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方法的比选

直立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方法的比选
直立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方法的比选

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业务学习 日期:2015-12-02 地点:A6区示教室 参加人员:周竞奋、张晶晶、钱春红、刘晓艺、盛霞、陈渊,陈娇、周婷 主持人:周竞奋 主讲人:钱春红 内容:产后出血的计算方法 1.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在产科死亡原因中排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 2.席汉综合征(失血性休克):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 3.典型表现为:在产后大出血休克后产褥期,长期衰弱乏力,最早为无乳汁分泌,然后继发闭经,即使月经恢复,也很稀少,继发不孕。性欲减退,阴道干燥,交媾困难。阴毛、腋毛脱落,头发、眉毛稀疏,乳房、生殖器萎缩,精神淡漠、嗜睡、不喜活动、反应迟钝,畏寒、无汗、皮肤干燥粗糙,纳差食少、便秘,体温偏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贫血。多数有水肿、体重下降,少数有消瘦恶病质。 及时正确而科学地测量产后出血量显得尤为重要,是防治产后大出血的首要条件。 4.产后出血常用测量方法包括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目测法、休克指数法等,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应联合应用测量方法.测量过程中对于产后2小时的产妇和高危产妇应重点监测,对于少量持续的出血亦应提高警惕,以便为产后出血的救治提供依据。 计算方法

1.称重法:事先称重产包、手术包、敷料包和卫生巾等,产后再称重,前后相 减所得结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换算成毫升数。【即失血量≈(有血敷料重-干敷料重)÷】 2.容积法:量杯测量留于弯盆内的血液。 3.称重法和容积法: 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羊水排清后将带有刻度的集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胎盘娩出后,阴道放置有尾纱再行伤口缝合,缝合结束后,将集血盆中的血量登记在卡片上,即刻为其换上有手秤的产后计血量纸至产后24h,于产后2h、4h、6h、24h分别称量产妇集血纸,记载卡片上,再将尾纱和渗血纱布进行称重,一块有尾纱为40ml,一块渗血纱为15ml,也进行登记,最后算出24h 出血总量,并同时记载血压、脉搏及一般状况,专人、定时收集血块称重,保证测定的出血量准确。 剖宫产者:失血量=(液体总量-羊水量)+胎盘出血+术后清理阴道积血+术后纱布渗血。术后进入病房,记量方法同顺产者。 4.面积法:先用10ml血液浸染敷料,纱布得出浸染面积,再根据生产时及产后的纱布或敷料的浸染面积,计算产后出血量。(失血量≈血湿面积,即1c㎡折合1ml血量) 5.目测法:失血量≈目测法x2,目测估计不仅仅要估计在产房分娩和观察期间的出血量,更要观察产妇回病房休息后的出血量。 6.休克指数法(SI):SI=脉率/收缩压(mmHg) SI=为正常;SI=1时则为轻度休克;<SI≤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 20%~30%;<SI ≤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30%~50%,若SI>,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50%以上,属重度休克。 护士长提问 周竞奋:产后出血有哪些计算方法 提问回答周婷 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目测法、休克指数法 未参加人员签名

