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结课论文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结课论文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结课论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总结报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些年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也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经济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中,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赌博,彩票,天气,体育赛事等都跟概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着眼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前半部分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包括概率的基本性质,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及其分布,贝叶斯公式,中心极限定理等,结合后半部分的事例分析讨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如今数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关键词:概率论 数理统计 经济生活 随机变量 贝叶斯公式

基本知识

§1.1 概率的重要性质

1.1.1定义

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性:对于必然事件S 1)S (=P

(3)可列可加性:设n A A A ,,,21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有∑===n

k k

n k k

A P A P 1

1

)()(

(n 可以取)

1.1.2 概率的一些重要性质

(i ) 0)(=φP

(ii )若n A A A ,,,21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有∑===n

k k

n k k

A P A P 1

1

)()(

(n 可以取)

(iii )设A ,B 是两个事件若B A ?,则)()()(A P B P A B P -=-,)A ()B (P P ≥ (iv )对于任意事件A ,1)(≤A P

(v ))(1)(A P A P -= (逆事件的概率)

(vi )对于任意事件A ,B 有)()()()(AB P B P A P B A P -+=?

§1.2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2.1 数学期望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k k p x X P ==}{,k=1,2,…若级数

∑∞

=1

k k k

p x

绝对收敛,则称级

∑∞

=1

k k k

p x

的和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记为)(X E ,即∑=i

k k p x X E )(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x f ,若积分?

-dx x xf )(绝对收敛,则称积分?∞

-dx x xf )(的

值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记为)(X E ,即?

+∞

-=

dx x xf X E )()(

定理 设Y 是随机变量X 的函数Y=)(X g (g 是连续函数)

(1)如果X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分布律为k p X P ==}x {k ,k=1,2,…若

k k k

p x g ∑∞

=1

()

绝对收敛

则有=)Y (E =

))((X g E k

k k

p x g ∑∞

=1

()

(2)如果X 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它的分概率密度为)(x f ,若

?

-dx x f x g )()(绝对收敛则有

=)Y (E =))((X g E ?∞

-dx x f x g )()(

数学期望的几个重要性质 (1)设C 是常数,则有C C E =)(;

(2)设X 是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X CE CX E =; (3)设X,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Y E X E Y X E +=+; (4)设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Y E X E XY E =.

1.2.2 方差

定义 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若[]})({2

X E X E -存在,则称[]})({2

X E X E -为X 的方差,记为

D (x )即D (x )=[]})({2

X E X E -,在应用上还引入量)(x D ,记为)(x σ,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

222)()())(()(EX X E X E X E X D -=-=

方差的几个重要性质

(1)设C 是常数,则有 ,0)(=C D

(2)设X 是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C )(2

X D CX D =,D(X))(=+C X D ;

(3)设X,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Y))}-E(X))(Y -2E{(X D(Y)D(X))(++=+Y X D 特别,若X,Y 相互独立,则有)()()(Y D X D Y X D +=+;

(4)0)(=X D 的充要条件是X 以概率1取常数E(X),即1)}({==X E X P .

切比雪夫不等式:设随机变量X 具有数学期望2

)(σ=X E ,则对于任意正数ε,不等式

22

}-X P{ε

σεμ≤≥成立

§1.3 点估计

1.3.1 矩估计

用矩法求估计很古老的估计方法,是建立在独立同分布情形下的大数定律(样本均值趋向总体平均),它由K .Pearson 在20世纪初提出,其中心思想就是用样本矩去估计总体矩 。

总体X 分布函数的未知参数为12(,,,),T

m θθθθ=???如果总体的k 阶原点矩

12()(,,,),1,2,,k k m E X k m αθθθ=???=???存在,我们设总体的k 阶原点矩与它的样本的k 阶原点矩

相等

1

1,1,2,,n k

k i i A X k m n ===???∑

即121

1(,,,)(),1,2,,n

k

k k m i k i E X X A k m n αθθθ=???====???∑

从上面式子可得到关于未知量θ的解12??(,,,),1,2,,i n X X X i m θθ=???=???

