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微考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微考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考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启蒙思想的中心地:法国。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伏尔泰的主张:

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孟德斯鸠的主张:(拓展点)

(1)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他认为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即三权分立)。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三种权力相互独立而又互相监督。

(2)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的主张:(拓展点)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

易错微析

1.启蒙思想的发源地与中心地易错:

启蒙思想的发源地在英国,高潮在法国。

2.伏尔泰的主张易错:

伏尔泰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而不主张推翻君主制。批判天主教会黑暗和腐朽,但他不反对宗教。

例题1 有位法国思想家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你认为他应该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但丁

答案:A

解析:伏尔泰批判天主教会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会比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故选A。

例题2 17、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著书立说来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运动被称为()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故选C。

1.17-18世纪,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图人物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

A.骂教皇是“两足禽兽”

B.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

C.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

D.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2.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3.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这位启蒙思想家()

A.主张限制王权

B.主张反对教皇

C.宣传平等权利

D.提出三权分立

4.18世纪,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集中体现,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提得最多的口号是()

A.“人文主义”“民主”

B.“独立”“平等”

C.“废除奴隶制”“自由”

D.“自由”“平等”

1.A解析:图片中的人物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他强烈抨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痛骂教皇是“两足禽兽”,同时倡导开明专制统治,所以答案选A。

2.B 解析:启蒙思想的中心地是法国,故选B。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故选A。

4.D 解析: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而法国大革命中人民也高呼“自由”“平等”,故选D。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rung) 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背景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1] 。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 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历史贡献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 (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思想精髓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是以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对比性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 (1)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新的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政权。 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都具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这一思想最终得以实现的事件是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建立。 代表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1732年3月31日-—1809年 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 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 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 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 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 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 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 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

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6.2.3《启蒙运动》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提出“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黑格尔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正确答案是: C 2.对北美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史和思想史上 都占据重要地位的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从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 文件《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看,都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正确答案是: C 3.1787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 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含义,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正确答案是: A 4.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大陆第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启蒙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意义及影响。近代欧洲大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 复兴,不是启蒙运动。正确答案是: A 5.17、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起启蒙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张扬() A.自然力量 B.人类的力量 C.理性的力量 D.宗教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18世纪,在科学发展的影响下,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受一定法则的支配,并且人有能力去发现这个法则。 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起了启蒙运动。正确答案是: C 6.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达到顶峰的国家是() A.英国 B.意大利 C.德国 D.法国 【解析】本题考查到了三位启蒙思想家都是法国人,所以,启蒙运动达到顶峰的国家是 法国。正确答案是: D 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这股热潮被称为“东学西渐”,这一局面集中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阅读卡的知识的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想社会与中国的景象 是一致的,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明清时期。正确答案是: D 8.“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启蒙 思想家() 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提倡君主立宪,提倡言论自由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启蒙运动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启蒙运动解 析版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应该是指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D项正确. 应选D、 此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就是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17~18世纪,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那么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人文主义 B. 民族主义 C. 天赋人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C 此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旨在考查正确掌握相关历史概念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反对外来侵略,要求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及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无法得出ABD 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托马斯?潘恩......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表达了托马斯?潘恩反对君主制,主张人

