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

( 福州 大学 紫金 矿 业学院 , 福州 3 5 0 1 0 8 )
摘 要: 福 建 紫 金 山金 铜 矿 矿 石 中伴 生 有 大 量 的 黄 铁 矿 。通 过 对 黄 铁 矿 的矿 相 学 、 晶体化 学 、 热电性 、 晶胞 参
数 等 方 面 特 征 的 研究 , 对 本 矿 的 成 因有 了进 一 步 认 识 。矿 相 学 特 征 显 示 , 黄铁 矿 可 分 为 岩浆 热 液 蚀 变 期 、 次 火 山 热 液 矿化 期 、 低温硅化期等三个期次 ; 晶体 化 学 成 分 具 有 富 硫 亏 铁 特 征 ; 三 个 期 次 的 黄 铁 矿 晶 胞 参 数 均 大 于 理 想 值 o . 5 4 1 7 6 n m, 均值为 0 . 5 4 1 9 2 n m; 黄 铁 矿 导 电类 型 以 N 型 为 主 , 是黄铁矿 F e 类 置 同象 程 度 大 于 s所 致 ; 热 电 系 数
显示的成矿温度为 1 2 0 . 8 3 ~3 5 1 . 2 4  ̄ C。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紫 金 山金 铜 矿 黄 铁 矿 成 因 与 岩 浆 热 液 有 密 切 关 系 , 矿 床 成 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
关键词 : 紫金 山金 铜 矿 ; 黄铁矿 ; 热 电性 ; 晶胞 参 数
Ab s t r a c t :Th e o r e s a c c o mp a n y wi t h l a r g e a mo u n t s o f p y r i t e i n Zi j i n s h a n Au — Cu De p o s i t ,F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W e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7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1 7 2 ( 2 0 1 5 ) 0 2 - 0 0 3 6 — 0 6
紫金山整装勘查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紫金山整装勘查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李雪平【期刊名称】《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紫金山整装勘查区是福建省内生金属矿产的主要产地,已发现有铜、金等矿床(点)10余处。
紫金山整装勘查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控制,岩浆岩侵入在成矿中起主导作用,成矿时期主要为燕山期。
根据区内地质特点及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文章从控矿层位、控矿构造、岩浆活动、矿化范围、成矿时期与成矿环境入手探讨了紫金山整装勘查区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特征。
提出了紫金山整装勘查区内生金属矿产找矿方向。
%Zijinshan integrated prospecting area which has explored more than 10 deposits,such as copper,golden and so on is a main producing area of endogenetic metallic ore in Fujian Province.The mineralizing of endogenetic metallic ore in Zijinshan integrated prospecting area is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ed by stratum,structure and magmatic rock,and the invading of magmatic rock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ore-forming period in yanshanian.based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the geological work before,this paper analyses geologic feature of endogenetic metallic ore in Zijinshan integrated prospecting area from aspects as follows:ore-controlling stratum,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ore-forming period,metallogenic environment.At last,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endogenetic metallic ore in Zijinshan integrated prospecting area is also put forward.