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概述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概述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概述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概述electronic music

从广义上来说,电子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电子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电子的。然而,通常电子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前卫作曲家们长时间的着迷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那些前所未有的电子声响。法国作曲家Edgard Vare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先驱,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明了自己的电子乐设备,50年代一直在实验磁带延时技术。Vare的工作极大的影响了美国前卫艺术家John Cage 和德国作曲家Karheinz Stockhausen,后两位极大的扩展了电子乐的曲式结构。然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音序器和合成器变得越来越便宜和简便时,电子乐才真正的进入大众的视野。1968年,Wendy Carlos发行了一张带有迷幻性质的Bach专辑,使用Moog合成器实现了Bach的一些音乐片断。这张专辑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Stockhausen对电子乐器的推广也在德国引起了实验音乐的风潮——Krautrock(德国摇滚)。诸如Can和Neu!等乐队开始将合成器和磁带机的使用带入他们的实验,但是这场风潮中最重要的乐队还是Kraftwerk 和Tangerine Dream(橙梦)。

Kraftwerk开创了在pop中使用合成器的新观念,他们机器人般的,机械的,催眠性的形式极大的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电子乐。同时,Tangerine Dream受到简约古典作曲技法的启发,创造了一种称为space的音乐形式,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氛围舒缓的,曰没惚的音乐。其他重要的艺人还包括Klaus Schulze,他探索了比space还要迷幻的音乐形式;Brain Eno,对于电子元素在pop中的应用有着创造性的发明和实验,可是他最出名还是他的ambient music(氛围音乐)——一种依靠合成器创造出某种环境的音乐类型。

Ambient和space音乐引发了后来的new age(新世纪),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安宁的,平和的,深邃的氛围并且旋律及其优美。Progressive electronic(激进电子乐)是new age的一个分支,它表现的是一种更加戏剧化,管弦乐使用更多的形式,从而打破了电子乐根基中的简约风格。此外,诸如synth-pop,techno和electronica等音乐形式也都在早期的电子乐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

电子乐常见种类

1.HOUSE(浩室舞曲)

House这种音乐类型源自80年代早期盛行的俱乐部disco舞曲文化。节奏比传统音乐类型要机械并且乐曲低音部分相对更沉重。house通过大量的电子合成器表达了现代的声音,并不断融合latin soul、reggae、rap、jazz等风格。House几乎永远是不变的四分之四拍子。House 经常翻唱其他艺人的作品,以使其改变原貌成为跳跃感很强的舞曲。

在80年代末,house从芝加哥、纽约、伦敦等地下俱乐部脱影而出,这种音乐浪潮马上席卷整个流行乐坛。而同时,house也分离出很多不同的风格,如hip-house、ambient house 等。

到了90年代,house仍然保留了其独特的舞曲气质,成为最大众化的舞曲。轻松、跳跃的house遍布了整个世界的俱乐部、迪厅。

之所以称它们为HOUSE,意思就是DJ们能在房间内独立完成这类乐曲的制作的意思. 2.TECHNO(高科技舞曲)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 利用电脑,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这种音乐常常是许多音效组合起来的. techno的节拍也是4/4拍,但速度较house快,且听起来具重复性,较强硬,较机械化,所以某些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某些还是会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于美国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尝试将电子乐与黑人音乐结合,而产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较平缓,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样强劲,可说是现代techno 的起源。

Techno不像House那般,总是将听众的情绪捧得高高的,让你觉得很happy。相反的,Techno 的行进相当内敛,有时甚至冷冰冰的,没有House那欢愉的气氛。且Techno的行进很机械化,重复性很大,有时连音符都很少,没啥旋律,会让听者有如置身工厂般,再加上又快又吵的4/4拍节奏,有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过度的重复性,正是常人认为电子乐听起来很没趣的原因。)

3.Trance(迷幻舞曲)

当Techno正在底特律萌芽时,美国本土却没太多人注意它,反倒是德国的DJ们很爱这种跳舞音乐,且他们走的是又快又猛的路线。后来他们在Techno中加入一些很有催眠感的TB-303声音,或是些快速的钢琴弹奏,便渐渐演化成现今的Trance。

Trance的本意即是〝恍惚〞之意,但大多数人喜欢它梦幻的感觉,甚至有人喜欢它邪气的部份。Trance保留了Techno的律动和能量,更著重于旋律部份,且在Trance中,低音部份占了相当重的份量,因为bass音很能产生迷幻感。有时也能听到类似弦乐手法的堆叠旋律,或是跳跃式的音符。总之,你可以很轻易的感受出这类音乐所要营造的气氛。

在Trance的众多分支中,最重要的非Goa Trance莫属,有时它也被称作Psychedelic Trance。Goa一字来自于印度的某一小岛的名字,在那常常举办party。Goa Trance有著层层堆叠的TB-303声音,音符变化之间非常细微,更有著东方色彩。如果你在唱片行看到Goa Trance唱片封面上印著佛像,不用太惊讶。

4.Disco

迪斯科这个词是discotheque的简称,原意为播放唱片供人跳舞的舞厅,60年代初源于法国。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每家舞厅只要拥一套播放机和一名唱片播放员就足以替代整个乐队,而且还可得到各种不同的音乐,既省钱又实用。因此,各大舞厅都采用这种方法。于是人们把这种由唱片播放出来的跳舞音乐也叫做迪斯科。60年代中期,迪斯科传入美国,70年代初在全国各地扩散开来。

迪斯科舞曲具有强劲有力的节拍,一般为4/4 拍,每一拍都是强拍,从头到尾不变;速度大约为每分钟120拍;它的曲调短小,歌词简单,不断重复。其实,任何一首曲子,只要调整一下速度,改成强弱不分的节拍,都可以变成迪斯科。起初,迪斯科舞厅播放的只是适合跳舞的流行歌曲和摇滚乐,如摩城的索尔音乐等,后来,逐渐出现了专门的迪斯科创作曲Disco不仅仅只是一种舞曲风格,它是当今崇尚服饰`时尚`潮流的原起点。如果没有Disco 的话可能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是黑白的。

