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的护理
浅谈儿科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恶 性 刺 激 , 生 不 良的 第 一 印 象 。医 护 人 员 说 话 要 和 蔼 可 亲 、 产 耐 心 细 心 , 妈 妈 一 样 关 心 、 护 、 爱 他 们 。使 他 们 对 护 士 有 亲 像 爱 疼
近 感 容 易 接 受 我 们 , 成 良好 的 心 理 环 境 。操 作 时 医 护 人 员 动 形 作 要轻柔 , 量减 少患儿疼 痛感 , 则会使 患儿产生恐 惧心理 , 尽 否
所 以 , 一 印 象 关 系 到 今 后 心 理 护理 的效 果 , 不 可轻 视 。② 掌 第 决
握好患 儿心理发展规律 , 针对地实施 患儿的心理护理 , 儿 由 有 患 温 暖 的 家 庭 , 然 来 到 陌 生 的 医 院 , 活 环 境 的 改 变 , 且 目睹 忽 生 而 小 朋 友 接 受 打针 , 术 等 治 疗 , 易 产 生 恐 惧 心 理 。 因 此 。 理 手 容 护 人 员 要 根据 患 儿 的性 格 , 且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心理 护 理 。总 之 , 而 用 护 士 真 挚 的 同情 心 , 解 家 长 , 身 处 地 为 患 儿 着 想 , 得 家 理 设 赢 长 对 护 理 工 作 的理 解 和 支 持 , 动 地 配 合 护 理 和治 疗 , 直 接 影 主 并 响患儿 的心理 , 患儿 易于接受护 士的护理 , 与护士交流 , 使 愿 从
是 很 重 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 : 儿; 患 家长 ; 心理 ; 理 护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7 R 7.2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 6 2— 8 8 2 0 ) 0 1 7 1 8 ( 0 8 1 B一2 6 0 6 3— 1
在 儿 科 , 理 对 象 是 0岁 ~ 1 护 4岁 的 儿 童 , 于 表 达 能 力 不 由 完 善 或 根 本 不 能 用 语 言 来 表 达 , 行 心 理 护 理 非 常 困 难 。为 更 进 好 开 展 护 理 工 作 , I 床 发 现 家 长 心 理 状 态 对 患 儿有 直 接 影 响 。 在I 缶 例 如 : 长 对 护 士 的 不 满 意 可 以转 化 为 患 儿 对 护 士 的 排斥 ; 长 家 家 的倾 向 可 以 变 为 患 儿 的 倾 向 , 不 要 某 护 士 打针 等 等 。 如 1 调 动 家 长 的 积 极 因素 。 持 最 佳 的 心 理 状 态 保 家 长 是 患 儿 的保 护 者 、 撑 者 , 部 利 益 的 代 表 者 。家 长 是 支 全 患 儿 接 受 医疗 护 理 的 主 宰 者 。 家 长 对 患 儿 的 病 情 症 状 最 早 了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后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患儿家长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以此来影响住院患儿的心理,使治疗及护理得以正常的进行,增强护患间的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标签:儿科;家长;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群众不满意,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
在儿科工作实践中,由于护理群体是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护士与患儿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通过对家长进行沟通及心理护理,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
根据心理应激理论,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恐惧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
对住院患儿的家长所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怎样做相应的护理给大家作一下探讨。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状态表现1.1焦虑1.1.1患儿家长对自己孩子生病的相关医学知识缺乏,入院后对就诊流程及治疗效果等一系列问题感到陌生,不知所措,因此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1.1.2住院时对患儿所出现的病情发展症状表现忧虑,担心患儿治疗无效等。
1.2恐惧与信任缺失1.2.1由于对患儿病情医学知识的缺乏,家长容易对医务人员出现怀疑、不信任情绪,特别对治疗效果较慢或较危重的疾病,表现出信任缺失[2]。
1.2.2对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家长所表现出不信任或要求换另外护士操作等的行为,甚至在医务人员操作时,家长出现哭泣、愤怒等表现。
2护理措施2.1焦虑心理的护理2.1.1对入院就诊的患儿家长,护士要热情接待,介绍各种流程、住院环境等。
减轻家长因不熟悉就诊、住院流程等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1.2详细向家长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效果、护理措施以及因疾病发展而要出现的新症状,鼓励家长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
