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论文
论嘉靖皇帝性格对明中后期朝政的影响

论嘉靖皇帝性格对明中后期朝政的影响
黄晨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4
【摘要】大明王朝存276年,经十六帝,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至此终结。
历来大多数史学家都将明朝的灭亡归咎于崇祯,不可否认,崇祯的决策失误加速了明朝衰亡,但实则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衰亡“始于嘉靖,实于万历,终于崇祯”。
在诸多皇帝中,嘉靖的性格较为鲜明。
他生性聪慧残酷,很有抱负,从小就被寄予厚望。
但意外得来的皇位不仅扰乱了他的正常生活,也使其性格发生巨大变化。
执政初期,可以说是基本成功的。
寄人篱下、不受重视的孤独感及父母相继离世,让他变得孤僻、多疑以至癫狂,影响了后期的施政理念,引发了轰动一时的“血溅宫门”、权臣倾轧、奸臣当权祸乱朝政、倭寇猖獗,最终明朝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亡。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黄晨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
【相关文献】
1.明中期皇帝的即位诏——从景泰到嘉靖
2.嘉靖皇帝崇道对同时期御器厂制瓷的影响
3.嘉靖皇帝道教思想对御窑厂瓷器的影响
4.大礼议与明显陵——兼论湖广明显陵对明嘉靖朝政治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嘉靖的“大礼议”与万历的“争国本”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议嘉靖的“大礼议”与万历的“争国本”姓名郑维纪系别历史系专业历史班级0802学号0890040201 指导教师畅海桦答辩日期成绩浅议嘉靖的“大礼议”与万历的“争国本”内容摘要嘉靖的“大礼议”与万历的“争国本”,两者均为明朝“国事”之中的“家事”,为什么前者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而后者却以失败而告终呢?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分别论述这其中深刻的原因。
【关键词】嘉靖“大礼议”万历“争国本”The Great Ritual "On the Jiajing and Wanli thecontention country thisAbstractJiajing, "Grand Ceremony" and Wanli the contention country this, Both are "family" in the Ming Dynasty "national affairs", Why the former absolute victory, While the latter ended in failure i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everal profound reasons.【Key Words】Jiajing "Grand Ceremony" Wanli "States in this dispute"目录一、嘉靖“大礼议” (1)二、万历“争国本” (1)三、成败之因(一)皇帝个人的性格因素 (1)(二)作为皇帝的职责和权限有所不同 (2)(三)幕僚 (2)(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道德胜于祖训、法律 (3)四、两件事之后的明朝 (3)参考文献 (4)注释 (5)致谢 (5)浅议嘉靖的“大礼议”与万历的“争国本”学生姓名:郑维纪指导教师:畅海桦一、嘉靖“大礼议”什么是“大礼议”呢?明朝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明武宗荒淫无嗣,生前亦未预立储君。
嘉靖帝明朝的荣光与困境

嘉靖帝明朝的荣光与困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而嘉靖帝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
在他的统治期间,明朝经历了一些荣光和困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嘉靖帝时期明朝的荣光与困境。
一、政治稳定与廉政治理嘉靖帝继位后,着重强调政治稳定与廉政治理。
他采取一系列举措来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地方行政的控制,确保政权的稳定。
他实行严格的廉政政策,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官员的廉政意识,为明朝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与农田开垦在嘉靖帝时期,明朝的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积极推动农田的开垦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田产量,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粮食问题。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国内贸易繁荣,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在嘉靖帝的统治下,明朝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重视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大力推动学校的建设和教育的普及。
嘉靖帝还积极推动科技进步,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和创新,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和冶金学等领域的发展。
