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1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谈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以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谈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以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潘新平【摘要】Relying on each enterprise in Liaohe oil field, Liaohe Oi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formed. It runs close to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to adjust running thought. College is qualified with obvious feature of oil industry in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s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t pays attention to education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alents to cultivate eligible characteristic talents for enterprises and society.%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辽河油田各企业,树立知识经营的理念,特色专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办学贴近企业和市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办学思路。
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

摘
要 : 职 院校 开展 特 色 专 业 建设 , 利 于学 校 的 办 学特 色化 。本 文 探 讨 了 高职 院 校 特 色专 业 的 建 设 内涵 高 有
及 特 色建 设 的几 种 策 略 , 并提 出 了建 设 特 色专 业 时应 注 意的 问题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 色专 业 ; 业 建设 ; 略 特 专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7 85 (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5 (0 80 - 1 9 0 10 — 3 4 2 0 )6 0 4 — 3
需 要 职 业 群 或 岗位 群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有 显 著 作 用 的 , 对 稳 定 并 不 断 发 展 的 , 会 公 认 的 , 其 它 学 校 不 相 社 与
同 的 独 特 风 格 或 品质 的 教学 基 本 单 元 。
成 的 、 对 稳 定 持 久 的 独 特 、 质 的 个 性 风 貌 的 基 本 单 元 相 优
也 有 利 于 促 进 高 职 院 校 教 育 能 够 与 地 方 经 济 建 设 紧 密结
合 。 文 试 从 特 色 专业 建 设 的 内 涵 、 本 策 略 及 建 设 的要 本 基 点 等几 个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一
、
高 职 特 色 专 业的 含 义 及 其 建 设 的 内涵
特 色专 业 是 指 职 业 学 校 、 高 等 学 校 的 专 业 点 在 一 定 的 办学 思 想 指 导 下 。经 过 长 期 的 办 学 实 践 积 累 而 逐 步 形
专 业 的建 设 ; 专 业 方 面 的 硬 件 建 设 , 专 业 的 课 程 体 系 重 轻 建 设 :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式 的模 仿 ,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模 重 轻 式 创 新 等 等 。导 致 了部 分 高 职 院 校 办 学 特 色 不 鲜 明 , 学 办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解决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确定及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知识分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与高职教学的组织原则协调一致,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实训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甚至是行业产业已经淘汰不再使用的设备,无法体现三到五年内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设备操作,上手能力差。
有些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设备过于精密、庞大、昂贵,学校无法购买的问题,而仿真模拟一线现场操作系统开发不到位,使教学停留在教室,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生产、管理、服务的真实环境。
2.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
高职教育其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强调培养对象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本科院校的教师有着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双师型”教师,其本质特点即他们不仅掌握本专业较深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扎实的实践工作能力,对于大多数特色专业来说,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的教师寥寥无几。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

3
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培育特色专业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02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现状
当前培育现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 的重要议题。
高职院校开始注重特色专业的 建设和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 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涉及多 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师资 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 育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规范,导致培育质量 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 育缺乏足够的资金和 资源支持,影响培育 效果。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 育与市场需求存在脱 节现象,导致毕业生 就业难。
成功案例分析
某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培育方 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行业
内的佼佼者。
该高职院校注重市场需求调研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和培养方案。
该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与 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该高职院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03
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 育的影响
政策环境变化
政策支持与引导
人才需求变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 元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需根据市场 需求调整特色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 设置。
技术进步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
技术进步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如在线教育、虚拟仿 真实验等,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校企合作
技术进步与创新也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培育提供了更多 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

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高职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高职教育是指高级职业院校教育,是面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专业发展方向。
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
一、背景分析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首先需要做好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只有了解了背景,才能找准发展方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各地区也纷纷提出了“产学研深度合作”,“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等发展口号,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
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与地方产业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避免盲目跟风,开展有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需求在谈论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之特色定位时,必须重点关注专业培养目标与需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力求让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即可胜任相应岗位。
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人才培养。
除了专业培养目标,还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必须对社会需求有深刻理解。
通过与用人单位深入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毕业即可顺利就业。
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才能做好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
三、特色定位与发展路径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需要明确自己的特色定位和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编制模版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制参考模版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主要是本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本专业高职教育的要求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含数量需求,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3.专业建设基础目前校企合作基础、师资力量、实践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也可分别撰写;包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条件、社会服务等。
专业建设目标要有量化指标,体现本校本专业特色。
须可实施、可监测。
三、专业建设内容在以下各方面建设内容中,最好附相关建设进度表,拟订分阶段的建设任务。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在学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具体合作内容要体现在以下专业建设内容各个方面。
(二)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描述)(四)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构建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含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3.教学管理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模式不再是先理论后实践的,应是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有企业评价内容。
要保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是指单设的理论课程成体系,一体化课程也是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
(五)“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获得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数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逐步增加师资队伍建设预期目标和监测点要具体,不仅有人数、还要介绍清楚规格、能力等,如聘用专业双带头人的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的标准表述。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PPT课件

