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

飞行动力学与控制大作业报告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

学号

学生姓名

目录

一.飞机本体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2)

1.1飞机本体模型数据 (2)

1.2模态分析 (2)

1.3传递函数 (3)

1.4升降舵阶跃输入响应 (3)

1.5频率特性分析 (5)

1.6短周期飞行品质分析 (6)

二.改善飞行品质的控制器设计 (7)

2.1SAS控制率设计 (7)

2.1.1控制器参数选择 (8)

2.1.2数值仿真验证 (12)

2.2CAS控制率设计 (13)

三.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飞行控制设计方法 (16)

3.1特征结构配置问题描述 (16)

3.1.1特征结构的可配置性 (16)

3.1.2系统模型 (16)

3.2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设计 (17)

3.2.1设计过程 (17)

3.2.2具体的设计数据 (17)

3.2.3结果与分析 (18)

四.附录 (20)

一. 飞机本体动态特性计算分析

1.1

飞机本体模型数据

本文选取F16飞机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飞机的纵向状态方程形式如下:

.

x =Ax +Bu y =Cx (1.1)

状态变量为:[]T

u q αθ=x

控制变量为:e δ=u

基准状态选择为120,2000V m s H m ==的定直平飞。选取状态向量

()T

u q αθ

=x ,控制量为升降舵偏角,则在此基准状态下线化全量方程所得

到的矩阵数据如下:

-0.0312 -1.1095 -9.8066 -0.5083-0.0013 -0.6543 0 0.9185 0 0 0 1.00000 -0.3828 0 -0.6901??

??

?

?=??????

Α (1.2)

[]-0.0167

-0.0014

-0.0956T

=B

(1.3)

[]1.000057.295857.295857.2958diag =C

(1.4)

1.2

模态分析

矩阵A 的特征值算出为:

1,23,4-0.6778 + 0.5926i

-0.0100 + 0.0769i

λλ==

对应的特征向量如下:

0.9874 0.9874 -1.0000 -1.0000 0.1137 - 0.0053i 0.1137 + 0.0053i 0.0011 - 0.0000i 0.0011 + 0.0000i 0.0521 - 0.0629i 0.0521 + 0.0629i 0.002=V 1 + 0.0078i 0.0021 - 0.0078i 0.0019 + 0.0735i 0.0019 - 0.0735i -0.0006 + 0.0001i -0.0006 - 0.0001i ??

??

?

???????

由系统特征值可知,系统具有两对共轭复根,也即具有两种运动模态: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其对应的模态频率及阻尼比如下:

表一 飞机长短周期模态特征

可以看出,在此飞行状态下,飞机纵向具有明显的长周期模态,但不具备明显的短周期的模态特征,模态频率过低,需要使用纵向增稳系统,改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

1.3

传递函数

飞机迎角与俯仰角速度对应于升降舵输入下的传递函数如下:

()324320.08021 5.0880.16150.06983

1.3760.84360.024320.00488s s s s s s s G s α----++=++

(1.5)

()324325.477 3.7240.10349.536016

1.3760.84360.024320.00488

q G s s s s e s s s s ----++=-++

(1.6)

1.4 升降舵阶跃输入响应

由上述传递函数可得迎角与俯仰角速度在升降舵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响应分别如下:

图1 升降舵单位阶跃输入迎角时域响应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 14.3090,调节时间为332.0859s,超调量是37.6120%,上升时间是40.9400s 。

图2 升降舵单位阶跃输入俯仰角速度时域响应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0,调节时间为558.8424s,超调量是2.9663/0,上升时间是42.4104s 。

迎角对升降舵输入的阶跃响应

t(s) (seconds)

α(d e g

)

俯仰角速率对升降舵的单位阶跃响应

t(s) (seconds)

q (d e g /s )

1.5

频率特性分析

迎角与俯仰角速度对应的传递函数的Bode 图如下:

图3 迎角对升降舵响应传递函数Bode 图

图4 俯仰角速度对升降舵响应传递函数Bode 图

-100-50

50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

1.6短周期飞行品质分析

飞机在当前状态下不具备短周期模态特征,短周期模态响应过大且频率过低,操纵特性不符合飞行品质的要求,因此需要添加SAS控制器来改善短周期模态阻尼,提高短周期模态频率,使操纵品质满足要求。

二.改善飞行品质的控制器设计

2.1S AS控制率设计

增稳装置是在阻尼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阻尼器的作用主要是增加飞机的俯仰阻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飞机的短周期反应特性,但它不能改变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这时不能仅仅依靠阻尼器,必须借助于纵向增稳系统(SAS)。

纵向增稳装置除了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之外,还有对迎角或法向过载的反馈回路,因而不仅能增加飞机俯仰阻尼,而且还能增加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提高飞机的短周期振荡频率,可以在更广阔的飞行范围内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

下图为纵向增稳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其中迎角变化是通过迎角传感器感受,其信号输入经放大器放大后,再经舵机及助力器,推动舵面朝着减小迎角变化的方向偏转。

图5 纵向增稳系统原理框图

在本文中,对上述结构图做出如下简化:

图6 纵向增稳系统简化图

2.1.1 控制器参数选择

在图6中,暂时忽略滤波器的作用,可得如下控制方程:

e q K q K αδα?=+

(2.1)

附加的气动导数增量为:

,q q e e M K M M K M δααδ?=?=

(2.2)

从力学观点出发,通过迎角反馈,飞机的静稳定性增加,通过俯仰角速度反馈,飞机的俯仰阻尼增加,从而可以改变飞机短周期的运动模态。

为了使控制器设计更具实用价值,将迎角传感器与助力器的动力学特性分别表示为带宽10/rad s 和20.2/rad s 的一阶惯性环节,即:

()1010G s s α=

+,()20.2

20.2

G s s δ=+ 首先考虑只有迎角反馈时的情况,即在原理图中k α≠0,k q =0。取系统动态方程的状态变量为:[]T e f x u p αθ

δα=,则系统的动态方程如下:

00000000000020.2020.2010000100e e f v A B x u q αθδα????

