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为全面提升我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结合我市水稻生产现状,特制定《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选用、育苗、整地、移栽、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脱谷、运输、贮藏等生产技术要求。

2产地选择

水稻生产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 2002要求。

3品种选择

3.1原则

选择经审定推广的抗逆性、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3.2品质

品质应达到GB/T17891粳稻谷质量指标和NY/T419大米品质指标中粳米优质米标准。

3.3生育期

可选用155〜160d的中晚熟品种,或146〜154d的中熟品种。

4整地

实行旋耕2〜3年后结合一次翻耕或深松。旋耕应达到

10〜12cm,翻耕深度应达到18cm。

5育秧

5.1壮秧指标

形态指标:株高13.5〜18.0cm,每株根数11〜20条,叶枕距正常,秧苗整齐一致。

生态指标:秧龄30~45d,叶龄4.5〜5.5片,叶面积指数

0.35 〜0.45。

生理指标:叶色绿而不浓,根白色,根吸收力强,植株有弹性,耐凋萎性强,无病虫害。

5.2培育壮秧

5.2.1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净度均应大于98%,发芽率应大于95%。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1~2次。选种:用密度1 .08〜1 . 1 0t/m2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后用清水洗种1〜2次。

消毒:采用5%〜10%的生石灰水、浸种灵、咪鲜胺等药剂消毒。

浸种:用15〜20 C的温水浸种3~4d。

催芽: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重量的25%时进行催芽,首先保持

30~32 C

高温破胸20~30h,然后把温度控制在25C左右催芽,芽长1

〜2mm为限,播种前摊开晾芽6〜8h。

5.2.2选地做床

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无病虫

杂草的园田、高台地、庭院地或稻田地做育苗田。育苗田耕

层土壤盐碱含量低于0.2%。床长10〜20m,宽1.8m,高20cm左右。

5.2.3配制营养土

首先选择无盐碱、无病菌、无虫卵、无草籽的肥沃园田土或优质旱田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拌均匀制成客土,客土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

5.2.4播种

播期:中晚熟品种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种。使用无纺布作覆盖材料的提早2〜3d,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3〜4d。

播种量:普通旱育苗,每m2播干种175〜200g ;营养钵或盘育苗人工手插秧,每盘播干种60〜80g,机插秧每盘播干种100〜200g。

播种方法:营养土普通旱育苗,在肥床的基础上,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撒施在床面上,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覆土。盘育苗每盘需营

养土 3.5〜4.0kg,摆盘装土后浇足底水,

采取二次播种法撒播。营养钵育苗选用561孔的秧盘,摆好后将钵体的1/3压入路床中,可采用种土混播法,也可采用先土后种法,并清除盘面上多余的覆土。

苗田除草:每m2用1.2%丁〃扑粉剂10〜12g进行苗床封

5.2.5选择覆盖材料

塑料农膜覆盖,选用厚度0.06~0.08mm的白色聚乙烯膜或浅蓝色聚氯乙烯膜,采用开闭式覆盖方式。园田和高台育苗科采用无纺布覆盖。提倡大拱棚育苗或工厂化育苗。

5.2.6苗期管理

浇水:播前要浇足底水,播后到青头之前以增温、保湿为重点。青头期浇水一次。此后,一般每隔2~4d浇水一次,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95%,移栽前的

5~7d控制浇水,进行蹲苗。

通风炼苗:秧苗二叶一心时开始通风炼苗,床内温度控

制在25〜30 C。

施肥:采用壮秧剂、农肥配制的营养土,秧苗在3.5叶期后每m2 施硫酸铵30〜50g。

6插秧

6.1插秧期

中晚熟品种插秧期为5月中旬至下旬,中熟品种为5月下旬至6 月上旬。

6.2插秧密度

插秧密度应以条件好宜稀,条件差宜密为原则,一般采用行距30cm,

穴距15〜20cm,每穴3~4本株。

7施肥7.1有机肥

插秧前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畜禽粪500~1000kg/667m2 7.2化肥

667m2施入纯N15〜18kg, P2O57.5-9.0kg,心07.5〜10kg,适量施入锌肥及复合微肥。

氮肥分为底肥20%〜30% ,蘖肥40%〜60%,穗粒肥20%

〜30% ,磷肥分为底肥和二次蘖肥各占50%,钾肥分为二

次蘖肥60%〜70% ,穗肥30%〜40%。

8水层管理

全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每次灌水深度4〜8m ,最迟于土壤水分含

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时灌一下水。插秧至分

蘖前期保持水层3-4cm,抽穗开花期及灌浆前期保持水层

3〜5cm,灌浆后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收割前7~10天撤水。

9病虫草害防治

无公害病虫草害防治限制使用的农药和禁止使用种类见附表1和附表2.