【总页数】4页(P64-66,88)【作者】李雪平【作者单位】福建省121地质大队,福建龙岩 36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相关文献】1.湖南省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周顺菊;陈强春2.冀西北金矿区内生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息朝庄;戴塔根;张惠军3.冀东地区内生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J], 常全明;孔凡祉4.东乡火山盆地矿产资源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J], 陈晓平;万良钦5.贵州独山地区内生矿产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J], 杨兴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金山金铜矿山体稳定性分析、监测及治理

大型矿山开发因采选工艺及配套工程建设的需要,往往会对原山体进行开采和开挖,人为改变原山体的地形地貌,改变了原山体的应力,容易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分析研究地质灾害点的特征和稳定性,进而进行安全监测和治理,对保障矿区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1]。
紫金山金铜矿赤水巷道出口出现山体滑动变形后,经过研究,就近利用矿碴堆积体的巨大重力和侧向土压力对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根治,此治理方法可为条件相似的矿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1 背景2012年12月23日,紫金山金铜矿435尾矿库废弃巷道入口遭到破坏,大量尾矿浆灌入巷道中,尾矿浆沿巷道高速下涌。
在巨大的压力下,尾矿浆在余田坑315排洪洞附近384斜槽口冲破上覆岩层喷涌而出。
据统计,此次尾矿浆喷出量约为17万m3。
受其影响,斜槽口上方山体出现滑动变形和拉张裂缝,中前部出现挤压变形,局部发生小型崩塌。
经过应急抢险,矿区临时封堵了巷道入水口处,滑坡主要诱发因素已暂时被消除。
但是,被巨大压力推挤变形的山体成了地质灾害隐患,对紫金山铜矿余田坑矿段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生产造成威胁。
2 滑坡体特征2.1 地形地貌紫金山铜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关的北侧,距上杭城关直线距离约15km,属于武夷山脉南段东列山地的南端,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山地。
赤水巷道出口山体位于矿区西北方向余田坑矿段。
滑坡所在山体位于一山嘴中前部,原始山坡坡度较陡,坡度为25°~35°,坡上植被覆盖良好。
矿山开采对原始山体进行了改造,在山腰处紫金山金铜矿山体稳定性分析、监测及治理● 刘国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上杭 364200)[摘 要]由于受到突发性外界因素影响, 紫金山金铜矿区赤水巷道出口出现山体滑动变形现象,影响矿区安全生产。
文章对该山体进行地质环境、岩土性质和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后,判断其有进一步滑动趋势,建议利用矿碴堆场的巨大重力和侧向土压力,对该山体进行治理。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开拓运输系统采用"胶带斜坡道+盲副井"联合开拓方式。-100m以上各中段矿岩采用汽 车运输,矿石经溜井下放到-150m水平,经粗碎后由胶带斜坡道运出地表选矿厂。胶 带斜坡道主要担负矿石的提升任务,同时兼作无轨设备出入地表和进新风之用。盲副 井主要承担提升人员、废石、设备、材料,也是主要进风通道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2.矿床特征简述 该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床 铜矿体赋存于潜水面以下原生带中,为隐伏矿床 铜矿体总体上呈密集的平行脉带产出,在剖面上呈右形侧列分布 共圈定铜矿体21个,其中主要矿体5个,分布于31~24线间,矿体赋存标高928~-223m,矿体长 650~950m,倾向延伸698~1156m,平均厚19.72~80.74m 铜矿体形态多为简单—复杂的透镜体,少部分呈脉状、似板状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潜水面以上氧化带中,金矿体由西南向东北呈右行侧列分布,共圈出工业金矿 体17个,其中3号金矿体规模达大型 金矿体形态多数为简单的透镜状,其次为似板状、脉状、豆荚状
0
紫金山铜金矿开采综合分析报告
