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

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

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评价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各种信息系统。

一、系统性能

系统性能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之一,它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水平,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性能,确保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二、系统可用性

系统可用性是指用户在特定环境下能够使用系统的程度。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较高的可用性,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系统。系统可用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系统的容错能力、帮助文档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以大大提高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和使用效率。

三、系统可维护性

系统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使得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系统可维护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文档的完善程度等。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和维护难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系统可扩展性

系统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未来能够扩展和升级的能力。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得组织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系统可扩展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等。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降低系统的升级成本和升级难度,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时,应该全面考虑各种评价指标,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在评价一个信息系统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为组织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尤其是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该课程不仅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

2、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和文化交际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口语、写作翻译、跨文化交际等。

2、教学安排:课程一般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约16周,每周安排4-6个课时。教学内容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排,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及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考核标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水平、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六、教学资源与师资队伍

1、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导书籍、多媒体课件、在线资源等。

2、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

1、课程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2、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

八、其他事项

1、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规定

的考核标准。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2、教师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

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要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时还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语言意义,并能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2、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

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学会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表达:通过写作练习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

教学内容。

2、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主动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

4、学校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3、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个人研究等。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会计基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必备素质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

2、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等基本会计实务,掌握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

3、熟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和财经法律意识。

三、课程内容

1、会计概述:介绍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和目标,会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讲解会计要素的分类与确认,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方法。

3、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核对方法。

4、账务处理程序:讲解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基本账务处理程序。

5、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6、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律制度: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财经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会计业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展示图表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网络教学: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下载、在线测试、

答疑等服务,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进行评定。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的重要分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

2、理解网络协议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3、熟悉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掌握网络管理、维护和优化的技能;

5、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

2、网络协议:详细介绍TCP/IP协议族,包括TCP、UDP、IP等协议的特点和功能;

3、网络设备:介绍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原理和作用;

4、网络协议分析:通过抓包工具如Wireshark等,分析网络协议的行为和交互过程;

5、网络设计与实现:讲解如何设计一个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规划、路由策略等;

6、网络管理:介绍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故障排查、网络安全管理等;

7、网络优化:介绍如何优化网络性能,包括QoS、流量控制等技术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

1、第X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2、第X章网络协议

3、第X章网络设备

4、第X章网络协议分析

5、第X章网络设计与实现

6、第X章网络管理

7、第X章网络优化

每个章节分为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第X章: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

2、第X章:课时,详细介绍TCP/IP协议族,包括TCP、UDP、IP等协议的特点和功能;

3、第X章:课时,介绍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原理和作用;

4、第X章:课时,通过抓包工具如Wireshark等,分析网络协议的行为和交互过程;

5、第X章:课时,讲解如何设计一个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规划、路由策略等;

6、第X章:课时,介绍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故障排查、网络安全管理等;

7、第X章:课时,介绍如何优化网络性能,包括QoS、流量控制等技术的应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占%,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 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 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

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群):体育服务与管理、会审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学分:3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并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为48学时,选取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进行讲授,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讲授3学时) 1、课程内容 本章对中国诗歌的源流诗经进行了概述,重点讲解了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选取《卫风·伯兮》、《王风·黍离》进行了赏析;然后介绍了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选取《湘夫人》进行赏析。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作品赏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诗经》全貌,掌握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 (2)通过《卫风·伯兮》的学习,理解《诗经》中的爱情诗; (3)从《王风·黍离》中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 (4)了解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掌握《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及其在屈原创作中的地位。 第二章先秦散文(讲授3学时) 1、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先秦散文。作为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313360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 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所以要达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学语文势在必行! 3、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现在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年轻人缺乏人文精神,正象杨叔子总结的“四不”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他们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普遍缺乏爱心。这是很让人担忧的事。要在大学生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就不能不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教育,.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不会欣赏诗歌和小说,不能丧失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世界要一统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在全球建立百所“孔子学院”。就是要在世界上推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作为21世纪的年轻大学生,“饮水必须思源,数典不能忘祖”。要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四、大学语文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人类已步入21世纪,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潮激荡,传统与现代并存,我们惟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才能赢得现在与未来。因此,我们需要以恢宏、多元的新思维来观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求是”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周学时 2 总学时40 学分 2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 非中文类各专业一年级。 预备知识: 高中毕业。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修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和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课程的基本要求: 使修课学生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网络浏览、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存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堂教学大纲: [现代文] 1-1季羡林、陈省身《序二篇》 1-2傅雷《家书二则》 2-1王蒙《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2-2周作人《我学国文的经验》

