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的故事

欧拉的故事
欧拉的故事

数学故事演讲

回望欧拉学习欧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望欧拉学习欧拉》。

在瑞士的钱币和许多国家的邮票上都有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身影,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就是被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欧拉,1707年4月出生于瑞士,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了的小学生。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小欧拉没有与教会和上帝“保持一致”,学校便开除了他。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欧拉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只有100米的篱笆,还少10米。父亲感到很为难,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小欧拉仰头想了一会,又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些什么,然后对父亲说:“爸爸,您可以把长宽都定为25米,那羊圈面积成了625平方米,比您设计的还大了25平方米,但篱笆却只要100尺,您就不用愁了!”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在他的推荐下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曾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18世纪,在柯尼斯堡有条河,上面有两个小岛,从河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桥把两个小岛连接起来。有位爱思考的居民提出来一个问题,一个散步的人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有人说可以,可是走来走去,始终没有走通;有人说不行,可惜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有位小学老师出来解围:为什么不写封信去请教鼎鼎大名的欧拉呢? 欧拉接到问题,先把柯尼斯堡七桥画成一

个线条图,在他的图形里,小岛和河岸变成了点,桥成了连接这些点的线。这样,问题就成为:从图上某一点开始,中间任何一条线不得画两遍,铅笔不准离开纸,能不能把这张图一笔画出来?经过一番思索,欧拉终于找到一个彻底而漂亮的答案。七桥问题的圆满解决使柯尼斯堡人心满意足。

在儿童游乐场里,大家一定见过滑梯吧。但有谁想过,从顶部A到着地处B,滑梯做成什么样才最省时间呢?有人说,这很简单,把滑梯做成直的就行啦,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距离最短并不等于时间最省,因为他还没有考虑到速度大小呢。直的滑梯下滑的速度是增加得比较慢的。那么,滑梯该做成什么形状好呢?早在1696年6月号的《教师学报》上,欧拉的老师约翰·伯努利就把它提出来向其他数学家挑战。

第二年就由牛顿、莱布尼兹、雅各布·伯努利和约翰·伯努利本人先后给出了解答。可惜他们的工作只到这里为止。欧拉在1728年开始涉足这个困难的领域。他开始研究连接曲面上的两点,什么样的曲线距离最短?欧拉很快找到了答案。不久,他把最速降线问题加以推广,并且考虑了摩擦和空气的阻力。接着,他又致力于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更一般的方法。经过前后1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于是他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倡导的变分法也作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诞生了。

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

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 (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欧拉公式等。

欧拉在他的一生中共著有886种之多,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

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在他28岁时,不幸右眼失明了, 1741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一场大火灾把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了灰烬。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继续进行研究,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

正是由于少年时期的欧拉爱学习,爱思考,不惧畏权威,才为他走向成功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正是由于他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才为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由于从细微的事情中发掘数学的道理、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莫大的兴趣与执着的研究精神。

也正是由于他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引领数学科学向前发展,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读欧拉,他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典有趣的数学家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最熟悉的故事应该是阿拉伯的故事,因为阿拉伯发明了数字1,2,3,......,所以后来我们管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其实,在数学界还有很多...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最熟悉的故事应该是阿拉伯的故事,因为阿拉伯发明了数字1,2,3,......,所以后来我们管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其实,在数学界还有很多知名的数学家,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位,一起来看看。 高斯的故事: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以及埃及(有争议),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的文化。