,取12????(,,,)

T m θθθθ=???作为12(,,,)T m θθθθ=???的估计,就称?θ

为θ的矩估计。 关键要掌握两个式子(设总体的均值为μ,方差为2

σ,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

样本):可得总体X 的一阶,二阶原点矩为

12222

2=E(X)=,

()()[()],

E X D X E X αμασμ??==+=+? 而样本的一阶,二阶原点矩为

21211

11,n n

i i i i A X X A X n n =====∑∑

由此可得到

2

2

21

1,n

i i X X n μσμ==+=∑,

所以?X μ

=,其中由于上面无偏性有提到方差并不等于样本方差2S ,而是22

1?n S n

σ-=,矩估计

为21

1()1n i i X X n =--∑。 当矩估计不唯一时,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两个基本原则来选择是否用矩估计:a 、涉及到矩的阶数尽量小, 对总体X 的要求也尽量少; 比较常用到的矩估计的阶数一般是一、二阶数;b 、用的估计最好是最小充分统计量的函数,因为在各种统计问题中充分性原则都应是适合的。

矩估计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由于矩估计是基于经验分布函数,而经验分布函数逼近真实分布函数的前提条件是样本容量较大,所以理论上,矩估计是以大样本为应用对象的;2、矩估计没有用到总体分布的任何信息时,本质上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对已知的总体分布,它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估计。

1.3.2 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方法是统计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1821年由德国数学家Gauss 提出的,但并没有得到重视,在1922年R.A.Fisher 再次提出,并探讨研究了它的性质。它利用总体分布函数的相关信息,克服矩估计的一些不足。

总体X 的分布律或概率密度函数为(;),f x θθ∈Θ是未知参数,其中总体的样本是

12,,,n X X X ???,则

121

(;)(;,,,)(;)n

n i

i L x L x x x f x θθθ==???=

为θ的似然函数。若统计量12???()(,,,)n

X X X X θθθ==???满足条件 ?(();)sup (;),L X X L x θθ

θ∈Θ

= ??()()()()min Y X Y X Y X Y X β

ββββ''--=--

则称?()X θ

为θ的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法有许多优良的性质:相合性与渐进有效性、渐进正态性等等。可以计算一些比较复

杂的点估计。尽管如此,极大似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极大似然法一定要知道总体分布形式,并且一般情况下,似然方程组的求解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在计算机上通过跌代运算方能计算出其近似解,且并不是通过求导数都获得极大似然估计值的,以及任何统计推断都应该依赖损失函数,但是极大似然方法没有考虑到损失函数。

§1.4贝叶斯公式

设n B B B ...,21是一系列互不相容的事件,且有

Ω== n

i i

B

1

, ....2,1,0)(n i B P i =>

则对任一事件A ,有 )

()()

()()(1

j

n

j j

i i i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

, ....2,1n i =

)(i B P 叫先验概率,也叫边缘概率,)(A B P i 叫后验概率(....2,1n i =)。

§1.5 中心极限定理

1.5.1林德伯格定理

设独立随机变量 n X X X ,,,21满足林德伯格条件,对于任意的正数ε,有

∑?

=-∞→=-n

i s x i i n

n n

i dx x f x S 1

220)()(1lim εμμ>。

其中)(x f i 是随机变量i X 的概率密度,则当∞→n 时,我们有

南大网院心理学与生活第2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 ?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爱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为他人服务的需要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0 题号:6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艾森克认为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同一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的情绪稳定性,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这个维度来表示。 ?1、错 ?2、对 学员答案:2 说明: 本题得分:3 题号:7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数据分析论文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汇率是在商品交易和货币运动越出国界时产生的,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国际的又一表现。因为一国货币汇率受制于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在不同时间,各因素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会出现交替变化,所以很难准确地找出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会破坏经济的外部平衡,而且会给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另外,汇率的变化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销售生产较大的影响。所以,对影响汇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指导汇率政策的制定、预测汇率变化趋势、优化投资策略,以及研究与汇率有关的生活消费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pss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人民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汇率的情况。 关键词:spss;汇率;影响因素;回归

