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初中教师远程研修语文课程简报第三期

山东省2020年初中教师远程研修语文课程简报第三期
山东省2020年初中教师远程研修语文课程简报第三期

卷首语

网上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是远程研修使我们聚到了一起

不久之后

这些天积聚起来的激情、理想和投入改革实践的冲动

将变为我们冷静、现实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我想

我们不必企求一蹴而就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

为恰当的人,做成恰当的事

这就是我们的成就

(国家课程团队、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

专家视点

语文教师的类型与追求

国家课程专家巢宗祺

我们讨论了语文教师的资质和专长,其实

这只是大体的估量和期望。实际的语文教师群体

也不可能属于同一个模式和类型,即使都是合格

甚至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们之间也会有个性的差

异、趣味的差异、知识结构的差异、习惯采用的

教学方法的差异,等等。就趣味而言,有的教师

生性活泼,富有情趣,喜欢色彩绚丽、情感丰富

的作品;有的教师重理趣,常常从严谨的析事明

理的阅读与讨论中找到乐趣;也有的爱从幽默谐趣中获得享受,还有的则乐于寻求不循常理的智趣。

我们要尊重语文教师的个性特点,欢迎教学风格的多样性,反对语文教师和教学方法的标准化与格式化。语文老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语文教师类型的差别也有可能表现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人把当语文教师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有的人则将从事语文教育视为他所钟爱的事业。

语文教师类型的差别还可能表现在

格调上。我们听人演奏器乐,发现有的

人无非就是手法熟练而已,其实这只能

算是一种技术,而不是艺术;有的人能

在演奏中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的人能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中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表现出自己独创的演奏风格。不久前去世的画坛大家吴冠中先生说起他在留学法国时听苏弗尔皮教授谈到对两类艺术的评论:艺术的小写,在于悦人耳目;艺术的大写,则会触动人的心灵。

尝试编一个故事:有人遇到几个厨子,问:“你们是干什么的?”第一个答道:“我就是个做菜的。”第二个说:“我也是做菜的。我总在琢磨怎样才能让人家喜欢我做的菜。”第三个说:“我在做菜,也在学做菜,将来别人会做的菜我都要会做,还要做别人不会做的菜。要让大家都爱吃我的菜。”十年以后,第一个人还是“做菜的”,第二个人成了优秀的厨师,第三个人变成了烹饪大师和企业家。高超的厨艺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拉动了经济,发展了饮食文化。可见,古圣人言可作修改:“君子不当远庖厨”。

人生道路上,立意不同,给人给己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如果有人问我们语文老师“你们是干什么的”,大家会怎样回答呢?

团队之声

投石激浪吹皱一池春水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省级课程团队毕淑娟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

一种方式,它往往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怎样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呢?

一、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全篇着眼进行提问,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通过比较、概括、综合、具体化等思维形式,促进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主旨的深度挖掘。

《故乡》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三段,一在开头,一在中间,一在结尾。神异的图画是过去,萧索的荒村是现在,朦胧的想象是未来。教学《故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有什么作用?”这一问,让学生从“萧索的黄村”中看到了中国农村的衰败,感到了“我”内心的悲凉;从“神异的图画”中看到了少年闰土的英俊活泼,感到了中年闰土的穷苦愚昧;从“朦胧的想象”中看到了未来故乡的美好,感到了“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样,就带动了对全篇的分析和感悟。

朱慧敏老师教学《春》一课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按照“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顺序依次讲来,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两个问题:

(1)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美在 (2)

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引导学

生以审美的眼光感受景色之美,语言之美,

情感之美。学生穿行在五彩的画面中,徜

徉在优美的意境里,自然而然受到了美的

熏陶和浸染,并感悟到了绘景抒情的妙法。

二、要抓住关键,牵一发动全身

有些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行文线索、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倘若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来提问,就会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意蕴却非常丰厚,要真正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教学时,可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认识苏轼虽身处逆境却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妨这样设问:(1)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友人一次月夜游赏的经过。如果从文章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大家会选择哪个?(闲)(2)请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3)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

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4)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在这里,所有的设问都紧紧扣住一个“闲”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欣赏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欣赏了苏轼的人生态度。

三、要小处入手,细处着眼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词语、句子乃至修辞、标点的运用与文章主旨形成了丝丝入扣的连带关系。设计问题时,不要小看这些细小的内容,而要把它们作为分析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白蝴蝶之恋》中,当那只白蝴蝶翩然而去的

时候,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发出了这样一声感

叹:“唉,人啊,人……”作者并没有把自己

的感慨具体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省略号。教

学中,我在这个细小处设疑,问:“唉,人啊,

人……作者究竟想说什么呢?这个省略号蕴

涵着什么样的感情呢?你能把作者想说而没

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这一教学设计,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1)“唉,人啊,人,为什么拥有时不好好珍惜,失去时才懂得他的价值呢?”(2)“唉,人啊,为什么要有感情,为什么要承受感情是折磨呢?”(3)“唉,人啊,人,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堪一击,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蝴蝶坚强勇敢呢?”(4)“唉,人啊,人,为什么会被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而动心呢?为什么当歹徒行凶时,却见死不救呢?”……

朱则光老师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中“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提上繁华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一部分时,

故意将诗中的“已”“只”“该”字和“()”

删除,这样设问:读一读,看上面的诗

句漏掉了什么?想一想:哪一处错误最

不可原谅?这一问,让学生从中感悟到

了侵略者对国土的蹂躏之深,感悟到了诗人无限的悲愤和惋惜之情。尤其是一个括号,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回忆中的故乡越是美好,越是对现实的故乡充满了悲愤——我那如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现在如何呢?还有如锦幛的繁华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留给诗人的只有刻骨铭心的疼痛!

