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精修订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精修订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精修订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重要公式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1.2房地产的概念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100%

建筑用地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

建筑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2.3房地产的供求与价格

·供给量=存量—拆毁量—转换为其它种类的房地产量+其它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量+新开发量

·弹性= 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

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

·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消费者收入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人口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种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另一种房地产或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需求的价格预期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预期的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 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供给的要素成本弹性= 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4房地产价值和价格的种类

·一个良好的评估价值=正常成交价格=市场价格

·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

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标定价格: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

格。

·房屋重置价格:某一基准日期,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不同建筑结构、不同档次或等级的房屋,建造它所需要的一切合理必要的费用、税金及应

获得的利润。

·房地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

·土地价格=房地价格—建筑物价格

·建筑物价格=房地价格—土地价格

·楼面地价= 土地总价

总建筑面积

·楼面地价= 土地总价×土地总面积 = 土地单价

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容积率

·期房目前的价格=现房价格—(预计从期房达到现房期间)现房出租的净收益的折现值—风险补偿

·补地价=改变后的地价—改变前的地价

·补地价(单价)= 现楼面地价×现容积率—原楼面地价×原容积率

·补地价(总价)=补地价(单价)×土地总面积

·补地价(单价)=原楼面地价×(现容积率—原容积率)

·补地价(单价)= 原容积率下的土地单价×(现容积率—原容积率)

原容积率

4.4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建筑面积下的价格=套内建筑面积下的价格×套内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下的价格×使用面积

套内使用面积

·1公顷=10 000平方米

·1亩=666.67平方米

·1平方英尺=0.09290304平方米

·1坪=3.30579平方米

·平方米下的价格=公顷下的价格÷10 000

·平方米下的价格=亩下的价格÷666.67

·平方米下的价格=平方英尺下的价格÷0.09290304

·平方米下的价格=坪下的价格÷3.30579

4.5交易情况修正

·采用百分率法进行交易情况修正的一般公式为: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 =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1±S % 或者: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00 =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100±S %

上式中, 1 或 100 是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1±S % 100±S %

·采用差额法进行交易情况修正的一般公式为: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数额=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正常成交价格—应有卖方缴纳的税费=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

·正常成交价格+应有买方缴纳的税费=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

·应有卖方缴纳的税费=正常成交价格×卖方缴纳税率

·应有买方缴纳的税费=正常成交价格×买方缴纳税率

·正常成交价格=卖方实际得到的价格

1—卖方缴纳税率

·正常成交价格=买方实际付出的价格

1+买方缴纳税率

4.6交易日期调整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T%)=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00±T)/100=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采用定基价格指数进行交易日期调整的公式为: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数 =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成交日期时的价格指数

·采用环比价格指数进行交易日期调整的公式为: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成交日期的下一时期的价格指数×再下一时期的价格指数×…×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数=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采用逐期递增或递减的价格变动率进行交易日期调整的公式为: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采用期内平均上升或下降的价格变动率进行交易日期调整的公式为: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价格变动率×期数)=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4.7房地产状况调整

·房地产状况调整的方法主要有百分率法和差额法、回归分析法

·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或者∶

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1 =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1±R %

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100 =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100±R

·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100/()=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100/()×()/100=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注∶上式()为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相对于标准房地产状况的得分

4.8求取比准价格

·百分率法下的修正、调整系数连乘公式∶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估价对象价格×(1±S %)×(1±R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1±T %)或者∶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 ×(1±T %)× 1 或者∶

1±S % 1±R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00 × 100±T × 100

100±S 100 100±R

·百分率法下的修正、调整系数累加公式∶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1+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估价对象价格×(1±S %±R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1±T %)或者∶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T % 或者∶

1±S %±R %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 100±T

100±S±R

·差额法下的公式∶

估价对象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数额

5.2房地产价格的构成

·开发利润=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

·计算基数=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即:直接成本利润率=开发利润/(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

·计算基数=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润率=开发利润/(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

·计算基数=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相应的利润率可称为成本利润率,即:

成本利润率=开发利润/(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

·计算基数=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售价),相应的利润率可称为销售利润率,即:

销售利润率=开发利润/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

5.3成本法的基本公式

·成本法最基本的公式为:房地产价格=重新购建价格一折旧

·新开发土地价格=取得待开发土地的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十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上式中:

·开发完成后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开发完成后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总面积/开发区用地总面积×100%

·新开发区某宗土地的单价=(取得该用地的总代价+土地开发总成本+总管理费用+总投资利息+总销售费用+总销售税费+总开发利润)/(用地总面积×开发完成后可转让面积的比率)×用途、区位等因素调整系数

·求取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平均单价的过程如下:

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总价

=取得该荒地的总代价十土地开发总成本十总管理费用十总投资利息+总销售费用+总销售税费+总开发利润

=取得该荒地的总代价十土地开发总成本十总管理费用十总投资利息+可转让熟地的总价×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的比率

得出:

·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总价= (取得该荒地的总代价十土地开发总成本十总管理费用十总投资利息)

1—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的比率

·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平均单价=取得该荒地的总代价+土地开发总成本+总管理费用+总投资利息

(1—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的比率)×可转让熟地面积

= (取得该荒地的总代价+土地开发总成本+总管理费用十总投资利息)

(1—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的比率)×可转让熟地面积比率×该荒地总面积

·新建房地价格=土地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筑物建造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新建建筑物价格=建筑物建造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旧房地价格=土地的重新取得价格+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

·旧建筑物价格=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的折旧

5.5建筑物的折旧

·建筑物的折旧=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一建筑物市场价值

·剩余经济寿命=经济寿命一有效经过年数

·直线法的年折旧计算公式:

Di=D=C—S/N

=C (1—R) /N

上式中:Di——第i年的折旧额。D是一个常数;C——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S——建筑物的净残值

N——建筑物的经济寿命;R——建筑物的净残值率;(C—S) ——称为折旧基数;

·年折旧率d=D/C×100%=(C—S)/(C×N) ×100%=(1—R)/N×100%

·有效经过年数为t年的建筑物折旧总额Et=D×t=(C—S)t/N=C(1—R) t/N

·直线法折旧下的建筑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V=C—Et=C—(C—S)t/N=c[1—(1—R)t/N]

