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含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与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要紧是辨识古今意义是完全不一致的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者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要紧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与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者专书简介为根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根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含作者所属朝代或者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与要紧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懂得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含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懂得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懂得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含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5. 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懂得下列名词术语: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刻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等。

二、作品阅读分析部分共55分

散文部分占28分。议论文部分8分,记叙文部分20分。诗歌部分18首诗占20分。小说占7分。

散文中的议论文,共27篇文章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27篇中还能够做一个分类:其中文言文包含议论文与记叙文共12篇,现代文12篇这些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有3篇。

(一)散文中的议论文

1. 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

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驳论着眼点。

识别文中所使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要紧表达作用。

2. 10篇议论文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1)《寡人之于国也》

文章的特点:

第一自然段:讲孟子的名字与历史时期、孟子的主张、孟子的倡导。

第二自然段:讲孟子文章的特点:1.使用欲擒故纵的手法2.用各类个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与说服力3.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

关于《孟子》这本书

概括本文所表达的王道政治的要紧内容,体会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懂得本文以“民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的结构特点,体会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指出文中的比喻,说明其比喻意义,懂得孟子散文善用类比法说理的特点。

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2)《秋水》(节)

作者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辞藻瑰丽,并多使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懂得本文“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

懂得文章自始至终贯注着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限制的观点。

认知本文以寓言方式说理、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艺术特色。

说明文章开头景物描写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

认知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体会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认知文中运用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懂得例证与喻证的要紧差别。

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反诘句,体会反诘是更有力的确信。

(3)《五代史伶官传序》

识记本文是一篇史论。

懂得文章“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的中心论点。

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

懂得并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格言名句。

(4)《论毅力》

认知本文的总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懂得作者所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说明全文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认知文中的层递句式,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比喻,懂得其比喻意义。

(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懂得演说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

指出演说的针对性,体会其现实意义。

懂得“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内涵,体会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指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地方,体会演说有破有立、观点鲜明的特点。

体会本文情理并重、恳切告诫、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演说风格。

认知本文亦文亦白、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6)《容忍与自由》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懂得“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懂得“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

认知文中的要紧事实论据,说明其所证明的论点。

(7)《咬文嚼字》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不管阅读或者写作,务必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认知文中的实例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懂得本文所擅长的归纳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文贵创新”论点,懂得本文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月轮”、“月晕”的比喻意义,体会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一致特点与作用。

(8)《吃饭》

概括各段的中心旨意,懂得文章的总论点是揭示、嘲讽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认知本文所提倡的“与而不一致”社会理念。

认知文中将吃饭、艺术、政治连类生发的地方,体会本文善于联想的特点。

认知文中的比喻句及其比喻意义,把握本文精于类比的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的引征论据及其含义,体会本文广征博引、妙趣横生的特色。

(9)《我的世界观》

体会“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深刻意义。

懂得“人尽管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的自律与宽容内涵。

体会作者献身于科学、艺术奥秘的“深挚宗教情感”。

体会本文清纯朴实、深刻锐利、坦诚自然、洞明清晰的为文风格。

(1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懂得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与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

懂得坚持科学认知态度与善于听取不一致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懂得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指出文中的例证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体会本文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口吻展开说理的效果。

指出文中的假设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散文中的记叙文

1. 记叙文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要紧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懂得文中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

懂得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烘托、象征等表现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辨识文中所使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

2. 17篇记叙文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1)《冯谖客孟尝君》

懂得文中“尽烧债券”情节所表达的传统民本思想。

概括冯谖、孟尝君的性格特征。

认知本文要紧以行为、对话刻画性格的人物描写方法。

懂得本文要紧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展现冯谖的形象。

说明本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整体构思艺术。

(2)《垓下之围》

概括本文所表达的项羽的性格特征。

懂得司马迁对项羽的历史评价。

概括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3)《张中丞传后叙》

概括许远、张巡、南霁云的性格特征。

认知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懂得文中为许远辨诬的驳论着眼点与论证方法。

辨识文中刻画张巡、南霁云形象所使用的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诸方法,并说明其表现作用。

认知文中的相互映衬与侧面烘托方法,说明其表现作用。

(4)《种树郭橐驼传》

认知这是一篇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归纳文章的中心旨意,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民本思想。

懂得本文的整体类比方法,指出文中诸多类比之处。

指出文中的对比手法,说明其表达作用。

说明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剪裁艺术。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懂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原因,体会这一变革的必要性。