5.Synth pop(合成器流行)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Synthesizer,顾名思义,Synth Pop就是“由Sythesizrs炮制出来的流行乐”,当然除Synthesizers外还会用上其他电子乐器如电脑及鼓机等等。Synth Pop 於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沉寂,当年在香港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Synth Pop的特点是科技感强,有时会颇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钟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时Synth Pop乐手会作入时打扮。

Synth Pop代表组合:Depeche Mode、Human League、Duran Duran、OMD、Gary Numan

6.Hip-hop(嘻哈)

Hip Hop美国早期的黑人社会非常流行,70年後,舞厅开始使用开放这一类的舞曲,只是当时⒉涣餍小V钡?5年,Hip Hop才被广泛使用,且逐渐被主流音乐接受!Hip Hop表现来自与Rap的搭配,在内容上它要传达的是当时的生活形态,像是当时流行的语言、服装或音乐类型!与Rap不同的是,Hip Hop速度上并没有像Rap那么快,同时节奏段落也显得较柔和!舞厅跳舞。美国70年代初期,黑人电台一直在音乐和文化传达上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ip Hop的舞曲音乐也是这样从这些黑人电台流传开来。因为Hip Hop音乐中强调的自我表达意念,所以Hip Hop的拥护者大多是年轻人。到目前为止,Hip Hop已经大约有20几年的历史了。不过,它依旧是现今最有创意和活力的舞曲,它还影响了日后House、Techno、Jungle 和Acid Jazz等音乐类型的发展。HIP-HOP DANCE也正是现在最广泛流行的一种街舞类型。如果我们以舞蹈的观点来看,它可以分成NEW SCHOOL以及OLD SCHOOL两大类,如何去区分这两大类型呢?我们可以以年代及动作或是音乐类型来作区分,其实HIP-HOP也可说是各种街舞的总称,

7.Acid jazz(酸性爵士)

这类音乐是成长在爵士、funk、hip-hop之间的音乐。酸性爵士有三个基本元素:它作为一个极富力度的撞击而存在,起初的风格类似于爵士和非洲古巴舞曲,但是它又固执的游离在funk,hip-hop和舞曲音乐之间。1988年,最初它出现在作为美国唱片的说明性短语和重新发行的70年代的英语歌收录辑系列的标题中,被Brits称作在80年代中期再现的特别的夹缝音乐。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一些酸性爵士的艺术家们显露出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爵士乐手加入到Acid Jazz阵营里,而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也开始越来越爵士化了。

8.New Age(新世纪音乐)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NEW AGE可以是纯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NEW AGE 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NEW AGE音乐通常被认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唱片公司,NEW AGE代表乐手有ENY A,

GEORGE WINSTON,WILLIAM ACKERMAN,YANNI,KITARO等等。

9.Amebient(氛围电子)

这类电子乐起伏不大,但其实一直在做改变,像是长时间的音效, 或是渐进式的音乐编排等等,常会营造出有层次的空间感,所以被称为情境音乐, 且常对於生活周遭的声音做取样,如人声,汽车声,甚至是其他音乐的旋律...等等.初听会感觉很虚无,飘渺,没什么存在感.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创,是一种很高深的电子音乐.后来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从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实在很多种音乐中都会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乐中也有Ambient的味道.

AMEBIENT先驱John Cage相当有名的作品:4'33"即表现了AMEBIENT这个概念。John Cage请和他长期合作的钢琴手David Tudor〝表演〞这首〝曲子〞。他请David Tudor带一个时钟上舞台,然后坐在钢琴前盯著时钟看,但是啥也不弹奏,等到四分三十三秒过后再下台。如此的举动,自然引起台下听众不安的气氛,听众们开始发出许多杂乱的声音,包括交头接耳,坐立不安,等等窸窣声。John Cage就是要大家感受这种〝身历其境〞的感觉,和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此举堪称乐坛创举。

电子音乐发展史

【1876年】1876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把1876年作为电子音乐元年其实一点都不牵强附会。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土炮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1913年】意大利未来主义者Luigi Russolo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噪音的艺术”宣言。他号召所有未来主义音乐家都用噪音来取代交响乐队乐器声音的限制。要知道那时候连打击乐都属于“噪音”的范畴。

【1939年】John Cage写作了他的《想像的风景/第一号》。这首曲子用的是电子音符。尽管John Cage不是纯粹的电子音乐家,但他每次搞搞新意思,现代音乐的发展就往前跨一大步。

【1949年】法国人Pierre Schaeffer利用自己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职位便利创造了他的《为一个孤独者所作的交响乐》。这是第一件具象音乐作品,也是第一个利用磁带的可能性创作的作品。“具象音乐”说穿了就是“剪刀加糨糊”(cut n' paste)的音乐。今天所有搞电子音乐的都遵循这种前卫法则。封Pierre Schaeffer为电子音乐的老祖奶奶绝对贴切。

【1951年】Les Paul的名字对搞摇滚的肯定很熟,电吉他就是这厮发明的。一架电子合成器与电子琴的区别就在于合成器里装了许多块效果器。

【1956年】Stockhausen录制了《Gesang Der Juenglinge》(青年之声)。从此一位电子音乐巨星诞生了,到现在那些做电子音乐的小屁孩还尊他为电子音乐大师,他也无比臭屁地告诉他们:“你们玩的我早在几十年前就全玩过了,你们歇菜吧。”

【1958年】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应建筑师柯布西埃的邀请,法国音乐家Edgard

Varese把电子噪音和飞机的声音拼贴在一起,创作出了电子音诗,在柯布西埃设计的菲利普展馆里播放。这可能是最早的ambient音乐,没有人会到处找演奏者在哪,走进建筑便是走进了音乐。

