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山水观
202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字(10分)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2分)①经典是一种精神,携五千年浩荡古风,在斑斓中飞扬。
(选自刘汉俊《经典中国》)②转眼过去了的生活,也是充满xiá想的生活。
(选自王蒙《青春万岁》)2.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
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2分)药材①好,药才②好。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说明那个字的意思。
(2分)①门可罗意思:②声名起意思:4.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
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制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
(2分)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青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受惭愧/察觉和觉察/然而我喜爱蜜蜂甚于蜂蜜。
——纳什《蜜蜂》①和②和5.近年来,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如日本2008年的年度汉字是“变”,2009年的年度汉字是“新”,这两个字均反映了日本近两年间政坛演变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象征性;中国2008年当选的年度汉字是“雷”,2009年“被”字的拥护者颇多,这两个字具有鲜亮的中国网络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民情民意。
请依照你对时事的了解,为今年的中国遴选一个“年度汉字”,并简要说明你遴选的理由。
(2分)年度汉字:遴选理由:阅读(60分)一、领会先贤诗文之芳醇(16分)[甲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样,但天空却是晴朗的,因此叫“晴天雨”。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从《易经》对“天人合一”的阐述,到《诗经》对山光水色的欣赏;从孔子“乐山乐水”的山水观,到庄子“物我两忘”的审美观;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友谊,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山水之乐……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
下面让我们跟随文学小组一起进行一场山水之旅吧!第一站:文化之山水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山水·情怀】人类与山水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傍山而栖.,近水而居。
我们瞭望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倾听那__①__(震/振)耳欲聋的涛声,崇拜那喧腾奔流的江河……我们爱看山品水,却不滞于山水。
正如清代作家张潮所言:“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我们__②__(弛/驰)骋于山水间,将所闻、所见、所感诉诸笔端,进行艺术开掘,使“眼前江山”与“心中山水”融合为一。
山水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又赋予山水更丰富的内涵。
江山多娇,我们得用心体味,方能游得深广、见得瑰奇。
1.依次给上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xīzǎi B.xīzàiC.qīzǎi D.qīzài2.给上面语段横线处选择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震②弛B.①振②弛C.①震②驰D.①振②驰【山水·园林】从古至今,自然山水思想广受推崇。
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参天古木、嶙峋怪石融为一体,修建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门墙装饰中的匾额、对联、雕刻及绘画等文化元素,给园林提升了古朴的韵味。
山水园林如果少了文学的烘托和渲染,将索然无味。
3.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对其病因的分析及修改意见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句语序不当,要将“雕刻”移至“匾额”的前面。
B.此句重复啰嗦,“文化”和“元素”删掉其中一个。
C.此句搭配不当,应该把“提升”一词换成“增添”。
中国山水文化中的『清水芙蓉『与『错彩镂金』之美

中国山水文化中的『清水芙蓉『与『错彩镂金』之美中国山水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清水芙蓉』和『错彩镂金』是两种美丽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清水芙蓉』是指在山水画中描绘的荷花盛开在清澈的水中的景象。
这种画面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山水画家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细致入微的描绘技巧,将荷花的娇艳和水的透明与明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荷花开放在清澈的水中,更凸显了水的透明感和清澈度,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纯洁的感觉。
荷花还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因此『清水芙蓉』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另一种山水艺术形式是『错彩镂金』。
『错彩镂金』是一种在金银器皿上镂刻各种图案的工艺,以清晰、明亮的线条和细致刻画而闻名。
镂金工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手镀金工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镂金作品中,线条的错落有致、错层交织,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精湛的工艺则彰显了中国人精巧细腻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追求。
『错彩镂金』作品的颜色斑斓、明亮耀眼,给人一种华丽、光彩熠熠的感觉,也体现出中国人追求繁荣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国山水文化中的『清水芙蓉』和『错彩镂金』,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清水芙蓉』的清新雅致、纯洁宁静的美,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生命美的赞美和向往;而『错彩镂金』的华丽光彩和精细刻画则代表了中国人对繁荣和富贵的追求。
这两种山水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错彩镂金』常被用于制造各种贵族器皿和礼器,以显示主人的地位和富有。
而『清水芙蓉』不仅是古代画家们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热衷的题材之一。
这些作品无论是壁画、屏风还是器物装饰,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境界的向往。
今天,『清水芙蓉』和『错彩镂金』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继续发扬光大。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金银器皿,都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人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元素和当代审美观念,创造了大量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山水艺术作品和金银器皿。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2023 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 分〕1.请选出以下说法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颜色鲜亮,意境恬淡。
苏轼赞扬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宏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2.【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当。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每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任凭支使人的骄傲神气。
请选出以下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进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中国画的颜料由自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中国山水文化浅谈