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抓住关键、重点击破、耐心说服、以理服人的改革成功途径。

认知本文要紧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比较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不一致观点,体会变革精神的普遍意义。

(6)《前赤壁赋》

识记这是一篇文赋,继承了赋体主客对话的形式特征。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苏轼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

把握本文“乐——悲——乐”的情感变化线索。

指出文中描绘江水、明月、清风的写景句,说明景物描写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懂得文中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中两个对立的方面。

说明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洞箫声,有什么表现效果。

(7)《先妣事略》

概括本文的情感内容。

归纳母亲的性格特征:勤劳,简朴,待人厚道,严与教子。

认知本文语言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的叙事特点。

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表现作用。

体会本文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的艺术特色。

(8)《马伶传》

懂得本文学习生活、精益求精的中心思想。

认知作者讽刺当朝权奸的意图。

识记本文的倒叙方式及其作用。

把握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

说明文中第一次技艺较量的场面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9)《西湖七月半》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的情态描摹刻画,嘲讽了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与市井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清高拔俗的情趣。

比较五类人的游湖心态,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指出文中写人的传神语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把握文中的场面描写与气氛营造。

体会本文的嘲讽意味与调侃笔调。

(10)《秋夜》

认知这是一篇散文诗。

说明本文揭露了什么、歌颂了什么、同情了什么、祭奠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战斗精神与博爱胸怀。

指出文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指出文中使用拟人化手法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

(11)《香市》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追忆往日香市的热闹,第二个部分是写今日香市的凄凉、冷落。

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通过浙江乌镇香市今昔变化以小见大写出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与对市镇的影响,说明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进展与繁荣。

懂得本文要紧通过香市昔盛今衰对比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说明文中是用反衬手法来凸现重兴香市的冷落景况。

概括文章开头关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的层次内容。

懂得文章结尾作者的一句话“往日的香市简直是儿童们的狂欢节”,披露香市主角转移情况的深刻含义。

(12)《爱尔克的灯光》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只有冲破旧的家庭,旧的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这才是光明的路。

指出文中三次出现的“灯光”的象征意蕴:一是故居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第二种灯光是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与希望的破灭,最后我心灵的灯,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与对理想追求的象征。

懂得对姐姐的悲剧的回忆,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

把握本文以灯光为线索,将叙事、抒情、议论溶为一体,情感浓烈,充满着动人力量的写作特色。

(13)《纪念傅雷》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歌颂象傅雷一样的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认知文中所写傅雷的三次“怒”,表现傅雷的性格特征,刚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懂得本文叙后评议的内涵,体会傅雷刚直性格的现实意义。

体会本文短小精悍、质朴深情的风格。

(14)《哭小弟》

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结尾由哭小弟到哭蒋筑英、罗健夫的意义。

认知本文以“哭”为线索,将叙事、抒情、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

指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说明其表现作用。

认知本文的叙述方式,懂得文章将多方面材料切成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15)《都江堰》

概括本文四部分的大意,体会都江堰的文化内涵。

认知文中运用对比、象征、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的地方,并说明其意义。(16)《我与地坛》

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识别文中通过行为描写、心理描写、侧面烘托三种方法表现母爱的地方。

懂得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

辨识本文第三部分将排比、类比、象征结合在一起的特点。

识别文中使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地方。

(17)《蚂蚁大战》

懂得本文的人类社会象征意义,体会战争给人类生命与精神造成的深重灾难。

指出文中将蚂蚁之战与人类战争相类比的地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认知本文将群蚁大战的场面描写与红黑三武士对决的典型形象相结合的谋篇方法。把握本文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寓意深远的总体特点。

(三)诗歌

1.诗歌总体考核要求:

懂得作品的情感要求。

认知作品所运用的抒情方法。

结合典型诗句,辨识借景抒情中的自然天成、融情人景、移情于景与因情造景。

辨识作品中的要紧修饰手法及其表现手法。

2.18首诗歌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

(1)《蒹葭》

认知本诗的中心意象“在水一方”及其两种境况,体会追求者的执著、惆怅心情。

懂得“在水一方”的普遍象征意义。

说明本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气并层层推进的形式特点。

体会本诗将具体事实虚化、意境朴朔迷离的朦胧美。

(2)《湘夫人》

识记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

认知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表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