四、要分层设问,化难为易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来给学生“树一个梯子”,化解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沿着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最终求得自解、自得、自化。

《故乡》的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层层设问:(1)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2)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3)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五、要直题曲问,曲题直问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就会产生“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

“且”为“将近”意,

愚公还没到九十岁,

只是将近九十。二是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高兴得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六、要变换角度,激发兴趣

教学《社戏》,为了达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目标,很多教师这样设问:“请同学们谈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平淡无味。但如果变换提问角度:“我们在读书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就会呈现出与前一种问法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

教学《范进中举》,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假如范进、孔乙己两人的命运颠倒,他们可能会怎样对话?假如范进与当今老年大学考场中的七旬老翁相遇,两人会如何对话?”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深度探究主题。

总之,巧妙的设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愿你的问题设计,能吹皱语文课堂这一池春水,让它泛起层层涟漪,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吹尽黄沙始得金:《春》的教学视频形成过程

朱慧敏

09年五月份的一个星期六,突然接到菏泽市

教研室刘相梅老师的电话。刘老师告诉我,要我录制一节课,45分钟的课,3分钟的反思。课题范围都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经常讲公开课的老师都知道,公开课最不喜欢的课题就是经典篇目,原因就是难以推陈出新。如果是老生常谈,怎能引起同行的关注呢?我选了鲁迅的《孔乙己》,原因是我刚在学校的公开课上讲了这节课,切入点是“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一张人口失踪报告”,从孔乙己的姓名、外貌、身份特点到最后一次出现时孔乙己的情况,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从课堂的效果看还不错,学生能够在这个线索中水到渠成地挖掘出孔乙己的悲剧根源。可是,没几分钟,刘老师又打来电话:《孔乙己》被莱芜的陈老师选走了。她和张伟忠老师商量,让我讲《春》。原因是:在2020年3月26日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送课助教”活动中,我在东营市东营区一中执教了林斤澜的《春风》,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张伟忠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和《春风》同属散文题材,内容也有相通之处。

接受了任务,我心里直打鼓。朱自清的《春》是几十年来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有很多“大”家都讲过这篇课文。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怎样才能不落俗套,又能把经典讲深呢?时间只有一周!在一个周的时间里,要备课,讲课,录课,制作,刻录光盘,实在是紧张。紧迫的时间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因为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在灵感突现之下,就形成了“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的思路,并以体会“春之美”和“《春》之美”为主问题对全篇提纲挈领。有了这个思路,我马上写出简案,用邮件给张伟忠老师发过去。鉴于《春风》一课的经验,张老师肯定会给我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我做好了大改的准备。很快,张老师回复了:

朱老师:

整体思路可以,三个层次,特别是区分了“春”和《春》

的美。

建议,供参考:

1.对比阅读的诗歌和文章要附上。对比角度、达到的

目标要具体。

2.板书、多媒体内容要明确出来。

3.作业再具体点,是读,还是写?

4.因为要挂在网上,教案整体可详细些。

张伟忠

看到张老师的回复,我才算松了口气。这些都是小问题。稍微改动后,我马上投入到录制的工作中去。因为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我还有些不大放心。好在我的学生“久经沙场”,当他们看到架起的录像机,所有激情都来了。他们从容地朗读、思考、展示——给他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创造多大的精彩!让他们学会展示自己,这也是我日常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为技术的问题,又只有一台录像机,录制的效果不太好。在录像上,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问题,比如缺少激情,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老师的仪表不够精明干练等等。但因为时间紧迫,又不能够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就没有重新录制。当时我并不知道录制这节课的用处,去年暑假山东省初中语文教师远程培训时,我看到这节课呈现在全省同行的面前,确实有些汗颜。

后来,和邹平明集中学的李波老师交流。他说他是录制了两遍的。因为第一遍出现的问题太多。我更为自己得过且过的态度而惭愧。

制作和刻录光盘时已经到了星期六,我

和给我制作的同学一块儿在菏泽市电视台忙

到了夜里十二点。突来的一场大雨,把电动车

淋坏了,打的回到家,已近凌晨一点。第二天

上午把光盘分别用快递邮寄给华东师大的巢

宗祺教授和山东省教研室的张伟忠老师,这项

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那一周的忙碌紧

张还历历在目。对这节课的效果,我是不满意的。我只能说:我的学生表现很精彩!让学生展示自己,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理念之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得到了专家和一些同行的肯定。同行的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成绩属于过去,明天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

阵地,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争取迈向更高的境界。

作业选粹

说明文也可以这样教

青岛市中心聋校相龙娟

语文素养应该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它集人文的、历史的、情感于一体。怎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马老师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马老师的这节课,将说明文的实用性、功能性淡化了,一改说明文常规的讲述和灌输,整堂课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构建这样一堂完美的课,我觉得马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精心设计问题,对教材和学生了然于心。她将本课学习的重点——品味美感放在至高点上,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配合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于画中游。她以“标本”提纲挈领,引出“一幅完美的图画”。问题层层铺设:这幅画里有些什么?引出亭台轩榭;还有哪些在这幅图片中?引出假山与亭台的配合;书中的话是怎么说的?引出花草树木的栽种;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扣住主题:完美;要构成完美的图画还要有什么?引出门窗要美,色彩也要美。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铺设得多么巧妙!就在这师生的一唱一和之中,这篇说明文总——分的结构特点已一目了然,学生于其中尽是美的追寻与体味,早已不经意间跳出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条条框框。

马老师的课所表现苏州园林的美,都没有刻意地去剖析讲解,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感官去看,去想,去感受。在最后一个环节,马老师引导学生面对图片发挥想象:花开的时候,你站在紫藤前,会有什么感受?美图当前,该是有美感的。可马老师还不满足,她说:我们只是以观赏者的心情来看,若身在其中,就会和作者一样美

得不知该说什么了。多么富有悬念的总结啊,不是身在其中,又怎么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真正的美呢?