四、宦官干政与地方割据然而,嘉靖帝时期也存在着一些困境。
在他的统治下,宦官干政成为明朝政治的一大问题。
宦官们通过干涉政务,扰乱朝政,使得政府决策受到干扰,对国家的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地方割据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豪强和地方势力通过割据一方,逐渐弱化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五、外患侵袭与边疆动荡在嘉靖帝统治时期,明朝面临外患侵袭和边疆动荡的困境。
蒙古和西北游牧民族的入侵给边疆地区的安定带来了威胁,明朝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应对这些威胁。
同时,嘉靖帝时期的明朝还面临着东南沿海的海盗问题,这些问题都使得明朝在外部安全保障上面临很大的困境。
综上所述,嘉靖帝时期明朝既有荣光也有困境。
在政治稳定与廉政治理方面,嘉靖帝的举措为明朝的稳定打下了基础;经济繁荣和农田开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实力积累了基础。
然而,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问题、外患侵袭和边疆动荡等困境也给明朝的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
嘉靖皇帝管理制度

嘉靖皇帝管理制度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的规范。
他秉
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提出了“以仁治国”、“以礼行政”的思想,强调君臣之道、
父子之道、兄弟之道、夫妇之道和朋友之道,试图建立一个和谐稳定、法治严明的社会秩序。
首先,嘉靖皇帝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严格规范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他实行
了科举制度,选拔干部人才,废除了当时存在的买官卖官和世袭制度,使官员的选拔更加
公正和规范。
此外,嘉靖皇帝还规定了官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各级官员之间的责任划分,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
同时,他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使得官员不敢贪污腐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政治的清明。
其次,嘉靖皇帝还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提出了“节俭治国”、“廉洁自守”的理念,鼓励
民众勤俭节约,禁止奢侈浪费,并且规定了一系列的赋税政策,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加
强对官员的监督,严禁贪污腐败。
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嘉靖皇帝还非常重视教育制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提出了“以礼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修订了《三经新义》,修订了《国术》教科书,鼓励士子求知,增加了社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
总的来看,嘉靖皇帝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改革,通过严格规范官员的选拔
和管理、推行节俭治国、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国家社会得到了
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他的管理制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繁荣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明嘉靖观后感

大明嘉靖观后感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大明嘉靖时期的资料和影视作品,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嘉靖皇帝,这可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在位时间不短,可这期间发生的事儿,那真是千头万绪。
先来说说嘉靖刚登基那会子。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这么被推上了皇位,本以为是风光无限,实则是千斤重担压在了肩头。
初登大宝的他,也曾雄心勃勃,想要有一番作为。
他革除弊政,推行改革,那股子劲头儿,就像是初春破冰的江水,汹涌澎湃。
当时的朝堂,那可真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嘉靖皇帝要想施展拳脚,就得先把这一团乱麻给理清楚。
他与那些老谋深算的大臣们斗智斗勇,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这其中的艰辛,咱普通人可能体会不了,但想象一下,一群老狐狸围着你,个个心怀鬼胎,你得时刻保持清醒,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算计,这日子能好过?嘉靖皇帝聪明,这点咱得承认。
他懂得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自己则在其中寻找平衡。
