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噪声危害及其控制简版

第七章 噪声危害及其控制简版
第七章 噪声危害及其控制简版

第七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节噪声和噪声污染

一、什么是噪声和噪声污染

1、噪声(noise)——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人类生活在各种声波的自然环境中,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进行社交活动,如人们的正常交谈,音乐欣赏等。环境中长久没有声音,人就会感到恐怖,甚至疯狂。但声音过强,又会妨碍人的工作和休息、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声音称为噪声。对噪声的判断往往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所以对噪声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但作为感觉公害,归纳起来,噪声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

分类: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无影响声(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如风雨声)

2、噪声污染(noise pollution)——当噪声达到一定程度,对人体产生危害或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产等活动时,我们称之为噪声污染。

二、噪声的来源与噪声的特性:

1、噪声的来源

噪声来源于物体的振动,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三种: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城市环境噪声有四种主要来源(1) 工业噪声(2) 交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1)工业噪声-------工厂中各种辐射噪声的机械设备,如:运转中的通风机、鼓风机、内燃机、空气压缩机、织布机、电锯、电磨等。

(2)交通运输噪声-------城市主要是环境噪声源。运行中的各种汽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轮船等。如汽车喇叭声、发动机(汽车、拖拉机)等在行进中的噪声约为98—92分贝;汽车喇叭105-110分贝。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80分贝,其中70%来源交通运输噪声。

(3)建筑施工噪声-----运转中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铺路机等。虽然是短暂的,但一年或几年内施工活动较多,也会有较大影响。

(4)社会生活噪声------宣传高音喇叭以及商业、交际等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等;厨房内剁菜声等。一般在80分贝以下,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但对人们学习、生活有影响造成心烦意乱。

2.噪声污染的特点:(P

239

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他由有害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

①噪声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物质。

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有限。

③噪声声源通常是分散的,这样对它的影响只能规划性防治而不能集中治理。

④噪声污染是暂时的,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和影响即可消除。

第二节噪声的影响和危害

噪声污染危害性很大,主要为如下几方面危害。

一、影响听力并引起听力损伤:(1)听觉疲劳 (2)听力损失(≥85dB)

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 115分贝的噪声,可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二、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

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噪声可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对消化道的影响-----噪声对下丘脑的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的紧张,促使脉搏和呼吸加快,使唾液、胃液分泌减少,抑制胃肠运动,造成食欲不振,降低消化系统的功能。

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四、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五、对动物的影响:使鸟类羽毛脱落,产蛋量降低等。(245页)

六、对建筑物的损害当大型喷气机以超声速低空掠过时,由空气冲击波引起的强烈噪声会使地面建筑物受到很大损害。据报道,这类受损事件,大部分玻璃振碎,屋顶掀起,烟囱倒塌,室内物品掉下。

第三节噪声标准(P246-247)

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不得超过70分贝

二、工业企业噪声标准(不得超过115分贝)

第四节噪声的控制(P248-249)

一、噪声控制的原理

对听者形成噪声干扰,必须是声源、声音传输途径及听者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

二、控制噪声的途径:

1、声源控制

(1)改进结构,提高其中部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质量;采用合理操作,以降低噪声发射频率。(2)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以控制声源的辐射。

2、传声途径的控制

(1)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

(2)建立隔声屏障或天然屏障。

(3)对城市与厂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避免过境街道穿越市中心,货场远离主要街道与广场等。

3、接收者的保护

(1)佩戴护耳器;(2)减少在噪声环境中停留时间。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噪声的全部含义,你可否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噪声定义?

2、噪声有哪些特性?

3、噪声有哪些危害?

4、你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 物理郭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3、知道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 (1)噪声和它的形成;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3节声的利用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自然界的噪声:风雨雷鸣、地震、火山爆发 (2)交通噪声:引擎、汽笛、刹车 (3)施工噪声:搅拌机、打桩机、切割机等 (4)工业噪声:机器转动、切割、打磨、锻造等 二、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噪声强弱等级用分贝数来表示,符号dB 2、分贝等级 0dB刚刚引起听觉——听觉下线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卧室或阅览室 50dB保证休息和睡眠的最小噪音 70dB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最小噪音 90dB保护听力的最小噪音 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突然暴露在这个环境内) 3、噪声的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能造成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三、噪声的控制 1、人听到声音经过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针对训练 1、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噪声是靠________传播的。