???????????????-??????=+????????????

??????-??????

-??????

??

(2.3)

057.2960

00000057.296000000057.296y x ????=??

????

(2.4)

迎角反馈回路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22216.2033(63.39)(0.031530.01373)

(20.2)(10)(0.019930.00602)( 1.3560.8106)

f s s s s s s s s G s s α++++++++=

+ (2.5)

迎角反馈回路闭环后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7 迎角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由于相较于助力器与迎角传感器,短周期模态对应的极点较小,因此将短周期极点局部放大,局部放大后的根轨迹图如下:

图8 迎角反馈回路的根轨迹局部放大图

-10-8

-6

-4-2024

6810内环迎角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Real Axis (seconds -1)

I m a g A x i s (s e c o n d s -1)

内环迎角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Real Axis (seconds -1)

I m a g A x i s (s

e c o n d s -1)

由图7可见,迎角传感器和助力器极点在左半平面离原点很远处,对其他模态影响较小。

由图8可见,迎角反馈使短周期模态的频率逐渐增加但是阻尼比逐渐降低,其中,频率的增加为主要变化。对短周期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反馈增益使短周期的模态频率达到理想的值。

选取 1.62k α=,此时,短周期的频率为2.82rad/s ,阻尼比为0.036,因此,当前的短周期阻尼比偏低,需要引入俯仰角速度反馈增加短周期模态的阻尼比。

当 1.62k α=时,以反馈迎角后的系统作为新的被控对象,此时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22

(19.89)(11.35)(0.029440.01307)(0.30888.078 110.6455 s (s+10) (s+0.6509) (s+0.02901)

)

f

q s s s s s s G s ++++++=

(2.6) 从开环传递函数中可知迎角反馈对助力器与迎角传感器的极点几乎没有影响,在俯仰角反馈时也有相同的结论,此时,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闭环后的根轨迹如下所示:

图9 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俯仰角速率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Real Axis (seconds -1)

I m a g A x i s (s e c o n d s -1)

图10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根轨迹局部放大图

由上图可知,当选取0.824q k =时,短周期模态具有最佳阻尼比0.707,此时模态频率为3.59rad/s 。可见,在 1.62k α=,0.824q k =时,短周期模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具有良好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满足良好的操纵性能要求。采用SAS 控制器后,长短周期模态的特征值,自然频率及阻尼比如下:

表二 采用SAS 控制器后飞行器长短周期模态特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迎角反馈增益主要影响短周期模态的自然频率,俯仰角速度反馈增益主要影响短周期的阻尼比。选取适合的迎角反馈增益和俯仰角速度反馈增益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满意的自然频率和阻尼比,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飞机的纵向短周期模态特征。

俯仰角速率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Real Axis (seconds -1)

I m a g A x i s (s e c o n d s -1)

2.1.2 数值仿真验证

当上述SAS 控制器参数选为 1.62k α=,0.824q k =时,迎角与俯仰角速度对升降舵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如下所示:

图11改善纵向稳定性后α的阶跃响应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0.5918,调节时间为196.7070s,超调量是18.9655%,上升时间是30.8512s 。

图12改善纵向稳定性后q 的阶跃响应

迎角对升降舵输入的阶跃响应

t(s) (seconds)

α(d e g )

-0.2

0.2

0.4

0.6

0.8

1

1.2

俯仰角速率对升降舵的单位阶跃响应

t(s) (seconds)

q (d e g /s )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0,调节时间为357.1331s,超调量是0.2/0,上升时间是31.1391s 。

由图可以看出,对飞机本体进行SAS 控制律设计后,短周期模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受到扰动后的震荡能够迅速收敛且响应适中,飞行品质较好。

2.2 C AS 控制率设计

无论阻尼器还是增稳系统,其目的都是改善飞机的模态特性(即稳定性),但经常还会导致静稳定性的下降。为解决稳定性和静操纵性之间的矛盾,对于以机械式操纵为基础的飞机,在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前馈,即增加杆力(或杆位移)传感器和指令模型,将驾驶员的操纵指令与飞机的响应构成闭环控制,形成所谓控制增稳系统,与机械操纵系统并联工作。因此可以采用CAS 在SAS 的基础上改善飞机的激动性,以便满足操纵性要求以及多种响应类型的需要。CAS 控制器的原理图如下:

图13 CAS 纵向控制原理框图

若用公式表示如下:

y y

Z

n n X X Z Z y Z Z K X K K X K n K ω

?ω'=+++

由上述原理图及公式可知,CAS 控制器是在SAS 控制器的基础上通过输入端增加了一个PI 控制器,即在反馈的同时增强控制作用从而提高飞机的机动性。

下图为俯仰角速度的CAS 控制律原理图。

图14俯仰角速度CAS 控制律原理框图

增加前向PI 控制器,引入-2的零点,内回路选着0.02k α=。迎角回路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图15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在上述根轨迹图中,选取0.53p k =,此时短周期模态,ωn =2.76rad/s ,ξ=0.706。 控制图中选择虚线路线代替PI 控制器的前向通道可以去除零点的影响,两者效果有所不同。俯仰角速度在CAS 下加零点和不加零点对比图如图14所示:

CAS-俯仰角速度反馈回路的根轨迹

Real Axis (seconds -1)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s e c o n d s -1)

图16 俯仰角速度的阶跃响应

由上图可知,在俯仰角速率单位阶跃输入的条件下,移除PI 控制器的零点将会有效的减小系统的超调量,且与保留零点时系统的调节时间几乎相同,具有更好的操纵特性。

00.2

0.4

0.6

0.8

1

1.2

1.4

阶跃响应对比图

Time (seconds)

A m p l i t u d e

三.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飞行控制设计方法

3.1 特征结构配置问题描述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的短周期模态并不明显,同时各个模态作用量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偶合的现象。在进行控制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稳定性、操纵性设计,同时也要对飞机各模态间进行解耦设计。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特征结构配置设计不仅可以配制出理想的特征模态同时可以完成对各个方向的解耦设计。

