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全等边三角形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三角形的分类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 3 个内角相等。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 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 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提问: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等边三角形3个角都是60,所以它一定是 锐角三角形。
板块三、复习旧知,巩固新课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它的一个底角是( )°,如 果它的底边长6厘米,腰长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2.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 )°。
3.画等边三角形:很容易保证两条边相等,但保证三条边都相等 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等边三角形不好画。你有什么办法? 方法一:根据角度来画。比如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分 别画出60度的角,如果两边正好会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说 明画得很准确。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密的学科,它的分支众多,其中包括几何学。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认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及其性质。
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我们先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造和性质。
1.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构造有很多方法,这里我们以直角工具为例进行构造。
首先,使用直尺画一条任意线段AB,然后以A和B为圆心,任取一个半径,分别画弧交于C点。
连接AC和BC,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2. 性质(1)两底角(底边所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2)顶角等于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底角的一半。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两条腰相等。
这些性质是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点,也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应用的重要知识点。
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我们继续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构造和性质。
1. 构造等边三角形的构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等边三角尺。
将等边三角尺的一个顶点放在纸上的任意位置,然后旋转三角尺,保持其边始终与纸面接触,便能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2. 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
(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3)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垂心(三角形内一条边上到对边的垂线的足)与边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是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构造和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性质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联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属于特殊的三角形,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1. 关系(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当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时,它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中的每个角都是60°,等腰三角形中的顶角等于底角的一半,可以推导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是60°。
2. 应用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等边三角形的判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等边三角形的判断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等边三角形的判断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中,我们将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等边三角形的判断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能够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一、认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对于等边三角形来说,其三个内角也是相等的,每个角都为60度。
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以及数学推导来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通过绘制一个图形来认识等边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一条长度为3cm的线段作为底边,再从底边的两个端点分别画出两条长为3cm的线段相交于一个顶点,连接这两条线段,我们便得到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都是3cm,每个角都是60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推导来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高度。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可知,等边三角形的高度恰好是边长a的一半乘以根号三,即a/2*√3。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验证,将a/2×√3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中,即可得到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时,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以上就是我们对等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二、等边三角形的判断在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三角形的边长来作出判断。
首先,我们可以测量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如果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其次,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长都相等,如果只有两个边长相等,必然有一条边长度不等于其他两条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相等边是指长度相等,而非形状上的相等。
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形状看起来很规则。
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小学

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小学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轻松学会,轻松计算!一、什么是等边三角形?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啥叫“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就是三条边都一样长的三角形。
说白了就是每一条边都和另一条边完全一样,像三个人穿着同样的衣服站在一起,显得特别整齐、特别有气质。
想象一下你拿了三根完全一样的绳子,三角形的三个角也都一样大,正好每个角都是60度,妙不妙?这种三角形不仅看起来均衡,而且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质——不管你把它怎么转,怎么看,它总是会保持“对称”的美感。
二、如何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说到面积,大家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的平方,嗯,简单吧?可是等边三角形不一样,别看它三条边都相等,要算它的面积可得使出点“花招”!别急,我们慢慢来。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这样的:面积=(frac{sqrt{3{4timesa^2)这里的“a”是什么?你没看错,就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直接拿来平方就行,平方了以后,再乘上(frac{sqrt{3{4),最后就得出了它的面积。