2.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尾矿的堆放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周围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造成一定 影响。尾矿在选矿过程中经受了破磨。质量减小,表面积变大,堆存时易流动和塌漏,尾 矿成分及残留选矿药剂对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合金属的尾矿,其中硫化物产生酸性水进 一步淋浸金属。如果流失将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目前紫金山尾矿库正在使用中。主 要是对尾矿坝坡面上进行复垦植被
8.采矿过程环节安全应对措施
第一:穿孔作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期施工作业的安全
因此穿孔作业必须严格按照矿山设计资料进行,穿孔角度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后期才能避 免因边坡过陡而造成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老邢】福建紫金山铜金矿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①α黄春鹏 刘庆生 张克尧(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福州,350011)摘 要 在研究紫金山铜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田内各类地质体的重力、航磁、遥感等地球物理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田的地质2地球物理2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紫金山铜金矿田 福建近年来,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呈现着由简单向复杂,由单一学科、单一方法向多学科、多方法发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宽。
找矿模型就是在矿床成矿模式基础上发展建立的。
它是利用在成矿中与矿化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包括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来识别探测目的物或目标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找矿预测标志,强化成矿信息,将控矿因素、预测标志、靶区圈定准则及合理有效的找矿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1,2]。
本文试图在研究紫金山铜金矿田地质及矿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田内各类地质体的重力、航磁、遥感等地球物理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建立矿田的地质2地球物理2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1 地质概况紫金山矿田位于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西侧,早白垩世上杭火山构造洼地北缘,北西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带与北东向宣和复背斜交汇处。
矿田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泥盆系—石炭系砂砾岩、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中酸性火山岩和白垩系上统沙县组红色碎屑岩。
矿田内岩浆岩可分为燕山早、晚2期。
燕山早期表现为中深成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中粗粒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为主体的北东向复式花岗岩体,燕山晚期主要形成一套与铜、金、银等矿化有成生联系的中酸性火山2侵入岩系,按形成先后顺序依次为花岗闪长岩、安山2英安质熔岩、英安斑岩、隐爆角砾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矿田内断裂和裂隙构造十分发育,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它们彼此交叉分布,将矿田内的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
裂隙构造有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3组,以北西向裂隙981第 4 期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 jian ①αα 1999年9月16日收稿 黄春鹏,男,1955年生,高级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紫金山铜金矿床铜矿物垂直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初探