3.1.1 特征结构的可配置性

利用状态或输出反馈任意配置闭环零极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被控系统可控。 设被控系统为()A,B,C,D ,当被控系统可控时,通过输出反馈和前馈校正可以进行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其状态空间结构图如下:

图17 系统配置状态空间结构图

3.1.2 系统模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

x =Ax +Bu y =Cx (3.1)

状态变量为:[]T

u q αθ=x

控制变量为:[]e T δδ=u

3.2 系统的特征结构配置设计 3.2.1 设计过程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特征结构配置的设计过程。

1) 根据具体的增稳和解耦需求给出期望的飞机机动力学模型。

C C

.

d d x =A x +B u y =Cx +Du (3.2)

这里(,,,)C zc xc yc zc v w w w =u 是角速度和垂向速度指令。

2) 用MATLAB 等相关软件计算期望模型状态矩阵d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获得期望的特征结构。

3) 根据特征结构配置的实现过程计算出输出反馈矩阵K 和前馈校正矩阵

P (具体过程参考有关文献,附录给出了MATLAB 设计程序)。

4) 根据图16所示的系统状态空间结构图得出新的状态空间模型。

.

x =(A +BKC)x +BPu y =Cx

(3.3)

5) 对比配制出的特征结构是否与期望的特征结构基本一致,如果有一定出

入首先检验期望模型是否合理,然后可对反馈矩阵K 和前馈校正矩阵P 进行局部微调。 3.2.2 具体的设计数据

参考上文SAS 设计结果,在保证飞机的飞行品质下给出期望模型的特征结构:

表三 期望模型的特征结构

设计过程中的输出反馈矩阵K 和前馈校正矩阵P

-1.7834 + 0.0000i 1.8584 - 0.0000i -0.0139 - 0.0000i 0.6378 - 0.0000i -0.0010 - 0.0000i 0.0023 - 0.0000i 0.0054 - 0.0000i 0.0007 - 0.0000i ??=??

??

K 由于参考了上文SAS 设计已经获得的设计结果,没有重新设计1)中的期望模型,所以P 在此设计为单位矩阵。

实际获得的特征结构:

表四 实际获得的特征结构

3.2.3 结果与分析

经特征结构配置后系统对升降舵的阶跃响应如下

图18配置后α的阶跃响应

-0.35

-0.3-0.25-0.2-0.15-0.1-0.05

00.050.10.15特征结构配置后迎角对升降舵输入的阶跃响应

t(s) (seconds)

α(d e g )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0.0395,调节时间为535.5539s,超调量是715.4832%,上升时间是35.0219s 。

图19配置后q 的阶跃响应

上面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稳态值为0,调节时间为463.6558s,超调量是0.5/0,上升时间是34.3331s 。

由上面表三和表四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用特征结构的配置方法,特征值是可以全部配置出的,也就是可以配制出期望的长短周期模态,但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不完全按照期望的配出,因为特征向量的配置还受到输入的影响,基本上是有几个输入就可以精确地配置特征向量中的几个值。

对比配置后得到阶跃响应图和SAS 得到的阶跃响应图可以看出迎角稳态值有所减小,其他性能基本一致,从而印证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特征结构配置法在改善飞机的操稳特性中是可行的。

-0.5

-0.4

-0.3

-0.2

-0.1

0.1

0.2

特征结构配置后俯仰角速率对升降舵的单位阶跃响应

t(s) (seconds)

q (d e g /s )

《结构力学》作业答案

[0729]《结构力学》 1、桁架计算的结点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A. 单个 2、固定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3、从一个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去除二元体后得到的新体系是 A.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两刚片用三根延长线交于一点的链杆相连组成 A. 瞬变体系 5、定向滑动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6、结构的刚度是指 C. 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7、桁架计算的截面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B. 最少两个 8、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A. 既经济又安全 9、可动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A. 1个 10、固定支座(固定端)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C. 3个 11、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A.√ 12、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B.× 13、复铰是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刚片的铰 A.√ 14、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B.×

15、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A.√ 16、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A.√ 17、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A.√ 18、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B.× 19、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B.× 20、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A.√ 21、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A.√ 22、一个无铰封闭框有三个多余约束。 A.√ 23、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B.× 24、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A.√ 25、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6、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A.√ 27、零杆不受力,所以它是桁架中不需要的杆,可以撤除。 B.× 28、用图乘法可以求等刚度直杆体系的位移。 A.√ 29、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哈工大结构动力学大作业2012春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对于如下结构,是研究质量块的质量变化和在简支梁上位置的变化对整个系统模态的影响。 1 以上为一个简支梁结构。集中质量块放于梁上,质量块距简支梁的左端点距离为L. 将该简支梁简化为欧拉伯努利梁,并离散为N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两个节点,四个自由度。 单元的节点位移可表示为: ]1122,,,e v v δθθ?=? 则单元内一点的挠度可计作: 带入边界条件: 1 3 32210)(x a x a x a a x v +++=0 1)0(a v x v ===3 322102)(L a L a L a a v L x v +++===1 10 d d a x v x ===θ2 321232d d L a L a a x v L x ++===θ1 0v a =

[]12 3 4N N N N N = 建立了单元位移模式后,其动能势能均可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的动能为: 00111()222 l l T T T ke e e e e y E dx q N Ndxq q mq t ρρ?===??? 其中m 为单元质量阵,并有: l T m N Ndx ρ=? 带入公式后积分可得: 222215622541322413354 1315622420133224l l l l l l l m l l l l l l ρ-?? ??-??= ?? -?? ---? ? 单元势能可表示为 22 200 11()()22 2 T l l T T e pe e e e q y E EI dx EI N N dxq q Kq x ?''''== =??? 其中K 为单元刚度矩阵,并有 ()l T K EI N N dx ''''=? 2 23 2212 612664621261266264l l l l l l EI k l l l l l l l -????-??=??---??-?? 以上为单元类型矩阵,通过定义全局位移矩阵,可以得到系统刚度矩阵和系统质量矩 1 1θ=a )2(1)(3211222θθ+--=L v v L a )(1)(22122133θθ++-= L v v L a 1232133222231)(θ???? ??+-+???? ??+-=L x L x x v L x L x x v 2 2232332223θ??? ? ??-+???? ??-+L x L x v L x L x 2 4231211)()()()()(θθx N v x N x N v x N x v +++=

