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超稠油中低温氧化注空气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运用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在水淹稠油的应用

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在水淹稠油的应用
李续儒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针对普通稠油油藏H127西块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差、水淹严重、停关低效井比例大等问题,在兴Ⅱ3-4油层开展直平组合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先导试验。
试验中间水平井注汽、两侧水平井采油、周边直井泄水的方式部署。
实施后井组开井率和日产油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为提高稠油水淹油层二次开发[1]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总页数】1页(P166-166)
【作者】李续儒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井网设计
2.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在深层稠油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3.稠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蒸汽超覆研究
4.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5.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田开发——注空气

自1993年以来报告日益增多
1994年美国路易斯安娜的西Hackberry油田做 了第一次先导试验,1996年做第二次。在构造 顶部注气,第一次油层倾角 230~350,第二次 为600。
第一次为高温氧化混相驱;第二次为高温氧化 非混相驱。
第一次产量提高30%,第二次产量提高60%
Williston盆地Horse Creek倾斜油藏,温度 104℃。1996年开辟了试验区有三口注气井, 十一口生产井。产量由293B/d增至400B/d。 可能混相。
英国北海油田注空气的潜力 开,率发 措后施期平含台水退大役于 时,902%0。%如~6不0%采的取地提质高储采量收 采不出。降压和注空气是已证实的技术。英 国大陆架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估计为 1.4*109桶(2.0亿吨)。
注空气
注空气——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2~10mPa.s为轻油,<2mPa.s为极轻油)
不是火烧油层,不须维持热前缘。空气中 的氧与轻质油生成烟道气,其中 1油0井%不~产14氧%。是CO2其余为N2。一般不混相。
提高注水达不到的油层顶部波及范围,占提 高油量的80%.
提高驱油效率,可把剩余油饱和度由 0.25~0.3降到0.1~0.2。
结论
注空气在增产、见效快、高产等三方面优于注水;
至2005.12.31.注空气增油1836106桶累积注气 22257822千呎3 ,平均增产1桶油需注气12千 呎3 ;注水增油1020820桶,累积注水5333491 桶,平均增产桶油需注水5桶;
最终增油量近似,但注空气的采油速度高。二者 的优劣取决于经济因素。
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
直到2001年还不是广泛接受的无风险技术 因为: 空压设备投资大; 反应机理复杂; 操作安全问题。 但到目前有的项目已进行了12年,还未见轻油 油藏注空气失败;生产井产氧导致的安全问题的 的报道。已经有了防止润滑油和回流烃在管线着 火的措施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研究进展

1 国 内外 S G A D技术研 究进展
SG A D技术 由 国外 学 者首 先 提 出 , 经过 详 细 在 深入 的研 究后 , 已进 入 全 面 的矿 场 实 践 阶段 , 现 相 应 的改 善 S G A D技 术 方 法 也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
了7 0多 个 重质 油 田, 源量 可 达 30X1s 以 资 0 0 t 上_。在 世界 石 油资源 大量 被 采 出后. l j , 这些 难 以 开
采 的稠 油 和超 稠 油 资 源 将 是今 后 的 开采 方 向。 开
采稠油和超稠油资源的最好方式是热力采油 , 但随
着 生产 规模 不 断扩 大 , 油 蒸汽 吞 吐开 发 的矛 盾逐 稠
维普资讯
第 1 4卷第 1 期 20 17年 2 ) 月
文 章 编 号 :10 06—63 (0 7 0 —00 55 20 ) 1 07—0 4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O la d Ga sr or p c i n sRe e v i a s
在辽 河油 田杜 8 4块 开展 S G A D先 导 试 验 , 今 已 至
取 得 了很 大进展 。 J 1 1 国外 S G . A D技 术研 究进 展 B t r Sehn ( 9 1 首 先 提 出 了 S G ul 和 t es 18 ) e p AD
不同时问段的数值模 拟结果 与试验模型 的累计产
(9 1 、 ul ( 9 7 、 ui t 18 ) B t r 18 ) S g no和 B t r 19 ) e a ul ( 9 0 J e
被 广泛 应 用 于 生 产 实 践 。 我 国 自开 展 S G A D先 导 试 验 以来 , 也在 不 断探索 适 合我 国油 藏情 况 的最佳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8)化学吞吐
向稠油油藏中注入化学药剂即吞吐液,通过吞吐液在油层中分
