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主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表格的化学工具。
元素的原子结构是指元素的原子中包含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而元素的性质则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横行和纵列排列,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横行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排列,纵列是按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上到下排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顺序排列,便于研究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一族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这种递变性导致了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的化合价都为+1.二)卤族元素:卤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七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石碳酸。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个。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这种递变性导致了物理性质的递变性,包括颜色加深、密度增大和熔点、沸点升高。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递变性,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卤酸。
总结:周期表是研究元素周期性规律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都具有原子结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这些规律和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本质和行为。
原子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到各个能级上,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3、能级的编号:K、L、M、N、O、P、Q(从内到外依次编号)4、能级的容纳电子数:K层2个电子,L层8个电子,M层18个电子,N层32个电子,O层50个电子,P层72个电子,Q层9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依次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周期性地出现在同一周期中。
第二章 金属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篇-1.

主要内容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构型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有机金属化合物稳定性和反应性的影响因素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几个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反应
金属有机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交叉 渗透的学科,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在50年代形成 的,自那以后金属有机化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化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分支之一。如果 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也是分量很重的一门课程。 金属有机化学之所以要被重点讲授,这不仅是 因为它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很重的份量,(目前的合成 反应中80%包含有金属物种),更重要的是金属有机 化合物有其独特的化学键理论和反应性能。
具有一定的极性。 周期表中的IIIA ~ VIA及IB和IIB族金属多可以形
成共价键。 如(CH3)3SnCl,(CH3)2SnCl2 , (C2H5)4Pb , RHgX
根据Pauling 的计算所得元素电负性之值
共价键型的金属元素
共价键 型金属
共价键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中最简单的类型,其性质 类似于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如可挥发、溶于有机溶剂而 不溶于水。该类化合物包括四乙基铅(PbEt4)这类大家所 熟悉的汽油抗爆添加剂。(1922年T. Midgley和T. A. Boyd 首先将Pb(C2H5)4 作为抗震剂添加到汽油中,促进了汽车 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埋下了环境污染的隐患。)
几何构型和键联基团的数量