近三年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选择题 1.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 2.12年考平抛运动,13年考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14年考左手定则。 3.12年考动态平衡问题,13年考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14年考带电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12年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13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4年考胡克定律受力分 析。 5.12年考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受力分析,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13年考库 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14年考电磁感应定律。 6. 12年考转动切割感应电动势公式E=1/2BL2ω和法拉第定律,13年考物理学史,14年 考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三定律。 7. 12年考楞次定律、安培定则。13年考万有引力与航天,14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 8. 12年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3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14年考点电 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 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平抛运动,动态平衡问题,变压器,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两题,相互作用一题,交变电流传感器一题,电磁感应两题,静电场一题。) 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库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物理学史,万有引力与航天,运动学临界问题。(牛顿三定律一题,相互作用两题,恒定电流一题,静电场两题,物理学史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 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胡克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与航天和开普勒三定律,运动学临界问题,电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电磁感应一题,磁场两题,相互作用两题,电磁感应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静电场一题) 实验题 9.12年考螺旋测微器(估读),13年考平抛运动(相互作用),14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0.12年考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13年考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恒定电流),14年考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恒定电流)。 大题 11.12年考共点力平衡(相互作用),13年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应用(静电场),14年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2.12年考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磁场),13年考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牛顿运动定律),14年考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及其守恒)。 13(选修3-5).12年考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13年考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动量守恒定律,14考天然放射性和动量守恒定律。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为A项。 6.(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7.(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8.(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 启蒙运动的有很多人是支持的,那么启蒙运动代表人物都是谁呢?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他们又主张些什么呢?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谁,希望你喜欢。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介绍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人们称他为启蒙大师,他的观点对十八世纪的他的故乡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反对当代的政治,反对当时人们都信仰的东西,因为看到人民都被专治的君主折磨不堪,人人都有“三、六、九等级”,内心对专治的政治就十分不满。 孟德斯鸠:也与前文所说者一样,反对当代的政治,但他注重的是法律的部分,他不忍心看见自己的子民在君主的残暴的统治下渐渐对君主失去信心,所以提出了一个“三权分立”,他是理性的代表人物,浑身充斥着法律的严谨。 卢梭:他与他上面所说的人就不一样了,上面的人出生于贵族世家,而他,则是一代钟表匠出身,歌德说他是新一代的开辟者。他认为,人的权利是上天赋予人们的,谁也没有权力剥夺,人们是拥有主权的,而在世间,人们有三、六、九等级的原因就是有很多人所拥有的财产是他们自己的,并不是大家、不是社会的,这才造成了人们为了争抢钱财而从内心滋生出来的丑恶的情绪。 康德:他主要是在强调,人们是上天赐予这个世界的,并不是属

于某个人的,也就和本文第一个所说的人的思想是差不多的,他一直在强调“人”是什么意思,并不能为君主一人所用,而是归于世界的,归于这个天下的。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其实要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首先要知道“启蒙”两个字的意思。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打开新的局面,给民众灌输新的思想。所以说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封建教条主义,宣扬民主、和平等新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之所以确定为这个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等级制度森严,底层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剧烈的激化,这个思想一出来就受到了民众的追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启蒙运动期间,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围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启蒙运动在当时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说不能完全的改变欧洲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最起码让人们思想中有了民主、平等这些新的观念,为以后各种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可以说是完全为了广大民众考虑,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定考虑。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打破传统的封建教条主义,引领人们走向光明。正因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站在广大民众的角度出发的,才会在它发起后迅速的得到大量的支持。 要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只要记住“启蒙”二字所包含的的意义就可以了,是比较好记忆的。 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那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不难理解,就是主要围绕人的权益而谈,因为人是至高无上的,

平抛运动高考考点及典型题总结 卢强撰稿

命题点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从同一点O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υ0沿x轴正方向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 B沿x轴方向的位移相同 C. A. 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 A. 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同 2.如图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点).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足球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则() A.足球位移的大小x= B.足球初速度的大小v0= C.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D.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 tanθ= 3.(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个小球沿图示方向做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A、B、C同时抛出,恰好能在地面相遇,需要满足v C>v B>v A B.若A、B能在地面相遇,则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C.若A、C在(x0,0)相遇,则一定满足v A=v C D.只要B、C同时开始做平抛运动,二者绝不可能相遇 命题点二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问题

1.如图所示,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 m=50kg.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从O点飞出开始到离斜坡距离最远所用的时间。 2.如图所示,小球以v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飞行时间t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 B. C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点。今测得AB:BC:CD=5:3:1,由此可判断( ) A. A. B. C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 B. A. B. C处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之比为1:1:1 C. A. B. C处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 A. B. C处三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可能在空中相交 命题点三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1.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一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1孟德斯鸠 主要主张: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为一些国家所使用。 2.伏尔泰 主要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的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回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 3狄德罗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4卢梭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专题4.7平抛运动综合问题(含解析)

专题4.7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考纲解读与考频分析】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高考命题热点。 【高频考点定位】: 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考点一:平抛运动综合问题 【3年真题链接】 1.(2019全国理综II卷14)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参考答案】.B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受到空气阻力的平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对速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运动和力的观念,从图像中筛选出解题信息。 【解题思路】【错误项分析】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

