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docx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汇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和临床应用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1.1第一代喹诺酮类1.1.1第一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吡咯酸等,因其抗菌谱窄,仅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具有抗菌作用,且作用弱,对敏感菌株的MIC90也多在4mgL-1以上;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均无抗菌作用。
1.1.2第一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常见品种有奈啶酸、噁喹酸及吡咯酸等,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目前此类药物已被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其他抗菌药物所替代。
1.2第二代喹诺酮类1.2.1第二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二代喹诺酮类较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明显较第一代喹诺酮类少见。
1.2.2第二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二代喹诺酮类有新噁酸、噻喹酸、噁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等。
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治疗。
1.2.3典型药物实例:吡哌酸(吡卜酸,Pipemidic Acid,Dolcol,Pipram,PPA)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比对奈啶酸、头孢氨苄及羧苄西林强;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
吡哌酸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口服后部分吸收,成人单次口服0.5g和1.0g后,血药峰浓度为3.8mgL-1和5.4mgL-1,半衰期为3.1h;本品吸收后可分布于肾、肝等组织,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本品主要经肾排泄,给药后24h58%~68%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部分自粪便排出。
吡哌酸在临床主要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本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联用有协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作用增强。
1.3第三代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开发上市的药物,为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4-氟喹诺酮类结构类似物。
喹诺酮—药物史系列15

喹诺酮—药物史系列15之前我们介绍了三种著名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磺胺和头孢菌素,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同样十分有名的合成抗菌药—喹诺酮。
喹诺酮(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
广谱高效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当代抗感染化疗中最有希望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氟喹诺酮类药物毫无疑问是抗生素家族中的强势者,它们长期以来占据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的前两位,其销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
在我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我国临床常用抗菌药使用构成中,喹诺酮类药物占总消耗量的13.05%,位居榜首,其中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各占8.13%和4.51%。
1 喹诺酮药物的发现与许多著名的药物(青霉素和安定)一样,喹诺酮药物的发现也是源自一次意外。
它的诞生可追朔到合成抗疟药氯喹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副产物—7-氯-1-乙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尽管该化合物在体外仅对若干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弱的活性,但是这个发现促进了设计和合成新类似物的研究。
1962年,Lesher报道了8-氮杂喹诺酮环系的衍生物萘啶酸,这是第一个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后来形成的喹诺酮家族的祖先。
萘啶酸对某些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具有好的抗菌活性,并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然而,细菌的耐药性仍是个棘手问题。
同时因为萘啶酸血药水平较低,所以该药对于许多全身性感染无效。
基于此,萘啶酸在临床上使用不久,即仅作为现有化疗方法(如磺胺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一种补充。
尽管萘啶酸的抗菌谱窄,仅对部分革兰阴性菌具有中等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尿道感染,但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并且与其他类抗生素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性等优点,便很快引起了药物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此后,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与发展缓慢下来。
2 喹诺酮药物的结构演变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喹诺酮抗生素滥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属合成类抗生素,主要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等。
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较广、高效、使用方便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此点与其他抗生素显著不同,不会与其他抗菌素形成交叉耐药性,对其他抗菌素产生的耐药菌株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我们仍然要警惕它的不良反应。
该类药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一、胃肠道反应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大约有3%~5%的患者在服用该类药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最近几年,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问世与剂型的改革,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微。
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并注意在饭前服药,服药后及时进餐,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这一不良反应的出现。
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临床统计显示,在服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依诺沙星(氟啶酸)的患者中,约有2%的人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这些反应主要与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有关。
这是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如果一次使用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过长,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量就会增大,从而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所以,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服药次数;同时应注意用药的持续时间,一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控制在5-7天左右。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减少剂量,必要时可停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三、一般性过敏反应在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还有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皮疹、药物热及荨麻疹等一般性过敏表现。
