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电子版)-(25001)

2018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电子版)-(25001)
2018年10月儿童发展理论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电子版)-(25001)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 课程代码 l2350)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l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华生

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

A.假设B.实验C.分析 D.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

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

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

A.运算B.自我中心

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 A .生物学结构 B .教育质量

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

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

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

A.攻击 - 奖赏型 B .攻击 - 惩罚型

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

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A .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

A .快乐B.良心

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

A .潜伏期B.青春期

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

A .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

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

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

A .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

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

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

A.适应B.顺化

C.认知结构 D .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 .自我中心 B.动作思维

C .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 3 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

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

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

A .主动性 B.选择性

C .回避型D.敏感性

18.对儿童发展影响最深远的环境是

A.自然环境B.家庭环境

C.中间环境D.文化环境

19.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中心要素是

A.母亲照看方式的接受性B.教养行为的适应性

C.母亲照看方式的合作性D.教养方式的敏感性

20.根据爱因斯沃斯的研究,婴儿产生分离焦虑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A .失望B.反抗

C.超脱D.回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1.发展的机械论

22.行为周期

23.敏感期

24.社会智力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

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格赛尔认为,年龄是儿童发展变化的原因。

26.自我是本我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

27.低级心理机能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复杂的低级心理机能指形象记忆、情绪等。28.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环境模型,最内层的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深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9.简述格赛尔关于儿童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成长类型。

30.简析焦虑的防御机制。

31.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2.简述维果茨基理论的贡献。

33.简述高质量托幼机构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8 分,共 16 分。

34.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阐述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因素。

35.联系教育实际,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并提出教育建议。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l0 分,共 20 分。

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张老师新接手的大班上有些孩子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常常表现出双

臂夹紧、身体僵硬、揪自己的衣角等行为与神态。张老师了解到是因为以前幼儿的表

现和展示机会较少,许多幼儿羞于当众表达。因此,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孩

子的自信,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前期的故事会、才艺表演等形式的锻炼,孩

子们已经摆脱了羞涩和胆怯,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讲述,更不满足于只在班级小圈

子里的表现,他们希望能表演故事,并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帮助。于是,一个新的

创意一一“家园联谊故事表演会”诞生了。

有了创意后,张老师便和孩子们一起来做策划和准备工作:准备新故事、制作宣传海报、设计邀请函、征集家长意见、商讨会场布置、确定人员分工??在大家

精心策划下,故事表演会如期举行。整个活动过程中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接

待的、摄影摄像的、计分的、主持的??所有任务都由孩子和家长承担,他们各司

其职,忙而不乱。“演员”更是不负众望,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的表现得

到了大家充分肯定。

故事表演会结束后,园长给孩子们颁发了奖状,有最佳表演奖、最佳选题奖、最佳设计奖,还有最佳制作奖、最佳进步奖等。孩子们激动万分,而园长发表的活

动感言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真心祝愿,更使在场的所有人感动不

已。

在故事表演会上,孩子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主动、自然、自信,学会了共同协商、探索,不怕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故事表演会使孩子们充满了阳

光、充满了自信。

结合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创设丰富环境,以促进幼儿的

学习与发展。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中班美术活动结束时,当我在许多“乱七八糟”的作品中再次看到娟娟工整规范的画时,我为她流畅的笔触而感动,她画的每一幅画都是那么认真。但与此同时,我也

为娟娟十分规范的构图而担心,她的作业中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严谨”。

同时,我还发现娟娟每次在画新的作品时,都会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你教教我吧 ! ”这是为什么 ?我和娟娟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娟娟在三岁左右,妈

妈就开始教她画动物、人物等,在画画前妈妈总会对她说:“看妈妈怎么画的,先画一个圆,旁边再画短线条??”“娟娟,你怎么将苹果涂成蓝色了,苹果应该是红色或绿色的。

来,妈妈教你涂。”娟娟在妈妈的指导下果然越画越像,已经习惯于成人教她怎么画,她就怎么画,一旦让她画以前没有画过的东西,她就不知道如

何画。

请运用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原理分析以上案例。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儿童发展理论第三章

第三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1、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科学管理、行为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经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经典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和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于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和它的局限性。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就是随着某种

