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4Q1型米轨敞车车体设计

C_4Q1型米轨敞车车体设计
C_4Q1型米轨敞车车体设计

文章编号:100227602(2000)0520021203

C 4Q 1型米轨敞车车体设计

梁美玲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科研所,江苏常州213011)

摘 要:介绍了C 4Q 1型米轨敞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车体主要结构,并对其车体进行了静强度计算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

关键词:米轨敞车;车体;设计;技术参数;结构中图分类号:U 272.2 文献标识码:B

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于1995年开始研制C 4Q 1型米轨敞车(见图1)。1997年7月完成样车车体试制,11月试制完成了2台转向架,12

月底,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辆所在昆明铁路局米轨线路上进行了动力学性能试验

,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

GB 559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图1 C 4Q 1型米轨敞车

1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C 4Q1型米轨敞车主要技术参数

载重 t 40自重 t 1715容积 m 3

48比容

(m 3?t -1)112自重系数0143每延米重 t

4186构造速度

(km ?h -1)80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m 145

限界符合《米轨铁路技术管理补充规程》规定的机车车辆限界

车辆定距 mm 7500车辆长度 mm 11838底架长度 mm 10900底架宽度 mm

2400

收稿日期:1998205218;修订日期:1999208213作者简介:梁美玲(1965—),女,工程师。

车辆最大宽度 mm 2742车辆最大高度 mm 2892车体内长 mm 10900车体内宽 mm 连铁处2284 上侧板处2390车体内高 mm

1850空车地板面距轨面高 mm 1029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 mm 825

门孔尺寸(宽×高) mm 下侧门孔1250×954 下侧门孔(端)

1050×954

2 车体主要结构

该车车体为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端墙、车

门等部件组成。

底架钢结构主要由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大横梁、小横梁等组成。中梁由材质为09V 的310乙型钢组焊而成,腹板内距为350mm 。枕梁为双腹板变截面箱形结构,上盖板厚8mm ,腹板厚8mm ,下盖板厚10mm 。大横梁为单腹板工字形结构,上盖板厚8mm ,腹板厚6mm ,下盖板厚8mm 。侧梁采用槽钢180mm ×70mm ×9mm ,小横梁为12号槽钢。底架上铺设厚7mm 的耐候钢地板。

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上侧梁、侧柱、侧板、连铁及侧柱补强板等组成。上侧梁采用槽钢140mm ×58mm ×6mm 。侧柱采用冷弯帽型钢。

端墙由上端梁、角柱、横带及端板等组焊而成。上端梁采用槽钢140mm ×58mm ×6mm ,横带采用冷弯型钢240mm ×140mm ×6mm ,角柱由槽钢140mm ×58mm ×6mm 与钢板组焊而成。

脚蹬铆接在车辆1、4位的下侧梁上,其上部的侧墙设置扶梯。

为提高装卸效率,下侧门孔尺寸适当加大,端部下侧门孔尺寸受结构限制,比其他下侧门稍窄些。

?

12?车辆产品与零部件

铁道车辆 第38卷第5期2000年5月

3 车体静强度计算

3.1 结构离散

利用I —D EA S 软件对车体进行静强度计算,首先要进行结构离散。建模时,取对称于车体中央纵断面的二分之一车体。

为了详细描述车体的实际结构,车体的所有梁、板、柱均采用板壳单元来划分网络。该模型可以把诸如侧柱内补强座这样的小构件也能用板壳单元描述清楚,使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结构。该模型共用了5772个单元。

3.2 载荷的确定3.2.1 垂直载荷

垂直静载荷P j =40×1115+1015=5615(t ),动载荷系数K dy =[(a +bv ) f j ]+(c f j )。经计算,动载荷系数K dy =0139,则垂直总载荷P =P j (1+K dy )=5615×1139=7815(t )。

以上载荷在计算过程中,将车体自重用惯性加速度计入。如在垂直静载荷工况下,结构重力加速度为y

方向-91806m s 2×11226=-121019m s 2

,其中,11226为自重比(=车体实际自重 模型自重)。

由于有限元分析中建模时不考虑车体上非受力构件,故模型自重比车体实际重量轻。3.2.2 散装货物侧压力

散装货物侧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 y =Χ

?y ?tan 2(45°-Α 2)式中:Χ——货物密度,取Χ=111t m 3

;

y ——堆装货物表面到计算压力处的垂直距离;

Α

——自然坡角,取25°。以tan 2(45-Α 2)=01406为系数,参照液体压力密度原理,根据所载散装货物的实际情况,计算出车体侧面每个节点处的实际受力,分别加在各单元上。3.2.3 纵向力、风力及离心力

由于该车为米轨敞车,其载重比准轨车辆小,所受纵向压缩力也小,故该车只取第一工况的纵向压缩力(为1200kN ,该力沿车钩中心线作用在车体底架的后从板座上)及纵向拉伸力(为1000kN ,该力沿车钩中心线作用在车体底架的前从板座上)。

风力按55kg m 2

大小均匀加在侧墙外侧。

离心力大小取结构重力加速度的715%,离心力

的方向同结构加速度一致。3.3 约束的设置

由于车体具有纵向对称平面,在对称载荷的作用下,在纵向对称面上的所有结点应加相应的约束力。

在对称面上将非对称位移约束为零,在两心盘处增加y 向约束。3.4 工况的组成

本计算设定3种工况:

工况一:垂直静载荷P j 。

工况二:垂直总载荷+侧压力+1200kN 压缩力+风力+离心力。

工况三:垂直总载荷+侧压力+1000kN 拉伸力+风力+离心力。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TB 1335—78《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

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用工况一来评定车体刚度,用工况二、工况三来评定车体强度。

3.5.1 刚度评定

根据《规范》的规定,对于侧墙承载的车体挠跨比评定标准为:

