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张作霖被抹杀的伟大功绩
九一八事变中的顽强抗日英雄

九一八事变中的顽强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的一系列军事挑衅和侵略行为。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让中国人民面临了严重危机。
然而,在这困难的时刻,有一些顽强的抗日英雄挺身而出,奋勇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抗日英雄张作霖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中国东北地区是张作霖将军领导下的东北护国军掌控的。
张作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信念,他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迅速组织抵抗,争取时间给中国其他军队做准备。
虽然最终不敌日军的强大实力而牺牲,但他的英勇牺牲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成为九一八事变中的抗日英雄。
二、抗日英雄抗日阵亡将士在九一八事变中,许多普通士兵和干部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他们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英勇抗敌,抵御日本侵略。
虽然他们的名字可能无法记载在史册上,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永远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他们是九一八事变中的众多无名英雄,他们的壮举让我们追溯历史时充满敬意和敬畏。
三、抗日英雄孙传芳在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将军带领东北军与日军进行多次激烈战斗,展现出坚定的抗日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他高举着抗日的旗帜,心怀国家的希望,为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孙传芳将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九一八事变中备受尊敬和崇敬的抗日英雄之一。
四、抗日英雄东北抗联九一八事变后,一些积极分子和志士纷纷组建了抗日武装力量,其中著名的是东北抗日联军。
该联军由共产党领导并且与其他抗日武装合作,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抗联成员经过艰苦的斗争,建立和发展了根据地,发动了一系列有效的抗日行动,对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成为九一八事变中的顽强抗日英雄。
五、抗日英雄英勇牺牲的烈士九一八事变中,许多烈士将自己的生命付诸祖国的解放事业。
他们舍己为人,坚守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为维护国家利益付出了最高代价。
一代枭雄张作霖:死后秘不发丧9年后才得以入土

一代枭雄张作霖:死后秘不发丧9年后才得以入土北京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
1927年6月,张作霖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之后,也照例来到了这里祭告中华列祖列宗。
正当张作霖捧金爵而祭,喃喃祝祷之时,一不小心,金爵竟然摔落在了地上。
张作霖顿时面如土色,张学良也感觉心一阵狂跳。
1928年6月3日,夜幕下的张学良凝望着父帅乘坐的专列隆隆远去,心里沉甸甸的。
临行前父亲对日本政府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以及之前得到日本有可能对父帅下手的情报,让他始终心存不安。
4日早晨起床后,不由又想起了祭天时金爵落地的事情,顿感心乱如麻。
当日中午,张学良正在烦躁之时,副官匆匆进房,递上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负伤的密电。
看着电报,张学良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密电是周大文亲自拍发的。
周大文是张作霖的心腹,密电处处长,同车随同张作霖回奉。
电报由他亲自拍发,也就是说大帅是真的被炸了。
张学良痛苦地坐在椅子上,手不断地揉着太阳穴,心乱如麻,真想立刻启程奔赴奉天。
但眼前关内的局势,却不容他一走了之。
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
想起父亲临行前说的话:“小六子,你的生日我不能给你过了,你自己庆祝吧!”张学良的眼泪涌出了眼眶。
张学良强制自己镇定下来,促成了和平让渡北京的办法,并决定军团部撤离北京,只留鲍毓麟旅在北京暂时维持秩序,待国民革命军进城接防后退出。
张学良的专列在抵达河北滦县时停了下来。
在这里,为部署奉军撤退事宜,张学良停留了大约两周的时间。
诸事复杂,千头万绪,张学良为此忙得寝食难安,身心疲惫。
张学良正在闹心之际,张作相来到山上,告之老帅已经于6月4日伤重去世。
如闻惊天霹雳,张学良昏倒在地。
醒来后,张学良把部队指挥权交给杨宇霆,匆匆离开滦州。
临行前,张学良换上了灰色士兵服,在脸上贴了块膏药。
他料到日本人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止自己回奉,甚至还有可能对自己下手。
因此,他化装成伙夫,佩戴“王德胜”的袖标,在卫队营长崔成义、谭海、刘多荃等人的保护下,登上了卫队专列。
历史趣闻张作霖是谁?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作霖是谁?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
导语:张作霖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
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
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史称皇姑屯事件,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
