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国家利益

8.2国家利益
8.2国家利益

渑池二高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签字(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第2课时国际关系的决定他因素:国家利益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丽

一、设疑自探:(要求:①先阅读一遍本框课文,再带着问题去书中探求答案;②准备好红黑颜色的笔,黑色笔用来划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红色笔用来把该问题写在旁边,防止看书时,不知自己背的是什么问题)(本环节用时20分钟)

1.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

(1)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国家关系的基本形式?

(3)如何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4)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自学小判断(要求:根据自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内容对错,并写出解析)

(1)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

(2)国家利益对立就不能有合作;国家间存在共同利益就不会出现冲突。()解析:

(3)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

解析:

(4)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

(5)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与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

问题反馈:①你有无按照设疑自探里的要求和时间完成上述问题(由组长勾出相应选项)(有、无)②经过对上述4个问题的研究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题号分别是:

有疑问的问题题号分别是:除上述问题,我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其它问题有:

二、质疑再探:(要求:课前把上述疑问题进行汇总由教师结合本框的知识框架进行讲评和知识点拨)(本环节用时10分钟)

三、解疑合探:(要求:小组协作,集思广益,思考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用时15分钟)

1、知识总结:(要求:由每小组成员自己选取一名代表,结合黑板上的知识框架为小组成员做知识总结,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提出意见和补充)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材料体现了课本哪些内容?

中兴通讯被制裁案件的始末

据路透社报道,2012年,中兴通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一批搭载了美国科技公司软硬件的产品出售给伊朗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伊朗电信(TCI)。

中兴通讯的这笔生意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

2016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披露了其调查员获取的中兴通讯内部文件。该文件显示,中兴通讯当时在伊朗、苏丹、朝鲜、叙利亚、古巴五大禁运国都有在执行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供应链。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出口限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2016年4月5日,中兴通讯高层大换血,原CEO等三位高管卸任,而赵先明则“临危受命”被委任为公司董事长兼CEO。《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兴通讯几位高管放弃自身利益,以离职换取美国商务部对中兴解除出口限制。

中兴通讯认罪,被美国三个机构共处以8.92亿美元的罚款,另有3亿美元缓期执行。

经过了多年的调查,中兴通讯在2011年的一份内部机密文件被扒了出来,《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公司出口管制相关业务的报告》,《进出口管制风险规避方案——以YL为例》。

简单来讲就是中兴通讯利用了很多通道公司,通过层层转运的方式将美国的产品出口给了伊朗企业。

因此,美国对于中兴通讯的巨额处罚,一方面是因为ZTE恶意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案,采取了种种反侦察措施规避监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兴通讯采用了造假和欺骗手段,在调查期间,故意隐瞒真相妨碍调查。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在该禁令中提及的主要理由是:欺骗、虚假陈述和一再违法美国法律(Deception, False Statements, and Repeated Violations of U.S. Law)在该报告中,甚至提及虚假陈述(False Statements)高达二十次。

主要原因是中兴通讯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的报告中作了虚假陈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报告中指出,2018年3月13日,BIS已经通知中兴通讯,可能将会重启制裁,并于2018年3月16号让中兴通讯作了答辩。但3月16日直至美国制裁报告发布前,中兴通讯都没有就本次事件予以披露和公告。

在答辩中,中兴通讯承认了未能有效执行当时报告中的方案。

根据中兴通讯的回复,BIS重新查阅了案件资料,并且往事重提,发现中兴通讯承认的规避监管行为高达96起,违法美国出口管制法案380起。

总而言之,本次美国商务部重启对中兴通讯的理由主要就是不诚信。一方面是整改措施不到位,与当时报告的要求不符,另一方面是往事重提,将之前ZTE的违规行为重新描述了一遍,违规内容基本与2017年10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内容一致。

| 二、制裁包括哪些内容?

不只是中兴通讯、中兴康讯被禁止从美国进口,与他们有关的所有代理公司、关联公司都受到管制。这个范围包括了所有的相关企业和人员,甚至是中兴的雇员也不例外。

制裁包括哪些呢?

