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垃圾分类·未来城市》

一、设计依据

未来城市缘起于美国的经典STEAM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想象、研究、设计和建造一个未来的城市,并且这个城市主要解决的一个民生问题是:垃圾分类。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两个法宝解决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A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最终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问题。

3.能够综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问题。

4.通过本次项目,初步学会模型的设计和建构。

四、材料准备

大白纸、木板若干、泡沫若干、软陶泥、超轻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且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第二部分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模型的制作及工具的使用,第六部分是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第一部分: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

1.城市基础设施如何排布。

2.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未来城市的主旨是城市建设,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的现状和研究未来解决方案

1.目前的垃圾分类的现状。

2.研究垃圾解决方案。

清楚目前的垃圾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部分:实地考察

考察垃圾处理中心和城市规划展览馆,让孩子们对垃圾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学习真实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开展的,城市规划的模型是如何制作的。

第四部分:模型的材料的选择和比例尺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建构模型,用什么材料做房子、道路、河流等等,让孩子对模型的建设有直观的认识。在构建过程中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第五部分: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孩子们初步接触论文,对论文的写作比较陌生,因此也需要花时间让孩子们对论文的写作掌握一些技巧。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授课之后,发现孩子们对这样的STEAM课程非常有兴趣,大部分时间在动手活动,让他们小组之间有合作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模型作品。在上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工具使用不熟练

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工具,在二级管的焊接中就能直接体现出来,对导线的剥除,出现了要么用力太大,导致内部铜丝被剪断,要么不够用力,绝缘皮剥不掉。

2.思路交流不够活跃

小组在进行设计时,组内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内的同学应该是相互探讨研究,找到最佳方案,再将最好的设计方案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但是课堂上的交流气氛不够活跃,思考不够充分。

本课程的整体效果不错,只有经历了不完美,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经历本课程以后,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数学素养

—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最新steam小学教学案例说课讲解.doc

【演讲稿范文】 steam小学教学案例说课讲解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垃圾分类·未来城市》 一、设计依据 未来城市缘起于美国的经典STEAM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想象、研究、设计和建造一个未来的城市,并且这个城市主要解决的一个民生问题是:垃圾分类。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两个法宝解决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A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最终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能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问题。 能够综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问题。 通过本次项目,初步学会模型的设计和建构。 四、材料准备 大白纸、木板若干、泡沫若干、软陶泥、超轻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且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第二部分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模型的制作及工具的使用,第六部分是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第一部分: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 城市基础设施如何排布。 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未来城市的主旨是城市建设,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的现状和研究未来解决方案 目前的垃圾分类的现状。 研究垃圾解决方案。 清楚目前的垃圾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部分:实地考察 考察垃圾处理中心和城市规划展览馆,让孩子们对垃圾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学习真实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开展的,城市规划的模型是如何制作的。 第四部分:模型的材料的选择和比例尺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建构模型,用什么材料做房子、道路、河流等等,让孩子对模型的建设有直观的认识。在构建过程中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第五部分: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孩子们初步接触论文,对论文的写作比较陌生,因此也需要花时间让孩子们对论文的写作掌握一些技巧。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授课之后,发现孩子们对这样的STEAM课程非常有兴趣,大部分时间在动手活动,让他们小组之间有合作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模型作品。在上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工具使用不熟练 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工具,在二级管的焊接中就能直接体现出来,对导线的剥除,出现了要么用力太大,导致内部铜丝被剪断,要么不够用力,绝缘皮剥不掉。 思路交流不够活跃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讲课稿

《制作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沉与浮的知识,延伸到制作小船。 2.理解载重最大与船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船图纸,会画图,并讲述原理。 2.小组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 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船 教学难点:设计小船 教学方法: STEAM课程是融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考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船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探究小船制作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小船的图纸,然后将图纸付诸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测试小船承重。 学习方法: 本课是实践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实验的学习方法,讨论是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实践的前奏,只有学生才充分认识硬币、纸张是否沉于水特点基础上,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进行小船制作的设计探索,研究纸张承载最大的特性,才能设计相应的小船。制作环节是学生平时实验技能的