社会评价
正面评价
张作为统镇要地的首领,其政治、军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
被誉为“乱世枭雄”。
苏日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
张学良则评论自己的父亲:有雄才,无大略。
生活常识分享。
沈阳一小学生写作文赞张作霖是抗日英雄

沈阳一小学生写作文赞张作霖是抗日英雄叫大帅的人很多,而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这位张大帅了。
清末民国,乱世出枭雄,而像张作霖这样出身绿林,最后身居高位的,倒是不多。
张作霖的发家史,也带着许多传奇色彩。
张作霖出身草莽,但是他有那一代草莽英雄的豪壮与义气,不与日本人妥协,在皇姑屯火车上被日本人埋伏炸死,结束了传奇式的军阀时代。
虽然造孽不少口碑却不差,张作霖的好名声源自“够哥们讲义气”据说,他年轻受难时,哪怕喝过人家一碗粥、穿过人家一件衣裳,他发达了,都要报答。
农村的穷老婆子当年对他好,他当了大帅回来认“干娘”。
甚至对背叛自己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张作霖都网开一面,在汤玉麟落难之时不计前嫌,反而伸出援助之手,令汤玉麟感动得五体投地。
日本人曾想方设法让汤玉麟投靠日军,封官许愿,汤玉麟虽一度心动但最终拒绝,他说,我兄弟张作霖是被你们日本人炸死的,他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向杀我结拜兄弟的人投降,这是我做人的底线!从此可见虽然张作霖造了很多杀孽,但是就是因为他的真性情,对自己同窗的朋友、兄弟能两肋插刀,这位大帅的名声在当时为什么能响彻全国也能够理解了。
齐邦媛说过,日本人之所以阴谋炸死张作霖,是因为他们深知张作霖在,东北在!“他若不死,日本人连占领沈阳都办不到,遑谈全东北?!”按齐邦媛的说法,如果张作霖尚在,“九一八事变”也许会避免或推迟,至少不会“不抵抗”!有人说得更过,称张作霖要不是杀了李大钊,有此历史污点,几乎就是一位“民族英雄“!但是在我这里,我认为张作霖真的是一位民族英雄,虽然他杀过李大钊,但是这是有原因的。
可以说,但是李大钊他们的反奉宣传和反奉活动,帮助苏联更好的推翻张作霖这个大军阀,而且北伐战争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所以张作霖才出此下策杀了李大钊等领导人所领导的反军阀活动。
但是他为我们中国,特别是东北的人民反殖民主义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如果不是他在东北抵挡日本人侵入东北的话,或许我们早就被日本人所控制,被他们侵占整个中国,到那时别说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可能连我们自身的人权都没有了。
张作霖之所以能成为北洋政府的掌权者竟然是靠杀兄弟上位!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早年做过土匪,后来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
称“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
史称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身受重伤,回到奉天后身亡。
那么曾经的土匪张作霖招安后是如何达到后来的高位的?这得从张作霖土匪的精力说起,张
作霖在当土匪时,结识了一位名叫杜立三的土匪,两大土匪惺惺相惜,便结为了异性兄弟。
杜立三十几岁就出来混了,他枪法精准、为人心狠手辣,很快就在江湖中小有名气。
所以清
官府称为“辽西巨匪”并且被认为是大清“一号通缉犯”。
后来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后,便派张
作霖去围剿杜立三,清政府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试试张作霖的忠心,再一个就是让
两大土匪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但张作霖觉得这是个机会,往日的兄弟情也就是做做样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样的兄弟怎么会真心相待呢?于是张作霖就布了个局,说朝廷有意
招安杜立三,便设宴邀请杜立三相谈,结果杜立三就毫无防备的送上门了,就这样张作霖杀
死了杜立三。
正因为这次的功劳张作霖是很受徐世昌的重视,有了徐世昌的提拔,张作霖很
快就身居高位了。
张作霖

正面评价
因未答应《日张密约》而被日本苏联合伙炸死, 属于民族英雄 曾事绿林,后又以剿匪起家,为护国安民做出 重要贡献 出身贫寒,仅略进私塾,通晓文字,但仍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尊敬孔儒 引山东汉人入满洲之移民战略大大充实东北边 疆,改变了东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
日张密约:满蒙五路协定和三权要求
巴结日本
张作霖对日本采取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尤其是初期。1912年, 张作霖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书记深泽说: “日本国在南满洲享有利权,乃属当然,毫不 为过。”且大量雇佣日军事人员。但到张作霖 势力强大后,不甘心受日本控制,反而成为抵 御日本侵华的盾牌,日本遂于1928年6月4日在 沈阳西郊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暗杀。
