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上海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上海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时间表

教学进度表

《和灯做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灯的历史、种类和结构,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调查等实践方法。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实践方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自主地确立活动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展示成果分享劳动快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年刚刚过去,一定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灯让人记忆犹新)好,就让我们走进灯的世界和灯做朋友吧。

板书课题:和灯做朋友

二、教学探究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里有灯?你能叫出名字的灯有哪些请你说一说。

2、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灯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3、你能说一说灯的相关知识吗?(它的历史)

4、(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灯的图片)这些灯可以分为哪几种?你从哪几方面分的?

(从外形、功能上区分)

5、关于灯的相关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

6、请同学们打开书2~3页读一读确定本组的交流方案,并进行准备。

7、班级交流:每个小组的组员要密切配合,介绍的内容要丰富,介绍时的表现也应十分出色。

(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对一种灯中你最了解的灯做具体的介绍。)

三、动手填写:

1、根据你对灯的了解及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准确地填写你桌面上的学习单。(小组讨论后由一个执笔来填写)

2、汇报后大家评一评哪组填写的资料准确,内容丰富,新颖。

3、针对各组的介绍的内容,你有哪些问题?

四、设计、制作一种你心中的灯:

1、可以小组合作出一种灯市买不到的灯。

2、展示。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已与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了,让我们以此节课为契机,努力学习,让我们心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节能灯宣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节能灯的种类、标志及含义。

2、知道宣传和使用节能灯的意义。

3、通过收集节能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调查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节能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节能灯的种类、标志及含义。

2、收集节能灯的有关信息,制作宣传展板。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有关节能灯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节能灯的种类、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据专家测算,如果我国的白炽灯全部换成节能灯,一年可节电约2000亿千瓦时,可节省电费支出约1000亿无。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节能灯的知识,并号召大家使用节能灯。

二、教学探究:

1、查查看看

(1)课前布置查找节能灯的资料。

(2)观察记录节能灯与白炽灯的区别。

(3)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相互倾听和补充。2、小调查

(1)调查节能灯的使用和销售的情况

(2)设计采访记录。

调查节能灯的销售的情况

调查节能灯的使用情况

(3)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3、确定展版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展板内容。

4、设计和制作展板

(1)小组讨论版面的布局并设计简图

(2)小组分工,制作展板。

5、教师和学生对设计、制作的展板成品进行评价。

三、完成课本第9页的“学习单”

四、课后延伸:向家长和邻居们宣传节能灯的好处。

《路灯巧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路灯的组成、种类和作用。

2、通过设计路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设计和社会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4、树立关心身边事物的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了解路灯的组成,自行设计路灯。

2、路灯的设计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路灯的方字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并收集几种路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们会看到不少路灯。路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安全,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感觉。前2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自己设计一些美观、实用的路灯。

二、观察路灯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式与方程教案

《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每表示数量关系方程思想。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意义 1.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1)概括好处。 师:同学们都订了《小学生数学报》,你们喜欢不喜欢? 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单价是0. 4元,如果我们全班同学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年级2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校1500人,毎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让你继续表示几所学校,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每人都订一份这样的报纸一共要付多少钱,你都一一这样列式吗?可以怎样很快地概括出这种关系?(板书:0.4x) x表示什么? 这里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可见,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

好处?(学生回答)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洁地表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概括性。 (2)自主回忆。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有哪些?你能写出哪些式子是用字母表示的? 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字母表达式实际上是用字母表示什么?(教师分别板书)小结从同学们的整理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3)讨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刘强家上月收人a元,剩余486元,支出()元。 (2)—盘彩带长a米,做一个中国结用6米。做3个中国结用()米,还剩()米。 (3)—瓶盐水重a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克,含水()克。 (4)一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工平方米,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插秧()平方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式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2.回顾与整理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要表示出全区小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应怎样表示? 现在我们知道,总价是6024元(板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0.4x=6024)这个等式实际上就是什么?(方程) 自主整理方程的知识点。 师:关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能自己整理一下吗?可以用表格、网络图或者箭头等方式来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采用哪种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 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追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像0.4x=60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可以板书画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白锐 杨集二中 个人行为习惯与健康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理解优良的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1、通过自查、调查等途经,了解自己习惯中存在的优缺点,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2、能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流程 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习惯与健康 ------主题确定课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

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 四、活动实施 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专题 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 2、哪些我们做的好? 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 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 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透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想象潜力。 3透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潜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都说五(1)班的同学十分优秀,这天我也十分荣幸能到你们班来上课。期望这节课我们能够相处愉快。”一、计算导入:(算一算)“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但是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必须能够简单解决它。” 1、出示题目:你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一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你们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五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校园个同学计算,我校每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五(1)班人350000张 五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们校园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这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齐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是否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一、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校园”,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校园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礼貌礼仪伴我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资料。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礼貌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一身边的垃圾 城关二小:李毫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保护环境口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们再来看看后面的这儿张照片,看到这儿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回答)同学们喜欢看照片吗,老师带来了儿张照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新授:(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沙城约有3万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蛟河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 天计算,蛟河市每年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2、学生计算。(灯片)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师)“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许多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垃圾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 6、老师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三)“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1、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3(生汇报)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 我国LI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都被堆放在垃圾场。长此下去,终归有一天我们四周将会垃圾泛滥,世界将会被垃圾埋没?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扇形统计图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下册1—2页例题1和“练一练”,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数据特点。能联系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并能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做出解释和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旁注 一、据案自学 1.知识准备 (1)我们以前学过了__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 (2)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是__________ 统计图。 (3)既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还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是______统计图。 2.阅读课本例1 3.整个圆表示我国的陆地__________,每个扇形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种图形叫____________统计图。一、回顾复习,揭示课题 1.师: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及统计图的特点。 2.出示例1扇形统计图 检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提问:你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做什么统计图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并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展示,学习新知 3、提问: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什么? 师:相机说明整个圆代表我国陆地总面积。 师:问怎样从图中看这样的信息。生:学生可能提出山地面积最大,丘陵面积最小。 师: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出来的,4、提问: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观察交流,你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吗?它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关系) 5、提问:我国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学生计算,并且完成书上表格。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繁复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出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惠,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图号①②③④⑤⑥ 6 三角形个数12345 小棒根数 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师:谁能详尽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子数。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问题。 1、请读一读题中的文字,并观察情境图。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 [题解]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2) 2、楼兰的忧郁教案 (5) 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 (7) 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 (12)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13) 6、早晨教案 (15) 7、葵花之最教案 (19) 9、寓言两则教案 (21) 揠苗助长教案 (21) 刻舟求剑教案 (23) 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 (24) 11、我的母亲教案 (26) 12、济南的冬天教案 (30) 13、祥子买车教案 (33) 14、养花教案 (35) 15、母鸡教案 (37)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38) 18、秋天的怀念教案 (41) 20、勇气教案 (43) 21、再见了,亲人教案 (44) 22、桥梁远景图教案 (47) 23、黄河象教案 (50) 25、科学幻想之父教案 (53) 26、蟋蟀的住宅教案 (54) 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 (57) 28、风筝教案 (59)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xKb 1.Co m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①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校园提示语设计 赵湾乡中心学校王文涛 一、活动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设立的必要性,设立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纸、笔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律等。 九、活动过程:

2017-2018学年新苏教版6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本班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参与集体备课7 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3)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老师指导,或与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