9.1主要病害防治

9.1.1稻瘟病

农艺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抗源轮换种植,采用平衡施肥方法,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含钾复合肥,实行浅水灌溉。

药剂防治:每667m2用40%的稻瘟灵乳油(40%的富士一号乳

油)60〜100g,或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25g于

破口期兑水喷施。

9.1.2纹枯病

农艺措施防治:再水耙地后插秧前彻底打捞菌核,合理稀植,平衡施肥,严禁超标施用氮肥,采用浅水灌溉,适时适度晾田。

药剂防治:每667m2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150g或30%稻丰灵250g于发病初期兑水喷施。

9.1.3稻曲病

农艺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根据品种特性,后期适当少施氮肥。

药剂防治:用10%毗虫啉500倍液或5%锐劲特1000倍液浸种。

3叶期每667m2用5%锐劲特悬浮剂40〜50ml或10%毗虫啉可湿性粉

剂40g兑水喷施。若移栽前灰飞虱虫口密度较大,再施药防治一次。水稻分蘖初期,没667m2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或10% 毗虫啉可湿性粉剂30g兑水喷施。若水稻分蘖中期灰飞虱冲口密度较大,每隔5

〜7d再施药防治2〜3次。

9.2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要做好预测预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要做到适时、适度,

以提高防效,并保护青蛙、蜘蛛、蜻蜓等害虫天敌。

9.2.1潜叶蝇

移栽前每667m2用40%的乐果乳油50ml兑水喷施。

9.2.2稻水象甲

农艺措施防治:适当减少埝梗占地面积,清除埂上杂草,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做好统防统治。

药剂防治:于6月初越冬成虫迁入本田期,每667m2用20%三唑磷乳油100〜150ml,或5%杀虫双水剂200ml,或用1%的苦参碱水剂80ml兑水喷施。

9.2.3二化螟

农艺措施防治:灭除越冬根茬,有条件地区结合早春灌水灭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6月下旬,每667m2用20%三唑磷乳油100〜

150ml,或5%杀虫双水剂200ml,或杀虫丹可溶性粉剂40g, 或用1%的苦参碱水剂80ml兑水喷施,8月上旬用90%杀虫丹可溶性粉剂40个兑水喷施。

9.2.4稻飞虱

在稻飞虱盛发期,没667m2用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

15~20g,或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g,或用5%杀虫双水剂

40ml兑水喷施。

9.3草害防除

插前封闭:插秧后5~7d,每667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加12%恶草灵乳油100ml,或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加10%毗嘧磺隆(草克星)10g。

插后封闭:每667m2用10%毗嘧磺隆10g加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20g。

各种除草剂只允许使用一次。

10收获与贮藏

10.1收割

在黄熟期,稻谷色变黄,籽粒充实饱满坚硬,其中80%以上的米粒已达到玻璃质,含水量为17%~20%,茎秆水分含量为60%~70% 时进行人工收割或机收割。

10.2脱谷

禁止在公路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谷,要求稻谷水分接近15% 时脱谷,脱谷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糙米率小于0.1%,破碎率小于0.6%,清洁率大于97%。

10.3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于有毒、有害、有腐蚀

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10.4贮藏

贮藏的库房具备避光、常温、干燥、通风、清洁、无虫鼠害等条

件,而且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有腐蚀性、易发潮发霉的物品混存。稻谷入库水分控制在14%~15%。库房室内温度控制在10C以下,

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一、指导思想: 1、种子生产精种精管年; 2、选好基地、选优种植户把关年; 3、执行操作规程措施到位年; 4、种子产量增加、质量精品年; 5、实行团队区域承包、强化考核百分之百年; 6、特约生产单位极度满意年。 二、措施目标: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措施,环环扣紧,检查落实百分之百到位,保证达到: 1、按期播种,精细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下足基肥,按期栽插、插足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3、搞好化除,施好蘖肥、搭好丰产苗架; 4、综合防治,确保无虫无病害; 5、时到搁田,控制后期施肥和无效分蘖,争取多粒大穗; 6、适时割叶,适量喷施九二,促进抽穗、提高结实率; 7、严格除杂,清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 8、抢收抢晒,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总体质量,夺取丰产丰收。 三、产量指标: 1、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4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42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 2、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实际考核指标:(团队承包考核结算指标)