2.1.3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应预先向家属告知疾病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让家属有心理准备,同时要详细讲解治疗同护理措施,鼓励家属要有信心,减轻焦虑等情绪[3]。
儿科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的心理 , 必须在真诚尊重 的前提下使用夸奖式语 言 , 家长在 使 调查结果 表明 , 患儿家长存 在心理 问题 主要 包括 : 1 5 轻松偷 陕的气 氛下谈论 患儿各 方面情况- 。向患儿 家长 讲解 ( )8 2 J 例患儿家 长因对病 房环境 陌生而产 生 紧张心理 , 有 9例患 教育孩子 的方法 , 还 多做正 面的 引导 和教育 , 使家 长 明 白, 爱 溺 儿家 长对 住院环境不 满意 , 进行 挑剔 。( ) 2例家 长因入 院 不利于孩子 身心 的健康成长 , 28 甚至 可贻误病情 J并 教会 家长 , 时对 患儿 病情及预后缺乏了解 而产生 紧张 、 焦虑 的心理 , 中 正确 的 日常护理 知识 , 其 这样 又有利 于提 高家 长独立 照顾 患儿
・
l2 ・ 2
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 1 年 第 8卷 第 1 期 ( 半 月 版 01 6 下
・
心理护理 ・
儿科患 儿家长的心理 问题及护理措施
马 红 云
摘 要 目的: 分析儿科患儿家长存在 的心理 问题并探讨相关护理措 施。方法 : 用调查 的方法得 出患儿家长存 在 的主要 心理 问题 , 并对其进行
细介绍 , 让患儿家长产生信 任感 , 家长 的反 复询 问 , 到百 对 做
问不厌。
化 程度 : 中及 以下 l , 中 2 初 2例 高 5例 , 大专 及 以上 4 9例。患 2 2 加强宣教工作 .
儿住 院 3~1 。 4d 12 问卷调查 内容与方法 . 采用 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并 适 当 进行访谈 。调查内容涉及 1 方面 的问题 , 括 : O个 包 患儿 家长
由于儿 科大多数患儿年 龄较小 , 言表达 能力及 理解 能 例家长认为患儿患病是无辜 的 , 语 对患儿产生 内疚感 , 对患儿 的 力有 限 , 护理人员与患儿直接进行沟通时存在一定 的 困难 , 而 无理要求无条件满 足 , 至不配合 治疗 。 ( ) 6例 家长在 照 甚 72 患儿 与其 家长的关系亲密 , 家长可 完全 理解患 儿所要 表达 的 顾 患儿期 间对 自己的行 为缺 乏信心 , 害怕 自己的动作 会伤 害 内容 , 因此 , 护理人 员如果 能 与患 儿家 长建 立 良好 的护 患 关 患儿 , 希望护士能多护理患儿。 系, 使患儿家长 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这种特殊 的护患关 系, 不仅起到 很好 的治 疗效果 , 而且亦 有利 于提高 儿科护 理工作 2 护理措施
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1 2 8. 33
境和设施 , 要求转 院等 。
患 儿 家 长 其 他 心 理 表 现 容 忍 : 患 儿 不 正 确 行 为 的容 忍 和 支 对 持是许多家 长共 同的表 现。他 们认 为孩 子 的生 病 是 自 己照顾 不 周 造 成 的 , 孩 子 对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 让家 长看到治愈 的希望 ; 预后 差 的, 应用 婉转 的语言 , 安慰 家长 , 给以心理支持 , 使家长 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 对 由于与书籍上 治疗方 案有差 异引起 的对 治疗怀疑 , 以向患者家长解释个体存在 可 差异 。通过此类 与患儿 具体情 况相 同 的 治疗方案 的分 析 , 而消 除家 长的怀 疑。 从 对 由于医务人 员言行 等外在 条件 引起 的 信任 , 主动与 患儿家 长进行 沟通 , 应 注 意有技巧的交流 , 通过树立 自己良好的形 象来赢得家 长 的信 任。对 由于医疗 条件 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 , 可以通过提高 医疗诊 断水平 和护理 技术 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 以良好的护理服务 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
10例患儿 均 采用 尿道 下裂一 期 成 5
规章制度 、 同病 室 的患者 , 使其 尽早 熟悉 并适应 环境 , 消除陌生感 。保持病室环境 的清洁卫生 、 空气新鲜 。夜间睡眠使用光 线柔和的壁灯 , 让患 者感 到宁静 , 以保持 充足的睡眠 。同一 病室尽 量安 排年 龄相 一
仿 的患者 , 以满足其情感需 求。②建 立 良 好 的护 患关 系 : 针对患 儿年 龄、 受语 言 接 能 力和 心理 承 受 能 力 将 心 理 干 预 分 为 2 个层次 : 其一 , 对患者家属 的心理干预 ; 其 二, 对患 者 的心 理 干 预。③ 加强 心 理疏 导: 护士应耐心 、 细地解答 家属 提 出的 仔 各种疑 问, 主动介 绍各 种治疗 、 理措施 护 及 以往手术治疗 的成功病例 , 家属对该 使 病有一个全 面 、 统 的了解 , 除心理顾 系 消 虑, 减轻 精神 负担 , 并积极 、 主动地参 与到 治疗 、 理 中, 护 给患 者 强 大 的精 神支 持 。 确定手术后 , 由于治疗 、 检查 等各 项工作 的逐步展开 , 患者会产生疼痛和各种不适 感觉 , 导致拒绝 和逃避 治疗 。护理时应针 对低年龄患者适应性差的特点 , 加强各项 操作前后 的心理疏导和激励 , 并可用病房
浅谈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321 对因对疾病 预后的担心引起 的恐惧 , 士应针对 患儿 的疾病 对可 .. 护
