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三阴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病例分享、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表现及保乳治疗

合集下载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病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一、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侧乳房肿块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侧乳房出现肿块,无明显诱因,无疼痛,无乳头溢液,无发热,无乳房皮肤改变。

患者否认有乳腺癌家族史。

查体,右侧乳房上外象限可触及一枚硬质结节,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双侧腋下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右侧乳腺实质内可见一个直径约2.5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X线摄片,右侧乳腺实质内见一个高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周围未见明显毛刺。

三、病理学分析。

右侧乳腺穿刺活检,活检标本见大量癌细胞,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胞浆量少。

免疫组化示ER、PR、HER2均阳性。

四、诊断及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分析结果,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接受了右侧乳腺保乳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五、病例讨论。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临床上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X线摄片及磁共振等检查可协助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结语。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重视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高对于乳腺癌的认识,以期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患者在发现乳房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检查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论文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摘要】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和her 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这类乳腺癌具有相似的特征、极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化往往较差,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有较高的一致性,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lity gene- 1 br ca1)相关性乳腺癌具有许多相似性。

目前乳腺癌治疗指南没有针对这一亚群推荐治疗方案,临床上仍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局部复发早、进展快、远处转移率较高、生存期短。

而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 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640- 02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包含有多种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特征各不相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其预后结果也不一样。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乳腺癌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类:(1)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2)her-2受体阳性的肿瘤;(3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受体均阴性的肿瘤,也称为受体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perou等〔1〕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根据乳腺癌表达的基因谱进行分类:(1)iuminal a型(乳腺导管腔上皮细胞);(2)luminal b型;(3)her2过表达型;(4)normal-like型(正常乳腺基因表达);(5)basal-1ike型(基底细胞样)。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三阴性乳腺癌是其中的一种亚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意味着患者的肿瘤细胞对于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二、特征1. 年龄和种族: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是非洲裔女性。

2. 病理特征:肿瘤组织呈高度恶性特征,常伴有高度细胞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3. 临床表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似,如乳房肿块、皮肤凹陷、乳房疼痛等。

三、诊断1.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穿刺或活检,获取乳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四、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根治手术是首选,通常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术。

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结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手术后常联合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化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常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TC(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方案。

4.新辅助治疗:针对肿瘤较大或转移较多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5.靶向治疗:尽管HER2阴性,但有一些患者可被转化为HER2阳性,从而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

五、预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常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短期内的转移风险。

然而,对于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总结中,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其他亚型不同。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多种亚型。

其中,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4. 持续治疗:乳腺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三、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乳腺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单侧乳腺癌患者。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局部晚期、双侧乳腺癌患者。

(3)乳腺癌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切缘阴性、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 放疗治疗(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晚期、切缘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对于早期、切缘阴性、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3)解救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 内分泌治疗由于三阴型乳腺癌缺乏ER、PR等内分泌受体,内分泌治疗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效果有限。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三阴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过去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手术治疗:传统上,三阴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化疗是三阴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近年来,新药研发和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得化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添加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及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等。

靶向治疗: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特定基因突变和分子靶点,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抗HER-2药物、EGFR抑制剂、BRCA1/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可以达到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三阴型乳腺癌中,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联合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成为了三阴型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例如,手术联合化疗、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可以综合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三阴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乳腺癌病例经验总结

乳腺癌病例经验总结

案例一:患者,女性,45岁。

她因发现右侧
乳房肿块而就诊。

经检查,肿块位于乳房外
上象限,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

结合超声、钼靶X线摄片及针吸细胞学检查,最终诊断为乳腺癌。

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根据免
疫组化结果,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放
疗及内分泌治疗。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三:患者,女性,38岁。

她因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而就
诊。

经检查,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直径约2cm。

超声、钼靶X线摄
片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支持乳腺癌的诊断。

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原位癌。

术后,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放疗及
内分泌治疗。

在全方位的治疗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
得到保障。

1.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乳腺癌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因此,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同时,医
疗机构要加强对乳腺癌的筛查工作,提高早期诊断率。