【1963年】具象音乐开始走进大众。BBS电台长篇科幻剧“Dr. Who”,大胆启用具象音乐作配乐,把数百万英国家庭主妇吓得要命。随后整个60年代便是电子音乐入倾流行音乐的小打小闹过程。The Beatles在白色专辑里运用了具象音乐;the Grateful Dead乐队在《Anthem of the Sun》磁带拼贴;Miles Davis和Herbie Hancock也把Stockhausen看作是帮助他们创造fusion爵士的重要影响……

【1974年】德国乐队Kraftwerk发表了《Autobahn》。这首24分钟的长曲,完全用了电子声音模拟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段旅程,成了当年的热门金曲。Kraftwerk最大的贡献是让电子乐彻底与摇滚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脱离了关系,在音乐分类上独立了出来。

【1975年】Brian Eno遭遇车祸。这绝对是“塞翁失马”的现代诠释。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Brian Eno在雨声与蚊样的竖琴音乐的交响中悟到Ambient的真谛。随后才有了他发气功一样的唱片《Music For Airport》。

【1977年】Donna Summer发表了《I Feel Love》这算得上第一支完全用电子乐器制作的流行小调,用来当口水歌也可,用来跳舞也可。Donna Summer在电子音乐的背景上,假装高潮迭起,于是张扬“性即是权利”的Disco音乐便从这首歌开始了。

【1979年】当所有人都开始厌倦朋克的时候,一众欧洲艺术院校出来的青年将Kraftwerk 式的电子音乐和流行小调混在一起,便有了Synth-pop(合成器流行曲)。Gary Numan的出现算是这种风格诞生的标志。以后像Human League、Heaven 17、Depeche Mode都算是集大成者。

【1981年】Grandmaster Flash激动人心地发现其实唱机并非只是唱片回放设备,通过意外在唱片上进行scratch(乱刮),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是他让唱机获得了新生。他便是历史上第一位Hip Hop DJ。

【1982年】日本人大发飚的一年。雅马哈的DX-7合成器使用了数码技术。同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无可比拟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发行。从此,日本机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1983年】House音乐诞生了。美国的芝加哥Warehouse俱乐部,DJ叫Frankie Knuckles。他把Donna Summer催情的Disco音乐加上廉价鼓机制造出来的节奏混在一起,把舞池里的男同性恋者搞得兴奋异常。第二天,所有人都跑到唱片店去对老板说:“我要他们在Warehouse 里播的那种唱片。”House就这么叫开了。直到这年Jesse Saunders发表了“On and On”才宣告第一张House唱片的诞生。

【1985年】底特律人Juan Atkin发表的《No UFOs》被认为是第一张Techno唱片。其实Techno这个名字借用了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在那本《第三浪潮》里的小标题“Techno Rebels”。其实Techno也不是他发明的,1981年,Juan Atkin老听Kraftwerk的《Computer World》,一心要做这样的音乐。于是和Derrick May以及Kevin Saunderson克隆了一把,便有了日后汹涌澎湃的Techno音乐。

【1988年】英国的Summer of Love上,许多参加跳舞派对的人因为磕药的缘故,对原先House音乐的节奏已感到不满足。所以部分DJ便开始把原来的House舞曲唱片故意增加每分钟33转的速度播放。因此便诞生了Hardcore,它被定义为“终极快乐”的音乐,由于原始唱片被速度加快播放后,人声产生变形,听起来滑稽而有趣。

【1989年】由于毒品泛滥,英国许多俱乐部被政府控制。跳舞音乐派对不得不挪到户外,便有了锐舞文化。锐舞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drug,另一个播放音乐的DJ成了明星,制作音乐的音乐家反倒没DJ有名了。

【1990年】Happy Mondays乐队在锐舞文化上受到启发,将电子和摇滚融合到一起。【1991年】Massive Attack凭借《Blue Line》作为首支Trip Hop乐队正式登场。以欧陆club音乐趣味去改造美国Hip hop便是Trip Hop的初衷。那候trip hop这个词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1992年】Goldie的“Terminator”一曲融合了Hip hop和Hardcore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倒意外发明了Jungle音乐。当代的Trance音乐亦在这一年出现,当时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的锐舞正如火如荼之中,在Techno的节奏里加进优美动听的旋律便成了Trance音乐标准范本。

【199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了Sonar音乐节,于是每年就像米兰之于时尚界一样,最新款的电子音乐都会跑到Sonar去发布。这一年,英国的Warp唱片公司发行了Aphex Twin 以Polygon Window的化名所发表的《Surfing on the Sinewaves》唱片算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系列音乐,把一批跳脱出跳舞功能的实验电子音乐家收罗旗下。

【1994年】第一张Café del Mar的店堂音乐精选唱片灌录成CD公开发售。Ibiza岛上的chill out之音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以往只是Jose Padilla自己关起门来挑选一些Jazz、Downtempo、Classic音乐播放,他把那些最舒缓香艳的篇章拿出来衬托Café del Mar销魂蚀骨的落日。

【2000年】整个2000年的夏天都是UK Garage的天下。BBC Radio 1从英国那些地下电台把专门播放界于Jungle和Soul之间的UK Garage舞曲DJ挖过来大肆鼓吹,整个UK Garage 音乐便蔚然成风。