可时间一长,他似乎陷入了权力的游戏中无法自拔。
嘉靖痴迷于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
这事儿现在听起来简直荒唐!可他就这么干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钱财,都砸在了这上面。
皇宫里整天烟雾缭绕,一帮道士神神叨叨地围着他转。
你说他是真信这些能让他长生不老,还是就想找个精神寄托?咱也说不清楚。
为了修道,嘉靖不惜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庙宇。
老百姓的赋税加重了,生活苦不堪言。
这时候的嘉靖,哪里还记得当初登基时的雄心壮志?再说说那时候的官员们。
有的一心为国,想要为百姓谋福祉,可在那样的环境下,往往是处处碰壁,甚至丢了性命。
有的则是阿谀奉承,跟着嘉靖一起瞎折腾,只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
这官场的黑暗,真是让人寒心。
嘉靖时期的军事也让人头疼。
边疆战事频繁,可朝廷的军费却常常被挪用。
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打仗?有好几次,因为军饷不到位,差点闹出哗变。
这要是敌人打进来了,能有好果子吃?不过,咱也不能把嘉靖时期说得一无是处。
在文化方面,还是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一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也算是一种呐喊吧。
生命力顽强的嘉靖皇帝

生命力顽强的嘉靖皇帝明朝皇帝大多短命,长寿者如太祖,成祖,世宗,神宗。
明世宗嘉靖皇帝由藩王入继大统,是否是因为基因或者安陆的水土等因素延长了他的寿命,不至于跟大多数明朝皇帝一样30多,40多久驾崩。
其实不然。
我们先来看看嘉靖皇帝的基因如何: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即明宪宗朱见深之孙,话说史书记载明宪宗因万贵妃去世而悲痛欲绝,没几个月就驾崩了,如果不是万贵妃的死,或许朱见深还可以活过50,就像明神宗一样,因为王皇后的死,悲痛欲绝,没几个月就驾崩了,如果不是王皇后的死,或许神宗老人家还可以活过60,这种因为爱人去世就悲痛欲绝,而且一病不起的,以至于病入膏肓,踏上黄泉的生命历程还真是少见。
明宪宗朱见深年41而崩,很显然他的寿命不咋地,明朝的大臣基本寿命都很长,70多,80多的大有人在,皇帝的生活条件应该比大臣还好,41岁的寿命,确实不咋地。
他的皇子,总计13个,其中有6个活过了50岁,这个概率还是挺高的。
但是嘉靖皇帝的父亲不在其内,朱祐杬寿命43年。
而嘉靖皇帝的母亲慈孝献皇后蒋氏,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年龄,只有去世年龄,我们姑且认为她和朱祐杬同年出生,那么她的寿命是61,这个基因应该是可以的,按照这个基因来说,嘉靖的寿命应该不低,可是参考嘉靖的兄弟姐妹,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朱祐杬长子,岳怀王朱厚熙生下5天就去世了,朱厚熜的哥哥没了朱祐杬长女,长宁公主,出生2年多后就去世了,朱厚熜的大姐没了朱祐杬次女,善化公主【侧妃生】,出生7岁就去世了,朱厚熜的二姐没了朱祐杬三女,永福公主,出生19岁就去世了,朱厚熜的三姐没了朱祐杬四女,永淳公主,朱厚熜小妹,史书没有记载寿命,不过驸马是朱厚熜帮忙挑选的,至少不是早夭。
从朱祐杬的几个子女来看,基因不咋地,而朱厚熜因为兄弟姐妹的接连丧生而孤独不已,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可以信赖的人,更加的孤僻。
嘉靖到了北京之后因为大礼仪事件跟大臣们不断的激化矛盾,按理说应该把他气的够呛,生气了容易生病,生病了,容易病重,病重了容易死,可是他却并没有驾崩。
评价明世宗的作文800字

评价明世宗的作文800字纵观整个大明王朝年,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既聪明又自信,不仅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弊政,还能不拘一格的创新用人制度。
也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暴虐成性,毫无帝王的宽仁与悲悯之心,居然能激起宫女不顾性命的刺杀。
他怠政慵懒导致边防屡屡告急,放任百万大明百姓受兵灾荼毒与祸害。
他就是前半生的明君,后半生昏君的明世宗朱厚熜。
公元15xx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任藩王的朱厚熜被推举为新的明朝皇帝,朱厚熜在上任伊始,便提出了"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短短几个字就表明了朱厚熜要改革的决心,他当时切中当时朝廷的弊政,对吃空饷,冗余的人事和机构都进行了裁撤,针对锦衣卫和内监局机构就有万余人,让朝廷减免了漕粮十五万余石。
同时对义子、传升、乞升等一切因为恩宠得幸的官员也都被罢免褫夺。
维护吏治的简洁与清明,是嘉靖能够中兴的基础,也体现了朱厚熜当时是有决心和信心要恢复洪武之治的。
这对于当时只有14岁的小皇帝来讲,能在少年时期就拥有一颗纵横上进之心,实属难得。
公元15xx年,35岁的朱厚熜由于"嘉靖中兴"的顺利,自信心已经开始胀满,逐渐的把自信变成了狂妄。
首先是对身边的群臣的狂妄,他认为之前的功劳都应该归于他一人,因此开始当众贬斥重臣,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甚至在大议朝会时,就因各人附议不及时而杖笞群臣。
其次是对外放的官员狂妄,嘉靖二十三年,江苏布政左史汪霖因上交的税银少了五千两而被捉拿下狱,在没有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朱厚熜便下令对狱中的汪霖实施酷刑,后经过仔细调查,乃负责入库的官员漏数而致,可怜堂堂的一个封疆大吏此时已经被屈打而死。
众官员人人激愤,要皇帝给一个说法。
而朱厚熜最后也只是简单的说一句"朕令查不明矣,死已死耳乎",意思就是,我让人查了,但死都死了,这事就算了。