是不是有点复杂?放心,咱们一步一步来,你完全能搞定!想象一下,你拿着一块正方形的巧克力,边长是“a”,你把它分成了几个小块,每个小块都是等边三角形,你就会明白这个公式怎么来的。
说白了,公式就是从这些小块的形状和面积关系中推导出来的,真的是“千锤百炼”过来的!三、公式背后的小秘密你知道吗,这个公式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小秘密,简单说,就是要把这个三角形从高的角度来考虑。
我们可以通过“高”来拆解它的面积。
等边三角形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高”总是能把它完美地一分为二,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你会发现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起来特别简单——只要知道边长,就能很轻松地算出它的高度。
而高度的计算,就是用边长a,去乘上(frac{sqrt{3{2),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最后求出总的面积。
所以说,这个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用简单的算式拆开来,理解起来一点都不难。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等边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一、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也是相等的,都是60度。
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是60度。
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所以等边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为60度。
2.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分别记作a。
3. 等边三角形的高和面积计算。
等边三角形的高可以通过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计算,高的长度为a/2。
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a^2√3)/4来计算,其中a为边长。
三、等边三角形的计算方法1. 周长的计算。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边长的三倍来计算,即P=3a,其中P为周长。
2. 求解边长。
如果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P,可以通过将周长除以3来求得边长,即a=P/3。
3. 求解面积。
如果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a,可以通过公式S=(a^2√3)/4来求得面积,其中S为面积。
四、等边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几个应用举例:1.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其边长和面积。
根据计算方法可知,边长a=24/3=8厘米,面积S=(8^2√3)/4=16√3平方厘米。
2. 某个花坛的形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已知花坛的周长是36米,求其边长和面积。
根据计算方法可知,边长a=36/3=12米,面积S=(12^2√3)/4=36√3平方米。
3. 某个游泳池的形状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已知游泳池的面积是48平方米,求其边长和周长。
通过求解得到边长a=4√3米,周长P=3a=12√3米。
总结:等边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它具有三个重要性质:内角都是60度,三条边相等、高和面积计算公式为(a^2√3)/4。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等边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进行归纳总结。
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00字)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具有以下性质:(1)三条边相等;(2)三个内角都是60度;(3)三条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重合于同一点,即重心、外心和内心都在一条线上;(4)内角平分线也是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
2. 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200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有以下几种方法:(1)三边是否相等:通过测量三条边的长度,如果三条边相等,则为等边三角形;(2)角度是否相等:测量三个内角,如果都为60度,则为等边三角形;(3)是否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中,如果第三条边也相等,则为等边三角形。
3. 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200字)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以下关系:(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因为三条边相等,所以至少有两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只要有两边相等即可,第三边可以不相等。
4. 等边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00字)等边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举几个例子:(1)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等边三角形常用于一些特殊的构造,如形成正六边形的基础结构,或者作为建筑物外形的设计元素。
(2)艺术创作:在绘画和雕塑中,等边三角形可以作为创作元素,给作品带来平衡和美感。
(3)学习园地:在学习园地中,教师可以使用等边三角形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其相关计算。
5. 解决等边三角形问题的思路与方法(400字)在解决等边三角形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和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利用已知的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断方法,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并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2)运用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除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外,还要结合三角形的其他基本知识,如角的概念、边与角的关系等,进行问题分析和解答。
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

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所组成的多边形。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以及一些基本性质。
本文将通过介绍三角形的认识和性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它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三角形的边可以相交,但不能相互重叠。
根据三条边的长度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1.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边三角形具有六个对称轴,并且每个内角都是60度。
2.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两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具有一个对称轴,并且底边上的底角等于顶角。
3. 普通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各不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不相等。
普通三角形没有对称轴,每个内角的大小都不相同。
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一些基本性质,包括角的度数和边的关系。
1.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
例如,一个内角为60度的等边三角形,另外两个内角分别为60度,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
2.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两个不相邻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外角等于与其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例如,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度,另一个内角为80度,则该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外角为(60度+80度)= 140度。