上式中:Et——建筑物的折旧总额;V——建筑物的现值;(C—S) ——称为折旧基数;

·成新折扣法

V=C+q

式中:V——建筑物的现值;C——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q——建筑物的成新率(%);

·用直线法计算成新率的公式为:

q=[1—(1—R)t/N] ×100%当R=0时,q=(1—t/N)×100%=[1—(1—R) N—n/N]×100%=t/N×100%

=[1—(1—R) t/ t+n]×100%=n/ t+n×100%·建筑物经济寿命=1/年折旧率

·修复所必需的费用≤修复后的房地产价值—修复前的房地产价值

·扣除功能过剩引起的折旧后的成本=重置成本—超额持有成本

·扣除功能过剩引起的折旧后的成本=重置成本—(无效成本+超额持有成本) 5.6成本应用中涉及的有关规定

·年折旧额=原价×(1—残值率)/耐用年限

6.1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地价=年地租×购买年·地价=地租/利息率

·某笔资金×利率=房地产的净收益

·房地产价格=房地产的净收益/利率

6.2报酬资本化法的公式

·V=A

1/1+Y

1

+ A

2

/(1+Y

1

)×(1+Y

2

)+…+An/(1+Y

1

)×(1+Y

2

)…×(1+

Yn)]∑

=+

=

n

j

i

A

1

)

Y j 1(

·V=A 1/1+Y +A2/(1+Y)2

+A3/(1+Y)3

+…+An/(1+Y)n

=+=n

i i

i

Y A 1

)1(

·A 末=A 初(1+Y) ·V=A/Y[1—1/(1+Y)n ] ·V=A/Y

·Kn=1—1/(1+Y)n =(1+Y)n —1/(1+Y)n ·V70=V∞×K70 ·V50=V∞×K50 ·V∞=V50/K50 ·V40=V40×K40/K50 ·Vn= V N ×Kn/ K N

=VN ×(1+Y n N -)×[(1+Y)n —1] / (1+Y N )—1

·Vn= A/Yn 〔1—1/(1+Yn)n 〕或VN= A/YN 〔1—1/(1+YN)N 〕

以上几个公式中:V —房地产收益价格又称现值;n —收益年限;A 1,A 2…A n ——第n 期净收益;

Y 1,Y 2…Y n ——第Y 期报酬率(折现率)

·收益期限为有限年的公式:])1(1

1[)1()1(1

t

n t t

i i i Y Y Y A Y A V -=+-+++=∑

式中t 为净收益有变化的期限

·收益期限为无限年的公式:t

t

i i i Y Y A

Y A V )

1()1(1

+++=∑

= ·净收益按一定数额递增 有限年V=(A/Y+b/Y 2)×[1—1/(1+ Y)n ]—b/Y×n/(1+Y)n

未来第n 年为 [A 十(n —1)b]收益年限为无限年V=A/Y+b/ Y 2

·净收益按一定数额递减 有限年V=(A/Y —b/Y 2)×[1—1/(1+Y)n ]+b/Y×n/(1+Y)n

未来第n 年为 [A —(n —1)b]

n ≤A/b+1

·净收益按一定比率递增 有限年 V=A/(Y —g)×[1— (1+g)/(1+Y) n ]

未来第n 年为 A(1+g)n —1 无限年 V=A/(Y —g)

·净收益按一定比率递减 有限年 V=A/(Y+g)×[1— (1—g)/(1+Y) n ]

未来第n 年为A(1—g)n —1

无限年 V=A/Y+g

以上几个公式中:V —房地产收益价格又称现值;b —净收益逐年递增(减)的数额;g —净收益逐年递减的比率;

·净收益为有效毛收入减运营费用公式:有效毛收入逐年递增的比率为gI ,运营费用逐年递增的比率为gE ,收益年限为有限年公式为:V=I/(Y —gI)×[1— (1+gI)/(1+Y) n ]—E/Y —gE×[1— (1+gE)/(1+Y) n ]

上式中:I —有效毛收入;E —运营费用;gI —逐年递增的比率;gE —逐年递增的比率;

·预知未来若干年后的价格的公式:t

t

t

i i i Y V Y A V )

1()1(1

+++=∑

= ·如果净收益每年不变为A,则公式为: V=A/Y[1— (1+Y) t ]+V t /(1+Y) t ·如果净收益按一定数额递增,则公式为: V=(A/Y +b/Y 2) [1—1/(1+Y) t ] —b/Y ×t/(1+Y) t +V t /(1+Y) t

·如果净收益按一定数额递减,则公式为: V=(A/Y —b/Y 2) [1— (1+g/1+Y) t ]+b/Y ×t/(1+Y) t +V t /(1+Y) t

·如果净收益按一定比率递增,则公式为: V=A/Y —g [1— (1+g/1+Y) t ]+V t /(1+Y) t

·如果净收益按一定比率递减,则公式为: V=A/Y +g [1— (1+g/1+Y) t ]+V t /(1+Y) t

·如果难以预测未来的价格公式为:V=A[ (1+Y) t —1] /Y[(1+Y) t — (1+△) ]

=A/ Y—△×Y/(1+Y) t—1=A/ Y —△a

上式中:a—偿债基金系数;A—净收益;V—房地产收益价格又称现值;Y—报酬率(折现率) ;△—增值率;

6.3净收益

·潜在毛收入(PGI) ;·有效毛收入(EGI) ;·净运营收益(NOI) ;·税前现金流量(PTCF) ;·运营费用率(OER)

·税后现金流量(ATCF) ;·净收益率(NIR)

·净收益率=1—运营费用率

·净收益=潜在毛收入—空置等造成的收入损失—运营费用

=有效毛收入—运营费用(运营费用,不包含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本付息额、会计上的折旧额、房地产改扩建费用和所得税)

·有租约限制下的价值=无租约限制下的价值—承租人权益的价值

6.4报酬率

·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投资风险补偿+管理负担补偿+缺乏流动性补偿—投资带来的优惠