识梳理诗中湘君的心理活动流程。

懂得本诗期约不遇的悲剧情景渗透屈原遭流放时的忧伤心情与对懂得的向往。

认知诗中的多种抒情方法。

辨识诗中景物描写的融情人景与因情造景。

认知诗中描写布景新房时所用的铺陈手法。

(3)《陌上桑》

认知本诗是由民间流传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改编联袂而成的。

概括罗敷的性格特征,懂得这是一首美女赞歌,体会其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认知本诗的极力铺陈手法。

说明诗中的侧面烘托手法。

体会本诗的幽默情趣与喜剧色彩。

(4)《饮酒》(其五)

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懂得全诗抒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认知“心远”是全诗的诗眼,体会其中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

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自然天成特点。

说明诗中“而”字的转折意味与“见”字的无意心态。

(5)《行路难》(其一)

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体会诗人心情的起伏跌宕。

指出诗中借典型举止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诗中借象征抒情的诗句,懂得其象征意义。

指出诗中借典故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6)《秋兴八首》(其一)

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懂得“他日泪”、“故园心”的内涵。

辨识诗中融情人景与移情于景德诗句。

说明诗中“开”字与“系”字的双关语意。

认知诗中对偶工整的诗句。

(7)《长恨歌》

认知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长诗。

懂得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

概括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说明本诗整体构思注重心理描写与浪漫色彩的特点。

指出诗中融情人景与移情于景的诗句。

指出诗中借典型神态举止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指出诗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8)《早雁》

认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

认知本诗整体运用象征手法抒情达意,体会“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分别概括本诗四联的大意,归纳全诗的情感内容。

指出诗中的对偶句,并比较其不一致之处。

(9)《虞美人》

概括全词的情感内容。

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抒情心理,懂得本词以良辰美景抒写痛苦之情的特点。说明“雕栏玉砌用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双重寓意。

认知诗中借比喻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及艺术效果。

(10)《八声甘州》

懂得这首词是抒写羁旅行役之苦,把握其中“苦”的要紧内涵。

认知本词上片是借景抒情,下片是借事抒情。

认知“红衰翠减”用的是借代修辞手法。

体会“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情感内容。

认知“不忍登高临远”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分析下片的心理活动流程,懂得其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婉曲抒情笔法。(11)《鹧鸪天》

认知这是一首悼亡词。

懂得这首词处处关合生者与死者双关的构思特点。

指出词中借象征抒情寓意的语句,说明其隐喻意义。

认知词中运用典故的语句,说明其寓意。

指出词中借典型举止抒情的诗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12)《声声慢》

懂得这首词要紧是抒写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况与几近无望的哀痛心情。

认知这首词要紧是通过描绘暮秋景物来借景抒情。

体会词中“淡酒”、“晚来风急”、“雁过”、“旧时相识”、“黄花”、“梧桐细雨”诸意象的情感内涵。

认知词中的错觉意象与自喻意象,分别说明它们的表现作用。

认知词中两个直抒胸臆的呼告句,说明其艺术表达效果。

说明开头14个叠字的三层指向及其统领全词的作用。

(13)《摸鱼儿》

懂得这首词要紧抒写词人对国运殆危的焦虑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认知本词上片是借暮春景物抒情,下片要紧是借典故抒情。

认知本词整体用比兴手法,以象征达意。

认知上片的中心意象是“春又归去”,下片的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

体会上片中“春又归去”、“几番风雨”、“落红无数”、“无涯芳草”诸意象的象征意蕴。

懂得“画檐蛛网”的词人自喻意义。

说明下片中所用典故的意义。

(14)《一句话》

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懂得“咱们的中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

辨识“火”、“火山”、“火山爆发”、“霹雳”的象征意义。

认知诗中的反复句,说明其表现作用。

(15)《再别康桥》

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

从情景交融互渗的角度,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认知诗中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体会“西天的云彩”与“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味。

从句式、节奏、韵律几方面体会本诗的建筑美与音乐美。

(16)《雨巷》

认知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从日常生活、现实斗争与抽象理念三个层面体会这首诗的丰富蕴含。

懂得“丁香姑娘”、“雨巷”、“独自彷徨”、“颓圮的篱墙”、“雨的哀曲”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体会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韵味无穷的意境美。