目录 1问题分析 (1) 2数据来源 (1) 3数据定义 (2) 4数据输入 (2) 5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2) 5.1描述性分析选入变量及参数设置 (2) 5.2描述性分析 (2) 5.3描述性分析结果输出 (2) 6.1描述性分析选入变量及参数设置 (3) 6.2线性回归分析 (4) 7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11)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1问题分析 汇率是在商品交易和货币运动越出国界时产生的,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国际上的又一表现。因为一国货币汇率受制于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在不同时间,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会出现交替变化,所以很准确地找出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会破坏经济的外部平衡,而且会给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另外,汇率的变化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影响汇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指导汇率政策的制定、预测汇率变化趋势、优化投资策略,以及研究与汇率有关的生产消费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数据来源 所用数据参考自“人民币汇率研究”(陈瑨,CENET网刊,2005)、“汇率决定模型与中国汇率总分析”(孙煜,复旦大学<经济学人>,2004)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与走势分析”(徐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2),其中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名义利率、美元利率和汇率4个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的部分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我》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生活中,我会因为和老朋友见面而兴奋,会因为和舍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没人理解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厂。 其次,刺激通过感觉被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从而影

响人体的体态变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 其三,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被知觉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 其四:思维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记忆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 其五: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其六:能力将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反映,智力将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反映。气质将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反映。需求将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反映。有了需求就有了动机,动机驱使我们达到我们的需求。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时,我就会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兴奋、郁闷、孤独等。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之后,我们会将它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情感。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 班级道桥083班 姓名杜国先 学号 080012 从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分析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 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当前, 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 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但至今这一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于城市发展过程本身。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高度密集的城市逐步演变为在更大区域内日益分散和多极化的城市, 居民的出行模式也随之发生急剧的变化, 人口的不断增长、由经济引发的出行行为 ( 交际、购物、文化活动和旅游等) 的增长必然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本学期我们在李巧茹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交通工程学》,我感觉学习一门课程不仅为拿一个好成绩,而应从自己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学以致用,这才是目的。以前,从个人视角看交通拥堵问题,略显片面和肤浅,学习了交通工程一课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交通拥堵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车、路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科学。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就是人(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车(包括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应

应用回归分析电子教案

应用回归分析论文

贵州民族大学 实用回归分析论文 (GuizhouMinzu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影响谷物的因素分析 年级:2014级 班级:应用统计班 小组成员: 姓名:黄邦秀学号:201410100318 序号:4 姓名:王远学号:201410100314 序号:26 姓名:陈江倩学号:201410100326 序号:11 姓名:吴堂礼学号: 时间:2016.12.06

目录 摘要: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某一些现象与影响它的某一最主要因素的关系,如影响谷物产量的因素非常多。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1994—2014年中国谷物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影响中国谷物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谷物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谷物产量、促进谷物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谷物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谷物种植效益,增加谷物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谷物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4) 关键词:谷物产量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假设 (5) 三、收集整理统计数据 (6) 3.1数据的收集 (6) 3.2确定理论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 (7) 四、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改 (8) 4.1 SPSS软件运用 (8) 4.2 用SPS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 (10) 4.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11) 4.4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12) 4.5 DW检验法 (13) 五、结果分析 (14) 六、建议 (14) 七、参考文献 (15)

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

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地铁与轻轨》结课论文 地下空间1001班 22号 高旭和 指导老师:赵传海 2013年6月

1、前言: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拥挤的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高层建筑在大城市飞速发展,然而仍然无法很好解决城市空间资源拥挤问题。各种各样的高架桥,立交桥,过街天桥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扎根立足,但仍无法较彻底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潜能,成为突破城市发展能力瓶颈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日益增大的交通量需求,必须建造新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当浅层地下空间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研究开发利用深层地下空间是建设城市新交通网的最佳解决途径。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建设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据相关统计显示,此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 44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北京,也是中国第一条地铁。此后30年间,地铁在中国的发展缓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开通了地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升温,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均已开通地铁。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这将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据统计,如今,长春、杭州、哈尔滨、长