马老师的课如此出彩,是与她对教材的把握分不开的。只有对所教的内容了然于心,对说明文这种体裁特征把握精确,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学习特点了解透彻,才会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提出的问题才会有的放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的时候,所关注的更多是教材本身,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与学生的配合不和谐,在课堂中有时会被书本和教案牵着鼻子走,而学生的学习也陷入被动,那就谈不上什么教学的美感了!以后的教学还要更精心,更全面。

二、学习过渡技巧,丰富语言能力。马老师的课充满了教师的人文情感。就连过渡语都是包含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素养的。

在学生初读文章谈对苏州园林的理解时,马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说:“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我也在读,我在想如果我们写文章要把苏州园林介绍给大家,该怎样写?我找到了一个词:标本。”很自然地提出了下面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过渡语我想学生是喜欢的,因为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渴望与老师互动,渴望听听老师的心声。马老师的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就像朋友一样在一起学习一起探究。

在分析完四个讲究时,她说:“要构成完美的图画,只有这四个讲究好像不太够,还要有什么?”她的语气似乎在总结又似乎在询问,这样温婉的语气脱掉了教师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平和地引领学生去思考,让人听来不由得心生感慨:老师原来可以这样。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品味语言的时候,马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不感到寂寞?”好一个“谁”,好一个“寂寞”,一下子将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说活了。试想苏州园林那成千盈百的树木花草,若甘愿寂寞又怎能“俯仰生姿”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姿态?那一刻我真想站起来为她鼓掌。言为心声,一个老师的语言彰显的正是他内心的情感,语言的素养彰显正是教师自身的修养。

看了这堂视频课,我领悟到教无定法,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裁,只要你善于挖掘,

善于发现,总能体味到其中的美妙。体裁的边框是框不住敏锐的思维和敏感的心灵的。正如马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说的那样:“学说明文不仅要学说明文的特征,还要学习鉴赏它的美。”而学会鉴赏美不是我们一直都追求的目标吗?

一点反思:马老师这堂课以审美为主,淡化了说明文的特征,如果下一课时能够单独来分析一下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把握就全面了。

指导教师崔玲玲

“说明文未必按说明文教”,一句朴实的话却渗透着相老师骨子里的课改意识和课改理念,同时也引起教师们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用怎样的模式和方法教?相老师对这个问题不仅有自己的感悟,更有对教学工作的反思,这种精神也正是做教师应该具备的。

省课程团队张伟忠

观课用心,分析细致,感受有代表性。其实《苏州园林》原是叶圣陶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言,其本意未必就是写一篇说明文。可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把它作为典范的说明文,老师都按说明文的套路处理。看了这两堂课和这篇作业,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的审美和文化因素可能是很重要,但为我们所长期忽视了的。只有打破原先说明文教学的套路,我们才能更进一步欣赏《苏州园林》的美。

省课程团队赵春凤

一篇好文章,如何才能教出它的“语文味”,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开掘文章的“美点”,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更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崭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从已有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千姿百态,充满灵性,焕发生机和活力。

让沧桑的文言文年轻起来

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朝阳中学代伟伟

文言文,俨然一位沧桑的老者,唠叨着一些孩子们难以听懂的话,让孩子们见了他总想躲避。可是,我们为师者,是可以为这位老人注入一些活力,坚固他松动的齿牙,染黑他苍苍的白发,让他的语言幽默一些,让他的身体更敏捷一些。

改变简单的课堂结构。面对这样的老者,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失去耐心,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读、译、背;或者一线贯穿,或者层层深入,或者几个部分并列展开,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将课堂融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匠心。如《口技》围绕一个“善”字展开,理解内容,我们就设计:“口技之善表现在哪儿?”;研究写法,我们就设计:“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技法之善有哪些?”,即便是课堂总结,也可以这样引导:“你认为这堂课表现之善在哪?”这样一线贯穿,课堂不会如一盘散沙,学生也不会疲惫。

教以实用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可以无处不在,虽说重复是记忆之母,可科学的记忆方法绝对可以提高记诵的质量和效率。如《口技》一文要求全文背诵,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结构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词语缀连法等,让学生聪明地学习。

辅以有趣的活动比赛。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创意,我们可以让文言文这位古董式的老人变得很时尚,让他靠近我们,靠近稚气的学生。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太易疲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督促学生持久集中注意力,像单调的背诵,我们可以给学生限定时间,比赛背诵的质量与数量,亦可限定内容比赛所需的时间等,只要动脑筋,我们是可以为其注入活力的。

省级课程团队毕淑娟

沧桑、古板、生涩的文言文教学,在代老师的笔下变得如此鲜活、年轻、靓丽!代老师,在我的想象中,你一定是个幽默风趣、睿智博学的人,你的文言文课堂也一定充满了盎然生趣!如何让文言文这位古董式的老人变得时尚起来?你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诵读先行,“文”“言”并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中学薛薇

由于文言作品历时久远,文言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诸多不同,初学者常常感到文言文的学习颇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设计时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诵读先行

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句读;然后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字词,把握句意;再然后是要求学生能够读出情感,体悟主旨;最后是要求学生能够品味写法,学以致用。从“字”到“句”到“文”最后到“法”层层深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边读边背诵,最终实现“学生学之有趣,教师教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文”“言”并重

(一)“言”为文本解读之基础,应注意积累。许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之所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归根结底在于对文言字词了解、掌握的太少。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教学文言文时就要充分重视古今汉语的这些差异,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似是而非的理解,对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作深入的探究,从而确保他们顺利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学习文言文我们应该要有落实字词、重视积累的意识,因为只有夯实文言基础,我们才能顺利阅读文言文。