电子音乐存在的必要性

电子音乐存在的必要性 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简称电音,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并制作成的音乐。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斯托克豪森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唱片,之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20世纪70年代,当音序器和合成器变得越来越便宜和简便时,这种所谓的虚拟音乐就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它与我们所理解的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传统音乐是由真实乐队演奏,而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设备经过虚拟、变质、组合、再生的音乐;它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即所谓的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在50年代末,电子合成器产生后,制作者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更增加了电子音乐的各种可能性。然而,通常电子乐是指当它刚成形时艺术家们通过电子设备所探索出的各种独一无二的声响,以及后人们所创造出的继承这些先驱们的作品。前卫作曲家们长时间的着迷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那些前所未有的电子声响。 不了解电子音乐的人通常会对其产生一些误解,比如认为电子音乐和电子舞曲一样,都是节奏感极强并且吵闹喧嚣的音乐,或是全部属于无调性音乐。这都是错误的,也是笔者身边的朋友、亲人对电子音乐的最大误区。电子音乐并不只有例如trance、techno、house等等主流跳舞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型。至于无调性,电子音乐只是实现某一类型音乐的手段,不能狭义地定义为就是某种风格。 谈到类型,曲风多样是电子音乐的第二大特点。广义而言,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为载体所产生的电子音色的音乐,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乐,包括广告配乐、电影配乐、游戏bgm(背景音乐)、动漫插曲等,曲风多种多样,变幻无穷。前段时间央视一套广受关注的《中国古诗词大会》节目,专家点评解析诗词时的配乐让不少人赞扬悠扬动听、诗情画意,其实那首《临安初雨》正是网游《新水浒q传》的主题曲。笔者曾十分好奇曲中的配器是怎样营造出的空灵环境声和优美清越感,后来得知除了中间有一段笛子演奏之外,其他都是电子音乐后期加工而成的。不难看出,电子加工而成的音乐实际早已进入大众视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不易发觉。当然,这也彰显了电子音乐超越于传统音乐的一方面:在信息时代的传播广度和受众度上,前者优势已经完全清晰化,作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子音乐不可缺少。也许从心底认同这一点的人不多,但无法否认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现代电子音乐的存在的必要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成本问题。 传统音乐的实现方式比较单一,除了真实演奏没有更便捷的方式。指挥、演奏、场地、乐器损耗、过程磨合&&人力物力的消耗,成本过高。永垂不朽的艺术经典值得这样研磨、推敲,但事事如此、曲曲必真也是不现实的,必将大大降低音乐的产出量,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一旦出现,加之一些乐器声响的不完美对作曲产生的影响,就离我们大众的视野远了。电子音乐不同,作曲家既作曲又演奏,突破了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形态到传播方法的方式。可随时修改、对创意的实现、概念的把握、乐器音色的控制挑选等等,高效便捷,既省了时间又省了人力。也许你还是因为其真实的、虚拟伪造出来的手段而抵触,可我们无法抵挡这样的发展趋势,饭店、商场、咖啡厅到处都有电子音乐的场所,听觉系统会接收到这些传播信号,它是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笔者也有过并不接受电子音乐的时候,但当这样怀着好奇、投身于电子音乐的学习后,终于,在兴趣中发现了它独有的、不可抗拒的魅力,让笔者在创作中找到了自主实现的无限可能。创作中,除了乐音,还有噪音、环境声、背景声、特殊音效等等传统音乐中很少涵盖的元素。它们有的本身就是软音源,有的是通过效果器达到应有的效果,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听众有另一种体会。像平时经常用到的,有的效果器会失真,完全不像是实物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有味道。一些参数经过调试的效果器声音也会极具辨识性而且还难以模仿,我们在使用电子软件制作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轻松获

中国大陆地区电子音乐的早期创作和问题分析

中国大陆地区电子音乐的早期创作和问题分析 中国大陆①电子音乐的专业化创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至中期,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当时从事电子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基本都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现代音乐,同时也是最早接触电子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整体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子音乐后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电子音乐早期的创作模式,对了解中国电子音乐早期的历史、评估中国电子音乐现状、指导中国电子音乐的民族性的未来发展,无疑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张小夫在《对中国电子音乐发展脉络的梳理与评估》一文中将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大体划为三个阶段:“1984—1993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探索与起步认知阶段;1994—20XX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开拓与创业积累阶段;20XX—20XX 年,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创新与全面发展阶段。”②本文所讨论和研究的内容为上述的1984—1993年这个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与德国相继开始电子音乐创作,与之相比,中国电子音乐的起步滞后了40余年。事实上,这种滞后不仅反映在电子音乐的创作上,也延展到了现代音乐的创作上。20世纪70年代末,当西方早已进入现代音乐创作的繁荣期时,中国新一代的作曲家对“先锋派音乐”仍知之甚少,对“电子音乐”一词更是闻所未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法国作曲家让·米歇尔·雅尔③(Jean Michel Jarre)的中国之旅,将盛行于西方音乐世界的电子音乐带到了中国,才掀起了一股“新潮音乐”的旋风。随后,一些中国青年作曲家开始尝试电子音乐创作,并举办了一两场以电子合成器为创作技术平台的、业内交流性质的小范围音乐会。其中,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那场纯电子音乐会可以说标志着电子音乐创作活动进入了我国的专业音乐学院。该场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包括谭盾的《游园惊梦》、《三月》,陈怡④的《吹打》,陈远林⑤的《女娲补天》、《昊》,朱世瑞⑥的《女神》以及当时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作曲的周龙⑦的《宇宙之光》等8首作品。从这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作曲家们对电子化的声音产生了极浓的兴趣,但尚缺乏对电子音乐实质的理解,还没有形成以声音元素构建作品的概念。不过,在几位中国作曲家留学西方对电子音乐做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之后,到了90年代初期,中国作曲家已经创作了几部成熟的且独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电子音乐作品,例如《吟》、《太一》等。另外,1987年,武汉音乐学院作曲家刘健⑧、吴粤北⑨创办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1993年,旅法的张小夫回国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电

简易电子琴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它在音奏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介绍运用555定时器制作简易电子琴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按键控制不同的RC组合应用多谐振荡器产生不同频率八个基本音阶的脉冲信号波,然后连到扬声器上,即可发出八音阶的音乐。在该设计中,利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各音阶不同频率的脉冲,不仅仅使其频率调节更加方便,而且发出的声音稳定、饱满。 前言 (1) 第一章设计内容及要求 (2) 1.1 设计的基本原理 (2) 1.2 设计要求 (2)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2.1 系统组成 (3) 2.1.1 按键模块 (3) 2.1.2音调发生模块 (3) 2.1.3音响模块 (4) 2.2 工作原理 (4) 2.2.1 NE555多谐振荡器 (5) 2.2.2 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 (7) 第三章方案比较 (8) 3.1 方案一 (8) 3.2 方案二 (9) 3.3方案三 (10) 3.4方案分析与比较 (11) 第四章参数计算、器件选择 (12) 4.1 参数计算 (12) 4.2 器件选择 (12) 第五章系统调试及测试结果分析 (14) 5.1 系统调试 (18) 关键词:简易电子琴,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器,八个基本音阶 目录

