鸣。编排这些课文,能保护学生天真烂漫的童趣,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二)多种路径形成合力,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编排传统文化内容,力图由此形成合力,提供充足的传统文化养分。 教材安排了两次古诗课文。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课文,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第三单元中的古诗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表现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礼俗、景象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安排了文言文课文《守株待兔》,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哲学思辨的深度。教材从学生熟知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文语感,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第三单元专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编了一组课文。《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本册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主要安排了四类关于传统文化的材料。第一类是《忆江南》《滁州西涧》《大林寺桃花》等古诗词,描绘了具有东方美学的别致景观,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第二类是中国古代先贤关于改过的名言,旨在给学生以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修身律己的行为习惯。第三类是成语,既有包含寓言故事的成语,也有八字形式的成语,

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和谐·发展课堂汇编资料 §1 和谐·发展课堂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的,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立足“育人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实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工作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 和谐·发展课堂的理论依据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内部世界的知识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被看作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并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了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真实的揭示学习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卢姆。他对传统教学理论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提出批评,认为所谓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人为造成的,并没有必然性,提出了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指出,除2%—3%感情和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和1%—2%的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

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三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接受丰富而系统、逻辑较为严密的数概念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时,先在万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法,再教学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以便于学生的迁移类推,同时突出了我国的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例如通过数字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古代计数方法的介绍等内容,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教材设计了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地球、太阳的直径,全球总人口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等科普知识和相关的情境,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性经验,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同时了解到很多科学知识。教材还设计了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有关国情的素材,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环境教育。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知识。本册教材的编排与三年级下册一样,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2课时减少为15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6个。)(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会估算的作用。还要指出的是,与前几册教材相比,这一册教材同样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对调查结果的预计: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办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办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较,分析科举制的优点。对隋统一国家的知识分析,明白隋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2、通过分析、讲授、体验科举考试过程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一步提高从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科举考试过程,来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比较、置疑、探究的方法,感知科举制创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2、通过对时事的关注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埋下了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伏笔,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 3、通过对史料创造性编辑,把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编辑成一封大家看起来比较亲切的信件,进行分析。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逐步学会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册大部分的场景对话和口语基本句型都包括其中,同时,当中的800个词汇全部是英语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对一般的日常对话, 掌握800至1500个单词,了解和理解“激情联想”英语学习法并进行初步实践掌握英语初级语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对动词be和have的现在时和过去时会基本的应用; 2、能识别和构造现在进行时; 3、能识别和构成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 4、能识别和构成常规的和少数非常规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5、能识别过去进行时; 6、能识别简单的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7、能识别和用going to, shall和will构造将来时; 8、会基本应用情态动词can, may和must,能识别情态动词could, might, would。 9、能用情态动词(包括do/does, did)构造疑问句和否定句。 10、能用情态动词和疑问词开头回答疑问句; 11、能用-ly, -ily构造副词,以及一些例外(如well, hard, fast);

12、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掌握a/an, the的基本应用,以及some, any, no, much, many, a lot of与可数及不可数名词的搭配。 13、能用-s, -es, -ves构造名词,一些例外:men, women, children, teeth等; 14、代词的基本应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15、形容词的基本应用:规则比较级,不规则比较级:good, bad, much,many, little; 16、基本介词的应用:表示地点,时间,方向; 17、关系代词:识别和应用who/whom, which, that; 18、句型:This/that; these/those; There is/it is; there are/they are; 19、缩写:it's, I'm, isn't, didn't等; 20、描述日期、星期、季节、数量、昨天、今天、明天、时间。 三、学时分配 序号课程内容课时备注 1 Lesson 1 - 4 2 2 Lesson 5 - 8 2 3 Lesson 9 - 12 2 4 Lesson 13 - 16 2 5 Lesson 17 - 20 2 6 Lesson 21 - 24 2 7 Lesson 25 - 28 2 8 Lesson 29 - 32 2 9 Lesson 33- 36 2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doc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逐步学会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掌握了第一册,才真正踏进了英语之门。适合于零起点或英语基础差,欲在短期内掌握英语基础的学习者,如中学生或及成年初学者,同时也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册大部分的场景对话和口语基本句型都包括其中,同时,当中的800个词汇全部是英语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所需知识背景】 从零开始,无需任何基础知识。第一册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型教起,从拼写到发音,无所不包。当然,如果初学者已有一定的简单语法、词汇基础将更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1、对动词be和have的现在时和过去时会基本的应用; 2、能识别和构造现在进行时; 3、能识别和构成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 4、能识别和构成常规的和少数非常规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5、能识别过去进行时; 6、能识别简单的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7、能识别和用going to,shall和will构造将来时; 8、会基本应用情态动词can,may和must,能识别情态动词could,might,would。 9、能用情态动词(包括do/does,did)构造疑问句和否定句。 10、能用情态动词和疑问词开头回答疑问句; 11、能用-ly,-ily构造副词,以及一些例外(如well,hard,fast); 12、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掌握a/an,the的基本应用,以及some,any,no,much,many,a lot of与可数及不可数名词的搭配。 13、能用-s,-es,-ves构造名词,一些例外:men,women,children,teeth等; 14、代词的基本应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15、形容词的基本应用:规则比较级,不规则比较级:good,bad,much/many,little; 16、基本介词的应用:表示地点,时间,方向; 17、关系代词:识别和应用who/whom,which,that; 18、句型:This/that;these/those;There is/it is;there are/they are; 19、缩写:it's,I'm,isn't,didn't等; 20、描述日期、星期、季节、数量、昨天、今天、明天、时间。 应对一般的日常对话, 掌握800至1500个单词,了解和理解“激情联想”英语学习法并进行初步实践掌握英语初级语法。本次培训以新概念一册教材为基础,总结出教材中的知识重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确定专题的思路开阔,安排了: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等专题。 ①本册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从范围来看,涵盖了古、今、中、外;就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②教学内容前后环环相扣,上下册相互联系。例如:下册的“田园生活”与上册的“科技成就”营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以联系两个主题举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人生观。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例如在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我仿佛看到了……、我体会到了……”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本册教材的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①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体会人物的心情,实现心灵沟通。②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泡泡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和作者进行交流,达成心灵思想共识。③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小林、小东两个学习伙伴。他们的对话就是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通过对话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④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教材中的阅读提示,给学生一个心灵启示,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开展对话。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引入实践。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例如:《乡下人家》课文后安排了“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本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学习收获,并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使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

