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本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也就是要利用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

(1)调动好相关的人力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

(2)对信息实行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目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

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3.【识记】组织战略一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

组织战略一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方向,如专一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力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目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

(1)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入手,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方案。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

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足,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

(1)SWOT矩阵法

SWOT矩阵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士顿矩阵,是全面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

外部环境分析是通过剖析外部环境结构,明确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内部资源分析是为了扬长避短,需要理清组织内部资源的现状,了解优势(S,Strengths)和劣势(W,Weaknesses)。SWOT矩阵分析包括组合分析和综合分析两步。组合分析是对优势——机会组合、优势——威胁组合、劣势——机会组合、劣势——威胁组合这4个组合进行分析。劣势——威胁组合是最不利的,任何组织都要尽量避免。综合分析是应对实际复杂情况的权衡方

法。由于实际工作中,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往往交织在一起,所以需要权衡利弊,结合具体情况,寻找次优解。例如,(S+W)O组合,即面对机会时要综合考虑优势和劣势。

(2)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也叫五力竞争模型,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波特(M.E.Porter)提出的一个企业竞争策略模型。该模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个企业是否进入或继续留守或退出某个行业,关键取决于该行业能否使其获得的机会和企业将付出的代价,即该行业竞争强度和企业获利能力。而行业的竞争强度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又是由行业自身和环境的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五种竞争力量:同行业竞争对手(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对手(潜在的进入者),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客户的竞价能力(购买者),替代商品(替代品生产者)。通常五力模型非常适用于企业进行开辟新业务的战略分析。

(3)价值链分析法

这是波特提出的另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称之为价值链。(注意价值链名词解释)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企业价值生产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整体解决的方略即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法适合于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战略分析。

6、【识记】组织战略与信息化的关系?[P48] 注意结合案例2-1进行分析。

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要以支持组织战略实现为目的,它是组织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是组织战略制定的工具。信息化效果好坏或效率高低,已经成为影响组织战略制定和实现的重要因素。组织战略的落实需要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撑,即信息化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保证。

7. 【识记】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心?(P48)[201104单选,201204单选]

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逐步从以提高效率为主的事务处理自动化,

转向支持管理决策的智能化,特别是对高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如经理支持系统ESS)。

8.【识记】信息孤岛的定义是什么?(P49)

所谓“信息孤岛”是指在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

9.信息化规划的定义?(P49)(名词解释)

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9.【识记】信息化规划的战略目标体现在哪些方面?(P50)

(1)业务匹配

实现信息技术投资与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匹配。

(2)竞争优势

通过开发创新的战略业务信息系统,提高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

(3)管理资源

优化组织信息资源配置,有效地管理组织中各类信息资源;

(4)技术架构

清晰地勾画出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架构。

10.【识记】信息化规划的作用包括哪些?(P50)结合案例2-2

(1)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2)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

(3)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4)改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11.【识记】现代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51)[201104单选,201204多选]

(1)信息化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层面)

信息化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

(2)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业务层面)

(3)信息化项目规划(技术实现层面)

12.【识记】简述开展信息化规划的方式?(P51)

(1)从下向上方式指从基层向上逐层地对信息化需求进行识别、分析,最终形成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方式。它比较适用于业务相对稳定的组织,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集成,实现组织整体信息化。

(2)由上而下方式指从高层向下逐层地分解战略目标,最终形成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方式。它适用于有较明确(新)的发展战略的组织,组织将高层战略逐层落实,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及其信息化。

(3)由外而内方式强调从组织外部因素出发,由外向内地形成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方式。

(4)中间开花方式指从组织中层(管理层)出发,分别向上和向下进行“细化”,最终形成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方式。在实际开展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

13.【识记】信息化战略的内涵?(P51)

信息化战略是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

策略,它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

13.【识记】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P45)[201107单选]注意结合案例2-1进行分析。

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之间是包含关系。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一部分,是为组织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是以组织战略为依据而制订的。

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信息化战略必须服从组织战略的核心思想,在组织战略的框架下制定。

14.【识记】信息化战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52)