化为病儿对护 士的愤怒 ; 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 童 的倾 向, 如不 要某护 士阿姨 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 明, 家长对 孩子 在治疗期 间 可能发生 的情况 有所 使 打针等等。在临床 , 我们发现 , 家长与患儿在 许多心理 问题的表现 形式几 乎是 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让家长
的不合理要求无条 件满足 , 尢其是一些对 患儿治禁 吃的食物 , 甚至许 多错误 的 护士沟通交流 。
行为如打骂 医护 人员 也不加 管教 ; 别是 一些 绝症 患儿 的家 长对 患儿在 吃 、 5 做好 以上工作必须具 备的素质和能力 特 .
穿、 玩等方 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 品不 加 以制止报 表 , 对工 作人员 并 的制止表示不满。 22 依赖感 : . 家长对患儿 日常生活 上 的照顾也 依赖 于护理 人员 , 对 自 而 己表 现得缺乏信心 , 自己的动作会伤及 孩子。 生怕
I2 恐惧 与缺乏 安全感。 .
13 怀疑 和不信任感 。 .
2患儿 家长其他 心理表现 .
2I 容忍 : 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 持是许 多家长共 同的表 现。他 . 对患
43 要有良好的形象, . 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题, 应保持干
们认为孩子 的生病 是 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 , 对孩子 有欠疚感 , 于是对 孩子病 中 净整 洁的仪表 , 和蔼可亲 的态度 , 亲切美好 的语言 , 只有这样 , 家长才 能愿意与
相 同的 , 例如家长 的恐惧 感、 悲哀 感、 焦虑感 等: 预后差 的, 用婉 转的语 言 . 应 安慰 家长 , 以心理支持 , 家 给 使 影 响的; 但家长与患几对疾 病的主体感 受不同 , 又使家 长有一些患儿 没有 的心 长能够正确 面对疾 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 出现代科技 进步 , 不要放弃 希望 ; 而
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分析,针对当前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支持,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患儿家属护理的问题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儿科;患儿家属;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16-02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率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健康重视度也愈加提升,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调查,家长的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患儿的心理表现。
家长对患儿的担忧、伤心或恐惧,都将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家长的心理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患儿家长的心态儿科当中,所有的患儿的护理都非常困难,因为患儿不会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患儿的想法和感受就去盲目治疗,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这就需要患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根本的护理和治疗目的。
每个带着患儿来到医院的家长心情都是非常复杂的,那种希望孩子快点好起来的想法会使得很多家长产生盲目和沮丧等情绪,如果看不到成效,家长可能会非常悲观,这不仅对患儿不利,更会对治疗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治疗。
2.主要的心理问题分析我院对自愿接受调查的200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全部为有效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患儿家长心理问题普遍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紧张和焦虑:这种情绪主要是源于家长急于求成的心理。
家长带患儿来医院之前,对患儿的疾病一无所知,由于心情焦虑,因此会非常担忧患儿的病情,并反复询问医护人员是否有经验,希望患儿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得到最专业的护理。
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发展,不断询问医护人员,害怕自己的孩子被疏忽。
由于一些患儿需要长期住院,面对孩子病情不见效而逐渐消极,而且心理负担加重,经济因素逐渐呈现,导致家长内心更加焦虑和沉重,对于医护人员的建议会表现出不耐烦的心理,或拒绝其他治疗。
浅谈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鉴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身的危害性及其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严重程
度 , 立 从食品 中 陕速 检测 金黄 色葡萄球 菌 的方 法 是非常必 要的 。 统 的 建 传