2、人们以______(符号是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____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__________dB就会影响人们谈话;长期生活在______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到很嘈杂的马路边去感觉一下,估计这时声音大约在_______dB。 4、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防止;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阻断;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防止。 5、(2012?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6、(2012?吉林)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产生的。 7、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 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 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 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 8、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 B.超过50dB以上的声音才是噪声 C.物体发出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属于噪声 D.悦耳的轻音乐也可能成为噪声 9、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 10、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A.甲B.乙C.邻居D.没有人制造噪声 11、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 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 C.对于想休息的附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探究实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施 闹钟、泡沫塑料垫、空塑料包装盒、棉花、耳塞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先听下列声音材料,再谈听了后的感受: 1.播放视频《茉莉花》 利用示波器展示并对比上述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使学生了解噪声波形。 2.播放课件你更喜欢哪种声音 教师指出:噪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本堂课让我们围绕“噪声”来了解三个问题: (1) 噪声的来源;(2)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3) 控制噪声的途径。(板书本课题及小标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噪声的来源 (1) 播放噪声的来源课件,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噪声的主要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2) 师生总结、板书: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 学生自学活动: 阅读本课文第二部分,解决下面问题: ①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0dB的意思是什么? ②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是怎样的? ③认真理解P26的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2) 教师板书: 常见的分贝值及噪声等级值:0dB、50dB、70dB、90dB。 (3) 师生游戏:测分贝值 教师使用分贝仪现场测出学生小声说话的分贝值、男、女生大声说话的分贝值。 (4) 学习反馈:分贝值连线练习 0dB 20dB 50dB 70dB 90dB 影响工作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悄悄话损坏听力影响休息、睡眠 3.控制噪声的途径 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该如何减弱噪声呢? (1) 学生探究活动:如何减弱闹钟的噪声? 问题:教师提供一个吵闹的闹钟做噪声源,要求学生设计减弱噪声的活动方案。 学生方案1:…… 学生方案2:…… 学生方案3:…… 学生现场实施:…… 学生交流实验效果、总结减弱噪声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2) 教师板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 教师补充介绍:实际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和工具(如:耳塞、隔音屏、防护林、摩托车的消音器等)。(视频材料) (4) 学习反馈:找出上述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噪声的来源:(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 2.常见的噪声值:0dB、20 dB 、50 dB、70 dB、90 dB.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授课人:郭凤华学校:芝灵初中 授课人:郭玲学校:潍坊外国语学校 面向学生:初二学生学科:物理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手提电脑、示波器、音叉、耳罩、闹钟、纸盒、废弃的泡沫塑料、铁钉、玻璃罩、 学生准备:网上搜索噪声、乐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和乐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6、本节课的调查及对防止噪声的改进措施可写成一份议案提交环保部门,增加学生参政议政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有效的在实际生活中降低噪声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手提电脑、示波器、音叉、耳罩、闹钟、纸盒、废弃的泡沫塑料、铁钉、玻璃罩、 教学过程 连接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v/b/2542172-1291783542.html(来源、预防)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v_show/id_XMjYzOTAxOTY4.html(街头体验) :这是什么声音? :噪声 :好听吗

到地什么样地声音才是噪声?是不是所有噪声都对我们有害呢?有害的噪声应怎样预防?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内容。 板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小组内交流完成以下内容 1.是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3、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5.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7.我们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 8.你对你的住所、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 25分钟后,教师总结; 1、噪声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师]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两块泡沫摩擦时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2、等级表示:分贝 db。几个等级及意义;0db、30——40db、70db、90db、150db。 3、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hyqj/201112/05/t20111205_22891241.shtml(新 闻:胎教:按性格选择胎教音乐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programs/view/gxmKQBJnOm8(胎教乐声) 4、5、噪声来源:学生回答(提示:可从工业、农业、居所、学校周边谈起) 6、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GB/188502/17348907.html(新闻:车间 噪声大女工产聋儿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0706957.html,/health/2012-03/02/c_122783365.htm(新闻:噪声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7、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传播过程中阻断、接收处防止进入耳朵 即防、隔、阻 把闹钟定上铃、用纸盒和玻璃罩分别罩起来、体验铃声大小,并分别带上