6.5直接资本化法

·资本化率=年收益/价格 V=NOI/R

·上式中:V—房地产价值;NOI—房地产未来第一年的净收益;R—资本化率;·收益乘数是房地产的价格除以其某种年收益所得的倍数,即:收益乘数=价格/年收益

·利用收益乘数将年收益转换为价值的直接资本化法公式为:房地产价值=年收益×收益乘数

·房地产价值=毛租金×毛租金乘数

·毛租金乘数是市场上房地产的价格除以其毛租金所得的倍数,即:毛租金乘数=价格/毛租金(毛租金乘数也是经常所讲的“租售比价”)

·V=PGI×PGIM潜在毛收入乘数是市场上房地产的价格除以其年潜在毛收入所得的倍数,即:PGIM=V/PGI

·V=EGI×EGIM有效毛收入乘数是房地产的价格除以其年有效毛收入所得的倍数,即:EGIM=V/EGI

·V=NOI×NIM净收益乘数是房地产的价格除以其年净收益所得的倍数,

即:NIM=V/NOI

由于净收益乘数与资本化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通常很少直接采用净收益乘数法形式,而采用资本化率将净收益转换为价值的形式,即:V=NOI/R

·净收益率与有效毛收入乘数之比求取综合资本化率的公式为:Ro=NIR/EGIM

因为NIR=1—OER所以 Ro=(1—OER)/EGIM 上述公式的来源是: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整理)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 1 . 2房地产的概念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 X 100% 建筑用地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 建筑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X 建筑密度X 建筑层数 ?容积率=建筑密度X 建筑层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2. 3房地产的供求与价格 ?供给量=存量一拆毁量一转换为其它种类的房地产量+其它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量+新开发量 ?弹性=作为因变量的 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 作为自变 ?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消费者收入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人口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种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另一种房地产或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价格预期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预期的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供给的要素成本弹性=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 4房地产价值和价格的种类 ?一个良好的评估价值=正常成交价格=市场价格 ?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 等用途,分 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标定价格: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它是该类土 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房屋重置价格:某一基准日期,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不同建筑结构、不同档次或等级的房屋,建造它所需要 的一切合理 必要的费用、税金及应获得的利润。 ?房地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 ?土地价格=房地价格一建筑物价格 ?建筑物价格=房地价格一土地价格 ?楼面地价=土地总价 总建筑面积 .楼面地价 =土地总价 X 土地总面积 =土地单价 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容积率 ?期房目前的价格=现房价格一(预计从期房达到现房期间)现房岀租的净收益的折现值一风险补偿 -补地价=改变后的地价一改变前的地价 =原容积率下的土地单价X (现容积率一原容积率) 原容积率 4. 4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建筑面积下的价格=套内建筑面积下的价格X -补地价(单价) =现楼面地价X 现容积率一原楼面地价X 原容积率 -补地价(总价) =补地价(单价)X 土地总面积 -补地价(单价) =原楼面地价X (现容积率一原容积率) 套内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 -补地价(单价)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报酬资本化公式V=A/Y[1/(1+Y)n]的假设前提不包括( )。 A.净收益A每年不变 B.收益年限n为有限年 C.报酬率Y不等于零 D.价格V符合评估时点市场情况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 功能折旧违背了以下哪个原理?( )。 A.收益递减原理 B.收益递增原理 C.均衡原理 D.适合原理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以下分解法求取建筑物折旧的步骤,正确的是______。 A.求取外部折旧→求取物质折旧→求取功能折旧→求取建筑物折旧总额 B.求取物质折旧→求取外部折旧→求取功能折旧→求取建筑物折旧总额 C.求取物质折旧→求取功能折旧→求取外部折旧→求取建筑物折旧总额 D.求取功能折旧→求取物质折旧→求取外部折旧→求取建筑物折旧总额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分解法求取建筑物折旧的步骤。分解法求取建筑物折旧的步骤是:①求取物质折旧;②求取功能折旧;③求取外部折旧;④求取建筑物折旧总额。 第4题: 下列关于假设开发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设开发法在形式上是评估新开发完成的房地产价格的成本法的倒算法 B.运用假设开发法可测算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最高价格、预期利润和最高费用 C.假设开发法适用的对象包括待开发的土地、在建工程和不得改变现状的旧房 D.假设开发法通常测算的是一次性的价格剩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砖混结构二等房屋的残值率一般为______。

A.4% B.3% C.2% D.1%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各种结构房屋的残值率不同,主要有: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残值率为0;②砖混结构一等的残值率为2%;③砖混结构二等的残值率为2%;④砖木结构一等的残值率为6%;⑤砖木结构二等的残值率为4%。其中,砖混结构二等房屋结构为部分钢筋混凝土,主要是砖墙承重的结构,外墙是清水墙,没有阳台,内部设备不全的非单元式住宅或其他房屋,其残值率一般为2%。 第6题: A.3800 B.4500 C.5200 D.560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判定某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低6%,则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为______。 A.0.060 B.0.940 C.1.060 D.1.064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在百分率法中,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应以正常价格为基准来确定。由题意可知,交易情况修正系数=1÷(1-6%)=1.064。 第8题: 不属于房地产状况调整的内容是( )。 A.经济状况调整 B.区位状况调整 C.实物状况调整 D.权益状况调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9题: 某房地产未来第1年末的净收益为20万元,以后净收益每年增加1.5万元,价格每年上涨5%,报酬率为8%,第4年末转售时卖方应缴纳的税费为转售价格的6%。目前该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______万元。 A.318.68 B.457.68