5.2 硬件调试···················································19 2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19) 前言 随着当代科学设计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多重要的地位。电子琴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引领着许多孩子进入音乐的殿堂。因此,我们选择了简易电子琴这个题目来制作,因为它不仅能过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还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此次课程设计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探究书本知识。本课程设计是设计出一个电子产品,先焊接好,再进行检验。 在电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系统的概念十分重要,熟悉从系统的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方法除了实验课中要求掌握的功能测试、故障排除等各种一般方法以外、要特别注重使用“电路拼装”的方法。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课题;(2)、查阅有关资料;(3)、进行可行论证;(4)、通过设计方案的比较,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5)、分解为多个模块;(6)、分别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电路,并完成调试;(7)、组装成完整的数字系统;(8)、编写设计、安装、调试报告。 1 第一章设计原理及要求 1.1 设计的原理 555定时器是一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外形为双列直插8脚结构,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只要在外部配上几个适当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及多谐振荡器等脉冲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它在波形的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定时电路、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电子乐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5.4 误差分析 (19) 实验小结及心得体会 (20) 结论······························································21 参考 文献·························································22 附录一····························································23 附录二···························································· 24 3

电子音乐历史发展回顾与思考

电子音乐历史发展回顾与思考 一、国外电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早在四十年代后期便出现了电子音乐这种新兴的音乐艺术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讲,电子音乐的辐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演奏上、创作上均可以采用这种手段。电子音乐作为音乐创作的新势头,在欧洲的音乐创作领域得到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音乐艺术工作者们也受到了其影响纷纷开始投身于电子音乐创作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电子音乐作品。国外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磁带录音机的问世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将音响进行快放、慢放、回放、重放等特点,美国的音乐工作者将其运用到了音乐领域。具体音乐①这一新名词是由先锋派作曲家皮埃?舍费尔提出的。具体音乐是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其它音响采集后经过加工处理,制成可以通过录音设备播放的磁带录音。他在巴黎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地铁练习曲》便是他将车轮声、喷气声、汽笛声等音响拼接、剪接、录音而成。1951年至1957年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建立电子音乐中心,米兰意大利广播电台音位学实验室宣布成立。日本广播电台成立电子音乐实验室,慕尼黑西门子电子音乐实验室的成立,随后华沙的波兰广播电台实验室也相继成立。世界各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的成立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极大的促进了电子音乐产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电子合成器的出现给电子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能量。第一台电子合成器是由美国rca唱片公司生产并尝试将其运用在电子音乐创作领域。计算机音乐之父马克思?马修斯在1957年发明数字音频技术,哥伦比亚大学两位工程师赫伯特·贝勒(bert baylor)和哈利·奥尔森(harry olson)在此基础上改良,研制出一台名为马克二号的电子合成器。后来电平控制合成器的问世,使得合成器被广泛的运用到了音乐创作中。1982年midi 制定方案的通过,为紧接而来的计算机音乐时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第三阶段:计算机音乐时代。计算机音乐既为那些不仅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而且其主要音响素材均来源于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随后,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从1955年开始,计算机技术开始与音乐创作相结合。这套供音乐创作使用的能够产生音高和节奏的软件的出现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用快捷的便利条件。这些技术成果为后来发展计算机音乐的高科技手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电子音乐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虽然至今不过几十年,但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电影、电视广播、唱片、等领域,成为人们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国内电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电子音乐作曲家米歇尔·雅尔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电子音乐会让电子音乐活动开始进入中国。电子音乐在中国也就仅仅数十载,但取得的成绩却是令世人瞩目的。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由于电子音乐创作在国内刚刚起步,对于电子音乐的创作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创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探索的方式在专业电子音乐创作、电子音乐的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此时的中国电子音乐创作正经历着从未知到知晓的一个过程。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举办的中国第一场探索性的电子音乐会,演出了谭盾的、陈怡、陈远林等人的音乐作品。这次电子音乐会表明了作曲家们开始涉足电子音乐创作领域,对于当时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电子音乐创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通过萌芽阶段各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这个阶段主要是明确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方向及创作理念,从专业电子音乐创作、电子音乐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开拓性工作。经过萌芽阶段的作曲家们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带动作用,指导和帮助青年作曲家在创

电子音乐教案

电声掠影 镇江市江南学校陆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认识电声乐队中常见的四大件乐器。 2、通过对比和不同类型的电声音乐欣赏,能够区分3种不同类型的电声乐演奏 形式,愿意思考并与大家交流,说出视听音乐后的感受。 3、通过学习和欣赏,引导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感受电声音乐的 魅力。 教学内容: 1、电声乐器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不同形式的电子音乐作品对比欣赏 教学重点: 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子音乐演奏形式 教学难点: 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合理有效地组织音乐欣赏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辨别乐器名称,快速激发学生兴趣,切入课题 二、新授 1、电子乐器与电声乐队 概念、认识电声乐队常见的“四大件”乐器,及相关欣赏

2、电子音乐 概念 三种演奏形式 a由电声乐队现场演奏为主,有时还加入一架电子钢琴 相关欣赏:BEYOND乐队《真的爱你》片段 b、以电声乐队为基础,加进铜管、弦乐器,或民族乐器。 相关欣赏:雅尼《紫禁城之光》 c、“一个人的乐队”,即由电子合成器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代替了所有的器乐 交响。 相关欣赏:玖月奇迹《一个人的乐队》 知识链接:双排键电子琴 三、拓展: 1、想一想:神奇的电子合成器可以代替所有的传统器乐交响吗? 2、音乐与生活 听辨生活中最熟悉的,经典的电子音乐片段,了解电子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四、小结 21世纪的音乐已迈入更加成熟的多元化时代,电子音乐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类型,它和传统的器乐交响互为补充,相映成趣。 反思:开头导入可以不用分辨乐器,可以用一小段很有特点的电子音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音乐性。四大件介绍理论性的东西多了一点。《紫禁城之光》