1、中兴不能直接从美国进口

2、任何人不能协助中兴间接从美国进口

3、任何人不能从美国进口后转卖给中兴

4、就算中兴成功从美国进口了,任何人都不能买,也不能提供安装、维修等后续服务

时间将近7年,至2025年3月13日

四、巩固训练:(本环节用时10分钟)

1.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的理解是( )

①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以国家的统一为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6年12月21日,我国加入WTO已满15年.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规定,“入世”15年过渡期结束后,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必须终止.然而,美国、欧盟、日本却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拒绝履行条约义务.为此,中国就美欧日等国家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这表明( )

①国际组织能够起到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矛盾的作用

②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

渑池二高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签字(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世贸组织已替代联合国承担调解国际经济纠纷的职能.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我市各中小学校在国家安全机关的支持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之所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②国家安全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③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推互联互通,积极筹建亚投行、编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放眼未来,将会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动实现全球共赢格局。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可以避免各国之间的冲突

C.中国秉承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共同发展

D.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家利益一定都大于个人利益吗

国家利益一定都大于个人利益吗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P11 服从与权力,权利和义务 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家财产利益。 个人利益:个人生命利益,个人健康利益,个人财产利益。 生命权大于财产权。 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刑法解释:第九十一条【公共财产具体包括哪些范围】 (一)国有财产; (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他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利益 靳许峰 (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 天水)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认清经济全球化 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处理好世界上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和优秀成果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并正确确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世界定位。全经济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发展使中国政治本身呈现何种状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境界。这样的战略目标既要适应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稳定化和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国家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认清经济全球化、世界民主化潮流与西方国家民主战略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吸收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够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当前,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民主化浪潮的推进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而使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受到外来影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的现象,它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现象。俄罗斯学者艾莱拉·沙夫罗勒娃(Elena Safronova)认为:“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不仅是各个国家文化和文明一致性的增长趋势,也是各个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一致性的增长趁势。”[1]这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就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国际压力和负面影响。 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会推动中国确立一套更加民主和有效的政治机制,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加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任何决策的做出都不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知识、经验和才华,也使少数人难以对决策的实施后果进行全面的预测和总结,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士著名学者简-皮尔·莱曼(Jean-Pierre Lehmann)认为:“当一个国家寻求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和吸引更多国外直接投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时,改进制度和政治管理以及遵守法律规则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强。”[2]随着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许多顺应国际潮流的举措,以便在经济领域能与国际接轨,这一过程必然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美国视之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2-22 10:38:3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英文标题】Japan's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Strategy and China Policy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4)。 【内容提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战略方案思维中的国家利益原则优选资料

战略思维中的国家利益原则 战略是治国安邦之道。归根到底,战略思维所要寻求的就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研究战略问题,既需要科学方法,同时又需要一种感情境界。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国家利益为最高追求,才能真正做到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强国安邦的规律和良策。反而言之,很难设想一个不以国家命运为然的头脑能够提出高明的战略见解。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敌侵略,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国家利益和人民生活得不到任何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国家安全和尊严。然而统一祖国的历史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外来威胁依然现实地存在。因此,对于一个中国的战略研究者来说,更应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 (一)国家利益是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战略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古代一些优秀的军事家早就明确地强调了这个问题,即如《孙子兵法》第一句话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就是把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作为战略思维的起点与归宿,提出战略家应当具有的最高责任和思想境界。 战略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是国家利益的总代表。国家利益是战略的最高准则,任何战略思想与战略方案的提出都是为特定的国家利益服务的,从来没有超越国家利益之外的战略。即使是联盟战略,也不能凌驾于各加盟国自身利益之上,而只能是各国共同利益的体现,否则这个战略一定会失败,联盟一定会很快解体。因此,战略思维总是从国家利益中获得思想的原动力。帝国主义政策是掠取别国的利益,要么是欺凌弱小国家,要么是相互之间的争夺,它们的进攻战略就是遵循这样的逻辑制定的。反