宦海生涯: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 为团练长。在途中,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即张学良。1902年,于新民 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先 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1907年,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 位于 沈阳的张氏帅府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 1908年,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奉锡良 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年, 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1912年,因镇压革命党 人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其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袁世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 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1916年,驱段芝贵离奉,以盛武将 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东 北 王
张 作 霖
资料收集:朱明水 陈健昌 许延昌
图片采集:成 立 李卫涛 PPT 制作:宓小童
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故事

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故事奉系军阀张作霖,当年曾官位显赫,大名鼎鼎,除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还当过安国军总司令,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大帅名讳可谓世人皆知。
可是张作霖年轻时候做过兽医,靠弄鬼行骗医治牲畜的丑闻,却很少有人敢于披露于世,鲜得人知。
不妨今天跟大家说说。
张作霖原籍辽宁省海城县西小洼村。
其父张有财从小不务正业,成天出入赌场,是个输打赢要、既臭又硬、村人侧耳,名声很坏的赌棍。
后来张有财家贫如洗,时常无米下炊,再也混不下去,就在栾家铺租赁一间马架子窝棚栖身。
清朝光绪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年之秋,张有财其妻王氏怀胎分娩,生下幼子,乳名张老疙瘩,就是日后际会风云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幼小时就脑瓜聪敏,但没用到正地方。
当他长到十岁时,就常随其父出入赌场,从围观中逐步学会了推牌九、玩纸牌、押大宝等一套本领。
稍有空闲,则偷其父几个铜钱,勾引村里一伙“嘎杂子”赌个输赢。
由于张作霖记忆力强,认准特征,玩上几把就能记准牌张,谁手里有啥牌,能瞅个八九,心里有个底,结果越玩越上瘾,十有八九能赢钱到手。
张作霖到十四岁那年,其父张有财强逼赌徒奕二混子卖妻偿还赌债,奕家被逼无路,一怒之下,下了毒手,将张有财活活踢死。
最后用一领破苇席,埋葬于河滩之上,算是送了终。
从此王氏生活无着,张作霖跟随其母回到外婆家黑山县二道沟村暂住,过着悲惨凄凉的生活,经常腹中无食,瘦得肋巴骨支撑着身子,贫困至极。
这也是张作霖一生中最不走运的时刻。
日子一长,王氏生活无着落,经人劝说改嫁,与村里一名叫吴老二的兽医婚配。
这个吴老二,老实厚道,不耍心眼,一辈子无儿无女,看见张作霖黝黑脸庞,浓眉大眼,头脑机灵,口甜如蜜,一口一个爹,特别亲热,吴老二格外喜爱他。
于是吴老二亲自送张作霖进学堂,以备日后传宗接代,算吴家一条根。
可是张作霖从小进赌场,沾染上恶习,散漫惯了,一进学堂念起《百家姓》、《三字经》来,总觉得没意思,对家里人说:“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我厌恶这个。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 张作霖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怎么死的张作霖一生的头衔太多了,号称“东北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执掌东北多年的北洋奉系军阀首领,也是最后一个“北洋政府”的掌权者。
在历史书上,我们看到张作霖留着大胡子,一身的匪气,他的确也是马匪出身,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一个土匪,再成为东北王,直至手握军权统治整个东三省,“东北王张作霖”绝对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地步的?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出身贫寒的张作霖,有着东北人的豪爽,性格直率,1888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他和哥哥去报仇,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哥哥最后被捕入狱,张作霖和家人为了逃脱追捕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隐姓埋名的那几年,张作霖做过很多工作,打杂当木匠学手艺,尝尽为生计奔波的滋味。
1894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
战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落草为寇,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劫掠,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地方官员逃走,没有人为这里的村子治安负责,张作霖于是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维护村子的治安,张作霖本人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村里的人对他很是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
1901年到1910年这期间,这十年是张作霖最为坎坷的人生阶段之一,遭遇到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后躲过一劫的张作霖被推选为团练长,后又任马队帮的营长,凭借自己的英勇在当地颇有势力,日俄战争爆发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先后为俄国和日本效力,东三省改制后又任巡防营前路统领,之后多次平定匪徒。