2018年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评估房地产的市场价值时,错误的做法是()。 A模拟房地产市场定价 B模拟估价对象的潜在客户群的思维进行估价 C以大多数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思维为分析判断的基础 D从某个特定房地产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D 2、政府因救灾需要而征用某房屋,半年后返还,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补偿项目的是() A征用期间导致房屋毁损的价值损失 B征用造成的家具、物资等动产搬迁费用 C征用期间租赁经营损失 征用期间市场上类似房地产的增值差价 答案:D 3、下列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行为中,错误的是() A根据某银行的相关招标要求按照正常评估费用标准收取评估费 B承接所在城市行政区外的房地产转让估价业务 C聘请其他专业机构参与完成一项房地产为主的整体资产评估业务 D利用过去为房地产权利人提供估价服务中获得的所有信息资料,为预购买该房地产的投资者提供最高出价评估服务 答案:D 4、关于估价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估价目的取决于委托人对估价的实际需要 B任何估价项目都有估价目的 C一个估价项目通常有多个估价目的 D估计目的限制了估价报告的用途 答案:C 5、土地利用时会受到土地用途、容积率、建筑高度等限制,这些限制条件在该宗土地的权益中属于() A拥有的房地产权利 B受其他房地产权利的限制情况 C受房地产权利以外因素的限制 D额外的利益或好处 答案:C 6、下列对某宗房地产状况的描述中,属于房地产实务状况描述的是() A建筑密度大小 B房型设计 C临路状况 D公共配套设施情况 答案:B 7、下列引起某套住宅价格上升的因素中,属于该住宅价格自然增值因素的是() A对住宅本身进行投资改良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考点(最新版).doc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考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影响某套住房价格的实物因素不包括( )A.装修 B.户型 C.层高 D.楼层 本题答案: 2、多项选择题 下列房地产影响因素中属于个别因素的是( )。A.基础设施 B.区位 C.土地形状 D.规模 E.建筑结构 本题答案: 3、判断题 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农民集体,不能买卖,仅能通过征收方式由农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进行单向流动。( )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对于住宅、旅馆、办公、学校、科研等类房地产来说,噪声大的地方,房地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价格较低;噪声小、安静的地方,房地产价格通常较高。() 本题答案: 5、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居民收入水平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居民收入的真正增加,通常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B.如果居民收入的增加是衣食较困难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则对房地产价格影响不大 C.如果居民收入的增加是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则会促使房地产价格上升 D.如果居民收入的增加是高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且其无房地产投资或投机行为,则对房地产价格影响不大 E.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不大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一般地说,增加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税收,会增加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成本,从而会推动房地产价格();相反,减少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税收,会使房地产价格()。A.下降,下降 B.下降,上升 C.上升,下降 D.上升,上升 本题答案: 7、多项选择题 影响房地产价值的权益因素包括()。(2008年真题)A.房地产权利设立和行使的限制 B.房地产区位的限制 l下列关于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表述错误的有()。A.不同的影响因素或者其变化,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方向是不尽相同的 B.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与时间无关 C.提高或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通常需要一个过程 D.某些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可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来量化

2009年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真题

2009年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涂黑其相应的编号) 1.一个估价项目中的估价目的,本质上是由()决定的。 A.估价机构 B.估价师 C.估价报告使用者 D.估价委托人的估价需要 2.一个估价项目中的价值类型,本质上是由()决定的。 A.估价委托人 B.估价师 C.估价目的 D.估价对象 3.下列关于价值类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在用价值为市场价值 B.投资价值属于非市场价值 C.市场价值的前提之一是继续使用 D.同一估价对象可能有不同类型的价值 4.李某购买的商品房交付后,经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预计李某治理空气污染的费用为5000元,并延迟入住3个月。当地类似商品房的月有效毛租金为3000元,运营费用占有效毛租金的15%。若月报酬率为0.5%,则室内空气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给李某造成的损失为()元。 A.5000 B.12574 C.12650 D.13911 5.下列经济活动中,不需要进行房地产估价的是()。 A.了解某宗房地产的出租人权益价值 B.了解某企业包括房地产及特许经营权等在内的企业价值 C.了解某地区地震后房地产价值的变化 D.了解某宗房地产的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 6.任何一宗房地产只能就地开发、利用或消费,并且要受制于其所在的空间环境。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这一特点,本质上是由房地产的()特性决定的。 A.易受限制 B.相互影响 C.独一无二 D.不可移动 7.下列房地产中,变现能力相对较强的是()。 A.用途专业的房地产 B.价值较大的房地产 C.独立使用的房地产 D.不可分割的房地产

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运用

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04-6-10 9:18:00在房地产评估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运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等。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更应该注重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综合运用。下面以市场比较法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市场比较法是最常用、最能反映房地产估价的价值标准的方法,其实质就是房地产估价过程的实质。即根据估价人员掌握的市场资料,采用房地产交易中的替代原则,通过选取与估价对象有相关性的实例,并分别进行实地勘察,做出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的修正,以此估算出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运用市场比较法估价的操作思路如下: 一、搜集交易实例 运用市场比较法估价,应准确搜集大量交易实例,掌握正常市场价格行情。这个环节我们往往通过平时调查、看报等采集积累得到不同地段、不同用途、不同时点的房地产信息。搜集交易实例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交易双方情况及交易目的; 2、交易实例房地产状况; 3、成交价格; 4、成交日期; 5、付款方式; 6、其它一些附加说明(图片资料)。 二、选取可比实例 根据估价对象状况和估价目的,应从搜集的交易实例中选取三个以上的可比实例。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下列要求:

l、估价对象的类似房地产; 2、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相近,不能超过一年; 3、成交价格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三、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运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在选取可比实例之后,应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换算处理,建立价格可比基础,统一,其表达方式和内涵。换算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统一付款方式:应统一为在成交日期时一次总付清。 2、统一采用单价;常采用建筑面积单价为多。 3、统一币种和货币单位:不同市种之间的换算,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成交日期时的市场汇率中间价计算。 4、统一面积内涵和面积单位。 四、进行交易情况修正 由于不同的交易案例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际价值必然有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交易情况修正,排除交易行为中的特殊因素所造成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偏差,将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调整为正常价格。 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实例不宜选为可比实例:l、有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交易;2、急于出售或购买情况下的交易;3、受债权债务关系影响的交易;4、交易双方或一方对市场行情缺乏了解的交易;5、交易双方或一方有特别动机或特别偏好的交易;6、相邻房地产的合并交易;7、特殊方式的交易;8、交易税费非正常负担的交易;9、其他非正常的交易。 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可供选择的交易实例较少,确需选用上述情形的交易实例时,应对其进行交易情况修正,对交易税费非正常负担的修正,应将成交价格调整为依照政府有关规定,交易双方负担各自应负担的税费下的价格。

