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徐晓明;何广富;纪晓芳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26

【摘要】@@ 由于对胆石症辨证论治的规律、适应证选择、诊断标准等探索不够,因而疗效不一,低者26%,高者达90%以上,痊愈率病死率也有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做进一步探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页数】1页(167)

【关键词】胆石症;中药疗法

【作者】徐晓明;何广富;纪晓芳

【作者单位】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35000,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中医药辨证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J], 徐晓明; 何广富; 纪晓芳

2.胆结石症中医药治疗近况 [J], 黄文玉

3.中医药防治胆结石的实验研究进展 [C], 郑培永; 杨欣; 章学林

4.中医药辨证治胆石症的临床体会 [J], 何广富; 吴岩

5.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 [J], 雷光辉; 罗显波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胆结石的中医药辩证施治

胆结石的中医药辩证施治 发表时间:2010-04-16T15:24:57.12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李广征 [导读] 李广征 吉林市船营区二医院(吉林 132011)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9)12-0107-02 胆结石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脘腹痛”、“胁痛”、“黄疸”等范畴。 在现代医学文献中,最早在14世纪才有胆结石的记载,19世纪后期才获得胆囊切除术,总胆管切开取石术的成功。祖国医学对胆的记载早在《难经》中就有:“胆在肝之短叶间”,说明了肝胆的比邻关系。祖国医学对胆石也是早有记载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描写牛黄(牛的胆石)云:“大如鸡子黄,相重迭”,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同样的记载,而且又谓之“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说明不但认识到人亦有胆石,而且可以引起黄疸。至于类似胆石症的临床表现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有腹痛,黄疸的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描述了临床症状:“结胸实热,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往来寒热,身黄如桔色”并且立法处方,提出了用大陷胸汤,大柴胡汤,菌陈蒿汤等主之,至今仍被应用于临床。 1社辩证分型 胆为六腑之一,与肝相表里。张景岳称:“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清之腑”,就是说他腑传化糟粕浊物皆浊,只胆腑浊清也。《内经·素问》称胆为“奇恒之腑”,由于胆似腑非腑,亦藏亦泻,满而不实,不如他腹泻而不藏。胆腑中清不浊,性喜通降。若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寒热失常,虫石堵塞等均可影响胆的通降,阻碍胆的升清降浊,引起肝胆郁滞。“胁者肝胆之区也”,邪在胆腑胆经,影响了胆的通降,郁结不行,“不通则痛”,因此发为胁痛。胆有郁热,必然影响到肝,肝木乘土,又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湿热内蕴不得宣泄,发为黄疸。《灵枢》云:“脾所生病黄疸皆中焦湿热病也”。胆石症引起的黄疸,属阳黄范畴,乃中焦脾胃之病。因此,胆石症的主要病机为肝胆郁滞,脾胃湿热。 按肝腑辩证,胆石症的病位主要在肝胆,又多影响脾胃。按八纲辩证,属里实热证。有发烧,口喝,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属于热证;正气未衰,腹痛拒按,燥结腹胀属于实证;病在脏腑属里证。按六经辩证为少阳、阳明合证。寒热往来,口苦目眩。呕逆纳少,胸胁苦满等属少阳证;胁下痞硬,腹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属阳明腑证。若热盛酿毒,毒邪内陷,可出现热深厥深的危症,表现为高热,黄疸,神昏谵语,肢冷自汗,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 为了便于辩证施治、立法处方,根据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型:气滞型、湿热型及实火型(有的称毒热型、脓毒型)。各型之间即有内在联系,又有其特点,也可以把各型看做胆石症发展的不同阶段。 气滞型:其病机为肝胆郁滞,疏滞失常,横逆犯胃,运化失司。主要临床表现为以“痛”为主,胁脘疼痛,口苦咽干,纳少腹胀,无黄疸,无明显寒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平或弦紧。湿热型:其病机为肝胆郁滞,脾胃湿热。其临床特点以“黄”为主,胁脘剧痛,辗转不安,腹硬拒按,寒热往来,目黄身黄,小便黄浊,大便秘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实火型:其病机为热盛酿毒,热毒化火。其临床特点以“热毒”和“腑实”为主。腹痛拒按,寒战高热,全身深黄,大便燥结,小便赤浊,甚至神昏谵语,寻衣摸床,舌质绛,苔黄干或黑褐,脉弦数或沉细,严重者可出现毒邪内陷,亡阴亡阳,阴阳离绝等。 2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对胆石发作诸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从中医学的角度,略谈中药治疗胆石症的理法方药。 祖国医学治疗疾病是从整体出发,正邪兼顾,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使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达到平衡而辩证施治的。在治疗过程中,首先是以辩证(理)为前提,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针对八纲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施治方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胆石症的中药治疗中,虽然八法尽可应用,但根据胆石症的辩证特点,常以下、清、和法为主,在恢复期可以“补”法为主。下法:以“泄可去闭”的原则而立法。具有通便泻热,排除肠胃积滞,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下法又有寒下、温下及峻下,缓下之分。 发作性胆石症一般属里、实、热症,因此,可用寒下法以荡涤胃肠积滞实热。尤其实火型胆石症,阳明腑实热症已成,应重用寒下法,不仅使邪热从便而去,而且急下存阴。虽有表邪未解或邪在半表半里者不可下之说,然而里热已成,如不表里兼顾,何以祛热?应用寒下法攻逐里热,实为釜底抽薪。寒下法的常用方剂为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痞、满、燥、实及脉实证,小承气