共价键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及键联基团的数 量取决于金属所处的外层电子和杂化轨道形式。 IIIA主族 IVA主族 VA主族 IIB主族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 sp2杂化 sp3杂化 dsp3杂化 sp杂化 等边三角形 R3M 四面体型 R4M 三角双锥体 R5M 线型 R2M
有机金属化学

(四)金属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Ph3P)2PdMe2与 (Ph3P)4Pd性质类似 RSi(OR)3与Si(OR)4性质类似
金属有机化学与不含碳-金属键的络合物化 学重叠,与无机化学重叠
金属有机化学是介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五)有些含M-C键的化合物不属于 金属有机化合物
1983年,K. G.Bergman和
W.A.G.Graham在金属络合物和烷烃的 分子间反应中观察到了C—H键活化,再次掀 起金属有机化学的热潮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分类
(一)按中心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包括IA,IIA,IIIA,IVA,VA族及IIB族的金属与准金属
随后,很多化学家对砷、锑、锡、汞的 元素有机化合物进行过不少研究工作。
我国的化学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制备了 许多锑化合物,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黑热病。 为了减低锑化合物的毒性,还合成了一些新 的有机锑化合物。
其他,如锡有机物作为杀菌剂,汞有机物作 为消毒剂,“顺铂”做为抗癌药物等
(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工业直接应用
四乙基铅:汽油的抗震剂,有机锡化合物:高分子
聚合物的稳定剂和聚烯烃、橡胶等的防老剂等
硅酮聚合物:橡胶、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等, 可用作火箭、高速飞机等领域中耐油、耐高温或低温 的特种材料。
其他元素有机聚合物,包括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可用 作胶粘剂、阻燃剂、催化剂等。
金属有机聚合物在粘流态拉丝或制成其他形状,然后 高温裂解,可制得特定形状的陶瓷材料。用这种方法 已合成出有机碳硅烷--碳化硅纤维。
1917年,W.Schlenk从有机汞试剂出发,合成了烷
基锂试剂,并发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 Schlenk 系列玻璃仪器及其相关操作
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课题6. 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6.1研究课题背景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C-M键(σ键或π键)的化合物,M主要指金属原子,有时也包括非金属原子硼、硅等。
通常金属有机化合物依据金属被分为活泼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度金属有机化合物两大类,前者相对简单,而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是当代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逐步形成为发展极为活跃、迅速和极富生命力的新兴学科。
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是1827年Zeise合成的Zeise盐KPtCl3(CH2=CH2),其后虽然陆续制得含C-M σ键的锌、汞、锡的金属烷基化合物,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有机金属化合物并没有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早期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主要局限于第AⅠ、第AⅡ主族金属元素上,Reformatsky反应(1887年)、Ullmann(1904年)和Grignard反应(1912年)等有限的几个反应的发现显示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独特魅力,但是这些反应的发现和应用是孤立的,并未能引起对整个金属有机化学的重视。
直到1951年,T.J.Kealy和P.J.Pauson 意外地合成了二茂铁(Ferrocene),次年,G.Wilkinson和R.B.Woodward通过红外光谱、磁化率以及偶极矩的测定,判定二茂铁是具有夹心结构(sandwich strucyure)的金属π配合物,E.D.Fiseher等人后来通过x射线衍射的研究,认为二茂铁具有五角反棱柱的结构。
伴随着二茂铁结构和性能的研究,Zeigler-Natta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现(1953年)和乙烯催化(PdCl2-Cu+/Cu++)氧化合成乙醛的Wacker方法的相继问世(1957年),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引起整个化学界的强烈震撼和重视。
自此以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数十年方兴未艾,二茂铁衍生物新物种层出不穷,使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特别是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空前飞跃,开辟了金属有机化学的一个新领域,这些研究工作也极大地推动了化学键理论和结构化学的迅速发展。
金属有机化学相关资料