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25斤/ 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05斤/亩。 四、操作规程: 为保证生产周期各项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序落实到位,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特制定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供指导制种生产时参照执行。(一)选择适宜基地,严格设置隔离。 杂交稻制种基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灌能排、道路交通便利、隔离条件较好、有足够的晒场、最好是上年制种茬口,这样有利于夺取优质高产稳产。 空间隔离:制种区四面八方500米范围内没有粳稻,200米范围内没有籼稻;四周不得种植其它任何异性水稻品种。 时间隔离:母本抽穗扬花与周围水稻抽穗扬花期错开20-25天以上。 隔离区原则长同类组合父本。特殊地段确需长粳稻的,必须用淮稻5号壅稻直播,播种时间必须控制在6月23日以后。63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8日后始穗,Y两优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10日后始穗。种子区域内无插花种植非本组合父本等异性水稻品种,隔离区不达标的宁愿不生产决不能埋下隐患。 (二)规划留足秧池,搞好春播备耕。 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必须按规划的制种面积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必须选择制种茬或空白茬,不得安排粳稻茬口。按父本秧池1:60-80亩,母本秧池1:15-20亩,留足育秧所需秧池。及早进行冬翻和春耖晒垡,熟化土壤,增温透气,提前下足基肥,再进行多次耕耖,最终达到土熟土松,肥足肥匀(秧池禁止用草木灰和过多鸡粪,防止死苗)。根据播种时间,秧池必须提前上水沤制,严禁活剥皮。 彻底防除再生粳稻。上茬粳稻做秧池的,必须在4月1日前要上水沤制3-4天,耙平后用薄膜覆盖5天以上,揭膜后再进行耕耖保持湿度,再用薄膜继续覆盖,促使田间残留的粳稻出苗。①播种前进行人工清除;②播种后待板面无积水时亩用扫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1.地块选择和准备 (1)选择适宜的土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免选择有污染的土地。 (2)进行土壤分析,了解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3)进行坡地整平,开垦田地,填补坑洼,确保土壤的平整性。 2.品种选择和育苗 (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比如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同时考虑其对有机农业的适应性。 (2)选用有机育苗基质,如有机肥料和有机土壤改良剂,确保苗床的有机性。 (3)进行育苗繁殖,注意保持苗床的湿润和温度适宜。 (4)在苗床上进行适当的管理,如适时浇水和松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田间管理 (1)在选种前进行土壤施肥,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堆肥等,确保土壤的养分供应。 (2)适时进行间作或轮作,使土壤得到休养和恢复。

(3)进行稻田水利措施,如修建水沟和水坑,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4)进行稻田的翻耕、松土等操作,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5)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可使用有机除草剂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 (6)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使用有机农药,如红蜘蛛、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4.高水稻连作 (1)选择适合连作的品种,如连作耐性强的品种。 (2)进行密植,增加光照强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适时进行追肥,增加土壤的养分供应。 (4)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稻田的湿润和通风。 (5)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定期进行防治措施。 5.收获和后期处理 (1)选择适时的收割期,进行收割,避免过晚或过早。 (2)在收获过程中,注意将杂质和病虫害的稻谷进行剔除。 (3)将收获的稻谷进行晾晒,保持一定的湿度。 (4)进行稻谷的清理和分类,去除杂质和损坏的谷粒。 (5)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为全面提升我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结合我市水稻生产现状,特制定《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选用、育苗、整地、移栽、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脱谷、运输、贮藏等生产技术要求。 2产地选择 水稻生产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 2002要求。 3品种选择 3.1原则 选择经审定推广的抗逆性、丰产性好、生育期适宜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3.2品质 品质应达到GB/T17891粳稻谷质量指标和NY/T419大米品质指标中粳米优质米标准。 3.3生育期 可选用155〜160d的中晚熟品种,或146〜154d的中熟品种。

4整地 实行旋耕2〜3年后结合一次翻耕或深松。旋耕应达到 10〜12cm,翻耕深度应达到18cm。 5育秧 5.1壮秧指标 形态指标:株高13.5〜18.0cm,每株根数11〜20条,叶枕距正常,秧苗整齐一致。 生态指标:秧龄30~45d,叶龄4.5〜5.5片,叶面积指数 0.35 〜0.45。 生理指标:叶色绿而不浓,根白色,根吸收力强,植株有弹性,耐凋萎性强,无病虫害。 5.2培育壮秧 5.2.1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种子纯度、净度均应大于98%,发芽率应大于95%。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1~2次。选种:用密度1 .08〜1 . 1 0t/m2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后用清水洗种1〜2次。 消毒:采用5%〜10%的生石灰水、浸种灵、咪鲜胺等药剂消毒。 浸种:用15〜20 C的温水浸种3~4d。