综合性应用,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沉与浮的关系,感受载重最大和排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A4纸,剪刀,胶带,双面胶,硬币,水槽。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出示图片,幻灯片出示货轮,引出制作小船课题。图片中有很多轮船,他们是怎样运送货物的? 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 1.实验尝试一:请你猜测一下我们将一元硬币放到水里他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2.实验尝试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放到水里,你再猜猜这张纸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3.如果我们用这张纸来做一个小船,让这条小船承压更多的硬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 材料:双面胶、尺子、一元硬币、5角硬币等材料制作一艘货船(或小船),使其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量化评价:设计,制作,团队协作,展示。 1.设计环节:时间5分钟,小组讨论,协作,设计草图,交流分享5分钟。 2.制作环节:限时15分钟,计时,教师巡查。 四、汇报交流,分享经验 1.测试交流:先介绍,再数数测试。教师总结。

STEAM教学案例小花灯的设计与制作

STEAM教学案例《小花灯的设计与制作》 东风小学林秋莉 设计依据: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挂花灯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小花灯对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一节STEAM课程。将工程技术、劳动技术、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相整合,并且将之前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 学习流程:自主设计小花灯,从小花灯的外观到内部结构: 1.如何搭框架——运用劳动技能,把花灯扎得又结实又牢固; 2.该用多少料——运用数学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公式估算需要用多少材料; 3.怎么样才会点亮——科学电路帮助我们点亮发光二极管; 4.如何更美观——中国传统绘画、装饰艺术可以让花灯更有年味; 5.怎样更有趣——为花灯精选一个谜语,再配上一首歌曲!大家一起猜谜。 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历这些在STEAM理念下的学习来完成小花灯的设计和制作。 学习目标:通过从设计到制作小花灯的整个过程,希望学生的学会设计和探索的,培养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级:小学高段 材料的准备:设计单、发光二极管、导线、电池、电池盒、铁丝、彩纸、木棒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小花灯、第二部分为点亮发光二极管、第三部分为设计小花灯的外观,第四部分为安装小花灯。其中本节课的重点为设计小花灯和点亮发光二极管。运用到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比如科学中的电路的相关知识,以及劳动技术中如何运用电工胶布和剥线钳等一些工具的使用等。 第一部分:认识小花灯 1.通过观察小花灯的外观,激发学生想要自己设计小花灯的兴趣。 2.通过观察小花灯的内部结构,老师引导学生该如何将发光二极管点亮。 第二部分:点亮发光二极管 1.自主选择点亮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垃圾分类·未来城市》 一、设计依据 未来城市缘起于美国的经典STEAM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想象、研究、设计和建造一个未来的城市,并且这个城市主要解决的一个民生问题是:垃圾分类。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两个法宝解决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A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最终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问题。 3.能够综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问题。 4.通过本次项目,初步学会模型的设计和建构。 四、材料准备 大白纸、木板若干、泡沫若干、软陶泥、超轻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且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第二部分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模型的制作及工具的使用,第六部分是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第一部分: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 1.城市基础设施如何排布。 2.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未来城市的主旨是城市建设,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的现状和研究未来解决方案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课程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相互融合的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两个案例——“眺望远方”和“光阴的故事”的展示和分析帮助读者体会STEAM课程的特点。 案例一:眺望远方 课程目标 《眺望远方》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开发的STEAM课程。课程的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并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搭建出最高的塔。 (2)通过搭建高塔,了解塔的结构和材料组合的稳定性。 (3)培养学生动手及合作能力,感受建筑的魅力。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动手类课程有浓厚兴趣,能初步进行一些复杂结构的搭建。因此课程以“建造高塔”为抓手,综合了技术、美术等学科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的关系,并辅以对工程成本控制的训练。本课程以动手为核心,让同学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法,提升综合工程能力。