他的前半生的性格是积极向上的,是勇于改革的一代明君,是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的圣主,他主导的"嘉靖中兴"是成功的,起码在当时是真的让人看到了明朝的希望。
嘉靖皇帝论文

帝王心术——嘉靖皇帝嘉靖是明代不可不读的传奇皇帝。
历代皇帝在位的年头,康熙最长,六十一年;乾隆次之,六十年;第三汉武帝,五十四年;第四明万历,四十八年;嘉靖排在第五名,四十五年.嘉靖是最懂得怎样做皇帝的人,正因为精通帝王之术,所以嘉靖皇帝不像高祖朱元璋那样日夜操劳,也不像玄孙朱由校那样大权旁落。
对于嘉靖而言,尽职而不累(轻松自如),尽兴而不废(大权在握)。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
但是,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
但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
如果说他是昏君的话,那么他比他的孙子朱翊钧(明神宗)好多了。
万历皇帝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了。
世宗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
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厌恶佛教。
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
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态度变化很大,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
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
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
不过在内臣和大臣的劝说下,没有处理海瑞。
晚年嘉靖帝疏远严嵩,起用徐阶为内阁首辅,国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轨。
嘉靖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
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
史书评价赞曰: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王心術——嘉靖皇帝
嘉靖是明代不可不讀的傳奇皇帝。
歷代皇帝在位的年頭,康熙最長,六十壹年;乾隆次之,六十年;第三漢武帝,五十四年;第四明萬歷,四十八年;嘉靖排在第五名,四十五年.嘉靖是最懂得怎樣做皇帝的人,正因為精通帝王之術,所以嘉靖皇帝不像高祖朱元璋那樣日夜操勞,也不像玄孫朱由校那樣大權旁落。
對於嘉靖而言,盡職而不累(輕松自如),盡興而不廢(大權在握)。
明世宗是壹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癡迷於煉丹。
但是,不能否認,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即便是後期常年癡於修道,曾28年未上朝。
但他也並沒有完全不理會朝政。
如果說他是昏君的話,那麽他比他的孫子朱翊鈞(明神宗)好多了。
萬歷皇帝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說了。
世宗打擊舊朝臣和皇族、勛戚勢力,總攬內外大政,皇權高度集中。
他還重視內閣作用,註意裁抑宦官權力。
但與此同時,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厭惡佛教。
二十壹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壹心修玄,日求長生,不問朝政,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
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
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王朝的莫大禍患。
在用人上,世宗“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態度變化很大,對於
權力把握很強,對於文官集團控制也很強。
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
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詔獄。
不過在內臣和大臣的勸說下,沒有處理海瑞。
晚年嘉靖帝疏遠嚴嵩,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軌。
嘉靖是個極其聰明並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卻十分小氣,又喜歡亂花錢,也很要面子。
能與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階、嚴嵩這類的官場老手。
史書評價贊曰:世宗禦極之初,力除壹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
顧叠議大禮,輿論沸騰,幸臣假托,尋興大獄。
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余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
雖剪剔權奸,威柄在禦,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
總而言之,明世宗不是壹個像商紂壹樣的昏君。
相反,卻由他的種種事跡看出他是壹個擅長帝王心術的人。
嘉靖(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壹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
