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张作霖的东北王之路
从一个小混混到东北王的蜕变

从一个小混混到东北王的蜕变在民国史上,张作霖无疑是个风云人物。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但张作霖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打死,是被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大的。
张作霖是在一无学历、二无钱财,三无背景靠山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由浪迹乡间的小混混,到奉天王、东北王,最终坐上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
张作霖的成功轨迹,看起来似乎云谲波诡,充满了传奇色彩和偶然性,然而在种种偶然性的背后则蕴涵着事物发展的必然。
对于张作霖的评价,世间众说纷纭,张学良认为他是有雄才无大略;日本人认为他处事精明、圆滑世故;孙科称其处理公务果断迅速。
但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着想,有着坚定立场的一个人。
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曾对北洋政府各部门科长以上官员有过一次讲话。
张作霖开口第一句话:“我叫张作霖。
”接着说:“跟我来的人都知道我张作霖是怎样一个人,你们大家是不知道的。
我张作霖也是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
我也常想和你们大家见个面,谈一谈,不过这些捧臭屁的(指卫兵、秘书人等),我一出门,就净了街,谁也见不着。
但是你们大家,谁好谁坏,我都有个耳闻,将来天下大定的时候,我一定都委屈不了你们。
人家都说我张作霖有钱,其实我哪里有多少钱呢?你们大家打听去,哪个外国银行有我张作霖存的钱?哪个外国租界里有我张作霖盖的楼房?我他妈拉个巴子,便宜也要便宜中国人,我不能便宜外国人。
我现在对于军事还忙不过来,潘馨航(国务总理潘复别号),关于政事,我已经完全交给你了,你不要事事都靠我,找我。
你们有收入的各部,如交通部、财政部等不要光顾自己,有钱要大家匀着花一花。
你他妈拉个巴子闹什么鬼,我不知道,不过我这几年脾气改了罢了……过年三十那天晚上,你们大家可能都睡觉了,我张作霖并未睡觉。
论张作霖治理东北——读《张作霖传》有感

张作霖治理东北——读《张作霖传》有感提起张作霖的名字,首先映入脑海中的就是“东北王”这个称号。
虽然张作霖也曾短暂的进驻北京,圆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梦,但是他长在东北,发在东北,也死在东北,他就是实实在在的“东北王”。
张作霖的出身贫寒,早年曾混迹于社会。
生于乱世,他一生经历无数,早年做过兽医、当过匪头、接受过清军点编,再到后来的镇安将军、东三省巡阅使。
“一介武夫,起于草莽,风云际会,终成一代雄才。
”若想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分得一杯羹吃,没有些谋略是万万不行的。
历史学家对张的评价是:文化程度不高,但智慧超群,机敏异常。
可以说,张作霖从一个无名小卒做到奉天省督军的过程就是一部很好的谋略史。
他能抓住革命起义之机智进省城,残忍诱杀革命党人张榕以攀附赵尔異,取悦袁氏成为师长,排挤张锡銮驱逐段芝贵,最后直取奉天省督军,可谓是平步青云。
然而,他的野心仅非如此浅显,他有更大的目标,紧接着便兼并黑龙江,吞并吉林,然后抓紧了形势,投靠了当时在东北地区势力强大的日本人。
至此,张作霖便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今天,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张作霖应该就是一个土财主的形象,一个盘踞东北的旧军阀,然而他实际是个看起来很儒雅的人,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其统治期间也是有所作为的,并非残暴之极。
他的一件小事令我印象很深:有一次他在帅府试用新买回来的迫击炮,虽然已提前通知了演习,但没想到迫击炮的威力太大,造成了集市的混乱。
卫队把情况报告给了张作霖,他立即下令停止演习,对张学良说:“真没想到这小小的迫击炮有这么大的劲,让百姓受惊了。
快下去看看伤人没有,损失、毁坏的东西,咱们如数赔偿。
”后来也都如数做了赔偿。
我觉得这说明张作霖在其执政期间还是心存百姓的。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于东北的感情是绝对真诚的,他不是从一开始便把东北当作他进军中原的跳板,而是着实当作自己的家来精心地经营。
张作霖为人大方,义气,且善于拉拢人才。
他建设东北就是依靠着手下这些贤才志士。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诸多军阀中算得上“地主”,坐拥几十万东北军,而且装备精良。
那么,奉系军阀是怎样发迹的呢?恐怕能够说得出所以然的并不多。
通过阅读张学良传以及相关史料,总算弄懂了个大概。
1918年2月23日,发生在秦皇岛的一件事情,让奉系军阀张作霖乐开了花儿,赚了个钵满盆满,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冯国璋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情还得从国民政府内讧讲起。
那个时候,冯国璋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段祺瑞当国务总理。
我们都知道,上一任总统黎元洪就因为和段祺瑞不和,爆发了"府院之争",现在冯国璋上台,依然和段祺瑞闹不和。
而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因此从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计划从秦皇岛上岸,运到直隶装备自己的军队。
为此,冯国璋派出手下吴大全负责处理此事。
而恰巧这时,段祺瑞也积极扩充军力,当冯国璋购买武器装备的机密被段祺瑞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探知,便伙同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学杨宇霆,准备由奉系军阀出面,在秦皇岛将这批军火截获。
得到有此等好事,张作霖便派张景惠率兵前往秦皇岛,直接将冯国璋购买的军火器械全部劫走。
这批军火可是从日本购买,具体数量不清楚,据说可以装备三万多士兵,这冯国璋损失够惨重的。
就这样,奉系军阀得到了这批简直从天上掉下来的装备,战斗力瞬间提升了N倍,成为军阀中响当当的一股势力。
自此,张作霖就当上了奉系军阀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当然,因探取情报有功,徐树铮因此从陆军部次长一跃成为奉系军阀的副总司令,仅位居张作霖之下。
历史趣谈:张作霖如何当上东北王?草根张作霖的创业奇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作霖如何当上东北王?草根张作霖的创业奇迹导语:1928年6月4日,东北王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事件”。