电子音乐发生器报告-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电子音乐发生器 班级: 班内序号: 实验组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电子音乐发生器

实验摘要 此次本组制作的基于pic单片机的电子音乐发生器是具有液晶显示屏提示的音乐简单演奏、播放等功能的演示作品。在目前很多简单音乐播放器件(如贺卡、礼品中的简单音乐单元)中,这样的简单电路和rom编程原理都是可以通用的,而且电路搭接、布局简单,十分适合电路原理学习、汇编语言编程零基础训练以及简单礼品核心部分制作参考。 整个系统中,微控制器采用了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软件设计中涉及PORTB\PORTC\PORTD\PORTE用作普通数字I/O脚功能。本实验用单片机PORTB\D接收来自键盘输入的指令信息,由此确定lcd液晶屏幕显示以及喇叭播放内容,再通过PORTC\D\E输出声音或字幕信息。 A b s t r a c t In this experiment,our group made this pic microcontroller based electronic music generator is a simple LCD prompts music playing, playback and other functions to the presentation. In the current lot of simple music playback devices (such as greeting cards, gift of simple musical elements), such a simple circuit and rom programming principles can all be generic, and the circuit lap, the layout is simple, very suitable circuit schematic learn assembly language zero-based training program and a simple gift core part of the production reference. Throughout the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uses Microchip's PIC16F877, software design involves PORTB \ PORTC \ PORTD \ PORTE used as a normal digital I / O pin functions.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microcontroller PORTB \ D receives commands from the keyboard input information, thereby determining the LCD screen display and speakers to play the content, and then through PORTC \ D \ E output sound or subtitle information. 关键字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芯片——CMOS chip lcd液晶显示屏——LCD screen 输入输出端口——I / O pin 一.实验论证与比较 电子音乐发生器采用以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芯片为核心的简单控制系统,外部

电子音乐的简介

电子音乐的简介 电子音乐的定义 其实电子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电子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电子的。电子音乐,其范围相当广泛,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流行歌、摇滚乐与交响乐中都会出现,只是常人不易发觉。 而纯电子音乐的风格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类型,在电子音乐当中有优美的音乐,带感的舞曲,抒情的旋律,叛逆的节奏和正能量的篇章,电子音乐通过不同音色的合成交织出了不同的色彩,让每个人都对电音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电子音乐的原理 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要与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特征尽可能的一致跟一般的电器的材质、发声原理都不同电子乐器在现代发展迅速,软件为主的虚拟机器已成为主流,主要的平台为SteinbergCubase为主的VSTPlugin由软件模拟的混音器及各种效果器Reverb混响,Chrous合声,EQ均衡等效果器,真空管音箱模拟TUBEAMP延迟Delay,以及其他各种模拟效果器Pitch,Wah-Wah....用来替代早期的各种录音效果器.音序器Sequencer,早期用来记载音符时值及力度,速度及其他控制数位讯号的机器,现代亦由软件模拟取代.多轨录音器MultitrackRecordingMachine,也由软件所取代.成为在电脑上使用硬盘纪录录音音轨资料.早期的混音器(Mixer)现代亦由软件所取代.软件模拟机器,在电脑屏幕上由视窗化的GUI接口,使用者可以再操作时看到与实体机器一样的外观和类似的操作方法.并无不同.合成器(Synthizer),鼓组音源(Drum)的其他插件,用来取代早期硬件机器的音源器,合成器.MIDI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门铃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门铃的设计 摘要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控制智能化、仪器小型化、功耗微小化得到广泛关注。在这些领域中,单片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把单片机的应用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就成为新的技术热点。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上智能化楼宇的不断升温,门铃系统已作为智能化办公室和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各商家和用户所接受。人们已开始习惯用门铃系统代替传统的铁钥匙去管理各通道门,这使门铃系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随着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单片机实现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这将会日益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的方向。 本设计是介绍了由AT89C51单片机来构成电子音乐门铃系统的工作 过程,本系统主要完成该电子门铃不仅具有普通电子门铃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一些扩展功能。它的工作状态能够由用户自行设定等常规功能,并给来访者提供必要的语音和文字回应信息,此外。这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关键词:单片机;电子门铃;液晶显示;语音录放

The design of electronic music doorbell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processor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ntrol,small machines, micro-power consumption get a wide concern. In these areas,Single chip microprocessor played a pivotal role,which the MCU application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Single Chip Microprocessor applications designed to become the new recent years,with intelligent buildings on the market as intelligent office and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quarters of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raders and users to accept. People to use doorbell system us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iron keys to manage the access door, rang the doorbell so that this system leap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gle Chip Microprocessor technology,people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life of the

电子音乐演奏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音乐演奏器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单片机技术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利用它进行产品开发,不仅成本低、周期短、可靠性高,而且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80C51单片机,附加一些外围电路组成的电子音乐演奏器。利用KEIL编写的C语言来实现乐曲的自动播放和按键演奏的功能。再通过proteus 仿真软件画原理图,将程序导入到单片机中进行仿真电子音乐演奏器的功能,从而验证了设计目的。 选题的意义: 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和工具发声了巨大的改变,单片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给设计者带来了更加的方便。利用单片机进行产品开发,不仅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而且易扩展,性价比高。本文介绍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 单片机是通过利用定时器来产生各种固定频率的方波信号,也可以产生“DOU”、“LUAI”、“MI”、“FA”等音阶的各种频率的声音。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12MHZ的晶振,产生的频率信号由P1.7口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后由蜂鸣器发声。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 基于80C51单片机设计一款电子音乐演奏器。该演奏器具有自动播放音乐和按键演奏的双重功能,同时可以通过按键来实现功能间的转换。 主要内容: 1 绪论 1.1研究现状 1.2 发展趋势