催芽: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其重量的25%时进行催芽,首先保持 30~32 C 高温破胸20~30h,然后把温度控制在25C左右催芽,芽长1 〜2mm为限,播种前摊开晾芽6〜8h。 5.2.2选地做床 选择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无病虫 杂草的园田、高台地、庭院地或稻田地做育苗田。育苗田耕 层土壤盐碱含量低于0.2%。床长10〜20m,宽1.8m,高20cm左右。 5.2.3配制营养土 首先选择无盐碱、无病菌、无虫卵、无草籽的肥沃园田土或优质旱田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拌均匀制成客土,客土过筛后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制成营养土。 5.2.4播种 播期:中晚熟品种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种。使用无纺布作覆盖材料的提早2〜3d,种子未经催芽的提早3〜4d。 播种量:普通旱育苗,每m2播干种175〜200g ;营养钵或盘育苗人工手插秧,每盘播干种60〜80g,机插秧每盘播干种100〜200g。 播种方法:营养土普通旱育苗,在肥床的基础上,把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撒施在床面上,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覆土。盘育苗每盘需营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种与播种 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2. 选择优良的种子,种子应经过认证机构检疫合格,并具备良好的萌发力和抗逆性。 3. 按照种植面积和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4. 按照适宜的播种期进行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二、水田土壤准备 1. 针对旱地转水田,应保持水库水位稳定,保持良好的水分供应。 2. 清除残留作物和杂草,进行土地整理和松土,确保土壤松软透气。 3. 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三、水田灌溉管理 1. 在播种后的前期,应维持适量的水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2. 幼苗长到适宜的高度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合理的灌溉。 3. 注意避免积水过深和过长时间,以防止水稻的秧苗窒息。 4. 灌水时应注意避开施肥期,以防止养分的淋洗和浪费。 四、水稻田间管理 1. 定期对水田进行除草,以保持稻田的整洁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 对有害病虫害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3. 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以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4.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五、稻田秧苗管理 1. 对水稻的池苗进行精细管理,保持适宜的水位,及时施肥和进行灌溉。 2. 根据苗情和外界气温,做好苗床覆盖和保暖措施,促进苗期生长。 六、水稻收割与加工 1. 在水稻成熟后,根据稻谷的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 2. 进行水稻的机械化收割,保证稻谷的完整和干燥。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吉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种植旱直播技术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下面是对这个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吉林省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旱直播技术的生产环节。 二、目的和任务: 1. 目的:旨在规范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的操作,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任务: (1)制定水稻机械旱直播生产技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 (2)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机械化种植设备和技术; (3)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三、作业程序: 1. 地面准备: (1)清理杂草、残茬和杂物,确保田地平整; (2)翻耕土壤,松土耙,提高土壤透气性。 2. 湿床建造: (1)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工作计划,建造相应大小的湿床; (2)在湿床上撒布好所需的肥料。 3. 播种: (1)选择适合机械播种的水稻品种和种子; (2)使用合适的播种机具进行播种; (3)注意播种的密度和间距,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空间。 4. 施肥:

(1)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注意肥料的施放量和时机,避免过量或不足。 5. 灌溉: (1)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定期进行灌溉; (2)注意灌溉的水量和频率,保持湿度适宜。 6. 病虫害防治: (1)及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时机。 7. 除草: (1)定期对田地进行除草,保持田地的杂草清除; (2)可采用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的方法。 8. 收割: (1)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成熟程度,确定收割的时机; (2)使用合适的收割机具进行操作,确保稻谷的完整和质量。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环节; 2. 熟悉并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操作安全和效率; 3. 注意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4. 合理安排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不得过度或不足; 5.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6. 严禁乱丢乱倒垃圾,保护环境和田地的整洁。 五、技术要求: 1.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使用设备; 2. 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适应吉林省的生产环境; 3. 水稻种子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萌发力,以确保良好的生长效果;