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

M8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 1、绝对温度的零度是 A、-273℉ B、-273K C、-273℃ D、32℉ 2、空气的组成为 A、78%氮,20%氢和2%其他气体 B、90%氧,6%氮和4%其他气体 C、78%氮,21%氧和1%其他气体 D、21%氮,78%氧和1%其他气体 3、流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A、液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性系数与温度无关。 D、气体的粘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空气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A、空气的粘性 B、空气的压缩性 C、空气的粘性和压缩性 D、空气的可朔性 5、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 A、空气的流动位置 B、气流的流速 C、空气的粘性系数 D、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气体的压力

、密度<ρ>、温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 A、ρ=PRT B、T=PRρ C、P=Rρ/ T D、P=RρT 7、在大气层内,大气密度 A、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不变。 B、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C、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8、在大气层内,大气压强 A、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在同温层内随高度增加保持

不变。 D、随高度增加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9、空气的密度 A、与压力成正比。 B、与压力成反比。 C、与压力无关。 D、与温度成正比。 10、影响空气粘性力的主要因素: A、空气清洁度 B、速度剃度 C、空气温度 D、相对湿度 11、对于空气密度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B、空气密度正比于压力,反比于绝对温度 C、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正比于绝对温度 D、空气密度反比于压力和绝对温度 12、对于音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1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 A、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14、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 A、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正比 B、与空气密度和空气温度乘积成反比 C、与空气密度和空气绝对湿度乘积成反比 D、与空气密度和空气绝对温度乘积成正比 15、一定体积的容器中.空气压力 A、与空气密度和摄氏温度乘积成正比

结构动力学作业1

2012学年《结构动力学》作业1 发布日期:3月9日上交日期:3月16日 1.采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复合摆的 运动方程,该复合摆由一根长L, 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的均质棒以 及半径为R质量为M的圆盘组成 (见图1)。 图1:复合摆示意图 2.推导图2中系统的等效弹簧常数。 图2:由弹簧通过刚性连杆支持的系统 3.承受弯曲的悬臂梁是由2个均匀段 组成,如图3所示。求对应于自由 端x=L处施加垂直力时的等效弹 簧常数。 图3:非均匀梁作为弹簧 4.如图4,比重计质量为0.0115 kg, 用于测定某液体的密度。比重计伸 出液面部分的玻璃管直径为0.8 cm,液体比重为1.02 (即是水的 密度的1.02倍)。现将比重计轻轻 地向下按一下,比重计将作上下自 由振动,求振动周期。 图4 5.如下图所示,重量为P的小车从斜面上高h处滑下,与缓冲弹簧相撞后,随同弹簧一起做自由振动。弹簧刚度为K,斜面倾角为 ,小车与斜面间摩擦不计。求小车的振动周期和振幅。(注意:振幅为相对于弹簧静平衡位置) 6.教材习题2-1 7.教材习题2-2

8. 如教材图2-7所示单自由度系统,假设m =1kg ,K =100N/m ,初始条件x(0)=0.1m , 0)0(=x ,a) 绘制 c =1 N ·s/m ,5N ·s/m ,10N ·s/m 条件下,t =0~10s 的响应;b )绘制 c =20 N ·s/m ,30N ·s/m ,40N ·s/m 条件下, t =0~10s 的响应。要求用Matlab 编程计算并绘图。对结果进行分析。 9. 教材习题2-4 10. 教材习题2-5 11. 一个有粘性阻尼的弹簧质量系统,作自由振动时测得振动周期为1.8s ,相邻两振幅之比 为4.2:1。求此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列出下图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已知m =98 N ,K =9800 N/m ,r =9800 N s/m ,a =L/3, b=2L/3。(1)求系统振动时的频率(注意:不是固有频率),并与无阻尼时的固有频率作比较;(2)求系统振动时振幅的对数衰减率。 13. 一质量弹簧系统的质量块重W =19.6 kN ,弹簧刚度系数K =48.02 kN/m ,今需在此系统 中配置一粘性阻尼,使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1.0=?,问阻尼器的粘性阻尼系数c 应为多少?系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为多少?