(1)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构架

a. 组织战略、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b. 管理提升与业务改进的方向。

c. 信息化的作用点和愿景分析。

d. 分析信息化现状、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估。

e. 分析差距,探讨改进构想

f. 业务需求调整

g. 分析信息化体系架构

(2)项目方案选择与组织

a. 项目方案选择。

b.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组织。

(3)信息化项目规划

a. 信息化建设阶段规划。

b. 风险管理质量监控策略。

c. 主要实施计划与培训计划。

15.【领会】信息化战略规划步骤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53)

(1)基础信息调研

基础信息调研包括如下三方面:

a. 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包括两部内容,一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方面作调研;二是调研行业信息化状况和趋势。

b. 组织信息化需求调研主要包括组织外部(政府的上级部门或企业的管理部门、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和市场等)和组织内部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调研。

c. 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调研主要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调研。

(2)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

在充分调研并取得大量的基础信息之后,对组织信息化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分析信息化面对的挑战、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等。

(3)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通过上述分析,根据组织的外部宏观环境、发展战略及竞争能力的要求,确定信息化战略的远景目标、价值、规模、步骤,即形成组织信息化战略,使信息化能够有效支持并推动业务,乃至成为业务的一部分。

16.【领会】辅助人们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有哪些?(P54)[201104单选,201107单选,201204简答],201204单选] (1)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简称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是William King于1978年提出的,他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

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重要的环境变量约束、管理习惯、改革的复杂性等)组成,SST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目标集转化的步骤包括:

a. 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

b. 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组织信息化战略。

(2)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 Analysis)[201204单选]

价值链分析法是从波特价值链分析演变而来的,这种方法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能起关键作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将一个组织看成一些输入、转换与输出活动的集合,而每一活动都可能相对于最终服务或产品产生增值作用,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做出贡献。

(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20世纪70年代MIT推出的一种规划方法。通过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关的问题,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并帮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发掘新的机遇。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a. 了解企业目标

b.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c. 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d.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17.【识记】典型的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书一般包括哪些部分?(P55)

(1)环境分析

即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依据。它是基础信息调研和现状分析的结果,总结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背景。

(2)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这部分要根据组织的战略需求明确组织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信息化在实现组织战略过程中的作用。

(3)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

即基于前两部分设计出的组织信息化总体框架,层次化的结构概括信息化层次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4)信息技术标准

即规定出信息化采用的具体技术、产品、方法和技术流程应遵循的标准,这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框的技术支持。

(5)项目分派和管理

即在上述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的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各部分信息化任务的优先级,统筹计划,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要求、标准、预算、范围、时间等,明确各个项目的具体实施部门,明确各项目管理、监督、考核的原则、办法和指标。

18.【领会】对于战略数据规划,詹姆斯?马丁认为存在着那些数据环境需要识别和管理?(P56)[201204单选]

(1)数据文件(Data Files),其特征是由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分散设计,并伴随应用程序设计的各种非格式化、不规范的数据文件,虽然实现简单,但修改维护费用高。

(2)应用数据库(Application Data Bases),这类数据可被视为

相对独立的规范文本,分散的数据库为分散的应用而设计,共享程度不高,随着应用的扩展,应用数据库剧增,使得维护费高。

(3)主题数据库(Subject Data Bases)其特征是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存储结构与其处理程序相对独立,共享关联性强,维护成本很低。

(4)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它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在软件设计中采用转换文件、倒排表或辅助关键字查询技术,新的字段可随时动态地加入到数据结构中,比传统数据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动态可变性。

19. 【识记】马丁还强调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建立整体一致的数据标准,涉及哪些方面?(P56)[201207多选]

数据命名、数据属性、数据设计、数据使用的一致性规范。

20.【识记】信息资源规划的定义是什么?(P57)名词解释

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21.【识记】如何正确理解信息资源规划的内涵?(P57)[201104单选]

(1)信息资源规划是依据信息化战略规划规定的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从全局角度理清现有业务和未来业务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数据架构进行细化,并建立数据标准,为后续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

奠基性的工作。

22.【识记】组织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主要有三个步骤是什么?(P57)

(1)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为了进行信息资源规划,需要成立一个责权明确的工作组。