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前言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经济的基础。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收入和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这一目标,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和标准化管理来推进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本文档旨在介绍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以供农业从业人员参考。 1. 水稻基本要求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衷阳性植物。合适的生育环境有利于水稻正常、健康生长。以下是水稻生长的基本要求: 1.1 土壤条件 水稻适宜生长在湿润肥沃的土地上,质地为疏松、土壤肥沃、透水性好、保水性强、排水良好,pH 值保持在 5.5~7.5 之间,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5~85%。 1.2 光照条件 充足的阳光是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增加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降低水稻感染病毒的风险。 1.3 灌溉条件 水稻是水生植物,灌溉是水稻生长的必需条件。应该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合理控制灌溉量和频率。 1.4 适宜生长环境 水稻喜温、喜湿,是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合生长的气温为 20℃~3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稻生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湿润的环境和降雨量大是水稻生长的必备条件。 2. 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2.1 品种选用 选择强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好、耐贫耐涝的新品种或优良品种。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等条件选择适当的品种。

2.2 种植技术 2.2.1 地力整治 遵守种植绿色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依照土地质量选择适宜的肥培、翻耕与耕作 措施,新增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农林化学品的肥效和安全使用的必备步骤。 2.2.2 种植密度 按照所选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密度选择,避免影响产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农 民的收获。 2.2.3 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的特性、水稻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方法,实现 肥料和水的高效利用,同时控制增产尽量与环境相融合,起到绿色标准化生产的作用。 2.2.4 灌溉管理 实行水肥一体化,掌握浸泡、浇灌、滴灌、喷灌等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灌溉,既保证水分需求,又能防止沟渠污染和人畜埋头洗漱。 2.2.5 病虫害防治 采用绿色标准化防疫方法,维护田间生态平衡,除草剂、农药的使用以生态优先、科技先进、安全可靠为原则,采取坚持规范施用,避免超标用药、乱用、误用等现象。 2.3 采收技术 2.3.1 农事措施 进行必要的收割前施肥、留种、制稻草等工作,确保水稻的正常成熟和粒质的 好坏,同时保护天然环境,留下可再利用的残留物。 2.3.2 采收方法 采用科学的采收方法和器具,劳动效益和资源流失的理性平衡,避免叶穗损伤、粒子碎裂等现象。 3. 结束语 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收入 和市场需求,为农产品绿色有机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业从业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水稻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升农业绿色化水平,为我国的粮食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准确测定水稻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制定水稻测产操作规程。该规程将指导农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水稻产量测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测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开始测产前,确保所有必要的工具和设备都已准备好。包括测量框、测量绳、水稻收割刀、称重器等。 2.预测区域选择:选择典型的水稻田作为测产区域,确保该区域代表着整个水稻田的生长状况。 3.样本选择:在测产区域内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稻株进行测定,选取方式应随机并确保覆盖整个田地。 三、操作步骤 1.准确标记:在测量框内的测定区域内,使用绳子或密集的木棍等标记来确保每次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收割水稻:使用合适的水稻收割刀将标记的水稻株收割下来,并将其放置在称重器上。 3.阴干处理:将收割下来的水稻株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阴干处理,确保水分蒸发后测量的准确性。 4.重量测量:使用已校准的称重器对每个样本的水稻株进行称重,并记录测量结果。确保称重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统计:将每个样本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产量。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对测量过程保持专注和细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2.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测量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修正标记线、绳子等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的一致性。 4.测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如避免过多的水分蒸发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5.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束工作 1.将所有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2.将所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方便日后的参考和审查。 总结:水稻测产操作规程涵盖了测量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束工作等内容。遵循该规程,可以准确测量水稻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和农田的产量。这对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农田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前言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高度的食用价值。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稻生产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转变,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地准备阶段 水稻机械化生产首先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在选定好水稻种植地点后,首先要进行翻耕和平整土地的工作。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翻地、耙地、平整等操作,以确保土地表面平整,便于后续作业操作。 2. 播种阶段 播种是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人工播种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

和准确性。目前市场上普遍流行的有种子机械播种机、直播机等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化播种设备进行作业。 3. 灌溉施肥阶段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和营养物质,因此灌溉和施肥是不可或 缺的环节。采用机械化灌溉设备和施肥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施肥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4. 除草防病防虫阶段 水稻田间管理除草、防病、防虫工作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 键环节。传统的人工除草和喷药效率低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采用机械化除草、防病、防虫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5. 收割阶段 水稻的收割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手工收割效率 低下、劳动强度大,并且易受天气影响。现代化的水稻收割机械设备 可以有效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失,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状 况进行精准调节,提高作业质量。 6. 储存运输阶段 水稻收割完成后,需要对水稻进行储存和运输。传统的人工装袋、搬运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容易破坏水稻粒、损失较大等。采用机械化