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无人不晓。
但流传至今,它仍然是一个谜。
而事件始末真相,史上众1928年6月4日,东北王张作霖命丧“皇姑屯事件”。
这一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无人不晓。
但流传至今,它仍然是一个谜。
而事件始末真相,史上众说纷纭。
张作霖一生称霸东北,无人敢撼。
这样的大军阀究竟死于谁人之手?在此之前,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了大军阀之路的?张作霖,字雨亭,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在当时的奉天省海城县的一个小渔村。
他从小家境赤贫,8岁时,父亲因赌博被仇家杀害,家境更加窘困。
13岁时,张作霖被迫提前走入社会。
小的时候,张作霖因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就站在窗外偷听私塾先生讲课,先生为之感动,便让他免费读了3个月的书。
这就是张作霖读书的全部家底了。
张作霖这个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社会背景,更没有正规学历的普通东北少年,又是怎么成为东北王的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加入马玉昆的队伍抗击日军,并当上了骑兵营的小头目。
可惜的是,清军在战争中惨败,张作霖的队伍也在这个时候被打散了。
20岁的他返回乡里,娶了张学良的生母赵氏,倒插门到了赵家庙村。
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张作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地方武装“保境安民”。
直到盛京将军增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才顺利将他的队伍转变成为朝廷承认的巡防营。
清末的东北一直不太平,多年在社会混迹的张作霖长于计谋,巧于生活常识分享。
张作霖之所以能成为北洋政府的掌权者竟然是靠杀兄弟上位!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早年做过土匪,后来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
称“东北王”。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
史称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身受重伤,回到奉天后身亡。
那么曾经的土匪张作霖招安后是如何达到后来的高位的?这得从张作霖土匪的精力说起,张
作霖在当土匪时,结识了一位名叫杜立三的土匪,两大土匪惺惺相惜,便结为了异性兄弟。
杜立三十几岁就出来混了,他枪法精准、为人心狠手辣,很快就在江湖中小有名气。
所以清
官府称为“辽西巨匪”并且被认为是大清“一号通缉犯”。
后来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后,便派张
作霖去围剿杜立三,清政府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试试张作霖的忠心,再一个就是让
两大土匪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但张作霖觉得这是个机会,往日的兄弟情也就是做做样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样的兄弟怎么会真心相待呢?于是张作霖就布了个局,说朝廷有意
招安杜立三,便设宴邀请杜立三相谈,结果杜立三就毫无防备的送上门了,就这样张作霖杀
死了杜立三。
正因为这次的功劳张作霖是很受徐世昌的重视,有了徐世昌的提拔,张作霖很
快就身居高位了。
乱世枭雄张作霖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赠送北,发展建设 玩弄日本,实心爱国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
功 有关主权,绝不退让
东北深处日俄两强之间,张作霖时时要应付来自 日俄两国的压力。后来,主要是日本的压力。日本 一直对东北虎视眈眈,他们梦想把东北和东部内蒙 古首先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然后以此为基地,进一 步侵占中国,继而亚洲。他们对张作霖千方百计的 威逼利诱,费尽心思的强迫她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是,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节面前,张作 霖绞尽脑汁的采取各种手段,沉着冷静的和日本斗 法。或推脱,或抵赖,或翻脸,或装傻。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 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 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 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1925年,新校舍建 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
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也名列前茅。北京
大学当时的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 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奉天省财政向 东北大学的投资巨大,经费每年160万,人均为奉大洋 800元。
“众所周知的”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 日) 字雨亭,又称张大帅或者大帅,辽宁海城人,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 张作霖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张作霖简介张作霖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怎么死的张作霖一生的头衔太多了,号称“东北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执掌东北多年的北洋奉系军阀首领,也是最后一个“北洋政府”的掌权者。
在历史书上,我们看到张作霖留着大胡子,一身的匪气,他的确也是马匪出身,从一个穷小子成为一个土匪,再成为东北王,直至手握军权统治整个东三省,“东北王张作霖”绝对是20世纪上半叶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大人物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地步的?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父亲。