(2)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职能域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

(3)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组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分为A类编码对象、B类编码对象、C 类编码对象)、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23.【识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有哪些?结合案例2-3理解。(P57)[201104综合分析]

信息资源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的活动,其中,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这两项工作关系到信息资源规划的成败。

(1)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系统、本质、概括地把握组织的功能结构,进而清晰地把握所需要规划和管理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展业务分析工作,也就是从“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角度描述组织的业务。

(2)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

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建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主题数据库建立以后,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它决定着信息资源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4.【识记】信息化项目规划的内涵?(P59)[201207单选]

信息化项目规划就是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行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地完成。

对于组织信息化而言,信息化项目可以分为应用型和开发型两类,应用型项目是指购买或外包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信息化工作。如许多大制造企业应用SAP的ERP软件,完成其企业资源规划。开发型项目则指需要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发的应用系统项目。

25.【识记】信息化项目规划包括哪些内容?(P58)[201104多选]

科学的信息化项目规划指利用管理方法和工具(如MS Project),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做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的全面计划。

(1)范围计划

范围计划是对信息化项目的最终交付物及工作范围的说明。根据项目的范围说明书,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工具来做出范围计划。

(2)进度计划

常用的进度计划工具是甘特图。

(3)成本计划

项目成本计划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4)质量计划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特征,项目出错会给项目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项目质量管理强调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a. 合同对质量的约束条款

b. 企业的质量政策

c. 质量检验标准

d. 质量检验流程

e. 对质量检验结果的管理计划

26.【领会】结合案列2-4分析信息化组织的必要性,信息化组织工作主要包括哪两个关键点?(P61)

信息化组织是指为了到达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期发挥最大效用。

信息化组织十分必要。因为信息化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各种利益主体,只有通过协调,才能有序地推进信息化进程。而且,信息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正调整策略,解决各种新的矛盾冲突。因此,信息化组织既是信息经实施的必要前提,也是信息化实施的动态保障。

信息化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点:

(1)结合组织具体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机构

(2)确立信息化组织工作的核心灵魂-CIO机制。

27.【领会】简述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定义?(P62)

(1)广义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由于信息技术渗

透应用到组织中的各个岗位,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信息的需求者、采集者、分析者。除了专门机构的专职员工以外,其他部门也或多或少地承担了部分信息管理工作,因此信息化组织机构等价于组织机构。

(2)狭义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IT部门)。

28.【识记】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有哪些?(P62)

(1)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化还局限在单项业务应用,或者局限在从单项业务向单一管理职能过渡的时期。

(2)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从单项管理职能的MIS应用,到各职能部门的综合联网,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

(3)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

对于一部分大型企业而言,需要把组织内的多个信息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在内部和外部间的无缝对接。信息部门则是直接归CEO领导。

(4)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在大型组织中,还有一种形式,是由高级业务管理人员,高级信息技术人员等人共同组成一个信息管理委员会,对信息部门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指导。

29.【领会】信息管理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哪些?(P62)

(1)制定组织信息资源系统发展方向,并把组织的信息资源系统发

展战略和组织的总体战略结合起来;

(2)确定信息资源系统的规划,确定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资金预算,确定信息资源系统在组织内部的资源分配;

(3)确定信息管理组织的基本结构,将信息资源系统在组织中定位;

(4)确定信息资源系统主要管理人员,并明确其权力与责任;

(5)明确信息资源系统的职能岗位与工作标准,确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30.【识记】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有哪些?(P62)简答

(1)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能就是协助组织的领导制订符合战略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战略规划,通过调研、分析,提出组织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设想和方案。

(2)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各项业务运作和决策服务,它是随着组织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信息系统的研发与管理是信息化组织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

(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组织的信息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装、运行和维护工作,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

(4)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组织的信息部门要制订组织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及其利用规范(标准),协调和督促组织成员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负责组织的内部信息和与组织有关的外部信息资源的采集、维护和安全利用。

31.【识记】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包括哪些部门?(P63)

(1)系统研发与管理部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是信息部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岗位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