(二)“文”是思想内涵,应注意品析。文言文承载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承传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深入发掘文言文本中所传承的文化,从孔子、屈原、唐雎、欧阳修、范仲淹等古人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人性的光辉;教学中应尽量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去理解矢志不渝的屈原,去尊崇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去钦佩那“乐‘人之乐’”的欧阳修……”

三、因文而异

文言文不同文本各有其独特之处,像《与朱元思书》《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类短小精悍、文辞优美的作品,对它们的教学设计当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类言辞丰富、解读偏难的长文绝然不同。前者不妨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法,以读带教,以读带品,以读带悟;不重“言”而偏于“文”,学生一样能在美读、研读中,学习、体悟到比雕词琢句更有深度、更有美感的内容。后者,《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类长文,我们就不能光靠诵读之法解决了;而是要先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积累,然后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理解、体悟作者寄寓在文章中的情感。

省课程团队于立国

从教学实践中悟出“文言并重”又“因文而异”的文言文教学设计原则,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这是由文言的言语特点和文言文所传承的文化决定的。

三读出味

昌乐县城南街道中学马桂庭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读。

1.明明白白读古文。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教师不提其它的要求,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阅读天地之中,获得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这是提高学生认读能力的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2.情真意切诵古文。当学生能够读通读懂文章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正是深入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得出感情,读得出韵味。

3.潜移默化品古文。在基本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缘由,对事物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憎恶,为什么景仰,为什么鄙视……这样,阅读就更深入了一步。在此基础上就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美句、主旨句都在品读之列。语言是情感、智慧的外衣,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的载体。或粗犷,或细腻,或豪放,或婉约……阅读时要细细品味,细细咀嚼,引导学生“字字悟其神”,充分地触摸语言,使学生不知不觉学会鉴赏。

经此三读,文言文的“味”就让学生品出来了。

指导老师赵艳霞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合理利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有方法,引导有妙方,经此三读,文言文的“味”就让学生品出来了。

省课程团队张华清

“三读出味”,概括巧妙。“三读出味”,可谓“三味”:文味、情味、意味。明白文味,感受情味,才能品出意味。最终“三味”归一,化作语文味。此乃语文教学之真谛也!

与“之乎者也”过招

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刘香萍

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古文的指导者,得有招有式。

一、诵读为主,以读入其味。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课堂上应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诵读除了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外,还要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言的气、味、声、色。让学生习惯这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钟情这种轻重缓急的节奏;爱上这种流传千古的表达。直至能够琅琅上口而谈,顺手拈来而用,如源泉一般不断注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积累作基,以累酿其味。学文言文,摘录积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

的积累习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还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意差异,记录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同时做批注或点评。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也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积累能够让每个学习者足以在学习过程中得以积淀,深化理解与感悟,形成专属自己的体验和意象。

三、拓展增趣,以广解其味。

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学,还应重视文的教学,让学生领悟和学习古人的伟大思想,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内容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这些经典名篇中吸取精神养料。

比如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比较知道对于同一历史史实,不同的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将教材和生活靠拢,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用有效的招式去对付学生在与“之乎者也”相处中出现的难题,以有效的招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去倾听先人的心音,探寻历史的足迹。

指导老师王联华

诵读、积累、拓展,文言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的启发。

省课程团队张伟忠

深得文言文教学三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其实文言文教学,张三李四有平仄,之乎者也含至味,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招式”,文中的三招,可学可用,值得借鉴。

妙文共赏

游人如麻处,难得有风景

邹平梁州中学李光明

以前读《苏州园林》,四平八稳,老老实实,有些繁琐,有些木讷,仿佛老宅子里正堂上摆放的八仙桌,提不起多少兴趣。到过苏州园林,才感觉出老先生写作文真不容易。当然,我没有机会去逛一逛十几个园子,就是有机会,根据景点的门票,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囊中的银子。但我想,即便逛上十几个园子,要写出苏州园林的总貌,要用几句话传达出苏州园林的精神,也很难。这篇文章的出炉,需要的不仅仅是什么构思的技巧,也不仅仅是什么造句的功夫,恐怕得有一点美学的、建筑的、美术的内锦,还得有一点审美的、古典的、情趣的眼光,和一点综合的头脑,才能算是了然于胸,运笔方能自然妥帖。

读着文章,就想着老叶在园子里转,其目光所及之处,一定看见了我看不到的东西,他脑袋里想着的,和我想的肯定不一样。我在如麻的人群中,在人声鼎沸里,已经看不清园中远近的层次,听不见水中欸乃的桨声。秦淮河、乌衣巷、瘦西湖、周庄,这些江南文化的代名词,在商业经营下,都成了破碎的风景。我的心难得纯净,只是随着车轮一个劲的往前赶,急匆匆的步履,只留下轻飘飘的记忆。

顺便说说两篇的不同:《春》是自然产物,《苏》乃人工美景;《春》有乡土气,《苏》有文人味;《春》舒展,《苏》内敛;《春》闹,《苏》静;《春》清新,《苏》古雅;《春》从土里钻出来,《苏》是胸中有丘壑;读《春》直须小童子,读《苏》只需老先生;《春》是一首诗,《苏》是一方砚;《春》教学时需要感悟,《苏》教学时需要思考。

既要“口到”,更要“心到”:从读混“己”“已”说起

胶州市第七中学刘晓琴

“今天差点让学生给气疯了!”刚走上讲台不几天的小张一脸的愤慨,“‘吾日三省乎己’这句,从范读开始算起,连领读、自由读、指名读到课堂讲解等,读了不下十遍,可是教室里还有七八个学生把‘己’读成‘已’!”