胆结石按摩与偏方(转给需要的人)

胆结石按摩与偏方(转。给需要的人) 足底按摩对于胆结石患者的病情也有很好的效果,适用于胆结石患者的足底按摩手法大全,胆结石患者常选用的部位和手法如下所述。 脾位于左足旁第4、5跖骨间基底部,横向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相对。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直接向下按压3~4次。适 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贫血、发热。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肝位于右足掌第4、5跖骨上半部,前方与肺反射区有一小部分重叠。手法为用食指扣拳法,自足趾向足跟外端压刮3次。适用于胆囊和胆管疾病及肝炎、肝硬化等。 胆囊位于右足掌第3、4跖骨向中上部,在肝反射区之内。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靠近手掌一端的指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足跟方向顶压或压刮3~4次。适用于胆石症、 胆囊炎及其他肝胆疾病。 胃位于足掌第1足趾跖关节后方,即第1跖骨体前段。手 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脾胃病症,如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 胰腺位于足掌第1跖骨体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

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胃脘腹胀、肠鸣泄泻、纳呆、完谷不化及胰腺炎、糖尿病。 十二指肠位于足骨第1趾骨基底段。手法为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近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足趾向足跟方向从轻逐渐到重压刮3次。适用于腹胀、肠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十二指肠溃疡、食物中毒等。 胆石症按摩四法 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大汇合” << 外科文章排行榜 2010-8-10 39健康网社区 复制网址 大中小 大中小

中医处方胆结石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法

胆结石的中药治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每天准备中等大小的苹果十个,或苹果汁一千二百公克。将苹果打成汁,一般而言,大约一磅苹果可以打成一杯左右的汁,十个苹果差不多四杯。如果嫌打汁麻烦,可以用纯果汁,如美国进口的罐装或瓶装苹果原汁。 2。每天分早,中,晚及睡前四次饮用,最好在饭前或两餐间,而不要当作饭后饮料,否则无效。喝苹果汁时,每天的饮食一如平常,不必有特别限制。 3。上述疗法连续喝五天,每天四杯,一杯约二百五十西西。 4。第六天停饮苹果汁,也不吃晚餐,到下午六至八时左右,各吃一至二茶匙泻盐(硫酸镁,西药房有售),溶于二百五十西西的冷开水或温开水中,趁空腹时喝下。 5。第六天晚上十时左右,取中等大小的新鲜柠檬一至二个,压汁半杯,加入半杯橄榄油(约一百二十五西西),混匀后空腹服下。服用后请务必右侧躺卧,并且在胆囊部位做局部的热敷,可用热毛巾或电毯热敷,特别是胆囊,胆管处。有练功者可感觉局部有膨胀之情形,即在排胆结石出胆管。