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43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43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总题数:20,分数:60.00) 1.成本法中的“成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而是______。 (分数:3.00) A.费用 B.价格√ C.支出 D.代价 解析: 2.成本法的本质是以房地产的______为导向来求取房地产的价值或价格。 (分数:3.00) A.重置成本 B.重建成本 C.重新购建成本 D.重新开发成本√ 解析: 3.______也称为正常成本,是假设重新开发时大多数单位和个人的一般花费。 (分数:3.00) A.实际成本 B.个人成本 C.个别成本 D.客观成本√ 解析:[解析] 实际成本也称为个别成本,是某个单位和个人的实际花费。客观成本也称为正常成本,是假设重新开发时大多数单位和个人的一般花费。 4.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取得土地的途径。 (分数:3.00) A.市场购买 B.征用集体用地√ C.征收集体用地 D.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 解析: 5.在计算投资利息时,______项目不计算利息。 (分数:3.00) A.土地取得成本 B.建设成本 C.销售税费√ D.销售费用 解析: 6.利润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分数:3.00) A.投资利润率、直接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B.投资利润率、直接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C.直接成本利润率、投资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D.直接成本利润率、投资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解析:[解析] ① ② ③ 因此利润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直接成本利润率、投资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7.新开发的房地产不包括______。 (分数:3.00) A.新开发的土地 B.新开发的建筑物 C.新开发的构筑物√ D.新开发的房地 解析: 8.在求取建筑安装工程费时,______主要是用来求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 (分数:3.00) A.分部分项法 B.工料测量法√ C.单位比较法 D.指数调整法 解析:[解析] 求取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有单位比较法、分部分项法、工料测量法和指数调整法。工料测量法的优点是详细、准确,缺点是比较费时、费力,并且需要其他专家帮助,它主要用于求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 9.根据引起建筑物折旧的原因,建筑物折旧不包括______。 (分数:3.00) A.物质折旧 B.功能折旧 C.外部折旧 D.内部折旧√ 解析: 10.______是指因建筑物中某些部件、设施设备、功能等超过市场要求的标准而对房地产价值的贡献小于其成本造成的建筑物价值减损。 (分数:3.00) A.功能缺乏折旧 B.功能落后折旧 C.功能过剩折旧√ D.功能不足折旧 解析: 11.某宗熟地的原生地取得费为540元/m 2,土地开发期为2年,土地开发费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为90元/m 2和60元/m 2,贷款年利率为8%,这块地的面积是10000m 2。采用成本法求取该熟地的价值时,其中的投资利息为______元/m 2。 (分数:3.00) A.89.53 B.103.22 √ C.124.33 D.188.96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公式总结 第三章房地产价格和价值 1.潜在供给量=存量-拆毁量-转换为其他种类房地产量+其他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 量+新开发量 2.最高买价≧成交价≧最低卖价 3.抵押贷款额度=抵押价值×贷款成数 抵押价值=未设立优先受偿权下的价值-法定优先受偿款 =未设立优先受偿权下的价值-拖欠建设工程款-已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其他法 定优先受偿款 再次抵押价值=未设立优先受偿权下的价值-拖欠建设工程款-已抵押贷款余额/社会一般贷款成数-其他法定优先受偿款。 4.房地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 5.楼面地价=土地总价/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6.期房价格=现房价格-预计从期房达到现房期间现房出租的净收益的折现值-风险补偿 第六章市场法及其应用 1.可比实例数量3≦可比实例数量≦10 2..5≦可比实例规模≦2 3.1公顷=10000平米=15亩 1亩=666.67平米 1平方英尺=0.09290304平米 1坪=3.30579平米 平米下的价格=公顷下的价格/10000 平米下的价格=亩下的价格/666.67 平米下的价格=平方英尺下的价格/0.09290304 平米下的价格=坪下的价格/3.30579 4.交易情况修正(百分率法)的一般公式: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1/(1±S%)或100/(100±S) 5.交易情况修正(差额法)的一般公式: 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金额=可比实例正常市场价格 6.正常成交价格-应由卖方缴纳的税费=卖方实得金额 正常成交价格+应由买方缴纳的税费=买方实付金额 正常成交价格=卖方实得金额/(1-应由卖方缴纳的税费比率) 正常成交价格=买方实付金额/(1+应由买方缴纳的税费比率) 7.市场状况调整(百分率法)的一般公式: 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的价格×市场状况调整系数=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市场状况调整系数:1±T% 或(100±T)/100 8.市场状况调整的价格指数法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分类模拟题30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分类模拟题30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房地产的重建价格为2000万元,已知在建造期间中央空调系统因功率大较正常情况多投入150万元,投入使用后每年多耗电费0.8万元。假定该空调系统使用寿命为15年,估价对象房地产的报酬率为12%,则该房地产扣除该项功能折旧后的价值为______万元。 A.1838.00 B.1844.55 C.1845.87 D.1850.00 答案:B [解答] 2000万元-150万元-0.8万元/12%×[1-1/(1+12%)5]=1844.55万元。 2. 某商业房地产,在取得40年土地使用权后当年开始建造,建造期3年,建筑物经济寿命60年,约定在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无偿收回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在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无偿收回建筑物。则该商业房地产的折旧年限是______年。 A.37 B.40 C.60 D.63 答案:A [解答] 对于约定在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无偿收回建筑物的,应按照建筑物经济寿命减去其晚于土地使用期限的那部分寿命后的寿命计算建筑物折旧。(60+3-40)年=23年,(60-23)年=37年。