中国山水文化浅谈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对山水文化的最高领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今人将山水之美分为雄、奇、险、旷、幽、秀、奥。
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山水文化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远古时期:畏惧自然。
二、先秦:自然山水开始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
三、魏晋时期:自然山水完全成为审美关照的对象。
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为山水自然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山水的文化含量,形成了姿态各异的山水文化类型。
中国地大物博,名山胜川数不胜数,拥有着天然的地理优越条件,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山清水秀且令人向往的游玩国度。
中国的山水是充满诗意的,还记得多少文人骚客在失意时寄情山水,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中国的山水是充满传奇的,还记得美丽的少女阿诗玛化为石柱,久久伫立在石林中,凄美的故事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中国的山水是充满圣洁的,还记得睿智的僧人和法术高超的道士隐居山林,多少佛寺道观依山而建,或香火鼎盛,或清幽雅致,人们都是为了心灵得到一点净化。
欣赏中国的山水,就如读中国的一本史书,每一处的山水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曲幽歌。
只有独具慧眼的人们,才能读懂个中玄机,才能让那段沉睡的往事苏醒。
山水,似乎是一个属于大自然的名词。
因为早在人类学会欣赏什么是美的时候,这种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的存在了,只是当时,美丽的山水没有发挥到自己的作用。
加上“文化”二字之后,山水就不再是那天然的尤物了,加了“文化”就等于加了人类的因素,因为只有人类才拥有文化。
这时候,人类和大自然发生了有机反应,创造出介于天然和人工之间的“山水文化”,到底是人类的文明丰富了山水,还是山水的灵气充实了人类空虚的心灵?我认为这个作用是相互的,就像生物中的互利共生关系一样,两者的结合让对方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山文化

山文化山水有清音“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一直将自然山水视为其家园。
人们行其所行,得其所得,乐其所乐,或登山临水以游览,以观卉木鱼鸟;或结庐而居,隐递终卷,以畅超然之情;或行吟于山水,评棋品画,谈玄斗举,以清茗对山月。
时俗世伪,皆她之于后,真可谓;得意丘壑,养真葆华。
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
山水车来一体,殊难分离。
画家黄虹集曾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国山形地势、江河湖泊之景。
在此重在论山,单就山而论,我国的名山之多,风景之胜,便不知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
这不仅仅是因为名山大山中蕴含着钟灵之气,而且还因为中国文化具体就表现为对天与人或者无、地、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持天、地、人三者同一的观点尤占上风、在今天,也有所谓的“人杰地灵”之说、而“山为地之胜”,在人们心中,山岳高耸,直入云霄,凌空出世,得天独厚。
据《所志》上载;“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玩小巧示人。
”汉武帝登泰山后的感觉是“高矣,极矣,大矣,符其,壮美,特矣,驻矣,惑矣……”。
由此之故,古人对山的信赖、崇拜、乃至神话就随之产生。
这逐渐给山添加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色彩,“名山”缘由此而形成。
这里,形成名山大川的自然背景—一加剧烈的地壳运动,自然界沧海桑田的逐渐变化,倒是被忽赂不计了。
人们对名山的景仰,虽仍是因为其雄伟高峻,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从孔子的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到庄子的“山林与!暴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亲和山水的审美感受,无不含有一种精神的交流,即精神的输出与赋予。
以后的传统文人或隐远山水,或寄怀山水,或放志山水,都在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的交流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名山文化。
中国的山水审美始于先秦、成于汉,风行于魏晋、盛唐,此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春秋时代,孔子提出“仁者乐山”之说,据《韩待外传》解释:“天山者,万物之所据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
山水画的意境主要内容

山水画的意境主要内容
《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形式,它以山峦、江河、云雾、树木等自然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墨色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展现出自然风景的美感和意境。
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水画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将自然景物的壮美、雄浑、恢宏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其次,山水画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构图的设计,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从而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再次,山水画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山水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生
的理解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从而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
总之,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形式。
中国画山水空间观探究

