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9.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10.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位于动脉血管上方。
(二)操作步骤 3.穿刺部位的选择: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自腕部起,对前臂侧 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 静脉。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 是充盈的)。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纵向定位下置管操作步骤
• 1. 超声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后,旋转探头90°。
• 2. 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并确定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 3.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
一、桡动脉穿刺适应证
1. 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 ,
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
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 10.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课件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年龄30岁,因车祸入院,桡动脉损伤严重,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最终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置管。
案例二
患者年龄50岁,因重症肺炎入院,桡动脉搏动微弱,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未能成功,转而选择其他方法进 行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经验总结与建议经验总结成功案例表明,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搏 动不明显或损伤严重的患者。失败案例提示我们,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应充分评估其血管条件和病 情状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
2023 WORK SUMMARY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 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
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介绍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影响因素 • 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PART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 管介绍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定义
01
02
03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准备物品
确保超声设备和穿刺置管 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并确 保其功能正常。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确保 舒适,并告知患者相关注 意事项。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穿刺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是指 利用超声技术定位桡动脉,并进 行穿刺置管的护理技术。
02
超声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动脉位置 和血流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范围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
结果: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可以明显减短穿刺时间,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超声;桡动脉穿刺;护理目前在临床上,通过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患者的救治具有重大意义。
桡动脉位置表浅,严重并发症少,因此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1]。
此前,在对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的过程中,常常依靠触摸桡动脉搏动点进行盲穿。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将超声技术应用到桡动脉穿刺中,在临床上逐渐被人们应用,超声技术借助超声影像了解患者桡动脉的情况,从而可提高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2],本实验通过对比常规触摸法桡动脉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55例。
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②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③年龄30~80岁。
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Allen试验阳性的患者;③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硬结,破溃,感染的患者;④30d内接受过桡动脉穿刺及置管的患者;⑤动脉导管留置时间>6h的患者。
按照常规桡动脉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两种不同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桡动脉穿刺)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
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0.92±13.81岁,根据BMI指数,消瘦2例,正常9例,偏重11例,肥胖3例。
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07±14.92岁,根据BMI指数,消瘦2例,正常10例,偏重14例,肥胖4例。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年5月第42卷第5期IntJ Anesth Resus,Mav 2021,Vol.42,No.5519•综述•超声引导下烧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曹颖莉崔明珠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450003通信作者:崔明珠,Email:cuimingzhu78@ 【摘要】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
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
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人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术DOI : 10.3760/cma.j .rn321761 -20200804-00287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Cao Yingli, Cui Mingzhu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urgery, Henan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Mingzhu, Email:********************【Abstract】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lpation blind puncture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However, different technique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risk of penetrating the posterior wall, hematoma, and spasm may also occur due to operating skill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method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 ture,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which has been certified. The real-time ultrasound-guide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ill needs in-depth study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ue medical value.【Keywords】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DOI : 10.3760/cma.j .cn321761 -20200804-00287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创操作,便 于准确地监测血压和频繁采血。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作者:朴素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穿刺法的穿刺效果。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组,各组40例,并对两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平面内法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平面外法组的成功率。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时平面外法技术能大大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的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在超声引导下都可以一次实现成功穿刺。
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方法,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并作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法组和平面外法组。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无差异,穿刺前Allen试验均阴性。
1.2 方法各组患者平卧手术台上,用手托将右上肢托住并外传与身体呈60°,前臂处垫1-2包纱布使手腕处过伸位。
选择右侧桡动脉桡骨茎突上为穿刺点,碘伏局部消毒,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20G聚四氟乙烯外套管穿刺针。
选着高频探头,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将探头放入无菌套,用无菌超声耦合剂。
在穿刺过程中,持探头的手需要调节图像使血管能够清晰显示,持穿刺针的手调节针尖使之与血管共面,要显示针尖压迫血管前壁造成的切迹。
平面内法时穿刺针与超声仪的探头纵轴平行的方向进针,平面外法时进针方向与探头纵轴成90°角。
为排除操作影响,80例均固定一人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χ±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李龙柏,,彭中磊季凤兰,,李龙柏季凤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盐城224001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触摸定位穿刺法完成穿刺置管)和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完成穿刺置管),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以及动脉穿刺位置血肿比例。