精品课件
5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针对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 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按照“理实一体化” 课程要求,以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针对性设计 学习情境,在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制定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同时,教师和工程 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针对性强、与生产实际结合紧 密的特色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精品课件
1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立足产业集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推 进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区域”意识和 “本位”意识,立足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集聚力量进行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 专业建设。
精品课件
8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满足“中国创造”需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与国际企业深度合作,采取第一、二课堂相结合、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国际化企业元素、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能 力环节、在实训基地中设立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中开发创新实 践岗位等措施,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贯穿于人才培 养的始终,让学生认识高端产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接受现代企 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的流程和技能,实现 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精品课件
12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1.联合制定岗位职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吸引社会多方参与,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从效益和社会认可的角度,吸收第三方评价机构,将
社会效益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评价、职业资格证书评
价、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质量体 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产现场评价等相结 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岗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构建了基于行
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制定了具有行 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3.联合打造教学团队
请进来培训,走出去深造,走国际化道路提升教师执教能
力。与德国 BSK国际教育机构签署《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框架协 议书》,与德国高校合作培育“国际化”工程师 ;先后聘请 60 余名欧姆龙(OMRON )、发那科(FANUC)、德玛吉( DMG)企业 管理专家、技术骨干来校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指导专业核心技 能训练项目;派遣 90 余名教师赴德国、日本学习先进职教理念、 接受现代执教能力培训。 充分利用秦川工具集团、法士特等企业技术人员熟悉行业 标准的优势,通过校企双向兼职,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 理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专业建设“双带头人” 制度、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制度,建成了由专任教师、企 业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的 教学团队。
针对行业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
职业岗位,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现代
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职业岗 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解构现行课程体系, 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 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具有行业特色 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针对行业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由 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组,按照“理实一体化”
课程要求,以行业典型产品为载体,针对性设计
学习情境,在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制定突出职 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同时,教师和工程 技术人员共同编写针对性强、与生产实际结合紧 密的特色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的融合、 课程内容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对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立足产业集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方兴未艾、产业优化升级正在加速 推进的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区域”意识和 “本位”意识,立足产业集群,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集聚力量进行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1.联合制定岗位职业标准
在行业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制定 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 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三个专业 的《岗位职业标准》并成为全国行业 通用标准,形成特色专业建设规范。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2.联合制定人才培பைடு நூலகம்方案
三个试点专业依据所制定的岗位职业标 准,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专业积淀,凝练总 结,探索提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针对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职 业岗位,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现代 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形成各专业职业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国际合作
依托特色专业,遵循“项目推动、全
员参与、拓展领域、强化管理”的合作发展 思路,从优势和特色入手,积极争取各类国 际合作项目,自行配套优惠政策,通过学生 海外实习、定向生联合培养、交换生双向共 育、师资双向交流、师资双向兼职等形式, 提升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国际知名度。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熟悉行业技术标准;组织教师
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通过企业实践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校企双向兼职,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 职教师,建立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度、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制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4.联合推行现场教学
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实施企业化授课方式。
按照国际员工素质要求,校企合作组成教学团队,
采用一体化方式,指导学员按“小组计划 — 共同 讨论 — 团队工作 —成果发布”的企业化工作路径 实施教学。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5.联合实施双向管理
学院选派教师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企业派遣高级管理干部常驻学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下,全国 46
个专业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命名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在全国机械类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机械制造与自 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形 成了“校企七联合”建设模式。
校,将企业文化纳入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经理人讲座、
班旗班歌、忘年会、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校企共同打造浓郁的育人环境,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6.联合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通过多种形式共建实训基地,其中 在教育部指导下,学院成为国家首批 DMG 职 业教育数控专业领域项目合作院校, “ FANUC 数控系统应用中心”项目试点院校、 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大连机床区域技术 服务中心”;欧姆龙公司先后投入 200 余万 元共建了“陕西工院 - 欧姆龙工业自动化实 训中心”;秦川机床、法斯特等企业在学院 开展职工技能比武竞赛和技能证书认证。学
业标准,吸纳行业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工作岗位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格,进而形成被行业协会认可的通用岗位职业标准。通过校企
合作,实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运行机制,凝练
总结,探索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对接岗位任职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国际化企业元素、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新
能力环节、在实训基地中设立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中开发创新 实践岗位等措施,将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规范贯穿于人才 培养的始终,让学生认识高端产业工作岗位的要求,接受现代 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的流程和技能,实 现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现专业建设新突破。
§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 §责任共担
政府 办学 学校
行业
企业
§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发展
集团化办学是行之有效的特色专业 建设路径之一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行业协会指导下,深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国家职
能力培养平台;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不断规范、完
善和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实习 标准、实训考核标准、实训教材、技能试题库和实 训指导手册,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形成 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满足“中国创造”需求,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与国际企业深度合作,采取第一、二课堂相结合、在
院实训基地逐步发展为集学生技能培训、国
家级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应用技术推广、企 业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二、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7.联合构建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员招聘选拔、过程监控、 技能考核、素质评价、奖学金发放、工作去向分
配方案等订单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一整套与国 际质量体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 产现场评价等相结合的订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 激励机制。
专业建设。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适应高端产业环境,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应适应区域产业未来走向,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 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资源共 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寻求地方政府、行业企业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实
度、业务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建成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
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一、思考——特色专业如何建?
4.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十方面) 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企业生产车间为参照,引入行业标准规范, 选择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设备,校企合作共建生产 性实训车间及实训基地,搭建“校厂一体”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