6。第七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下一大杯冷开水,有便意后即上厕所,最好使用便盆以利检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排出翡翠色的大小胆结石颗粒,大的如姆指,小者如砂粒,多则十几二十颗,少则数颗不等。如果排出的结石多,颗粒大,则大便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也没有关系,通常休息一两天后就可以好转。 如果曾经得胆囊结石,但已割除或用此法排过结石者,隔一段时间均应再做一次,以预防结石积聚过多而受苦。 备注: (1)可用麻油或沙拉油替代- 。橄榄油现在台湾已容易买到,但药房中卖的多是保护皮肤,化妆或工业用品,不能食用,须要注意分别,切不可混用万一实在买不到,也可以用麻油或沙拉油替代。 (2)其次是泻盐(硫酸镁),效用大而价格便宜,目前很多西药房中均有售,请注意份量,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副作用,也不可过少,否则无效,仍以一至二茶匙为宜。 (3)也许其他泻药也可代替泻盐,如用中药的三黄泻心汤,以科学中药型式为佳,惟用量要注意。 (4)值得注意的是,结石排出后胃口会变好,此时切忌立刻大吃大喝,尤其不宜再大吃荤食,才不致重蹈覆辙又伤了肠胃。 饮食疗法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的症状问题,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08T15:14:07.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作者:单国君 [导读] 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院黑龙江庆安 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治疗胆结石优势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小,在疾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方法,治疗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药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胆结石;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Shan Guojun (Qing'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Qing'an 152400,Heilongjia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 were treated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sequ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n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bserved group of patients to Lidan Paish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 has obvious advantages,and little adverse reaction,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reatment is more targeted,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gallsto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clinical observation 胆结石是人体胆道内形成凝结物,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以往治疗该疾病多采用手术切除胆囊,但是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较大影响。胆结石属于中医的“黄疸”、“肝胀”、“胆胀”的范畴,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历史比较悠久,且有一定优势。为了进一步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50.4±6.4)岁;结石直径为7~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51例,胆总管结石35例,肝内胆管结石14例。观察组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1.1±7.2)岁;结石直径为8~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48例,胆总管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口服,剂量为15mg/(kg.d),一天3次,持续7天。 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方剂构成为:公英50g、茵陈50g、金钱草50g、姜黄25g、木香25g、元胡20g、枳壳20g、白芍10g、大黄10g、甘草6g、连翘15g。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7天。 1.3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治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95%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71%~95%,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30%~70%,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无效:体征、正黄积分减少30%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得到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