散,将稠油乳化成为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地层
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
(9)磁降凝降粘技术
当原油通过磁场时,诱导磁距的产生破坏了石蜡分子结晶时的定
向排列,破坏和延长蜡晶的生成,起到防蜡降凝的作用。同时,磁化 作用破坏了原油各烃类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分子间的聚合力减弱,从
而使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10)超声油采油技术
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的近井地带。使地层中流体 的物性及流态发生变化,改善井底近井地带的流通条件及渗透性。
(11)地震采油技术
①震动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机械波使孔隙里的原油连续不断地受
到拉伸和压缩,破坏了原油的流变结构,使原油粘度降低。
降凝机理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当油井出油温度降低到某值,蜡晶刚形
成时,可阻止蜡晶分子集合体间相互粘接,防止生成连续的结晶网, 降低高凝稠油的凝点,有利于油蜡水分子集合体通过岩石孔隙。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5)冷采技术
①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 储层孔隙度从30% 提高到 50% 以上, 渗透率提高几十倍, 极大地提高了稠油在油层中的渗流 能力。 ②出砂冷采井中的稠油通常都溶解一定量的天然气。当压力不 断下降时, 气泡不断变大。这时, 这些气泡形成一个“内部驱动 力”, 驱动砂浆由地层向井筒流动。使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 粘度很大的稠油得以流动。 ③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 使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履 地层的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
SAGD技术简介

地层油在自身重力、蒸汽热力和浮力作用下流向井筒。
SAGD技术工艺原理
中国石油
在生产井的上方形成蒸汽腔
通过注入井持续注入蒸 汽,蒸汽由于浮力而上 升,在蒸汽油界面因传 导热损失造成蒸汽凝结, 凝结水及加热的原油在 重力作用下泄向生产井 上方的储槽。
注汽井(组)
生产井
由于蒸汽室内基本保持在恒定压力, 没有压力梯度,流动完全是重力所致
SAGD技术简介
中国石油
近年来,稠油热采中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技术日趋成熟, 一般先进行蒸汽吞吐然后转入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 术简称SAGD,是稠油热采的一项前沿接替性技术,该技术利 用水平井、浮力、重力及蒸汽来有效地开采稠油。
水平生产井在接近油层底部、油水界面以上完井;
蒸汽通过该井上方的井或井组注入;
SAGD组合方式
中国石油
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油藏的特征,衡量适 合该区块的SAGD组合方式。
直井注气 水平井注气
水平井采油
水平井采油
辽河SAGD组合方式
中国石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平井位于直井 侧下方
直井-水平井SAGD组合 优化结果
直井与水平井的 横向水平距离为 35 m
成对水平井SAGD水平 段垂差:5~8m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

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和数值模拟杨立强;陈月明;王宏远;田利【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31)004【摘要】研究了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在直井蒸汽吞吐中后期,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开发的机理.应用高温高压比例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布于直井斜下方时SAGD蒸汽腔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转SAGD的初期以蒸汽驱动作用为主并逐步向重力泄油作用过渡,并可划分为蒸汽吞吐预热、驱替泄油、稳定泄油、衰竭开采4个开采阶段.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布井方式、井网井距、水平井段长度、转SAGD时机和注采参数.该模拟方法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总页数】6页(P64-69)【作者】杨立强;陈月明;王宏远;田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4【相关文献】1.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量预测 [J], 郭二鹏;刘尚奇;王晓春;高永荣2.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J], 范晔华3.超稠油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驱参数优化 [J], 巴忠臣;张元;赵长虹;熊伟;李凌铎4.风城超稠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试验 [J], 霍进;桑林翔;樊玉新;魏新春;邱敏;王景5.克拉玛依油田九7,九8区超稠油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研究 [J], 朱志宏;武俊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气、溶剂辅助蒸气吞吐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300超稠油开发过程中采取蒸汽吞吐方式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经济性。