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1.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1、噪声的危害;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小段轻音乐,感受一下音乐的美妙吧。(手机播放一段轻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刻的你正悠闲的躺在家里温馨的小床上,听着这样的轻音乐,很轻很轻……你就要睡着了……突然,你家隔壁传来这样的声音(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此时的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不舒服。 【师】是的。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心情舒畅,而吵闹繁杂的声音使得我们心情烦躁。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不悦耳或者说是影响了我们正常工作学习的声音。通常我们会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叫做——噪声。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定义的,既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同学们翻开书25页,把噪声的概念勾一下。(板书: 噪声的概念:1、从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师】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角度去定义噪声。第一节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只不过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板书:2、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由噪声的定义看来,噪声的来源是非常之广泛的,对吧?那么这些噪声是从哪来的呢?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地方会产生噪声? 【生甲】街道上车的声音。 【生已】建筑工地机器运作声,还有工厂里的机械运作声。 【生丙】隔壁邻居开的过大的电视音量声。 【生丁】图书馆里人的说话声。 ………… 【师】对,同学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老师将你们说的这些噪声来源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板书:噪声来源: 1、交通运输噪音 2、施工噪音 3、工业噪音 4、社会生活噪音) 【师】同学们知道当今社会有几大污染吗?这几大污染指的是什么? 【生】有水污染、大气污染。 【师】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还有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噪音污染。既然是污染,不言而喻,对我们,对社会环境,肯定就存在一定的危害。那么具体的噪音污染有哪些危害呢?它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科书25页至26页的“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师】噪声有强有弱,为了方便,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们规定0dB为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较为安静比较适合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环境呢就是30dB~40dB左右,比如图书馆、卧室这些地方。如果当某个人说话的声音到达70dB的时候,就会影响干扰其他人的谈话,甚至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了。因此呢同学们要注意,当有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不要太大声的说话,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的,好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一些长期生活在很吵闹的环境中的人,比如长期开拖拉机的人,或是长期在机械厂车间工作的人,他们的听力会比一般人的听力要弱一些,就是我们说的耳朵比较背。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程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材内容全解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我们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街道上汽车跑过的声音、自习课上的说话声、街边音像店中所放的音乐声等都可以认为是噪声。长期处于噪声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心烦意乱、精神不畅,严重的可以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现今社会,噪声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污染之一。 3.声音的大小如何去衡量?0dB是人们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安静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人们可以正常的办公、休息;当声音的响度达到70dB时就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下课时大声说话时的音量就已经达到这一程度;长期处于90dB的坏境中,人的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引起听力减退、头疼等不适反应,高峰时马路上噪声就在90dB左右;当人突然处于150dB的环境中,双耳就会丧失听力。环境保护组织对于声音的强弱有这样的规定: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要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应当让声音在70dB以下;要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就不应当超过50dB。然而在家用电器日益普遍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安静的环境,调查显示现在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正常使用时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45分贝,也就是说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面对如此严重的噪声污染,如何减小噪声的危害,控制噪声成为马上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

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物理教案:噪声危害和控制(精选范文)

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81 更新时间:2007-2-10【我要加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

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 本节内容物理知识不多,但是教材联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从环境保护出发,要求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减弱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环境保护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较强,但实验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直观演示法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新课改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六、教具准备 铁钉、示波器、闹钟、玻璃、录音机、磁带、投影仪、相关噪声视频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于声音打交道。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听两种声音,听完后请大家告诉我有什么感觉。 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天籁森林”开始今天的新课。 【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再让同学们听一段铁钉刮玻璃的声音。 推进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老师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乐音”和“物理学中噪声”的概念,乐音是优美,让人心情舒畅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并用示波器展示敲音叉发出的声音和用铁钉刮玻璃的声音这两种声音的波形。 【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乐音和物理学中的噪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举例:刺耳的刹车声、机器的轰鸣声、电锯锯木头的声音都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新课标不要求学生对物理学角度的噪声的环境保护角度噪声的概念划分的太过清楚,所以这里没有安排学生举例。】 老师引导:平时,大家都很喜欢欣赏的歌曲,听歌让大家心情舒畅,但是要是在夜晚,当你正在睡觉,我再来播放动听歌曲你还会觉得心情舒畅吗? 学生:不会心情舒畅了,这个时候也会让人心烦意乱!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我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大家仔细寻找一下,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学生举完例以后,老师接着引导,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噪声,那么噪声都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习题(附答案)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精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 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 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音乐,伴随着老人的晨练 C. 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十分开心 D. 公路上机动车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2.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护栏,这些护栏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B. 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3.从图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A. B. C. D. 4.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A. 防止噪声的产生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防止风吹到头部 5.济南市在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上都悬挂了如图所示的汽车“禁鸣”标识。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B. 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C.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6.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隔音走廊 C. 防止噪声耳罩 D. 环境质量检测仪 7.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让同学戴个防噪声耳罩 B. 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C.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D.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8.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噪声检测仪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摩托车消声器 9.星期天的早晨,小明在家做作业,小区里的广场的音乐声对学习产生干扰。下列措施中对减弱干扰无效的是() A. 关上门窗并拉上窗帘 B. 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 C. 戴上耳罩做作业 D. 在房屋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0.关于噪声的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立交桥两侧架设隔音屏障,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会场内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 飞机场工作人员通常佩戴防噪音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在学校和医院附近禁止汽车鸣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1.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C.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器,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12.下列关于减弱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B. 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芦集二中毛金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五、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2、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关于噪声的哪些问题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噪声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如:)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