在 的表 现形 式” “ , 空间是绝 对抽象事 物和相 对抽象事 物 的对 立
统一体 , 元本体和 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等等。 ,
二、 空间观 在 中 国画 中的体 现
从时 空的定 义 中可 以看 出, 中国古 人认 为空 间和 时 间是 在 内在 统 一 、 互相联 系 的, 时间决定 了空 间的发 展 , 中国 山水 画 而 的创作者 就是 为 了寻 觅永 久的 时间和 空 间的价值 , 同时体现 了
一
面对大干世 间的天地 物象, 熙提 出, 郭 创作者 要采取恰 当的
空 间观察 方法 , 因物而异 。例 如 , 要 画竹 时观察 重点是竹 影 , 主 干 的形象 才是竹 子的精神 之所在 。而画花 的时候则不 同, 要从 上到下仔细观察花 的每 一处细枝末节 , 每一个花瓣的样貌形态 , 这 样 画 出的花才会 活灵 活现。 当画 山水 画的时候 , 又是另 外一
提 ” 。
“ 三远” 是郭 熙通过“ 、 望” 仰 窥、 从而提 出“ 高远、 深远 、 平远” 三种 不 同的山水观察方 式。这种观 察方 式打破 了观察 的 限制 , 让创 作 者把视 野和心理 延伸到视 力所及 范 围之 外, 并且 提 可 以看 出, 中国 山水 画一方
“ , 们 该 回去 了。 他 柔 和 地 说 。 静 我 ”
当时 , 一位 协助 国 民党政府 工作 的美 国高 级将 领看 中 了这 幅作 品, 长久念 念难忘。 后来 , 日战争 胜利 , 抗 这位美 国将军带
着他 的功 勋, 准备 荣 归故 国之际 , 蒋介 石为 了表 示感 激 , 决定送 给他 贵重 的礼 品。 当询 问他喜 爱 中国的什么东 西时 , 位美 国 这 将军说 , 他什 么也 不想要 , 只想要徐 悲鸿先生的那幅《 灵鹫》 。于 是 国民党政府 的官员便来请 求徐 悲鸿 出售这 幅作 品, 但却遭 到 了徐 悲鸿的拒绝 。他 们为 了完成使命 , 一次一次来 向徐 悲鸿请 求, 并且 以为钱 能通 神, 出无论徐 悲鸿要 多高 的价钱 , 可以 提 都 付给 。但仍然遭 到徐 悲鸿的拒 绝。这幅精 美的作 品, 后来 一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3页
中国人的山水观
2012年8月16日
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中国
第2页 共3页
人们不去体会他这首偈语般的诗,而误以为他真的隐入岩去了。于是,美国嬉皮起而仿效,结果无功而
返。寒山子并没有去“征服”寒岩,他的“隐入寒岩”是“与君心不同”。所以你要问他“似我何由届”?那
就是不懂得中国人所重视的“心境”了。“隐”是心的事,而不是实际行动的事。没有人能在“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的寒岩生存。寒山子只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在人世间的某一个角落,避开扰攘纷争的纠缠而已。
如果他真是能在寒岩生存,那他岂不就是今天世界上的登山专家,可以去征服额非尔士峰而毫不费力了?
但那又岂是中国诗哲所赞赏追求的境界?
中国诗人都爱山,“五岳寻仙不辞远”,而他们的态度是谦和的,心情是轻松的,出发点是爱与诚服的。
他们不觉得山有去“征服”的必要。除非你是像侵略者那样,要去别国的边境,偷偷插上一面属于他们自己
的国旗。那便不是游山,也不是健行,而变成侵略与偷袭了。
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
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到庄
子的《秋水篇》,借河伯与海神若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篇》,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
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
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最高境界的“玩水”,是像苏东坡赤壁赋里的玩法,是静观的。由观赏“澄江似练”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间”而想象到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最后体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
思。用这种哲思来面对世界宇宙,则不会演变成杀伐黩武或破坏自然生态的可怕结局。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
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赋诗,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
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
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世界各国的画家,除日、韩等亚洲国家,受中国的影响,
有专门的山水画家之外,西方国家并不以山水画作为一个画派。也说明了东西两方对世界的看法角度之不同。
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多数山水画,在层恋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
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近却无”。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
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
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只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
畏,望而却步。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
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
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
往离群索居的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王维的《终南别业》,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
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可以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情的。
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写诗作画的人是文人的缘故,所以不以攀登高山去强调勇气与体力。不过,如果
你细读中国各式武侠小说,其中却更不乏山中的高人隐士、武林的大侠。他们隐居山林,志节高蹈,是武人
中的智者,其生活情调典雅悠闲,是中国人对侠客最崇仰的一项因素。武人也不逞匹夫之勇。武侠小说中之
逞强斗力的角色都是配角。在中国武人心中,大自然也是宗师,而不是要求征服的对象。中国武术招式常采
第3页 共3页
取动物的动作,也是以自然为宗师之一例。
"征服”山头,是人与自然站在敌对立场,来显示人类的强大。事实上,人类只可以“到达”某些山头,
却并不能“征服”它。中国诗人笔下的“寻幽探胜”是“认识”二字的美化。
用“征服”的心情,专找穷山恶水去冒险,和中国式的游山玩水,在趣味上和格调上,是截然不同的两
回事。前者是敌对,后者是爱惜。
人类登月是伟大的成功,但与其说这是“征服”了月亮,不如说是超越了自己,创造了历史和进一步了
解了大自然。因为月亮上尽管有了人类的足迹,但在人类的世界里,仍然是“何处春江无月明”。
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
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
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