他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认为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他在数论和几何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尤其以最早发现"勾股定理"(西方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著称于世。 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欧拉于XX年出生在瑞士名城巴塞尔。他的爸爸是位神甫,酷爱数学,在爸爸的书房里,除了不多的神学书之外,满满当当的,全是数 学书!从小欧拉略略懂事开始,这位热爱数学的父亲,只要有空,就 会把儿子抱在大腿上,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数学故事。 聪明的小欧拉,当然也特别喜欢听爸爸讲数学故事了。你瞧,爸 爸刚下班回家,他就拽住了爸爸的黑袍子,要听故事。 “好的,”爸爸说,“今天,爸爸给你讲个关于象棋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个国王叫舍罕。他的大臣发明了象棋。一天,刚和大臣下 了一盘象棋的国王,觉得象棋非常好玩,决定重赏大臣。‘国王,’ 大臣说,‘您只要赏赐给我一些麦子就行了。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1粒,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第四格里放16粒……以此类推,把64格棋盘放满,就够了!’‘你只要这点赏赐啊,’国王笑得 喘不过气来,立刻派人来放麦子。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棋盘的格 子还没放到一半,国库内的麦子就搬光了。” 小欧拉睁大眼睛,出神地望着爸爸,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怎么可能呢?” 爸爸抚摸着小欧拉的头,说:“孩子,你还不懂,这就是数学上 的幂级数。如果把棋盘64格全放满麦粒的话,这些麦子得有18000亿吨。” “18000亿吨,那是多少啊?”小欧拉闹不明白。