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宁、贵阳11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东莞、宁波、无锡、青岛、大连等5个二三线城市,地铁都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将在近一两年开通。 此外,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等5个省会(首府)已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正在等待批复。而已有地铁的城市中,北京、沈阳等10个城市均已提出了扩建计划。 据有关方面介绍,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我国的建设速度与规模世界罕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国各大城市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需求强劲,正在积极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部分大城市纷纷建设了自己的轨道交通网,这大大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效率,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实时监控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把握轨道交通各站点的物流、人流情况,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事后取证,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在建中的长春某站为例看地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概况 本车站为轨道交通*号线车站基本呈南北走向。车站为地下一层岛式车站,局部设地上二层设备管理用房。车站两端接开挖区间,站

数理统计结课论文

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探究与应用

回归分析问题探究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问题,通过对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以及非线性回归原理的探究,分别运用了SPSS和MATLAB软件进行实例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学习。 首先,通过变量之间关系的概念诠释引出回归函数;其次,针 对回归函数,分别对一元线性回归原理上的学习,了解并会运用这三种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处理和解决实际的一元线性回归问题;接着,对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进行学习,掌握它们与一元线性回归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实际问题运用SPSS进行简单的分析,熟悉SPSS软件的使用步骤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SPSS进行简单的数理分析;最后,用MATLAB编程来处理线性回归问题,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进行线性回归拟合计算并输出Logistic模型拟合曲线。 关键词: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SPSS;MATLAB

一、回归概念 一般来说,变量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的,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的关系来表达;另一类是非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的关系成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回归分析就是研究相关关系的数理统计方法。它从统计数据出发,提供建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近似数学表达式——经验公式的方法,给出相关行的检验规则,并运用经验公式达到预测与控制的目的。 如随机变量Y与变量x(可能是多维变量)之间的关系,当自变量x确定后,因变量Y 的值并不跟着确定,而是按照一定的停机规律(随机变量Y的分布)取值。这是我们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其中是一个确定的函数,称之为回归函数,为随机项,且。回归分析 的任务之一就是确定回归函数。当是一元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一元线性回归;当 是多元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多元线性回归;当是非线性函数形时,称之为非线性回归。 二、回归分析 2.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1.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随机变量Y与x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里x是可以控制或可以精确测量的普通变量。对于取定的一组不完全相同的值做独立实验得到n对观察值 一般地,假定x与Y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可以表示为 , 其中为随机误差且,未知,a和b都是未知参数。这个数学模型成为医院 线性回归模型,称为回归方程,它所代表的直线称为回归直线,称b为回归系数。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然有。