教学策略 1. 情景引入 教师首先营造情境,启发同学们从生活中提取出登高望远的经历,从而激发对制作高塔的兴趣。 2.任务引导 以有限成本内的高塔搭建为任务,使得整节课的机构高度融合和统一。 3. 合作学习 动手任务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本节课引导同学们进行合理分工,并鼓励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环境和资源 牙签、泡沫球、橡皮泥、加长牙签、胶水、彩色火柴棒。 教学过程 1. 任务概况阶段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展示诸如埃菲尔铁塔的高塔图片,并且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高塔所具有的特点。随后,同学们为了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制作一个不矮于35cm的高塔,展开分组,并进行分工和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样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小学STEAM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小学STEAM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10-11T09:49:16.12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作者:许正兵[导读] STEAM教育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许正兵(陕西省西安经开第五小学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STEAM教育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STEAM教育理念重构趣味结合生活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教学生“思考方法”而不是“知识点”。 关键词:STEAM教育;科学素养;数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05-01 一、结合STEAM教育学知识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最近两年STEAM教育开始火起来,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甚至有学校专门请国外STEAM教育专家过来指导,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的STEAM教育还是处于特别初级的阶段。STE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 Technology (技术), En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和Maths(数学)。STEAM课程教育是源自于美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提议、STEAM,是一种更具有创意性的教育方式,以艺术(ART)为工具传授孩子理工科科目(STEM)的知识,让孩子在学习基础理工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1、传统教学枯燥乏味,死记硬背 STEAM教育提倡建设开放活灵活变,举一反三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无论什么课都是我写、我做、我讲、而学生、我学、我记、我背!导致学生照猫画虎,教学题目换个方式就完全不会、创新性严重缺乏!比如小学数学的教学案例:一个鞋子图案和两个小猫图案相加,按照老师传统教学法很快得出相应的答案,如果一个鞋子图案、加一个小猫图案乘以口哨图案,学生的答案花样各异错误结果占据大半!从这个案例说明光按一定理论死记硬背是不够的,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和细心观察题目的真正意义。而STEAM课是这样教的,第一步:老师让学生先观察图案的不同,某一个图案会不会暗藏其他图案,每个图案的意义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第二步老师会让学生细细讲述每个图案的不同、第三步答案和结果描述、第四步尝试让学生举一反三来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读懂题目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改革缺乏专业师资 STEAM教育模式要求老师具有创新的、灵活的思维,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对教师有全面且极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大都是在师范学校经过师范技能培训或通过自学师范考试,单一学科培养下的老师。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素养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也较高,但仍然无法满足STEAM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超高要求。 二、创造数学素养兴趣课堂,关注科学知识之间的融合 1、动手操作,培养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不等于提升创造力。只有基于创新意识下,结合动手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潜能。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面积”的实践作业设计,整个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描一描(选择树叶,找一棵树叶比较多的树来采集树叶。树叶的大小要有代表性,不能太大或太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片树叶,将树叶的外形描下来)、估一估(估计自己画的这三片树叶的大小)、算一算(估算整棵树上所有树叶的面积)、贴一贴(不同树上的树叶,形状、大小、颜色各不一样,请你选择不同的树叶,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树叶贴出图形。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让学生说说所贴的图形像什么,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一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审美能力。 2、促进团队协作,培养合作力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同时,善于与同伴交流或交换思想意见。可以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在一个小团体的协作中体会创造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集体的智慧不容忽视。像“夺红旗”“夹玻璃球”“球的反弹高度”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养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STEAM教育提升数学素养优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技能的优化。合理地运用新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程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利用多媒体配合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动画媒体和生动课件。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就可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在学习《测量》“铅笔的长度”时,首先让学生打开我们的文具盒,我们看看文具盒里都有什么?大家争相抢答:铅笔、橡皮、铅笔刀、尺子、那么大家想知道铅笔的长度吗?学生渴望独立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大家纷纷拿起尺子开始测量,这时老师把学生引入到大屏幕上面,开始播放动画,动画主题有铅笔、橡皮、课本还有书桌配合愉快的音乐,依次在做自我介绍,“我是橡皮我的高度只有5厘米,我是铅笔我比橡皮高我有1.5分米...”通过短视频介绍学生理解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单位,下一个环节开始让学生自主预估长度,动手测量,书桌,教室门窗,操场距离等。它以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加之动听悦耳的音乐和动手实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语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