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1、水位/流量反推法 假定降雨与洪水同频率,根据河道控制断面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最高水位指标,由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对应的流量,由流量频率曲线关系,确定特征水位流量洪水频率,由降雨频率曲线确定临界雨量,但此方法没有考虑前期影响雨量。 2、暴雨临界曲线法 暴雨临界曲线法从河道安全泄洪流量出发,由水量平衡方程,当某时段降雨量达到某一量级时,所形成的山洪刚好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如果大于这一降雨量将可能引发山洪灾害,该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位于曲线下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在河道安全泄洪能力以内,为非预警区,位于曲线上或上方的降雨引发的山洪流量超出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为山洪预警区。 3、比拟法 比拟法的基本思路为,对无资料区域或山洪沟,当这些区域的降雨条件、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情况等)、气象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年均雨量等)、水文条件(流域面积、年均流量、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等条件与典型区域某山洪沟较相似时,可视为二者的临界雨量基本相同。 4、水动力学计算方法 水动力学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并考虑降雨和下渗,对山洪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更细致的描述,具有理论先进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防御山洪灾害提供了新技术。但由于计算参数,如阻力系数和下渗变量等,增加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流域地质、地貌等数据以及典型山洪观测资料等也是此计算方法中必不可少的。 5、实测雨量统计法 根据区域内历次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表,基于大量实际资料,统计区域及周边邻近地区各雨量站对应的雨量资料,取各站点各次山洪过程最大值的最小值为各站的单站临界雨量初值,计算各次山洪过程各个站点的各时间段最大值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 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pdf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 有三种方法: 1、头颅CT 成像后,资料导入电脑,计算每一层面积后,叠加面积得出体积,此为体积金标准,但很少用 到。 2、将血肿模拟为椭球体,体积公式为V=4/3 π(A/2)*(B/2)*(C/2) =(A*B*C)/2 说明如下: A: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 B: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 C:若层厚为1cm ,则厚度计算为各层面系数的叠加。血肿面积<25%, 系 数计为0,25%< 血肿面积<75%, 系数计为0.5 ,血肿面积>75%, 系数计为1 3、“ Cavalieri direct estimator 方法:由电脑”计算完成。 以上方法来源于neurosurgery 2006 脑外伤手术指南: 每层1cm 根据CT,血肿最大横径X 长径X 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2 若为0.5cm 则为血肿最大横径X 长径X 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4 谈点个人理解,公式π/6*长(cm)* 宽(cm )* 层数(最大血肿层面)是计算血肿最常用公式,但是同一 个血肿在不同层厚的ct 扫描下出现的层数不同,层厚越小则出现的层面越多,计算可能就存在误差。计算 一例理想状态下球形血肿量,则长和宽均为血肿直径,层面数为血肿直径除以层厚1cm, 即π/6*2r( 长)(宽)*2r (层数)=4/3π*r, 是不是很很熟悉,这就是初中几何计算球形体积的公式了。所以层数应该是层 厚为1cm 扫描下的层数,若层厚不是1cm 应适当转换,如8mm 层厚共 5 层,则在公式应用中应该是按 照层厚为4(cm) 计算,否则计算血肿量应偏大。 脑出血?外伤还是高血压脑出血?因为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计算与脑内血肿不同。高血压脑出血(脑内) 的血肿量计算常采用日本的多田明公式: 若CT 扫描层厚为10mm ,层数为血肿厚度

失血量的估计培训资料

失血量的估计

精品资料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 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 (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 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 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降水计算公式

一、潜水计算公式 1、公式1 Q k H S S R r r =-+-136620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2、公式2 Q k H S S b r =--1366220.()lg()lg()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r 0为基坑半径(m)。 3、公式3 Q k H S S b r b b b =--????????1366222012.()lg 'cos ()'ππ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b 1为基坑中心距A 河岸边的距离(m);

b 2为基坑中心距B 河岸边的距离(m); b ' =b 1+b 2; r 0为基坑半径(m)。 4、公式4 Q k H S S R r r b r =-+-+1366220200.()lg()lg ('')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为水位降深(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b '' 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 5、公式5 Q k h h R r r h l l h r =-++--+--136610222 000.lg lg(.) h H h -=+2 式中: Q 为基坑涌水量(m 3 /d); 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r 0为基坑半径(m); 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 h - 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

常用出血量估计方法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腕,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雨量器的种类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1.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 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 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 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 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 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 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 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 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 数。 2.雨量计 ①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 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 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 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 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 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 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 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 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 资料。 ②虹吸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

