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曾丽蓉(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5)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 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455.1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with out-of-plane approach*ZENG Liro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out-of-plane approach.【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90 patients with radial artery pun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short axis plane group, long axis plane group and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uiding planes.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In the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total punctur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success rate of tube pla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were obviously l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and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P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blique plane technique for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but also promote the insertion eff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ube, the reduction of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are of high clinical value.Keywords : ultrasound guidance; out-of-plane approach;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临床研究·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19.03.013收稿日期: 2018-09-03*基金项目: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2017J164)对于较为复杂的重要手术,为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实时监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1]。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医嘱;2.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3. 洗手、戴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4. 准备好需要的器材: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无菌巾等。
二、检查部位1. 确认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放置在桡动脉或股动脉;2. 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感染或其他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局部麻醉1. 选择合适的局麻方法,常用的包括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2. 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3. 在消毒后待皮肤干燥后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方法为注射0.5%利多卡因,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而定。
四、穿刺置管1. 穿刺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组织;2. 穿刺针要与皮肤成30-45度角,并沿着动脉走向插入;3. 当穿刺针进入血管后,要注意抽回针芯,以避免导致血栓形成;4. 插入导管时要保持手稳定,并避免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导管,以减少损伤血管壁。
五、确认置管位置1. 确认置管的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确认;2. 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漏气、漏血等情况;3. 确认导管是否顺畅通畅,如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六、固定导管1. 用无菌巾将导管周围包裹好,保持清洁干燥;2. 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绷带将导管固定在穿刺部位。
七、后期处理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2. 定期更换敷料和巩固带,避免感染和移位;3. 在拔除导管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
总结: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和经验的操作,操作前需要充分准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且在穿刺和置管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减少损伤。
在确认置管位置后,要固定导管并及时处理局部情况。
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护理,及时更换敷料和巩固带,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导管。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标准〔一〕适应症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
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
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拟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
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
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缺乏。
>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3)肝素冲洗液〔2.5~5μ/ml肝素〕;(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
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
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
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一、物品准备血管超声引导系统1台、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超声引导系统专用针器1套、非无菌与无菌超声探查耦合剂各1支、其余同传统PICC穿刺用品。
二、操作程序1.获得置管医嘱,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并预约X射线检查行导管定位.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处置室),核对床号、姓名。
3.摆体位,暴露穿刺区域,患者戴口罩.血管超声仪摆放在操作者对面,便于操作者在目视屏幕下双手操作。
4.在血管超声引导下选择血管步骤:先摸到肘窝处的动脉搏动,大概在肘窝上2cm处先找肱动脉与肱静脉,涂抹少量的耦合剂,用探头轻轻压迫,可见其搏动的为肱动脉,与之伴行的可被压扁的为肱静脉。
因肱静脉汇合于内侧的贵要静脉,所以将探头向内侧、向上慢慢移动,找到内径较大的血管,用探头压迫,可以压扁,不见脉搏就是首选的穿刺血管-贵要静脉。
在预穿刺点处做好标记。
5.测量体位:患者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测量臂围:穿刺点上10cm,记录测量数据。
止血带放于患者上臂的下方。
6.手消毒液洗手、消毒A.摆体位、建立无菌区。
B.助手将放有棉球的弯盘内倒入酒精及碘伏.C.操作者以穿刺点为中心,酒精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D.酒精待干,以穿刺点为中心,碘伏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在病人臂下铺无菌治疗巾。
7.穿隔离衣,更换无菌手套.8.带无菌手套,打开插管包,铺好洞巾,吧PICC导管及连接器放到插管包的无菌弯盘内。
检查导管的完整性,预冲连接器、减压套筒、输液接头、最后冲洗导管外部,导管浸泡于生理盐水中。
9.用无菌盐水纱布擦洗手套.10.安防无菌探头罩:A.取无菌耦合剂少许涂在滩头上。
B.探头上罩上无菌罩,罩和探头之间,不可有气泡。
用橡胶固定牢固.C.在穿刺点附近涂抹少许无菌耦合剂。
D.将微插管鞘穿刺套件移入床旁无菌区、摆放整齐、合理。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曹岚;张丽娜;艾美林;李莉;田盾;孙扬;邓露茜【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43)4【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effect of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 cannulationunder ultrasonic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diseases.Methods:From December 2016 to May 2017,120 patients under critical conditions in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who received arterial cannulatio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a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blind puncture method)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cannulation)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uccess ratio of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 cannulation by one time,total success ratio of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 cannulation,numbers of puncture,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e of consump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uccess ratio of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 cannulationin the 2 groups (P>0.05).The success ratio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 cannulation by on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mbers of puncture,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e of consump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cannulation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io of radial arterial puncturecannulation by one time,decrease the numbers of punctur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ve operation time.%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人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总页数】5页(P447-451)【作者】曹岚;张丽娜;艾美林;李莉;田盾;孙扬;邓露茜【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床旁超声Needle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J], 陈英姿;林相彬;陈卫挺;陈仁辉;王和浩;夏晓萍2.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马进3.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联合平面外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黄重峰;潘闰梅;刘毅;焦丰;李铨华4.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 [J], 王浩然;郭苗;冯峰5.监督实践的学习曲线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追踪法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J], 田园;于春华;阮侠;白冰;张越伦;黄宇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压力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压力监测设备选择