3. 某建筑物建成5年后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40年,约定在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对收回的建筑物残余价值给予土地使用者相应的补偿,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60年,则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应为______年。 A.40 B.45 C.50 D.60 答案:D 4. 某幢商品住宅土地出让年限为70年,建设期为2年,该商品住宅经济寿命为50年,该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______年。 A.50 B.52 C.68 D.70 答案:A [解答] 住宅不论其经济寿命是早于还是晚于土地使用期限而结束,均按照其经济寿命计算折旧。 5. 某估价对象为一旧厂房改造的超级市场,建设期为2年,该厂房建成5年后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期限为40年,收回建筑物用地使用权时,对收回的建筑物不予补偿。建筑物经济寿命为50年。假设残值率为零,采用直线法计算建筑物折旧时年折旧率为______。 A.2.00% B.2.13% C.2.22% D.2.50%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比较法及其运用考点(最新版).doc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比较法及其运用考点(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间接比较法是( )的一种方法。A.房地产状况调整 B.市场状况调整 C.比准价格修正 D.交易情况修正 本题答案: 2、判断题 市场状况修正系数应是以成交日期时的价格为基准来确定。( )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假设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其正常市场价格高低的百分率为S%,则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与正常价格的关系为: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 )=正常价格。A.1/(15%) B.5% C.1+5%)/1 D.(1-5%)/1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市场状况调整系数应以估价时点时的价格为基准来确定。(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某地区某类房地产2012年4月1日至10月1日的价格指数分别为79.6、74.7、76.7、85.0、89.2、92.5、98.1(均以上个月为100)。其中有一房地产在2012年6月1日的价格为2000元/m2,对其作市场状况调整到2010年10月1日的价格为()元/m2。A.1376 B.2308 C.2558 D.1055 本题答案: 6、判断题 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是将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调整为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本题答案: 7、判断题 进行区位状况修正,是将可比实例房地产在其实物状况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房地产实物状况下的价格。() 本题答案: 8、多项选择题 在实际的市场状况调整中,下列哪些价格指数或价格变动率可供选用?()。A.银行存款利率 B.建筑造价指数或变动率 C.建筑材料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D.建筑人工费指数或变动率 E.银行贷款利率 本题答案: 9、判断题 在统一单价方面,土地除了单价之外还可为整个房产地价。() 本题答案: 10、判断题 即使在总体上房地产市场较活跃的地区,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法也可能不大适用

房地产估价师第估价理论第9讲第八章2019年新版10页

第八章成本法及其运用 一、本章所占分值(客观题) 说明:全书共12章,不考虑最后一道大题(计算题)所占分值20分,每章客观题平均为 6.7分。 二、重要考点 第一节成本法概述 【成本法的含义】 1.成本法是先分别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重新购建价格和折旧,然后将重新购建价格减去折旧来求取估计对象价值的方法。()(2009年试题) 答案:√见教材P269 2.成本法是先分别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作业日期的重新购建价格和折旧,然后将重新购建价格减去折旧来求取估价对象价值的方法。()(2005年试题) 答案:×见教材P269。 解析:应为估价时点。 【成本法估价需要具备的条件】 1.在运用成本法估价时,房地产价格直接取决于其花费的成本,成本增加则房地产价格就

相应增高。()(2008年试题) 答案:×见教材P271~272 解析:房地产价格直接取决于其效用而非花费的成本,成本的增加一定要对效用的增加有所作用才能构成价格。 2.某宗房地产的价格并不是由其开发建设成本决定的,因此运用成本法估价应注意的内容包括()。(2010年试题) A.应采用客观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 B.应采用实际成本而不是客观成本 C.应结合选址、规划设计等对成本法的测算结果进行调整 D.应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对成本法的测算结果进行调整 E.应结合估价委托人的要求对成本法的测算结果进行调整 答案:ACD 见教材P272 解析:运用成本法估价,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应采用客观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二是应在客观成本的基础上结合选址、规划设计等分析进行调整;三是应在客观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市场供求分析进行调整。 3.在运用成本法时最主要的有()。(2006年试题) A.区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B.区分实际成本和客观成本 C.结合实际成本来确定评估价值 D.结合实际开发利润来确定评估价值 E.结合市场供求分析来确定评估价值 答案:BE 见教材P272。

房地产估价之市场比较法

房地产估价之市场比较法

第四章市场比较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交易实例的收集与可比实例的选取,掌握估价对象房地产比较修正,掌握市场比较法应用举例与分析 教学重点:交易实例的收集与可比实例的选取 教学难点:估价对象房地产比较修正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原理 一、市场法的概念 1、市场法又称为市场比较法,交易实例比较法,买卖实例比较法,市场资料比较法,现行市价法等,简称为市场法或者比较法,是指将估价对象房地产与在估价时点的近期发生了交易的类似房地产加以比较对照,对这些类似房地产的成交价格做适当的处理来求取估价对象房地产价值的方法。 2、市场法是房地产估价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很成熟的方法,其本质是以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导向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 ——类似房地产:在用途、建筑结构、所处

地区等方面,与估价对象房地产相同或相类似的房地产 ——估价对象房地产:一个具体项目中需要估价的房地产 ——前提:交易市场已经形成——比准价格 3、理论依据:替代原理 4、公式:待估宗地价格=比较案例宗地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估价期日修正系数×区域因素修正系数×个别因素修正系数 二、适用条件与对象 适用:房地产市场较为发达情况,也就是要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中,与估价对象房地产相类似房地产的交易较多时,才是有效方法。 不适用的情况: ——没有房地产交易的地方 ——在农村等房地产交易较少的地区 ——某些类型很少见的房地产,或交易实很少的房地产,如古建筑 ——难以成为交易对象的房地产,如教堂、寺庙 另外,对估价人员要求: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需要进行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和个别情况的修正) 三、市场比较法的操作步骤 ①搜集交易实例②选取可比实例

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价格形成法则(一)

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价格形成法则(一)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法则就是对房地产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客观规律的简要概括。具体来说,它是由房地产的自然特征、经济特征及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影响因素所决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项法则:①供求法则;②替代法则;③机会成本法则;④变动法则;⑤收益与分配法则;⑥收益递增递减法则;⑦均衡法则;⑧贡献法则;⑨适合法则;⑩竞争法则。 一、供求法则 在自由竞争市场中,对于二般商品来说,供给和需求决定商品价格,同时,商品价格也对供给和需求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作为商品,其价格的形成与变化在本质上也与一般商品相同按供求法则的支配。房地产价格与需求成正相关,与供给成负相关。 (一)供求法则成立的一般条件 回供求法则是自由竞争市场的经济法则,其成立应具备如下四个基本条件: 1.商品同质无差异。 2.供给者与需求者进出市场自由,竞争不受任何限制,可随商品价格变动而自由调节各自的供求数量。 3.市场信息充分,买卖双方对供求信息充分了解。 4.交易双方数量众多,任何一方不会形成垄断局面。 (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特点

