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遗传学习题与答案14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群体遗传学(答案).doc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库是: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2.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 代B.2 代C.2 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4. 在 10000 人组成的群体中,M 型血有3600 人, N 型血有 l600 人. MN 型血有 4800 人,该群体是: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连锁基因D. A+B E. A+B+C*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 Bb 和 bb 的频率分别为 40%, 50%和 10%, b 基因的频率为:A.B.C.D.E.8.先天性聋哑 (AR)的群体发病率为,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 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11.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A.无变化B.发病率降低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13.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 的关系是: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 q 无关D.无论 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15. 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 B*16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
第十六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F)

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生物的每个物种都是以相对稳定遗传的群体方式存在,而新种的形成和发展则有赖于群体遗传的变异。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它以孟德尔遗传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遗传因素,从而揭示群体的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演变趋势。
因此,它是数量遗传学理论和进化论的基础,也是进行作物群体改良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群体的遗传平衡一、孟德尔群体遗传学上的群体不是一般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指相互有交配关系的个体所构成的有机集合体。
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gene pool)。
在一个大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通常称这种群体为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
存在交配关系意味着群体内个体间有着共同的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内的基因可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在个体间得到相互交换。
在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虽有不同,而群体的总体所具有的基因则是一定的。
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称为群体的遗传结构。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每个个体传递给子代的并不是其自身的基因型,而只是不同频率的基因。
孟德尔群体与一般群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群体内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
因此,几乎所有的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都属于孟德尔群体,而自体受精动物及自花授粉植物构成的群体则只能属于一般的群体或称非孟德尔群体。
由许多群体所构成的生物集团叫群落。
群落中的群体间没有交配关系,群体间的相对独立性主要通过生殖隔离来实现。
二、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个体性状表现的遗传基础是个体的基因型。
而基因型决定于基因与基因的分离与组合,通过追踪基因在世代间的分离与组合及其所形成的基因型,可以推断性状表现在群体内个体间和家系水平的遗传与变异规律。
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习题和答案

精品文档.测量了肉用鸡的一个杂交组合及其后代的体重性状。
经初步统计得到以下体重的平均值1 )狭义遗传率。
和表现型方差。
试估算(1)广义遗传率。
(2平均体重(千克)方差0.1 母本P 0.7 10.5 3.3 父本P20.3 F 1.7 11.2 F 1.8 20.8 1.25 B 11.02.4B2世代方差的加权平均作为环境差的估计得:解答:将亲本和F1211???VV?VV0.3 5×0.3=+0.25×0.5+0.×0.250.1F1P2P1E444根据遗传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广义遗传率:VVV?3?0.1.22GEF275?0?h.??B21.VV F2P狭义遗传率:)?V2V?(V6.1.0)0(2?1.2?0.8?22B2FB1?h??0.5=N V2.1.212F,求这个品种内纯合正常苗1/252.在一个遗传平衡玉米群体内,矮化苗dd出现的频率为的频率。
若在苗期拔除全部矮化苗,问下一代各种基因型苗出现的频DdDD和杂合正常苗率。
251/R,-q=0.2=0.8显性基因频率=p=1-q=1解答:因为矮化苗基因频率=0.2,所以,22;=0.8=0.64正常苗DD 的出现频率D为:p 。
2pq=2×0.8×0.2=0.32杂合苗Dd的出现频率H 为q于是,1,n=拔除全部矮化苗后,下一代的隐性基因频率q=,在这里0nq n1?020. 3种苗的频率为:,所以下1 代=1=0.17,p-0.17=0.83=q112.1?02p2=0.6889=68.89%=D=0.83110.17=28.2% =2×0.83×H=2pq11122q=2.89%=0.17R=11.3的群体达到遗传平衡时,其基因型频率如何?D=0.38, H=0.12, R=0.5一个基因型频率为与原来群体基因型相同吗?为什么?H,将三种基因解答:根据遗传平衡群体三种基因型间数学关系的公式2?DH.精品文档120.0.275?2,因此可以判断这个群体不≠型频率代入公式计算,结果是5.0.38?011,隐性基因频0.440.38+×是平衡群体。
群体遗传与进化题库

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一、群体的遗传平衡1、孟德尔群体群体:相互有交配关系的个体所构成的有机集合体,又叫孟德尔群体。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体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群体的所有基因是恒定的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位点的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当环境条件或遗传结构不变时,基因频率在各世代不变,这是孟德尔群体的基因特征如:某一基因位点有2个等位基因A和a基因型:AA, Aa, aa个体数:ND, NH, NR N=ND+NH+NR频率:D, H, RA的数目: 2ND+NHa 的数目: 2NR+NH一个群体,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随机交配下去,即将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样的平衡群体具有什么特征呢?3、哈迪一魏伯格定律(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一代的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3)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 =p 2 H =2pq R =q 2 p +q =1哈迪一魏伯格定律的扩展:如果存在复等位基因,如3个等位基因A 、a 、a ’,设其频率分别为p ,q ,r ,且p +q 十r =1。