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乐音与噪音的主要区别是:乐音是发声体做_________,噪声的声源做的是_________。 2.从环保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 A.只有使人难受的声音 B .只有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C .歌唱家唱出的美妙歌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 3.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处减少了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减少噪声;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_________减少噪音。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控制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噪声干扰 C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2.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居民居住环境白天不能超过( ) A .50 d B B .70 dB C .90 dB D .100 dB 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 .市区里种草植树 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4.(2010青海湟中实验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 A .声波的产生条件???介质 声源 B .声的种类? ??噪音乐音

C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中减弱在声源处减弱 D .乐音的特性?? ???频率音色音调 5.你的周围有哪些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控制噪声?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2010山西模拟)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 .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当你在复习功课时,邻居却在唱卡拉OK,使你无法学习。为减少噪声影响,下列措施中肯定无效的是( ) A .将门窗关紧 B .把门窗打开,加快空气流通 C .用棉花塞住耳朵 D .与邻居好好商量请他小声点 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6.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0 d B 的环境对人体健康最有益,是非常理想的环境 B .城市绿化对减弱噪声有一定作用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设计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示波器、音叉和小锤、泡沫塑料块和玻璃。 学生每组准备:闹钟、报纸、空纸盒、海绵;调查校园和家园周围存在的噪声并提出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诱思 【播放声音】首先送给同学们一段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礼物,当同学们都沉浸在音乐里时,老师用泡沫塑料块摩擦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感受? 【导入课题】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你想知道有关噪声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听音乐时感到轻松、心情愉悦,听到噪声时感到杂乱、烦躁,不愿意听到。 思考,质疑: 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它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噪声? 认真听老师的讲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问题一:噪声的 噪声 噪声的和分类 【过渡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乐音和噪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呢? 【演示实验】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和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 提问: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音叉波形和噪声波形 【引导总结】提问:你能说出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温馨提示: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噪声定义的。 【引导讨论】现在我们正安心的认真学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响亮而悦耳的音乐,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听取各组的讨论情况,让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并准确地评价与鼓励。 温馨提示:这是从环保的角度对噪声定义的。 【举出实例】请你想一想,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找到这些噪声的吗? 让学生代表发言,说出身边的噪声及感受,并说出噪声

八年级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前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三 个特征以及决定他们大小的因素.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 __________.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2.人们把高于__________hz的声音 叫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_.3.男中音放 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___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____的音调高.请对照以下答案,看你回答得是否正确: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的音色不同;人们把高于XX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 次声波;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男中音的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掌握了以上知识,你可以预读一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1.人们以 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 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处减弱.【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基础知识精讲】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在一些地区,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噪声是哪里来的?究竟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 (2)通过学习声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3)了解噪声的来源。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2)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情。 (2)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这对过渡到本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以及环境的保护 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 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2、噪声的定义(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定义: (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1.噪声: 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么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怎样减弱噪声呢? 我们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虽然都是噪声,但它们之间也是有不同级别的,有的强度大,有的却小,我们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 我们可以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我们就用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 3.控制噪声: 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 传声介质→ 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 例如:你正在学习,但楼下音乐的吵闹声影响了你,你该怎么办呢?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 1、在控制如:摩托车上的消声器;用光信号代替声信号;提高技术,增加金属间的弹性,研制无声合金等。 2、在控制如:在公路两植树造林,让树木来减弱噪声;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控制如:戴上耳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随堂练习】 1.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很多城市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播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噪音(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2.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了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判断处这是钢琴声,于是便关上了窗户,这是在减弱噪声的。 3.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减弱噪声。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 (2)。 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的特点。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从声学上讲,是在减弱噪声的。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 6.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7. 贵港又称荷城,南广高铁穿城而过,高铁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传播过程 B.声源处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