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方法

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方法 前期影响雨量在水文预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方案中对前期影响雨量依赖性很强,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准确性很大程序的影响预报成果的准确度。而在一些水文设计中,也常用前期影响雨量Pa作为衡量流域指标,反映流域蓄水量的大小。一般情况,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式为: Pa[t+1] = Ka * ( Pa[t] + P[t] ) 同时必须控制Pa[t+1]≤Wm 式中Pa[t],Pa[t+1]分别为第t天和第t+1天开始时刻的前期影响雨量(mm); P[t]为第t天的流域降雨量(mm); Ka为流域蓄水的日消退系数,每个月可近似取一个平均值,等于(1-Em/Wm),其中Em为流域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 Wm为流域最大蓄水量,是反映该流域蓄水能力的基本特征。 前期影响雨量Pa的常规计算方法及修正方法 使用上面的方式计算Pa时,一般日分隔点为第天上午8时,而每次预报时使用的也是使用8时的Pa值,而对于预报时刻 不在8时的预报方案,这显然是有误差的,特别是8时之后还有降雨的情况下,因此一般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修正: (1)8时之后的降雨以1个小时的单位进行再计算,当然此时的Ka要改用1个小时的消退系数。 (2)以当前预报时刻为起始为日分隔点,重新计算Pa。 多站流域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 具有多个测站的流域的Pa计算,一般人认为是分别统计各站的降雨量P,然后通过加权求得整个流域的降雨量P,接着再计算流域的Pa,在降雨均匀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较为简便。但是在降雨不均匀时,如一个有3个测站且权重相同的流域,只有一个站降雨并且达到3倍的Wm,如果用上面的计算方法,流域的Pa将达到Wm,即流域达到饱和,这显然不合理。 因此应该先分别计算各测站的Pa,然后通过加权(CnHUP:如果没有确定的面积权重,可以用平均权重替代,当然这样会有些误差)求得整个流域的降雨量Pa,这样就算某个测站降雨很大并且达到饱和,也仅是这个站达到Wm而已,经过加权计算,流域并未达到饱和,这样对反映流域蓄水情况更为合理。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

分娩失血量的计算法 产科产妇出血量估算产用的方法: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羊水压积测定法。 1、称重法:带血的湿物品(分娩前后所用辅料、衣、裤、纸巾)减去原物品干重量为出血的重量,每105g=10ml 出血量。 2、容积法:利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聚血盆等)测量。 3、面积法:血液浸湿面积按10×10cm 为10 ml 。即1cm 2为1ml 出血量。 4、监测生命体征估计失血量: 5、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 休克指数 估计失血量(ml ) 占血容量(%) 0.6~0.9 < 500~750 <20 1.0~1.5 1000~1500 20~30 1.5~2.0 1500~2500 30~50 ≥2.0 2500~3500 ≥50~70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 (正常值0.54± 0.02) 6、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 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 ,失血约400~500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占血容量 (%) 脉 搏 (次) 呼 吸 (次) 收缩压 mmHg 脉压差 毛细血管 再充盈 尿 量(ml/h ) 中枢神经系统 <20 正常 14-2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30) 正常 20-30 >100 >20-30 稍下降 偏低 延迟 减少(20-30) 不安 30-40 >120 >30-40 下降 低 延迟 少尿 (<20) 烦躁 >40 >140 >40 显著下降 低 缺少 无尿 嗜睡或昏迷 注:妊娠末期血容量(L )= 孕期体重(kg )×7 % 或非孕期体重(kg )×10%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Λ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形的 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ΛΛ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2.3.3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 形的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由雨量站观测到的降雨量,只代表该雨量站所在处或较小范围的降雨情况,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推求全流域或某一区域的平均降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雨量站分布比较均匀时,可根据各站同一时段内的降雨量用算术平均法推求。其计算式为: ∑==+++=n i i n x n n x x x x 1211Λ (2-10) 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 首先在流域地形图上将各雨量站(可包括流域外的邻近站)用直线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且尽可能连成锐角三角形,然后作三角形各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9,这些垂直平分线组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每个多边形内必然会有一个雨量站,它们的降雨量以i x 表示,如量得流域范围内各多边 形的面积为i f ,则流域平均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n i n i i i i i n n n x A x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112122111ΛΛ (2-11) 此法能考虑雨量站或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工作量也不大,故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3.等雨量线法 在较大流域或区域内,如地形起伏较大,对降水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则宜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雨量。如图2-10所示,先量算相邻两雨量线间的面积i f ,再根据各雨量线的

数值i x ,就可以按下式计算: i n i i i f x x F x )2(111 ∑=++= (2-12) 此法比较精确,但对资料条件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因此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典型大暴雨的分析。