2. 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医生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3. 患者的心态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最新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最新进展
Impassion130研究 (免疫调节型)
是一项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451例转移性TNBC患者, 随机分配接受一线阿特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 在PD-L1阳性患者中,加用阿特珠单抗可显著延长患者 PFS (7. 5个月和5个月)和OS (25个月和18个月)
OlympiAD研究: 奥拉帕尼相较于化疗可显著延长PFS
多发生于绝 经前年轻女 性(年轻)
内分泌治疗和靶 向治疗均无效 (治疗手段有限)
三阴性乳腺癌疾病特征
1986-1992
2004-2008
• 随着治疗的进展,预后明显改善 • 术后3年是复发的高峰 • 复发死亡事件主要集中在前5年
JCO 2016. Rachel J.D. Cossetti
三阴性乳腺癌疾病特征
• 远处转移可能性高 – 内脏(脑、肺)及远处 淋巴结转移常见 – 骨转移相对少见
• 发生转移后,中位生存仅1 年
• 目前暂无明确的治疗靶点 • 化疗是唯一辅助全身治疗
策略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靶向
放疗
内分泌
化疗
手术
保乳手术
• 2010年,《美国外科学杂志》202例三阴性乳腺癌 保乳手术vs乳房切除生存差异的分析。
PFS(%)
奥拉帕 尼
300mg bd
进展/死 163(79. 亡,n(%) 5)
中位PFS, 月
7.0
TPC化 疗
71(73. 2)
4.2
HR 0.58 ; 95% CI 0.43 ~ 0.80;P=0.0009

奥拉 帕尼
300m g bd
2 0 5
1 7 7
1 5 4
1 0 7
96 49

三阴乳腺癌三期治疗方案

三阴乳腺癌三期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

由于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较为困难。

本文将对三阴乳腺癌三期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可手术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常用方案包括紫杉醇联合卡铂或蒽环类药物。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3cm、腋窝淋巴结阴性或仅1-2个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改良根治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大于3cm或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

2. 辅助化疗(1)多周期化疗:三阴乳腺癌患者常采用多周期化疗方案,如紫杉醇联合卡铂或蒽环类药物。

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优于单药化疗。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醇方案也是三阴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案。

(2)联合靶向治疗:近年来,针对三阴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伐单抗(Nivol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3. 辅助放疗(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或侵犯胸壁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2)术后放疗:对于保乳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放疗剂量通常为50-60Gy。

4. 内分泌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缺乏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因此内分泌治疗对三阴乳腺癌的疗效有限。

但对于绝经后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依维莫司)。

5. 靶向治疗(1)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和尼伐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联合化疗或放疗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女性三阴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病例分享、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保乳治疗
患者基本情况
性别:女
年龄:31岁
就诊时间:2022-12-23
临床诊断:右乳浸润性、三阴性癌复发
分期分型:cT1N1M0,IIA期
主诉:右乳癌综合治疗后9月余,发现切口旁结节2月余。

病史简介
2021-09-04
发现右乳肿物于医院就诊,穿刺病理提示右乳浸润性癌
2021-09-09
全麻下行右乳癌保乳切除术+右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左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术后病理示:右乳肿物已切除,右腋窝淋巴结1-3未见转移,右乳腺切缘未见癌组织残留。

术后诊断:右乳浸润性癌pT2N0M0,IIA期,三阴性。

2021-10-06
开始予EC*4-T*4方案术后辅助化疗,2022-03-23开始辅助放疗及口服卡培他滨治疗。

2022-10-12
查乳腺B超:右乳12点方向皮下低回声结节;右侧腋下切口旁低回声结节。

患者现为进一步治疗来就诊,门诊拟“右乳浸润性癌”收入科室。

患者近期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胃纳、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
双乳基本对称,无畸形,挤压乳头无溢液。

右乳上象限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愈合可,12点方向切口旁可触及一大小约1.0*1.0cm 肿物,质中,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左乳未及异常肿物。

右侧腋窝可见长约4cm陈旧性手术疤痕,愈合可,可触及一大小约1.0*0.5肿物,质中,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左侧腋窝、双锁骨上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乳腺B超
超声描述:右乳保术后,癫痕区内回声减低,见定位钉回声,瘢痕上方皮下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1.7X0.9,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内见点状血流信号。