哈工大结构风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风工程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二、大气边界层风特性 1 对地表粗糙度的两种描述方式:指数律和对数律(将公式写上)。 2 非标准地貌下的风速换算原则(P)和方法(P公式)。1514 3 脉动风的生成: 近地风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表因素的干扰,产生大小不同的涡旋,这些涡旋的迭加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速度的随机脉动。在接近地面时,由于受到地表阻力的影响,导致风速减慢并逐步发展为混乱无规则的湍流。 脉动风的能量及耗散机制:而湍流运动可以看做是能量由低频脉动向高频脉动过渡,并最终被流体粘性所耗散的过程。在低频区漩涡尺度较大,向中频区(惯性子区)、高频区(耗散区)漩涡尺度逐渐减小,小尺度涡吸收由惯性子区传递过来的能量,能量最终被流体粘性所耗散。 4 Davenport谱的特点:先写出公式 通过不同水平脉动风速谱的比较: (1)D谱不随高度变化,而其他谱(如Kaimal谱、Solari谱、Karman谱)则考虑了近地湍流随高度变化的特点;(D谱不随高度变化,在高频区符合-5/3律,没有考虑近地湍流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2)D谱的谱值比其它谱值偏大,会高估结构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偏于保守。(3)S(0)=0,意味着L=0,与实际不符。uu5 湍流度随高度及地面粗糙程度的变化规律: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积分尺度随高度及地面粗糙程度的变化规律:大量观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积分尺度是地面粗糙度的减函数,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功率谱随高度及地面粗糙程度的变化规律:随着高度增大和粗糙度的减小,能量在频率上的分布趋于集中,谱形显得高瘦;随着高度减小和粗糙度的增大,能量在频率上的分布趋于分散,谱形显得扁平。 相干函数随高度及地面粗糙程度的变化规律: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6 阵风因子与峰值因子的区别:阵风因子G=U'/U,是最大风速与平均风速的比/ σ是最大脉动风速与脉动风速均方根的比值。g=u 值;峰值因子umax联系:二者可以相互换算:G=(U'+gσ)/U'=1+gσ/U'=1+gI。Uuu 三、钝体空气动力学理论 1 钝体绕流的主要特征有: )粘性效应:气体粘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粘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1((2)边界层的形成:由于粘性效应,使靠近物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减慢,形 成气流速度从表面等于零逐渐增大到与外层气流速度相等,形成近壁面流动现象。 (3)边界层分离:如果边界层内的流体微粒速度因惯性力减小到使靠近表面的气流倒流,便出现了边界层分离。 (4)再附:在一定条件下,自建筑物前缘分离的边界层会偶然再附到建筑物表面,这时附面层下会形成不通气的空腔,即分离泡。每隔一段时间分离泡破裂产生较大的风吸值,产生一个风压脉冲。 (5)钝体尾流:对于细长钝体,漩涡脱落是在其两侧交替形成的。漩涡脱落时导致建筑物出现横向振动的主要原因。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结构动力学作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1.力插值法 (1) 1.1分段常数插值法 (1) 1.2分段线性插值法 (4) 2.加速度插值法 (7) 2.1常加速度法 (7) 2.2线加速度法 (9) 附录 (12) 分段常数插值法源程序 (12) 分段线性插值法源程序 (12) 常加速度法源程序 (13) 线加速度法源程序 (13)

1.力插值法 力插值法对结构的外荷载进行插值,分为分段常数插值法和分段线性插值法,这两种方法均适用于线性结构的动力反应计算。 1.1分段常数插值法 图1-1为一个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结构的刚度为k ,质量为m ,位移为y (t ),施加的外力为P (t )。图1-2为矩形脉冲荷载的示意图,图中t d 表示作用的时间,P 0表示脉冲荷载的大小。 图1-1 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示意图 图1-2 矩形脉冲荷载示意图 对于一个满足静止初始条件的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来说,当施加一个t d 时间的矩形脉冲荷载,此时结构在t d 时间内的位移反应可以用杜哈梅积分得到: 0()sin ()2 (1cos )(1cos ) (0) t st st d P y t t d m t y t y t t T ωττω πω=-=-=-≤≤? (1-1) 如果结构本身有初始的位移和速度,那么叠加上结构自由振动的部分,结构的位移反应为: 02()cos sin (1cos ) (0 )st d y t y t y t t y t t T πωωω =+ +-≤≤ (1-2)

图1-3 分段常数插值法微段示意图 对于施加于结构任意大小的力,将其划分为Δt 的微段,每一段的荷载都为一个常数(每段相当于一个矩形的脉冲荷载),如图1-3所示,则将每一段的位移和速度写成增量的形式为: 1cos t sin t (1cos t)i i i i y P y y k ωωωω +=?+ ?+-? (1-3) i+1/sin t cos t sin t i i i y P y y k ωωωωω =-?+ ?+ ? (1-4) 程序流程图如下

高等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Advanced Structural Dynamics Project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beam under vertical excitation Instructor:Dr. Li Wei Name: Student ID:

1.Problem description and thepurpose of the project 1.1 calculation model An Eular beam subjected to an axial force. Please build the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and use a proper difference method to solve this differentialequation. Study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As shown in the Fig 1.1. Fig1.1 1.2 purpose and process arrangement a.learninghow to crea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continuous system and select proper calculation method to solve it. b.learning how to build beam vibration equation and solve Mathieu equ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974430614.html,ing Floquet theory to judgevibration system’s stabilit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and dynamic response. This project will introdu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ntinuous system in section 2, the movement equ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using MATLAB in section 3,Applying Floquent theory to study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beam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force in section 4. In the last of the project, we get some conclusions in section 5.

结构力学作业86036

西南交《结构力学E》离线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3道小题) 1. 瞬变体系在一般荷载作用下( C) (A) 产生很小的内力 (B) 不产生内力 (C) 产生很大的内力 (D) 不存在静力解答 2. 图示体系为:B (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 常变体系; (D) 瞬变体系。 3. 图示某结构中的AB杆的隔离体受力图,则其弯矩图的形状为( B)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4. 图示结构:B (A) ABC段有内力; (B) ABC段无内力; (C) CDE段无内力; (D) 全梁无内力。 5. 常变体系在一般荷载作用下(D) (A) 产生很小的内力 (B) 不产生内力 (C) 产生很大的内力 (D) 不存在静力解答 6.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D

(A) 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 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 瞬变; (D) 常变。 7. 在弯矩图的拐折处作用的外力是(B)。 (A) 轴向外力 (B) 横向集中力 (C) 集中力偶 (D) 无外力 8. 对于图示结构,下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B) (A) 该结构为桁架结构; (B) 该结构是组合结构,其中只有57杆是受拉或受压杆(二力杆); (C) 只有杆34的内力有弯矩; (D) 除杆123外,其余各杆均为二力杆。

9. 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三铰拱的合理轴线为:( A) (A) 圆弧线; (B) 抛物线; (C) 悬链线; (D) 正弦曲线。 : 10. 如图示各结构弯矩图的形状正确的是( B) (A) 如图a (B) 如图b (C) 如图c (D) 如图d 11. 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会产生:( C) (A) 内力; (B) 应力; (C) 刚体位移; (D) 变形。 12. 图示桁架,各杆EA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A )

哈工大结构力学题库七篇(I)