中梁挠跨比=f z l 2≤1 1500侧墙挠跨比=f c l 2≤1

2000式中:f z ——中梁中央挠度;

f c ——侧墙中央挠度;

l 2——车辆定距。

该车为侧墙承载车体,则

中梁挠跨比=31717500=12022<

1

1500侧墙挠跨比=21657500=12830<

1

2000

故该车满足《规范》推荐的垂直弯曲刚度的要求。3.5.2 强度评定与分析

在工况二的组合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点位于牵引梁部位及枕后断面突变处,在牵引梁靠枕梁处,中梁的最大应力为141M Pa 。

在工况三的组合载荷作用下,载荷产生的最大应力点位于前后从板座之间的中梁腹板处。

枕梁主要承受垂直载荷并传递纵向力,其承受垂直载荷的应力均较对应的中侧梁各断面应力值要大。在工况二组合载荷作用下,枕梁靠近中梁根部的断面上的应力系同号应力叠加,为危险应力区,该处的最大应力值为84M Pa 。由于纵向力主要由枕梁传给侧墙和下侧梁,因此,枕梁与下侧梁连接处的应力较大。下侧梁采用18号槽钢,材料利用较充分,便于侧柱铆2排铆钉。在工况二、工况三作用下,在靠近车体中部的上翼缘处产生最大应力为72M Pa 。

侧柱采用单根冷弯帽型钢,加焊内补强座,强度基本满足要求。车体中间的侧柱下部应力较大,最大应力

?

22?铁道车辆 第38卷第5期2000年5月

为60M Pa。端梁靠近中梁下翼缘处应力最大,为9517 M Pa。

工况二、工况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许用应力(157M Pa)。从车体各板壳单元的彩色应力图(略)可看出,该车辆的强度完全满足要求。

4 结构优化设计

由以上强度计算结果可看出,该车的车体结构强度完全满足要求,但还有一些部位的强度有富裕。为了减轻自重,使各部位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在保持原来结构形状不变的情况下,用I—D EA S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进一步减轻自重的目的。

该车模型共建立了10个优化单元组,12个优化变量,通过尺寸重新设计,各组板单元厚度有不同的变化,得出最佳厚度尺寸及梁截面。

该车的刚度评定结果表明,中梁与侧墙的刚度差别很小,横向梁受力较小。由于该敞车为侧壁承载结构,垂直载荷通常由中梁沿横向梁传递给侧墙,为了使载荷分布较均匀,可适当减少横向梁刚度,使垂直载荷传递给侧墙。受中梁材料限制,该车只能选用310乙型钢作中梁,该梁无论强度还是刚度都富裕很大,

当减少大横梁、小横梁和端梁等横向梁的刚度,使中梁所承受的载荷通过横向梁传给侧墙。

优化结果表明:大横梁的上下盖板及腹板均可采用厚5mm钢板;小横梁可用10号槽钢代替原来的12号槽钢;端梁可采用厚6mm钢板;地板从强度和刚度方面分析也可适当减薄,但考虑到地板腐蚀、货物装卸时的碰撞及使用寿命等,仍采用厚7mm的钢板;对于该敞车的侧墙和端墙来说,侧板可优化为厚4mm钢板,并将4mm侧板压成凸出形状,既美观又增加刚度;侧柱用厚6mm板压制成变截面的帽型钢,即侧柱从上往下,帽形截面线性增大,因侧柱下部应力较上部大;上侧梁、上端梁可采用12号槽钢代替原来的14号槽钢;端墙横带截面尺寸可相应减少,用厚5mm钢板压成帽形截面,角柱用12号槽钢与厚6mm板拼成方形截面。

该车试制时,受所能选用的材料限制,自重稍偏大。通过对该车的静强度计算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得出结论:采用新型冷轧型材,以及上述结构优化结果,可大大减轻该车的自重,使结构更趋合理。

5 结束语

该车结构合理,主要型钢板材均采用耐候钢,所有钢材均经过抛丸除锈预处理,表面涂层采用厚浆型底面漆,从而提高了防腐能力,使车辆的段修期从1a延长到115a,厂修期从5a延长到9a,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该车采用米轨自导向转向架,采用SKF C轴(5in×9in)滚动轴承,提高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该车动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其在70km h速度范围内,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动强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良好,符合GB559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的规定,满足米轨线路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成立,张希原.平车底架结构设计要点浅论(上、下)[J].铁道车

辆,1995,33(7):33—38、33(8):41—46.

[2] 张文笔,周德义.5D轴敞车车体结构优化设计计算[J].铁道车

辆,1995,33(11):1—6.

[3]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车车辆检验站.C4Q1型米轨敞车

动力学性能试验报告[R].1997.

(编辑:杨调动)

1999年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摘录)

项 目单 位1999年完成同比增长 %货运量万t156881214

 煤炭万t64900113

 晋煤万t19458418

货物周转量亿t?km12578216

客运量万人97725511

旅客周转量亿人?km 4046916

新线投产km 10401019

复线投产km 129311912

电气化铁路投产km 607-3816

新造客车辆 17801219

新造货车辆18054-2413

修理客车辆 3412-319

修理货车辆53532310

注:1999年数据除运输外均为统计速报数。

(摘自《人民铁道》2000203203.5版)

1999年度《铁道车辆》

优秀通讯员评选揭晓

本刊编辑部根据通讯员在通讯报道工作中的实绩,评选出1999年度优秀通讯员10名,现公布表扬。

陈伟(哈尔滨铁路局车辆处)、陈荣轩(灵山车辆段)、黄明安(阜新车辆段)、王春芳(郑州铁路局车辆处)、王国忠(北京铁路分局车辆分处)、陈建龙(上海车辆段)、徐延军(济南车辆段)、宿执宗(集宁车辆段)、程平(太原机车车辆厂)、肖乾佑(眉山车辆厂)

?