水稻生产技术流程

水稻生产技术流程 水稻生产技术是指在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农艺技术,使稻田的土壤、水质、气候条件等各项因素最大限度地符合水稻的生长要求,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生产技术流程: 一、土地准备 土地的准备是水稻种植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种、播、护、管的生产条件。具体步骤如下: 1. 土地平整 在两次播种之间,需适时整地平整,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施肥 在土地准备阶段,施入合理的肥料,并加入有机肥,以改良土壤质地,为水稻种植提供必要的养分。 3. 灌溉 水稻是一种水稻作物,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灌溉。在种植前,必须确保土壤含水量高达80%以上,以确保水分充足。 二、育苗阶段 在育苗期,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具体操作如下: 1.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1-2天,然后将其取出,晾干。在播种前,进行化学处理,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 2. 播种 种子均匀散布在育苗盘上,覆盖一层盖土,均匀浇水。 3. 假植 在幼苗生长到3-4叶时,将其取出,重新定植到整形的幼苗育苗盘上,通过人工控制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促进幼苗的生长。 三、播种期

播种是种植水稻的主要阶段,必须掌握好时间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收成。具体操作如下: 1. 孕穗期 在播种前,必须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当土壤温度在15℃以上,土壤含水量在65%-80%之间时,进行播种。 将嫩苗均匀散装在水田中,按等行等株的原则,使其分布均匀。 四、生长期 生长期是指从水稻开始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管理,以使水稻获得充足的光照、肥料和水分等生长必需成分。具体操作如下: 在水稻生长到一定的高度和生长期,必须进行塞穗操作,也就是塞住水稻的穗,让水稻生长的更饱满、更健壮。 2. 杀草 乱草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生长期,必须进行适当的除草,以保护水稻的正常生长。 五、成熟期 1. 发黄 当水稻稻穗成熟后,必须进行发黄操作,以保证稻米的品质和口感。 2. 收割 当晒晒成熟,直到稻穗的稻谷变黄、籽粒充实,即到了收割的时候。收割以手工或机械完成,将稻草摆放在阳光下晒干或烘干即可。 以上就是水稻生产技术流程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华南地区 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在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 增加。绿色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稻作为 我国人饮食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绿色种植和生产也日益受到重视。华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绿色食品水稻生产 操作规程显得格外重要。 一、土地选址与准备 1.选择富含有机质且无化学污染的土地,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绿色环保。 2.对土地进行充分的耕作和整理,保证土壤松软,并作好排水措施,防止积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二、种子选取与处理 1.选择优质种子,经过严格的认证和检测,确保无任何化学添加物和转基因成分。 2.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种子的活力和抗病能力。 三、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尽量采用有机肥和草木灰等绿色肥料,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 2.采取合理的间苗、插秧和排水措施,保证水稻生长的均匀和健康。 四、病虫害防治 1.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如放养天敌、利用天敌等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2.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和害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收割与加工 1.选择成熟度适当的时机进行收割,尽量避免果实露珠,以确保水稻产品的品质。 2.在加工环节,采取绿色无污染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添加物的使用。 六、环保和质量检测 1.严格遵守当地环保政策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

2.对水稻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 七、销售与宣传 1.推广和宣传绿色水稻的优势,提高用户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认可度。 2.建立绿色食品水稻品牌,打造绿色食品的形象。 在详情的措施中,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中的诸多规程 都包含了非常细致的规格,正是这些详细的规范性指导,才能够使得 水稻的生产工作变得井井有条,为了能够产出更加符合绿色食品的特性。为了从源头上净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重中 之重。 华南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不仅规范了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健康,也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规程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让更多的用户受益,为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过去的几年中,绿色食品作为一种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 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一趋势下,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绿色种植和生产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华南地区作为我国重 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其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的完善,不仅关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水稻生产、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水质、大气、土壤、投入品、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认证过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 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稻米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有机稻