3-1范曾《梵·高的坟茔》 3-2贾平凹《秦腔》 4-1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4-2韩少功《个狗主义》 5-1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5-2梁实秋《下棋》 6-1鲁迅《复仇》 6-2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7-1唐敏《女孩子的花》﹡ 7-2张爱玲《天才梦》 8-1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8-2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9-1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9-2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10-1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 10-2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11-1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11-2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12-1雷海宗《专家与通人》 12-2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古代文] 13-1王羲之《兰亭集序》 13-2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4-1白居易《与元九书》 14-2李贽《杂说》 15-1《庄子·秋水(节选)》﹡ 15-2屈原《楚辞·渔父》 15-3张岱《西湖七月半》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序号章节题目及内容提要学时 1 绪论 2 2 序二篇 2 3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2 4 演讲稿写作 2 5 演讲训练 4 6 我学国文的经验 2 7 梵高的坟茔 2 8 秦腔 2 9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 10 个狗主义 2 11 我的四个假想敌 2 12 下棋 2 13 观看影片《小时代》与影视文学评论的写作 4 14 天才梦 2 15 鸭窠围的夜 2 16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2 17 观看影片《千与千寻》与人物性格分析写作 4 18 兰亭集序 2 19 楚辞·渔父 2 20 西湖七月半 2 21 世说新语 2 22 《论语节选》《孟子节选》《礼记·大学》 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导言: 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 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 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 方面: 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 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 造性: 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 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 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 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应用英语专业三年制适用)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中国语言文学选修课。开设此课的宗旨是,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今名作,了解相关的作者及其文化历史背景,掌握并赏析一部分名家名作的基本风格与特点;同时,经过一定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从先秦至当代共18篇文章的基本特征和背景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风格、文学主张等。“掌握”的含义是指“熟悉”,即能对之做出说明或描述。 2、理解重点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包括作家的思想、情感、心理特征,作品中呈现出的主要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技巧等。“理解”的含义指的是能“体会”,能做出描述和展开式的说明、论述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古代部分作家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尤其要重视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尽可能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 考虑到该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人文的不是技术的,它是情感的不是逻辑的,它是人性的不是机械的,它是心理的不是物理的,它是素养的不是工具的,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面授,充分利用课堂的内容资源与形式,使师生交流尽可能达到动态互动的效果。 四、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大学语文》(第二版)为主教材,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具体学习、考核要求以此课程的教育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方案和期复习指导为准。 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语文知识、阅读分析和作文知识。 1、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三方面内容。 ①文学史常识及作家作品知识以教材中的介绍为主。 ②语言知识包括文言散文中常见实词的古今不同义,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2、课文阅读分析 ①要求理解并识记所学文章的内容。 ②能够归纳所学文章的论点、主题,分析论证、叙事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 二、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包括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反应速度。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包括对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3、口语表达: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4、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用英语撰写各类文章和报告的能力。