-金属有机化学1.序言2.主族金属有机化学3.过渡金属有机化学4.稀土金属有机化学5.有机合成中的金属有机化学6.金属有机化学催化反应一、序言1. 定义: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含有金属-碳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包括合成、结构、反应性质及催化性能等。
其中金属包括硼、硅、砷等类金属。
严格区分:有机金属化合物 M -C金属有机化合物 M -O ,M -N ,M -C金属有机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既可以归属于无机化学,也可以归属于有机化学。
2. 发展史1760年 合成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1827年 合成第一个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个含烯烃的金属有机化合物)Zeise’s 盐,Na[Pt(C 2H 4)Cl 3]1849年 E. Frankland 用氢气作保护气体3C 2H 5I + 3Zn → (C 2H 5)2Zn + C 2H 5ZnI + ZnI 21890年 第一个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Ni(CO)4,可用于提纯金属镍。
1901年 格氏试剂的发现,V . Grignard (1912年诺贝尔奖)RX + Mg → RMgX1919年 H. Hein, CrCl 3 + PhMgBr → Ph 2Cr1925年 Fischer-Tropsch 反应的发现,其机理的研究目前仍然是金属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可能是先生成M -C 或者M =C 。
1938年 O.Roelen 发现氢甲酰化反应(Hydroformylation, oxo process)。
PdCl 2催化乙烯水合生成乙醛。
1938~1945年 Reppe 合成的发展CO + H 2 + CH 2=CH 2 → CH 3CH 2CHO1951年 二茂铁的发现 FeCl 2 + C 5H 5- → Fe(C 5H 5)2,导致烯烃-金属π络合物理论的提出。
1953年 Wittig 反应的发现,利用膦叶立德合成烯烃的方法1955年 Ziegler-Natta 催化剂的发现 MCl 3/AlR 3催化烯烃低压聚合 "Cadet's fuming liquid" [(CH 3)2A s]2O A s 2O 3 + 4CH 3COOK1956年H. C. Brown 硼氢化反应的发现,符合反马可夫尼可夫原则,R 2B 接在最少取代的碳原子上。
金属有机化学

例如:[Me3NCH2Ph]5[Ni32Pt6(CO)48H](下图所示为簇合物阴离子骨架结 构)
(5)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以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催化剂,开发新型均相催化反应体系,催
化一些具有高立体选择性,高化学选择性以及高区域选择性的有机反 应。
例如:
R' R
HO
O R' R
PdCl4 _ 2L
他采用无氧无水(H2气氛)的技术合成化合物
1850年 E. Frankland成功制备出汞、锡、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CH3X + 2Na/Hg
(CH3)2Hg + 2NaX
还有:(C2H5)4Sn, (CH3)3B
1852年 C. J. Löwig和M. E. Schweizer合成出(C2H5)4Pb, (C2H5)3Sb和
CH3Cl
+
SiLeabharlann (CH ) SiCl ⎯C⎯u−c⎯at., 3⎯00⎯°C→
32
2
+
...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是合成硅橡胶的基
础。
P. Pauson 和 S. A. Miller 各 自 独 立 合 成 出 二 茂 铁
(C5H5)2Fe, 这是现代有机金属化学的里程碑。
1953 年 G. Wittig 发现 Wittig 反应(P 的 Ylied 反应)。
( R'
H R' R _
O
R
Pd +
O
LL
非对映体 纯度为95%:
Nu
R' R
Nu R' R
OH
O
资料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工业产量:
第二章 有机硅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氯硅烷类与相应的氯甲烷的偶极矩比较
硅化物 H3SiCl SiH2Cl2 SiHCl3 偶极矩(D) 1.28 1.17 0.85 碳化物 CH3Cl CH2Cl2 CHCl3 偶极矩(D) 1.87 1.56 1.00
是由于氯原子的p电子进入硅的 空轨道,形成dπ-pπ 是由于氯原子的 电子进入硅的3d空轨道,形成 电子进入硅的 空轨道 配键, 配键, 结构为
共价键的反应类型
均裂
1、取代反应 、 2、加成反应 、 3、消除反应 、 4、氧化还原反应 、
异裂
硅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性比碳弱,因此, 硅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性比碳弱,因此,在与各种非金属 元素成键时,硅键应当比相应的碳键强(见表2) 2)。 元素成键时,硅键应当比相应的碳键强(见表2)。 某些硅键和碳键的键能( 某些硅键和碳键的键能(kJ/mol) C
硅键
334-242
Si
188.3
334-242
H
303.8 413.3
O
422.5 344.4
F
560.6 426.7
Cl
368.2
Br
295.8
I
221.7
碳键 344.4
327.6
278.6
218
Si- 键强, C—C键比Si-Si键强,这是因为在同族元素中,共价键结合力 C键比Si Si键强 这是因为在同族元素中, 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减弱。Si-Si键很容易破裂,除Si-F键外,以 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减弱。Si-Si键很容易破裂, Si- 键外, 键很容易破裂 Si- 键最为最牢固。所以在硅化合物中,这种键最为普遍。 Si-O键最为最牢固。所以在硅化合物中,这种键最为普遍。