1.3 方案选择 2 电子音乐演奏器概述 2.1电子音乐演奏系统工作原理 2.2 电子音乐演奏器的功能分析 3 电子音乐演奏器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2 发声电路设计 3.3 按键电路设计 4 电子音乐演奏器软件设计 4.1 音乐的产生 4.1.1音乐频率 4.1.2音乐节拍 4.2 软件程序设计 4.2.1主程序设计 4.2.2按键演奏程序设计 4.2.3音乐播放程序设计 5 系统调试及仿真 5.1程序在keil上的编译 5.1 Proteus软件仿真 5.2.1proteus简介 5.2.2proteus仿真 5.3 系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研究方法: 采用C程序在KEIL上进行编译,编译成功后将程序以.HEX格式导出。接下来用proteus仿真软件画出原理图,将所编写的.HEX格式的文件烧到单片机中进行仿真,模拟电子音乐演奏器的各种功能,以此来达到设计的目的。

电子音乐发生器报告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2013年小学期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电子音乐发生器 班级: 班内序号: 实验组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期中检查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单片机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音乐发生器 ――2011211****班实验摘要 此次本组制作的基于pic单片机的电子音乐发生器是具有液晶显示屏提示的音乐简单演奏、播放等功能的演示作品。在目前很多简单音乐播放器件(如贺卡、礼品中的简单音乐单元)中,这样的简单电路和rom编程原理都是可以通用的,而且电路搭接、布局简单,十分适合电路原理学习、汇编语言编程零基础训练以及简单礼品核心部分制作参考。 整个系统中,微控制器采用了Microchip公司的PIC16F877,软件设计中涉及PORTB\PORTC\PORTD\PORTE用作普通数字I/O脚功能。本实验用单片机PORTB\D接收来自键盘输入的指令信息,由此确定lcd液晶屏幕显示以及喇叭播放内容,再通过PORTC\D\E输出声音或字幕信息。 A b s t r a c t In this experiment,our group made this pic microcontroller based electronic music generator is a simple LCD prompts music playing, playback and other functions to the presentation. In the current lot of simple music playback devices (such as greeting cards, gift of simple musical elements), such a simple circuit and rom programming principles can all be generic, and the circuit lap, the layout is simple, very suitable circuit schematic learn assembly language zero-based training program and a simple gift core part of the production reference. Throughout the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uses Microchip's PIC16F877, software design involves PORTB \ PORTC \ PORTD \ PORTE used as a normal digital I / O pin functions.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microcontroller PORTB \ D receives commands from the keyboard input information, thereby determining the LCD screen display and speakers to play the content, and then through PORTC \ D \ E output sound or subtitle information. 关键字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芯片——CMOS chip lcd液晶显示屏——LCD screen 输入输出端口——I / O pin

MIDI 音乐概述

MIDI 音乐概述 学院: 学号: 名字:

乐器数位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简称MIDI)是一个工业标准的电子通讯协定,为电子乐器等演奏装置(如合成器)定义各种音符或弹奏码,容许电子乐器、电脑或其它的演奏配备彼此连接,调节和同步,得即时交换演奏资料。 MIDI不传送声音,只传送像是音调和音乐强度的数字数据,音量,抖音和方位[1] 等参数的控制讯号,还有设定节奏的时钟信号。在不同的电脑上,输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亚德诺半导体公司编解码器的使用者和创新科技声卡的使用者最为明显)。 MIDI播映控制协议(MSC Protocol)是为MIDI而设的工业标准,由MIDI设备生产商协会在1991年制定。它允许不同种类的媒体控制装置在相互之间的通讯,借助计算机可以表现现场显示控制的功能与娱乐应用。与音乐MIDI相同,MSC并不传输实际显示的媒体-它只是简单地传输有关多媒体性能的数字信号。 现在,几乎所有的音乐录音将MIDI作为一项关键开放技术来记录音乐。除此之外,MIDI也用来控制包括录音设备的硬件,如舞台灯、效应踏板等高性能的设备。最近,MIDI已经渗入移动电话领域。MIDI用来播放支持MIDI移动电话的铃声。MIDI还可为某些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提供背景音乐。 MIDI标准是在1981年由工程师戴夫·史密斯的一篇论文向音频工程协会提出的,MIDI规范1.0发布于1983年8月。 MIDI使得计算机、合成器、声卡以及电子鼓乐器能互相控制、交换信息。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的声卡;都是MIDI-兼容的,并能逼真地模拟乐器的声音,事实上,声卡的MIDI合成器在历史上导致了半信半疑的声音的质量损害了一台作为MIDI乐器的通用计算机的形象。这是MIDI规格本身和根据声卡声音使用的质量无关导致。 声卡将来源于MIDI音源的声音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以MIDI文件形式存入计算机。MIDI文件并不记录录制好的声音,而是记录如何再现声音的一组指令,这些指令包括指定发声乐器、力度、音量、延迟时间和通信编号等信息。 MIDI几乎直接地负责带来"合成器墙壁"现象1970年代-80年代摇滚乐音乐会,当音乐键盘执行者有时掩藏了在各种各样的仪器库。在MIDI后出现的许多合成器是被发布的19英寸rack版本,使执行者从唯一的音乐键盘控制多台仪器。其它MIDI的重要作用是硬件的发展和计算机为主的音乐排序器,可能用作记录,编辑和重播表演。 许多音乐的文件格式,都基于MIDI字节数据流。这些格式可说就是电子乐器在看的电子乐谱,所以通常一个文件只需几十kB,就能够让电子乐器演奏出一首很完整的音乐。MIDI文件重放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声卡的档次,但通常缺乏重现自然真实声音的能力。MIDI文件主要用于原始乐器作品、音乐音轨、电子贺卡背景音乐、手机铃声等。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琴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学科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音乐盒设计摘要:该课程设计利用单片机AT89S52与LM386设计扬声器,外接一个喇叭可以发出声音。 关键字:单片机AT89S52 LM386 一、设计目的、要求 1.设计目的 1)深入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的功能以及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扬声器。 2)了解扬声器工作原理。 3)了解“新年好”音乐的设计原理。 2.设计要求 1)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2)设计完整的硬件电路图,给出设计说明及相关电路参数计算公式,并进行适当的误差分析。 3)设计软件流程图,并写出完整的程序,并加以适当的注解。 4)根据以上容写出完整课程设计报告。 二、硬件设计 1.器件介绍 (1)在“单片机系统”中,把P1.0端口连接到“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IN 端口。 (2)在“音频放大模块”区域中的SPK OUT端口连接一个8欧或者是16欧的喇叭。