《制作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沉与浮的知识,延伸到制作小船。 2、理解载重最大与船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船图纸,会画图,并讲述原理。 2、小组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 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品质与实事求就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船 教学难点:设计小船 教学方法: STEAM课程就是融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考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船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探究小船制作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小船的图纸,然后将图纸付诸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测试小船承重。 学习方法: 本课就是实践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实验的学习方法,讨论就是前提与基础,就是科学实践的前奏,只有学生才充分认识硬币、纸张就是否沉于水特点基础上,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进行小船制作的设计探索,研究纸张承载最大的特性,才能设计相应的小船。制作环节就是学生平时实验技能

的综合性应用,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沉与浮的关系,感受载重最大与排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A4纸,剪刀,胶带,双面胶,硬币,水槽。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出示图片,幻灯片出示货轮,引出制作小船课题。图片中有很多轮船,她们就是怎样运送货物的? 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 1、实验尝试一:请您猜测一下我们将一元硬币放到水里她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2、实验尝试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放到水里,您再猜猜这张纸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3、如果我们用这张纸来做一个小船,让这条小船承压更多的硬币,您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 材料:双面胶、尺子、一元硬币、5角硬币等材料制作一艘货船(或小船),使其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量化评价:设计,制作,团队协作,展示。 1、设计环节:时间5分钟,小组讨论,协作,设计草图,交流分享5分钟。 2、制作环节:限时15分钟,计时,教师巡查。 四、汇报交流,分享经验 1、测试交流:先介绍,再数数测试。教师总结。

steam小学教学案例说课讲解

s t e a m小学教学案例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垃圾分类·未来城市》 一、设计依据 未来城市缘起于美国的经典STEAM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想象、研究、设计和建造一个未来的城市,并且这个城市主要解决的一个民生问题是:垃圾分类。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两个法宝解决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A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最终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问题。 3.能够综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问题。

4.通过本次项目,初步学会模型的设计和建构。 四、材料准备 大白纸、木板若干、泡沫若干、软陶泥、超轻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且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第二部分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模型的制作及工具的使用,第六部分是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第一部分: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 1.城市基础设施如何排布。 2.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未来城市的主旨是城市建设,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的现状和研究未来解决方案 1.目前的垃圾分类的现状。 2.研究垃圾解决方案。 清楚目前的垃圾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部分:实地考察 考察垃圾处理中心和城市规划展览馆,让孩子们对垃圾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学习真实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开展的,城市规划的模型是如何制作的。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s t e a m 课例教学设计

《制作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沉与浮的知识,延伸到制作小船。 2.理解载重最大与船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船图纸,会画图,并讲述原理。 2.小组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 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船 教学难点:设计小船 教学方法: STEAM课程是融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考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船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探究小船制作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小船的图纸,然后将图纸付诸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测试小船承重。 学习方法: 本课是实践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实验的学习方法,讨论是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实践的前奏,只有学生才充分认识硬币、纸张是否沉于水特点基础上,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进行小船制作的设计探索,研究纸张承载最大的特性,才能设计相应的小船。制作环节是学生平时实验技能的

综合性应用,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沉与浮的关系,感受载重最大和排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A4纸,剪刀,胶带,双面胶,硬币,水槽。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出示图片,幻灯片出示货轮,引出制作小船课题。图片中有很多轮船,他们是怎样运送货物的? 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 1.实验尝试一:请你猜测一下我们将一元硬币放到水里他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2.实验尝试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放到水里,你再猜猜这张纸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3.如果我们用这张纸来做一个小船,让这条小船承压更多的硬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 材料:双面胶、尺子、一元硬币、5角硬币等材料制作一艘货船(或小船),使其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量化评价:设计,制作,团队协作,展示。 1.设计环节:时间5分钟,小组讨论,协作,设计草图,交流分享5分钟。 2.制作环节:限时15分钟,计时,教师巡查。 四、汇报交流,分享经验

