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述 (2)

2.地质水文情况 (2)

3.抗浮设计概况 (5)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备计划 (8)

1.技术准备 (8)

2.生产准备 (8)

3.主要机具配备 (9)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10)

1.施工工艺流程 (10)

2.施工方法 (11)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4)

1.质量验收标准 (14)

2.锚杆的试验和检验 (14)

3.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6)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6)

2.用电安全措施 (17)

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8)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CECS22:9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

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 )

9.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2.地质水文情况

2.1现场地质情况

《大源核心区公建配套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月),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二级阶地。场地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层、砂卵石层,根据现场钻探取样鉴别,各岩土层的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Q3ml):黑褐色~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场地内广泛分布,堆积年限小于1

年,层厚0.50~7.40m。

②粘土(Q3al+pl):褐灰色~褐黄色~黄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裂隙发育,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充填有大量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场地内广泛分布,局部夹有圆砾。层厚 3.20~

10.40m。

③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褐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内广泛分布,局部夹有圆砾。层厚

0.40~5.20m。

④粉土(Q3al+pl):褐色~褐灰色,稍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局部分布,局部层底夹薄层粉砂。层厚0.70~2.80m。

⑤粉砂(Q3al+pl):灰黄、褐灰~青灰色,松散~稍密,湿~饱和。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中砂含量20-30%;场地内局部分布。分布于卵石层上部或卵石层中。厚度0.60-1.00m。

⑥卵石层(Q3al+pl):褐灰色,呈松散~密实状,湿~饱和,卵石主要为火成岩,呈圆形~亚圆形,磨圆度较好,卵石粒径多为2~8cm,个别粒径>20cm。充填物为细砂,圆砾,局部为细砂。卵石层顶面埋深为11.20~15.60m。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 )按其密实程度划分为松散卵石(N120击数≤4击)、稍密卵石(4击﹤N120击数≤7击)、中密卵石(7击﹤N120击数≤10击)3个亚层,在剖面图中分别用(⑥-1)、(⑥-2)、(⑥-3))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