2、设计原理 用AT89S51单片机产生优美的音乐声从P1.0端口输出。通过定时器的定时来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驱动喇叭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再利用延迟来控制发音时间的长短,即可控制音调中的节拍。 图1.1 电子音乐盒电路原理图 3.PCB板图布局

图1.2 电子音乐盒PCB效果图 4.元器件的焊接 1)拿到本套件后清查元器件的数量、质量,并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元件。 2)确定元件的安装方式,电阻采用卧式安装,其它元件采用立式安装。 3)电烙铁焊接时间应控制在2-3S,烙铁温度高时焊接时间短,低时焊接时间长。 4)电阻焊完后剪掉腿脚用于插接跳线。 5)插接集成块要注意方向,U型口对着U型口。 6)加热时间及用锡量要适当,防止虚焊、错焊及短路,焊后剪去多余引脚,检查所有焊点,确认无误后可通电。 三、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思想 (1)音乐产生的方法:

电子音乐发展史

电子音乐发展史 摘要: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一词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它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关键词:电子音乐;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midi;现代 虽然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已成功地用电波传送过第一个完整乐句,但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子音乐还只限于某些新发明的电子乐器和磁 带音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一些当时的音乐大师(如欣德米特和奥涅格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能够用合成的方法制造电子音响的电子综合设备,其中包含某些最重要的电子器材(如振荡器、滤声器、录音机等),并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采用电子手段编辑各种自然音响;自八十年代始,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将合成器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工作站,已是很自然的事,从而为引入乐器数字化接口(midi)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大体经历了最初利用阶段;早期的以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为主的电子音乐,以及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三大阶段。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可

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紧接着在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留声机的诞生为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除音乐欣赏外,一些电子技术和设备也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 瓦雷兹早在1922年就曾预言:为创作出二十世纪的音乐,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在他创作的《离子化》、《积分》以及《八面体》等作品中,已显示出了一些电子音乐的构思,只是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表现手段的匮乏,才没能实现其原来的设想。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这方面的做法显得是那样直截了当。他在《罗马松树》这部作品中,用留声机在乐队演奏过程中重现夜莺的

电子音乐盒设计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2 系统总体设计 (2) 2.1 系统组成框图 (2) 2.2 电子音乐盒功能框图 (2) 2.3 设计软件 (3) 3 硬件设计 (4) 3.1 AT89S51简介 (5) 3.2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6) 3.3 按键电路 (8) 3.4 LED显示电路 (8) 4 软件设计 (9) 4.1 电子音乐的产生 (10) 4.2 音乐播放 (17) 4.3 花样灯 (19) 4.4 源程序代码 (21) 5 仿真 (21) 5.1 硬件电路的仿真 (21) 5.2 软件电路的仿真 (21) 5.3 联调 (21) 5.4 仿真结果 (21) 6 电路板焊接与调试 (22) 6.1 元器件处理 (22) 6.2 电路焊接 (22) 6.3 电路调试 (23) 7 程序烧录、调试与运行结果 (24)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 (29)

1 引言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也加速了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单片机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单片机简单的说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强大的处理数据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以来,根据市场的需要,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发展,进一步向着低功耗、CMOS化、小体积、低价格、高性能、大容量以及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发展。现在的单片机已经不仅仅是应用于用来实现数据采集,对象的控制和信号的检测等的工业控制领域,现在在电子玩具、家用电器、通信、机器人、汽车、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已提上日程,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可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可以影响我们的命运,音乐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小小的音乐盒可以影响我们的心情,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传统的音乐盒大多是机械式的,体积大,发音单调,不能多次载入歌曲,比较单调。而单片机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设计的音乐盒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式音乐盒,具有体积下,重量轻,可多次写入不同的歌曲,存储量大,外观美观等的特点,使用方面,趣味性强,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音乐盒又称八音盒。音乐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的钟塔报时,而将大小的钟表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音的组钟”。 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转动盒内的链环,可自动演奏音乐。这是最古老的音乐盒。1992年,中国第一台具有知识产权的八音琴在韵升诞生。 音乐盒悠扬的乐声,经常勾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甚至魂牵梦萦,坠入时光岁月的追忆中。300多年来席卷全球市场的音乐盒的最大魅力,也许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音乐,凝固成具象的艺术品。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情感,追思逝去岁月的最佳选择。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制作音乐盒的方式,不用经过繁琐的工艺,可以利用单片机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音乐盒,很用意义。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一词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它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虽然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已成功地用电波传送过第一个完整乐句,但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子音乐还只限于某些新发明的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一些当时的音乐大师(如欣德米特和奥涅格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能够用合成的方法制造电子音响的电子综合设备,其中包含某些最重要的电子器材(如振荡器、滤声器、录音机等),并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采用电子手段编辑各种自然音响;自八十年代始,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将合成器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工作站,已是很自然的事,从而为引入乐器数字化接口(MIDI)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大体经历了最初利用阶段;早期的以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为主的电子音乐,以及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三大阶段。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紧接着在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留声机的诞生为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除音乐欣赏外一些电子技术和设备也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