但是,在面对黏度超过10×104~20×104mPa·s 的超稠油时,蒸汽以及超稠油两者之间具有巨大的密度差,常规蒸汽吞吐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驱油效果,采取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较好,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此方法,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开采技术提供借鉴。
1 研究背景从我国进行大规模进行超稠油开采的十数年时间中,超稠油油藏层压不断下降,地层亏空情况较为严重,地层能量也严重不足,这对进一步开发油藏资源十分不利。
因此,就需要通过借助氮气的方式弥补能量,并进一步开采。
溶剂尤其可以改善超稠油之中的胶质以及沥青质的溶解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挥发性,如果对蒸汽中加入溶剂,则在与蒸汽同时挥发的情况下,将很好的起到抑制黏性的功能。
过渡带可以改善驱替流以及被驱替流体彼此之间的流度比情况,从而进一步调节原油开采效率。
2 氮气助排的主要条件2.1 氮气助排效果直接影响油品根据实践数据可知,氮气助排方式效果明显,普通稠油会进一步缩短排水期,其与数据则明显开始变差,超稠油相关数据借助氮气助排效果增强。
超稠油区域之中的措施效果优于普通稠油情况,这说明通过氮气助排有助于超稠油区域开采。
2.2 氮气助排效果与油藏物性本研究中着眼周期增油、孔隙度以及平均单层厚度参数情况,研究发现相关数据都显示高孔隙度等符合氮气助排条件。
油井实际单层厚度较小,过大都将不能够满足氮气助排条件,而单层厚度控制在3~5m的油井十分适宜。
净总比如果出现偏差太大也不适合应用氮气助排,通常在0.4~0.6范围之间效果最好。
针对高孔、高渗透、以及油层发育比较均匀类型的油藏情况可以采取氮气助排方式。
2.3 注意注气强度需要充分关注注气强度情况,针对注气强度也需要进行分级:如:低于2000标方/m;2001~3000标方/m~高于4000标方/m等。
对周期增油以及实际注气强度彼此之间进行关联,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周期性的增油主要受到注气强度影响,彼此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增油幅度却开始表现出递减情况。
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技术浅析

107目前辽河油田稠油老区已全部进入“两高三低”的吞吐开发后期,稠油﹑超稠油地层压力不断下降,能量不足日趋严重。
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技术是在注蒸汽前,注入催化剂、高温发泡剂和常温空气,通过催化剂降低氧的活化能,提高氧气与原油的氧化反应速度,产生少量的CO 2,形成CO 2和N 2混合物(主要为N 2),起到增压、驱油助排、降粘等作用,实现节能降本增效的目的。
1 室内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向稠油催化氧化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g油样,然后加入定量的催化剂和水,组装反应釜,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待釜内温度升到25℃注入空气,升温到指定温度,进行恒温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测定尾气中O 2、N 2及CO 2等含量、压降及氧化稠油粘度、酸值、相对平均分子量。
通过对比试验对油溶性催化剂进行筛选,通过评价反应时间对稠油催化氧化的影响、反应温度对稠油催化氧化的影响、空气用量对稠油催化氧化的影响、蒸汽用量对稠油催化氧化的影响,获得最优化的施工参数。
2 配套技术研究2.1 选层注空气技术管柱该管柱由冷热双作用封隔器、双流道阀、伸缩管、配注阀组成。
打压坐封封隔器实现冷密封,可选层注空气。
注蒸汽时,封隔器受热坐封实现高温密封,可选层注蒸汽。
需空气-蒸汽同注时,从油管注入蒸汽,套管注空气,蒸汽、空气在隔热管中混合后进入选层段,双流道阀可防止蒸汽窜至地面,保障现场试验安全。
应用该技术,优选主力层,实现选层注空气-蒸汽和空气-蒸汽同注。
应用该技术一是可以规避汽窜层,减少空气气窜对周围井的影响;二是提主力层蒸汽波及体积,提高主力层动用程度;三是保障空气-蒸汽同注试验的安全性,缩短实施周期,提高油井时率。
2.2 氧含量在线监测技术注空气强化采油技术实施过程中,周围油井套管气中的氧气监测是重要的安全控制点。
随着措施井次的增加,监测工作量在不断加大,人工监测存在失误和监测盲点,有可能导致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由于试验面积大,涉及的井站多,一是采油站生产管理难度大、二是采油站不能收气,影响采油站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
当前SAGD技术已经成为超稠油开发最常用、最主要的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大范围应用。
为了保障SAGD 发挥最大价值,井底蒸汽的干度就必须超过70%,且体积也要达到一定水平。
1 室内实验
1.1 超稠油的氧化特征
根据氧气特征使用TGA/DSC热分析仪得出不同条件下(包括升温速度与注气速度)的超稠油氧化特点。
随后依据氧化中稠油释放的热量、原油损适量得出空气与原油反应动力学参数。
实验中的温度上升速度为每分钟2℃与每分钟5℃。
空气的注入速度为每分钟30mL与每分钟50mL。
加热温度在25至600℃与25至350℃。
随后在实验器皿坩埚放入20mg原油进行测试。
内容为热失重、热失重速率、热流,这些内容都是TGA/DSC曲线[1]。