体会本诗句式、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归纳本诗的情感内容。

概括诗中四个意象群的大意,体会“蜗行”、“希望”、“黎明”、“沸腾”逐层推进的祖国形象。

认知全诗运用象征达意的方法。

体会全诗将“我”与“祖国”交融一体的特点。

(18)《我愿是一条急流》

认知这是一首爱情诗,体会诗人对待爱情与事业的态度。

认知这首诗通篇借比喻抒情。

懂得诗中10个比喻的喻意,与两两对应的关系意义。

体会全诗意象生动丰满、比喻鲜明奇特的特点。

(四)小说

1.小说总体考核要求:

懂得作品的主题思想。

概括要紧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与个性特点。

认知作品的叙事方式。

认知作品的要紧表现方法。

结合重要段落,认知其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结合有关作品,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

2.7篇小说作品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1)《婴宁》

认知“爱笑”是婴宁的个性特点,自然天性是她的要紧性格特征。

认知婴宁的性格有一个转化过程,并从而懂得小说昭示人类逆境的主题思想。

懂得小说的表层叙事线索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通过,内里推动情节进展的机杼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懂得鬼母形象在小说结构与主题表述上的作用。

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说明环境描写与婴宁性格的关系。

体会小说中“花”的类比象征意味。

(2)《宝黛吵架》

懂得宝黛吵架的实质与普遍意义。

把握宝黛吵架的要紧特点是“假情试探”。

认知本篇要紧使用了直接心理描写方法,并说明其表达作用与必要性。

懂得“两假相逢,综有一真”、“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的画龙点睛作用。

(3)《断魂枪》

懂得小说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意义与作用。概括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并继而说明他们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心态。

懂得人物性格差异之间的相互映衬作用。

认知小说要紧是通过肖像描写、对话描写与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指出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4)《哦,香雪》

懂得火车开进台儿沟的时代特点与象征意味。

概括香雪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对香雪形象的复杂感情。

认知小说突出中心画面的整体构思特点。

指出文中通过人物举止描写、自然景物描写、典型事物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地方,并说明其艺术特点与表现作用。

(5)《金鲤鱼的百裥裙》

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懂得金鲤鱼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认知小说的倒叙方式,说明其作用。

认知小说以百裥裙为叙事中心线索的特殊视角,并说明其作用。

懂得作者描述孙女的天真与儿子的抵抗,是为了对比与烘托金鲤鱼的悲剧命运。

体会小说行文不动声色、内涵深微动人的风格特点。

(6)《苦恼》

认知车夫姚纳苦恼的内容,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

说明这篇小说以小见大的总体特点。

指出文中将人与马相类比的地方,说明其表现作用。

举例说明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行为与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7)《麦琪的礼物》

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说明作者以“麦琪的礼物”为标题的用意。

认知小说“一虚一实,双线并行”的结构特点,说明其艺术效果。

以文中的某些段落为例,说明作者善于通过外在表情、行为描写来显现人物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的特点。

认知本文“含泪的微笑”创作风格与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三、作文部分

写作水平是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之一,考核方式是写一篇短文。

作文要紧是考核自学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学应考者思想修养、认识能力、生活积存与语文水平的综合检验。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合乎规范。

自学应考者应当通过学习教材中的范文与课外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培养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的能力上。

大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大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语文课程,制定一套科学合 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一份大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和人文素养。具体包括: 1.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 书面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和评价文 学作品,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增 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修辞学、写 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1. 文学经典:通过选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西游记》

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现代文学:通过选读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 的代表作,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增强对当代文学 的认识和理解; 3. 修辞学:通过讲授修辞学知识,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学生了解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4. 写作技巧:通过讲授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小品文等文 体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具体包括: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营造轻松活跃 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四、考核评价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具体包括: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 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 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标准。 一、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包括语音语调、词汇理解与运用、句法结构和篇章组织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更深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散文、小说等文体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提供基础。

2. 文学名篇鉴赏。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和分析,培养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 3. 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选取各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 写作训练。通过各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 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体方法包括: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学生阅读和讨论。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本,通过小组讨论 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 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 《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以考察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评价方式包括: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执笔人彭晓兰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 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 分析能力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 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通 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 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 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 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 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 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