3

2

?

C4Q1型米轨敞车车体设计 梁美玲

ABSTRACT

A New M ethod to D eter m i ne L i near and Non-

L i near Cr itica l Speed of the Veh icle Syste m

W U P ing2bo,etc.

(m ale,bo rn in1968,lectu rer,T he State Key L abo rato ry fo r T racti on Pow er of Sou thw est J iao tong U n iversity,Chengdu610031,Ch ina)

Abstract:W ith the veh icle sp eed regarded as the slow ly changing p aram eter,a num erical m ethod w ith w h ich the linear critical sp eed,non2linear critical sp eed and the li m it hoop are calcu lated app rox i m ately is given.T he m ethod can also p lay a gu iding ro le in the ro lling and vib rati on test stand testing fo r hun ting stab ility of ro lling stock.W ith a h igh sp eed p assenger car as a p ractical exam p le,the p aram eters of the linear critical sp eed and non2linear critical sp eed are researched.

Key words:veh icle system;slow ly changing p aram eter;stab ility;critical sp eed

Severa l Po i n ts of V iew on the Auto ma tic

Fre ight Car Em pty and L oad Brake

Equ ip m en t and the M odel Selection

D EN G Zh i2m ing

(m ale,bo rn in1944,sen i o r engineer,Guangzhou R ail w ay Car W o rk s,Guangzhou510800,Ch ina) Abstract:V ia descri p ti on of the concep ts, classificati on of the freigh t car em p ty and load b rake equ i pm en t,the characteristics,advan tages, sho rtcom ings and feasib ility of the“tw o2step”and “step less”au tom atic em p ty and load b rake equ i pm en t are analyzed and discu ssed in detail.

Key words:freigh t car;air b rake;em p ty and load b rake equ i pm en t;m odel selecti on

Causes to the W heel Flange W ear

on Qua si-H igh Speed Pa ssenger Car

Bog ies and the I m prove m en tM ea sures

ZHAN G Hong

(m ale,bo rn in1965,Passenger Car D esign O ffice of Sifang L ocom o tive&Ro lling Stock W o rk s, Q ingdao266031,Ch 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abno rm al w ear of w heel flange app eared on206KP typ e quasi2h igh sp eed bogies,the cau ses to the w ear are analyzed from the w heel diam eter difference,cu rve radiu s,tread con tou r,assem b ling erro r and w ear indexes.T he m easu res fo r i m p rovem en t are p u t fo rw ard.

Key words:p assenger car bogie;w heel flange;w ear;i m p rovem en t

Causes to the Fram e Crack i ng on Speed I ncrea sed Pa ssenger Car Bog ies and the Coun ter M ea sures

YAN G W en2yi,etc.

(m ale,bo rn in1950,engineer,Q ingdao D epo t of J inan R ail w ay B u reau,Q ingdao266002,Ch ina) Abstract:T he fram e crack ing on p assenger car bogi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fter sp eed increase. In th is p ap er,th rough investigati on and analysis,the cau ses to the fram e crack ing are found ou t,and co rresponding coun ter m easu res are given ou t.

Key words:p assenger car bogie;fram e;crack ing; cau se;coun ter m easu re

Co m b i ned Heavy D uty Cars

CAO Yang

(m ale,bo rn in1956,sen i o r engineer,General Engineer O ffice of Zhuzhou Ro lling Stock W o rk s, Zhuzhou412003,Ch ina)

Abstract:T he design p lo t of the com b ined heavy du ty freigh t cars w ith differen t ax le num bers,w h ich are con sisted of42ax led bogies,load carrying cart and sp ecial underfram e acco rding to loading necessity,is given ou t.A nd several po in ts fo r atten ti on in developm en t of com b ined heavy du ty freigh t cars are p u t fo rw ard.

Key words:heavy du ty freigh t car;com b inati on; design;discu ssi on

S ma ll Self-Con ta i ned A ir-Cond itioner Sets

HU AN G Zhao2lin,etc.

(m ale,bo rn in1942,engineer,Ro lling Stock O ffice of YAN GCH EN G R ail w ay General Co rpo rati on.Guangzhou510100,Ch ina)

Abstract:T he typ es,m ain techno logical p aram eters,developm en t general of the s m all self2 con tained air2conditi oner sets fo r ro lling stock and p rob lem s ex isting at p resen t are described.T he developm en t p ro sp ect is analyzed.

Key words:locom o tive;ro lling stock;s m all self2 con tained typ e;air2conditi oner set;in troducti on

D esign of the C4Q1Type

M eter Gauge Gondola Carbody

L I AN G M ei2ling

(fem ale,bo rn in1965,engineer,Scien tific R esearch In stitu te of Q ishuyan L ocom o tive&Ro lling

Stock W o rk s,Changzhou213011,Ch ina)

Abstract:T he m ain techn ical p aram eters and the m ain carbody structu re of the C4Q1typ e m eter gauge gondo la car are described.A nd the static strength calcu lati on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 re op ti m izati on design fo r the carbody are m ade.

Key words:m eter gauge gondo la car;carbody; design;techn ical p aram eter;structu re

Br ief D escr iption of the W a ter Supply and D ra i nage Syste m on200k m h Electr ica l Pa ssenger Tra i n

H E L i,etc.

(fem ale,bo rn in1963,sen i o r engineer,D esign O ffice of T angshan L ocom o tive&Ro lling Stock W o rk s,T angshan063035,Ch ina)

Abstract:D escribed are the new structu re cha2 racteristics of the w ater supp ly,drainage system and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 ain system on h igh sp eed p assenger cars.