其实,平心而论,学生不可能真的分不出“已”和“己”,只不过是在读的时候有口无心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用口又用心呢?我曾经在一轮复习时做过一些尝试。

简单统计了一下,初中文言文涉及到“已”“己”共有以下几句:“学不可以已”“吾日三省乎己”“死而后已”“骨已尽矣”“待君久不至,已去”“己所不欲”“颇示己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学习这些相关语句时,我总是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先别急着读,先去分辨一下是“自己”还是“已经或停止”,分清了再读,避免先“误”为主。这样,学生就会在读之前先用心分辨,读时用心读准,心到,口到,就不会像小和尚念经一样“瞎咧咧,”把好经念坏了。

用心去分辨,用心去读,我的学生很少犯上文那样的“低级错误”。

研修感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第六中学刘素洁

看完简报,凝眸深思:我与在简报上发表见解的同仁差距还有多远?这种差距源于什么?如何来弥补这种差距?这不仅仅是我现在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一生思考的问题,这种差距也不仅仅是我现在要弥补的,也是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弥补的。也许,直到退休我也赶不上他们,但缩小差距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追求。在远程研修中,我学习了专家独到的见解,看到了同仁灿烂的闪光点,意识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这是我进步的动力。

郓城县黄安镇初级中学屈素平

感谢命运,让我遇上了你——远程研修

临近暑假,

第一次

听到了你的名字

——远程研修

那时,

还感觉

你是那么模糊

那么遥远。

不经意间,

你,

来到了我的面前,

我是一脸怎样的惊喜呀!因为你,无比的

光彩惊艳!

你为我带来了

智慧的钥匙,

你为我打开了

知识的宝库,

你为我搭起了

才艺的大台

你为我

垒起了

通天的阶梯!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领导、专家、指导教师们,有了辛劳的你们,

2019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本

2019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本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又开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节观评课,分别是万峰厚老师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张龙龙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姚南南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后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丰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下面就张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谈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阿来第三次来丽江受当地政府的邀请,为中小学生写的有关丽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串起了丽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文章恰似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形成到汇入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构思之巧妙令人赞叹。 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触发学生情感展开教学,字里行间闪烁着诗意的魅力,寄寓了对丽江的赞美和深情。这堂课,张老师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文本、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花朵灿烂果实丰硕”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张老师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张老师在舒缓的音乐《大美云南秀色丽江》中,用充满深情的美语,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小水滴的游踪,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流,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微信,贯穿课堂始终,建微信群,晒朋友圈,设计群公告等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初二的学生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游记散文是第一次接触,缺乏类似的阅读感受及深入的体会。同时丽江很多学生未曾亲自到过,亲眼看过,不能深入的感受到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建筑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淳朴自然的民风,不能真正感受丽江的魅力。所以,张老师在教学时十分注意用音乐和图片感染学生,同时引导点拨学生对文章具体句子的朗读和赏析,激发学生感受丽江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情怀。这节课她利用图片、音频资料、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情景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在品析诗意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丽江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淳朴的民风,进而理解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热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来吸引学生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积极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热情投入。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诗意的语言,丽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闪光点,于是张老师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学生,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书写少年情怀,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迁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但很遗憾,课堂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设计中,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观整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以读贯穿始终,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堂学习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3、以微信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4、各个

高中语文研修观课报告

转眼又到了每年的远程研修时间,观看了四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尤其让我心生感慨的是莒南一中卢同良老师的《雨霖铃》,下面就这堂课发表一些我的浅显看法。 观看了卢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感受这位老师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和对语文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也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未来之路在这么一批后起之秀的带领下一定是一片光明。《雨霖铃》是一篇语文课程中相当重要的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从两方面对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首先看看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有音乐有氛围,比较新颖,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搭建立起与本词的联系,激发了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自然,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比较干净,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层层深入,节节落实。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科学。老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比较娴熟,课件制作较精美,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把握到位。整个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过程流畅。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强化学生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卢老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来鉴赏词句的艺术手法,多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地体会词的情感内涵,多次组织小组合作探讨来加深对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感知,从而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衔接得当,一气呵成。这节课的亮点就是年轻老师熟练掌握的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深感这堂课不愧为一堂优课。 语文教学之路依然还需要更多优秀的同仁们一步步探索,我们付出的总会有收获!

小学英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小学英语远程研修观课 报告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7年暑期小学英语观课报告作为一名年轻的村级小学英语老师,这次研修对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每位英语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现把观课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优质课基本成绩。 1、在英语课堂上,这几节优质课基本上呈现了自如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能看到师生开心的笑脸,在交流中学习到了知识的重难点。比如说,在王老师的听说课上,通过Guessinggame等一系列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事半功倍。 2、大部分老师重难点把握准确,解读教材得当,并且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学生易错、易混或模糊的地方,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了重点强化。 3、教学环节方面,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使知识的呈现富有新鲜感。在张敏老师的课上,老师让学生说出最害怕的动及原因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一般过去式。接着,通过句子的呈现,让学生总结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及发音规则,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牢记。 4、老师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使其成为课堂的有效辅助手段。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辅助,使课堂能够流利有效的进行下去,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

二、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缺少内化的时间。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是输入时间多,输出时间少,所以在课堂的前一阶段老师花费的时间较多,到了拓展阶段时间就所剩无几了,知识得不到有效地内化和运用。 2、师生思维互动少,老师总是迫不及待的说出“正确答案”。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顾及学生的探究过程。 3、在英语课堂中,有些老师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老师在口语,肢体书写等方面有着随意的姿态,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基本建议。 1、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老师们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客观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不固步自封,不唯优秀是从。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优秀教师的教案,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吸收优秀教师的教案精华,只能顺着别人的思路走,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研修简报