(2)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是信息部门正常运行的保障。该部门的主要岗位包括:控制台操作员、设备管理员、数据录入员、运行的培训教师、资料保管员、支持人员等。

(3)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的出现和信息资源日益受重视是分不开的,它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这个部门的工作岗位有资源管理员、信息员、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

32.【识记】系统分析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P63)[201107简答]

系统分析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现行系统的运行环境、作业流程、用户需求情况的详细调查分析,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指标、资源配置和编码体系、逻辑模型,以便为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3.【识记】系统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P63)

系统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提供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下,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进行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确定实施方案。

34.【识记】程序员和测试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P63)

程序员是根据系统设计员编写的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测试说明书,专门负责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测试员是对程序员编写的程序进行

各种测试,以便将程序担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程序正式运行后对业务造成严重损失。

35.【识记】CIO的定义是什么?(P65)[201107名词解释]

CIO即Chief Information Office的缩写,中文译为首席信息官,通常也称为信息主管,即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他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

36.【领会】CIO机制由哪些部分构成?(P65)[201207单选]

具体来讲,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

(1)CIO

CIO在该体系中处于核心,在信息化战略层面扮演实质性的作用,类似于公司的总经理。

(2)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也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既可以是一个固定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松散机构。其成员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和部门领导。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企业的整个信息化战略的规划。

(3)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既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中心,也是企业各项信息的管理中心。信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统计,向决策层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以及开展人员培训;提供紧急技术支援服务等。

(4)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

在CIO机制中,业务部门是信息化的实施主体,通常会配置相应的信息人员岗位。在信息化初期,或许只有少数兼职人员,其主要工作是配合信息化项目的开展,更多扮演了“代言人”的角色。

37.【识记】CIO的职能有哪些?(P66)

CIO是CIO机制的主要组成部门。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CIO的职能要求是不一样的。概括地来讲,大致有三个基本职能。

(1)战略的参谋者

CIO作为战略决策层的成员之一,在企业的高层领导中扮演了战略参谋的角色。

(2)战略的执行者

当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时,CIO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执行者。

(3)信息的传播中介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内外的许多利益体,CIO扮演了信息的传播中介,发挥“桥梁”作用,使各方得以沟通。

38.【识记】简述企业CIO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的能力包括哪些?(P66)[201207简答]

概括来讲,CIO应该具备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的知识和三方面的能力。

(1)技术知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根底,才能履行CIO 的基本职能:战略参谋。

(2)管理知识

以企业管理变革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企业的战略、人

力资本、供应链、客户、研发、制造、物流、信息和变革等方面的管理知识,而且还涉及领导艺术、企业文化、项目管理、团队精神和沟通交流等其他方面的管理知识。

(3)沟通能力

信息化项目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实施中还将涉及很多部门和人员,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

(4)协调能力

出色的协调能力是不断解决问题,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进行的保证。

(5)项目管理能力

CIO必须具备极强的项目管理能力。

总之,在CIO机制中要兼顾四个方面,注意发挥CIO的作用,选择一个称职的CIO。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复习题2013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信息(申农,维纳的定义)? 答:信息论奠基人申农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定义: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国内著作关于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2)、信息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3)、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2、信息的特征? 答:▲客观性、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它存在于有生命的有机界、无机界;信息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信息确实是可以被感知、被识别、被处理、被利用的。 ▲寄载性(依附于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依靠载体的传输和记忆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且载体可以变换。信息的寄载性使得信息可以被存储、累积和传播。 ▲可塑性(可以被加工和对进行载体转换);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加工、选择、精炼、排除无用的信息,

使其具有更大的价值。信息可以在不同载体间转换,信息的可塑性使得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加工信息,不断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共享性(同时为多个主体所拥有),在信息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允许多次和多方共享使用。信息的共享性使得信息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管理的复杂性。 ▲相对性(不同使用者具有不同使用价值),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对的,同一信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于不同人的效用是不同的。信息的使用价值相对于该信息持有者的不同而不同,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使得信息管理具有极大的资源意义,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信息的功能? 答:(1)信息的中介功能: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中介物。 (2)信息的诱导功能:信息具有诱发信息接受者产生该信息所能导致的某种行为的功能 (3)信息的资源功能:又称经济功能,指信息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和增强经济效益的功能。其一,利用信息可以直接创造财富。其二,利用信息可以间接创造经济价值。其三,利用信息可以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使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第二章:企业信息管理的原则