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 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 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 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 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 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 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 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 1、走进眉山 2、走近东坡 上篇阅读能力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 【学分】: 4 【总学时】: 60 【课程归属】:文学 【英文名称】: 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为全院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必修课;它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大学生的总体文学修养、道德情操,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目的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各时期主要作品经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通过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本课程开设,是对中学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髓,促使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课程教学原则 1、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2、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的个体特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 2.查阅有关资料,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比方说对诗歌格律、用典、 用韵的认识)有初步把握,以便有的放矢的赏析具体文学作品。 3.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对作家生平思想及其作品进行概要把握,对具体作 品采取整体把握与细读名句相结合的方法。 4.采取比较教学法,从具体的作品分析出发,更加鲜明地找出这一作品的写 作特色。 5.对一些名篇名段要求背诵,课堂上随机检查。 6.对一些重要问题可以采用写小论文的形式来解决。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 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42学时,实训18学时 表一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适用对象:大学高职高专各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 总课时:72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 授课团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团队 编制人:未提及 审定机构:未提及 编制时间:未提及 审定时间:未提及 二、课程概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教育应该注重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现代职业人,学生必须具备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

素质结构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全面发展。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课程,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通过语文教学与实践,让教育回归本真,实现传统与现代对话,科技与人文互动,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融合。让学生在文学中聆听心声,在历史中体悟壮怀,在哲思中感受睿智,从而品味情感人生、浇铸道德人生、体验闲适人生、追求审美人生、实现创造人生的课程目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与渴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 二、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包括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包括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3、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4、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用英语撰写各类文章和报告的能力。

5、跨文化交际:通过跨文化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 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式教学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四、课程评估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则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辅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资源与环境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资源,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实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000015 2.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3.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4. 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全校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表达和评判能力,提高学生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中学语文课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和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3.学时: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3学时。 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或论文。最终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7.教材: 陈洪.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洪,李瑞山.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作品赏析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结合课后注释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并能够运用典型的艺术手法,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古今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作品赏析的方法、过程,赏析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后提示为指导,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时效性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辨证理解。 授课时数:30学时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大学语文》能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领略美的人格力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 二.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考核目标是学生对精讲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试题60%从课文后以及授课教师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课程建设项目中的题库中抽取,古代与现当代作品的比例、诗词文的比例要适当搭配,识记的内容、佳句赏析、简答、写作、论述等题型要适当搭配。最后成绩评定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课堂提问成绩以及在开拓性学习中的实际表现等按适当比例综合。 三.各章考核要点 诗经《黍离》 1.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从《黍离》看《诗经》的艺术特点; 3.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 【重点、难点】《诗经》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起点,现实主义诗歌之源。《黍离》为乱离之作。 楚辞《湘夫人》 1.识记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 2.认知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表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 3.试梳理诗中湘君的心理活动流程。 4. 认知诗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铺陈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本诗期约不遇的悲剧情景渗透着屈原遭流放时的忧伤心情和对理想的向往;认知诗中的多种抒情方法;辨识诗中景物描写的融情人景和因情造景。 司马迁《管晏列传》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了解管仲与晏婴的事迹; 3.分析《管晏列传》的文学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作品中司马迁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投射;理解渴望被知、期待遇合这一古往今来人们生命历程中经常面临的课题。 李斯《谏逐客书》 1.认知本文中心论点; 2.分析本文第二段以秦国四位君主功业为事实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论据与中心论点 的关系; 3.分析本文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论据与中心论点的 关系; 【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结合课文有关段落作简要分析说明; 识别文中运用铺陈的部分,以及排比、对偶的运用,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西洲曲 1.体会诗中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画相思之情; 3.认知并体会诗歌四句一换韵,音韵流美,情调缠绵悱恻,以及采用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的一种回环往复、声情摇曳的效果。 【重点、难点】领悟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恋人始终如一的执着爱恋;体会南朝民歌缠绵委婉的表达方式;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画相思之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 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2010年起执行)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编号 000107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商务、外语、音乐、美术、学前等系 课程学分 4 总学时 72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1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是每一位大学学子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途。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在:通过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的方式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秉承持守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教高16号文)明确提出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它面向英语、商务、音乐、美术、学前等各系学生。周课时2节,共2个学期72个课时。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高中语文》。在三年制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五年制学生入学后第六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给学生创造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地提高和研究的机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让学生通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我院《大学语文》课的内容选取,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中国古典作品为主,加上部分现当代名家名篇及适量的外国作品,构成了以文学阅读与欣赏为主的《大学语文》内容体系。具体作品共包括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庄子》),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记》、《汉书》、《汉乐府》、《世说新语》及曹操、陶渊明诗歌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经典篇章,现、当代作品则注重介绍各时期有代表性 - 1 -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旨在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文学作品和写作两大类,其中文学作品部分又包括对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能力等的考核。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具体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 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现代文体中疑难词语的意义。 1、文言实词考核。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考核。主要是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掌握其一般规律和特殊用法或含义。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焉、乃、则、诸等。 3、文言句式考核。主要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 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和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础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重点考核对以下24篇课文的理解: 1、《论语》选读 (1)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编者,文化地位,孔子及其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了解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理解孔子“好学”的含义。 (4)结合选文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 (5)背诵选文前三节。 2、《老子》选读 (1)了解《老子》的基本知识:老子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老子》成书及风格。 (2)理解老子“道”的核心思想。理解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德形成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导言: 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 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 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 方面: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 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 造性: 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 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 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 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