心理学与生活 期末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论文 数学科学学院 1090500031 孟凡艳 fanying.450@https://www.360docs.net/doc/9847420.html, 一:自我状况 没有上课以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式的,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新奇过后,就只剩下了,平淡与无味。仿佛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这样的从我手间匆匆流过,没有一丝痕迹。我有一些不甘,却也是安于现状。苦恼,但却不知如何解决。上课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即看到我身边的环境变化,我能自发的运用我在生活教育课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并且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生活。看到了生活中有一些新的东西。以前的我,感觉离现实的生活太远,并没有自发的思考过我身边的生活,但是在上完这门生活教育课后,我发现我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再者,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 在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健康的六个因素,智力激发,情感健康,身体健康,称心的生活角色,社交效力,心灵之旅。在学完这门课后,我也经常从这六个角度看自己。这就好比是给了我六个渠道,让我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我会想,我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学生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和同辈的人相处是否融洽。和其他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有一种说法是人的一生的知己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数的完,那么我也会思考我是否有属于我自己的亲密的朋友。并且当我自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能否做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自尊,能够接受个人局限性,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支持。此外,在大学学习方面,以前的我也只是机械的去学,没有注意到一些必要的延伸,并没有考虑太多在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以及如何去用的问题。那么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我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且学习有效处理新挑战。此外,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应该有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应对更多的挑战。我学会了更加乐观的去生活和学习,找准自己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工具,努力做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人。 二:友谊 以前的我没有对友谊没有更多的想法,认为那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全凭缘分。例如在一起上课,例如是一个宿舍的舍友等等。没有更多的对友谊的维护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论文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预测模型 摘要: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为理论基础,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未知量作出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重点介绍了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和自变量的优化选择及简单应用举例。 关键词:统计学;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一.引言 多元线性回归统计预测模型是以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一个随机变量Y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一般变量X 1,X 2,…,Xp 之间相依关系,利用现有数据,统计并分析,研究问题的变化规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变化情况。它不仅能解决一些随机的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随机模型进而解决一些确定的数学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为统计学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并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业、农业、商业及政府部门。而多元线性回归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应用于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可以在获得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确定各因素对主体问题的具体影响程度。 二.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理论 多元线性回归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根据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实际观测值建立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分析各个自变量对因自变量的综合线性影响的显著性;检验、分析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单纯线性影响的显著性,选择仅对因变量有显著线性影响的自变量,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评定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测定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偏离度等。由于多数的多元非线性回归问题都可以化为多元线性回归问题,所以这里仅讨论多元线性回归。许多非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都可以化为多元线性回归来解决,因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设随机变量y 与一般变量12,, ,p x x x 线性回归模型为 01122...p p y x x x ββββε=+++++ (2.1) 模型中Y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而12,,,p x x x 是p 个可以精确测量并可控制的一般变 量,称为解释变量(自变量)。p =1时,(2.1)式即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 大于2时,(2.1)

城市交通拥堵论文交通拥堵问题论文

城市交通拥堵论文交通拥堵问题论文 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治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治理方案,达到缓解三亚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目的。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road traffic jams in Sanya reasons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plan, to alleviat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in Sanya. 关键词:公交先行;交通灯联动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停车诱导系统;流量均分与交通总量消弱。 Key words: bus ahead;traffic linkage system;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parking guidance system;flow equalization and total traffic weakening 0引言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也是我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解放路是三亚市商业网点最集中、最繁华的地区,也是人流量、车流量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三亚市区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如何在复杂环境下缓解和消除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决定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认识的误区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道世界难题,根源在于传统理念的束缚和现有道路模式的缺陷。目前,对城市道路拥堵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1 城市道路已经趋于饱和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将原因归结 于,“车辆增长速度过快”,“道路已经达到饱和与极限”,这是一个“传统性”的认识误区。所以,就得到错误结论:道路饱和必然造成交通拥堵。在某些路段、时段出现饱和,只是降低了车速,但并不造成拥堵。大路朝天,只走半边!在十字路口,“半边”道路车辆停留,半边道路依然空置。可以说,所有城市都未达到“饱和”。 1.2 私家车增多、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导致道路拥堵经调查,很多城市采用减少私家车、限制外地车辆进入城市,在城市周围建一些大型停车场。私家车、外地车要到城市里办事,一是限时段、分单双号进出;二是高额收费;三是由市郊乘坐公交车进市办事。这样既不方便,也降低了办事的效率,从而消弱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了,制约了该城市的发展。 2城市交通拥堵原因的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的本质,是交叉和停留!平面交叉是拥堵的根本原因。交通拥堵的本质,包含:交叉、停留、时间三个要素和时间、空间两个概念。 2.1 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弱可以把道路看成边,交叉路口看成点,按照车流量的方向来表示边的走向,则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就演变成一张有向网(或矢量图)的问题。那么,交通拥堵就是实际道路上流量超过边或结点的最大可通行的允许量的问题。

应用统计学结课论文

《应用统计学》结课论文——浅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B110804班 姓名: 学号:

浅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程管理 B110804班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使中国人口稳定分布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当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降下降,接近世代更替水平。此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相联系,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经济方面出发,研究国民收入和人均JDP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运用回归方程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经济水平对人口的影响。 关键字:人口自然增长率;国民收入;人均JDP;回归方程; 引言: 影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据主要因素可能有:(1)从宏观经济上看,经济整体增长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基本源泉;(2)居民消费水平,它的高低可能会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3)文化程度,由于教育年限的高低,相应会转变人的传统观念,可能会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4)人口分布,非农业与农业人口的比率也会对人口增长率有相应的影响。(5)男女性别比例,现有的男女性别比例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人口增长率。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全貌,选择人口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中国人口的增长;选择“国民收入”和“人均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的代表,暂不考虑文化程度、人口分布还有男女比例的影响。 一、模型设定 1、理论分析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有些理论强调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些则强调积极影响。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讨论最有影响的文献当推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马尔萨斯的先验假设是,粮食生产充其量以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制约)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人口只能以饥荒、瘟疫、战争等消极手段或独身、节欲等积极手段来消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隐含:1)人口增长受到粮食供应或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当因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失衡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是推荐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您参考: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1 / 4

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2 / 4

模拟建模论文(应用回归分析)spss

楚雄师范学院 2012年数学建摸模拟论文 题目应用回归分析 姓名韩金伟 系(院)数学系09级01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2 年8月22 日

题目:应用回归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方法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 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应用回归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处理,数据检验,模型的建立和检验都是回归分析不可缺少的部分。针对多组数据的多个变量样本,我们通常都会对它建立回归模型,在此建模过程中我们就要对给定的数据做合理化检验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再对数据进行分类建模。当然,因为各变量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强影响的变量,所以通常都要做剔除性检验和重新建模,最后建立出一个合理化的模型。 关键词:回归分析相关性自相关残差异常点正态性杠杆值

一、问题重述 (10.1 附录一)中给定了一些关于自变量654321,,,,,x x x x x x 与因变量y 的一些数据,请按所给的要求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 要求:1.检测强影响点,并求出杠杆值. 2.正态性检验. 3.相关性检验. 4.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测,若有多重共线性,试消除,再建模. 5.残差的自相关性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分析. 6.预测T X )225,7,13,50,82,81,470(0=时Y 的预测值. 二、问题分析 本题是要针对一组数据做合理化的线性分析,先后要求对数据做了异常值的检验和剔除,各变量的正态性检验,在从相关性的角度对各变量做相关性检验,得出数据是否适合做多元线性规划模型。为了使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和实际意义,又要求对各变量做相关性检验的同时进而做多重共线性的诊断,从中发现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在有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我们又要做剔除不合理的变量再做回归模型。当然在做好的模型中,我们又要剔除不能通过t 检验的变量,最后建立没有强多重共线性,没有异常点且通过了F 检验,t 检验的合理化模型,再对给定的数据做出预测。 三、模型假设 假设y 为因变量,654321,,,,,x x x x x x 为自变量,y 因变量y ,X1 自变量x1,X2 自变量x2,X3 自变量x3,X4 自变量x4,X5 自变量x5,X6 自变量x6,i e 第i 个值的残差, i SER 第i 个值的学生化残差,) (i e 第i 个值的删除残差,)(i SRE 第i 个值的删除学生化残 差,) (i ch 第i 个值的杠杆值,h c 平均杠杆值。 四、符号说明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id 序列号 i cook 第i 个值的库克距离 y 因变量y i Mahar 第i 个值的马氏距离 X1 自变量x1 i k 条件数 X2 自变量x2 X 矩阵 X3 自变量x3 i β 系数 X4 自变量x4 VIF 方差扩大因子 X5 自变量x5 DW DW 检验 X6 自变量x6 i k 条件索引 i e 第i 个值的残差 F F 检验