1911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遭到国内革命人士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即武昌起义,时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奉命打击革命势力,袁世凯称帝后,又对张作霖大大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枭雄张作霖被抹杀的伟大功绩 一:张作霖多次打击了受沙俄和苏联支持的陶克陶胡等人所领导的蒙古独立势力,保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若不是张作霖坐镇东北,今天我们地图上内蒙古东部地区就成了蒙古国的一部分了。 二:以张的实力,若独立建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溥仪是个光杆司令,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王,全国最大的军阀。但他没有,他宁做一方军阀也不愿做一国的皇帝,这件事日本人和俄国人都看出来了,也曾劝过他,他拒绝了。后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皇帝,出卖国家(当然,或许他不认为中国是他的祖国),甘做儿皇帝,失败后关进监狱,后来竟释放了,真是滑天下之大藉。我到现在都不明白,这样的败类留他作甚?放了也罢了,现在还一个劲的翻案,放什么他是被迫的之屁,真是混蛋透顶。我之所以提溥仪这个王八蛋(脏了我的手),是为了衬托张的伟大。也许有人说你夸过了,张算不上伟大,但我想说,一个能当皇帝却不当的人,他的行为不伟大吗?一个为中国留下1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人,他算不上伟大?(我坚信,如果当时张独立建国,现在的东北真的会是一个独立国家。) 三:日本殖民时期,大量的朝鲜人和日本人向东北移民,日本当局就是为造成外来人口数量大于汉族人口数量的即成事实,改变东北人口结构,变相占领东北。这招非常狠,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地方各民族人口数量不均衡。外国人没有国家认同感,若让他们的数量占到大多数,东北的未来可想而知。但日本人失望了,他们怎么移民也改变不了东北汉族人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因为就在他们实行这个计划之前,张以其特有的嗅觉感到了其中的端倪,用火车一趟趟地把河北山东人运往关外。 四张在东北大力发展工商业和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使东北成了中国的重工业中心,此举甚至惠及到了新中国,建国后东北许多大工厂的技术骨干都是张时期培养出来的。 1,张书记思想上重视教育 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省长。上任伊始,即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 2,张书记切合实际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在1915年以前,由于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奉天省职业学校仅有8所。这远远满足不了对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张作霖统治奉天之后,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绩。1916年10月27日,张作霖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县。决议案指出“中国兴学十余年,毕业生千万数。其优异者,赫耀里闾,平庸者或执教鞭,或事庸书舍,余则无业可操,学校多一毕业学生,即国家增一无业游民,贫累家庭,贻讥社会。考其主因以学校教育纯属空谈,遂致积弊日深,几乎不可挽救“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张作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课余时间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寓于普通教育中。为此,他特于1917年12月2日训令各道尹、省辖各学校,强调学校教育务注重实用。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对于图画、手工、算术各课程,毋徒专求美观,务当注重实用主义”,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他还派人对全省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以了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何种职业最受欢迎等情况,以便制定实施职业教育之标准。张作霖还指定办理职业学校专款抽收园圃捐,用作此项专款,使奉省教育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经济保证。 在张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紧进行职业学校筹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职业学校总数达45所,省立6所,县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3,张书记要求各级党委从经费上保障教育 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奉省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张作霖认识深刻,他认为,必须把教育经费问题当作首要大事来抓。因而,他于1916年10月28日,训令各道尹重申省令,严责各县知事增加教育经费,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1918年12月,他再次重申学款应占岁出40%的标准,并严订办法,如“今后各县知事仍不实行办理,即以废弛学务论,照地方兴学考成条例予以相当之处罚”。 请问:后来的政府,哪个敢拿出财政支出的40%用于教育? 4,张书记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教育经费不被贪污 除以行政命令加强教育管理外,张作霖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完善教育管理。