2010年2月第17卷第6期 中医中药 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ICINE 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道结石,即胆系结石。多由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胆道湿热、胆道阻塞而致排泄不畅,积结成石,阴滞气机。呈右上腹剧烈绞痛拒按,痛时牵引背部与剑突下等处有明显自痛和压痛。分为三型:气郁型、湿热型、瘀阻型。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中说:“……谓恒有胆石阻塞胆囊之口,若尿道之有淋石也。硝石、矾石并用,则胆石可消。”胆结石的治疗多从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祛瘀排石着手[1]。1病因病机1.1肝郁气滞 肝喜条达,胆为中清之俯,若情志不遂,肝胆气郁,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汁排泄失常,瘀积成石。1.2湿热阻滞 饮食不节,脾虚湿盛或外感湿热,郁而化热;或感受湿热,阻于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阻于肌肤,发为黄疸,胆火过盛,致胆汁凝结成石。正如《素问·六节微旨大论》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1.3胆道阻塞 由于蛔虫残体留于胆道,或由于结石日久不下,与肉相连,导致气滞血瘀,胆道阻塞。 2辨证论治2.1药物 2.1.1气郁型(静止型)主证:右胁肋绞痛,常有口苦,咽干, 头昏,食欲不振,嗳气,舌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除湿,散结排石。方药:柴胡12g ,枳壳12g ,青皮15g ,郁金15g ,延胡索12g ,白芍12g ,木香12g ,茵陈40g ,黄芩18g ,金钱草50g ,昆布12g ,海藻12g ,槟榔12g ,鸡内金15g ,牛膝12g ,桃仁12g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本型以肝郁气滞为主,兼见肝胆湿热,故以疏肝理气为主,清热散结为辅,方中柴胡、枳壳、青皮、郁金、白芍、木香疏肝理气止痛,茵陈、黄芩、金钱草清热除湿,昆布、海藻、槟榔、鸡内金散结排石,牛膝、桃仁散郁久之瘀,桃仁还通大便以利结石排出。湿重见胸闷、苔厚等,上方去芍药加白术、白蔻、厚朴以除湿。 2.1.2湿热型(急性发作型)主证:胁痛多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拒按、痛时牵引肩背部及剑下、口苦、咽干、畏寒发热、身目发黄、尿黄、便秘、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治法:清热除湿、疏肝理气、散结排石。方药:茵陈60g ,金钱草60g ,黄芩 19g ,银花30g ,连翘30g ,桅子15g ,川楝15g ,柴胡12g , 郁金12g ,木香12g ,昆布15g ,海藻15g ,鸡内金18g 。 本型急性发作以湿热为主,故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疏肝理气为辅。方中茵陈、金钱草、黄芩、桅子、银花、连翘清热除湿,川楝、柴胡、郁金、木香疏肝理气,昆布、海藻、鸡内金散结排石。若肝火盛加龙胆草、夏枯草。 2.1.3瘀阻型主证:有蛔虫史或结石久不去者,证见右胁疼 痛如针刺,拒按,有时牵引右肩背部及剑下,口苦、咽干、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治法:活血通络,行气除湿,散结排石。方药:三棱12g ,莪术12g ,赤芍15g ,桃仁12g ,益母草30g ,牛膝12g ,茵陈60g ,金钱草60g ,柴胡12g ,木香12g ,青皮 12g ,昆布15g ,海藻15g ,鸡内金15g 。 本型以瘀血为主,故治疗以活血行血为主,除湿散结为辅,方中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益母草、牛膝活血祛瘀,柴胡、木香、青皮疏肝理气,茵陈、金钱草清热除湿,昆布、海藻、鸡内金散结排石。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2.2针灸 2.2.1体针治法:取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为主,手足阳明 经为辅,针刺用泻法。处方:阳陵泉、胆俞、期门、日月、中脘、足三里。 方中阳陵泉、胆俞、日月、期门可疏肝利胆。中脘、足三里清热除湿,通导俯气。如恶心、呕吐甚者加内关,寒热往来加支沟、外关,上腹阵痛加梁门。 2.2.2耳针治法:用王不留行籽埋耳穴,每日自按5~10次,每次按压约5s ,2d 换1次埋药。处方:肝、胆、交感、神门、肾 上腺、皮质下、内分泌。 肝、胆疏肝利胆,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调节肝胆气机,使胆汁正常分泌排泄,胆石排出。王不留行通经活络,通过经络作用于肝胆,胆石得以通下,导便后可加脾、胃、十二指肠[2-3]。3总结 在运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药物、穴位。于就诊的第 4天开始导便,在各方中加入大黄9g (后下)、芒硝9g (分3次冲服)。每7天总攻1次,各方中大黄、芒硝各改为30g ,服法同前,嘱患者将药3次煎好合在一起带到医院来,分3服次,半小时服1次,服完药后半小时口服50%硫酸镁40ml 。 医者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虚脱,应停止服药,针刺关元,灸神厥,按压人中等。根据临床观察体验,用中药、针刺、耳穴埋王不留行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特别是湿热(急性发作)型效果更佳,气郁(静止)型和瘀阻型次之。临床上可根据病员体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 雷光辉,罗显波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资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归纳胆结石各种中医治疗方法,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吸取各家之长,用中药配合针灸、王不留行埋耳穴以 治疗胆结石。 [关键词]胆结石;中医治疗;分型 [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2(c )-086-02 86