第七章影响线 一判断题 1. 图示梁AB与A0B0,其截面C与C0弯矩影响线和剪力影响线完全相同。(X) 题1图题2图 2. 图示结构Q E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不为零。(X) 3. 图示梁K截面的M K影响线、Q K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4.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Q C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5.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M B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6. 图示结构M B影响线的AB段纵标为零。 7. 图示梁跨中C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P=1作用在截面C的弯矩图形。(X) 8. 用静力法作静定结构某量值的影响线与用机动法作该结构同一量值的影响线是不等价 的。(X) 9. 求某量值影响线方程的方法,与恒载作用下计算该量值的方法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10. 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它不能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X) 11. 移动荷载是指大小,指向不变,作用位置不断变化的荷载,所以不是静力荷载。(X) 12.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影响线方程中的变量x代表截面位置的横坐标。(X) 13. 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某指定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内力影响线。(√) 14. 简支梁跨中截面弯矩的影响线与跨中有集中力P时的M图相同。(X) 15. 简支梁跨中C截面剪力影响线在C截面处有突变。(√) 16. 绝对最大弯矩是移动荷载下梁的各截面上最大的弯矩。(√) 17. 静定结构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组成。(X) 18. 图示结构Q C影响线的CD段为斜直线。 19. 图示结构K断面的剪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 题19图 20. 用机动法作得图a所示Q B左结构影响线如图b。 题20图题21图 21. 图示结构a杆的内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 22. 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得弯矩值竖标画出得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一、大气的物理参数 1、大气的(7个)物理参数的概念 2、理想流体的概念 3、流体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规律 5、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规律 6、影响音速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的构造 1、大气的构造(根据热状态的特征) 2、对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3、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三、国际标准大气(ISA) 1、国际标准大气(ISA)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四、气象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阵风分类对飞机飞行的影响(垂直阵风和水平阵风*) 2、什么是稳定风场? 3、低空风切变的概念和对飞行的影响 五、大气状况对飞机机体腐蚀的影响 1、大气湿度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临界相对湿度值的概念 3、大气的温度和温差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章 1、相对运动原理 2、连续性假设 3、流场、定常流和非定常流 4、流线、流线谱、流管 5、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1、连续方程的含义和几种表达式(注意适用条件) 2、连续方程的结论:对于低速、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管变细,流线变密,流速变快;流管变粗,流线变疏,流速变慢。 3、伯努利方程的含义和表达式 4、动压、静压和总压 5、伯努利方程的结论:对于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而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这里的压力是指静压) 重点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1)定常流动。2)研究的是在同一条流线上,或同一条流管上的不同截面。3)流动的空气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即空气是绝热的。4)空气没有粘性,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三、机体几何外形和参数 1、什么是机翼翼型; 2、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 3、翼型的几个基本特征参数 4、表示机翼平面形状的参数(6个) 5、机翼相对机身的角度(3个) 6、表示机身几何形状的参数四、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1、什么是空气动力? 2、升力和阻力的概念 3、应用连续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4、迎角的概念 5、低速飞行中飞机上的废阻力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6、诱导阻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7、附面层的概念、分类和比较;附面层分离的原因 8、低速飞行时,不同速度下两类阻力的比较 9、升力与阻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10、大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 11、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曲线(会画出升力系数曲线、掌握升力随迎角的变化关系,零升力迎角和失速迎角的概念) 12、阻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 13、掌握升阻比的概念 14、改变迎角引起的变化(升力、阻力、机翼的压力中心、失速等) 15、飞机大迎角失速和大迎角失速时的速度 16、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概念和区别 六、高速飞行的一些特点 1、什么是空气的可压缩性? 2、飞行马赫数的含义 3、流速、空气密度、流管截面积之间关系 4、对于“超音速流通过流管扩张来加速”的理解 5、小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传播速度 6、什么是激波?激波的分类 7、气流通过激波后参数的变化 8、什么是波阻 9、什么是膨胀波?气流通过膨胀波后参数的变化 10、临界马赫数和临界速度的概念 11、激波失速和大迎角失速的区别 12、激波分离 13、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划分* 14、采用后掠机翼的优缺点比较 第三章 一、飞机重心、机体坐标和飞机在空中运动的自由度 1、机体坐标系的建立 2、飞机在空中运动的6个自由度 二、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及其平衡方程 外载荷组成平衡力系的2个条件*: ①、外载荷的合力等于零(外载荷在三个坐标轴投影之和分别等于零)∑x = 0 ∑Y = 0 ∑Z = 0 ②、外载荷的合力矩等于零(外载荷对三个坐标轴力矩之和分别等于零) ∑Mx=0 ∑My= 0 ∑Mz= 0 1、什么是定常飞行和非定常飞行? 2、定常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载荷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组

结构力学大作业

结构力学大作业——五层三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XXXX班 姓名 XXXXX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

目录 一、题目 (3) 二、任务 (5) 三、结构的基本数据 (5) 1.构件尺寸: (5) 2.荷载: (5) 3.材料性质: (5)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5) 1.反弯点法 (6) 2.D值法 (8) 3.求解器法 (12) 五、竖直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15) 1.分层法 (16) 2.求解器法 (21) 六、感想 (24)

二、题目 结构(一) 1、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4 . 2 m 3 . 6 m 3 . 6 m 3 . 6 m 3 . 6 m 图1