心理学与生活 作业1

心理学与生活作业1 心理学比算命还不靠谱 心理学家们不研究天理 心理学是以规律知识为其目标之一 心理学家是骗钱花的人 学习新知识 精神压力 不愿意起床 身体疲劳 不同的性格之间是否适合互补 互补能够产生的作用较大 互补能够产生的作用比较全面 互补的双方具有一致的目标 观察行为 解释行为 预测行为 调节行为 美国

中国 德国 奥地利 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文化特性发展的弹性 出生半年以后青春期开始后青春期结束后进入老年期后新陈代谢理论神经分泌学理论自由基理论 免疫学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神经分泌学理论自由基理论 免疫学理论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高尔顿开创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特定的学科:行为遗传学。 腺体分泌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行为范畴。 人的脑细胞终生都会通过不断分裂而实现增殖。 青春期的实质就是获得生殖能力的时期。 直到两岁,儿童还不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 人在幼儿期即开始制度最初的人生计划。 人们在幼儿时期即可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专门以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遗传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成熟作用。 儿童是微型的成人。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最佳生育年龄意味着可以生育最健康宝宝的时机。 精神障碍意味着心理机能失调。

严格意义上讲,发疯并并不是心理学术语。 最初的客体永恒出现在一周岁的时候。 被迫在正式考试中出多项选择题的老师是蠢猪。 心理学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目的就在于可以按某种意图人为地控制人的行为。人最初的道德判断出现在幼儿时期。 在正式考试中出多项选择题的老师是蠢猪。 剖腹生产方式肯定优于自然生产的出生方式。 人的生理发展是没有顶峰的。 岁。 神经反射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行为范畴。 前幼儿期严格管束将会使儿童形成终生受用的道德品质。 发展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变化,所以年龄是发展的内在原因。 人的社会年龄指的是其社会生活经历的多少,经历越多社会年龄越长。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独立性最初出现在前幼儿期。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学家可以看透人心。 直到十二世纪欧洲基督教国家中的杀婴行为才在法律上赞同于谋杀。 最初的自尊出现在三岁以后的幼儿期。

交通工程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拥堵路段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 1前言: 截止2008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9887744辆。其中,汽车64672053辆,摩托车89537775辆,挂车1014380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2694辆,其他机动车20842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180660736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22092132人。 截止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其中,汽车76193055辆,摩托车94530658辆,挂车1014380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42694辆,其他机动车20842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199765889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38203911人。 截止2010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07061286辆。其中,汽车90859439辆,摩托车100004714辆,挂车1511963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62023辆,其他机动车23147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212937140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51819016人。 ——摘选自《2008~2010年全国机动车与驾驶人统计》 我国每年的机动车增长比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结合我国东西部人口密集度的明显差异、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拥堵——这一普遍的交通现象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等二线城市。“制堵”成为我国大城市目前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推出的单双号出行、摇