取的 7 2块光 片在奥 特 B K— P OL R型透 反射偏 光矿 相显微 镜下 进行 了鉴 定 ,并 对其 中 5 O块 光
云母 、石 英一 绢云 母等 4个 蚀变 带l 2 ;并 指 出石英一 明矾石 带 控 制 了蓝辉 铜 矿 、硫 砷 铜矿 及 铜
蓝等 矿化 组合 类型 ,是 铜矿 体 的主 要 贮存 部 位 ;石 英~ 绢 云 母 带控 制 了黄 铜 矿 、斑 铜 矿 、铜
①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 编号 :4 1 1 7 2 0 4 1 ) 、国 土资 源 部典 型 金 属 矿科 学 基 地 研 究 项 目 ( 编 号 :2 0 0 9 1 1 0 0 7 )和 国 家 大 学生 创新 创 业 训 练计 划 项 目 ( 编 号 :2 0 1 2 1 0 3 8 6 0 3 0 ) 联 合资 助 。
矿 床 成 因 问题 ,期 望 达 到 指 导 深 部 找 矿 的 目 的 。 因 而 采 用 了 以 电子 探 针 测 试 为 主 ,辅 以 矿 相 显
微 镜 观 察 的研 究方 法 ,对该 矿 床 近 期 勘 查 的 6个 钻 孔 , 自上 而 下按 原 始 分 层 系 统 采 样 ,共 获 7 2 块 光 片进 行 了 矿相 显 微 镜 鉴 定 ,并 对 其 中 5 O 块 光 片 进行 电子 探 针 测 试 分 析 ,基 本 厘 清 了铜 矿 体 在 垂 向上 主要 铜 矿 物 的 分 带 特 征 及 其 Mo含 量 的变 化 规 律 ,据 此 深 入 分 析 了 主 要 铜 矿 物 的 生 成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认 为该 矿 床 属 同 一 构 造一 岩浆一 成 矿 作 用 系 统 的产 物 ,但 明显 受 控 于 深 部 源 岩 浆 演 变 阶段 ,形 成 了浅 部 为 高 硫 化 型 浅 成 低 温 热 液 矿 床 ,下 部 为 斑 岩 型 矿 床 的 空 间 叠 置 关 系 ,据 此 推 断 深 部 存 在 斑 岩 型铜 钼 矿 体 。
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特征、矿床模型与勘查实践

矿床地质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特征、矿床模型与勘查实践张锦章(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岩364200)1 紫金山矿集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矿床特征紫金山矿集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部,北东向宣和复背斜与北西向上杭云宵深大断裂交汇处;中新生代上杭陆相火山盆地北东缘(图1)。
紫金山矿集区系列矿床成因在时空上与燕山期岩浆浸入、火山和次火山活动有关,类型齐全,已发现特大型铜、金矿床两处,大型矿床两处及多处中小型矿矿点(见图1)。
历经多年的勘查,在50 km2范围内,累计探明金近400 t,银6 339 t,铜400多万t,钼11万t。
(1)紫金山特大型金铜矿床:金铜矿体主要分布于中细粒花岗岩中,上部是金矿床,下部是铜矿床(即紫金山式,陈景河,1992),图2。
图1 紫金山矿集区地质矿产简图2 紫金山金铜矿0号勘探线剖金矿体主要分布于600 m标高以上的氧化带中,北西长1 900 m,宽1 050 m,呈一个巨大的似透镜状矿体(图2,工业指标按0.2×10-6~0.5×10-6圈定)。
矿石氧化彻底,蚀变表现为矿化富集中心的强硅化带,向外向下为石英-地开石化带,石英-地开石化-明矾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
矿石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针铁矿,脉石矿物石英占90%以上)。
累计探明金储量331 t。
铜矿主要分布于600 m标高以下的原生带中,矿石中金属矿物简单,以热液成因的蓝辉铜矿、铜蓝为主,少见黄铜矿,蚀变特征矿物明矾石在矿区分布广,分带明显,围绕北西向构造密集带(矿化中心)向下、向外分别是石英+明矾石化带——石英+地开石+明矾石+绢云母及石英+绢云母带,矿床成因属斑岩-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累计探明大于0.20%铜金属量232.45 t。
(2)罗卜岭大型铜钼矿床:位于矿集区东部,属斑岩型中高温热液矿床。