“哦,这样跟你说吧,假设当时印度全年小麦的生产量是100万 吨的话,要生产这么多的小麦,要用一百八十万年才行。” “我的天哪!”小欧拉惊呼起来,“原来,小小的棋盘里,竟然 有如此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小欧拉的心灵,从此,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 在小欧拉的心灵深处种下了。 一转眼,欧拉该上学了。他被送到巴塞尔文科学校学习。学校里 数学课很少,这可急坏了热爱数学的欧拉。每天一回家,他就钻进爸 爸的书房,找些数学书读读。一天,他取下来的是德国数学家鲁道尔 夫的《代数学》。读了几页,小欧拉就被深深吸引了,他边读边思考,很快弄懂了那几页的知识,还试着做了几道练习题。 爸爸回来后,小欧拉把做的题目拿给爸爸看。“啊,你做得不错!”爸爸边看边点头。 爸爸的夸奖大大地激励了欧拉。他把《代数学》带到学校,一有 空就自学。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做好符号,去问老师或者爸爸。他越 学越深,到后来,有些问题连大人都答不上来了。 不久,欧拉打听到当地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名叫约翰?伯克 哈特。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敲开了伯克哈特的门。伯克哈 特见小欧拉手捧《代数学》,大为吃惊,忙问:“这本书,你能读得懂?”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高斯 七岁时高斯进了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的几则小故事-欧拉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 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白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湖例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套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白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咖2等于3, 3加3等于6, 6加4等于10,,」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美,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卷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白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京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节在讲不完全归纳法的时候,提到 了数学家欧拉。那么,大家知道谁是欧拉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近 欧拉,了解他的传奇人生。 欧拉(1707-1783)是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 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 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1707年4月15日,欧拉诞生于瑞士的巴塞尔。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720年,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欧拉大学毕业后到了俄国的首都彼得堡。在他26岁时,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教授。1735年,年仅28岁的欧拉,由于要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用他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长期过度紧张的研究工作加上严酷的气候,使欧拉得了眼病,就在那一年他右眼失明了。但疾病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也没有减缓他前进的脚步,他更加勤奋地工作,写出了几百篇论文。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他在欧洲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他59岁时,仅剩的一只左眼视力衰退,只能模糊地看到物体,最后双目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彼得堡的一场大火殃及到欧拉的住宅,他的全部财产和大量研究成果化为灰烬。接而连三的沉重打击,没能阻止欧拉的数学研究。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决心用加倍的努力,来回答命运对他的挑战。眼睛看不见,他就口述,由他的儿子记录,一面整理以前的著作,一面进行新的创作。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黑暗中整整工作了17年。 欧拉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除了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外,他还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理论流体力学等学科,并在光学、声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制图学、航海学、望远镜和显微镜设计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哥德巴赫在与他的通信中提出来的。 欧拉一生著述颇多,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论文。可以说是他历史上最多产的杰出的数学家,他生前发表的著作与论文有560余种,死后留下了大量手稿,欧拉自己说他未发表的论文足够彼得堡科学院用上20年,结果是直到1862年即他去世80年后,彼得堡科学学院院报上还在刊登欧拉的遗作。1911年瑞士自然协会开始出版欧拉全集,现已出版70多卷,计划出齐84卷,都是大四开本。欧拉从18岁开始创作,到76岁逝世,因此单是收进全集的这些文稿,欧拉平均每天就要写约1.5页大四开纸的东西,而欧拉还有不少手稿在1771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xx篇 1.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小xxxx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xx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时间: 2008-04-07 11:09:34 作者:佚名来源:转载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在宫廷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是19世纪初法国的两位数学家。拉普拉斯在数学上十分伟大,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每次政权更迭,他都能够见风使舵,毫无政治操守可言。拉普拉斯曾把他的巨著《天体力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想惹恼拉普拉斯,责备他犯了一个明显的疏忽:“你写了一本关于世界体系的书,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 拉普拉斯反驳说:“陛下,我不需要这样一个假设。” 当拿破仑向拉格朗日复述这句话时,拉格朗日说:“啊,但那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它说明了许多问题。” 两个神童19世纪初,在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神童:一个是英国少年哈密顿,另一个是美国孩子科尔伯恩哈密顿的天才表现在语言学上,他8岁时就已经掌握了英文、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2岁时已熟练地掌握了波斯语、阿拉伯语、马来语和孟加拉语,只是由于没有教科书,他才没有学习汉语。科尔伯恩则在数学上表现出神奇的天才,小时候,有人问他4294967297是否是素数时,他立刻回答不是,因为它有641作为除数。类似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但他不能解释他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人们把两个神童带到一起,这次会面是奇妙的,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们交谈了什么,但结果却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科尔伯恩的数学天赋完全“移植”给了哈密顿;哈密顿放弃了语言学,投身数学,成为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至于科尔伯恩,他的天才渐渐消失了。 数学家之死挪威数学家阿贝尔22岁的时候就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并不为当时的数学界所接受。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他得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绝症。在最后的几个星期,他一直在考虑他的未婚姐的未来。他写信给他最好的朋友基尔豪:“她并不美丽,有着一头红发和雀斑,但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虽然基尔豪和肯普从未见过面,但阿贝尔希望他们两个能够结婚。 肯普小姐照料阿贝尔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葬礼上,她与专程赶来的基尔豪相遇了。基尔豪帮助她克服了悲伤,他们相爱并结了婚。正如阿贝尔所希望的那样,基尔豪和肯普婚后十分幸福,他们经常到阿贝尔墓前去怀念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地赶来,为阿贝尔在数学上的贡献向他表达他们迟到的敬意,而他们只是这一朝圣队伍中的一对普通的朝圣者。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 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 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 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 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 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 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 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 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 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但是因为一 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 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 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不过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 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 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有。 回家后无事,他就协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 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很多数学书。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著名数学家的5个传奇小故事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是无意义的琐碎,也不是一些让人盲目追求的癖好。而且一些高贵的品质和令人称艳的能力,让我们对其敬仰,这些伟人也会因此成为我们的偶像,让孩子有一个追逐的目标。如果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没兴趣,就让孩子一起看看数学家的故事吧! Top1:伽利略质疑权威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

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Top2:小欧拉怀疑上帝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孩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关于欧拉的小故事

关于欧拉的小故事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欧拉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

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 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 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1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三篇】 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史,很有好处.学生通过感人、有趣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欧姆与欧姆定律】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

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

名人成长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名人成长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 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 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 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 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 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 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 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 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 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但是因为一 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 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 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不过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 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 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有。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剖析

数学家的故事 外国篇 1.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 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行,更别说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另辟蹊径啦。通过读欧拉的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既要想别人之所想,又要想别人所不能想,想要超过别人,先要超越自己。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艳羡欧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欧拉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欧拉28岁,因赢得一项天文学的巴黎大奖(计算彗星轨道),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导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了。之后的岁月里,欧拉的8个孩子又先后夭折;晚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击没有使欧拉倒下。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欧拉是多么的坚强!面对厄运始终不低头、不放弃。而我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当我穿衣服时曾经为一条裤腿没反过来而懊恼时;当我吃饭时曾为饭菜太烫而犯愁时;当我在小区停电后而觉得无法生活时;当我为步行上学而觉得腰酸腿疼时;当我为在家写作业、背课文妈妈不在身边而生气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我跟欧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欧拉是一面镜子,昭示着后人,欧拉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勤奋的学习态度、顽强的精神毅力,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是我们学习到的榜样!