左侧乳房形态轮廓正常,各层层次结构显示清楚,腺体层回声均匀,内未见明显结节回声及异常血流信号。

乳腺内未见扩张导管回声。

右腋窝胸小肌外侧见一淋巴结回声,大小:0.4x0.4,边界清,未见皮髓质结构,未见血流信号。

左腋窝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回声。

诊断意见:右乳保乳术后,瘢痕上方皮下实质性结节,考虑:转移灶。

左乳未见明显占位(BI-RADS 1类)。

右腋窝见淋巴结。

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

颈胸腹部CT
影像表现:右乳癌术后,右乳上象限多发金属夹影,右乳内上象限结节,约1.1cm,增强扫描环形强化。

左乳未见占位。

腋窝、锁骨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

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

未见胸水及心包积液。

肝脏体积未见增大,密度均匀,未见明确实质性病变。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肝门区未见异常。

门脉未见充盈缺损。

胆囊壁未见增厚,内未见异常密度灶。

脾脏、胰腺未见增大,密度均匀。

双肾未见增大,未见实质性病变。

未见腹水。

腹腔、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鼻咽壁未见增厚,两侧咽隐窝清晰,两侧咽旁间隙未见狭窄。

口咽、喉咽及喉部未见异常。

两侧腮腺、颌下腺、甲状腺未见异常。

两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扫描范围诸骨未见明确破坏。

诊断意见:1.右乳癌术后,右乳内上象限结节,考虑转移。

2.颈部及上腹部未见异常。

乳腺MR
影像表现:右乳癌保乳术后,右乳内上象限见一结节灶,大小约1.2x1.2X1.6cm,矢状位显示更清楚,边缘欠光滑,后缘与胸大肌粘连,分界欠清。

病灶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ADC 值降低,增强扫描背景腺体少量-中量强化,病灶边缘强化:动态增强早期造影剂快速流入,延迟期局部是廓清型曲线,最快达峰时间60s。

左乳未见明确异常信号灶,乳头未见凹陷,皮肤未见增厚,乳后间隙清晰。

双侧腋窝、内乳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两侧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灶,两侧胸腔未见积液。

诊断意见:1.右乳内上象限结节灶,考虑转移瘤可能:BI-RADS 5类。

2.双侧乳腺腺体增生。

2022-12-26病理学检查
检查手段:局麻下行右乳肿物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诊断意见:原病理诊断(2228022):(右乳肿物穿刺活检)组织慢性炎伴少许退变、异型细胞,不除外肿瘤复发,须待免疫组化协诊。

免疫组化:GATA3(+)、GCDFP15(-)、CK(+)、AR(-)、ER(-)、PR(-)、HER2(-)、Ki67(约70%+)。

组化结果:HE形态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支持:(右乳肿物穿刺活检)浸润性癌,结合病史符合乳腺癌复发,浸润灶最大径约0.3cm,组织小,具体分型及分级建议待大体协诊。

患者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前未穿刺,B超显示有淋巴结0.4,很小。

从外科角度来看,复发很正常,国际上保乳术的一年复发率在1%,但很多是0.5%,一部分人在2年内复发。

患者为年轻的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率稍高,但治疗很充足,化疗、放疗都用了,复发时间仍短,说明复发风险高。

1.肿瘤比较大,行保乳术无法让肿瘤绝对干净,约40%的术后患者乳房内仍有肿瘤细胞,患者肿瘤负荷没有降到可以用辅助治疗能控制程度。

2.手术边缘取得不够,只取得局部阴性切缘或者病理科误判为阴性,建议重新看当年手术边缘。

3.切干净仍会有复发可能,此次病灶在切口上端。

继续做前哨淋巴结活检,如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可以考虑不清腋窝,但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可能只有60%,成功率不一定很高。

B超确认N1,B超0.4大小的淋巴结是转移的可能性很小,需结合影像形态、临床触摸等判断。

复发包括局部复发,区域复发,远处转移复发,三阴本身复发率比较高,患者只有局部复发,且多项检查证明重要器官正常,所以术后重点仍要放在内科治疗上。

1.先检测BRCA基因突变确认是否存在胚系突变,因为是年轻女性,除了对侧,同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也很大。

同时需了解患者肿瘤家族史,辅助判断患者是否有突变的可能。

2.患者术后虽是局部复发,但仍需进行全身的强化治疗。

再次手术之后的治疗方案可参考含铂的化疗方案。

3.根据BRCA基因突变结果,如果有突变可直接选择PARP抑制剂,如无则仍选择含铂方案的化疗。

后续根据结果再定。

4.该病例如果有条件,建议行NGS及ctDNA检测,明确复发灶基因突变情况、指导用药,并定期追踪ctDNA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