生信息管理学自测题_节选

生信息管理学自测题 第一章绪论(By精灵的挽歌)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面哪项是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 A.需求性 B.稀缺性 C.不同一性 D.可选择性 2.信息资源具有非消耗性,信息资源一旦产生,不仅可以满足同时期人类的需要,还可以通过信息的保存、积累、传递达到时间点上的延续,这是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累积性 C.再生性 D.稀缺性 3.以下哪一项不是现阶段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A.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B.卫生信息化水平呈现极不均衡 C.标准的缺乏 D.缺乏重视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哪一阶段的标志()。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5.以下哪一项不是2011年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 B.新农合系统的建设 C.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D.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信息表现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能够相互转化。——正确 2.卫生信息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信息管理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正确 3.卫生信息化的第一阶段实现了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到临床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的应用的过渡。——错误 4.我国“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实现路径图可以归纳为“3521”工程。——正确 5.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缺乏同时具有医学、管理学背景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正确第二章卫生信息采集和组织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信息源是指在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大量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卫生领域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资源。 A.文献 B.数据库 C.组织机构 D.网络 2.按信息的重要性组织信息的方法称作()。 A.概率组织法 B.集成组织法 C.主题组织法 D.权值组织法 3.以下不属于语法组织方法的是()。 A.字顺组织法 B.时序组织法 C.分类组织法 D.代码法 4.ISBD和DC分别包含了()个规定的描述项。 A.10,8 B.8,7 C.15,8 D.8,15 5.描述原始数据的元数据将组织成()。 A.原始数据库 B.元数据库 C.索引数据库 D.关键词库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卫生信息采集的目标是将卫生领域中所有的信息资源搜集齐全。——错误 2.信息的特征就是指信息的物质载体所直接反映的特征。——错误 3.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从信息所论及的主题角度揭示信息的内容特征。——正确 4.由于事物的多向成族性,通常是将不同层次的不同信息组织法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正确 5.卫生信息描述是建立卫生信息系统基础结构的高级组织阶段。——错误 第四章卫生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在卫生信息系统组成中,最为关键的组分是()。 A.硬件 B.软件 C.数据 D.过程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组织扁平化的主要手段是削减() A.高层管理层级B.中层管理层级 C.基层管理层级D.一线作业人员 2.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 ) A.控制信息 B.预测信息 C.综合信息 D.偏差信息 3.管理的计划职能的关键是( ) A.收集信息 B.确定目标 C.安排进程 D.配置资源 4. 管理决策基础是() A.信息B.目标 C.资源D.环境条件 5.直线式企业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 ) A.小型企业 B.中型企业 C.大型企业 D.各类企业 6. 对信息系统比较全面的认识是: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 ) A.网络系统 B.计算机系统 C.社会系统 D.知识系统 7.ERP是从其他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功能是( ) A.MRP B.MRPⅡ C.MIS D.CRM 8.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管理过程的各种职能,其中保证计划实现的职能是()A.控制B.协调 C.指挥D.组织 9. 虚拟组织有许多特点,下述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 A.可以集中各伙伴的优势进行生产和销售 B.各成员之间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合作关系 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D.合作伙伴通过计算机网络沟通 10. 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实际的管理职能是( ) A.计划B.指挥 C.协调D.控制 11. BPR的含义是() A.企业流程再造B.企业资源计划

