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1

(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萋.萋()忧郁.()瞬.息()怀恋.() 三、自主学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背诵诗歌 《未选择的路》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评分() 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物理学 组别:________ 姓名: _______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 一、教学材料的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3 年审定】。内能是其第十 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本章的关键点,承上启下,为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他们对机械能能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理性思维能力与分析的素质,参与意识比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对本节课的前期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利用比较法认知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认知内能是物体本身具有的

(七年级语文教案)《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教案 蝈蝈与蛐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 第1~8行诗为第一节。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2、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惟其少、意惟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 《夜》这首诗尽情描写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柔适、宁静的心境。 1、全诗分为四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外国诗两首》教案

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优秀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优秀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项脊轩志》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 4.感受亲情 5.理清思路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 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明代: 字:号: 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 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 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 2.作品简介: 项脊轩:注解① 志:注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三)品读 全班学生朗读全文: 自读全文: 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 朗读第一二段: 朗读第三四五段: (四)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 平缓亲切 2.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 特点:小旧破漏暗

感情:喜爱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 不漏 不暗(亮) 幽雅 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 4.思考并讨论: “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 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 (六)背诵练习: 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 (七)练习 1.课本108页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4.学习作者坚强乐观的思想,正确理解人生的选择。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资料, 搜集与挫折、路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挫折和迷茫呢?这个时候你 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 来学习《外国诗二首》,看一下两位外国著名诗人对于这种情形有什么真知灼见,能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板书课题《外国诗二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方法引导: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 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 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 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读。 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点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听录音,生听读,把握读音。 3.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4.了解作者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学生分析] 《外国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 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在教学 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教学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 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 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 方法学习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几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感悟━研讨 ━迁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 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 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整体感知 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 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 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指的是什么? 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教师:不错,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诗中的“假如”,对当时的普希金来 讲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实的压迫和束缚,沙皇打击他,束缚他,压制他。但他并没有屈服。这首诗正 是他当时的真实感受的写照。这也是此诗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广为传诵,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座右铭 的重要原因。你们读了这首诗,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 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请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既是在劝告 自己,也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学生:“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的从容平静。 学生:我能从“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中,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诗歌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诗人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绵邈的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诗人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想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二)学法引导 由于两首诗歌都是外国人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因而有必要对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特点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这样才能帮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味。 (三)审美鉴赏 1、平实中见真情 《祖国》这首诗,诗人描画了一幅幅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所有这些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他“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画面背后,深藏着的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及其生活的热爱,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 2、深邃中显自豪 《黑人谈河流》短短的几行诗,诗人的思想超越了久远的时代,回溯了人类的历史;跨过了广漠的空间,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但仔细分析诗歌表象,可以判断出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我认识河流——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我认识河流”这一句诗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诗人是借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歌唱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祥地。歌颂黑人曾经作出过的杰出贡献,表达对美国当时社会种族歧视政策的蔑视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 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 教学要点] 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 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

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 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 年 4 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 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 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

《外国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一、名师说课 《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出主旨;又分别描绘感受“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的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科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做新颖独创、相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中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划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

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地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夜的静谧美丽,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诗的第一节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世界的一切都归于寂静,河水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这里既有听觉也有视觉,还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寂静的夜色中,溪水在轻轻的歌唱,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美,然后再由听觉转入视觉,借助月的光辉,描写静夜的美丽,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反复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令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二、名师引路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读写结合——读诗时学会用想象的方法,改写、续写则能加深对诗作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个人简历范文】 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无疑是当今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问题。下面是有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展示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阶段性成果,促进本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转变和提升。特举办xxxx 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评优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的内容,以单元设计为主题,采用中观教学设计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要求:

1、结合现行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以单元主题为主的中观教学设计。 2、设计课型可以是常规课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3、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 4、设计模板参照《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材》 四、活动对象: 所有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五、时间安排: 1、3月在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上作具体的宣传、发动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或对原有的作业进行修改后交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各校主讲教师从中好的教学设计作品上传。各校的作品数量在10件以内,原则上涵盖各学科。 4、5月20前各校汇总打包后上传,材料内需要有汇总表以及教师的作品,具体邮箱是xxxx 学校姓名学科教学设计主题课型 5、6月xxxx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小组组织评选,评出等第奖。 一、主题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二、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

《外国诗两首》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 1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提问:1?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提问:2?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当 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 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 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 忧郁向往瞬息 (二)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简易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评价方式 注:媒体资源或工具的教学作用和使用方式一般有: 教学流程图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又参见教材333-334页)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对象又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根据方式,又可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信息化学习评价工具有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这些评价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结合,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作业与测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用调查问卷、档案袋、观察记录表等评价工具实施教学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也要适当评价反思,看是否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通常通过实施准备状态前测(readiness pretest)来获得有关上述第一个问题的信息,这种测验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高中学科知识的某一选修模块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必修模块。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选修模块必备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此,需要回答下述问题:(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部分(如某个单元或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十分相似,但更侧重于(1)测查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2)利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利用分数进行排名。这种测验旨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得与失,以便师生调整教和学。 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产品(例如,文档、图表、程序等作品),也可以是对一个过程(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展示等)的阶段性评价,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其进步和不足的反馈,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提供矫正性的诊断。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存在学习问题,以至于形成性评价提供的矫正性诊断无法解决的话,就需要采用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来鉴别学生的学习困难。诊断性评价的目标是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原因,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进行补救。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此时,需要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2)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成就评价叫总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评价覆盖面很广,既有测验也有表现性评价。尽管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学习结果,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关于其学习过程的必要反馈,并注意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评定教学的有效性。 4.利用评价促进学习的其他方式。如前所述,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做出可直接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决策。除此以外,评价还从其他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激励学生学习动机。(2)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3)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4)利用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_教学设计模板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_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 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 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 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 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十九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