房地产市场与自由竞争市场相差甚远,明显地体现出如下四个截然不同的特点: 1.房地产普遍具有个别性,相互之间的替代性也受到一定限制。 2.受土地资源的局限,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受到制约,市场交易受到局限。 3.房地产市场信息不畅,交易双方都不容易充分了解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信息。 4.房地产市场存在种种限制,与一般市场相比,具有较大的垄断性。(三)房地产供求法则的特点 房地产市场与自由竞争市场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别,使房地产价格的供求法则体现出如下三个主要特点: 1.作用范围的区域性。 2.个别垄断价格存在的合理性。这是由房地产品替代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分析房地产价格时,对于所形成的种种垄断价格应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对于购买邻地合并使用的限定价格,以及为使不动产的所有权与其他物权统一而形成的不动产物权的种种限定价格等非正常价格,应给予相应的肯定,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3.房地产的供求状况,在总体上也呈买方、卖方市场均衡态势。但有时是供不应求,有时也有空置而缺乏需求。 基于这一特点,在分析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时,对于短期的供求波动应进行深入的分析,应结合长期供求趋势对短期波动所持续的时间及其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共3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 题卡上涂黑其相应的编号。) 1.成本法概念中的“成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而是()。 A、价格 C、劳动价值B、生产费用 D、成本加利润 2.运用成本法估价,需要懂得()。 A、房地产成本构成C、房地产价格构成 B、房地产供求关系 D、房地产重置价格构成 3.对价格的定义,第一种“是为获得一种商品或劳务所必须付出的东西”讲的是现象,第二种“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讲的是本质。对于房地产估价来说,主要是从()上把握房地产价格的“数量”。 A、货币支付C、现象 B、价值D、本质 4.某房地产现房价格为4000元/平方米,开发商利用预售收入投资使利润增加200元/平方米,预计从期房达到现房期间现房出租的净收益的折现值为300元/平方米,风险补偿200元/平方米,该房地产期房价格为()元。 A、3800 C、3300 B、3500 D、3100 5.重建价格,是采用与估价对象建筑物相同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建筑技术等,按照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建筑物()的新建筑物的正常价格。 A、具有同等效用C、具有同等功能 B、完全相同D、类似 6.实际观察法不是直接以建筑物的有关年限来求取建筑物的折旧,而是注重建筑物的()。 A、剩余价值 B、实际使用年限 C、剩余使用寿命 D、实际损耗程度 7.房地产估价程序是指房地产估价全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按照其()所排列出的先后进行次序。 A、时间顺序C、程序

B、逻辑顺序D、内在联系性 8.房地产估价的核心是为(),对特定房地产在特点时点的价值作出估计。 A、特定对象C、特定目的 B、特定委托人D、特定要求 9.具有投资开发或开发潜力的房地产的估价,应选用()作为其中的一种估价方法。 A、比较法C、收益法 B、假设开发法D、成本法 10.对估价资料的保存时间一般应在()以上。 A、5年 B、8年 C、10年 D、15年 11.假设开发法在形式上是()。 A、评估新建房地产价格的收益法的倒算法 B、评估新建房地产价格的成本法的倒算法 C、评估房地产价格的收益法的倒算法 D、评估房地产价格的成本法的倒算法 12.在传统方法中,投资利息和()都单独显现出来,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中这两项都不单独显现出来,而是隐含在折现过程中。 A、投资利润C、投资收益 B、开发利润D、销售税 13.投资利息估算只有在()才需要。 A、比较法 C、现金流量折现法B、传统方法 D、收益法 14.在现实生活中,房地产价格的高低是由()的结果。 A、众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综合作用 B、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作用 C、各种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其影响强度不同 D、各种影响因素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方向不同 15.商业用途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是看繁华程度和()。 A、周围环境状况C、临街状况 B、与市中心的远近D、交通便捷程度 16.房地产估价原则是使不同的估价人员对估价的基本前提具有认识上的一致性,对同一估价对象在()下的估价结果具有近似性。 A、同一估价原则、同一估价时点C、同一估价目的、同一估价时点 B、同一估价目的、同一估价方法D、同一估价原则、同一估价目的 17.现有建筑物应予保留的条件是:现状房地产的价值()新建房地产的价值减去拆除现有建筑物的费用及建造新建筑物的费用之后的余额。

房地产评估方法

一、市场法 市场法是房地产评估方法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评估方法。市场法又称买卖实例比较法、交易实例比较法、市场比较法、市场资料比较法、现行市价法等。 (一)理论依据 市场法的理论依据是均衡价值论和价格形成的替代原理。再以房地产为例,房地产的价值等价于市场上能带来同等效益的房地产的价值,估价对象的未知价格可以通过类似房地产的已知成交价格来求取。市场法的本质是以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为导向来求取房地产的价格。 (二)基本思路 在求取一宗被估房地产价值时,依据替代原理,将被估房地产与类似房地产的近期交易价格进行对照比较,通过对交易情况、交易日期、房地产状况等因素进行修正,得出被估房地产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 (三)适用范围 市场法只要有适合的类似房地产交易实例即可应用。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供求范围内的类似地区中,与被估房地产相类似的房地产交易越多,市场法应用越有效。而在下列情况下,市场法往往难以适用: 1.没有发生房地产交易或在房地产交易发生较少的地区;