读欧拉的故事有感(分享3篇)

读欧拉的故事有感(分享3篇) 给大家带来读欧拉的故事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老师提到了一个让 我们陌生的名字欧拉。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又不爱读书的我来说,他是陌生的,遥远的。但是,我还是保持着对故事的好奇和老师讲故事的用意认真听老师讲。 老师动情的讲了欧拉的生平,他的著作,他的遭遇。慢慢的他的故事感染了我。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因为星星的多少怀疑上帝而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欧拉就这样离开了学校。 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我觉得欧拉太了不起了!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

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正在找读欧拉的故事有感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小故事:欧拉的故事.doc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小故事:欧拉的故事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小故事:欧拉的故事 欧拉的故事:瑞士数学家列昂纳德欧拉(1707-1783)在其一生中,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886篇论文和著作,几乎在数学的每个部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聪明来自劳动,天才出于勤奋,智慧的金花不会为懒汉开放。1735年,当欧拉还只有28岁时,就瞎了一只眼睛。1766年,另外一只眼睛也瞎了,但是他仍然以高度的毅力坚韧不拔地从事数学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是大量和杰出的。晚年,他口述其发现,让别人把它笔录下来,为人类文明史谱写了许多光辉的篇章。 在欧拉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有不少是教科书。 由于文笔浅显,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甚至在今天读起来也毫无困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了近代记号sin、cos等,实际上他的讲法已经成为最后的形式,三角学到他手里已完全成熟了。 欧拉在数学上的贡献多得不胜枚举。经常为人称道和引证的有几个例子。一个是所谓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由于欧拉解决了这个历史上流传甚久的趣题,因而被誉为拓扑学的鼻祖。另一个例子是多面体的欧拉公式v-e+f=2(v是多面体的顶点数,e是边数,f是面数)。第三个例子,差不多任何关于复数的课本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它,即:eix=cosx+isinx.任何科学都有其相关性。尤其在中学时代,学好语文,

对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家的欧拉也高度重视这一点。怎样列出代数方程来解文字题,虽是十分古老的题材,但是它在数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促进了代数学的发展。和牛顿的观点一样,欧拉并不认为解决这类初等数学问题是有损尊严的事,在他的名著《代数基础》中就着意搜集了许多题目。 下面就是他的一个题目:一位父亲临死时叫他的几个孩子按照下列方式瓜分他的财产:第一个儿子分得一百克朗与下剩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二个儿子分到二百克朗与下剩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三个儿子分到三百克朗与下剩财产的十分之一;第四个儿子分到四百克朗与下剩财产的十分之一依此类推。问这位父亲共有多少财产?他一共有几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到多少?最后发觉这种分法简直太好了,因为所有的孩子分得的数字恰恰相等。中国有句老话说:一碗水端平,真是平得不能再平了。 这道题也可能有多种解法,下面只是给出其中的一个。设每个孩子分得的数字是x,总的财产是y,则根据题意,第一个儿子分得的份额是:第二个儿子的份额是:第三个儿子的份额是;依此类推可以看出,老大与老二(老二与老三,老三与老四等等都一样)的差额是根据题意,这个差数应当是0,于是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的结果是x=900,于是y=8100.所以这位父亲有九个孩子,他共有财产8100克朗,每人分到900克朗。 下面我们不妨再列出两个欧拉提出的趣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思考一番: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18世纪最优秀 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小时候他就特别喜 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 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 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 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 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它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欧拉生活、工作过的三个国家:瑞士、俄国、德国,都把欧拉作为自己的数学家,为有他而感到骄傲。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