张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出身贫寒的张作霖,有着东北人的豪爽,性格直率,1888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他和哥哥去报仇,不小心把对方打死了,哥哥最后被捕入狱,张作霖和家人为了逃脱追捕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隐姓埋名的那几年,张作霖做过很多工作,打杂当木匠学手艺,尝尽为生计奔波的滋味。
1894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便投入驻营口田庄台的毅军,后因表现出众,被提拔为毅军统领宋庆的卫士,后升任伍长。
战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落草为寇,在黑山南赵家庙一带劫掠,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地方官员逃走,没有人为这里的村子治安负责,张作霖于是在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维护村子的治安,张作霖本人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村里的人对他很是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
1901年到1910年这期间,这十年是张作霖最为坎坷的人生阶段之一,遭遇到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后躲过一劫的张作霖被推选为团练长,后又任马队帮的营长,凭借自己的英勇在当地颇有势力,日俄战争爆发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先后为俄国和日本效力,东三省改制后又任巡防营前路统领,之后多次平定匪徒。
1911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遭到国内革命人士的强烈反对,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即武昌起义,时任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奉命打击革命势力,袁世凯称帝后,又对张作霖大大嘉奖。
近代史论文——唯汝可堪东北王

唯汝可堪东北王在上个世纪初的东北,张作霖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从小名‘老疙瘩’,到因出身绿林当过胡匪而被称作‘胡帅’,再到权势惊人的‘东北王’,这些外号已经能体现出张作霖人生经历的波折性,也为我们简单模糊地描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初读张作霖传让我觉得他不过是个因巧合掌握权势,继而称霸一方的‘小混混’,我也对他亲近日本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是个卖国贼,然而深入地读下去之后,我对他的看法慢慢地有了改变,也渐渐了解了他在乱世之中求生存之法的无奈。
张作霖出身贫苦,他的父亲张发好赌且不思进取,将原本殷实的家底输了个一干二净后还把命搭了进去。
而年幼的张作霖却很有志向,经常去附近私塾偷听先生讲课,一来二去也算有了些文化基础。
多年后有日本军官想借他文化不多来嘲讽他,向他求字,张作霖故意没有写‘墨’字下的‘土’字,当日本人嘲笑他不识字是,他冷冷地说,这字的意思是‘对日本人寸土不让!’这番话让在场的日本人惊得目瞪口呆。
他父亲死后母亲为了生活只能带着四个孩子投奔娘家,娘家条件的不好迫使张作霖独自开始混社会。
我想正是在这段时期使张作霖身上养成了一种草莽英雄般粗旷不羁的性格。
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日本的侵略,官吏的横行霸道以及四处蜂拥而起的土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独自一人在这样混乱的时代卖过烧饼,讨过饭还当过兽医。
在混乱的社会中寻求生存的机会,这些经历都培养了他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等性格。
实际上在张作霖成为军官后,他对匪寇一向深恶痛绝,并不仅仅是因为胡匪会威胁他的统辖范围,也是因为他曾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过,深知这样的匪寇会给生活本就不安逸的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痛苦。
在他多年的奋战下,辽西的大部分悍匪都被清剿殆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当时无人不拍手称快。
在甲午战争战败后,日本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而张作霖也意识到了这点,想要利用日本人的援助使自己登上东北霸主的地位,而同时日本人也试图通过张作霖将魔爪深入东北内部。
在此期间,张作霖毫不掩饰自己对日本人的亲近态度,以近乎卖国贼的形象试图靠日本的帮助掌握更大的权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投到宋庆毅军当了一名骑兵。
那年,他20岁。
他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
甲午战败,他逃回了辽西。
1895年,他21岁时同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婚。
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张作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甲午战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
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
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1900年,张作霖在岳父赵占元的帮助下,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民团,有二十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
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
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
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
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的声名由此鹊起。
后来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在赵家庙的西北,也有个民团,团主叫金寿山。