C.客户关系管理D.联机分析处理 12. 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有五大职能,其中把个人的工作与所要达到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 的职能属于() A.组织B.指挥 C.计划D.控制 13.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有五大职能,其中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实现的职能 属于() A.组织 B.计划 C.指挥 D.控制 二、填空题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作为其他职能依据的首要职能是__计划____。 2.组织扁平化赋予一线管理人员更多参与__参与决策____的权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3. 管理的职能可分为计划、组织、_指挥_____、协调、控制等五大职能。 4.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有:直线制(式)、职能制(式)、直线—职能制(式)、__事 业部____制(式)、矩阵制(式)等。 5、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__中间管理层____管理层数量的过程。 6、管理通常分为3个层次:高层管理,即战略级管理;中层管理,即战术级管理;基层管 理,即__作业层或职能____管理。 7.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过程称为组织___扁平_______化。 8.管理可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对组织拥有的_____资源_____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9. 管理可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使 用,以实现组织预定______目标________的过程。 10. 管理的职能可分为____计划__________、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大职能。 11. 有关实体企业根据市场机会组织的动态联盟称为____虚拟______组织。 12. 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设置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_____规章制度_____,合理配置人、 财、物等资源。 13. 由若干企业组成临时性、动态性的企业联盟称_虚拟组织____。 14. 管理有多项职能,其中首要的职能是_计划____。 15.MRP的中文意思是___物料需求计划________,在此基础上MRP的功能扩展为___MRP2________,它是ERP的功能核心。 16.组织扁平化主要是通过对组织___结构______的调整,削减____中间管理层_____数 量的工作过程。 17.管理的含义表明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核心是达到管理__预定目标________,管理采用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__资源_________。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练习题

第1题: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 香农 B 霍顿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第2题:“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人类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成果。可供人学习,提高改造社会的能力”这句话是()的定义。 A 消息 B 资料 C 知识 D 数据 第3题:按主体的认识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信息可分为() A 语义信息→语法信息→语用信息 B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C 语用信息→语义信息→语法信息 D 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 第4题: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 A 语义解释 B 语法解释 C 语用解释 D 用法解释 第5题:钟义信等人对信息概念的描述是() A 从认识论层次上,信息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B 从本体论层次上,信息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C 从认识论层次上,信息是一切事务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D 从本体论层次上,信息是一切事务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第6题:关于信息的基本特征,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信息既来源于物质世界,又来源于精神世界。 B 信息不是知识,所以信息没有知识的本性。 C 信息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能像物质、能量一样被感知。 D 信息量在传递、加工过程中实现增值。 第7题:信息资源包括( )三个基本要素。 A 信息、设施和信息技术 B 信息、人员和信息法规 C 信息、人员和信息管理部门 D 信息、人员和信息技术 第8题:“信息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耗尽”这句话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 价值性 B 客观性 C 依存性 D 时效性 第9题:“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信息具有 ( )特征 A 真伪性 B 异步性 C 客观性 D 共享性 第10题:关于信息的性质,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 信息的有用性表明任何信息总是有用的 B. 信息的存储性和传递性表明了信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转移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整理

?第七章企业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 ? 4.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根据支持功能的不间,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基于Intranet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 ?②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把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批发商、银行等联系起来; ?③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把全世界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一切方面联系起来。 ? ?网络化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①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系统,改变生产与营销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品的个性化。 ?②通过基于Extranet的信息系统,改变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利用基于Internet的综合信息系统,创建企业间新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结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人机信息系统。?1、现代企业导入MIS的必要性

?(1)满足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的需要 ?(2)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3)满足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的需要 基于Intranet的MIS的结构由四大平台组成,它们是,网络应用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用户平台和开发平台,如下图所示。 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集中企业内外部管理资源,融合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一体化、集成化信息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先进的管理思想。 ?⒋现有ERP系统的局限性 ?①ERP系统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求。随着管理理论和IT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流程也必然随之而改变,而目前ERP还不能动态地满足企业流程变化的需要,必须经过艰难的二次开发和实施才能实现。 ?②ERP虽然是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在现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 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ERP系统要改善的一个重要环节。 ?③ERP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特征的要求。ERP不能适应跨地域异地应用,更不能为虚拟产业联盟提供从供应商到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有效管理手段。 ?④ERP与电子商务的集成程度低。 ?⒌新一代ERP的发展 ?(1)计算机及网络的日趋成熟为ERP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基于Internet技术的新一代ERP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习题