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中,3个基因的频率与6种基因型的频率如果有下列关系,则认为平衡已经建立:如人类血型血型 基因型 频率A I A I A , I A I O p A 2+2p A p OB I B I B , I B I O p B 2+2p B p OAB I A I B 2p A p BO I O I O p O 2二、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1、突变uA ←————→ ap v q如果某一世代a=q, 则A=p=1-q(1)平衡时,qv = (1-q)uv up = —————q =—————u+v u+v(2)未平衡时, Δp =qv - pu(3)若A→a的突变不受其他因素的阻碍,则该群体最后将达到纯合性的a设A在某一世代为p0,则n代后的p n:p n =p0(1-u)n2、选择(1)淘汰显性性状能够迅速改变基因频率设一随机交配群体中,红花植株占84%,白花植株占16%则白花基因频率q = 0.16 = 0.4红花基因频率p = 1-0.4 = 0.6若将红花全部淘汰,则p=0 q=12、淘汰隐性性状,改变等位基因频率的速度就慢了。
群体遗传问答题

群体遗传学问答题1 什么是群体遗传学,什么是孟德尔群体?在南非由于施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和白人之间禁止通婚,是否属于两个孟德尔群体?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孟德尔群体:指一群能够相互繁殖的个体的组合,并且一个最大的群体不能超过一个物种的范围。
在南非由于施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和白人之间禁止通婚,因而属于两个孟德尔群体。
2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它们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因素,并由此来探讨生物的进化过程。
2. 群体遗传学的主要的核心问题:群体的基因频率为何变化,决定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作用于群体并导致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
3.群体遗传学研究不同世代中遗传结构的演变,品系间、品种间和亚种间的变迁(回交),各种新的生物品系和品种选育,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态性,濒危植物的保护。
4.人类群体遗传学主要研究单基因所决定的质量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3 群体遗传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群体角度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学科有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数量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
这些学科之间关系紧密,界线较难划分。
1.群体遗传学常用数学方法研究群体中的基因的动态,研究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群体大小、交配方式、迁移和漂变等因素对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平衡的影响。
2.生态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或影响的遗传学基础,常把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多态现象,以此验证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得来的结论。
3.进化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起源、遗传物质、遗传密码和遗传机构的演变以及物种形成的遗传基础等。
物种形成的研究也和群体遗传学、生态遗传学有密切的关系。
4简述群体遗传学的发展史1.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Hardy)和德国医生魏伯格(Weinberg)提出Hardy -Weinberg定律。
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总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基因型频率不改变,也意味着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第十章基因突变 (33)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复习题带答案

生物技术专业《遗传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请在空格内填上最恰当的字、数字、词或词组)1、A gene is a unit of heredity in a living organism. It normally resides on a stretch of DNA that codes for a type of protein or for an RNA chain that has a function in the organism. Generally, a complete gene should contain enhancer、promoter、5' Untranslated region> coding region and 3' UTR。
2. Gene expression is the making of specific proteins from specific nucleotide sequences,requiring two major stages,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3、基因突变依据其突变的起源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模式植物水稻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三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36—,其缺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22 __________ 。
6、对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离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差异及其所引起的遗传效应可分为三类,即加性效应、线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植物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的不育类型。
根据雄性不育发生的遗传机制不同,又可分为核不育型、细胞质不育型和核一质互作不育型等。
8、三系配套育种中的三系指的是—不育______ 系、—保持—系和—恢复________ 系。
遗传学第十一章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ppt

二、Hardy-Weinberg定律
(一)内容
当一个群体符合下述条件:群体无限大;每个 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 压力,则:此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 维持世代不变。简言之,在没有进化影响下,基 因一代一代传递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 率将保持不变。
• =1/80000 × 0.5 • =0.6 × 10-6
(三)迁移与遗传漂变 1、迁移 生物个体从一个群体转入另一个群体的过程。 基因流(gene flow): 生物或其配子迁移时将它 们的基因贡献给受纳群体的基因库,这一过程叫 基因流。
基因流的作用: (1)将新的等位基因导入到群体中。 (2)当迁入动物的基因频率和受纳群体不同时。基
1、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D; H; R.