在1919年10月,奉天省教育厅成立之前,由张作霖亲自过问而制订出来的关于奉天教育的地方法规就有二十多项,涉及教育行政,教育视导,教育经费,初、中、高等教育,师范、职业,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分明是“依法治国”在我国教育战线的充分体现。 5,东北大学:张书记的丰碑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在整军经武的同时,再次狠抓教育。他欣然采纳奉天省长王永江、教育厅长谢荫昌的建议,创办东北大学,并对王永江说:“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给你了,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我宁可少养5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 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 除兴建校舍外,奉天省长公署还在北陵附近划拨官地200亩,拨款280万元,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大学设附属工厂,既顾及学生实习,又保障经费来源的模式,也是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东北大学另有植物园地100亩。这样,整个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 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学当时的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奉天省财政向东北大学的投资巨大,经费每年160万,人均为奉大洋800元。 东北大学开课后,在聘请师资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外省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唯恐来东北大学教书,月薪用奉票发给,一旦奉票贬值,必至影响收入,因此不愿应聘。了解此情况,张作霖当即作出决定:“凡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用银元发给,并不许拖欠。”为吸引一流学者来此任教,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甚至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后期章士钊等人竟高达80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这与当时国内战争情况下,各校教授欠薪、减薪为常事形成鲜明对比。 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此句型是歌颂类文学常用,一定要熟练运用)。东北大学的这些优厚待遇,引来了当时许多的知名教授前来任教。据东北大学1928年的统计,在其128名职教员中,留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其余40名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其教授阵容之盛,远非其他大学可比。 东北大学的教学设备在当时国内也数一流。东北大学的实验仪器和机械,诸如物理和化学仪器、工学机械、动植物标本、图书、工厂设备,几乎无一不备。而且大都购自国外,比较先进,这在国内名校中也不多见。据1926年的统计,学校藏书共33164册,各类仪器标本共13516件,以及价值达86. 53万元的机械设备,为学生阅览、实验和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至1920年代末,东北大学己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 最初,有不少日本人不相信张作霖会把东北大学办好。可是,日本学者新岛淳良在参观东北大学之后,也不得不说:东北大学的实验设备是第一流的,教授薪金也比国立大学高许多。其教育水准“高于日本在满洲开办的高等教育院校”。 6,张书记为中国人争气 成立东北大学本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可是日方得悉东北当局要自己办大学之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竟公然向王永江提出“劝告”:“听说你们要办大学,那可不容易呀!又费钱,又没人。你们要读理工科,我们已有'旅顺工科’;你们想学医,我们早有'南满医科大学’;你们愿学文法科,也可以派留学生到帝国大学去上学,大日本政府将予以优待,给予官费补助。你们何苦自不量力,自寻苦恼,而去自办大学呢?”王永江当即将此谈话报告给张作霖。张作霖听后,十分气恼:“妈拉巴子,他们越是反对咱老张办大学,咱们就是非办不可。得快办,要办好,快出人才。” 除东北大学之外,张作霖为培养交通人才,还于1927年用北京交通部名义,在锦州建立了“东北交通大学”。这同样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怕张作霖办好铁路事业,影响日本南满铁路的收入。所以当时的日本驻奉天的总领事吉田茂,曾向奉天省长莫德惠提出“要求中国方面反省修建培养铁路人才”,否则将诉诸武力。面对日本的警告,张作霖微微一笑,不仅未加理睬,还加快了建校的步伐。 7,张书记要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16年夏天,张作霖下令对奉省20个县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看奉天省到底派出了多少留学生。当他发现整个奉省在日本留学的仅有68人时,张作霖摇头了,这也太少了,不够用啊。于是,张作霖于1917年6月和12月,分别派出两批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高等预备学校学习。这些留学生真给张作霖争气,两年后,就有26人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官立学校学习,居全国第二。到了1918年,仅仅两年之后,奉省的留日学生即达150余人,翻了一倍还多。等到1925年,奉天省已有232名留学生到外国学习。 为便于掌握留学生情况,张作霖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