对帝国主义政策的国家必须保卫自己的利益,由此出发制定防御的战略。一些国家寻求扩张自己的利益,另一些国家要抵制这种扩张,维护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世界各国战略的根本对立点就在这里。 从战略的立场来看,国家和民族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战略研究必备的思想境界。缺乏这个前提,或者这种情结不浓重,就根本谈不上研究战略问题。即使是在历史上曾有过的同盟国内部、统一战线内部、共产国际内部和"阵营"内部,也都以不丧失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原则。即使在共产国际权力最大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也明确主张:"无论有一种什么形式的国际团结,总有一定自始至终,忠实于其本民族的真正利益,这也是极其显然的。世界上决不可能真正有一个什么民族的特殊利益,要以牺牲其他民族或全人类的利益为条件,也决不可能有一种什么全人类的国际利益,要以牺牲某一民族或各个民族的利益为条件。" 在西方,15世纪时,欧洲封建割据的局面正在瓦解,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些欧洲大国逐步形成。在这样一种政治趋势下,"国家利益"被作为政治的最高准则提了出来,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意义。按照当时的解释,"国家利益"就是集中和代表全社会的"公益",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至高无上的。为了保障国家利益的实现,国家政权理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正如马基亚维里所说:只要是出于公益,"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背离善的道路,但在必要时也善于走恶的道路。"当时英国一位外交家亨利·沃顿说得更加露骨:"使节是派到外国去为本国利益撒谎骗人的好汉"。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封建阶级的政治本质。现代西方国家继承了产生于封建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综合检测题(含答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课题综合检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表明中国( ) ①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提高 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 ④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化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D 题干只是表明了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理念,并未涉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提高,②不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我国理念不仅仅是开展睦邻友好合作;①④符合题意。 2.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指出: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为国际社会所期待。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巩固中美关系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愿望。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表明( ) ①国家间利益的一致性是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基础 ②中美两国求同存异,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③美国完全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④只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①错误,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③中“美国完全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说明中美两国求同存异,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说明只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故②④入选。 3.“乱云飞渡仍从容”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保持着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成为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无论应对乱象纷呈的国际形势和激烈复杂的博弈,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创新、发展,中国都更主动、更成熟稳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并发挥正能量,是因为( )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②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各国在利益上的追求更具有一致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课时训练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一、单选题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就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要求我们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②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要使用一切手段表达爱国情感④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在2017年11月18日中德足球U20项目合作的一场比赛中,有不法分子利用在比赛现场挂非法条幅和旗帜,来挑衅国足和国家主权,引起了中国球员的不满并离场抗议。事后,中国足协发布公告称:“国家核心利益不能因任何原因受到损害,因此决定暂停中德U20项目合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②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这句话意味着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第一位 C. 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D. 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4.“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寸寸山河寸寸全,倚离分裂力谁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古往今来,这些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诗句 ①说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表明对伟大祖国,只有诗作者本人才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③始终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 ④启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南沙环境恶劣,对守礁官兵的身心是个极大的挑战,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却坚守南沙岛礁20多年。他说:“只要我们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高一政治国家利益 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国家力量的含义、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P97,探究1,回答其中4个问题。 1、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表现形式(板书) (1)含义(板书)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内容(板书)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等。 (3)表现形式(板书) 竞争、合作和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其中国家利益通常首先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

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板书) 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际社会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主权利益,即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二是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等;三是参与的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因此,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从领域上划分,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安全等诸领域。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如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02-25 16:07:0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内容摘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同步练习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需要我们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们就要() 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 ②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 ③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 ④在网上联名抵制外国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高级技师,他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但他无憾无悔。这表明徐立平()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无私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④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同防事业、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在研究核潜艇,父亲临终前也小知道她是干什么的。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①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一致的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③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奉献④个人利益耍服扶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一位中国留学生获得了一份丰厚的奖学金,当她得知只有放弃中国国籍才能拿这笔奖学金时,她毅然决定放弃领奖。这告诉我们() ①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 ③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④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之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国际政治学概论》专题论文