研修感言 迎着春的呼唤,我们走进研修;踏着夏的生机,我们告别研修。来去间,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多想让时间的脚步慢些、再慢些!此时我们的内心,有千般感慨,万般不舍,而此刻都化做了这一句句真实的感言,从内心深处缓缓流出,诉说着你我的心声…… 每次学习总有种来不及的感觉,来不及看专家的讲 座,来不及看同学的作业,来不及把自己的作业精益 求精,来不及……这回终于是结束了,但心里空落落的。哎?不是没事可以常回家看看吗?-------陈婧华 学习研修不但让我收获知识,它更让我收获感动,感动于教师们精彩的育人故事,感动于同行们对远研的执著.感谢远研,让我在感动中收获,在收获中进步.---------葛冰 研修好比我们教师的精神大餐,智慧的源泉!我深深感到:这样的学习,是空前的也是最幸福的。在这里,我看到了人人平等发展的

希望;在这里,有博学的专家给我们指导,有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老师为我们引路;每一期简报总让我们有新的感悟,新的感觉,新的体验,新的升华。研修??真是与你相见恨晚啊!-------靳晓林 研修中认识了那么的老师、专家。一起交流教学心得,我觉得自己的提高很大。虽然很忙碌。但忙我快乐着。虽然我们并没谋面,但如同面与面在一起。虽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我收获了很多果实,即使果实还未成熟。但我相信秋天的到来。-----孟思贝 在这小小的平台中我又重新的审视了自己.领略了那么多著名专家的独到见解;结识了那么多优秀的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优秀的文章;积累了那么多丰富的经验;……有那么多想说的话!我是幸运的,有机会在教育平台上学习;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在这平台上收获了太多;我是快乐的,因为在不断的学习中而快乐……----------刘玲 几许不舍,几许留恋,全在远程研修中 多少欢笑,多少泪水,也在远程研修中 面对电脑,我哭过笑过 手按键盘,我满腔热情 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同类 在这里重温了初恋的甜蜜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7年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在此次远程研修观课评课环节,远程听取了四位老师的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课堂细节) 四位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必修五,及选修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主要讲授新知,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复数主要是小结复习。总体上看,主讲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几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四位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表现真实形象。 (2)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课堂气氛营造 (1)主讲的四位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

小学科学观课报告山东教师远程研修

小学科学观课报告山东 教师远程研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观察起因 新课程标准张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钟者和参与者。”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小学科学课上更加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科学课的各种活动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的,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并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探究合作学习,在分工明确、日标确定的基础上,学生合作程度、思维的深度、动手实验参与度、活动频率等都影响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此,我着重的对小学生在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了观察。 二、观察策略 对小学生的科学课课堂多次进行观察,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有关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记录。本次观察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结果 我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小组规模:梁老师把全班40人分成10组,每组4人。小组人数适中,有利于互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围。如果组内成员过多就会使协调和管理难度增加,对合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2、分组方式:课前老师通过了解已经事先分好,梁老师是按每个小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拼配进行分组的。 3、合作探究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本节课一共组织了2次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为15分钟,约占整节课的30%。除4人上课开小差,没有参与合作探究,余下的36人均能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能作多种猜测;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性上基本得到了体现。 4、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给小组暗示2次,多次给小组及其成员进行评价,组与之间相互评价3次。 四、观察描述 课中课堂纪律不太好,小组合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积极性过高,有的竟然大声喧哗,老师在组织进行实验时明显压不住场,不过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学生至少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感受到“斜面省力”这一规律。 五、观察分析 梁老师在课中引导时并没有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导致课堂秩序凌乱,课堂纪律也难以保持。 从这堂课以及一些与科学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的责任分下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让各组明确自己其体的任务,要求学生知进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学习小组中一般由组长开展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

教师远程研修成果展之精彩简报

教师远程研修成果展之精彩简报 10月12日,当你走进xx校园的时候,你会被头戴耳机学习的老师全神贯注的投入神情所感动。这情景已逐渐成了XX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是由我校参加2017年XX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全体老师构成的。 学校领导对此次培训学习非常重视,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召开培训动员会,向全体学员简介了第一专题老师们的学习任务,又介绍了此期培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与会的所有老师都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会后,大家都积极主动地找研修组长、读网上要求……为正式学习的到来做好铺垫。初步接触之后,老师们还是普遍感到有陌生感,随之而来的是紧迫感——到底怎样实行网上研修学习?我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习? 所有老师在预热期内,积极点击、学习公告、文件,以便尽快融入到这刚刚接触的新生事物中去。我们即时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悟,互相询问、质疑。逐步地,老师摸着了一点门道。老师们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立即登陆——选中学习内容——在线听课…… 传统面对面研修和网络双流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带给大家全新的感受,带给大家思想的冲击、智慧的碰撞。相信开平的教师在专家们的引领下,通过本次研修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学习实践经验,业务水平能够迅速的提升。 (二)培训学习受益匪浅 老师们最感兴趣的课例实录开始了,语文学科周老师的课例,启发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实行识字,在写字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把握写字的要点。看完课例后,

老师们收获颇多,一致认为:只要每一节课对学生都实行认真的写字指导,那么学生的写字水平一定能够提升!英语学科刘青老师的课例,体现了以学生为根本,目标设计明确,并且实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收获。 下午,老师们继续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来,大家发表评论、品读案例、撰写作业,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老师在电脑前整整呆了三个小时也不休息。他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在这个神奇的空间里,向专家们学习,与同行们交流,思维在一次次碰撞中得到升华。浓浓的学习气氛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的文章为指导老师推荐了,祝贺你!”“你的作业内容才需要结合事例来补充。”“你所说的方法灵活多样,孩子们肯定喜欢。” 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教师的感慨更为深刻,年纪最大的英语王老师说:“这几天我打字的速度快多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叙说着自己的学习体会,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这次课例研究的学习对今后我校展开校本教研活动带来很大的启发,如果坚持做下去,相信教师的教育水平一定会有提升。 (三)相互携手共同提升 太阳是大家的,远程研修是属于每一个老师的。 XX校园处处充满浓浓的学习气氛,老师们都说:“共同研修给我们提供好的平台,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我们会相互携手,共同进步。“年轻的老师的干劲十足,因为她们期待着尽快熟悉教学岗位,在专家和同行的协助下成长起来。将所学知识使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研修观课报告