2.某些类型很少见的房地产或交易实例很少的房地产,如古建筑等; 3.很难成为交易对象的房地产,如教堂、寺庙等; 4.风景名胜区土地; 5.图书馆、体育馆、学校用地等。 (四)操作步骤 运用市场法估价一般分为下列4大步骤进行:(1)搜集交易实例。(2)选取可比实例。(3)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做适当的处理。其中,根据处理的内涵不同,分为价格换算、价格修正和价格调整。价格换算即建立价格可比基础,价格修正即交易情况修正,价格调整包括交易日期调整和房地产状况调整。(4)求取比准价格。 二、收益法 收益法又称为收入资本化法、投资法、收益还原法,在我国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收益法是指将评估对象未来期间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的现值,以此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一)理论依据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是效用价值论和预期原理。以房地产为例,效用价值理论认为房地产的价值取决于它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大小,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就是该房地产的价值。预期原理说明房地产当前的价值是基于市场参与者对房地产未来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的预期,历史资料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它们来推知未来的趋势,解释预期的合理

2016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缺综合题)20170706

2016年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考试 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涂黑其相应的编号) 1.关于房地产估价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房地产估价难免会有误差 B.房地产评估价值与实际成交价的差异即为估价误差 C.不应采用一般物理测量的误差标准要求估价的误差标准 D.可通过严格履行估价程序来减小估价误差 2.关于房地产估价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估价结果是通过估价活动得出的估价对象价值或价格及提供的相; B.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完成估价之前应证求估价委托人对估价结果的意见 C.估价结果可能与估价对象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交价格有所不同 D.估价结果可能受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3.估价中应尽量采用多种估价方法,其主要原因是()。 A.估价对象适宜采用多种方法估价 B.各种估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C.各种估价方法之间具有理论统一性 D.难以通过分析排除不适用的估价方法 4.下列引起某商业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索中,不属于该商业房地产价格自然增值因素的是()。 A.该商业房地产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人□增加 B.该商业房地产附近修建地铁、交通条件改善 C.该商业房地产所在区域规划为城市中央商务区 D.该商业房地产拥有者聘用了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保值增值。外部经济、需求增加导致稀缺性增加、房地产使用管制改变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真正的房地产自然增值。参见教材P65。 5.下列估价对象区位状况的描述中,不属于位置状况描述的是()。 A.估价对象距离机场35公里

2015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2015年《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涂黑其相应的编号。) 1、房地产估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房地产的价值。 A.发明 B.发现 C.创造 D.隐定 2、不同的房地产估价师对同一估价对象在同一估价目的、同一估价时点下的评估价值通常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因为()。 A.掌握的有关信息不同 B.作出的估价师声明不同 C.估价对象状况不同 D.委托人不同 3、下列关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协议书于2003年11日签署 B.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颁证大会于2004年8月举办 C.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协议书签署后,内地房地产估价师自动成为香港测量师 D.内地房地产估价师与香港测量师资格互认是内地与香港最早实现资格互认的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之一 4、某夫妻共有一套成本价购买的房改房,现因离婚进行财产分割的需要而委托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该套房改房的价格,则较合理的估价结果是()。 A.现时该房改房上市交易的正常价格扣除受让方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B.现时该房改房上市交易的正常价格 C.现时该房屋的房改成本价 D.当时该房屋的房改成本价 5、在使用假设开发法评估在建工程价值时,利用直接成本利润率估算开发利润的公式为开发利润=( )×直接成本利润率。 A.后续开发成本+管理费用 B.后续开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C.待开发房地产价值+后续开发成本 D.待开发房地产价值+后续开发成本+取得待开发房地产的税费 6、判定一宗房地产是否为收益性房地产,关键是看该房地产()。 A.目前是否有经济收入 B.过去是否带来了经济收益 C.是否具有产生经济收益的能力 D.目前的收入是否大于运营费用

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价格形成法则【精品文库】

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价格形成法则【精品文库】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价格形成法则 ==================================================================== ==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法则就是对房地产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客观规律的简要概括。 具体来说,它是由房地产的自然特征、经济特征及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影响因素所决 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项法则:?供求法则;?替代法则;?机会 收益与分配法则;?收益递增递减法则;?均衡法成本法则;?变动法则;? 则;?贡献法则;?适合法则;?竞争法则。 一、供求法则 在自由竞争市场中,对于二般商品来说,供给和需求决定商品价格,同时,商 品价格也对供给和需求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作为商品,其价格的形成与变化在本 质上也与一般商品相同按供求法则的支配。房地产价格与需求成正相关,与供给成 负相关。 (一)供求法则成立的一般条件 回供求法则是自由竞争市场的经济法则,其成立应具备如下四个基本条件: 1.商品同质无差异。 2.供给者与需求者进出市场自由,竞争不受任何限制,可随商品价格变动而自 由调节各自的供求数量。 3.市场信息充分,买卖双方对供求信息充分了解。 4.交易双方数量众多,任何一方不会形成垄断局面。 (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特点 房地产市场与自由竞争市场相差甚远,明显地体现出如下四个截然不同的特点:

1.房地产普遍具有个别性,相互之间的替代性也受到一定限制。 2.受土地资源的局限,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受到制约,市场交易受到局限。 3.房地产市场信息不畅,交易双方都不容易充分了解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信息。 4.房地产市场存在种种限制,与一般市场相比,具有较大的垄断性。 (三)房地产供求法则的特点 房地产市场与自由竞争市场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别,使房地产价格的供求法则体现出如下三个主要特点: 1.作用范围的区域性。 2.个别垄断价格存在的合理性。这是由房地产品替代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因此,在分析房地产价格时,对于所形成的种种垄断价格应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对于购买邻地合并使用的限定价格,以及为使不动产的所有权与其他物权统一而形成的不动产物权的种种限定价格等非正常价格,应给予相应的肯定,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3.房地产的供求状况,在总体上也呈买方、卖方市场均衡态势。但有时是供不应求,有时也有空置而缺乏需求。 基于这一特点,在分析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时,对于短期的供求波动应进行深入的分析,应结合长期供求趋势对短期波动所持续的时间及其对价格产生的实际影响要有合理 的估计。 上述三点也可称之为房地产供求法则所受到的限制。这些限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程度的明显性,并不表明房地产价格不受供求法则的支配。其实这只是要求我们在遵循供求法则分析房地产价格时,不仅要进行一般的分析,而且必须根据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