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市场监管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健运营,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投资者利益:真实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2.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规范运营,提高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透明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披露内容不全面:部分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缺乏对关键领域的详细描述。

2. 披露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和可比性。

3. 缺乏独立第三方监督: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独立第三方监督,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程序,确保信息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3. 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审计,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法规之一,它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市场公平和透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者不透明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也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当前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以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可能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对文献、统计数据等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来获取有关信息披露的相关情况和问题;实证研究法则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和假设。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包括法规制度、监管机构、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

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3.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外部环境、股东利益等方面的因素。

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途径和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建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促进市场公平和透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4.论文(设计)的研究计或撰写方案: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3年 2月,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2013年 3月 1日—2013年 4月20日,根据大纲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13年4月21日—2013年4月30日,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进度,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6]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3):27-31.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方面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3)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指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决策的探讨,在有些方面也是对我国财务体系的一种完善。因为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比较不完善,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提供建议。
2.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本文拟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指引的基本内容,着重阐述其主要变化和特点;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规范指引,研究其在上市企业及相关部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建议。
[3]冯建、蔡丛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财经科学,2008,(5):80-87.
[4]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5]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0,(1):38-43.
3.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财务状况好坏与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关系。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k(1996)的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用户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仅影响着公司的运营效率,也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众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将围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背景、现状、问题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背景与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步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推动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普遍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尽管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部分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缺乏真实性和透明度,披露内容和格式不够规范,使得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

此外,一些公司存在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以及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未能深入揭示公司内部控制的实质性内容。

例如,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进行简单描述,而未涉及具体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这导致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和透明度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存在虚假陈述、夸大其词等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

此外,部分公司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内部控制信息。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尽管部分上市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如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战略的实施和有效性的评价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报告,也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披露要求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的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文拟开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研究,希望为深入探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深入挖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时间、披露内容、披露质量等方面入手,整理并分析其披露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将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本文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其次,本文将通过披露日历和披露年报的方式,获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这些报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

四、预期研究结果根据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情况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时间存在规律性、趋势性和差异性,披露质量有所提高。

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组织和运行等方面,并且内容的披露越来越细化。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双汇集团为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得到了提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三、双汇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以双汇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

双汇集团在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内控执行情况等内容,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然而,在具体细节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部分关键信息的披露不够详细,导致外界难以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实际情况。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一)披露内容不够全面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往往只关注表面内容,而忽视了一些关键细节。

这导致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难以全面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实际情况。

(二)披露方式不够规范部分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没有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行规范,导致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较差。

(三)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尽管监管部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部分上市公司在面对监管时存在侥幸心理,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五、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姓名 学院 学 号 专业班级 选 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主 要 内 容

本文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据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继而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1.研究背景、意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在财政部所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 3. 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 4.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基 本 要 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专业知识范畴内,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2.所写内容反映所学知识,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分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的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层次清楚,论证有力,语言通顺。

参 考 资 料 [1] McMullen, D.A. Raghunandan, Kland Rama, D.V.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75.Reporting Problems [J].Accounting Horizons, 2006 (14):67 [2]Heather M.Hermanson.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s, 2010(14):325-341. [3]Stephen H. Bryan and Steven B. Lilien, 2005.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Z].Workingpaper, 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4]Rogier Deumes. Voluntary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by Listed Dutch Companies[R].MARC Working Paper.2000, April. [5] 方红星,孙篙.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一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67-73. [6]杨有红,汪薇. 2010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12 (3 ): 35-42. [7]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0一67. [8]刘秋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改进[J].证券市场导报,2002 (6):38-43. [9]周勤业,土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5 (2): 24-31. [10]李晴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建议[J].财会通讯.2008 (10): 70-71. [11]吴肋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一一基于沪市2011年报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2(4):60-64. [12]陈丽琴,封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J].财会通讯.2012(5):46-48. [13]庞松玲.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J].商业经济,2015(7):69-70. [14]土健.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J].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7):433-434. [15]秦冬梅.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讨[J].财会通讯,2011:45-48. [16]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11:60-67. [17]孙再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6):17-19. [18]邵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经济论坛,2010(1) :11-12. [19]翁玉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J].民航财务,2015 (11) :13-15. [20]赵香梅,郭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2013 (7):9-11. [21]何风平,周陆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57-59. [22]余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03. [23]张丽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报告的构想[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透明度、规范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仍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准确等。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绩效、市场反应等密切相关。