学习是一种需要 ——《我的家在日喀则》观课报告 本次的金秋研修即将接近尾声,在本次研修中,很有幸能看到 张淑凤、赵娜、高璐、国德华、王淑燕、刘冉六位老师的课,通过 对六节课的观看,真切体会到了学习是一种需要。六位教师对自己 的课堂精心设计,充分渗透了新课的教学理念,采用了丰富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大家展示了与众不同、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 音乐课堂。我很有幸能看到他们的课堂展示,这次的学习使我收获 颇深。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风采时常在我脑海中回想。不需要,就 不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更没有创新,也绝打造不出精彩 的音乐课堂。 在这六节课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国德华老师的《我的家在日 喀则》一课。国德华老师抓住了歌曲民族性的特点,从兴趣出发, 创设情境,层层引人入胜,学生在欣赏景物和聆听的过程中学习了 歌曲,这种生动的环节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使这堂课呈现出最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这次听课活动 的一点个人观点,有不当处请给予指正。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民歌,歌词 简洁生动,旋律轻快活泼,富有韵律感,深受学生喜爱。歌曲四四拍,一段体结构,五声宫调式,节奏简洁平稳,旋律流畅动听,具 有典型的藏族民间风格,听了这首歌,你一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 盛装的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 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 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德华老师在 本节课中综合采用音乐、图片、即时评价等手段来吸引学生关注老 师的教学,关注同学演唱、表演,这些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使得 学生们都激情饱满的参与课堂活动和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 一、评价。国老师的评价很及时,比如在节奏练习时,国老 师为学生们伸出大拇指,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提出表扬。孩子们需 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所以,不要吝 啬自己对学生的夸奖和肯定,做到多一些鼓励,就算学生回答不够 确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不要当场否定,可以说“你再听一下其 他同学的回答”或者“我相信你已经动脑了,”,“你回答的不错,

2018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2018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有幸观摩了赵杰老师的《单音与和声》一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赵老师的 课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了三维目标整体要求。 二、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结构清晰,注重实效。 整个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重点、难点处理符合 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重点突出,知识问题化、问题要点化;情境材料的选用生活化、典型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有效,反馈和 评价及时恰当。能够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例如,辩论赛的设置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视频导入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宪法文本进行学习,用问题引领法,辅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对重难点问题的处理上,采用补充材料、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方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 思考与感悟 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需要学习借鉴的一点是要注重培育学生自学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 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

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总之,教无定方,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闪光点,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2016简报一研修简报

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看不开、忘不了、放不下,把自己囚禁在灰暗的记忆里;不敢想、不自信、不行动,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空间里……如果不能打破心的禁锢,即使给你整个天空,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研修从理念到实践,从上层建筑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观课、评课――精品呈现,方法指导――案例操作,一步步,一层层,由印象评价到理性分析,由量表记录与观察到质性评价,给了我们新的认识,新的方法。 怎么认识、如何做,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怎么问、如何问,让我们的课堂问题指向明晰;怎么观、如何评,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力量;怎么改、如何调,让我们的课堂更有能力,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改变自己,从每天的努力开始! 2016远程研修我们来啦!

指导教师: 林峰岭伟娜月华 研修组长: 实验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王京东翠屏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柳林庄园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灵娟 桃村中学思想品德第1研修组于小卫桃村中学思想品德第2研修组胡志勇臧家庄中学思想品德第1研修组彩霞 臧家庄中学思想品德第2研修组王明翠观里中学思想品德第1研修组史新玉观里中学思想品德第2研修组衣剑锋松山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林忠全唐家泊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绍莉 家店体校初中思想品德研修组雅洁 寺口中学思想品德研修组国亮 蛇窝泊中学思想品德第1研修组林新伟蛇窝泊中学思想品德第2研修组风

一、2016年研修容结构 今年的远程研修分两大部分,分别是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结束时间也各不相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必修要在点击“我的研修”中图1,选图2中的“查看项目”,然后分别点击图3中的“课程资源”和“观课评课”两个部分进入 学习,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问题让 大家回答,在回答结束后才能继续往下进行,目的 就是让大家学得更细一些吧。 图1图2图3 选修部分的学习则要在点击图1后,点击图4中的“查看项目”,点击图3中“我的研修”则会出现个人的研修学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研修观课报告 2017年的全员教育培训,我有幸看到4位教师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他们教学基本功扎实,功底深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设计独具匠心。每堂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让我们这些参与研修学习的老师得到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从本次研修来看,教师注重实效,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发挥各自优势,使课堂教学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观看了4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教学素养展示。我被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折服,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4、每位老师们的课都设计的非常新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的准确到位,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导入新课环节设计新颖,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过程都能做到因人而异,启发点拨到位,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 5.老师要善于倾听。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发言,适时调节自己的教学,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语,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带着这次研修的收获我将继续读好书,教好学,将教学与思考有效结合,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找到能够适应孩子的有效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最新)

体育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

远程研修历史观课报告

远程研修历史观课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远程研修历史观课报告 本次远程研修,我通过观课,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如《高效课堂之探讨历史材料题的有效解法》有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远程研修提供了一次让我学习的一次好机会。不要只埋头教书,不抬头看路,怎能做到与时俱进,怎能引导学生走向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教育意义之一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茁壮成长,走在时代的前列,与世界同步,为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做出贡献。“用技术改变教学”提供的“优课”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我要更深入的学习,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我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2017高中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2017高中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中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中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在高中远程教师新课程培训中,英语教学专家就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阅读、以及写作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中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以及怎样推行新课改等几个专题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和分析。在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以及优秀的示范课后收获很大。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首先,参加此次远程网络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师首先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