米质量要求,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稻米(包括稻谷和成品米)。 3.3 常规 指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按照本标准实施管理的。 3.4 转换期 从按照本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 3.5 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 3.6 缓冲带 指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 3.7 投入品 指在有机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所有物质或材料。 3.8稻田轮作 指在同一田块上按照预定的方式或顺序轮换耕作不同种类作物的农事活动。 3.9 有机水稻种子 指按有机农业要求生产的水稻种子。 3.10 认证 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组织给予书面保证来证明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体系经过系统的评估且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3.11 生产基地 指具有一定面积、集中连片、与周围隔离或设有缓冲带的有机农业生产区域。 4 要求 4.1 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4.1.1 田块必须集中连片,其内不能夹杂非有机田块。 4.1.2 周围1.5公里范围内没有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电镀、水泥、工矿等企业),交通干线边,大型养殖场和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4.1.3 生产基地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山、河、道路、林带等)或设立不少于30米的缓冲带。隔离带或缓冲带应有明显的标志。缓冲带上若种植作物,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育秧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育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本文将就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进行介绍。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 1. 土地准备 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是土地准备。在水稻育秧的土地上,需要清理杂草、去除积水、平整土地,为后续机械化操作做好准备。 2. 播种 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水稻专用的播种机,通过机械的方式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田地里,保证了种子的密度和均匀性。 3. 灌溉 灌溉是育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良好生长,因此需通过机械化灌溉设备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秧苗的充足水分。 4. 施肥 水稻在育秧期间需要充分的营养,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的养分。 5. 病虫害防治 水稻在育秧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通过机械化喷雾设备可以有效地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田间管理 在水稻育秧期间,还需要对田间进行管理,包括除草、通风等。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上便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主要流程,通过机械化设备的作业,大大提高了育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水稻的良好生长。 二、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求 1. 设备选择

水稻机械化育秧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械化设备,包括播种机、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具备操作简便、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以满足水稻育秧的需求。 2. 技术操作 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方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管理监测 水稻育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以保证育秧效果。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对水稻进行定时定量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同时也需要定期对水稻进行生长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 安全保障 水稻机械化育秧需要重视安全生产,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5. 环境保护 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严格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育秧,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水稻的生长质量。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要求 (一)产地环境 应切合《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中的相关规定。 (二)品种选择 采纳经过国家或地方鉴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良、高产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切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中的相关的规定。 (三)肥料使用准则 1 、肥料使用准则应切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公则》中的规定。 2、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3、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附录 A 列出了肥猜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 (四)农药使用准则 1、农药使用应切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的规定。附录 B 规定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附录C 列出了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2、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一样作用体制或拥有负交互 抗性的药剂,战胜和推延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五)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目标,从稻田生态系 统的稳固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等举措,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二、种植技术 (一)采纳抗性强的水稻品种 用抗虫、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并注意按期改换。 (二)合理稀植 1 、直播稻。直播稻播种量,惯例稻为每亩 3 ~4 公斤,杂交 稻 2 ~ 2.5 公斤。倡导采纳生物种衣剂包衣,以防地下害虫危害。 要求注意播种质量,保证全苗。播种出苗后应实时疏密补空。 2 、移栽稻。早、晚稻栽种密度惯例稻一般为每亩 2 万穴,每穴 3 ~ 4 本,杂交稻为每亩 1. 5 ~ 2.0 万穴,每穴 1 ~2 本;单季稻为每亩 1.2 ~ 1.7 万穴,惯例稻每穴 3 ~ 4 本,杂交稻 1 ~ 2本。倡导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种。移栽规格,早、晚稻为 25.0 ×13.3~ 16.7厘米或(33.3+16.7厘米)×13.3~ 16.7厘米,即行距25.0厘米,株距13.3 ~ 16.7厘米或宽行33.3厘米、窄行16.7厘米、株距13.3~16.7厘米;单季稻为25 ~30 厘米×16.7厘米或(33.3+16.7厘米)×16.7厘米。超级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一、土地选择与准备 1.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污染源的农田作为绿色水稻的种植地。 2. 在种植前进行土地整理,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保持土壤疏松、平整。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 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抗病、抗虫的绿色水稻品种。 2. 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病粒、虫粒、杂质等,提高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 3. 采用适宜的种子处理方法,如药剂浸种、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和发芽率。 三、播种与育苗 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2. 采用适宜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穴播等,确保种子均匀分布,覆土厚度适宜。 3. 在育苗期间,保持苗床的温度、湿度适宜,及时除草、防病治虫,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施肥与灌溉 1.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施用有机