《大学语文》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0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培养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学科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文学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这是由于该门课程的丰富内容和显著的人文特色所决定的。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学习,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应用写作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言知识部分 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不要求应考者作语法分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特别要注意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的考核。主要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3、文言句式的考核。主要是了解文言课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 中国文学知识部分主要指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家的作品内容和各朝代特有的文学现象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应考者了解文学发展常识,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对诗词曲赋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外国文学部分主要了解有世界级影响的作品内容及意义。

【大学课件】(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大学语文教研室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修课方式:必修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28学时 选用教材:徐中玉《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年 教学参考书: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建波主编《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毛信德主编《大学语文新编教程(写作卷)》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信德主编《大学语文新编教程(文学卷)》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育目标: (一)大学语文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进行文理渗透,引导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 (二)大学语文课的任务是以教材为中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育目标 1.培育人文精神。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懂得关注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将这些思考同自己所学专业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反身修己的精神,注重人格美的培养。 3.培养通才。文学是人学,也是人心之学。通过它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培养必要的管理、交际、应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语文》考核方案赵君

《大学语文》考核方案赵君 第一篇:《大学语文》考核方案赵君 《大学语文》(成人教育)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总体情况说明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河北电大成人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内学时54,3学分。 2、课程特点 《大学语文》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进行文理渗透,引导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并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学家的创作个性。 3、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的学习,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课程考核设计思想说明 《大学语文》考核方案的设计,考虑到成人学员在职学习存在工学矛盾,时间零碎、不系统的特点,设置形成性考核,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进度,分时间段要求学生完成,这样,使学生学习过程与做练习的巩固过程相衔接,把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练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效评价。利用这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及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课程学习完结后,设置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三、课程考核总体方案 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考核分数比例为:形成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

形成性考核综合运用多种题型,配合章节主题,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突出理解运用功能,契合成人学生实践能力强等学习特点,将知识内化为素质。 终结性考核以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为依据,以知识性考查为主,适当拓展于形成性考核涉及的内容,与形成性考核相配套,考核知识+素质的教学过程。 四、形成性考核方案 (一)目标 形成性考核是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寓教于练,加强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二)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主要形式有专题讨论、调查报告以及作品分析,以小论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评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形成性考核内容 1.专题讨论 1)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分为12个单元,根据单元的主题进行专题研讨。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可以促使学生研究问题、提出观点,拓宽思路,专题讨论的理论性与综合性应更加突出。 2)活动形式与要求 专题讨论和单元重点内容相结合,学生应进行充分准备,教师应提前布置题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写出简明书面意见,在规定的时间集中进行讨论。 讨论活动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各自观点,形成各方意见。学生应作好讨论记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书面讨论记录,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即可,字数不限。鼓励学生将所讨论的内容上升为学术文章,或可作为将来的集中实践如毕业论文的素材积累。 2.调查报告 1)内容: 可选择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一些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学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 系部、二级学院 执笔人 审核人 制订日期 修订日期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任务 (3) 二、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与课程目标 (3) (一)学科核心素养 (3) (二)课程思政 (4) (二)课程目标 (4) 三、课程结构 (6) (一)课程模块 (6) (二)学时安排 (6) 四、课程内容 (6) (一)基础模块 (6) (二)专项训练模块 (9) 五、学业质量 (9) (一)学业质量内涵 (10) (二)学业质量水平 (10) 六、课程实施 (11) (一)教学组织实施 (11)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1) (三)学业水平评价 (12) (四)教材编写要求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12) (六)教师团队建设 (12) (七)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1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院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全院专科层次学生的公共限选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为人才培养服务、为专业课服务,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提高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比较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及文字材料,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大学语文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担负着我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的创新传承等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重要基础学科和主要途径。 1.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鉴赏和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精英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5. 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下列名词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