与其他抗生素相比,此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会引起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症状。
抑制细菌核酸(DNA)合成的抗菌药

10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
分布 广泛 蛋白结合率低<40%, T1/2长;
穿透力强:前列腺组织(但前列腺液中含量
低)、肾、尿道、骨髓、关节腔等
排泄 原形经肾
肠肝循环
11
优 点
吸收快,完全
血药浓度高
T ½长
不良反应少
与其他抗菌药没有交叉耐药
12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CNS毒性——药物抑制GABA受体,引起中
用于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急性淋病
依诺沙星
抗菌谱、抗菌作用与诺氟沙星相似
用于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淋病
偶有过敏和CNS毒性
15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
抗菌谱较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广、强
肺炎支原体、结核菌(抗结核二线药)
痰、胆汁中浓度高,作用时间长
氟罗沙星
体内抗菌活性最强
16
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司氟沙星
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作用强
对多种耐药菌有效
严重光敏反应
莫西沙星
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菌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几乎无光敏反应
17
优点
缺点
广谱,尤G高效
不能常规用于儿童
毒性低
口服吸收好
与其他药无交叉耐药
18
3
喹诺酮类
—— 第一代:萘啶酸 —— 第二代:吡哌酸
特点:蛋白结合率高 现已很少使用
仅限于治疗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喹诺酮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它们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 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 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喹诺 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 逆损害,使细菌不再分裂。 喹诺酮类药物易于进入人体的组织,其良好 的抗菌活性极大的提高了对革兰阳性菌的抗 菌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介绍
朱志远 药械科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代表药物:萘啶酸、吡咯酸
1962~1969年上市应用。 应用范围:主要作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 致的尿路感染。
谢谢观看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四代药物主要有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曲伐沙星、克林沙星 1997年开始上市。 与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药物抗菌谱更广、既保留了 前三代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保留了抗革兰阳 性菌的活性,并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显 示出较强的作用。 口服吸收快、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长,可以每 日一次给药,因此服用更方便,更适合老年人。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代表药物为吡哌酸、西诺沙星
1969~1979年上市应用 Nhomakorabea类药物的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对革 兰阴性菌有了较好的抗菌效果,并对部分革 兰阳性菌有效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第三代药物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 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 第三代药物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 菌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并对革兰阳性菌、分 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杀灭作 用。 它在1986年第一次投放市场,对大多数敏 感菌有快速杀菌作用。
禽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

禽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摘要】从我国江苏等14个省、市临诊上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的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杆菌361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测定分离株血清型;从上世纪90年代起禽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部分抗生素耐药性已经较强,近20年来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大部分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都提高了两倍以上;结果显示,由于我国在畜禽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我国禽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关键词】大肠杆菌喹诺酮耐药性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中最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之一,并且耐药菌株的数量和耐药强度不断增加。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尿道感染的最主要抗菌药物之一。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低、性价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
本试验选择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离的361株禽源大肠杆菌,进行5种1-4代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试验,了解我国禽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情况。
1实验与方法1.1材料1.1.1受试菌株2003~2012年从全国14个省(市)收集具有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禽肝脏、脾脏、卵巢等病料。
1.1.2培养条件大肠杆菌病料直接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37℃培养18h;挑取典型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分区划线,37℃培养18h后挑取单个典型菌落纯培养后冻干保存。
1.2药品及试剂5种抗生素及抗生素药敏纸片: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第三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