Key words:h igh sp eed p assenger car;air tigh t; w ater supp ly system;device

The T ightlock Vestibule D i aphrag m

for Ra ilway Pa ssenger Cars

W E I Yue2jin

(m ale,bo rn in1958,engineer,D esign O ffice of T angshan L ocom o tive&Ro lling Stock W o rk s, T angshan063035,Ch ina)

Abstract:T he structu re and p erfo rm 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gh tlock vestibu le diap h ragm are described.

Key words:p assenger car;tigh tlock vestibu le diap h ragm;structu re;characteristic

D iscussion about D esign of D oor

L ock i ng M echan is m on Hopper Car

W AN G Shou2chang

(m ale,bo rn in1941,sen i o r engineer,Sifang Ro lling Stock R esearch In stitu te,the M in istry of R ail w ays,Q ingdao266031,Ch ina)

Abstract:Som e key techn ical po in ts in design of the lock ing m echan is m on hopp er cars at p resen t in Ch ina are analyzed and discu ssed.A nd suggesti on s are given.

Key words:hopp er car;lock ing m echan is m; design;discu ssi on

Co m puter Rea l T i m e M on itor i ng and M anage m en t Syste m i n Fre ight Tra i n I n spection

ZHAN G J ian2gong

(m ale,bo rn in1952,engineer,Ro lling Stock Secti on of Shenyang R ail w ay B u reau,Shenyang 110001,Ch ina)

Abstract:T he com p u ter real ti m e m on ito ring and m anagem en t system in freigh t train in sp ecti on is described.T h is system is con sisted of indu stry con tro l com p u ter,PL C p rogramm ab le con tro ller,single ch i p com p u ter and radi o rem o te con tro l equ i pm en t in the w ay of com b inati on of cen tralized and distribu ted netw o rk.T he design of softw are and hardw are and the app licati on p ro sp ect are expounded.

Key words:cen tralized con tro l;distribu ted netw o rk;radi o rem o te con tro l;train in sp ecti on; system

D evelop m en t of the Testi ng Stand

on Fre ight Car Bog ie Param eters

GAO L i2m in,etc.

(m ale,bo rn in1966,engineer,T echn ical Cen ter of Q iqihar R ail w ay Car(Group)Co.L td.,Q iqihar 161002,Ch ina)

Abstract:T he testing p rinci p les,m ain structu re, functi on,testing m ethods as w ell as the testing and research ing conditi on s of the testing stand on freigh t car bogie p aram eter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freigh t car;bogie;p aram eter;testing stand

下 期 要 目

降低铁路专用平车空气阻力的试验研究高速车辆拖动式独立车轮轮对的研究有效改善粘着 适应高速车辆制动要求准高速机车车辆动力响应计算卫星定位信息显示系统在提速列车上的应用D24型240t钢水车

关于快速客车制动盘设计结构的改进设想不锈钢车体钢结构侧墙制造技术

铁路客车车体钢结构设计技术(精)

铁路客车车体钢结构设计技术 作者杜彦品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铁路客车车体钢结构的特点及分类,重点介绍了25型客车碳钢车体钢结构的组成部分、结构设计及主要技术要求,对铁路客车车体钢结构材料的选用及结构设计将有积极的帮助。 ※※※ 1概述 车体钢结构是铁路客车最基本的结构,为铁路客车走行部、制动装置、连接缓冲装置、车辆内部设备以及内装提供了安装的空间和基础。新造25型客车车体钢结构为碳钢车体全钢焊接结构,由底架、侧墙、车顶和端墙等四部分焊接而成,俗称薄壁筒形车体结构。目前我国的新造25型车有两种承载结构:一种是无中梁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另一种是有中梁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如行李车和邮政车。随着车辆的用途和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各种25型客车的结构不全相同,但其外形尺寸和结构形式则基本一致。 2 车体结构的分类 车体结构按车体所用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碳素结构钢车体——我国新造25型客车车体; 不锈钢车体——我公司正在研制的200km/h客车车体, CRH1“和谐号”动车组的车体; 铝合金车体——部分地铁车体、CRH2、CRH3、CRH5“和谐号”动车组的车体。 3 车体钢结构组成

车体钢结构按部位可分为四个大部件:底架钢结构、侧墙钢结构、车顶钢结构、端墙钢结构。车钩缓冲装置、风挡、脚蹬等安装在大部件上。现就YZ25G(T 型硬座车(无中梁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和XL25G型行李车(有中梁薄壁筒型整体承载结构来详细说明车体钢结构的构造和特点。YZ25G硬座车车体钢结构如图1所示。 4 底架钢结构 4.1 底架结构组成 底架钢结构由端牵枕、枕内横梁、枕外横梁、枕后纵向梁、侧梁、枕外铁地板和枕内波纹地板等组成,如图2所示。 端牵枕分为端梁、牵引梁和枕梁,如图3所示。 4.2 底架结构设计 4.2.1 端梁 端梁由6mm厚钢板压制而成,断面为“[”,YZ25G型硬座车端梁高400mm靠近侧梁处高180mm,称为“转角”。在转角下翼面焊有3mm的围板,围板可以在端部遮挡脚蹬,起到美观的作用。在端梁中部开有安装车钩用的缺口,宽度为345mm,俗称“钩门”。YZ25T型硬座车端梁高度为458mm,钩门的宽 度尺寸为790mm,端梁在钩门处与牵引梁相互组焊。 4.2.2 牵引梁 自枕梁到端梁间的中梁称为牵引梁,YZ25G型硬座车牵引梁由两根30b型槽钢及牵引梁上下盖板组焊而成。其上盖板厚4mm,宽464mm,下盖板厚8mm,宽 490mm。为了符合在牵引梁腹板间安装车钩和缓冲器的尺寸要求,两槽钢腹板间距为350mm,并将牵引梁靠近端梁的一端加高到400。在牵引梁两槽钢腹板内侧铆接有前后从板座、焊有磨耗板和防跳板。YZ25T型硬座车牵引梁由两根8mm的钢板