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一百多人的民团。
民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
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
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
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
他的队伍增加了,势力扩大了。
但金寿山并不甘于服输,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率部偷袭了张作霖。
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逃到了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
八角台(今属台安县)是个大集镇,商号有五十多家。
本来张作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即冯麟阁)的,但是到了八角台,他的四十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护地面。
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不扰民。
后来,八角台的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做了团练长,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
从此,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这里也成了他的发家地。
张作霖为人机敏、长于计谋,在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帮助下,张作霖以弟子身份叩见了新民府知府增温,从此“改邪归正”,被政府收编,使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他就是依靠这支民团武装,巧使手段,占新民进奉天,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1912年,张作霖被任命为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张作霖,字雨亭,北洋军阀。
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自小出身农家。
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
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时年53岁。
史学界关于张作霖祖籍主要有两说:一为山东说。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
祖发业农,称素封。
”“行状”是过去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纪念文体。
该文称“远祖居山东”,主山东省说。
一为河北说。
河北中又有大城、高阳、河间三说。
在《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雨亭神道碑》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
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
”这通碑文是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领衔,又有8位处长署名的,载于《张大元帅哀挽录》。
文中明确地说“其先为直隶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说。
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张作霖的祖籍是诸说并存,多数学者主河北省说。
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多次自称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
据《大城县志》记载及当地老人记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曾回到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冯庄认祖,但由于族中老人反对(族人认为其年轻时当过“胡子”,有辱门风,担心奉系失败牵连族人)而未能归宗,张作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关于这两种说法均无确切文字记载。
但《河间县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河间为府衙所在地,管辖着大城、任丘、肃宁、献县等县,所以大城是河间府属地,才有了河间之说。
对于大城说,笔者详细查阅了《大城县志》和大城堤北冯庄《张姓家谱》等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据《张姓家谱》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大城因遭水患,子牙河南赵扶段决堤,大水淹没数百里,造成房屋倒塌,农田颗粒无收。
因生活无着,张作霖的曾祖父张永贵携带着儿女,闯关东谋生,一路乞讨,来到了辽宁的凌海立身,开荒种地,养家糊口。
张永贵勤劳耕作,善于经营,到了张作霖的祖父张发的时候,家境富有,称“素封”。
所谓素封,就是指虽然没有官爵封地,却和受封者一样富有的人家。
张发有4个儿子,其第3个儿子就是张作霖的父亲,名叫张有财。
张发死后,张有财就带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财产来到了海城。
张有财先是开了一家杂货铺,几乎赚不了什么钱。
后来,杂货铺倒闭了,他又不愿意干活,因此欠了人家许多赌债,被仇家债主害死。
张有财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无奈之下,张母王氏只得带着4个孩子投奔镇安县(黑山县)小黑山附近二道沟的娘家。
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难,又添了五张嘴,简直没法继续生活下去。
张母王氏只得含泪带着四个孩子改嫁当村李兽医。
那年,张作霖才13岁。
开始张作霖好奇随继父学些兽医,后嫌脏没前途,就开始游手好闲。
张作霖本来没钱念书,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师帮了他的忙。
这位老师名叫杨景镇,那时教私塾。
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偷偷听他讲课。
杨先生感到这个小孩想读书识字是好事,就免费让他上学,还赠给他纸笔。
张作霖读的这段私塾为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