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课程介绍
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来自中国视角与经验的理论探索及反省

收 稿 日期 : 0 1— 9—2 21 0 8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国文 学 人 类 学 理 论 与方法 研 究 ” 1Z 10 的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 中 (0 D 0 ) 作 者 简 介 : 云红 (9 1 , , 南 曲 靖 人 , 学 博 士 , 代 17 一) 男 云 文 曲靖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副 教 授 , 主要 从 事 文 学 人 类 学 、 艺 理论 与批 评 研 究 。 文
代 云 红
( 靖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南 曲靖 6 5 1 ) 曲 云 5 0 1
摘 要 : 国 3 中 O年 来 文 艺 学 的 人 类 学 转 向 的历 史 大 致 经 历 了三 个 阶段 : 是 在 2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的文 艺 本 体 论 讨 论 中 出 现 了文 学 理 论 、 艺 美学 和文 学 批 评 的 “ 类学 转 向 ” 由此 促 进 了中 国文 学 人 类 学 的发 生 及 形 成 ; 是 从 19 文 人 , 二 9 6年 始 , 视 东 西 方 文 重 化 的 内 部对 话 , 注少 数 族 裔 和 边 缘 的 、 势 的族 群 文化 及 文 学 , 对 文 学 的 认 识 蕴 含着 口语 文 化 与 书 面文 化 的 两 极 性 意 识 ; 关 弱 它 三是 20 0 5年 之 后 , 审 了 中 国 文化 的多 源 性 构 成 , 出 了 重 建 文学 人 类 学 意 义 上 的 文 学 观 的设 想 , 整 体 上 反 映 了 中 国 3 重 提 从 0年 来 文 艺 学 的人 类 学 转 向从 “ 方 全球 化 ” “ 球 地 方 化 ” 地 到 全 的本 土 文 化 自觉 意 识 , 示 出 文化 寻 根 和 文 化 整 合 的 新 文学 观 。 显
文学人类学概说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古人认为什么事物能保持生命永恒?()(1.0分)1.0 分A、离开大地的生物B、周期性变化的生物C、能吸取别人力量的生物D、拥有智慧的生物我的答案:B2郑振铎的哪篇文章代表他开始运用人类学和民俗学方法解析中国的古代传说的尝试?()(1.0分)1.0 分A、《中国历史参考图谱》B、《中国俗文学史》C、《汤祷篇》D、《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我的答案:C3“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蒸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这句话出自哪一本典籍?()(1.0分)1.0 分A、《论衡》B、《易经》C、《庄子》D、《礼记》我的答案:A4四重证据法的立足点是()。
(1.0分)1.0 分A、三重证据的局限性已经原来越明显B、方法论问题需要用实证研究进行阐释C、传统国学在现代学术条件下需要创新D、超越文本之外的材料不应该被浪费我的答案:C5弗莱提出文学应有客观验证标准的代表性著作是()。
(1.0分)0.0 分A、《原型与集体无意识》B、《原型批评》C、《批判的解剖》D、《集体无意识》我的答案:D6谁被誉为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1.0分)1.0 分奥古斯丁B、卡西尔C、卡尔·马克思D、麦克斯·缪勒我的答案:D7“君子省风以作乐”中的“风”的含义是什么?()(1.0分)1.0 分A、农民的疾苦B、天子的教化C、地方民歌D、男女之间的爱情我的答案:C8被誉为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是()。
(1.0分)1.0 分A、卡尔·马克思B、麦克斯·缪勒C、奥古斯丁D、卡西尔我的答案:B9郑振铎的()代表他开始运用人类学和民俗学方法解析中国的古代传说的尝试。
(1.0分)A、《汤祷篇》B、《插图本中国文学史》C、《中国历史参考图谱》D、《中国俗文学史》我的答案:A10神话原型批评学派的创始人是()。
(1.0分)1.0 分A、弗雷泽B、亨利·摩尔根C、弗莱D、爱德华·泰勒我的答案:C11艾略特指出他在写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的作品时,受到哪本文学人类学作品影响很大?()(1.0分)0.0 分A、《原始文化》B、《神话》C、《金枝》D、《古代社会》我的答案:D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是()。
汉语言文学专业调查报告

实验室
本专业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包括计算机 辅助教学实验室、语言实验室、文学与文 化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 备和软件,可满足学生进行各类实验、实 践和科研活动。
VS
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积极与企业、机构合作,建立了多 个实践教学基地,如地方文化机构、中小 学及报刊传媒等。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为学 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实践环 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
专业选修课程与拓展知识领域
专业选修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如文字学、音韵学、文献 学、写作学等课程。
拓展知识领域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开设了一系列拓展知识领域的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人 类学等。
03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学术研 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包括 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 学术专著,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 级奖项。
要点三
实践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语言学 研究、文献整理等实践活动,加强了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学生优秀成果展示与分享
成果展示
通过学术论文发表、文学作品发表、学术竞赛获奖等方面, 展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优秀成果。
分享交流
组织优秀成果获得者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介绍成 功经验和学习方法,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
06
专业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结构与实力
教授与副教授比例
年龄与性别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有25名教师,其中 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 称的教师占76%。
文学人类学概说