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 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 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 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 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的探究,注重情感的体验,才 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 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 展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 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 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就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学习理 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 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 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 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教学理论根源, 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 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 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 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既要提高教学质 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 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教学大纲(新概念英语2A上)

教学大纲(新概念英语2A上) Unit 1. Linda comes to Lpndon. Lesson 1 1.重点词汇: next to ,Arrivals ,exit ,wait for ,Baggage Hall ,suitcase ,come round ,stand ,phone ,come out ,sit. 2.重点句型:(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 —Where are you ? —I’m in the coffee bar next to the Arrivals exit. I’m waiting for you ,and I’m having a cup of coffee.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iting for my suitcase. 3.背诵内容: Where are you? I’m in the coffee bar next to the Arrivals exit. I’m waiting for you ,and I’m having a cup of coffee. Where are you,and what are you doing? I’m in the Baggage Hall. I’m waiting for my suiutcase.It’s coming round now! Is Paul with you? Yes, of course he is. He’s standing here beside me. I’m giving him my phone now. I’ve got my suitcase and I’m coming out now! Lesson 2 1.重点词汇: Sandwich, armchair, stand up, read, TV, listen to. 2. 重点搭配: Drinking coffee, picking strawberries, cooking lunch, making cakes, sitting in his armchair, reading a book, talking to his mother, waiting for a bus 3.语音: /I bring ring sing thing Drink rink sink think 4.巩固练习: Patterns, March A and B, Sentence structure, Guided summary, Listening, Multiple choice.(学生自主完成每道练习后,教师讲解) Unit 2. Good luck on Sunday! Lesson3. 1.重点词汇: Luck, reporter, centre, visit, trade fair, noisy, hundreds of, exhibitor, thousands of, visitor, village, laugh, competitor, listener, look forward to, spirit, film, say, town,city 2.重点句型: We are visiting this year’s Marathon Expo. People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like old friends. +This is your first Marathon, isn’t it?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阅读编排特点解读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阅读编排特点解读一年级教材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精心设计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初步运用阅读方法,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 全套教材以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所谓“双线”,就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体现在阅读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中,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一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14篇课文,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分成4个单元。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停顿”“认识逗号和句号”“认识自然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语文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层级序列,增强教学的操作性。 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滋养 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自然渗透立德树人。 课文思想内涵全面,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科学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以及适应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富有教育意义。如,《秋天》《四季》《江南》,描绘了祖国大江南北美丽的自然风光,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教学大纲

新概念第二册教学大纲 刘贺 【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全书共有96课,每篇课文以150个单词左右的小故事组成,本次教学计划主要规划前48课内容。 课文故事性强,易于学习。每篇课文重点、语法知识点各异,但全册课文前后连贯,语法知识全面,形成了新概念特有的英语语法体系。学习分析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活学活用英语中级语法,掌握2000至2500个单词。 【教学措施与方法】 (一)要尽快使教师熟悉新的教学材料,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的使用要尽量做到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根据录音朗读课文,完成教材要求的课后练习,掌握基本语法以及词汇、短语的用法,课堂上要踊跃发言,留出机会纠正错误,有助于提高口语水平,安排阶段学习。 (二)课堂教学研究要使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课的教学。通过声像材料的示范,使教师熟读教材,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三)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短时间、高频率、保证教师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形式的活动。充分地参与课堂讨论,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性。 【课程时间安排】 ~ 共计48个课时,每周6个课时,每课时完成一个lesson。 每2课时完成后布置作业,每8个课时做一次小测验,24课时完成一次大测试。 【课程具体设置】 第1,2课时:Lesson1-Lesson2 知识点1. 基本语法时态 知识点2. 三大句型转换(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 第3,4课时:Lesson3&Lesson4 知识点1. 一般过去式 知识点2. 现在完成时 . 知识点3. 动词规则变化及动词不规则变化表 第5,6课时:Lesson5&Lesson6 知识点1.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