慢性胆班炎、胆石症的中药偏方

慢性胆班炎、胆石症的中药偏方(7个) 慢性胆囊关是临床上胆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 上腹不适双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二、腹胀及唆气。若胆盆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调胆汁所阵塞,或欧爷氏括约 肌痉孪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纹痛.休征有右上腹压痛,鉴菲氏征 抽性.有胆袭积水时,可们及大的胆囊.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疚的巷础上,且布为急性胆 索炎的后遗在.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国醉代谢夫常.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依据为胆石应病史和胆经痛及消化不良的 应状。十二指肠引流及胆袭造影时诊断有帮助.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米用低脂饮食、口股利胆药物等方法治劳.忽性发作时应用杭菌药51.对反复发作的X} Sk痛,一般行胆 袭切除术,疗效较f1. 慢性胆索炎在中医一冷床中多属‘胁痛’范略。认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盼胃不和,则咬气.纳呆脆腹胀门。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英肝脾,以致肝脾坑泄功能失常,而呈中 耽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有胆结石而言.胆结石可发生于胆囊 或胆管.木病平时大多无在状,邢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 良瘫状.当胆石从胆囊移动至袭胆管或总胆管,或从扩张的么胆 管移行至壶腹那时,由千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盔恋,因而产 生胆饺痛胆绞痛大多在饱落或进食油刀贰饮全后数小时内.筑在 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疼痛多在中_曰夏或右上腹,为待续性发作, 件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腰背邵放射常伴有旬色苍白、大汗淋离、 函左呕吐、畏寒发热以及黄渔,并可见舌苔白腻或徽黄,严重者苔 黄腻或黄澡,舌质红或蜂,林滑数或洪数.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 痛. 胆石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那 积、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胆固醉代淞失调,为本病发病的主 要因紊 根据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胆妓痛,尤其在饱食后或吃油腻食 物后客易发作,VA及特续时间很短而波动较大的黄植,有利于木病 诊断.十二指肠引流,X线胆道或胆囊险查、超声沈检查及十二指 肠定链逆行胆管造影,有助于确定诊断. 现代医学衬木病主要采用低脂饮食、结石溶解刘、杭菌素、钊 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内究镜下欧蒂氏括约肌协开取石等方 法,此外还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总攻”排石疗法时杆、胆管结石,有较好的效果 胆石应多属中医的“胁痛”、‘结构.、‘黄应”范畴.认为胆附于肝,与肝胜相表里,肝与胆在经络上联系密切。杆性条屯主 硫泄,胆汁是惜肝之余气,溢人于胆,积聚而成”,胆为“中清之 腑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与楷粕,其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项,凡情志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中医治疗胆结石

中医治疗胆结石 *导读:中医治疗胆结石?胆结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而现在就会有人想用中药治疗胆结石。结石、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 认为,胆结石、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 胆结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而现在就会有人想用中药治疗胆结石。那么,用中药治疗胆结石可以吗? 1、胆结石、慢性胆囊炎: 表现为:间断右上腹或胃脘部隐痛,向右肩背放射,多因生气或油腻餐引发或加重,有时可突发右上腹绞痛(这是因为结石嵌顿所致),食欲不振,大便不爽,舌红苔白,脉弦。辨证为:肝胆郁滞,腑气不畅。治宜舒肝利胆,理气通腑。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枳实、厚朴、木香、黄芩、白