什么是文学人类学1【单选题】下列哪一本著作标志着人类学诞生?(B)A、《批评的解剖》B、《原始文化》C、《金枝》D、《神话》2【单选题】谁被称为“人类学之父”?(A)A、爱德华泰勒B、爱德华霍尔C、詹姆斯弗雷泽D、亨利摩尔根3【单选题】谁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A)A、咼尔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马克思D、列宁4【判断题】《金枝》从风俗、神话、宗教和信仰角度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对文学影响很大。
(V)【判断题】文学批评比文化人类学的诞生晚了很多。
(X)为什么学习文学人类学1【单选题】艾略特的哪一部作品被誉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BA、《四个四重奏》B、《荒原》C、《空心人》D、《恶之花》2【单选题】艾略特指出他在写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的作品时,受到哪本文学人类学作品影响很大?(C)A、《原始文化》B、《神话》C、《金枝》D、《古代社会》3【多选题】下列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BD)。
A、它否定文化的多元性B、它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立起来C、它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D、它张扬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判断题】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乃至艺术创作,在发展过程中都吸取了很多人类学的内容。
(S5【判断题】文学人类学中的文学”与一般的文学”含义是有所区别的(V)文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上)1【单选题】谁是神话原型批评学派的创始人?(A)A、弗莱B、爱德华泰勒C、弗雷泽D、亨利摩尔根2【单选题】从(A)寻找文学的源头与形式是剑桥学派”的特点。
A、宗教仪式B、星座传说C、神话传说D、占卜法术3【多选题】关于《旧约民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它是詹姆斯弗雷泽的代表作B、它被看作是文学人类学的开端C、它具有知识全球化的眼光D、它是宣传基督教神学思想的著作4【判断题】剑桥学派同时也被称为仪式学派。
(V)5【判断题】九歌”原本是传说中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V)文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下)1【单选题】郑振铎的(A)代表他开始运用人类学和民俗学方法解析中国的古代传说的尝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类)课程方案

1、人文学院(1)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师范类)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汉语言文学和外国文学基本知识及理论素养,富有创新精神,能从事本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新型学者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培养规格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
⒉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对人文科学有较完整的认识。
有良好的专业造诣和人文素养。
⒊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掌握英语,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具有现代信息观念,具备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⒋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4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
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学分:165学分。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⒈全校公共必修课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计40学分,其中体育、军事理论和计算机基础(第一阶段)试行通过性考试,二年级可选修外系辅修课。
⒉学生必须从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程中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分别选修4、2、4个学分,共修读10学分。
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计1个公选课学分。
人文科学导引为学科导论课程,及时介绍学科研究前沿信息,以讲座形式分散安排在各个学期。
⒊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共设置6门计16学分。
前2门为学科专业基础课,后4门课为学科大类基础课。
⒋专业必修课程共设9门,计36学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⒌本专业专业英语课程并入外国文学和美学课程,以*标示,不再单独设置专业英语课程。
6.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学生需按照如下规定至少修读48学分:①限选课修读30学分,分为语言、文学史(古代与现当代)、文艺理论三大模块。
专升本文史哲法类需要学的课程

专升本文史哲法类需要学的课程
专升本文史哲法类需要学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 文学类课程:包括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等。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历史类课程:包括古代史、近代史、中国史、世界史、历史文化研究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了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3. 哲学类课程:包括哲学概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哲学角度来思考问题。
4. 法学类课程:包括法律学概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劳动法学等。
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知识,了解和应用法律规则。
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如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
总体来说,专升本文史哲法类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文学、历史、哲学和法学领域展开,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为目标。
文科所有专业详细列表

文科所有专业详细列表文科是指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范畴。
文科专业涉及广泛,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文科所有专业的详细列表:1. 语言文学类专业:- 汉语言文学:研究汉语语言和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外国语言和文学,如英语、法语、德语等。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历史和演化。
- 口译与笔译:培养口译和笔译能力的专业。
2. 历史学类专业:- 考古学:研究人类古代文化和历史遗迹。
- 中国历史学:研究中国历史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 世界历史学:研究世界各地的历史。
-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结合考古和博物馆学的专业。
3. 哲学类专业:- 哲学:研究思维、存在、价值等基本问题。
- 逻辑学:研究推理和论证的规律。
- 伦理学: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 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体验。
4. 人类学类专业:- 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行为。
- 民族学与社会人类学:研究不同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5. 社会学类专业:- 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
- 社会工作:培养社会服务和社区发展能力的专业。
- 社会学与社会工程:结合社会学和工程学的专业。
6. 政治学类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
- 国际关系:研究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 法学: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
除了以上列举的专业,文科还涉及其他领域,如传媒学、新闻学、教育学等。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就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文科专业。
《酉阳杂俎》的文学人类学阐释

An Interpretation of Youyang Miscella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作者: 许智银[1,2]
作者机构: [1]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6-15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酉阳杂俎》;文学人类学;口语;民间;珍奇怪异
摘要:�酉阳杂俎》全面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唐代社会的大千风貌。
段成式的撰著态度表现出鲜明的人类学取向。
全书的表述语言极具生活口语化。
故事内容是源自民间的珍奇怪异味。
娱乐审美观贴近大众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人类学”课程介绍
文学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文学相结合形成的新型的交叉学科。
主要是指运用人类学“知识全球化”的视野和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
文学人类学重视活态文学、多元族群文学和口传文学,在研究范式上主张从局限于文学性和文学内部的研究走向重视文学的文化语境还原性的研究范式,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四重证据法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重建本土知识意义上的中国文学观。
文学人类学改变了原有的学科格局和文论体系,其对文学研究的观念与范式革新的积极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扩大,尤其表现在对本土经典的现代再阐释方面。
其对文学观的更新和研究范式的革新,不仅使文学的研究挣脱了文本的束缚,也深刻地启发了本土文化的自觉,引导了我们对本土文化资源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