铁道车辆设计车体部分

二、车体设计部分 本车体设计参考手册主要收集敞车、平车、漏斗车、罐车方面的常用资料,其它车种的资料有待于今后增补充实。 1 车体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车体设计参数 底架中梁内侧距/ mm 350 中间垫板处/mm 33012+- 前后从板座两冲击面间的距离/mm 62503- 上心盘下平面至上旁承下平面之距离 间隙旁承/mm 66 弹性旁承/mm 76 制动主管两端部中心与车钩中心线的左右水平距离 13型车钩/mm 365 17型车钩/mm 365、390、457 折角塞门软管接口中心与车钩水平中心线的垂直距离/mm 30~60 折角塞门中心与钩舌内侧面连接线的前后水平距离/mm 350 解钩链松余量/mm 45~55 车钩高度(空车)/mm 880±10 平车相邻柱插中心距离/mm ≤2000 链式手制动机制动轴中心线与车钩中心线的左右水平距离/mm 490~500 脚蹬距轨面高度(空车)/mm Max 500 Min 430 NSW 手制动轮中心与踏板上平面距离(AAR 标准)/mm 标准(30″) 762 最大(40″) 1016 最小(25″) 635 普通手制动轮顶面与踏板上平面距离/mm (平车除外) 950~1050 手制动轮外面与端板之距离/mm (棚车、敞车) ≥80 两扶手间距离/mm 350~450

2 车体与转向架相关位置的确定 车体的高度尺寸是按空车时标注的,车体各部的高度取决于转向架下心盘(包括磨耗盘)面的高度,由下心盘高减去车体自重使转向架弹簧下沉量,就是车体上心盘下平面的高度。据此算出车体各部高度尺寸。 采用弹性旁承的转向架时,车体上心盘下平面至上旁承下平面的垂直距离由转向架下心盘面至弹性旁承的距离来确定。根据铁运[2000]12号文《关于加快既有铁路货车120km/h 提速改造的通知》,上心盘下平面至上旁承下平面的距离为:敞车、棚车7642 +-mm ,罐车76mm ±1mm ,平车76mm ±2mm ,现新设计车一般采用76mm ±2mm 。 3 车钩缓冲装置在车体上安装位置的确定 3.1 13型车钩缓冲装置 3.1.1 13型车钩缓冲装置主要尺寸 13型车钩缓冲装置主要尺寸见图1。 图1 13型车钩缓冲装置 3.1.2 钩尾框托板压型高度尺寸(H )的确定 钩尾框托板压型高度尺寸(H )的确定见图2。

CRH2型动车组车体强度设计

CRH2型动车组车体强度设计 3.4.1车体强度设计依据 CRH2型动车组车体结构强度按照JISE7105《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载荷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同时考虑了我国车辆的实际运用情况,每定员载荷为80kg。 针对各载荷工况:车体以下部位存在较高应力: (1)垂直载荷工况:集中在枕梁上部的侧窗开口角部。 (2)车端压缩载荷工况:在牵引梁车钩的安装部周围、牵引梁与枕梁的结合部位、端部底架与中央底架的结合部位。 (3)扭转载荷工况:在枕梁上部的侧窗开口角部。 (4)三点支持工况:在顶车位、顶车位上部的侧墙的下墙部及侧窗开口角部。 (5)气密载荷工况:在侧窗开口角部与窗间部位、侧墙的车檐部、侧墙的下墙与侧梁结合部、单壳车体结构的侧墙支柱上下端部。 3.4.2车体结构强度计算分析 车体结构的强度分为承受垂直载荷、车端压缩载荷等的静态强度以及承受垂向振动、气密交变载荷等的动态强度。静强度计算以材料弹性极限为标准值,动态强度以材料的疲劳强度为标准值。在工程实际中,评估动态强度时的应力是加载交变载荷的最大应力。为此,动态强度也可以参照静态

强度的评估方法,可以将发生附加载荷的应力与标准值相比较,由此来进行评估,即采用“动化静”的方法。 CRH2型动车组选择了1号车(T1c)、6号车(M2)和7号车(Mls)3个车种进行强度验证分析。Tlc车车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如图3.23。 通过分析计算,CRH2型动车组车体结构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3.4.3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 车体结构载荷试验目的是确认车体结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CRH2型动车组车体结构强度试验参照JISE7105《铁路车辆车体结构的载荷试验方法》执行。 试验时应力测点布置应着重注意在应力集中部位、设计改进部位和常规部位。即主要考察车体结构开口部位、车头安装部位、顶车部位以及通过有限元分析显示高应力部位。 以Tlc车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为例进行说明。垂直载荷试验测得应力最大点在靠近2位端枕梁内侧左上角窗口部。这说明在垂直力的作用下,靠近枕梁附近的窗口角部容易产

铁道车辆的种类及基本构成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备课教案首页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任课教师:

的中梁(习惯上称中梁两端为牵引粱)上,其功用是将机车与车辆、车辆与车辆相互连接,结成列车或车列,并传递牵引力和冲击力,缓和机车车辆的冲击。要求具有强度大,摘挂方便、缓冲性能良好的特点。 车钩的三态作用 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车钩应具有闭锁、开锁、全开三种作用。车辆连挂后车钩应具有闭锁作用以保证列车运行时各车钩不能任意分离;摘挂车辆时,车钩应具有开锁作用,以便使两连挂的车钩脱开;连挂车辆时,车钩应具有全开作用,使其中一个车钩钩舌完全张开,才能使另一车钩的钩舌进入其钩腕内,以便两钩连挂。 1、闭锁位置——是两车钩互相连挂在一起的位置。 2、开锁位置 开锁位置是车辆准备相互分离的位置。摘解车辆时,应使一方车钩呈开锁位,牵动另一辆车即可摘开车钩,使两车辆分离。车钩处在开锁位置时,钩舌并未转动开放,但只要相邻车辆牵动,即可使车钩转动开放,两钩分离。 3、全开位置 全开位置是准备车辆间连挂的位置。车辆连挂之前,必须使其中的一个车钩处于全开位置,钩舌张开,两钩才能连挂上。 (四)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的功用是保证高速运行中的列车能按需要实现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实现停车;或在溜放调车时使车辆停车。制动装置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分。 根据动力来源及操作方法,制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动空气制动机。 自动空气制动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制动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动机。它的特点是“排风(减压)制动,充风(增压)缓解”。 2、电空制动机。 电空制动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电气来操纵控制的制动机。其最大优点是全列车的空气制动机动作迅速、前后一致,可缩短制动空走距离,减少列车纵向冲击,列车越长,其优点越突出。 3、手制动机 手制动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制动机,即利用人力转动把手或手

最新铁道车辆工程复习试题和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铁道车辆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常见客车种类有 [ ] A.硬座车 B.棚车 C.平车 2.轴箱与轴承使轮对的滚动转化为构架、车体沿钢轨的 [ ] A.侧动 B.滑动 C.平动 3.空气弹簧大体可以分为囊式、膜式和( )三类。 [ ] A.管式 B.壳式 C.自由式 4.209T型转向架的轮对轴箱装置为 [ ] A.导框式 B.无导框式 C.其它 5.VT611型摆式转向架是( )自己研制、开发成功的电动车组非动力转向架。 [ ]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6.CRH1车体结构组焊时,车顶弯梁和侧立柱之间通过连接 [ ] A.点焊 B.弧焊 C.气焊 7.关于车辆制动时所产生的载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车辆制动时所产生的载荷是由于列车开始制动瞬间引起相邻车辆间的纵向冲击 B.全列车所有车辆均发生制动作用后,车辆间的纵向冲击消失,制动力瞬间增大至最大值 C.制动时钢轨给予车辆的最大制动力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相同 8.下列技术中不能有效减少转向架自重的是 [ ] A.采用焊接构架 B.采用铝合金制作轴箱和齿轮箱 C.采用有摇枕结构; 9.从设计内容分上面来划分,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车辆总体设计的两个主要内容内? [ ] A.车辆总体设计 B.车辆结构设计 C.车辆零、部件设计 10.常见货车种类有 [ ] A.软座车 B.行李车 C.罐车 11.车轴数的多少是由车辆什么确定的? [ ] A.自重与载重 B.总重与轴重 C.总重与载重 12.对货车转向架的一般要求不包括 [ ] A.工作安全可靠 B.运行性能良好 C.价格低廉 13.转8A系列货车转向架暴露出的问题不包括 [ ] A.抗菱形刚度低 B.自重大 C.减振装置性能不稳定 14.以下属于径向迫导向摆式客车转向架的是 [ ] A.X2000 B.VT611 C.Fiat-SIG 15.以下选项不属于车辆焊接结构主要承载件的是 [ ] A.电炉钢 B.镇静钢 C.铝合金; 16.下列关于液压缓冲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液压缓冲器具有容量大、性能稳定等特点 B.液压缓冲器已在起重机和航空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C.液压缓冲器对密封寿命无严格要求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列车轻量化的意义的是 [ ] A.减少制动能耗 B.减轻噪声和振动 C.提高了列车的速度 18.车辆相关部件之间间隙的确定,包括 [ ] A.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间的相对转动 B.车辆通过平面直线时,两车端部的最小间隙及车钩的摆角 C.车辆通过平面曲线时,两车端部的最小间隙及车钩的摆角 19.必须涂刷标记,以备查证考究的车辆有 [ ] A.软座车 B.硬卧车 C.罐车 20.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其趋势是发展重载运输和( )运输。 [ ]

铁道车辆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铁道车辆工程复习题及 参考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铁道车辆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常见客车种类有 [ ] A.硬座车 B.棚车 C.平车 2.轴箱与轴承使轮对的滚动转化为构架、车体沿钢轨的 [ ] A.侧动 B.滑动 C.平动 3.空气弹簧大体可以分为囊式、膜式和( )三类。 [ ] A.管式 B.壳式 C.自由式 4.209T型转向架的轮对轴箱装置为 [ ] A.导框式 B.无导框式 C.其它 5.VT611型摆式转向架是( )自己研制、开发成功的电动车组非动力转向架。 [ ]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6.CRH1车体结构组焊时,车顶弯梁和侧立柱之间通过连接 [ ] A.点焊 B.弧焊 C.气焊

7.关于车辆制动时所产生的载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车辆制动时所产生的载荷是由于列车开始制动瞬间引起相邻车辆间的纵向冲 击 B.全列车所有车辆均发生制动作用后,车辆间的纵向冲击消失,制动力瞬间增 大至最大值 C.制动时钢轨给予车辆的最大制动力方向与车辆运行方向相同 8.下列技术中不能有效减少转向架自重的是 [ ] A.采用焊接构架 B.采用铝合金制作轴箱和齿轮箱 C.采用有摇枕结构; 9.从设计内容分上面来划分,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车辆总体设计的两个主要内容 内? [ ] A.车辆总体设计 B.车辆结构设计 C.车辆零、部件设计 10.常见货车种类有 [ ] A.软座车 B.行李车 C.罐车 11.车轴数的多少是由车辆什么确定的? [ ] A.自重与载重 B.总重与轴重 C.总重与载重 12.对货车转向架的一般要求不包括 [ ]