由於武宗死後無嗣,因此張皇太後(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1521年(嘉靖元年)--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在位,年號嘉靖。
嘉靖是個相當神道的人,從他即位那壹刻出現在大臣們的面前起,壹輩子都令大臣們誠惶誠恐、攪盡腦汁還應付不了。
他即位時年方十五,還應算個小皇帝,無論是在他之前還是在他之後,這個年
齡的皇帝或是不能親政,或是名義上親政實際上還是個提線木偶。
但嘉靖就不同了。
有事為證: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赴京即位的朱厚熜到達北京城外,應從哪個門進城呢?因為朱厚熜之所以能即位,乃緣於病逝的武宗沒有子嗣,這才從武宗之父孝宗兄弟這壹支上的興獻王朱右杬那兒,選中了其子朱厚熜承繼大統;所以,本來禮部擬定的禮儀,是按照皇太子的即位之禮,由東華門入,宿文華殿。
但是,妳猜年方十五的朱厚熜怎麽說?只見朱厚熜不緊不慢、面帶威儀地說:遺詔是讓我來做皇帝的,不是皇子。
結果,在朱厚熜的堅持下,禮儀改為由大明門入,朝見太後、武宗皇後,禦奉天殿,即皇帝位。
而在此事上體現出的心計,在朱厚熜來說,不過是初露端倪,在本文以後的敘述當中,還將在數處提及,暫且不再此處贅述。
嘉靖第二神,是對大臣具有超強的掌控能力,或是利用臣工中的派系,拉壹派打壹派;或是利用軟硬兩手,時拉時打,比如對於張璁,嘉靖就曾將其三次逐出京城,又三次召還續用;或是動用彈壓的手段,將反對派堅決鎮壓下去。
因此,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四日龍馭賓天,嘉靖始終牢牢地控制著局面,首輔也好,尚書也罷,皆對其俯首貼耳,惟命是從。
權利之爭:“大禮議”之爭。
明世宗嘉靖15歲時,以藩王身份繼皇帝位,登基後不顧禮制,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帝不惜與群臣反目。
嘉靖的父親興獻王最終被被追封為睿宗。
史稱:“大禮議之爭”。
大禮議之爭實際是明代中後期爭奪首輔權利的鬥爭。
首輔楊廷和
等認為,繼統同時要繼嗣應尊孝宗為皇考,生父只能為皇叔考。
中下級官員桂萼等人為了個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上書論“繼統”不同於“繼嗣”,應尊興獻王為帝。
雙方爭論激烈,嘉靖三年四月,追尊世宗父母。
朝臣二百余人跪於左順門前力爭,激怒世宗,下獄者壹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
結果楊廷和罷官,中下級官員取勝。
從此再也沒有官員敢非議皇帝的意見,皇帝依然年輕,但是他的無上權威已經沒人再敢質疑。
從毫無根基的藩王到雷霆萬鈞的帝王,朱厚熜轉變得非常出色。
大禮議之爭事件前後延續了十余年,對明朝政治產生了深刻影響。
首輔專權和內閣紛爭,使朝廷政治相當混亂。
不僅使嘉靖、萬歷時期的政治應有的連續性中斷,造成了王朝士大夫之間黨同伐異之風,使君臣關系畸變惡化。
同時“大禮儀事件”,對嘉靖皇帝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在這次事件中,幾乎所有的朝廷官員都站在了嘉靖皇帝的對立面,對他的打擊很大,令他明白到另外壹個道理,那就是: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的。
也成為嘉靖不上朝的開端。
君王不早朝:於幕後把握朝政
朱厚熜之所以自嘉靖十八年(1539)就基本不上朝了,其核心原因是內心中對大臣們有種極端的蔑視和敵視。
史書上都會說嘉靖帝幾十年不上朝,寵信“青詞宰相”嚴嵩,奸人當道,國事日非。
二十幾年不上朝是真,但不上朝並不就是不管事。
嘉靖朝的外患嚴重,北方蒙古侵擾連綿,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圍了
北京,朝野震動。
而東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南北夾擊之下,朝廷壹片忙亂。
嘉靖帝憂而不懼,分別揀選重臣應對南北的侵擾,對地方大員既付以大權又責以重任。
官員把事情辦好了便升官加賞,毫不吝惜,若是稍有差池,更是毫不手軟,直接逮回北京下獄論死。
從結果上來看,在嘉靖末期,南北方的紛擾基本停息。
嚴嵩雖然當權二十幾年,但只要嘉靖帝出手,壹道飭令就讓嚴嵩丟官回家,連親生兒子都保不住,其實嗎,嘉靖喜歡嚴嵩主要在兩個方面,壹是嚴嵩善於拍皇帝的馬屁,把他的才華用來寫“青詞賀表”,真實地博得了皇帝的歡心;二是嚴嵩也確有行政才幹,嘉靖皇帝認為用嚴嵩做內閣首輔來控制中央政府的運轉是壹個合適的人選,所以兩個人的配合非常地默契。
其他的督撫尚書人等,嘉靖帝更是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嘉靖帝最受人詬病的,自然在於他對道教修玄的迷戀。
這種近乎癲狂的喜好,和他的父親有著直接關系。
而他父親興獻王對道教的信奉,又直接來自於其長期在先王宮廷中生活的耳儒目染,受其父憲宗的影響所致。
在嘉靖帝即位初期,他就已經開始在宮中舉行齋醮以祈福消災了,到了嘉靖二年,各處宮殿都建起了齋醮,簡直就將皇宮變成了壹個大道場。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最著者則有所謂的“青詞宰相”。
“青詞”是道教徒們在舉行齋醮時奉獻給天神的奏章祝文,嘉靖帝最初齋醮用的青詞是由道士們撰寫的,道士們的文化水平有限,嘉靖帝不是很滿意。
壹些諂媚的小臣看準時機,利用較高的文化素養主動為皇帝撰寫玄文,皇帝大為高興,由此飛黃騰達者不在少數。
嚴嵩就是
因此受寵乃至擅權二十余年,其他內閣首輔如夏言、徐階等,都精心撰寫青詞,青詞甚至成為閣臣們勾心鬥角的工具。
盡管如此,嘉靖帝卻始終牢牢地控制著朝政。
君王不早朝,卻將無數官員玩弄股掌之間。
1566年,六十歲的嘉靖帝在壹次道場祈福中遭遇冷雨,隨即病倒,三個月後駕崩於乾清宮,葬於十三陵中的永陵,廟號世宗。
這位壹生運用帝王心術的皇帝的故事,也終於結束。
1.任之.《新編中華歷史五千年—明朝》.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第647頁.
2. 清•張廷玉《明史》本紀第十八世宗二
3《萬歷起居註》
4 黃光升《昭代典則》
5.李東《見聞雜記》卷11
6.《明通鑒》卷54《嘉靖八年十月已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