矿体形态和空间分布受底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与中间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的控制(图3),产于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铜钼矿体已控制长3 200 m,宽1 300 m。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过渡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紫金山矿田隶属环太平洋成矿带,地处东南活动大陆边缘内带,是东亚大陆边缘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东南部重要 的 浅 成 热 液-斑 岩 型 多 金 属 矿 床 矿 集 区。 中 生 代 大 规 模 多 阶 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了以紫金山特大型金铜矿床为核 心 的浅 成 热 液 -斑岩 型 金铜银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矿田内典型矿床有: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悦洋银多金属矿 床)、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紫金山金铜矿床) 和 斑 岩 型 铜 钼 矿 床 (罗 卜 岭 铜 钼 矿 床), 此外还有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过渡型铜矿床,如五子骑龙铜矿床、二庙沟铜矿床和龙江亭 铜 矿 床 等[1,2]。
24
福 建 地 质 Geology of Fujian
第 1 期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过渡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阮诗昆
(紫 金 矿 业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上 杭 ,364200)
摘 要 紫金山矿田是东南沿海武夷成矿 带 中 重 要 的 多 金 属 矿 集 区, 是 与 中 生 代 构 造-岩 浆 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多金属矿产地。根据对矿田露采区近矿蚀变围岩和金铜矿石的主量元素、微 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主量元素特征显示,SiO2、Fe2O3 在矿石和 蚀 变 围 岩中明显富集 ,Al2O3、MnO、MgO、CaO、Na2O、K2O 在 矿 石 和 蚀 变 围 岩 中 的 含 量 明 显 低 于 复式岩体 ,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富集组分 (SiO2、Fe2O3) 不 可 能 来 自 复 式 岩 体, 而 应 该 是 来 自 成矿热液,显示了多期次的蚀变作用与矿化密切相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蚀变英安玢岩和矿 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 素内部分异现象更严重,Eu弱负异常,二者的稀 土 元 素 配 分 模 式 图 也 十 分 相 似,表 明 成 矿 流 体 来源更可能是与英安玢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的参与有关, 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岩体,紫金山复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说明深部可能 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郝秀云 刘文达 王 静 徐 辛(吉林省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所)=摘要> 紫金山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
该矿床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主要受多期次复合岩体、火山-次火山岩体和隐爆角砾岩控制,围岩蚀变和矿化具多期次的叠加特点。
矿床就位于统一的构造空间内,属岩浆期后热液成因(为主)矿床。
关键词 紫金山 金铜矿床 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 P618151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东南沿海找到的大型金铜矿床。
它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对今后找矿和研究内生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笔者根据对该矿床实地考察的结果和收集的资料,将主要的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阐述如下。
1 成矿地质背景紫金山金铜矿床,位于华南亚板块、华南)东海块体内,受区域长期活动的云霄)上杭深大断裂带与宣和复式背斜的交汇部位控制。
矿床南邻中生代火山盆地,西北为上古生代拗陷,矿体赋存于燕山期多期次侵位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岩体内。
矿床下伏为构成复背斜轴部和翼部的寒武系林田群、下震旦系楼子坝群、泥盆系上统、石炭-二叠系等一套浅海相沉积变质碎屑岩系;上覆白垩系上统陆相盆地沉积的紫色砂砾岩层。
出露于矿床南、东部的白垩系下统陆相火山喷发熔岩和碎屑岩系,与矿床形成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