芍、金钱草、大黄、当归、甘草等。疼痛重者可加元胡、川楝子;食欲差者可加陈皮、竹茹;大便干燥可加大大黄用量或酌加元明粉。若考虑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绞痛,可嘱病人右侧卧位,拍打其右后背部,使结石从嵌顿部位脱出解除疼痛。发病期间应忌食油腻,保持心态平和。 2、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表现为:起病急,右上腹或胃脘疼痛向右肩背放射,不思,进食则腹痛加重,或呕吐,发热,或有寒战,有时出现黄疸,尿少色黄,大结。 辨证为:肝胆郁滞,湿热蕴结。治宜清利肝胆,理气通下。常用药:金钱草、虎杖、公英、黄芩、郁金、川楝子、茵陈、柴胡、白芍、大黄、元明粉等。腹痛剧烈者加元胡;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高热不退加生石膏。 病人应禁食,有条件应下胃管行胃肠减压,输液,并可于右上腹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膏,以促使炎症消退。同时要配合应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胆管: 疾病到了这一阶段最积极的措施应是手术治疗,但有些病人存在手术禁忌情况,或当地无手术条件,只能采取保守治疗。 中医将此类证候称为火毒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及胃脘区剧痛,甚至痛遍全腹,高热不退,黄疸,便秘。体检:血压有下降趋势,甚至,腹肌紧张拒按,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脉弦数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方法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治疗胆石症中医验方三款。 1、金钱开郁汤: 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2、三金排石汤 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郁金、柴胡、枳壳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金钱草、茵陈具有清肝利胆的功效;大黄具有清热、攻下、排石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乌梅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诸药共奏清肝利胆、排石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适合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3、利胆排石汤 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木香、郁金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三棱、赤芍、白芍、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实具有消痞散结的功效;大黄、黄连、黄芩、元明粉具有泻

热通腑的功效;金钱草、海金沙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胆排石之功,适合病程较长、有瘀血内停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使用。

岭南名医黄耀燊:治疗胆石症的医案

岭南名医黄耀燊:治疗胆石症的医案 黄耀燊 (1915~ 1993年), 又名醒中,广 东顺德县人, 广东省名老中 医,现代著名 中医外科医家。 黄耀燊出身中医世家,其父黄汉荣是广州地区负有盛名的中医伤寒派医家,又是有名的骨伤科专家。黄耀燊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受聘于广东顺德县乐从墟同仁医院。后又在广州执业,设医寓于梯云路曰“芝香馆”。他虚心好学,勤奋进取,广采百家之长,并自学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黄老对中医学经典有着深刻的记忆和认识,诊病之时常引经据典,背诵如流,这为他在中医外科学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对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的诊治,他反复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外台秘要》诸书中治疗黄疸的论述,并通过临床的实践,确认茵陈、大黄、栀子、黄柏、芒硝等为治黄要药。而本病常见寒热往来,大便秘结,为少阳阳明俱病,故选用表里双解的大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配伍,分型论治,每获良效。 在此特举黄老自拟用来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胆石验方以作说明: 【胆石验方】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大黄、绵陈、黄芩、延胡、郁金、佛手、金钱草、鸡内金。 功效: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如大便秘结者,把枳壳改为枳实,大黄应后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纳呆便溏者,加白术、云苓;嗳气泛酸者,加法半夏、陈皮、海螵蛸;胁痛甚者,加青皮、木香(后下)等。 【医案1】