5、跨文化交际:通过跨文化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 际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式教学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四、课程评估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则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辅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资源与环境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资源,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实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为全院公共必修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评析、相应的写作训练和口语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牛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情操O 三、课程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 第一部分,阅读欣赏模块。由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为出发点,以古今中国文学作品为主体,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欣赏方法进行全面的概述。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发展过程、特 点及欣赏方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部分,口语表达模块。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生活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人在社会上的发展。“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从辩论、朗诵、演讲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模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课堂上讲解文体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课下结合学院的招聘会、学生的实习和对专业的认识写出相对应的应用文书。 四、教学方式: 1、通过讲解和阅读经典的作品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师牛互动的方式为主。 3、指导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张新颖宋炳辉文贵良编著《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岀版。杜菁锋、李科林编 著《大学实用语文》,科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考核方式:平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构比例:平时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 七、讲授内容和教学思路: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八个单元。三个模块:阅读欣赏模块、口语表达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八个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汉语文学的长河、汉语中的译文、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修辞与风格、 说话的艺术、应用文写作。 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 教学思路:“重新发现母语”目的是想提醒我们:对于以为非常熟悉的语言,需要去经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过程。怎么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呢?从简单开始。简单的字、词、句,可以表达深厚的感情,蕴 含丰富的信息,具有奇异的魅力。希望能激发兴趣,培养起对于母语的感情、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屮文》、《现代汉语再认识》 第二单元汉语文学的长河 教学思路:选文时间上涵盖了自《诗经》、《楚辞》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的历史;文体上包括诗、词、小说、散文等,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种题材。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欣赏方法进行全面的概述。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特点。分析作品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大学语文》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文化素质课,通过传授语言文学知识、品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进而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高、价值标准的建立上力图起到导向作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 1.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吟诵、阅读优秀文学篇章,培养学生欣赏、理解、评判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深入分析经典作家作品,提高和强化学生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本课程主要教师讲授,穿插学生分组演讲和讨论: 1.教师概述单元人文主题,学生分组领取任务,课外阅读课文,分组演讲、讨论。 2.课外学生阅读指定课文和资料,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公共基础课,未及。)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为学之道 了解为学之道便是成人之道的道理,为学的过程既是探索外在宇宙、自然、社会的过程,更是发现自我、完成自我的过程。通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等课文学习养成勤奋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严谨的治学方法,为从事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古今之变 了解历史散文的文体特点和作用,理解优秀文本中蕴含的人类自我反省与批判精神,通过学习《大同》、《滑铁卢的一分钟》等课文,掌握历史散文和历史小说在文体特征方面的异同及各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二乡土中国 了解乡土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特点,民俗节令和时易天演,理解土地对于中华民族这个农业民族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七月》《萧萧》等课文,掌握农业、农村题材散文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文明:冲突与对话 了解人类社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融合与冲突,理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的复杂过程,其中有剧烈的冲突演化,有相互的交融促进,甚至也包含颠覆和灭绝。通过《战争与和平》等篇章的学习掌握演讲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技巧。 四人间世 了解体现爱情等世俗生活主题的小说的主要特点,理解人的生存与身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绚丽多姿、奇妙多变的关系,以及人类在残酷和黑暗的现实生活中生发出的抗争精神和人间真情。通过学习《伤逝》《伊豆的舞女》等课文,理解和领会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世态炎凉。尤其要结合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悲剧,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爱情观和婚姻观。 五盗火者 了解人类历史上无数思想家以独立的思想、卓越的精神所承担了人类精神先驱的使命,理解他们的精神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通过学习《西绪福斯神话》等课文掌握加缪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涵,克服虚无主义和颓废思想,于无意义的生存状态中寻找存在的价值。 六道法自然 了解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大生命同构互动、生死相依的关系。通过学习《老子五章》《大自然在反抗》等课文,感悟自然之美,树立生态意识,掌握描写自然风物的游记散文的写法和艺术特色。 七我的信仰 了解在浩瀚无穷的时空中,人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理解人类有限的生命却能在信仰中进入无限的道理。尤其注重通过史铁生的生命寓言《命若琴弦》和爱因斯坦的思想随笔《我的信仰》的精读,深切感悟信仰使我们摆脱虚无、迷茫与绝望,获得信心、热情、力量与希望。 八天工开物 通过以人类科技进步为主题的文章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了解科学的无定限性质、责任伦理与心智伦理的对立所引发的行动的悲怆性。通过《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等课文,理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人文精神,使人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大学语文》可以产生下列重要作用: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 课程设置总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分述则为: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学分与学时分配 《大学语文》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⒊5学分。选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增订本)。总学时64,具体安排如下: 先秦诸子语录(一) 2学时