2014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C) 1-25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德 D.皮亚杰 2.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D) 1-30 ~32 A.心理的实质 B.量变与质变 C.遗传与环境 D.心理与生理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C) 2-35 A.环境 B.教育 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根据格赛尔的观点,发展的本质是(B) 2-37 A.连续性变化 B.结构性变化 C.跳跃式变化 D.间歇式变化 5.在格赛尔的育儿观念中,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是(A) 2-40 A.尊重儿童天性 B.以儿童为中心 C.引导孩子发展 D.及时教育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3-48 A.斯金纳 B.华生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7.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D) 3-61 A.强化和动机过程 B.运动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8.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是(C) 4-83 A.本我 B.自我 C.本能 D.超我 9.性欲的前生殖期是指(B) 4-86 A.前生殖器期 B.口唇期和肛门期 C.潜伏期 D.青春期 10. 产生神经病焦虑的原因是(A) 4-89 A.性节制 B.道德焦虑 C.压抑 D.移情 11. 霍妮认为儿童焦虑的防御策略有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和(D) 4-95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趋众作用 D.合理化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是(B) 4-87 A.心理的发展 B.性欲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3.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C) 5-118 A.认知结构 B.顺化 C.适应 D.同化 14.儿童最初具有的动作是(A) 5-124 A.吮吸反射 B.循环反应 C.智慧动作 D.反射性动作 15.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到 (C) 6-18 A.按先天的大纲学习 B.按后天的大纲学习 C.按教师的大纲学习 D.按社会的大纲学习 16.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活动起源于(B) 6-147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语言符号 D.社会的交互作用 17.在儿童概念思维时期,对形成真正概念起决定作用的是(B) 6-155 A.个人经验 B.词语 C.抽象思维 D.动作发展 18.根据习性学理论,属于联结反映的是(A) 7-176

儿童发展理论试题-(1)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 a. 神经症 b.退缩 c.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 a.8个 b. 6个 c.5个 d.4个 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 ) a.自我封闭 b.自我控制 c.自我强化 d. 自我体验 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 a.自我中心 b.思维混乱 c.不守恒 d.迷信鬼神 10、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11、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 ) a.生命循环 b.生物圈 c.生命周期 d.生物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学试题 课程代码 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华生 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 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 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 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 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 A.运算B.自我中心 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生物学结构B.教育质量 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 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 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 A.攻击-奖赏型B.攻击-惩罚型 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 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 A.快乐B.良心 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 A.潜伏期B.青春期 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 A.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

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 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 A.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 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 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 A.适应B.顺化 C.认知结构D.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自我中心B.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3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 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 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 A.主动性B.选择性 C.回避型D.敏感性 18.对儿童发展影响最深远的环境是 A.自然环境B.家庭环境 C.中间环境D.文化环境 19.儿童安全型依恋形成的中心要素是 A.母亲照看方式的接受性B.教养行为的适应性 C.母亲照看方式的合作性D.教养方式的敏感性 20.根据爱因斯沃斯的研究,婴儿产生分离焦虑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A.失望B.反抗 C.超脱D.回避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发展的机械论 22.行为周期 23.敏感期 24.社会智力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25.格赛尔认为,年龄是儿童发展变化的原因。 26.自我是本我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 27.低级心理机能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复杂的低级心理机能指形象记忆、情绪等。 28.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环境模型,最内层的微观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深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9.简述格赛尔关于儿童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成长类型。 30.简析焦虑的防御机制。 31.运用精神分析学说阐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发展理论模拟题(1).

全真模拟演练(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酌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 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 D.班杜拉 3.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 D.社会条件 4。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 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 D.生理成熟 5.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 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 6.华生认为,适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浏览一段熟悉的诗歌,这种思维应用属于【】A.习惯的思维B.无声的思维 C.计划性思维D.动作性思维 7.斯金纳认为,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B.强化C,增强D.守恒, 8.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霍妮D.华生 9.力比多转化为社会赞同的高级文化活动,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叫做【】 A.暴增B。退化C.升华D.转化 10.当儿童从伊底帕斯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 A.本我B.自我C。升华D。超我 11.“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种现象用霍妮的防御机制理论解释属于【】 A.盲点作用B.合理化作用 C.自以为是 D.犬儒主义 12.儿童进人学龄期后,开始感受到幼儿期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 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为【】 A.挫败感B.进步感C.勤奋感D。自卑感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发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阶段B。无意识阶段 C.感知一运动阶段 D.认知阶段 14.儿童早期的动作,最终会内化为【】 A,表象和运算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观经验 15.维果茨基认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 A.科技研究B.历史研究 C。人类遗传研究D.人类生理研究 16.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心理机能的起源B.心理机能的发展 C.心理机能的范围 D.心理机能的概念