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确保养分供应充足。 2.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 五、病虫害防治 1. 采用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2. 对病虫害进行定期监测和预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用药安全间隔期。 六、收割与加工 1. 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和天气状况,适时进行收割。采用适宜的收割方法和收割机械,确保稻谷质量和产量。 2. 对收割后的稻谷进行晾晒、烘干等处理,降低水分含量,提高稻谷品质。 3. 加工前对稻谷进行清理和分级处理,去除杂质和碎粒,提高加工效率和稻谷品质。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址与土壤准备 1.选址:选择适宜水稻种植的地块,要求土地坚实、排水良好、阳光 充足。 2.土壤准备:根据土壤情况,进行土地平整、翻耕、培土等工作,保 证土壤松软、有机质含量高。 二、水田管理 1.灌溉:确保稻田中有足够的水分,实行适时浇水,避免缺水或积水。 2.排水:及时排除积水,保持稻田排水畅通。 3.灌溉水质管理:水稻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清洁的灌溉水源,避免 污水或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 4.种植方法:采用直播或插秧方法进行种植,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选 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三、施肥与追肥 1.底肥施用:在水稻播种前或插秧后,施用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同时添加适量的无机肥。 2.追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追肥,补充植物所需养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水稻病害: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水稻的病害,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否则会导致病害蔓延,影响产量。 2.防治水稻虫害:定期检查稻田,发现虫害即时进行防治,可采用农药喷洒或生物防治等方法。 五、田间管理 1.杂草控制:及时清除杂草,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竞争,可以手工除草或选择安全有效的除草剂进行防治。 2.进行中耕:适时进行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保持土壤湿润。 3.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疫情扩大。 六、水稻收割和贮藏 1.收割:根据水稻的生长期,选择适时进行收割,避免过早或过晚。 2.合理贮藏:将收割后的水稻晾晒至适当水分后,整理包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避免湿气和虫害。 七、其他注意事项 1.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品种。 2.加强田间巡视和监测,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3.定期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 4.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农药,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一、土壤准备 1.选择种植土壤:选择肥沃、排水好、土层厚实的土地作为水稻种植基地。 2.耕种准备: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种,犁翻至30-40厘米深度,翻耕后进行平整,消除土壤硬塊和播种前的杂草。 二、播种阶段 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的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通常是春季或秋季。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法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种植密度:根据水稻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植30-40万株。 2.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适量施肥。整地前施基肥,分蘖期和灌浆期适量追加追肥。 3.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定期巡查水稻田,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4.浇水管理:稻田保持适度湿润,每次浇水深度约为5-8厘米,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收割与后续处理 1.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水稻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期,一般在水稻籽粒成熟时进行收割。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皆可,机械收割时应调整好收割高度,保证收割的整齐和茬齐。 3.粮食储藏:收割后及时将水稻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霉变和损坏。 五、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1.干旱:在干旱条件下,加大浇水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缺乏。 2.洪涝:及时排水,保证田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引起作物死亡。 3.病虫害暴发:发现病虫害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六、安全操作措施 1.在使用农药或化肥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2.在农田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和事故发生。 3.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安全。 七、验收标准 1.种子质量:收割后的种子应饱满、完整,无病害和变质。

大米加工厂各项操作规程完整

大米加工厂各项操作规程完整 初清操作规程 1.确保设备固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 2.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去除筛面上的杂质。 3.筛面应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4.下杂口挂好接料袋,确保杂质不外漏。 5.点启动电机,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6.启动电机,设备运转1分钟后开始给料。 7.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应先停止给料,再关停设备,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8.下杂袋满了要及时更换。 9.及时清理洒漏的物料,停料后,设备要继续运转2分钟再关机。 10.清除滚筒筛面上的杂质。 清理操作规程 1.确保设备固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

2.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去除筛面上的杂质。 3.检查初清筛的滚筒筛面,筛面应无破损,如有破损应立 即更换。 4.下杂口挂好接料袋,确保杂质不外漏。 5.点启动电机,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按《设备 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6.启动电机,设备运转1分钟后开始给料。 7.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应先停止给料,再关停设备,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8.下杂袋满了要及时更换。 9.及时清理洒漏的物料,停料后,设备要继续运转2分钟 再关机。 10.清除滚筒筛面上的杂质。 卸料操作规程 1.确保过秤后的物料安全运至上料口。如有散落,应要求 运输工人及时收回;如有影响物料品质的因素(如淋雨等)时,应及时中止运输。 2.检查并清除卸料作业区内有影响物料品质的因素,要求 卸料过程在卸料区内完成。

3.检查运输散积物料的车辆,确认车内物料已全部卸完;检查袋积物料的空包装物,确认袋内物料已全部倒出。 4.整理卸料过程中散落的物料,并全部投入到上料口。 5.办理物料交接手续。 来料验收操作规程 1.进入车间加工的原料,包括水稻、大米等。确认来料的品种和数量。 2.索要该批物料的最新(3日内)品质检验报告。 3.必要时对来料送检验所进行品质检验,尽到原料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 4.与生产计划中的原料要求进行比对,确定是否为所需原料,如有差异,应通知车间负责人按规定处理。 5.告知上料人员上料时间和上料口位置。 上仓操作规程 1.确认输送设备的出料口对准指定的料仓。 2.点启动电机,观察输送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按《设备维修维护手册》检查并排除故障。 3.启动电机,设备运转1分钟后开始给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