沈姓患者,男,50岁,教师,患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已4年,每3个月至半年发作一次,平日亦感右胁及胆囊区胀满不适,尤以劳倦时症状更明显,胃纳尚可,大便2~3天一行。医者劝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忌怕手术而来诊查患者右上腹有轻压痛,舌偏红,黄厚腻苔,脉弦。 即投予基本方加减,一周后自觉症状咀显好转,连续用药—个月,症状消失,胃纳渐增,体重增加,舌苔渐化至薄白苔。此后患者坚持每日或隔日服药,持续半年之久,改每周服2剂,或每半月服2剂。从接诊至停药,前后为一年。一年来患者未见有急性发作,而且右上腹胀痛不适感亦消失、体重增加3公斤。以后再随访一年,未见发作及不适。 按语:在治疗此类病人时,黄老告诉病人要做到下列二点:一是忌食肥腻食物(包括蛋黄等),二保持大便通畅。否则可诱发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吃肥腻食物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医者一般都有医嘱:病人亦知晓,但大便不畅而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则是黄老从众多病例中总结出来的。若病人大便不畅,常可使原有的证状加重,甚或引起急性发作。这与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胆石证的病人应用通里攻下法为主的机理是一致的,每当病人大便通畅后,其自觉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这可能与尽快排出肠道的积滞,尽量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吸收有关,正所谓“通因通用”,“利当痛减”。 【医案2】 一中年妇女,患重症急性胆管炎并中毒性休克,虽经手术引流、抗休克等抢救治疗,但术后胆汁引流不畅,黄疸加深,持续高热,全身皮下大片瘀斑,肉眼血尿,大便潜血。 按语:黄老认为这是肝胆实热,热毒熏蒸,血络损伤所致,遂治以《伤寒论》茵陈栀子柏皮汤合《温病条辨》犀角地黄汤加减,使病情转危为安。 黄老善于运用中医学经典解决临床病证由此可窥见一斑。黄老每每跟学生讲起自己求学的经历,总告诫学生不管从事中医内科还是中医外科,经典一定不能丢,这些中医学的精神、精粹,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关键,也是作为铁杆中医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胆结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 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 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 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 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 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 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 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1.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 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 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 结肠引起腹泻。 2.接触溶石经PTC注入辛酸甘油单酯等药物溶石 3.体外冲击波震波碎石ESWL : 1984年Lauerbwch首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症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简称ESWL。常用的震波碎石机为EDAP LT-01型,该机由镶嵌在一个抛物面圆盘上的320枚压电晶体,同步发出震波,形成宽4mm、长 75mm的聚集区,声压为9×107PZ。一般采用1.25~2.5次/sec的冲击频率,100%的治疗 功率,历时60~75分钟,胆囊内结石便可粉碎。此外,还采用B型超声实时成象,对结 石定位,并监控碎石的过程。 4.体内接触碎石经胆道镜置入液电碎石机、激光等能源接触碎石 5.经内镜微创手术取石碎石 6.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

胆结石排石妙方

排胆结石妙方 胆结石的成因,通常是饮食过量、口味太浓、饮水不足,尤其是肉、油、糖和蛋白质吃得太多,以致使肝脏功能受损,不能将体内废物完全排出而积留在胆囊中。通常在胆结石之前会有肝脏毛病、便秘、腹中胀气的现象。这时若能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则可预防胆结石。 典型的胆结石常有右肩部、右后背部及上腹部疼痛,在进食油腻食物时加重。但诸如长期胃病、上腹部不适、口苦咽干、心情经常抑郁的人也常伴有胆结石,肥胖的妇女比较容易患胆结石。 以下介绍用苹果汁排石方法,是经上千人试用证明,不必开刀,既少痛苦又省费用。如果没有结石的人使用此法,也没有什么妨碍,更没有危险。对于胆结石急性发作的人,建议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等重症。 胆结石不论大小,用此法均能排出(对于胆囊充满性结石效果可能不佳,因为此种胆囊的收缩功能几乎已完全丧失),最大有草莓般大小,小的如砂状。如果一次排出很多,则需要于一段时间后再来一次,以确定排出干净以后,可一年进行一次。有条件者可至医院行超声检查证实。 第1-5天,用新鲜苹果10个打成苹果汁一杯,每天在早、中、晚、睡前各喝一杯(250cc),一天四杯即一天量为1000cc,在饭前或二餐之间食用,连续饮用五天,饮食一如平常,苹果汁的作用是软化结石,使其易于排出。 第6天:下午一点:开始禁食,并停止饮用苹果汁,晚饭不吃。(从下午一点起,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泻完为止,期间除此处规定外,其它东西一概不得进食。)下午六点:用一匙泻盐(硫酸镁)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晚上八点:用一匙泻盐(硫酸镁)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晚上十点:以中等大小柠檬1-2个压汁与120cc食用橄榄油调合饮用。 柠檬汁能软化胆管,橄榄油促使胆囊分泌大量胆汁,把结石冲出胆囊排出。 第7天:早上上厕所时,就会排出结石,浮在水面上的绿色油状圆形物即是结石。 备注: 1.如结石较大或量多,排后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休息一、二天就 好了。 2.食用橄榄油买不到,改用麻油或色拉油亦可,后者效果略差。 3.结石排出后,胃口较好,不要马上吃太饱以免伤胃。 4.硫酸镁即泻盐,药效很大,价格低廉,使用时切勿过量。 5.如果曾患胆结石,经开刀割除胆囊后,又发现胆管有结石,亦不妨 用此法一试。 6.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不适合此法。 7.本疗法经证实确有疗效,花费少、效果佳,并且没有副作用。 8.情绪抑郁的人容易患胆结石。预防胜于治疗,若能饮食清淡,心态 平和,则能有效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偏方