浅谈中国国家利益及其特性 摘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各国的对外交往都必须立足本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新审视国家利益就十分有必要了。中国必须牢牢把握住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阶级性与民族性、国家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性才能真正做到位中国人民、为世界谋利。 关键词:中国;国家利益;特性;内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国际交往中,立足改革大局,中国要想谋求“人民利益”,就必须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利益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界定国家利益内涵掌握其特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谋求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的重要主体有着特定的利益要求,这也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 在西方国家中大多采取汉斯·摩根索的观点,认为国家利益的概念包含两重因素。一个是逻辑上所要求的,即在逻辑意义上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个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可变的。因此,前者有相对永恒存在的必然性,后者则依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必不可少”的利益就是国家的生存,它是相对永恒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内核,是民族国家的最低要求。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一个国家生存的内涵应当包括:国家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完整性[1]。 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中国学者对国家利益有着不同的看法。马克思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际利益使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我国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精神需要的东西。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国的国家利益最终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二、中国国家利益的特性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国家利益具有主观性。在分析和判断国家利益时,如何确定国家利益,何种对外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知道为了国家利益要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能力目标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来源学科网ZXXK]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展示图片和材料)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地区原始丛林留影;右图为儿子何宇恒2016年6月16日在拉萨市留影。父亲何力1983年入伍进藏,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三连当兵3年。何宇恒2014年研究生毕业入警进藏,在边境一线工作。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有这么一群“父子兵”:数十年前父辈们远离亲人,翻山越岭来到西藏守卫边疆,他们渐渐老去,相继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如今,他们年轻的孩子长大成人,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 1.思考:“接力棒”指的是什么? 2.“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他们的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一)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 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 (展示材料) 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这位发烧友

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 1.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2.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活中我们要处处提防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吗? 提示: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国之情,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教师强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活动二:种种行为、危害国家利益 (展示资料) 材料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或者将防地设施、武器装备交付他国或敌方的行为;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1.思考:材料一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事实?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材料二:我们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了具有恐怖性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3.思考: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提示:当今时代,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学习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要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教师总结: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依法维护国家