数学建模题 年降雨量计算

组号183 B题、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1.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影响问题。对于气象空间站分布不均匀,使得中国大陆平均降雨量不能直接计算,并且很难得到某地区非常准确的降雨量数字,我们采用根据距离加权来计算某一点的降雨量,根据距离它最近的m个点来计算该点的降雨量。在建立模型求解中,我们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1、用matlab编程处理所给xls信息;2、借助c++实现我们做的模型,并进行稳定性测试。3、将算法移植到matlab上,解出精确度为1度的地图上的点的降雨量信息。4、借助matlab将中国地图大致范围求出。5、分析某地区的降雨量变化 声明:由于原始数据坐标问题,导致画出图像与真实情形相差太大,故借助matlab将错误数据更正。 2.问题重述 根据附件中的材料,研究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解决的如下问题: 1.估计1951年——2008年中国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 2.估计1951年——2008年某一地区的年降水量,即给出某一地区 的经度和纬度,用所建模型计算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按照你的 方法,估计水坝地区的降水量(1951年——2008年)。 3.研究中国水坝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注: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 可能会增加某地区的降水,也可能会减少另一地区的降水,还 可能会对某一地区的降水无影响。请大家从多个层面考虑这个问 题。)

3.基本假设 a)假设经过修改的数据真实可靠。 b)假设大坝是平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 c)假设大坝没有因年代久远或水量过大而影响蓄水量,并且一直完好如初。 4.符号说明: m为距离任意点(x,y)最近的点的个数 未知点(x,y)的降雨量 为已知点的年平均降雨量 为第i个已知点第j年的降雨量 为m个最近点中第i个点与任意点(x,y)的距离 为第i个计算出来的点的降雨量, n为计算过的点的个数。 5.术语说明: 已知点预测:在验证求未知的是否准确的时候,假设一个离已知点很近的点为未知点,求出它的降雨量,与刚取的已知点比较,看差距大小。 下文提到的c++程序只有一个,就是附录3中给的 6.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1模型的建立: 由题目中附件3可以看出,气象站在全国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所以不能用加起来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利用距离位权法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求出任意一点的平均降雨量。

最新失血量的记忆口诀

【公文写作】 身心健康成人的血条约占休重的7-8%,先计算总血流量,随后用失血过多量除于总血流量就算出所占的百分数了。先了解病人是啥特性、哪些水平的脱水,随后挑选相对支撑力和占比的水溶液,依据休重计算总水率,依据水溶液占比就可以计算含钠液的量,就可算出钠的成分。 呕血和便血是新生婴儿消化道出血普遍的关键病症。一般状况下,十二指肠上睑提肌(别称Treitz十字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hematemesis)主导;而下消化道出血便于血(hematochezia)主导。时下消化系统的出血较多,或肠内工作压力高过胃内工作压力时,顽强液可反注入胃和食道,也可以造成呕血;相反,上消化道出血超出3ml时,也会有黑便。即黑便时可无呕血,而呕血时经常出现黑便。 1.隐匿性呕血和(或)便血 (1)咽入母血:新生婴儿内服补铁、铋中药制剂、酚酞或中草药材等可造成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但较罕见。孕妇分娩时咽入妈妈产门中的污血,或吸进乳妈乳头干裂、糜乱处的母血,造成新生婴儿隐匿性呕血和(或)便血较普遍。小孩一般状况优良,无贫血貌或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浓度抗碱底漆变实验(Apt实验),可确立血液为母血。 (2)咽入自身的血液:新生婴儿因为咽入自身鼻咽部腔或气管中的血液,也可以造成呕血和(或)便血,需要与真实的消化道流血相辨别。一般状况下,经常出现插管等外伤性史和部分损害、流血引发。有灰黑色柏油便,排便边沿的尿不湿潮湿处(不湿者能加冷水)有暗红色,潜血或镜检血细胞可阳型。 2.全身出、凝血功能病症 有消化道外出血的主要表现,如皮肤、皮下组织的血点、淤点等,出、凝血功能相查验有出现异常改变。在其中以重危儿的DIC为数最多见,DIC患者临床症状有危重感染、硬肿症或RDS等。先天相同免疫性或被动免疫性血小板低性紫癜或各种各样先天凝血因子缺乏症则较罕见,经常出现阳型大家族病历和相对的出、凝血功能相出现异常。 婴儿期,最普遍的该类病症是新生婴儿出尿症。新生婴儿出尿症多在出生后2~6天出現呕血。出血多时,排泄物多见血水,并不掺杂别的成份。初期出血很少且无关键内脏器官流血时,小孩一般状况优良。迟发性维生素B12缺乏症,多见于新生婴儿长期性用抗生素、消化道外营养成分或妈妈挑食而由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发觉流血即投予维生素B121 5~1b250g静脉或肌内注射,输新鮮全血或干冻血液,可得到活血。 (1) 怎样根据休克指数判断?