受者,甚至把学生当作记录教师讲授内容的录音机。而素质教育的精神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 其次,通过专家的讲解我对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传统的语法教学是以教语法而教语法,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课不仅要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淡化单独进行语法教学的思想,应该将语法教学融入到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当中去,即融入到听说读写当中去。我认为英语语法课的课堂设计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导入,呈现,操练和评价。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入新内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新内容要在真实的语境中,可以是教师呈现,也可以是学生呈现,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学生在运用中自然地学会了这个语法现象。真正的将语法运用到交际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老师应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前一段时间有幸参加了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这次听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参赛的老师们都非 常的优秀,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让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 程中。下面我就联系我们的日常教谈一下我这次听课的收获,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运用简单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前上公开课的时候我经常会准备比较花俏,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相信很多老师们也都走 入过这个误区。但是看到小班体育课《小蚂蚁》这节课的时候我感觉眼前一亮。这节课的执教老师从 头到尾就是让小朋友在游戏中练习向前爬,向后退,横着爬,转圈爬。整节课,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 下一直扮演着小蚂蚁和妈妈一起变着法的练习爬的动作,玩的既高兴,还锻炼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让 人看着也很舒服。我觉得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应遵循简洁这一原则,充 分利用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游戏成为课堂的主题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二、精选活动课题,找准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 在听课的时候有两节课的让我感受颇深,一节是中班的社会课《认识安全标志》还有一节是大班 的语言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在《认识安全标志》这节课上老师从让孩子认识交通开始,让孩子 认识并记住交通标志,特别在红绿灯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让孩子和我印象深刻。听了这堂课后我 想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的话像甘肃省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这些弱小的生命就不会这样没有了。老师利用图片让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并利用课件让幼儿认识并加强记忆。回想自己在教 学中只是枯燥的教给孩子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记忆。欣赏这几课后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 需要改进的地方。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节语文课中,老师充分运用课件让孩子体会兔妈妈和小兔 子的爱,形象生动的动作让孩子和优美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孩子懂得感恩。 三、把时间空间充分的留给孩子,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这一天的听课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 孩子们拥有的自由,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能畅所欲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桔子变变变》这节课上,老师发给孩子们由桔子变成的图形让孩子的充分发挥想象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很喜欢这个环节并且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物体,如:坦克,各种小汽车,各种小动物,孩子们 的想法及动手能力让我觉得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太疏于孩子创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欣赏了本堂课 我觉得老师给了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能在动手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好活动流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课,孩子 们上了一半好多孩子就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兴致了。当看完了《小蚂蚁》和《小青蛙找家》这两节活 动课的时候我觉的很有启发。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们没有了兴致,是因为老师没有设计好活动流程。在《小蚂蚁》这节课上,老师就锻炼了孩子们爬的能力,整个过程就是爬,,但是孩子们整节课都玩的 很尽兴,没有一个孩子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们知道,前面有更好玩的在等待着他们。老师通过让幼

2016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选修课程试题答案

2016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选修课程试题答案 【班级管理-班级常规】外显有规内涵有德——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前测题 内容 外显有规内涵有德——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前测题 ? 1.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指向是 o A.班级发展 o B.学生发展 o C.班主任经验积累 答案正确! ? 2.班级建设的核心要素是 o A.班级建设目标 o B.学生成长目标 o C.学生发展期待 o D.班级环境 答案正确! ? 3.策划统筹班级文化的主体是 o A.教师 o B.学生

o C.任课教师 答案正确! ? 4.班级文化建设是否一劳永逸?o A.是 o B.否 答案正确! ? 5.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 o A.班级环境布置 o B.课堂之内 o C.课堂之外 答案正确! 您的总得分:100 分

【班级管理-班级常规】外显有规内涵有德——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后测题)内容 ? 1.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包括哪些内容 o A.班级环境 o B.班级活动 o C.制度建设 o D.精神文化 o E.心理需求 答案正确! ? 2.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起到怎样的作用 o A.导向 o B.凝聚 o C.束缚 o D.熏陶 答案正确! ? 3.班级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o A.陶冶学生性情 o B.规范学生行为

o C.凝结精神力量 o D.调节学生情绪 o E.促进学生发展 答案正确! ? 4.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的作用有 o A.讲话对学生的引导 o B.行动对学生进行身教 o C.自身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o D.知识的传递 答案正确! ? 5.班级文化的特征 o A.独立性 o B.局域性 o C.交融性 o D.排他性 o E.可逆性 答案正确! 您的总得分:100 分

网络研修观课报告

观课报告 认真参加了这网络研修,观看所有老师的精彩课堂实录视频,在观看过程中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课心得说几点体会。 一、主要优点 1.运用智慧化手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智慧化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内容利用信息化进行有效反应,既单做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有效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反思每位教师的课堂课堂,都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引导下去体会、理解知识,通过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

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六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3.联系真实的生活案例,体验人生的幸福美好。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如教学视频《做点家务活真不错》,教师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家长

山东省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山东省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篇一:XX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XX初中教师远程研修随笔 杨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XX年的暑期远程研修开始了,我们埋头在微机室里,体验着远程研修的耳目一新,领略着专家、学者们的精辟指点,品味着一线教师的无数心声,收获着意想不到的喜悦。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研修平台,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每位学员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其中,专家的谆谆教诲如春风,课程团队老师们的辛勤汗水似春雨、似清泉滋润着学员们的心田。真正的感谢研修,使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培训,什么是天天收获,时时挂念的培训,也是使我们普通的教师们受益最多的培训。自从参加网 络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 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在研修里,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中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这里学到很多,也有很多感悟,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是我充实自我的加油站。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 本次研修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修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研修的实效性。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研修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感觉这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程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