首先是不同温度下的超稠油氧化特点。
在200℃条件下时,热流相对较稳,其意味着此时的低温反应很慢,无热流曲线放热。
在温度来到200至350℃区间出现放热风,意味着此时低温氧化效率加快。
在到达350至480℃时,失重曲线与热流曲线出现波动与台阶,其代表的是此时超稠油出现裂解反应。
温度到达480至540℃时,热流曲线出现非常突出的放热峰,意味着此时的氧化反应非常剧烈,表示此时原油正在燃烧。
其次是不同注气条件下的超稠油氧化变化。
不同注气速度失重曲线时近乎相同的,其表示的是在失重台阶相同条件下注气速度对超稠油氧化影响很小。
1.2 超稠油氧化变化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在确认油藏压力的基础上获知不同温度与空气油比下超稠油黏度变化。
使用SressTech流变仪展开了对不同温度、空气油比超稠油黏度测试,结合结果得知,在同等空气油比条件下,温度越高,那么超稠油的氧化速度就越有效率。
此时超稠油黏度会大幅度变化。
在同等温度条件下,空气油比的变化也会影响超稠油氧化效率[2]。
可知二者与超稠油的氧化都有很大联系。
在150至250℃之间,超稠油开始出现氧化,在出现较大物性变化时,超稠油芳烃与饱和烃开始减少,超稠油依附到岩石,有着较差的粘性。
在注入空气以后,填充物性质会改变。
结合这一条件展开岩心不同温度氧化实验。
先取适量样品,在外部部位打磨岩石薄片,随后观察岩石孔隙特征。
在该位置使用150℃与250℃两种条件进行注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在注蒸汽以后岩心渗透率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过多的变化,空气+注蒸汽后岩心渗透率反而降低了7%。
1.3 超稠油氧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根据当前超稠油与目的层岩心情况使用岩心驱替设施,在恒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超稠油不同温度氧化蒸汽驱油实验。
首先进行超稠油氧化,得出不同温度条件得出的氧化实验用油,随后进行250℃蒸汽驱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超稠油蒸汽驱油变化非常突出。
在试验温度内超稠油驱油效率下降了2成左右,饱和度则增加了将近2成。
这是因为超稠油在氧化后出现了族组变化,增加了超稠油黏度。
为应对这一问题就必须使用更大驱动力。
2 数字模拟
2.1 数值模型与地质模型
使用Petrel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如图1。
该图用于模拟
水平井。
图1 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
结合前面的实验能够获得优品氧化动力学参数,包括指前因子、反应活化能等等,随后模拟高温燃烧与低温氧化模型。
2.2 开发模拟
使用STARS模拟软件结合SAGD后期温度特征。
此时还要考虑剩余油大多分布于油藏的上方,因此设计了补孔注气方案,实现直井连续注入空气。
随后点火加热,让井内高温燃烧。
模拟多种开放方式包括空气高温燃烧、空气低温氧化以及空气+蒸汽低温氧化。
模型I与J网格尺寸为5米,其中的K为2至3米,总共有17952个网格。
首先是空气+蒸汽低温氧化与空气低温氧化比,通过对比得出空气+蒸汽方法驱油效率很好。
这是因为在蒸汽冷凝以后,蒸汽会变成热水并流动到水平井[3]。
控制了该地区温度,能够有效提高原油流动性。
其次是高温燃烧与低温氧化对比,得出高温燃烧效果好、空气又比低且能够加快采油效率。
3 结束语
在开发超稠油的过程中SAGD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
开发超稠油中低温氧化注空气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运用
张大勇
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采油二区 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本文以低温氧化影响超稠油黏度为基础,分析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注空气可行性与实施方法。
希望能够提高油藏开发时间,最大化油藏开采能力。
关键词:超稠油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低温氧化 注空气
(下转第250页)
250
井、完井等作业过程中关闭井口,防止井喷事故发生,是油田常用的防止井喷的安全密封井口装置。
防喷器组分为水上防喷器组合水下防喷器组,《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中也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防喷器组使用、开关、试压、检查与维护等管理要求。
防喷器组对于保证海洋石油开采安全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防喷器组也应纳入到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目录。
1.3 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安全附件
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的也要包括必要的安全附件,例如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阀和气瓶阀门等。
2 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的管理现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从设计、建造、安装、使用、检验、停用报废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管理措施,也就是说特种设备的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也应该遵循这一管理原则,可是目前海洋石油开采设备的管理尚未达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监管措施尚需完善。