结果研究组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93.33%)及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0.00%)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5.454,P<0.05);研究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动脉穿刺位置出现血肿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有效应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显著提高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减少动脉穿刺位置血肿例数,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09.22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under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JI Fenglan,LI Longbai,PENG Zhonglei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cheng,Jiangsu Province,224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using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Methods A total of60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2021to January 2022were selected for clinical research.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used the touch positioning punctur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and the study group(used the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 of93.33%and 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 of0.00%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871,5.454,P<0.05).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was effectively used fo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reduce the number of he‐matomas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Ultrasound guidance;Out-of-plane technique;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收稿日期:2022-07-01;修回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季凤兰(1983-),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麻醉学。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得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得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得正确应用。
适应证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得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与实验室检查得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就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得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得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得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但就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得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得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装置得选择及准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得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得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得1%得利多卡因。
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得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得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得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得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得位置。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引言:桡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如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动脉穿刺置管通畅等。
正确的穿刺技术和准确的针尖定位对操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1.方法和材料本研究纳入了100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
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
平均年龄为52岁。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超声检查。
使用超声仪器对桡动脉进行实时监测,并确定针尖的准确位置。
手术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根据超声引导下的针尖位置确定穿刺点。
成功穿刺的定义为一次成功进入桡动脉,并成功放置置管。
2.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的成功率为100%。
从超声监测结果中发现,针尖准确率高达98%,仅有2例在超声引导下未正确定位针尖,但经过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仍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针尖的位置,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误刺风险。
同时,超声引导下可以根据组织的结构特点,调整针尖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成功穿刺率为100%,显示了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优势。
4.结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针尖位置,减少了误刺的风险。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和短期观察等。
因此,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cannulation: long axis/in-plane versus short axis/out-of-plane approaches? Derya Berk • Yavuz Gurkan • Alparslan Kus • Halim Ulugol • Mine Solak • Kamil Toker
Stone MB, Moon C, Sutijono D, Blaivas M. Needle tip visualization
文献:硬化的动脉更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Saito S, et Influence of the ratio between radial artery inner diameter and sheath outer diameter on radial artery flow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精品课件
T
六院超声学组
皮肤至动脉浅壁的深度
太浅:无法起到引导的作用
精品课件
T
六院超声学组
皮肤至动脉浅壁的深度
太深:穿刺针血管外路径太长,缩短穿刺针管 外距离会增加针和血管的角度
精品课件
皮肤与动脉浅层壁
A Novel Method for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
精品课件
六院超声学组
动脉特点
年龄 :年龄越小越细,三岁内,动脉平均直径 1.0mm(24G穿刺针是0.7mm黄色) 老年人动脉壁增厚,弹性差(尤其有动脉粥样硬化)
性别:男性直径大于女性,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的更 粗大
p
<0.001 0.71
Ahmet Kucuk.et.Forty-five degree wrist angulation is optimal for ultrasound guided long axis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a randomized study. J Clin Monit Comput (2014) 28:567–572
精品课件
动脉特点
六院超声学组
The diameter of the radial artery was mean value of 2.2 ± 0.4 mm
correlation with body surface area (BSA) (Pearson correlation 0.292, P\0.001)
1999;46:173–8.精品课件六院超声学组 Nhomakorabea血压
正常血压情况下,动脉充盈、饱满容易触及或 显影
血压低于80mmHg,动脉会变扁平,触摸法 相对困难,远端加压起到一个局部相对充盈的 桡动脉
升压药? 休克状态 相对血管扩张
精品课件
最佳手腕位置
最佳的手腕位置: 45°。
Forty-five degree wrist angulation is optimal for ultrasound guided long axis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a randomized study. Ahmet Kucuk.et. J Clin Monit Comput (2014) 28:567–572
六院超声学组
精品课件
桡动脉垂直直径
六院超声学组
First attempt
successful(n = 75)
Height (mm)
3.02 ± 0.53
Skin distance (mm) 2.63 ± 0.64
First attempt failed(n = 25)
2.49 ± 3.48 2.58 ± 0.59
六院超声学组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 置管影响因素
精品课件
六院超声学组
提倡超声引导
提高效率: 一次成功率提高 总的穿刺次数降低 穿刺时间大幅度降低 失败率
降低并发症 穿刺损伤(邻近肌腱、神经) 远端缺血(痉挛、血栓、夹层) 出血及其压迫(机化、粘连)
精品课件
动脉特点
六院超声学组
椭圆形 lateral-lateral diameter:2.70± 0.40 mm up-forward diameter:1.90± 0.26 mm Qh Zhou,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radial artery for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in healthy anesthetized patients
Dongchul Lee.Ji Young Kim.et J Clin Monit Comput DOI 10.1007/s10877-015-9704-9.
• Published online: 16 February 2013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精品课件
六院超声学组
长轴平面内
长轴平面内技术对针尖看的更清楚,穿刺更准 确,并发症更少。
during ultrasound-guided vascular access: short-axis vslongaxis approach.
Yoshinobu Nakayama, MD,et.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esthesia. May 2014 ;118, Number 5
六院超声学组
精品课件
穿刺最佳深度
六院超声学组
精品课件
六院超声学组
平面内外对照
• 穿刺置管时间:(24 ± 17 s vs. 47 ± 34 s respectively,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