论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论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关系 内容摘要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处理国际事务时的根本原则,从这方面来看国家利益出现场合对多的应该是国际社会。但我们不能否认国家利益的内部表现形式,即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平行对等的场合。而法律利益是指国家内部社会的利益。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利益会对国内法律利益的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国际法律利益的发展也会促成国际法律的完善。因此,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这两种利益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而我们在探讨它们的联系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当代在我国特殊社会意识形态下其相互冲突和相互影响的内容。 关键字国家利益法律利益影响 【Content abstract】national interests is every countries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fundamental principle, from this perspectiv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of many should appear occa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we can't deny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s internal forms, namely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personal interests, and the parallel equivalence occasion. But a legal interest refers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internal society. But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domestic law will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terests will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nd legal interests both benefit a link exists. And we in discusses their contact is mainly concerned when contemporary Chinese special social ideology in the content of its influence each other. 【Keywords】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Legal interests Influence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就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国家发展道路即没有前例可循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基本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情况是当前以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还将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内部环境。外部背景方面,当前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国际事务中如果缺少中国的参与将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此外,国际安全,恐怖主义、贸易安全、国际能源问题、国际环境保护问题、国际核问题等国际问题的产生也要求作为国际一份子的中国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去。同时这些问题也加强了各国的联系。这便是本文在探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法律利益的相互影响时的大背景。只有了解了此背景我们才能更清晰的分析出国家利益、法律利益以及它们相互联系中的脉络。 在探讨国家利益、法律利益时我们需要对利益进行定义。按照周旺生教授在《论法律利益》中的观点:“利益就是能够使社会主体的需求获得某种满足的生活资源,且这种资源是以客观规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所认可的范围为限度的。”【1】而利益对于法和国家的产生影响甚大,因为法和国家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利益的配置和固化的结果。由于社会利益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原始社会只有社会共同利益的局面,从而出现了阶级利益分化,使原有反应整个社会利益的规范不敷需要,这样便终于引致首先和主要反应执政阶级利益的出现即国家的出现和新型规范的产生即法的产生。 法律利益作为利益的一种是由于作为满足社会主体的资源稀缺性、社会发展程度和人类天生的社会地位和智力的差异性以及各种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矛盾和冲突需要法律对此加以规定而由法律加以选择和确认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利益为法律利益并对此加以法律保护而产生的。因此法律利益区别于一般利益的特征是法律利益的法定性以及其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按照周旺生教授的观点:“利益从一般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其主要且直接的原因在于,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发予以调节和处理。而发对利益的调节过程,也就是法将利益转化为法律利益并予以实现的过程。”【2】而博登海默的观点也与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 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刘江永 2013-2-22 10:38:38 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英文标题】Japan's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Strategy and China Policy 【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084)。 【内容提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 二战后,日本在很长一个时期,谈论国益问题时曾经相当低调。日本驻韩国公使兼原信克指出:外交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不知本国国益的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课后习题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知能演练提升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强调的是( ) A.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只要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C.符合国家利益的一定符合个人利益 D.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2015年1月9日,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说:“一个人 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中,便聊以自慰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个人荣誉应归功于集体,与个人努力无关 C.保障国家利益,不要个人利益 D.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3.南沙环境恶劣,对守礁官兵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却坚守南沙岛礁20多年。他说:“只要我们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的动力 来源。”李文波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③捍卫国家主权是公民义不容辞 的责任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关键时刻要服从国家利益。“祖国的强大 是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大保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决不犹豫。”这是不少大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这说明( ) ①国运兴衰,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感②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③让祖国繁荣兴旺,是每个 中华儿女的情感和志向④个人前途直接影响祖国命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2013年被评为“最美村 官”,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的事迹启示我们要( ) ①心存祖国,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②报效祖国,舍弃个人的一切利益③甘于奉献,努力实现人 生价值④爱国爱民,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一位中国留学生获得了一份丰厚的奖学金,当她得知只有放弃中国国籍才能拿这笔奖学金时,她 毅然决定放弃领奖。这告诉我们( )

(完整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教材分析】这是第八课第二框,主要内容是国家利益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树立爱国之情,具有防范危机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使学生(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 使学生明确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 使学生(行动上)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能力目标 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合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国家利益的材料,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搜集有关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 这首军歌唱出了军人的心声,唱出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军人们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过渡语】那么我们该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呢?下面我们先来分享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活动一:心中有情 读教材91页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小组讨论】 (1)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教师总结:『提示』 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了国家利益。是对国家利益至上的最好诠释。 (2)与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谈谈你的感受。 【故事拓展】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从背负“精忠报国”的岳飞大败金兵到临死不屈的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邱少云到焦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近来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的主权争端问题提到了一个高度,回想起之前关于南海问题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必须在“主权属我“的前提之下,这些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互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教师总结:在南海争端上,关于主权问题,我们绝不让步,在主权属我的前提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从我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这正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板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材料,并思考94页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一、国际关系【板书】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板书】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板书】 教师活动:(举例2011年4月7日2011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揭幕,开幕影片是由著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执导,法国国宝级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凯瑟琳·德纳芙联袂主演的喜剧片《花瓶》)。 举例(中俄从2005年的2012年中俄联合舰队军演共同穿越日本海峡)。同学们也可以就国际关系的内容举例来说明。 学生互动:同学积极思考发言。 教师活动:中美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一对关系,2012年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对话将围绕三大经贸议题: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但是就台湾问题,美国出尔反尔,一边宣讲联合公报,一边对台出售武器。这些说明国际关系有哪些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国际关系的形式。 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板书】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板书】 教师活动:现在世界有些国家和地区战争仍时有发生如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维护的是军火商、石油商等资产阶级的利益,巴勒斯坦以色列战争则有历史遗留问题、资源(水资源)、宗教冲突等等多种原因。请同学们归纳影响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试着分析。 学生互动:积极思考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