井点降水工程量怎么计算

井点降水工程量怎么计算? 井点降水工程量的计算依据是你的降水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井点降水的方式、井点管的布置位置及数量、井点管深度、使用天数等。若井管间距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规定时,可按轻型井点管距,喷射井点管距2-3m确定。 1、制作工程量。 电渗井点阳极制作工程量以“根”计算。 其他井点管,已在安装和使用综合基价中以摊销量或一次使用量计入,不另计算制作费用。 2、安装工程量。 安装工程量,除水泥管井井点按井深以“延长米”计算外,其余均按“根”计算工程量。 3、拆除工程量。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大口径井、电渗井点阳极、水平井点等的拆除工程量,均以“根”计算。 水泥管井井点管费用已在安装综合基价中计入,不考虑拆除。 4、使用工程量。 使用工程量,按套数乘以使用天数,以“套×天”计算。 (1)井点套的确定:轻型井点,以50根为一套;喷射井点及电渗井点阳

极,以30根为一套;大口径井点,以45根为一套;水平井点,以10根为一套;水泥管井井点,以每一管井(即一个“井点”)为一套。总根数不足一套时,可按一套计算。 (2)井点管使用天数的确定:使用天以每24h为一天。使用天数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使用天数计算。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办理好经济签证、按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如何区别轻型井点与深井井点首先判断是否采用轻型井点依据两个参数,一是土的渗透系数是否在d,二是降低水位深度是否在3-6米之间或根据井点级数确定;一般采用离心泵与潜水泵。 深井井点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50m)、不受土质限制等特点,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基坑深(>10m),基坑占地面积大的工程地下降水;流砂地区和重复挖方地区使用这种方法,效果更佳。一般采用电动机在上面的深井泵及深井潜水泵。