steam教育案例火星科学盒合作者的一些优秀示范

steam教育案例|火星科学盒合作者的一些优秀示范 校区基本情况,机构名称:智幻机器人创客空间校区地点: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菏泽智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智能教育机器人的批发、零售工作,在行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 从去年开始,教育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现在机器人品种有上千款,机器人专卖店也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单纯批发、零售机器人技术含量太低,市场一旦饱和,就很难生存。不适合作为长期事业来做。 自从今年4月份开始了解创客教育这个行业,感觉这个朝阳行业前途很好,国家政策鼓励,能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等各方面能力,是个好的发展的方向。 从那以后我有有目的性的地浏览关于此类的消息、文章。也联系了几家这样的机构,一直寻找有没有那种既能搭建又能学到科学知识的课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火星人俱乐部有一个叫小小发明家的课程,既能动手搭建又能学习身边的科学知识,最关键学到的知识点还能回归到初高中的课本。这个消息令我很感兴趣。 经过后续深入了解小小发明家课程,我发现确实比较好,贴近生活硬件产品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在结合最前沿的科技,真是太完美了。 我之前去过几家培训机构听过他们的课,大多以积木搭建为主,老师拿张图纸,一步一步告诉学生怎么去搭建,这样的积木搭建没有文化课的普及,只是单纯积木搭建,培养动手组装能力而已!

而小小发明家以结构原理为基础,让孩子在吃透原理、理清电路零部件和布局后,才自己动手组装,这样既能培训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也是这一点让我对小小发明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这一点让我最后选择了小小发明家! 对小小发明家的合作模式非常认可,做什么事都要由浅入深。课程合作费用较低,对那些想进去这个行业有不敢投资太多的朋友(担心回报太慢),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等校区发展好了再深入合作,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 力了以后在发展战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学设计》steam课例教学设计 优质文档 可下载可修改

《制作小船》参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充分利用沉与浮的知识,延伸到制作小船。 2.理解载重最大与船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能: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船图纸,会画图,并讲述原理。 2.小组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 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船 教学难点:设计小船 教学方法: STEAM课程是融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考量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船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探究小船制作需要重视的问题,设计小船的图纸,然后将图纸付诸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制作,并测试小船承重。 学习方法: 本课是实践类课程,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实验的学习方法,讨论是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实践的前奏,只有学生才充分认识硬币、纸张是否沉于水特点基础上,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进行

小船制作的设计探索,研究纸张承载最大的特性,才能设计相应的小船。制作环节是学生平时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应用,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沉与浮的关系,感受载重最大和排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A4纸,剪刀,胶带,双面胶,硬币,水槽。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出示图片,幻灯片出示货轮,引出制作小船课题。图片中有很多轮船,他们是怎样运送货物的? 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 1.实验尝试一:请你猜测一下我们将一元硬币放到水里他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2.实验尝试二:如果我们把这张纸放到水里,你再猜猜这张纸会怎么样?学生操作试一试。 3.如果我们用这张纸来做一个小船,让这条小船承压更多的硬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设计制作,小组合作 材料:双面胶、尺子、一元硬币、5角硬币等材料制作一艘货船(或小船),使其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量化评价:设计,制作,团队协作,展示。 1.设计环节:时间5分钟,小组讨论,协作,设计草图,交流分享5分钟。

steam小学教学案例说课讲解

steam小学教学案例说课讲解 steam小学教学案例 《垃圾分类·未来城市》 一、设计依据 未来城市缘起于美国的经典STEAM项目,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想象、研究、设计和建造一个未来的城市,并且这个城市主要解决的一个民生问题是:垃圾分类。这个项目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两个法宝解决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A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

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最终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能用各种工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比例尺问题。 能够综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问题。 通过本次项目,初步学会模型的设计和建构。 四、材料准备 大白纸、木板若干、泡沫若干、软陶泥、超轻黏土等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且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第二部分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研究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实地考察,第四部分是模型材料的选择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第五部分是模型的制作及工具的使用,第六部分是城市描述论文的撰写。

第一部分: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城市模型 城市基础设施如何排布。 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未来城市的主旨是城市建设,对小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学习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 第二部分:垃圾分类的现状和研究未来解决方案 目前的垃圾分类的现状。 研究垃圾解决方案。 清楚目前的垃圾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部分:实地考察 考察垃圾处理中心和城市规划展览馆,让孩子们对垃圾的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学习真实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开展的,城市规划的模型是如何制作的。