秋水 2 前赤壁赋 2 不朽—我的宗教 2 我的世界观 2 召公谏厉王弭谤 1 冯谖客孟尝君 1 谏逐客书 1 谏太宗十思疏 1 答司马谏议书 1 上枢密韩太尉书 1 世说新语(三则) 2 报刘一丈书 2 卖书记 2 陌上桑 1 纪念傅雷 1 心灵的灰烬 1 我与地坛 1 陈情表 2

拣麦穗 1 哭小弟 2 《诗经》赏析 2 长恨歌 2 古典诗词吟诵(听磁带) 2 唐诗欣赏(看录相) 2 李将军列传 2 张中丞传后叙 2 徐文长传 2 吊古战场文 2 登楼赋 2 滕王阁序 2 梅圣俞诗集序 2 李凭箜篌引 1 咬文嚼字 1 宝玉挨打 2 竹山房 2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二、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如下: 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

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二)能力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 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2.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3.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大学语文是综合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它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积极影响。中国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利于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理解。 五、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组织实施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 2.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 3.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本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重点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大学语文是我院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为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1.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 法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文化素养。4.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和 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方法 1.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 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概貌。2.读、写、议结合,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

的课外作品,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3.古 为今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大学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试方式 平时出勤、提问占10%;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40%。考查课程为笔试,闭卷,试题库。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录 教材为XXX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同类教材有王步高、XXX主编的《大学语文》(XXX,2003年版)、XXX主编的《高等语文》(XXX,2004年版)和XXX主编的《大学语文》(XXX,1996年版)。阅读书目为XXX选编的《大学语文》拓展读本(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访问网站包括韩师大学语文 课程网站(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5篇)[修改版]

第一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系面向非中文专业大一年级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以文学鉴赏为着眼点,撷取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若干“点”,编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由简要的知识概要和一组文选构成。其目的是补充完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儒雅修养,从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辅助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工程。具体包括: 1、掌握一定的文史基础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能通畅、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把握主题、辨析文路,或感受形象的能力。 2、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领会汉文字之美、汉语言之雅、汉文学之丰富和汉语言文化之博大;了解经典的古今中外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感受到文字、文学作品传达丰富复杂世界的巨大魅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的自豪感和追求祖国语言纯洁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2、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素质培养目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 总学时:54 学分: 3 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 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

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文学部分的八个单元和应用文体部分的四个部分。文学部分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重点、难点是第一至第五单元。应用文体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语文》教学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 自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注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质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强化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五)实践环节 无实践要求。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大学语文》教学时数分配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000015 2.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3.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4. 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是为全校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表达和评判能力,提高学生对汉语较高水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中学语文课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和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3.学时: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3学时。 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或论文。最终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7.教材: 陈洪.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教学参考资料: [1]陈洪,李瑞山.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作品赏析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能结合课后注释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并能够运用典型的艺术手法,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古今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作品赏析的方法、过程,赏析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后提示为指导,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时效性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古为今用的契合点,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辨证理解。 授课时数:30学时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03005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学时学分:32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化学和信管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化学系和计算机系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继续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其主要任务是: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 1、《诗经》与《楚辞》概述:了解《诗经》与《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诗经·王风·黍离》和《楚辞·离骚》: 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情况;分析诗歌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掌握其不同的语言特点和写景抒情的特点;背诵《黍离》。 第二章《论语》和《孟子》 1、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概况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了解《论语》和《孟子》两书的体例和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长沮、桀溺耦而耕章》(《论语·微子》)和《民为贵君为轻章》(《孟子·尽心下》): 了解孔子、孟子两人的思想及其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发展脉络。背诵《民为贵君为轻章》。 第三章《史记》与《汉书》 1、《史记》、《汉书》与史传文概述: 了解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史记》与《汉书》的体例、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的关系;了解班固的生平及主要的辞赋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