2、基因频率的计算 多数情况下,常用基因频率来描述基因库。
(1)当一个座位上存在两个等位基因A,a时。
p=f(A)=(2AA+Aa)/2×个体总数 q=f(a)=(2aa+Aa)/ 2×个体总数
(2)由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基因频率。 p=f(A)= AA频率+1/2 Aa频率 =D + 1/2H q=f(a) = aa频率+1/2 Aa频率 =R + 1/2H
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时基因A频率p的改变
AA
初始频率
P2
适合度
1-s
选择后频率 P2(1-s)
相对频率 p2(1-s)
1-sp(2-p)
Aa 2pq 1-s பைடு நூலகம்pq(1-s) 2pq(1-s) 1-sp(2-p)
aa
合计
q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本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遗传 漂变、生殖隔离、地理隔离、进化树、进化速率、分子进化钟。 孟德尔群体: 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的结果, 孟德尔遗传因子可以各种方式从 一代传递给另一代的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该群体不是一些个体的简单集合体, 而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基因库: 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基因型频率: 任何一个遗传群体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所组成的, 在一 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体内特定基因座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 总数的比率,或称基因频率。 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 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 会 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 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 叫做随机 遗传漂变,或简称遗传漂变。 生殖隔离: 是指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 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 碍。生殖隔离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合子前生殖隔离,能阻止不同群体的成员间 交配或产生合子;②.合子后生殖隔离,是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生殖 隔离。这两种生殖隔离最终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的目的。 地理隔离: 是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发生的,例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 漠等,使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 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 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 交流。 进化树:采用物种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构建而成的一种树状结构, 可以表示不 同物种的进化关系和程度, 也称为种系发生树。 一般是当不同物种蛋白质的氨基 酸差异进一步以核苷酸的改变来度量时可用最小突变距离表示。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在某一段绝对时间内的遗传改变量, 一般可用不同 等 大分子的差异来估算进化速率。mtRNA和DNA物种的蛋白质、. 分子进化钟:利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ffi 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估算出的 分子进化速率,进而可以推断不同物种进化分歧的时间。 2. 什么是生物的进化?它和遗传学有什么关系? 答:生物进化是指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下, 生物体通过遗传、 变异和自然选 择并在隔离等因素的作用下, 由简单到复杂、 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 可从旧物 种中产生新的物种。 其中微观进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 宏观进化是指在 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 遗传学所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和机理, 进化论所研究的是生物物种 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每个物种一般具有相当稳定的遗传特性, 但新种的形成和发 展则有赖于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明确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 传规律, 而且可从分子、 细胞、 个体和群体各个不同水平认识了遗传和变异的实 质,为认识和控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阐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 因和历史进程, 是研究进化论问题的必要基础。 近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更使进化 论从分子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根据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采用实验方法人工 创造和综合新的物种和新品种。 如采用远缘杂交和细胞遗传分析等方法, 已能清 楚地说明小麦、棉花、烟草和芸苔属等物种的进化过程。因此,生物的进化是群 体在遗传结构上的变化, 人类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可以通过遗传学的研究不断向 前发展。 3.拉马克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他们的进化观点还存 在哪些不合理性? 答: 拉马克写了一本《动物学哲学》 ,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原理来解释 生物的进化。他认为动物和生存条件的改变是引起遗传特性发生变异的根 植物 本 原因。而外界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形式,对于和低等动物的 植物 影 响是直接的, 如水生毛茛生长在水面上的叶片呈掌状, 而生长在水面下的叶片呈 丝状;而对于具有发达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则是间接的, 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 首先引起动物习性和行为的改变,然后促使某些器官使用的加强或减弱。这样, 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逐渐得到发展。 但没有认识到选择在新物种或 新类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仅认为动物和的生存条件的改变是引起遗传 植物. 特性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达尔文把选择的作用提到首要地位, 认为新种的形成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 必 须经过长时期的选择和积累作用, 才能够形成新的物种。 达尔文还提出性状分歧 来解释物种的形成过程, 认为物种和变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不同变种之间的差异常常比各物种之间的差异要小些, 而变种乃是孕育中或正在 形成的物种。 达尔文学说的核心是选择, 而作为选择的材料则是种内个体间的微 小差异。 在自然条件下, 对于比较适应于条件的个体微小差异的选择和积累, 这 就是自然选择。 在生物科学中, 从这种观点认识生物发展和进化的, 称作达尔文 主义。但该进化观点认为生物体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构成, 环境条件的变化只 能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 这种把生物体绝对化地划分为种质和体质的结果是 否定了获得性状遗传, 仅认为选择作用是形成新物种或新类型的主导因素, 未考 虑到生物的进化可以是突变、 基因重组、 选择和隔离等不同因素单独或共同起作 用,更未考虑到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这一情况。 4.什么是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怎样?