铁道车辆设计 一、车辆总体部分

一、车辆总体部分 1车辆设计主要原则 车辆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工具,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车辆以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要求,是铁道车辆设计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 车辆设计是车辆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车辆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直接表达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规定了产品的性能和使用维修条件,是组织车辆生产的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铁路技术政策,深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收集使用、修理、生产、试验等第一手资料。按设计技术任务书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车辆设计应贯彻下述原则: ①设计上要保证使用,方便检修,利于制造,运用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②要积极采用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三新”时要贯彻一切通过试验的原则,要考虑成批生产的可能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技术引进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③对车辆新产品设计、老产品改进设计和运用中的车辆的重大加装改造,都必须经过试制、试验,特别是运用试验,以充分暴露问题,予以改进,使设计切合实际。对于成批生产产品的改进设计,要做到既要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又要在修造中保持相对稳定。 ④选用材料的规格、牌号要力求简化、统一,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供应。 ⑤必须重视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工作。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车辆配件。凡影响通用性、互换性的新设计或改造设计都必须慎重考虑。 ⑥设计中尽量采用三维实体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减少设计失误,提高设计效率。 2车辆设计流程 车辆设计工作一般是按照产品实现的策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设计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和设计和开发确认、产品持续改进等几个步骤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段设计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对于一些设计者所熟悉的产品,常常在方案设计之后直接进行工作图设计,以缩短设计周期。对于一些新型车辆,也可以先提出方案设想,然后进行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试制、试验和研究工作,在这些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进行车辆的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 2.1产品实现的策划 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一致,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①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②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③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受准则; ④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保证所需的记录。 设计技术任务书的编制要求: 设计任务书使产品设计工作的依据,应做到“四交”:即交技术政策与法规、交用途、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交特殊要求。一般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

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 第2部分:电力机车车体(标准状态:现行)

I C S29.280,45.060.10 S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5334.2 2010 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 第2部分:电力机车车体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a i l w a y l o c o m o t i v e c a r b o d y P a r t2:E l e c t r i c l o c o m o t i v e c a r b o d y 2010-11-10发布2011-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G B/T25334‘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内燃机车车体; 第2部分:电力机车车体三 本部分是G B/T25334的第2部分三 本部分是在T B/T1982 1987‘电力机车车体焊接技术条件“基础上制定的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三 本部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三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三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江田二李幸人二杨俊杰二吴平二赵凤兰二杨相健三

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 第2部分:电力机车车体 1范围 G B/T25334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力机车车体的结构性能二检查二验收二运输和贮存三 本部分适用于标准轨距1435mm的新造电力机车车体(以下简称 车体 )的设计二制造和验收三其他类型电力机车车体可参照本部分执行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 B/T25334的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三 G 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 B/T3317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 G B/T3318电力机车制成后投入使用前的试验方法 G B/T3450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机室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 B6770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规则(G B6770 2000,i d tU I C617-5O R:1977) G B6771电力机车防火和消防措施的规程(G B6771 2000,e q vU I C617-1O R:1979) G B/T9438铝合金铸件(G B/T9438 1999,n e q A S T M B26/B26M:1992) G B/T13819铜合金铸件 T B/T456机车车辆用车钩二钩尾框 T B/T1465铁道机车车辆用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T B/T1580新造机车车辆焊接技术条件 T B/T1891机车用门锁 T B/T2879.3铁路机车车辆涂料及涂装第3部分: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条件(T B/T2879.3 1998,n e q U I C842.3:1979) T B/T2879.5铁路机车车辆涂料及涂装第5部分:客车和牵引动力车的防护和涂装技术条件(T B/T2879.5 1998,n e q U I C842.5:1979) T B/T2942铁路用铸钢件采购与验收技术条件 T B/T2944铁道用碳素钢锻件 T B/T3014铁道用合金钢锻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三 3.1 车体c a r b o d y 安置及保护机械二电气等设备,并为乘务人员提供良好工作条件的机车上部结构的总称三 注:改写G B/T3367.4 2000,定义2三

动车组车体组装问题与设计

动车组车体组装问题与设计 摘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大动脉-铁路的发展,而高速动车组是一国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体现,代表着该国铁路的总体实力。本文以CRH2 200km/h 动车组为例,主要从CRH2动车组的车体技术、组装特点出发,对高速动车组车体组装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创新设计,务必为动车组组装的改进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CRH2型200km/h 组装问题措施创新设计 一、前言 与一般铁道车辆不同,动车组采用的分散型动力方式主要有:流线型的车头设计、车体的轻量化技术、高性能的转向架技术、安全可靠的复合制动技术、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交流传动技术、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等特点。 CRH2型200km/h动车组是我国新一代高速电力动车组,其车身采用的是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而其铝合金车体结构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国有化的。南方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股份)对CRH2型车体强度、空气动力学性能等进行研究,凭着对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相关知识的引进、消化、吸收,自主设计并制造了300km/h速度级动车组铝合金车体(以下简称300km/h CRH2车体)和200~250km/h 16辆编组动车组车体。 二、CRH2型动车组车体结构与组装 CRH2型车体结构总装采用的是合金A7N01高强度的焊接结构,为了达到轻量化和减少材料数量的目的,部分外板和骨架的组装已经转变为一体的挤压型材。 CRH2型车组由8辆车编组而成,车体结构主要分为4辆拖车加4辆动车或是2辆车头车体加中间6辆车身两种形式。同样,CRH2动车组设备的设计是为了动车组的安全地高速运行,乘坐的舒适度为最终目标,主要设备分为车顶设备、车端设备、车下悬吊设备,而头车车体比车身车体仅仅多一个司机室。 车顶设备是车体上部结构,CRH2车体车顶和侧墙都是由大型中控挤压型材构成,头车和中间车车顶和侧墙虽然长度不同,但结构都是相同的。CRH2头车车体前端为司机室,它以骨架外壳结构为基础,由于车头是整个车体首当其冲的一部分,对于它各方面要求就更高了。对于整个头部结构的焊接气密性一定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结构上更是需要适应配线、配管及内装的需求。 车端设备端墙根据车辆卫生间和洗手间的在车体中的分部主要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两种结构形式。端部若设有卫生间和洗手间的车体,适用的是分体式端墙,若端部没有设有卫生间和洗手间的车体,就只能适用整体式端墙。而车头车