计算平均降雨量

计算平均降雨量 问题描述:编写程序,从输入对话框中输入12个月中每个月的降雨量,计算月平均降雨量及月降雨量和平均降雨量的偏差,并将结果输出。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rainfall[12]; float differece[12] ; float averageRainfall; float sum=0; int i; for(i=0;i<12;i++) { printf("请输入%d月的降雨量值\n" ,i+1); scanf("%f",&rainfall[i]); } for(i=0;i<12;i++) { sum+=rainfall[i]; } averageRainfall= sum/12; for(i=0;i<12;i++) { differece[i] = rainfall[i] - averageRainfall; } printf("月降雨量:\n"); for(i=0;i<12;i++) printf("%.2f\n",rainfall[i]); printf("月降雨量与月平均降雨量的偏差:\n"); for(i=0;i<12;i++){ printf("%.2f\n",differece[i]); } printf("月平均降雨量: %.2f\n\n",averageRainfall); printf("月\t月降雨量\t月降雨量与月平均降雨量的偏差\n"); for( i=0;i<12;i++){ printf("%d\t%.2f\t\t%.2f\n",i+1,rainfall[i],differece[i]); }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脑出血量的计算公式? 有三种方法: 1、头颅CT成像后,资料导入电脑,计算每一层面积后,叠加面积得出体积,此为体积金标准,但很少用到。 2、将血肿模拟为椭球体,体积公式为V=4/3π(A/2)*(B/2)*(C/2)=(A*B*C)/2 说明如下: A:最大血肿面积层面血肿的最长径 B:最大血肿面积层面上与最长径垂直的最长径 C:若层厚为1cm,则厚度计算为各层面系数的叠加。血肿面积<25%,系 数计为0,25%<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血肿面积>75%,系数计为13、“Cavalieri direct estimator”方法:由电脑计算完成。以上方法来源于neurosurgery 2006脑外伤手术指南: 每层 1cm根据CT,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 2 若为则为血肿最大横径X长径X可见血肿层面数除以4 谈点个人理解,公式π/6*长(cm)*宽(cm)*层数(最大血肿层面)是计算血肿最常用公式,但是同一个血肿在不同层厚的ct扫描下出现的层数不同,层厚越小则出现的层面越多,计算可能就存在误差。计算一例理想状态下球形血肿量,则长和宽均为血肿直径,层面数为血肿直径除以层厚1cm,即π/6*2r(长)*2r(宽)*2r(层数)=4/3π*r,是不是很很熟悉,这就是初中几何计算球形体积的公式了。所以层数应该是层厚为1cm扫描下的层数,若层厚不是 1cm 应适当转换,如8mm层厚共5层,则在公式应用中应该是按照层厚为4(cm)计算,否则计算血肿量应偏大。 脑出血外伤还是高血压脑出血因为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计算与脑内血肿不同。高血压脑出血(脑内)的血肿量计算常采用日本的多田明公式: 若CT扫描层厚为10mm,层数为血肿厚度 血肿量=π/6×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长×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宽×层数 若层厚不足10mm,需算出血肿厚度,如层厚为5mm,层厚为×层数血肿量=π/6×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长×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宽×层数× 方法1:CT机上直接计算方法2:血肿量=π/6×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长×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宽×层数,小脑出血量:血肿半径r3次方×π4/3 有一些小疑问:1,血肿面积占最大层面百分比?有附图;2,小于1/4(层厚X0);大于3/4(层厚X1);之间用.然后代数和=代入公式中的实际层厚) 3,考虑这样计算的机制是考虑到血肿的占位能力——影象上量大的血肿实际临床上参与占位效应的能力越强,所以系数大

降雨频率计算(材料特制)

三类材料# 1 (二)降水频率分析 一个研究区域在任何确定时段内的降水量都是随机值,降水量资料系列是历史天气系统配置组合总体的一段样本[8]。根据样本资料,可以确定不同保证率下区域降水量的特征值,并给出丰、平、枯水年的代表年份,为后期计算提供依据。 2.1 保证率计算 若年降水量发生了n 次,由大到小排列为:x 1,x 2,x 3……x n ,并逐个累加次数,序号为m ,则按下式计算累积频率(保证率P m ): m m P n 1 = + (4-1) 对1956~2003年降水量进行保证率计算见表4-2。 表4-2 1956~2003年降水保证率 年份 年降水量(mm ) 序号 排列 对应年份 累积频率(%) 1956 1115.70 1 1406.00 1959 2.00 1957 486.80 2 1115.70 1956 4.10 1958 691.90 3 913.20 1969 6.10 1959 1406.00 4 817.70 1964 8.20 1960 527.10 5 813.20 1994 10.20 1961 599.80 6 779.00 1977 12.20 1962 366.90 7 775.60 1963 14.30 1963 775.60 8 748.00 1991 16.30 1964 817.70 9 737.10 1998 18.40 1965 261.80 10 721.00 1985 20.40 1966 527.90 11 718.40 1979 22.40 1967 593.40 12 700.90 1996 24.50 1968 386.70 13 698.20 1973 26.50 1969 913.20 14 697.30 1990 28.60 1970 597.00 15 691.90 1958 30.60 1971 511.20 16 684.00 1976 32.70 1972 374.20 17 683.90 1987 34.70 1973 698.20 18 673.20 1988 36.70 1974 474.70 19 665.30 1986 38.80 1975 392.80 20 664.80 1978 40.80 1976 684.00 21 599.80 1961 42.90 1977 779.00 22 597.00 1970 44.90 1978 664.80 23 593.40 1967 46.90 1979 718.40 24 572.50 1995 49.00 1980 380.70 25 544.40 1982 51.00 1981 393.20 26 541.50 1992 5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