次大,选项A 错误;根据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小,选项C 错误;【正确项分析】运动员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第二次滑翔过程时间比较长,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大,选项B 正确;竖直方向上的大小为v1时,根据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比第一次小,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 ,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大,选项D 正确。 【据图析题】此题需要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解题。 2.(2019海南物理·10)三个小物块分别从3条不同光滑轨道的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轨道1、轨道2、轨道3的上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均为04h ;它们的下端水平,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10h h =、202h h =、 303h h =,如图所示。若沿轨道1、2、3下滑的小物块的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1s 、2s 、3s ,则( ) A. 12s s > B. 23s s > C. 13s s = D. 23s s = 【参考答案】BC 【名师解析】沿轨道1下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h 0)= 12mv 12 ,下滑至轨道1末端时速度v 1 从轨道1末端飞出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s 1=v 1t 1,h 0=1 2 gt 12,联立解得s 1 h 0;沿轨道2下滑,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2h 0)=1 2 mv 22,下滑至轨道2末端时速度v 2=,从轨道2末端飞出做平 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s 2=v 2t 2,2h 0=12 gt 22 ,联立解得s 2=4 h 0;沿轨道3下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 (4h 0-3h 0)=1 2 mv 32,下滑至轨道3末端时速度v 33末端飞出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 律,s 3=v 3t 3,3h 0=1 2 gt 32,联立解得s 3 h 0;显然,s 2> s 1,s 2> s 3,s 1= s 3,选项BC 正确。 3.(2017全国II 卷·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 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启蒙运动

第19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 (2)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和所代表的阶级; (3)知道启蒙运动的中心和高潮。 (4)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讲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观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所代表的的阶级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级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异同点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启蒙运动的全面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通过对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思想家献身真理、捍卫正义事业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卢梭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1778年2月,有一个84岁老人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都轰动起来。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到他的下榻处,使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作圣物保存。他是谁?他是谁?伏尔泰。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伏尔泰引领了欧洲的什么运动?(答:启蒙运动)今天就让我们

启蒙运动高考题汇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高考题汇编 (2009-2013) 2013年题组 (2013年全国课标卷1 No.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013年安徽卷No.3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因果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10分) (2)运用所学只是,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6分) (2013年福建卷No.41B 16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6分)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一轮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编写:指导教师: 第2 课时《平抛运动》预习案 班级:姓名:. 【考纲解读】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2.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并能应用解题. 1.[对平抛运动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加速度方向也时刻变化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Δt 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越长 2.[斜抛运动的特点]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C.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D.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加速度 3.[用分解思想处理类平抛运动问题]如图1 所示,两个足够大的倾角分别为30°、45°的光滑斜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斜面间距大于小球直径,斜面高度相等,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开始均静止于斜面同一高度处,其中b 小球在两斜面之间.若同时释放a、b、c 小球到达该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若同时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关于时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图1 A.t1>t3>t2 B.t1=t1′、t2=t2′、t3=t3′ C.t1′>t3′>t2′D.t1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一、平抛运动 1.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运动,运动轨迹是. 2.基本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 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如图2 所示,则: 图2 (1)水平方向:做运动,速度v x=,位移x=. (2)竖直方向:做运动,速度v y=,位移y=. (3)合速度:v=,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4)合位移:s=,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二、斜抛运动 1.运动性质 加速度为g 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2.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3 所示) 图3 (1)水平方向:v0x=,F 合x=. (2)竖直方向:v0y=,F 合y=. 【我的疑问】

【第14课时平抛运动】考点三 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考点三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高频17) 处理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要抓住两点 (1)找出临界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 (2)要用分解速度或者分解位移的思想分析平抛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命题点1 用极端分析法分析临界问题 所谓极端分析法,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若是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连续地改变某个变量甚至达到变化的极端,来对另一个变量进行判断的研究方法. 6.如图所示,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离网3 m的线上(图中虚线所示)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1)设击球点在3 m线正上方高度为2.5 m处,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2)若击球点在3 m线正上方的高度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击球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越界,试求这个高度. 【解析】(1)如图甲所示,设球刚好擦网而过,则击球点到擦网点的水平位移 x 1=3 m,竖直位移y1=h2-h1=(2.5-2)m=0.5 m,根据位移关系x=vt,y= 1 2 gt2,可得v=x g 2y ,代入数据可得v1=310 m/s,即所求击球速度的下限. 设球刚好打在边界线上,则击球点到落地点的水平位移x2=12 m,竖直位移y2=

h 2=2.5 m,代入上面的速度公式v=x g 2y ,可求得v2=12 2 m/s,即所求击 球速度的上限. 欲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则击球速度v应满足 310 m/s

高中历史考点55启蒙运动(解析版)

考点55 启蒙运动 【十年真题】 1.(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 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