答:在自然界, 一个种或变种内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和繁殖过剩, 加上自然产 生的一些变异更会加剧个体间的差异, 其结果必然产生生存竞争, 一些强者或能 够更好适应当时环境的个体在竞争中就能够获胜而得以生存。 一般生物在发展过 程中,如果新的变异类型比其它类型更适应环境条件, 就能繁殖更多的后代, 逐 渐代替原有类型而成为新的种。 如果新产生的类型和原有类型都能生存下来, 不 同类型分布在它们最适宜的地域, 成为地理亚种。 反之, 当新的类型不及原有类 型,就会被淘汰。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认为由种内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 是解释物种起源和生物 进化的主要动力。 由于新种的形成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 这些变异必须经过长时 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 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所以自然选择是生物界进化的主导 因素,而遗传和变异则是它作用的基础。 5.什么是遗传的平衡定律?如何证明?
答: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 如果没有其它因素 (如突变、选择、迁移、 遗传漂变等)干扰,则等位基因频率及三种基因型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 不变。此事实为德国医生魏伯格和英国数学家哈迪在 1908 年分别发现,故称为 “哈迪 -魏伯格定律” 证明:设一群体的等位基因 A1和A2的频率分别为pl和p2 (p1+p2=1), 3 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A AA AA 221112
种基因型产生配子频3因为这如果进行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能达到平衡。 率是::Ai A : 2于是可得到以下结 如果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时,配子 间的结合也是随机的, 果:. 雄配子及其频率 雄配子及其频率 A : pA: P2112 p = p X = p X AA : Appp: AAp
1111111112:= p : = pp X p: p : ApAAAAC p2 11222222122
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下代 3 AAA AA A221112
该群 种基因型的频率完全一样,3这个频率是和上代所以就这对基因而言, 体已经达到平衡。. 6•有那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答:在自然界和栽培条件下,有着许多可以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如突变、 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生物发生进化的原因, 其中突变和 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7. 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答:基因突变对于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或生物进化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 它供给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没有突变,选择即无从发生作用;第二,突变本身 就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一种力量。 如一对等位基因,当基因A1变为A2时,群 体中A1频率就会逐渐减少、A2频率则逐渐增加。假如长期连续发生 A1-A2的 突变,最后这一群体中A1将完全被A2代替。这就是由于突变而产生的突变压。 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已表明,物种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往往涉及一系列基 因的不同以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 为了保证物种的进化和一定的稳定性, 在不同物种或群体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隔离方法。主要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 离等,可以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最终形成新的物种,促进生物进化。 因此,隔离是巩固由自然选择所累积下来的变异的重要因素, 也是保障物种形成 的最后阶段,在物种形成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8. 什么叫物种?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答: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以及 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防止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物种的形成: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 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物种是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以及隔离等因素的作用下, 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从旧物种中产生新的物种。其中微观进 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在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 因此,生 物进化是群体在遗传结构上的变化。 旧的物往往先形成亚种,一种是渐变式的,物种的形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种需在一个很长时间内逐渐累积变异而演变成为新的物种, 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 形式;另一种是爆发式,这种方式是在短期内以飞跃形式从一种物种变成另一种 物种,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一般也不经过亚种阶段,主要通过染色体的 变异或突变以及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 在自然界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这是 高等,特别是种子的形成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 植物植物 9 •多倍体在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