第二章 有机硅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有机金属化合物

Phosphine complexes
PPh 3 Ph3P Rh Cl PPh 3 Ph3P PPh 3 Cl Ru Cl PPh 3
Organosilicon and organoboron compounds
Ph Si Ph
• Metal main group transition metal f-block metal
[PtCl3(C2H4)]-
[Ni(CO)4]
Metal hydride complexes
H Et3P Pt Cl PEt 3 Ph3P H2 PPh 3 H Ru H PPh 3
N2-complexes,
H3N H3N NH3 NH3 Ru N N NH3 2+ Ph2P Ph2P PPh 2 Mo PPh 2 N N N N
交界碱
Hard ligands: N, O, F,
Soft ligands: a) 第三周期及以下的原子 b) 可接受p电子的原子 c) 含有p电子的,如
C C
C
C
HSAB原则—— 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硬的配体易于和硬的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金属通常处于高的 氧化态) 如 Al3+, Fe3+, Cu 2+, Ti4+, Pt4+. AlF63-, Ti(OR)4 very stable complexes Pt(0)-F, Pt(0)-OR, W(0) very rare. 软的配体易于和软的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金属通常处于低的 氧化态) 如Mn(I), Co(I), Fe(II), Pt(II), Pt(0)…) Pt(II) is soft but Pt(IV) is hard Cl Pt Cl Cl Pt(I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i
R"
6. 烷基锂与羧酸衍生物反应。
H3O+ R C OH
R'
EtCOOH+
H3O+
Li
C Et
O
OO
金属有机化学
三、用途
烷基锂可以用作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使其 他反应试剂锂化,生成新的碳阴离子反应中心,从 而和亲电子试剂反应,应用于合成上。
烷基和芳基锂化合物可以和Mg、Cd、Zn的烷基 化合物生成酸根型络合物(ate 型络合物)其中最重要 的是铜络合物(cuprate):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铝化合物
有机铝化合物合成的历史悠久,在19世纪中叶, W. Hallwachhs和A. Schaferik(1859)及A. Cahours (1860)即试验了铝和碘甲烷及碘乙烷的反应,德国 Max-Planck煤炭研究所Ziegler等的研究,奠定了 有机铝化合物的化学基础,并开发了用有机铝化合 物作为制备高碳醇原料的方法,在1953年又发现所 谓Ziegler法的低压合
㈡ 共价键化合物:3,4,5,6族金属
㈢ 缺电子化合物:Li,Be,Mg,B,Al等
☆备注
1.碱金属的烷基化合物不溶于烃类溶剂,对氧和水有 很高的反应性。
2.Li,Be,Mg,B,Al等能生成以烷基为桥的缔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合成方法
直接合成法 间接合成法 氢化物和烯烃、炔烃的反应
应用其它插入反应的合成法 和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
M—H + C=C
M—C—C—H
在非金属中,这类反应最有名的例子是硼烷和
烯烃的反应, 因此,H. C. Brown 于1979年获 诺贝尔奖,其特点为:
● 所合成的烷基硼不经分离即可进行下一步反应; ● 可由烯烃制得烷烃、醇、醛、酮、羧酸等; ● 反应为顺式加成的反Markovnikov型。
金属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
由上述结构推出:
1. 新轨道形成使RLi具有缔合作用,使烷基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并导致CH3Li,Et2Li等为固体;
2. 由于缔合分子中有空轨道,使其成为Lewis酸而易于碱发生作 用,进而影响烷基锂的性质,甚至可发生解聚。
CH3 + (n-BuLi)6
TMEDA THF
CH2Li + n-BuLi)
☆格氏试剂的合成
Mg + RX
RMgX
☆有机硅化合物的直接合成
Si(Cu) + 2RCl
R2SiCl2 (R=烷基、芳基)
由于金属可为合金,因此本法也可用于合成四 乙基铅、四甲基铅等。如:
4EtCl + Na(Pb)
PbEt4 + 3Pb + 4NaCl
金属有机化学
氢化物和烯烃、炔烃的反应
通式如下:
RC CH + EtMgBr
RC CNa + H2 RC CNa + NH3
RC C—MgBr + C2H6
金属有机化学
IIB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Zn,Cd,Hg)
在元素周期表中Zn,Cd,Hg是紧接在Cu,Ag,Au右 边的金属,在填满的d轨道之外,还有2个s电子。Zn 和Cd的性质相似,但汞则有相当不同的性质。
III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常以sp2杂化可 形成具有平面三角形的化合物。
IIIA族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聚合性(除三烃基 硼以单体存在外)。
其最重要的是硼和铝的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硼有机化合物