【胆结石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 金银花、蒲公英、金钱草各25克,柴胡、青皮、克陈皮、石斛各2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有舒肝解毒化石之效,适用于肝胆气郁、湿热蕴结型的胆结石患者。 偏方二 金钱草30克,茵陈12~24克,大黄5~20克,黄连、黄柏、黄芩、木香各6~12克、法夏、西党、郁金各12克,猫爪草9~24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有清热、疏肝、理气、通里之效。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型胆结石。 偏方三 绿茶适量,晒干研沫,沸开水冲,趁热连茶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可服,初服时每次2茶匙,每天服5次,约2天后,改为每次1茶匙,每日4次。 偏方四

吊南瓜蔓100克,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每天泡一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喝一瓶,每天换药重泡,连喝3~4天。 偏方五 核桃仁120克,纯香油30~60克。煎炒后,拌冰糖90克,一日分3次服用。 中医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很适合“舍不得”胆子或年老体弱、不耐受手术治疗的病人。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胆胀”一词,《灵枢·胀论》曰:“胆胀者,胁下痛块,口中苦,善太息。”意思就是胆区疼痛,有包块,嘴苦,爱叹气。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曰:“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1.金钱草50克,柴胡15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冲),元胡10克。共煎成汤剂,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病人。 2.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有舒肝解毒化石之效。 3.消石散:郁金粉0.6克,白矾末0.45克,火硝粉1克,滑石粉1.8克,甘草梢0.3克。以上为一日量,分两次吞服。适用于气郁型病人。

中医治疗胆结石的用药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的用药方法 1.取杭菊10g,山楂10g,决明子15g,用水煎服。可代替开水 或者饮料,每天饮用,坚持一段时间后症状会减轻。 2.取银杏、沙棘、山楂、绞股蓝适量,洗净后放茶壶里泡茶喝,能减轻症状,促进结石排出体外。 3.金钱开郁汤 取金钱草30克,柴胡、白芍、枳壳、海螵蛸、浙贝母各10克,郁金6克,甘草3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化石排石、和胃抑酸的功效,适合有泛酸、嗳气症状的色素性胆结石、胆固醇胆结石和混合性胆结石患者使用。 4.三金排石汤 取大黄、柴胡、黄芩各9克,枳壳、乌梅、鸡内金各10克,茵 陈20克,金钱草50克,郁金1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3次在饭后服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用药 一个疗程后应停药5天),一般用药3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5.利胆排石汤 取柴胡、黄芩、五灵脂、三棱、大黄、黄连、赤芍、白芍、元明粉(冲服)各10克,木香、枳实各15克,金钱草50克,海金沙2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在饭后 服用。连续用药15天为一疗程(用药一个疗程后应停药3~5天), 一般用药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忽视服药时间

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不尽然。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好适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睡前服药 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或是服用了颗粒状的止痛药而造成的;另外有些药物是不宜在睡前服用的。 药量过大或偏小 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一方面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另一方面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宜: 1、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先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 2、要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3、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4、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