燕山构造岩浆期,本区强烈活化,早期有花岗岩基、岩株和岩瘤沿同一构造空间多次侵位,形成复式花岗岩体;晚期沿上述构造空间,又有多次的中酸性、酸性超浅成和次火山岩株、岩枝、岩颈、岩脉等侵入于复式花岗岩体内。
矿床就是伴随这一构造岩浆活动期,经过多期次矿化和叠加-改造-叠加而形成的。
2 矿床地质特征211 地层下震旦系楼子坝群变细砂岩和寒武系林田群千枚岩变质砂岩构成宣和复背斜轴部,其两翼分别为收稿日期 1998-11-25郝秀云 长春市南昌路2号 130061泥盆系上统石英岩和砾岩、石炭-二叠系变质泥岩和粉砂岩,呈NE 向分布,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和吞蚀,矿区外围可见,矿区内已不存在。
不整合覆盖这套古老变质岩系之上的是白垩系下统火山喷发的酸-中酸性熔岩、凝灰岩、角砾岩、集块岩等;白垩系上统陆相盆地沉积的紫色砂岩、粉砂岩、砾岩等,除矿区内零星分布外,主要见于矿区西南的上杭中生代盆地中。
212 岩浆岩21211 岩体和岩石特征矿区所见皆为燕山早晚两期多次侵位、多个岩体构成的复式岩体。
其中,燕山早期,依先后次序侵位的岩体主要有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岩基和岩株复合岩体;燕山晚期为浅和超浅成小侵入体、次火山岩瘤、岩颈和岩脉,主要有中粒二长花岗岩(矿体主要围岩,有多条矿化隐爆角砾岩贯入其中),组成矿物:石英35%,微斜长石33%,钠长石29%,热液蚀变作用十分强烈。
锆石U-Pb 法年龄157?18Ma;似斑状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矿物:石英30%,正长石33%,斜长石33%,黑云母3%,含少量围岩捕虏体,蚀变强烈,除石英外,其它矿物皆遭受热液蚀变作用。
全岩Rb-Sr 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43Ma;细粒花岗岩,虽脉状侵入于上述岩体中,岩石热液蚀变后,面貌全非;石英闪长玢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属次火山岩体,呈脉状、小岩株,侵入上述岩体中,遭受热液蚀变作用。
全岩Rb-Sr 同位素等时线年龄10212?912Ma 。
21212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岩化学组成SiO 2含量70115%~78156%,分异指数7819~8914,碱度指数2111~4125,里特曼指数012~013。
这些数据表明,矿区所见的复式岩#8#第20卷黄 金GOLD 第4期1999年4月体属太平洋型,由拉斑玄武岩系列向钙碱性岩石系列过渡的类型¹。
地球化学特征:Cu 、Mo 、W 、Sn 、Nb 、Ta 、Zn 、Th 等元素偏高,而Rb 、Sr 、Hg 、U 等元素亏损,Sr P Ca 、Li P Mg 、Ba P Sr 、Rb P Sr 等元素的比值递增,Th P U 的比值递减;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小,LREE P HPEE 为2178~3156,D Eu>1,Sm P Nd 比值较稳定,87Sr P 86Sr 为01714~01734,87Rb P 86Sr 为2143~11150,87Sr P 86Sr 初始比值为017064。
这些地球化学方面的特征数据说明,形成本区复式岩体的岩浆,系起源于/壳幔源区0[1];岩浆侵位过程中,混进大量的壳源物质。
紫金山金铜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浅和超浅成小侵入岩体、次火山岩体有直接的时间、空间和成因的联系。
燕山早期的侵入岩体,为矿化物质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213 构造21311 火山构造燕山晚期陆相火山活动强烈,在矿区内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次火山岩体、浅和超浅成侵入体及隐爆角砾岩体的侵入活动。
紫金山主峰东南侧的主火山口(见图1),直径约700m,经历了爆发-喷溢-隐爆等反复多阶段的活动过程[1]。
受该主火山口控制的多期次隐爆活动所形成的NW 向隐爆角砾岩体带,与金铜矿体空间一致,成因相关。
图1 紫金山金铜矿矿区地质略图1)白垩系下统中酸和酸性火山岩 2)燕山早期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3)燕山早期中细粒花岗岩 4)隐爆角砾岩 5)英安玢岩6)流纹岩和流纹斑岩 7)矿化带及编号 8)断裂带 9)火山喷发中心21312 断裂构造矿区可见前后两期控岩和控矿断裂构造:燕山早期NE 向压扭性质的断裂带,控制本区复合岩浆岩体的分布,其与宣和复背斜轴部的交汇处,控制火山口的分布;燕山晚期多期次活动的张扭性断裂带控制浅和超浅成侵入体、次火山岩体的分布和隐爆角砾岩体的分布,尤其在其拐弯张开带内,隐爆角砾岩体和矿体集中出现,该断裂带走向NW310~330b ,倾向NE,倾角30~70b 。
214 围岩蚀变特征21411 围岩蚀变类型及特点矿区复式岩体几乎全部遭受非常强烈的热液蚀变作用。
蚀变具多期次、多类型、高中低温蚀变叠加套生的特点。
大致可划分出隐爆期前的/斑岩型0热液蚀变,主要为硅化+地开石化;隐爆期和期后的/次火山型0热液蚀变,主要为硅化+明矾石化+重晶石化+氯黄晶化+金属硫化物(富)矿化。