3. 等边三角形的角度: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度。
这是因为等边三角形具有六个对称轴,每个内角都是60度。
4.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顶角,底角和顶角的和为180度。
例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度,则底角为(180度-60度)= 120度。
5. 直角三角形的角度: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被称为直角。
三、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进一步分类。
1. 根据边的长度: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根据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简单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简单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小学数学知识归纳:认识简单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在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重要的几何图形,本文将对这两种三角形进行归纳和认识。
一、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的长度相等,而另外一边则不相等的三角形。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是相等的,而且两个底角也相等。
换句话说,等腰三角形是一种拥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归纳如下:(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80度减去两个底角的和。
(3)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等腰三角形两边的中线、中线和角平分线。
(4)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的交点。
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等边三角形是指三个边的长度都相等的三角形。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归纳如下:(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平分线也是等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的圆心都在等边三角形的重心上。
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虽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具有一定特点的三角形,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1. 区别(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而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可以不相等,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是相等的。
2. 联系(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特殊的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概念。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有明显的对称性,在计算和绘图时有一定的规律和便利之处。
总结:通过以上的归纳和认识,我们对小学数学中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
巩固提高
已知:AC=AD,BC=BD,求证:AB是∠DAC的平分线。
证明: 在△ABC与△ABD中
AC=AD(已知)
∵ BC=BD(已知)
A
AB=AB(公共边)
C B
∴△ABC≌△ABD(SSS)
∴∠BAC=∠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
∴AB是∠DAC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定义)
3 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且一般对应顶点写 在对应位置上。
4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SSS)。
课堂小结
规律总结
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以下规律: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 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探索新知
证明方法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在△ABC与△DEF中
A
AB=DE
AC=DF
B
C
D
BC=EF
∴△ABC≌△DEF(SSS) E
F
探索新知
证明步骤
1 准:
2.1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2.2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2.3 写出全等结论
课程导入
引入概念
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A
A’
B
C
B’
C’
第 二
探
部 分
索
新
知
探索新知
把△ABC做以下变换,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否全等?
平移
A
翻折
A
旋转
C’
B’
B
C
A’
B
C
A
B’
C’
A’
B
C
探索新知
表示方法
△ABC全等于△DEF可表示为:
△ABC ≌ △DEF
重合的顶点 重合的边 重合的角
感谢听聆
还需要条件 BF=CD 或 BD=FC 。
A
E
B
D
F
C
巩固提高
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 架,求证: ∠B=∠C。
证明: ∵D是BC的中点
∴BD=CD
A
在△ABD与△ACD中
AB=AC(已知)
B
D
C
∵ BD=CD(已证)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第 三
巩
部 分
固
提
高
巩固提高
请指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
D
B
C
如上图中△ ABD ≌ △CDB,则
AB= CD ;AD= BC ;BD= DB ;
∠ABD= ∠BDC ; ∠ADB= ∠DBC ; ∠A= ∠C 。
巩固提高
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 AB=CE,AF=DE,要使△ABF≌△ECD ,
E
对应角相等。
探索新知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 , 使A’B’= AB ,B’C’ =BC, A’ C’ =AC。把画好△A’B’C’的 剪下,放到△ABC上,他们全等吗?
边边边公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这个定理说明,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了, 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三角 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
证明: 连接AD
A
在△ABD和△ACD中
AB=AC(已知)
∵ DB=DC(已知)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D
B
C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第 四
课
部 分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考点总结
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件
指 导 教 师 :111 网
目
录一
二
三
四
课探巩课
程索固堂
导新提小
入知高结
第 一
课
部 分
程
导
入
课程导入
学习目标
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对应元素。 会按对应元素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记住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课程导入
引入概念
同一张底片洗出的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表示时通常把对应 顶点的字母写在对 应的位置上。
探索新知
观察右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应表
A
示为: △ABC≌△DEF 。
根椐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试想它
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 B
C
系?
AB = DE ∠A = ∠D
D
BC = EF ∠B = ∠E
AC = DF ∠C = ∠F
结论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F
巩固提高
已知:如图1 ,AC=FE,AD=FB,BC=DE 求证:△ABC≌△FDE
证明:∵AD=FB ∴AB=FD(等式性质) 在△ABC和△FDE 中
A D
AC=FE(已知)
∵ BC=DE(已知)
AB=FD(已证)
E
∴△ ABC ≌△FDE(SSS)
C
B F
巩固提高
已知:AB=AC,DB=DC,求证:∠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