同时,还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受公司规模、治理结构、审计质量等因素影响。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上市公司年报、交易所网站、数据库等。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五、实证研究结果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现状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公司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完整等问题。

在披露内容上,大多数公司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但在具体细节和深度上仍有待加强。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公司规模、治理结构、审计质量等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公司规模越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相对较高;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除须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必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而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或强弱。公司有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真实、正确。但随着财务丑闻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备受质疑,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及时性值得商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将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并要求企业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至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由非强制性转为强制性。这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而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的情况,对公司的发展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在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入手,结合杭州地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信息披露行为是否真的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加强,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从而为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下,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指导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为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探索性建议,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政策性意见以及为相关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就本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情况而向外部投资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所提供的书面声明,可以提高外部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由于样本选取,研究方法及绩效评价角度的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广大学者纷纷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及强制性披露信息方面,李明辉、刘1

静、李竹梅等( 2003) 对2001 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高质量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高于低质量的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披露情况好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缪艳娟(2007)提出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可以缩短上市公司自愿信息供给和投资者信息需求期望间的差距,并维持在一个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水平之上的观点。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她建议借鉴英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中的合理理念,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对狭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进行强制性要求;对广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予以规范和引导。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及监管途径方面,陈关亭、张少华( 2003) 提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并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而国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从外生性披露及内生性披露方面,说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息披露理论中,Fischer和Verrecchia(2000)的研究将公司披露理论扩展到考虑交易活动对披露反映的影响,并涉及市场中拥有不同程度信息水平的投资者,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研究披露与价格行为以及交易量变动之间关系的经典框架。公司外生性披露理论的核心是研究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上公司均衡价格的形成和价格调整的影响。Jovanovic(1982)和Verrecchia(1983)在内生性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一个研究专有关成本与公司披露政策的经典模型。他们假定公司以当前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讨论了固定的专有成本或者不确定性的存在时如何导致一个披露的经济的均衡。模型给出了企业披露的临界值,并以此为基准讨论公司的信息决策。模型清晰地描述了专有性成本与公司披露政策之间的联系特性。在透明度与资本市场效率方面,Botosan(1997)最早提供了公司透明度与资本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直接证据。Amihud ,Mendelson(1986),Diamond ,Verrecchia(1991)相继提出了透明度增加将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和证券交易成本。 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投资者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供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在市场环境下,更需要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3.参考文献 [1]李明辉.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 2

[2]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审核[J].审计研究,2003(6). [3]高一斌.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2). [4]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研究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国企业的做法及思考[J].会计研究, 2001(2). [5]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9). [6]李明辉.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11). [7]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 [8]张先治,张晓东.基于投资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4(12). [9]田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10]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1]李鸣凤.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张翼,林小池.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3]张翼,林小池.萨班斯法案内部执行指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Ficher Verrecchia. Reporting Bia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0(5). [15]Jovanovic.B. Truthful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2(2). [16]Verrecchia. R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3(8). [17]Botosan, C. A.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 Accounting Review,1997 (7). [18]Amihud. Y, H. Mendel on. Asset Pricing and the Bid-Ask Spread[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6(5). [19]Diamond.C.B,S.J.Brown.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Market Equilibrium[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1(5).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概述 1.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1.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 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 3.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分析——以杭州上市公司为例 4.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情况 4.2 样本的选择与各种衡量指标的选取 3

4.3 实证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文献研究的重点是XX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主要将通过中国期刊网、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查找相关的文献;关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一些数据资料主要通过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统计部门网站获得。 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