’ 图2 q’ 图3

二、任务 1、计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画出内力图。 2、计算方法: (1) 水平荷载: D 值法、反弯点法、求解器,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 弯矩; (2) 竖向荷载:迭代法、分层法、求解器,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 3、对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近似法的误差。 4、把计算过程写成计算书的形式。 三、结构的基本数据 E h =3.0×107kN/m 2 柱尺寸:400×400,梁尺寸(边梁):250×600,(中间梁)300×400 竖向荷载:q '=17kN/m 水平荷载:F P '=15kN 构件线刚度:)12 (,3 bh I l EI i == 柱子:43-3 10133.212 400400m I ?=?= 柱 第一层:m kN i ?=???= -152382.410133.2100.33 71 第二--五层:m kN i ?=???= -177786.310133.2100.33 72 梁: 边梁:43-3105.412 600250m I ?=?=边梁 m kN i ?=???=-225006105.4100.3373 中间梁:43-3106.112 400300m I ?=?=中间梁 m kN i ?=???=-228571 .2106.1100.3374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水平荷载: F P =16kN ,F p '=15kN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在科学的范畴里是一门艰深的度量科学,一辆汽车在行使时,会对相对静止的空气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空气会因此向四周流动,而蹿入车底的气流便会被暂时困于车底的各个机械部件之中,空气会被行使中的汽车拉动,所以当一辆汽车飞驰而过之后,地上的纸张和树叶会被卷起。此外,车底的气流会对车头和引擎舱内产生一股浮升力,削弱车轮对地面的下压力,影响汽车的操控表现。 另外,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而当汽车高速行使时,一部分动力也会被用做克服空气的阻力。所以,空气动力学对于汽车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同时也是降低油耗的一个窍门。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其一可以在车底使用扰流板。不过,今天已经很少有量产型汽车使用这项装置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研发和制造的费用实在太过高昂。在近期的量产车中只有FERRARI 360M 、LOTUS ESPRIT 、NISSAN SKYLINE GT-R还使用这样的装置。 另一个主流的做法是在车头下方加装一个坚固而比车头略长的阻流器。它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引擎盖上,或者穿越水箱格栅和流过车身。至于车尾部分,其课题主要是如何令气流顺畅的流过车身,车尾的气流也要尽量保持整齐。 如果在汽车行驶时,流过车体的气流可以紧贴在车体轮廓之上,我们称之为A TTECHED 或者LAMINAR(即所谓的流线型)。而水滴的形状就是现今我们所知的最为流线的形状了。不过并非汽车非要设计成水滴的形状才能达到最好的LAMINAR,其实传统的汽车形态也可以达到很好的LAMIAR的效果。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控制在25度之内。FERRARI 360M和丰田的SUPRA就是有此特点的双门轿跑车。 其实仔细观察这类轿跑车的侧面,就不难发现从车头至车尾的线条会朝着车顶向上呈弧形,而车底则十分的平坦,其实这个形状类似机翼截面的形状。当气流流过这个机翼形状的物体时,从车体上方流过的气体一定较从车体下方流过的快,如此一来便会产生一股浮升力。随着速度的升高,下压力的损失会逐渐加大。虽然车体上下方的压力差有可能只有一点点,但是由于车体上下的面积较大,微小的压力差便会造成明显的抓着力分别。一般而言,车尾更容易受到浮升力的影响,而车头部分也会因此造成操控稳定性的问题。 传统的房车、旅行车和掀背车这类后挡风玻璃较垂直的汽车,浮升力对它们的影响会较为轻微,因为气流经过垂直的后窗后就已经散落,形成所谓的乱流效果,浮升力因此下降,但是这些乱流也正是气流拉力的来源。有些研究指出像GOLF之类的两厢式掀背车,如车顶和尾窗的夹角在30度之内,它所造成的气流拉力会较超过30度的设计更低。所以有些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将后窗的和车顶的夹角控制在28至32度之间,就能同时兼顾浮升力和空气拉力的问题。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角度范围里气流既不能紧贴在车体上也不足以造成乱流,如此一来将很难预计空气的流动情况。因为汽车在行驶时并非在一个水平面上行驶,随着悬挂系统的上下运动,其实汽车的离地距离是一个变量,而气流在流过车体上下所造成的压力差也会随时改变,同时在车辆过弯时车尾左右的气流动态也会对车尾的

2018西南大学[0729]《结构力学》大作业答案

1、结构的刚度是指 1. C. 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2、 图7中图A~图所示结构均可作为图7(a)所示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使得力法计算最为简便的 C 3、图5所示梁受外力偶作用,其正确的弯矩图形状应为()C 4、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1. A. 既经济又安全 5、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1. A.√ 6、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1. B.×

7、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1. B.× 8、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1. A.√ 9、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1. A.√ 10、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1. A.√ 11、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1. B.× 12、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1. A.√ 13、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1. A.√ 14、虚位移原理中的虚功方程等价于静力平衡方程,虚力原理中虚功方程等价于变形协调方程。 1. A.√ 15、体系的多余约束对体系的计算自由度、自由度及受力状态都没有影响,故称多余约束。 1. B.× 16、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1. A.√ 17、当上部体系只用不交于一点也不全平行的三根链杆与大地相连时,只需分析上部体系的几何组成,就能确1. A.√ 18、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是未知结点位移。

B.× 19、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 1. A.√ 20、力法和位移法既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又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 B.× 21、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1. A.√ 22、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 1. B.× 23、 图2所示体系是一个静定结构。() 1. B.× 24、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1. B.× 25、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1. B.× 26、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1. A.√ 27、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8、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目录 一、结构特性矩阵 1.1框架设计 (2) 1.2截面尺寸 (2) 1.3动力自由度 (2) 1.4结构的一致质量矩阵 (3) 1.5结构的一致刚度矩阵 (13) 二、频率与振型 2.1简化的质量矩阵 (25) 2.2简化的刚度矩阵 (25) 2.3行列式法求频率与振型 (27) 2.4Stodola法求频率与振型 (27) 三、时程分析 3.1框架资料 (31) 3.2地震波波形图 (31) 3.2瑞利阻尼 (32) 3.4操作步骤 (33) 3.5各楼层位移时程反应图 (37)

一、结构特性矩阵 1.1框架设计 框架平面图如图1所示,跨度均为6.0m,层高均为3.6m,混凝土采用C30。 图1 框架平面图 1.2截面尺寸 梁均为300mm600mm ? ?,柱均为500mm500mm 1.3动力自由度 框架结构可以理想化为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梁柱单元的集合。设梁、柱的轴向变形均忽略不计,只考虑横向平面位移,则该框架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12个角自由度,共15个自由度,并对梁柱单元分别编号,如图2所示: 图2 单元编号及自由度