铁道车辆的种类及基本构成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任课教师:

与车辆相互连接,结成列车或车列,并传递牵引力和冲击力,缓和机车车辆的冲击。要求具有强度大,摘挂方便、缓冲性能良好的特点。 车钩的三态作用 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车钩应具有闭锁、开锁、全开三种作用。车辆连挂后车钩应具有闭锁作用以保证列车运行时各车钩不能任意分离;摘挂车辆时,车钩应具有开锁作用,以便使两连挂的车钩脱开;连挂车辆时,车钩应具有全开作用,使其中一个车钩钩舌完全张开,才能使另一车钩的钩舌进入其钩腕内,以便两钩连挂。 1、闭锁位置——是两车钩互相连挂在一起的位置。 2、开锁位置 开锁位置是车辆准备相互分离的位置。摘解车辆时,应使一方车钩呈开锁位,牵动另一辆车即可摘开车钩,使两车辆分离。车钩处在开锁位置时,钩舌并未转动开放,但只要相邻车辆牵动,即可使车钩转动开放,两钩分离。 3、全开位置 全开位置是准备车辆间连挂的位置。车辆连挂之前,必须使其中的一个车钩处于全开位置,钩舌张开,两钩才能连挂上。 (四)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的功用是保证高速运行中的列车能按需要实现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内实现停车;或在溜放调车时使车辆停车。制动装置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部分。 根据动力来源及操作方法,制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动空气制动机。 自动空气制动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制动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动机。它的特点是“排风(减压)制动,充风(增压)缓解”。 2、电空制动机。 电空制动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电气来操纵控制的制动机。其最大优点是全列车的空气制动机动作迅速、前后一致,可缩短制动空走距离,减少列车纵向冲击,列车越长,其优点越突出。 3、手制动机 手制动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制动机,即利用人力转动把手或手轮,以链条带动或用杠杆拨动的方法使闸瓦压紧车轮踏面而达到制动

铁道车辆组成部分及作用

铁道车辆组成部分及作用 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中起着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就运送一定数量的货物而言,铁路运输所消耗的能源要少得多,且可以使用价格较便宜的燃料或电力,对环境的污染也大为减少。在占地面积一定及相同时间内,铁路可以承担更多的运输量。铁道车辆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运载装备,与其他交通运输车辆相比,具有其独特特点。 一、铁道车辆的基本特点 铁道车辆与其他车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这种车辆的轮子必须在专门为它铺设的钢轨上运行。这种特殊的轮轨关系成了铁道车辆结构上最大的特征,并由此产生出许多其他的特点。 1.自行导向:除铁道机车车辆之外的各种运输工具几乎全有操纵运行方向的机构,唯铁道车辆通过其特殊的轮轨结构,车轮即能沿轨道运行而无需专人掌握运行的方向。 2.低运行阻力:除坡道、弯道及空气对车辆的阻力之外,运行阻力主要来自走行机构中的轴与轴承以及车轮与轨面的摩擦阻力。铁道车辆的车轮及钢轨都是含碳量偏高的钢材,轮轨接触处的变形较小,而且铁道线路的结构状态也尽量使其运行阻力减小,故铁道车辆运行中的摩擦阻力较小。 3.成列运行: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决定它可以编组、连挂组成列车。为了适应成列运行的特点,车与车之间需设连结、缓冲装置;且由于列车的惯性很大,每辆车均需设制动装置。 4.严格的外形尺寸限制:铁道车辆只能在规定的线路上行驶,无法像其他车辆那样主动避让靠近它的物体,为此要制定限界,严格限制车辆的外形尺寸以确保运行安全。 二、铁道车辆的组成及作用 为满足不同货物的要求,货车类型复杂、构造各不相同。但从结构组成来看,一般货车均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车体:车体是装载运输对象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其他四个组成部分的基础。车体结构形式与车辆用途有关,不同用途及种类的车体有着不同的结构。车体一般由底架、侧墙、端墙及车顶组成。底架是车体的基础,是重要的承载部件。底架通常由纵向梁、横向梁、辅助梁和地板等组成。 2.转向架:转向架(也称走行部或台车)位于车体与轨道之间,引导车辆沿钢轨行驶和承受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并缓和动作用力,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的关键部件。按其结构形式可将转向架分为三大件式和整体钢板焊接式。转向架主要由侧架(或构架)、轮对轴箱装置、弹簧减振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以及支撑车体部分组成。转向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运行平稳性,以保证车辆设备和运送货物的完整。目前一般货车的走行装置由两台二轴转向架组成。 3.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是保证列车准确停车及安全运行所必不可少的装置。由于整个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设计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设计课 题铁路货车车钩分离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铁路货车车钩分离事故发生的频率虽然不大,但却严重影响着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针对货车车钩分离的问题,从车钩缓冲装置各配件的损伤及磨耗方面对车钩发生分离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止货车车钩分离的措施。 关键词:货车车钩分离自动分离防止措施 前言: 长期以来,货物列车车钩分离事故一直干扰着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特别是近年来货物列车提速重载战略实施后,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影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货车车钩的分离问题,必须首先找出事故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找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 什么是车钩及车钩的作用 在车钩缓冲装置中,车钩的作用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之间的连挂和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板和钩尾框则起着传递纵向力(牵引力或

冲击力)的作用。 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