小学阶段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设计

小学阶段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设计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提倡体验型、动手型、学生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融入正式情境的体验。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学习方法的习得等是PBL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能力。当下的STEAM教育,强调的是各学科知识结构的融合式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设计”正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优质路径之一。笔者所在学校自20xx年开始创建STEAM教育创新实验室,在信息科技基础、拓展和探究课程中,均开展了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力求通过课程建设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个性化教育积累实践案例和经验。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會到优秀的STEAM 项目的必要性和益处,但也发现要真正实现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不同学科教师的无缝衔接合作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采用项目化学习设计可能会比传统教学花费更多时间备课,对学情分析的要求更高,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更大,特别是小学阶段实施项目化学习更加依赖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策略……这些都会阻碍或影响教师开展项目设计的热度和效度。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和实施跨学科的STEAM项目化学习设计。 ● 关于项目目标的确定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项目化学习目标的设定首先需要考虑学生有没有参加项目活动的经验,以及经验的丰富程度,因为这对后期项目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策略都起着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 根据STEAM和PBL的特点,笔者明确了STEAM项目化学习的总目标:以STEAM教育为核心理念,以校本信息化课程为实施载体,综合技术与科学、数学、艺术等相关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基于真实问题,营造探索、发现、创造三个条件激发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项目活动流程,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自信、思维技巧、创意表达、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中,通过项目化学习,掌握项目设计和运作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基本的学习目标。笔者根据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经验来设定小学阶段参与项目活动的目标。 (1)学习对象1:没有项目活动经验或缺少项目活动经验的学生。 初级目标:体验项目活动的一般流程,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技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项目。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STEAM项目活动的一般流程为:明确目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收集信息、制订策略、习得方法……)→测评效果。

STEAM教学案例小花灯的设计与制作

S T E A M教学案例小花灯的设计与制作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STEAM教学案例《小花灯的设计与制作》 东风小学林秋莉 设计依据: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挂花灯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制作小花灯对他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一节STEAM课程。将工程技术、劳动技术、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相整合,并且将之前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拓展。 学习流程:自主设计小花灯,从小花灯的外观到内部结构: 1.如何搭框架——运用劳动技能,把花灯扎得又结实又牢固; 2.该用多少料——运用数学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公式估算需要用多少材料; 3.怎么样才会点亮——科学电路帮助我们点亮发光二极管; 4.如何更美观——中国传统绘画、装饰艺术可以让花灯更有年味; 5.怎样更有趣——为花灯精选一个谜语,再配上一首歌曲!大家一起猜谜。 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历这些在STEAM理念下的学习来完成小花灯的设计和制作。 学习目标:通过从设计到制作小花灯的整个过程,希望学生的学会设计和探索的,培养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年级:小学高段 材料的准备:设计单、发光二极管、导线、电池、电池盒、铁丝、彩纸、木棒等。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小花灯、第二部分为点亮发光二极管、第三部分为设计小花灯的外观,第四部分为安装小花

灯。其中本节课的重点为设计小花灯和点亮发光二极管。运用到了多种学科的知识,比如科学中的电路的相关知识,以及劳动技术中如何运用电工胶布和剥线钳等一些工具的使用等。 第一部分:认识小花灯 1.通过观察小花灯的外观,激发学生想要自己设计小花灯的兴趣。 2.通过观察小花灯的内部结构,老师引导学生该如何将发光二极管点亮。 第二部分:点亮发光二极管 1.自主选择点亮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 2.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并通过电路图连接电路,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3.为了让发光二极管更亮,尝试点亮两个发光二极管。 第三部分:设计小花灯的外观 由于把重点放在了第一部分,因此这个小花灯的设计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先去设计好了,节约了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课前下发这样一张小花灯的设计单。 展示课前同学们的设计图,交流你的设计思路。从美术的绘图、数学上用料的多少、科学上如何搭建得更为稳定的方面交流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