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麦康凯干粉培养基、水解酪蛋白琼脂(MH)、营养肉汤、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等试剂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3细菌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取分离的细菌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斜面,37℃培养24~48h后观察斜面和底部颜色变化以及产气情况,按文献报道方法对所有分离株进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侧金盏花醇、吲哚、M.R、V-P、枸橼酸盐10项生化指标的测定。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知识要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繁殖期杀菌剂,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治疗[1],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为氟喹诺酮,而新一代的无氟喹诺酮也逐渐应用于临床,那么您知道他们有些什么特点?下面就跟着药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代[2]分代代表药物特点第一代萘啶酸、吡咯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二代吡哌酸、甲氧恶喹酸仅用于泌尿系统的感第三代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G-菌作用增强,G+菌作氟沙星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第五代加诺沙星、奈诺沙星无氟,G+菌作用增2.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3]及其应用药物名称妊娠危险分级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血清半衰期(h)肾排泄率(%)食(剂环丙沙星(500mg)C720-406.629-44片氧氟沙星(400mg)C9832775-90片左氧氟沙星(750mg)C9924-38787片莫西沙星(400mg)C8930-5010-1438片注:+食物=餐中或空腹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II)和拓扑异构酶IV,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对革兰阴性菌中DNA旋转酶的抑酶活性优于拓扑异构酶IV,而对革兰阳性菌的抑酶活性则恰好相反。
因此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作用位点是DNA旋转酶,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位点以拓扑异构酶IV为主。
其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随着无氟喹诺酮药物的出现,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也逐渐增强,能够有效覆盖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病原菌。
其次,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肺泡上皮衬液和支气管黏膜或分泌物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4],且在尿液中能够达到杀菌浓度,因此该类药物主要用于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但是相比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抗假单胞菌活性差,且在尿液中的浓度低,因此不用于尿路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应如何选择?这篇文章告诉你

喹诺酮类药物应如何选择?这篇文章告诉你喹诺酮(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 螺旋酶的抗菌药。
1962年,Lesher 及其同事偶然发现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
至今,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至第四代,其共同的特点是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总体耐受较好,临床上广受欢迎。
但是,这四代喹诺酮用法有何区别?喹诺酮类有四代,代代不同注:分代依据为抗微生物活性。
有趣的是,氧氟沙星属第二代,而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
1. 第一代喹诺酮(萘啶酸)抗菌谱:对绝大多数的肠杆菌科的活性较好;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或 G菌无活性。
适应证:常用于无合并症的尿路感染、儿童志贺氏菌感染。
用法:需每日 4 次,只有口服剂型,不能达到有效的组织浓度。
2. 第二代喹诺酮(1)抗菌谱:一代的抗菌谱铜绿、葡萄球菌;对链球菌(肺链与肠球菌)、厌氧菌的活性中到弱。
由于二代的高度细胞内渗透活性,可用于治疗胞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
值得注意的是,金葡菌及草链的耐药问题。
(2)代表药物分析:二代可分为两个亚组。
第一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可口服或胃肠外给药。
可用于治疗轻度及严重的感染如:尿路感染、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所致的严重肠道感染、淋病、伤寒热。
第二组: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均为口服,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总体来说,这些抗菌药物应保留用于治疗对其它抗菌药物常规耐药的铜绿及其它 G- 菌引起的明显感染。
3. 第三代喹诺酮抗菌谱:与第二代相似,但对肺链的活性加强了,对G-菌的活性有减弱。
对厌氧菌的活性是中到弱。
用法:左氧氟沙星与司帕沙星同属于此类,理论上它们应作为老年慢性支气管急性加重与细菌性肺炎的二线替代方案。
4. 第四代喹诺酮代表药物: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注:加替沙星因严重的血糖波动副作用,原研厂家已将其撤市)抗菌谱:有抗厌氧菌活性,对肺链活性明显增强。
所以可用于治疗腹腔感染(肠道及盆腔来源的)与呼吸道感染(同三代喹诺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次吃药前都看,10%的人说看不懂药品说明书
《生命时报》北京读者郑荣来不久前来信,向本报反映了,药品说明书越来越看不懂的情况。
就此,本报近日在搜狐网健康频道,发起了“你吃药看说明书吗?”的调查。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吃药前看说明书了,但药品说明书却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在参与调查的1282人中,有58.01%的人每次吃药前都看说明书,22.1%的人经常看说明书,偶尔看的人也占18.58%,从不看说明书的人仅有1.33%。
“这个调查非常好,它反映了老百姓对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意识大大加强了,过去吃药前看说明书的人不到两三成,现在能够达到八九成,说明安全用药已深入人心了。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社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我国药品管理的进步,过去那种不规范的,报喜不报忧的说明书越来越少见了,老百姓也尝到了看说明书的甜头,认识到了不看说明书的坏处。
调查显示,79.94%的人认为不看说明书有坏处,仅5.78%认为没坏处,还有14.29%的人说不清楚。
“药品对大家来讲都是陌生的,用药之前看说明书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也是法律的依据。
”孙忠实教授介绍,现在出现药源性事件后,如果对簿公堂,唯一的法律依据就是说明书。
也就是说如果你按照说明书吃出了事儿,厂家要负责任。
但是,调查显示,还有部分老百姓不看说明书,37.48%的人因为医生已经告诉他怎么吃药,所以不看说明书,9.14%的人认为看不懂说明书,看了也是白看,3.67%的人是没有意识和习惯去看,还有10.15%的人因为字太小,看着费劲不去看。
“久病成医,很多慢性病人都有这样的心态,这导致了他们都没有养成看说明书的习惯。
”孙忠实教授分析,除了有百姓自身意识的问题,我们的说明书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一,说明书的专业词汇太多,不够通俗。
第二,处方药主要是合资或独资进口的药,以及国产药,国产的说明书好懂,字写得也少,比较简单。
合资的或独资的厂家对药源性事件特别重视,因为国外有法律,要是出现药源性事件,而药品说明书上事先没有警告患者,厂家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进口药把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全写了出来。
这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好处,可以警告患者,提前有所提防。
二是坏处,患者看了说明书会产生顾虑。
就像郑荣来读者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人告诉患者看这样的说明书要用辩证的眼光,他几乎就什么药都不敢吃了。
孙忠实说:“其实,只要是药监局批准了的药,应该说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安全的。
”
合理的用药时间、服药方法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如何科学读懂说明书呢?调查显示,有31%的人看服用禁忌,26.62%的人看用量,23.5%的人看用法,不良反应也有16.32%的人非常关注。
“看说明书要先看适应症、剂量和注意事项。
”孙忠实教授介绍,一般说明书上的吞服是指用40-60℃温开水送下,不应用茶水、牛奶、酒等送服,也不能干吞;饭前服是指饭前30-60分钟服;饭后服是指饭后30分钟服;睡前服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
说明书上的“慎用”通常指该药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并非绝对不能用,但用时需要谨慎。
服药时,如果出现说明书上标明的轻微不适反应,不必太过紧张,但若用药感到较强烈的不适,一定要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