号购车、限制外地汽车进入北京市区等一系列措施。 公交车专用车道的设置也是应对交通拥堵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定义: 公交专用车道是专门为公交车行走的车道,它与城市主干道上的小型车道、大型车道、摩托车道等是同类的,一般分布在大城市里。公交专用车道上写着一些数字是公交专用时间,其他的车不许行走。(摘自百度百科) 如图中所示:左图为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图像标志,右图为公交车道内的文字标示。7:30~8:30 17:30~18:30的意思为公交车道限制其他车辆进入的时间为上午7:30~8:30下午17:30~18:30。这两个时间段以外公交车道解封。 2设置公交车道的可行性、优点以我国第一条公交车道——长安街一线(从新兴桥至大望桥,全场15公里)为例说明合理设立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可行性与优点。 1997年6月25日,北京市首条公交车专用车道正式开通。开通前平均车速为16公里/小时,开通后的平均车速为20~23.5公里/小时,提高了25%以上。由于车速的提高,公共汽车正点率,比开通前提高了43.6%;运营时间平均每辆车单程比开通前减少了8分钟。每天30多万乘用公共汽车的群众成为公交车专用车道的直接受益者。此外有数据表明,一辆公共汽车单位时间占用道路的载客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总结和感悟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总结及感悟 一课程简要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满意,幸福以及忧愁、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复杂精神现象,即是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心理学主要阐明下列问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觉。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比感觉要更复杂一些。知觉是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觉因反映的事物的性质不同而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三大类。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觉过的事物、经验的反映。它是一种比感觉和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几乎都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因此,“记忆”一直是心理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思维,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与间接地反映。思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考。思维的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具体化等环节而进行的。思维的形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而体现出来。思维的种类主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5.想象和思维一样,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它总是在以前感知觉过的事物并通过记忆而存留在头脑中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实际就是对记忆表象的一种加工改造和重新的组合。它是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 6.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情感总是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并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如高兴时的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显然,情感活动与人的血液循环以及肌肉、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情感的种类、特征、性质以及情感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等,是心理学所要阐明的内容。 7.注意,是当我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的时候,都必须全神贯注,这样才能看得见东西,听得清声音,才能牢记在心经久不忘,才能迅速正确地解答问题和进行创造活动。这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状态,心理学上将之称之为注意现象。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它总是附属于其他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而存在的,并伴随进行始终。 8.意志。人们对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造它、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行动,心理学称之为意志行动。支配这种行动进行到底,达到预期目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意志实质是一种调节、支配、控制人的行为的

线性回归模型的研究毕业论文

线性回归模型的研究毕业论文 1 引言 回归分析最早是由19世纪末期高尔顿(Sir Francis Galton)发展的。1855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分析父母与其孩子之间身高的关系,发现父母的身高越高或的其孩子也越高,反之则越矮。他把儿子跟父母身高这种现象拟合成一种线性关系。但是他还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高个子的人生出来的儿子往往比他父亲矮一点更趋向于平均身高,矮个子的人生出来的儿子通常比他父亲高一点也趋向于平均身高。高尔顿选用“回归”一词,把这一现象叫做“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于是“线形回归”的术语被沿用下来了。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叫做一元回归分析;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叫做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按照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分为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 一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由自变量和规定因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各个参数可以根据实测数据解。接着评价回归模型能否够很好的拟合实际数据;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拟合,则重新拟合;如果能很好的拟合,就可以根据自变量进行下一步推测。 回归分析是重要的统计推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医学、农业、生物、林业、金融、管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都需要运用到这个方法。从而推动了回归分析的快速发展。 2 回归分析的概述 2.1 回归分析的定义 回归分析是应用极其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2 回归分析的主要容

交通拥堵的论文

中国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脱颖而出。时至今日它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武汉交通为例,配合对比英国伦敦的交通治理情况入手,分析和阐述我国在交通治理中的不足,以及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交通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国现阶段交通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们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就武汉市而言,2010年,三环线内道路平均时速为20公里/小时,较2009年降低了0.4公里/小时。但这一

降幅为三年来最低。2009年,三环线内道路平均时速较2008年下降2.9公里/小时,2008年较2007年下降了0.6公里/小时。 2010年,主干道车速为23.8公里/小时,较上年下降1.7%。三镇中,汉阳行车速度最高,为22.3公里/小时;武昌为21.1公里/小时;汉口最低,仅18公里/小时。 武汉交通高峰集中在晚高峰。下午4点起,交通拥堵集中在以桥梁为纽带的主干道上;4点15分至5点,交通拥堵扩散到二环线;5点至6点45分,交通拥堵蔓延至三环线;6点45分至晚7点,交通拥堵仍然在整个三环线内。 据分析,主要是城市建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步扩展,二环与三环线附近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拥堵扩至三环线。 过江交通量持续增加,且增幅加大。2010年,过长江交通量由2009年的30.8万辆/日,增加到35.8万辆,增幅为16%;2009年过长江交通量,由2008年的27.1万辆/日增加到30.8万辆/日,增幅为13.7%。 2010年,过汉江交通流量增长到36.8万辆/日,相比2009年日增加4.1万辆,增幅为12.5%。2009年过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