最早的有机硼化合物,由E.Frankland从有机锌化 合物和硼酸脂反应,于1859年合成。有机硼化合物可 以由卤化硼或硼酸脂和Grignard试剂或三烷基铝等烷 基化试剂反应来合成;但最重要的反应,则是从烯烃 或炔烃和B—H键的加成而得到有机硼化合物。这一 反应由H.C.Brown做了详细的研究,与烯烃的氢化 (hydrogenation)相对应,成为硼氢化反应 (hydroboration)。
一、制备---卤代烃与金属Li作用
C2H5Cl + 2Li
C2H5Li + LiCl
1.溶剂---苯或石油醚 2.制备烷基锂时,优选烷基氯和烷基溴(烷基碘易偶合且沸点高) 3.制备芳基锂时,优选芳基碘和芳基溴(芳基氯反应太慢)
金属有机化学
二、性质
1. 典型的缺电子共价化合物 2. 易形成分子缔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2RLi + CuX
Li+CuR2- + LiX
这一络合物和卤代烷能发生高度选择性的交叉 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应用。
金属有机化学
碱土金属有机化合物
碱土金属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中,其M—C键的
活性仅次于碱金属,形成的烃基化合有 R2M和RMX
两种。它们皆溶于乙醚中,其化学性质与锂的烃基化合 物接近。烷基铍是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其余烃基碱土金 属皆为不挥发的固体,烃基铍是缔合分子。这一族中最
RR'2C NHR''
O
RR'2C OH R'2CO
R'2C NR''
RR'CHO
RR'CH OH
RMgX
O
S
R C R'
R'C N R CH2CH2OH
R SH
D2O
SOCl2
RD
R2S
O
金属有机化学
含IIIA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这一族元素有B、Al、Ga、In、Tl,电子构型 ns2. ·np1,不常以单体存在,倾向形成含多中心键的 缺电子型化合物。
CH3I和汞在光照射下可以反应,生成MeHgI,这一 反应是发现有机锌化合物的Frankland在1853年发现 的,至今仍是简单而有效的增加一个碳原子的方法。
金属有机化学
二烷基及二芳基汞为非极性的,有挥发性,是 无色,有毒的液体或的熔点的固体;和有机锌化 合物不同,在空气和水中不会分解。所有的RHgX, HgR2型分子均为直线型结构。
活泼氢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 用下式表示:
金属有机化学
和活泼氢化合物的反应
RH + MY
RM + HY
这一反应可看作酸、碱的反应,称金属化
反应向 右RM 能沉淀 或HY 能除去
(metalation),是 H.Gilmann于1934年发现的。
炔烃类的反应有下面的例子:
RC CH + NaH RC CH + NaNH2
金属有机化学
☆ 铝氢化合物
相当与硼烷的化合物,称为铝烷(alane)。在低 压气态时AlH3和Al2H6两者都存在, 固体时唯一稳 定的铝氢化合物为无色粉末状(AlH3)n ,被认为是 氢桥联的聚合物,最重要的是氢化铝锂, 可以从 氯化铝和氢化锂反应:
已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非常多,RHgX或HgR2 型化合物可以从氯化汞和Grignard试剂以适当比例 反应而得到:
HgCl2 + RMgX HgCl2 + 2RMgX
RHgX + MgCl2 HgR2 + 2MgClX
金属有机化学
RHgX型化合物是晶态固体,当X为卤素、CN、 SCN 、OH 时,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当X 为SO42-或NO3-时,类似于盐,易溶于水, 可以看作 [RHg]+NO3-。
二烷基或二芳基锌可以从有机汞化合物来制备:
金属有机化学
HgR2+ Zn
ZnR2 + Hg
也可以用氯化锌和有机锂化合物或Grignard试剂反应来合成。
有机镉化合物
有机镉化合物的研究不多。尤其RCdX型化合 物的研究非常少。CdR2是由无水卤化镉和RLi或 RMgX反应合成的。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汞化合物
R2 AlH + C=C
R2Al-C-C-H
这一反应是三烷基铝消除烯烃的逆反应,烯烃 插入Al-H键即可。α-烯烃比中间的烯烃容易发生, 而且容易生成直链的烷基。烯烃插入Al-H键的反 应能力依次为:
C 2H2 >CH3CH=CH2>(CH3)C=CH2>RCH=CHR’
从烷基铝和烯烃的反应不能得到很长链的烷基的化合 物,由于烷基铝可以可逆的发生消除烯烃的反应。
3. 烷基锂可与Mg,Gd,Zn等烷基化合物作用形成配合物。
phLi+ph2Mg
Li2[Mgph4]
4. 烷基锂与CO2反应(为什么在制备烷基锂的保护气中去CO2 )
金属有机化学
RLi CO2 R-COO-Li H+ RCOOH H3O+
5. 烷基锂与醛、酮反应。
RLi+
R' R"
C
插入反应
O
R
R" C R'
金属有机化学
第二章 主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金属有机化学
概念
凡分子中 M—C 键是由主族元 素与碳直接键合 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称之为主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主族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根据其金属— 碳键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㈠ 离子键化合物:碱金属
锌的有机化合物
烷基锌化合物最早是在1849年由Frankland合成的, 是历史最久的有机主族元素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烷基锌化合物有ZnR2和RZnX两种类型。RZnI 型可由碘代烷和锌-铜合金反应来制备,热分解时,
发生歧化反应而得ZnR2:
Et I + Zn(Cu)
EtZn I 加热
1/2ZnEt2 + 1/2ZnI2
汞化和羟汞化 不饱和化合物和汞(II)盐,特别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