2018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12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B) A.维果茨基B.华生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A) A.假设B.实验C.分析 D. 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C)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C) A.运算B.自我中心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A.生物学结构B.教育质量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D) 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 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D) A.攻击-奖赏型B.攻击-惩罚型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A)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B) A.快乐B.良心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C) A.潜伏期B.青春期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B) A.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D) A.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B) A.适应B.顺化C.认知结构D.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A) A.自我中心 B.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A)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3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A)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A) A.主动性B.选择性C.回避型D.敏感性 18.对儿童发展影响最深远的环境是(D)

12350儿童发展理论-单选题(修订版)

单选题 1.儿童以展心理学的儿童一般是指出生到17、18 岁 2.遗传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高尔顿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 4.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斯腾 5.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并提出成熟决定论的是格塞尔6.格塞尔的理论——成熟势力说,主要来自双 生子研究 7.相互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 理格式 8.德. 斐利斯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的形态变化,他把这个特定期称为敏 感期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普莱尔 1.科学儿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 2.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 动的创始人是 霍尔 3.霍尔发明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是 问卷 法 4.在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人物是 陈鹤 琴 5.陈鹤琴用日记记录自己孩子成长变化的追踪 观察成果是《儿童心理 之研究》 6.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成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成特点的研究是 横向研究 ;具有时间短、取样大等特点的研究是指 横向研究 7.在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是 ;具有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数量小等特纵向研 究 8.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流派是 心理分析理论 9.从水分子上来说,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 脱 氧核糖核酸 1.DNA 在生成方式上的特点是 自我复制 2.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 色体 3.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蛋 白质 1.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 氨基酸 1.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并且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力量较弱没有表现出来的基因叫隐性基 因 1.不同的生长周期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加的速率是不同的,发育 的速度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二高峰期出现在青春 期 1.男女儿童在身高、体重、肩宽、盆宽等发育曲线上出现了两次交叉 1.孕的第四周胚胎首先形成的是 神经系统 1.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是390 克 1.儿童触摸新生儿脚底,足趾必向上呈扇形张开该反应称为足趾反射 1.儿童出生约十天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哺乳 姿势条件反射 1.不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如何,全世界各民族的儿童基本上以同样顺序获得各种动作,说明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生理成熟 1.在儿童发育的第二个阶段迅速发展的系统是 生殖系统 1.儿童脑内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神经纤维的髓鞘 化 1.循环系统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成的。 1. 按照斯尼伦S 标记20/20 代表正常的视敏20/50— 20/100 1. 儿童的图形知觉的敏感期是4 岁 1.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设计了“视崖实验”以测 1.观察小屋的设计 1.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判别 1.眼睛区分对象形 状种 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是 1. 范茨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格赛尔和伊尔克,1949年)。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二、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遵循着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解释受到洛克“白板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认为发展是儿童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会体现出阶段性。华生将条件反射广泛运用于对儿童行为的研究上。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秉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建立改变了当时过分重视意识研究的倾向,开始强调和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华生否定儿童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斯金纳同时认为,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而且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老行为主义受到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资料全

学前教育本科 儿童发展理论 内部资料 绪论 (2)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3)

第二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4)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 (6) 第四章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 (7) 第五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9) 第六章生态学和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10) 绪论 1、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心理现象?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面临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对象——人。无论把心理学当做自然科学来看待还是当做社会科学来看待,任何一个学派运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揭示有限的规律和作出有限的贡献,“心理学有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即没有哪一种理论或范式能包容人类行为的广阔范围和全部复杂性”。 2、什么是发展 (1)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就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成为发展。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发展还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制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指导研究 (1)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 (2)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脍炙人口而反遭忽略的变量。 (3)事实上,每一个研究者总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从假设起步的,而假设必定来自于一定的理论。 4、发展理论的主题 (1)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机械轮的观点中,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台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转的机器,它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与机械论相反的是机体论,该思想起源于莱布尼茨。 (2)量变与质变: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其逻辑的结果是认为心理的我发展只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量的多少,而无法涉及质的变化。 (3)遗传与环境(或成成熟与学习):关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他在分析发展的因素时指出了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的各自作用,成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 5、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一切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构建理论。 1、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 A:模糊性 B:不确定性 C:真实性 D:可逆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2、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内部变化 B:外部环境 C:内在机制 D:遗传基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量变与质变这一知识点,机械论强调外部环境刺激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故选B。 第一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 在心理学界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遗传决定论); (2)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所处的环境、教育、社会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决定论)。 2、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在遗传与环境作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生物学结构,而这个生物学结构的成熟取决于遗传的时间表。 3、发展的性质 格塞尔认为,儿童的生理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性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 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4、发展的原则