【] 董邦全 ; 1 雷柞荣;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J 中国公共卫 】 生 ;0 185:2- 3 2 I ,()28 2 0 【】 东秀珠; 2 蔡妙英,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00 2 1:
而住 院患儿 家长 的心 理变 化和 情绪 改变将 直接影 响息儿 的 情绪 . 而影响 治疗和 护理 效果 。 进 通过对 患儿 家长进 行心理 护理 。 其进 行 分析和 心理 干预 。 对 使 家长 保持 良好 的心 态 、 定 的 情绪 , 改善 护患 关 系 , 到 良好 的护 理 效果 , 治疗 和 护理 工作 得 以 顺利 完 成 , 稳 可 达 使 并使 患儿 的病 情 得到 控 制 , 短疗 缩 程 , 进疾 病康复 。 促
的部 分食 品 中, 黄色葡 萄球 菌污染 较为严 重 , 金 尤其 是在盛 夏季节 。
【】 方钧权; 5 陈旭 中; 蘑菇罐头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探
讨【]浙 江林 学院学 报 ,08 12:4 3 J。 2 0 ,()3- 6 【】 叶鹿 鸣 4 徐景野 ; 速冻食 品 中金黄色 葡萄球 菌检测及存 活观葛 J; 国 】中 卫 生检 验 杂志 ,0 8 1()2 1 20 .32:30
浅 谈 儿 科 护 理 中对 家 长 进 行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的重 要 性
谢 颖
长春 105 ) 3 0 1 ( 长春市 儿童 医 院 吉林
【 摘要 】 儿科护理 的对象是0 1 岁的患儿。 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4 由 沟通困难, 进行心理护理很难达到预定的结果和 目 的,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实用医技杂志 20 0 7年 7月第 1 4卷第 2 期 ( 1 旬刊 ) JMT, uy 0 7 V l1 N .1 I u dE eyTnD y ) P Jl.20 , o_4, o2 (s e vr e as s
・2 961・
受叩背的患者 , 可采用胸廓振 动法 , 由一只手放在另一 只手 上 面或两手平放 , 呼气 向 内向下震 动 , 率一 般 以 3 随 频 O次/ n mi 4 0次/ i m n为宜 , 也可在 咳嗽或 吹气球 时震 动。它 有助 于分 泌物向上移动至大气道 , 容易 咳出 , 同时还 可能诱 导 咳嗽 、 排
心理表现 。如希 望角 色转 换 , 代替 患儿 接 受痛 苦 的治 疗等 。 在此我们对家长 的不 同心理表现 以及针对这些 心理表现进行 护理 的体会进行探讨 。
1 患 儿 家 长 主 要 心 理 问题 的 产 生 原 因 及 表 现 1 1 焦虑 和紧张 是 由于缺乏对 疾病 的认 识 , . 担心病情及 预
( 沾化 县人 民 医院 , 东 沾化 2 6 0 ) 山 5 8 0
[ 关键词 ]患儿 家长 ; 儿科 护理 ; 心理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R 7 . 2 [ 43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59 (07)12 6 -1 1 7 -0 8 2 0 2 -9 1 0 护理人员 , 自己表现得 缺乏信心 , 对 生怕 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 子 ; 同疾病 的患儿家 长 , 相 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之间非 常容易沟通 , 同病相怜感 , 有 新人院 的患儿家长有时对老患者
3 3 刺激咳嗽法 操 作者站在患者 的健侧 , 一手按压患侧 . 用 切口, 另一手拇指或 中指在 吸气终 末用力 向 内按 压胸骨 上窝 的气管 , 并同时横 向滑动来刺激气管 , 引进 咳嗽的反 射 。 34 超声雾化 吸入法 是利用超声 波在发 生器薄膜 的高频 . 振动把药物变成细微雾滴 , 液随患 者 吸气 到达终 末细 支气 药 管及肺泡 , 到消炎 、 达 湿化气道黏膜 、 稀化痰液 、 解除支气 管痉 挛的作用 。常用 0 9 生理盐 水或 蒸馏水 10 m , d糜 蛋 .% 0 l加 。 白酶 5m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 庆大霉素 8万 U( 丁胺 卡那 0 6g 进行 雾化 吸 或 . ) 入 , h 次 ~61 次 , 2/ / 每次 1 n~ 0m n为 宜 , 雾 不宜过 1 5mi 2 i 烟 大, 以中档量 2m/ i lm n为妥 , 以免发生烟雾 窒息。 3 5 气管 吸痰法 对 于 咳痰无力 或呼 吸道分泌 物潴 留 的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的护理
2012-05-08
论文导读: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
在临床,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
例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
因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显得特别重要。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床位。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
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
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护理措施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
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
"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