01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临 床验证的品牌。
02
确保设备具有高精度、 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 的监测范围和分辨率。
04
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和易 用性,以便于在紧急情 况下快速部署。
压力传感器校准与调零
在进行压力监测前,必须对压 力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穿 刺桡动脉并置入导管,以进行血 液动力学监测或治疗的技术。
目的
该技术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动脉血 压、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连续有 创血压监测等,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各类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需实时监测动脉血压的病人等。此外,对于 难以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如休克、严重低血压等,也可考虑采用该技术 。
禁忌症
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脉管炎、雷诺现象等。对于存在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应谨慎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采用该技术 。
操作前准备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 风险,取得患者配合。对于紧张、焦 虑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的操作环 境。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具有抢救设 备的监护室内进行。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 重要性
学员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1
学员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员在压力监测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
3
学员对并发症处理与患者教育方面的认识与提高
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和趋势
01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与 优化
桡动脉穿刺

04
CATALOGUE
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性应用
桡动脉穿刺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左 心室造影等,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脏功能。
介入治疗
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穿刺常作为手术入路, 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VS
创伤救治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桡动脉穿刺可以快速 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指导治疗。
桡动脉穿刺的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 脉穿刺技术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普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训
随着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越来越 广泛,未来需要加强这一技术的普 及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 能和规范。
注意事项
在进行桡动脉穿刺前,应仔细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血管状况,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 忌症。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 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02
CATALOGUE
桡动脉穿刺的步骤
准备物品
消毒物品
包括无菌手套、消毒棉 球、碘伏或酒精等消毒
患者体位准备
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手 臂自然伸直,手掌向上。
穿刺位置选择
选择穿刺点
在桡骨茎突上1-2cm处,选择搏动明显、易于触及的桡动脉作为穿刺点。
定位标记
用笔标记桡动脉位置,以便准确快速地找到穿刺点。
消毒与铺巾
消毒皮肤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消毒棉球蘸取适 量碘伏或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范 围应大于10cm。
铺巾
在消毒区域上方铺无菌巾,保持无菌 环境。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

的患者。
9. 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三、操作
1. 直接穿刺法
2. 穿透法
3.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四、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
液需要。 7. 术后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8. 需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 9. 需暂时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0. 其他 如预计术中出现空气栓塞发生率较高或需要抽吸气栓等。
压监测都没有区别。
(3)坐位:可置于耳后,以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5.导管内气泡 监测系统中加入0.1ml的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 0.5ml的 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6. 传感器的位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压力传感器应平齐第四肋间 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有 研 究表明,当压力传感器低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当心脏跳动频率一定时,血压的升高与高度差成正比;当压力传 感器高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 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 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 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二、监测前评估
(一)适应证 1. 术前存在严重创伤、脱水、休克、失血量较大、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 2. 行较大手术、手术复杂或时间长、预计术中有体液或血液丢失。 3. 手术本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 4. 术中需施行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 5. 在难以评估尿量的情况下(如肾衰竭患者),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容量评估。 6.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困难或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而外周静脉通路不能满足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得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得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得正确应用。
适应证
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得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与实验室检查得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就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得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得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得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
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但就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得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得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
装置得选择及准备
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得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得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得1%得利多卡因。
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得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得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得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得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得位置。
脱掉手套,再次洗手,穿隔离衣,戴手套,无菌巾覆盖患者,只暴露前臂消毒部分。
消毒超声波探头
一人用蘸有消毒液得无菌纱布擦拭超声波探头,另一人在不污染无菌手套得情况下,用内侧底部涂有无菌凝胶得透明袋接过并包裹探头。
将包裹探头得透明袋中空气挤出,以免影响成像。
穿刺部位得选择
保证探头在5~13MHz得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得显影在屏幕左侧。
起自腕部,对前臂侧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静脉。
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就是塌陷得,而动脉就是鼓起得),见图1。
图1.光压得作用为鉴别动、静脉
桡动脉(A,黄色箭头)横断面可见有静脉伴随(白色箭头)。
超声波探头得光压可引起静脉塌陷但不影响动脉,动脉仍可见(B,箭头)
确定桡动脉后,进一步调整,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更分明、调整深度,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清晰可见、从腕部扫描至肘窝,注意观察就是否存在动脉迂曲及钙化。
穿刺部位则选在血管直径最大及钙化程度最低部位。
留置针插入后可能会出现扭曲、打折,因此尽量先选择近腕部、远肘部得位置穿刺。
患者移动或更换体位时都可能引起导管得上述异常、
横断面定位下插管
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动脉血管上方。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见图2),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针尖位置正确。
调整留置针至水平,以再次确定针尖位于血管内、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图2。
横断面定位下插管
超声波探头横断面定位下(A),细针插入桡动脉(B,箭头)
纵向定位下插管
纵向定位得情况下也可进行插管(见图3)。
超声波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
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后,旋转探头90°、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可见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图3、纵向定位下得插管
超声探头纵向定位(A)桡动脉,针尖刺入桡动脉(B)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如果屏幕上不见针头显影,其可能就是在血管壁或血管外,回撤留置针,但不完全撤出,只调整角度使针尖显影可见于屏幕。
再次向前推进,直至其进入管腔,并见回血。
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可视穿刺置管得主要挑战在于鉴别针尖与针体,其在屏幕上都以白点显示。
缺少经验得医师认为得显影通常来自针体,而针尖很可能已经穿过动脉,引起深部组织损伤(见图4)。
因此,在插入留置针时,要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图4. 正确鉴别针尖与针体成像
屏幕上得白点可能就是针体。
此时,针尖很可能已经穿过桡动脉刺入更深处组织。
屏幕上可见得就是针体(白色箭头)而非针尖(黄色箭头)
桡动脉插管中会遇见得另一挑战就是动脉痉挛,使进针存在阻力。
如果发生动脉痉挛,应再次在近心端重新确定穿刺点或应换至对侧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