第2章组织内信息系统 1.简述安东尼模型的主要思想。 安东尼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简称作业层)、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简称管理层)以及战略计划层(简称战略层)3个层次。由于管理层次的构成和目的不同,每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也不同。详见本书图2.1安东尼模型。 2.从信息来源、精度、寿命、频率、内容等方面,归纳组织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及知识层的信息需求。 战略层的信息需求: (1)随机性。战略层经理有时要随机查看阶段性信息。 (2)概括性。战略层经理需要概括性的信息,作为长期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关心细节信息,而关心全局性的数据。 (3)预测性。战略层经理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对未来的情况做出估计,需要得到经过科学预测的信息。 (4)异常性。战略层经理还特别关注异常信息。 (5)外部信息源。高层决策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时,要了解同行业、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市场信息、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等,除了使用内部信息以外,都必须从企业的外部获得。 (6)非结构化信息。战略层经理使用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格式。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

(1)阶段性。管理层关注阶段性信息。 (2)可比性。管理层关注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3)概括性。管理信息通常比较概括,不需要太详细。 (4)内部和外部信息源。管理层的信息不仅来源于组织内部,还会来自组织的外部。 作业层的信息需求: (1)重复性。作业层所处理的信息是周期性循环的。 (2)可预见性。信息的内容都是预先规定好的,没有任何异常内容。 (3)详细性。信息的内容描述相当详细。 (4)高精确性。系统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的精确程度相当高。 (5)内部信息源。作业层系统的数据主要由组织的内部信息源产生。 (6)结构化信息。作业层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都是结构化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 3.依据TPS、MIS、DSS、EIS、KMS、OAS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服务目标以及它们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1)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服务目标是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组织处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支持作业层管理人员,跟踪组织的基本活动和事务处理情况。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支持管理层,为组织中层管理者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支持组织中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提高决策的效能。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四节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 一.决策和决策过程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和抉择三个阶段。 二.决策的科学化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人个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 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三.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等都属于决策范畴。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1. 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2.非结构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3. 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识时,非结构化问题有可能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

第一章 钟义信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这种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全信息:同时考虑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的信息。 信息的类型:①按主体的认识层次:语用、语法、语义信息。②按信息产生的先后或加工深度:零次、一次、二次。③按信息是否依赖于个人的判断:硬、软信息 信息的特征:1、存在的普遍性、客观性2、可共享性3、对主体的相对4、对物质的依附性和载体的独立性5、在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任意分割性6、动态性与时效性7、表征性 信息的度量:①基于经验 布鲁克斯信息度量经验方程式: 英国著名信息学家指出人的知识接受与信息接受密切相关,提出了著名的布鲁克斯方程式K(S)+ΔI=K[S+ΔS] 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ΔI为吸收的情报量,即能够理解、整合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信息;K[S+ΔS]为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形成的信息知识结构。 ②基于数据量③基于概率 信息管理的分类:①按管理层次:微观、中观、宏观②按信息管理起源领域:图书馆、工商管理、政府行政管理③按信息管理发展阶段:传统、技术、资源、知识。 马费成的四阶段说包含以下四个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以图书馆文献信息源管理为核心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的控制为核心 3)资源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 4)知识管理阶段:以知识的创造、学习、应用、理解和协商为核心 信息资源:广义,是一个包括信息管理者,信息,信息技术和有机体,包括了信息管理活动全过程中所以要素——信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狭义,信息本身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初萌芽于两个领域:工商管理领域和政府部门。目前主要有三大学派: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 信息管理学派是3大流派中内部分歧最大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马丁(W.J.Martin)的信息管理理论 克罗宁(B.Cronin)和达文波特(E.Davenport)的信息管理理论 斯特洛特曼(K.A.Stroetmann)的信息管理理论 信息管理学的学科基础:信息科学、管理学、传播学。 传播学中,四要素:信息源、传播者、传播媒介、接受者。方式:多向主动传播、单向主动传播、多向被动传播、单向被动传播。信息传播模式: 社会信息交流:人际、组织、大众信息交流。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主干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层次分明的技术体系:基础、支撑、应用、主体技术层次 信息管理相关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知识组织技术(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技术、知识仓库技术、数据分析、群体分析) 第三章 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得信息的源泉。 信息源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信息载体,也包括各种信息机构;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