在主管部门未明确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的目录和具体管理办法前,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重点抓好使用及检验环
节,由企业自主按规范和标准统一做法,从根本上履行好企业职责,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
3 结束语
本文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海上生产设施和作业设施在用的专业设备范围内进行研究,提出初步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目录,为日后制定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目录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文志雄,张 斌,辜志宏,等.井口装置和采油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J].石油机械,2007(35):58-59.
[2]孟 雷,孙 钟,鲁欣豫.海洋固定平台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适用法规浅谈[J].石油化工设备,2010,39(3):54-55.
[3]李小龙,聂炳林.海洋石油锅炉压力容器检验适用法规标准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5):32-33.
[4]刘 超.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设备安全管理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16(6):92-93.
[5]李晓军. 基于风险的检验在压力管道检验中的应用[J]. 化工装备技术,2017,38(5):49-53.
忽视的,其能够改变井底温度、通过注空气的方法让井底稠油低温氧化,伴有结焦现象。
此时的原油会附着在岩石,降低原油渗透率。
在低温氧化后原油的物性会迅速降低,黏度提高的同时,饱和烃与芳烃含量会急剧减少。
结合数据实验得知,在注空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结焦能够降低蒸汽腔扩展,这是产量降低的根本原因。
SAGD后期的高温燃烧能够有效提高产油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福顺,牟珍宝,刘鹏程,等.超稠油油藏CO 2辅助开采作用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24(06):86-91.
[2]王传飞,吴光焕,韦涛,等.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氮气与降黏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24(01):80-85.
[3]斯绍雄,王亮,吴永花,等.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不同阶段采出液的性能特征[J].油田化学,2016,33(01):155-160.
(上接第220页)
(上接第246页)
(上接第236页)
奖惩制度,激发各个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天然
气长输管道安全施工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尤其针对我国土面积辽阔、施工环境复杂等多方面原因来进行经验总结,不断的对新型长输管道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安全高效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体系。
对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过程严严把关并不断的引进新型技术和设备为
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输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蒋云云.浅谈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J].科技视界,2016(18):261-261.
[2]张中洋,高国音,袁瑞娟,等.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施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43-143.
[3]王海波,韩龙龙,李景雪.处于建设中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安全管理[J].石化技术,2017,24(3):211-211.
[4]刘国柱.浅析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风险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6(17):277-278.
具体的(多组实验所得的)参数便可得到200左右的A 强度值。
即负高压284-300,灯电流51-60之间便可找到200左右的A强度(即空白值)。
(2)由汞含量实验数据总结出汞的负高压和灯电流不稳定,(不同的分析时间)在一定的负高压和灯电流时所得的A强度是不一致的,并且变化很大,但是
可以得出在负高压257—275,灯电流在21—18之间可以找到400左右的A强度(即空白值)。
(3)分别用标样、样品、加标回收率进行测试方法的准确度。
样品平行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都较小;砷含量和汞含量重复性也较好,加标回收率均在要求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