自早至晚期热液蚀变类型组合:¹刘文达,郝秀云1中国濒太平洋域金银铜成矿特点问题情报调研成果专辑#9#第20卷 1999年 第4期(1)硅化-黄铁矿化和云英岩化;(2)黄铁绢英岩化和云英岩化;(3)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磁铁矿化;(4)石英-绿泥石-磁铁矿化;(5)石英-绢云母-磁铁矿化;(6)石英-叶腊石-水云母-黄铁矿化、石英-高岭土化;(7)石英-绿泥石、绿帘石、黝帘石-方解石-黄铁矿化;(8)石英-地开石-黄铁矿化;(9)石英-明矾石-黄铁矿化;(10)微晶石英、玉髓-黄铁矿化;(11)细粒石英-萤石、方解石-黄铁矿化;(12)石膏、硬石膏-黄铁矿化;(13)重晶石化。
从上述热液蚀变类型组合,可以看出成矿热流体,其早期呈中性和弱酸性,逐渐演变到晚期呈酸和强酸性。
矿体主要赋存于弱酸到酸性阶段的线型的石英-明矾石化热液蚀变带内。
21412蚀变和矿化分带蚀变分带现象不如叠加套生现象明显。
矿化水平分带不明显,垂直分带明显。
早期/斑岩型0蚀变分带:水平分带,大致以/斑岩体0为中心,向外依次为石英-钾化带,基本无矿化;石英-绿泥石化带,磁铁矿和黄铁矿化为主,微弱铜矿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带,浸染和网脉浸染状铜钼矿化和贫矿体;石英-高岭土-地开石-叶腊石-水云母化带,褐铁矿和微量铜的氧化物;青盘岩化带,少量黄铁矿化。
垂直分带,上部石英-明矾石-绢云母化带,该带上部见黄铁矿和铜蓝,下部为辉铜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化;下部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带,以黄铁矿和辉铜矿化为主,其上有较多的辉铜矿和黄铁矿。
晚期/次火山型0蚀变和矿化分带:水平分带不清楚。
垂直分带,上部为硅化帽和褐铁矿-黄铁矿化带,自然金矿化和金矿体赋存该带中;向下依次为石英-地开石-明矾石化带,铜矿体主要分布于此带中,其矿物组合有黄铁矿、铜蓝、蓝铜矿、蓝辉铜矿、硫砷铜矿、黝铜矿和黄锡矿;石英-绢云母化带,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化,贫铜矿体。
3矿体特征311矿体形态及分带矿体主要分布于隐爆角砾岩带中,平面近乎平行带状,局部个别矿体分支或端部分叉;深部矿体呈缓倾斜近似平行的叠瓦状排列[1],具/楼层式0结构的特点。
矿体顶部为金矿体,中型规模,以自然金为主,基本不含铜;下部为铜矿体,大型规模,基本不含金。
金与铜矿体之间,有清晰的界面分隔。
312矿石主要特点及变化上部金矿石以自然金为主,有少量金的化合物,黄铁矿和褐铁矿,致密块状和杂斑状构造。
下部铜矿石以蓝辉铜矿和硫砷铜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斑铜矿和局部可见到的蓝铜矿、孔雀石、辉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位于海拔标高580m以上的矿体,以蓝辉铜矿为主,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斑铜矿组合;海拔580~400m标高的矿石,以硫砷铜矿为主,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黄铜矿组合;海拔400m标高以下的矿石,以黄铜矿为主,黄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组合,并见少许辉钼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矿石为浸染状、角砾浸染状、网脉浸染状、网脉状、脉状和角砾状等复杂的结构和构造。
上部和下部矿体普遍含黄铁矿,一般含量3%~5%,局部多达10%以上。
单一铜矿体品位Cu015~22117%,一般1%左右,伴生Au0.1~1g P t。
单一金矿体品位Au1~ 10g P t,氧化带中Au品位更高些。
4矿床成因探讨411成矿时代据复合斑岩体和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体的绝对年龄及蚀变矿化二长花岗岩全岩K-Ar法绝对年龄91?217Ma,以及与成矿相关岩体间的关系和岩石蚀变、矿化的特征,可以判定该矿床成矿期始于燕山早期,终于燕山晚期,历经多期多阶段和连续叠架改造的过程。
412成矿物质来源铷锶和锶同位素初始比值表明,成矿的母岩浆和分异演化的热流体,主要来自/壳幔源区0。
D S34值在+3135j~-9101j间,变化范围窄,塔式结构,表明硫主要来自单一的地壳深部分泌的热流体(热水溶液)。
D O18值在+8.9j~+0.6j间,D D值-105.4j~-8915j集中分布,塔式效应明显,亦表明矿石中的氧和氢,皆来源于深部的单一的热水溶液体系。
因此,可以判定,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期后分异的热流体,即属/壳幔源0混合岩浆期后分异的产物[2]。
413成矿热水溶液的温度矿石中矿物包裹体测温数据,分布于三个区间内:340~280e,250~200e,180~140e;矿石中多数矿物包体测温数据,分布于250~200e区间内。
隐爆活动前,出现云英岩化围岩蚀变,反映成矿热流#10#黄金体具高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