将结构分成在有限个节点处相互连接的○1~○21个离散单元体系,通过计算各个单元的一致质量矩阵、一致刚度矩阵,并将相关的单元叠加求得整个单元结构的一致质量矩阵、一致刚度矩阵。 1.4结构的一致质量矩阵 在节点位移作用下框架梁和柱上所引起的变形形状采用三次Hermite 多项式,因此均布质量梁的一致质量矩阵为: ??? ???? ???????4 3 2 1 I I I I f f f f =420L m ?? ? ?? ???????------222 2432213341322221315654132254156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 ????????? ????? (4) .. 3 2 1 v v v v 梁:m =250060.030.0??=450kg/m, L=6m;

结构动力学哈工大版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 θ??-???L L dt )(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因为ζ较小, 所以有 π δζ2= 。 方法二:共振法求单自由度系统的阻尼比。 (1)通过实验,绘出系统的幅频曲线, 如下图: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问题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振世P247 该建筑为一幢六层现浇钢筋混泥土框架房屋,屋顶有局部突出的楼梯间和水箱间。混泥土强度等级:梁为C20,柱为C25。混凝土密度为2500kg/m3 本题目将对该梁柱结构的框架房屋进行模态分析,求解出该结构的前8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模态振型。框架的平、剖面见图1,图2。构件尺寸参见表1、表2。 其材料为混凝土,相关参数为:杨氏模量C20为2.55e10N/m2,C25为2.8e10 N/m2。 图 1 平面视图 图 2 剖面图 表 1 梁的几何尺寸 部位断面 b×h (m×m) 跨度L (m) 屋顶梁0.25×0.60 5.7 楼层梁0.25×0.65 5.7 走道凉0.25×0.40 2.1 表 2 柱的几何尺寸 层次柱高(m)断面(m×m) 1 4 0.50×0.50 2,3,4,5,6 3.6 0.45×0.45

建模 利用有限元商业软件ANSYS8.0建模和有限元分析。 1单元类型(Element Type ): Beam4 图 3 单元BEAM4的特征 2材料模型: 本题目中所有材料都假定是各向同性线弹性体。 表 3 MARERIAL MODEL No. 梁/柱混凝土标号弹性模量EX N/m2 泊松比PXY 密度DENS kg/ m3 1 柱C25 2.8e10 0. 2 2500 2 梁C20 2.55e10 0.2 2500

3单元实常数: 表 4 REAL CONSTANT No. 部位 横截面面积 AREA(m2) Z轴惯性矩 IZZ(m4) Y轴惯性矩 IYY(m4) 高度 TKZ(m) 宽度 TKY(m) 1 底层柱0.25 5.208e-3 5.208e-3 0.5 0.5 2 其余柱0.2025 3.417e- 3 3.417e-3 0.45 0.45 3 走道梁0.1 1.333e-3 5.208e- 4 0.4 0.25 4 楼层梁0.162 5 5.721e-3 8.464e-4 0.65 0.25 5 屋顶梁0.15 0.45e-3 7.8125e-4 0. 6 0.25 4几何模型,网格划分,施加边界条件: 柱划为个6单元,走道梁划为3个单元,楼层梁划为5个单元,合计3029个单元 图 4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结 构 动 力 学 大 作 业 姓名: 学号:

习题1 用缩法减进行瞬态结构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对有限上升时间得恒定力的动力学响应。实际结构是一根钢梁支撑着集中质量并承受一个动态荷载。 钢梁长L ,支撑着一个集中质量M 。这根梁承受着一个上升时间为t τ,最大值为F1的动态荷载F(t)。梁的质量可以忽略,需确定产生最大位移响应时间max t 及响应max y 。同时要确定梁中的最大弯曲应力bend σ。 已知:材料特性:25x E E MPa =,质量M =0.03t ,质量阻尼ALPHAD=8; 几何尺寸:L =450mm I=800.64 mm h=18mm; 荷载为:F1=20N t τ=0.075s 提示:缩减法需定义主自由度。荷载需三个荷载步(0至加质量,再至0.075s , 最后至1s ) ANSYS 命令如下: FINISH /CLE$/CONFIG,NRES,2000 /prep7 L=450$H=18 ET,1,BEAM3 ET,2,MASS21,,,4 R,1,1,800.6,18 R,2,30 !MASS21的实常数顺序MASSX, MASSY, MASSZ, IXX, IYY, IZZ MP,EX,1,2E5$MP,NUXY ,1,0.3 N,1,0,0,0 N,2,450/2,0,0 N,3,450,0,0 E,1,2$E,2,3 !创建单元 TYPE,2$REAL,2 E,2 M,2,UY FINISH /SOLU !进入求解层 ANTYPE,TRANS

TRNOPT,REDUC OUTRES,ALL,ALL$DELTIM,0.004 !定义时间积分步长 ALPHAD,8 !质量阻尼为8 D,1,UY$D,3,UX,,,,,UY !节点1Y方向,约束节点3X、Y方向约束 F,2,FY,0 LSWRITE,1 !生成荷载步文件1 TIME,0.075 FDELE,ALL,ALL F,2,FY,20 LSWRITE,2 !生成荷载步文件2 TIME,1 LSWRITE,3 !生成荷载步文件3 LSSOLVE,1,3,1 !求解荷载文件1,2,3 FINISH /SOLU EXPASS,ON$EXPSOL,,,0.10000 !扩展处理 SOLVE FINISH /POST26 NUMV AR,0 FILE,fdy,rdsp !注意,建立的项目名称为fdy,否则超出最大变量数200,结果无效NSOL,2,2,U,Y,NSOL PLV AR,2 !时间位移曲线 PRV AR,2 !得出在0.10000该时间点上跨中位移最大 /POST1 !查看某个时刻的计算结果 SET,FIRST PLDISP,1 !系统在0.10000秒时总变形图 ETABLE,Imoment,SMISC,6 !单元I点弯矩 ETABLE,Jmoment,SMISC,12 !单元J点弯矩 ETABLE,Ishear,SMISC,2 !单元I点剪力 ETABLE,Jshear,SMISC,8 !单元J点剪力 PLLS,IMOMENT,JMOMENT,1,0 !画出弯矩图 PLLS,ISHEAR,JSHEAR,,1,0 !画出剪力图 结果如下; 随着时间位移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