《儿童发展概论》参考文献

《儿童发展概论》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 3、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4、林祟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年 5、许政援,吕静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辽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6、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 7、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孟昭兰.婴儿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9、庞丽娟.婴儿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11、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2、王耘.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3、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4、郑和均.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5、[美]格莱因著,计文莹译.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M]. 商务印书 馆.1980年 16、[美]黛安.E.帕普丽,萨丽.W.奥尔兹.华东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翻译.儿童世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17、[瑞]皮亚杰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18、[日]掘内敏 .儿童心理学[M].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二、外方部分 1.Ainsworth,M.D.s.Blehar,M.C.Waters,E.B,﹠Wall,S.,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siates,1978 2.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Prentice Hall,1986 3. Bronfenbrenner,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n=ment Experiment by Nature and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 Borke,H.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of Yount Children:Egcentrism or Empathy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71. 5.Craig,G.J. Human Development .Prentice_Hall.Inc.1996 6.Feshback,N.D. ﹠Roe,K. Empathy in six and Seven Years Olds. Child Development. 1995. 7.Gardener,H.,Frames of Mind ____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asic Books.Ine.1983 8.Guilford,J.P.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McGrow_Hill,1967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考试真题 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儿童发展理论》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外在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华生 C.弗洛伊德D.皮亚杰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都是起步于 A.假设B.实验C.分析D.调查 3.儿童发展中,“进两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两步”体现的发展原则是 A.个体成熟原则B.发展方向的原则 C.自我调节原则D.发展阶段的原则 4.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 A.运算B.自我中心 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 5.格赛尔成熟理论认为,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生物学结构B.教育质量 C.家庭氛围D.社会文化

6.华生认为,人格是由我们的系统构成的,这一系统是A.环境系统B.能力系统C.知识系统D.习惯系统7.以下不属于班杜拉“攻击实验”电影中攻击行为的结果是A.攻击-奖赏型B.攻击-惩罚型 C.无结果型D.无攻击-奖赏型 8.《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格赛尔D.乔姆斯基 9.超我的来源是 A.快乐B.良心 C.自恋D.自居 10.弗洛伊德认为性欲的前生殖期包括口唇期和 A.潜伏期B.青春期 C.肛门期D.宣泄期 11.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 A.投射B.精神分析暗示法 C.趋众作用D.合理化作用

12.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重心是 A.社会过程B.本能过程 C.生物过程D.自我过程 1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体结构共有的机能是A.适应B.顺化 C.认知结构D.智慧 14.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自我中心B.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5.维果茨基认为,制约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是 A.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B.人的生物成熟规律 C.学校教育发展规律D.科学技术发展规律 16.3岁以前儿童的学习依据是 A.自己的大纲B.学校的大纲 C.社会的大纲D.母亲的大纲 17.视崖实验表明知觉活动具有 A.主动性B.选择性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低级心理机能 2、观察学习 3、机能不对称原则 4、可知度 5、停滞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 钦纳 d.华生 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 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a. 神经症 b.退缩 c. 社交恐惧感 d.基本焦虑 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a.遗传 b.成熟 c.环 境 d.训练 6、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7、霍妮认为,造成女性心理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生理成熟 b.文化 c.社会角色 d.生理结构 8、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 a.成熟论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9、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

类?() a.操作行为 b.个体行为 c. 应答行为 d.习得行为 10、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 () a.随机化 b.适应 c. 构造主义 d.建构性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呈阶段连续地从一种 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改错: 2、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人际 关系缺乏。() 改错: 3、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 童新行为的塑造,同样还适用于抑制不良行为。 () 改错: 4、维果斯基认为3岁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家长 的大纲来进行的。() 改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