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合集下载

地震概论第一章1

地震概论第一章1
作者:赵克常
四、古代中国的地震工程
• 在抵御地震灾害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许 多极为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表现在工程选 址、地基、结构以及材料等许多方面,在应 急避震、易损性,以及震后重建等方面也有 不少详细的记载,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历强震而不倒的古建筑:山西洪洞县广胜寺 飞虹塔、应县木塔、赵州桥、天津蓟县独乐 寺观音阁等等
作者:赵克常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预防与减轻自然灾害 (地震、海啸等) • 资源、能源探测
(水资源、矿藏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 考古 • 工程建设 • 国防安全 • 反恐
作者:赵克常
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的调查
作者:赵克常
地下核爆破的侦测与监测
作者:赵克常
第二节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作者:赵克常
地球科学
大地测量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空间物理学
气象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海洋学
地震学
学科划分简明图
火山学
地磁学
地电学
地壳构造物理学
重力测量学
地热学
作者:赵克常
地球宇宙学 地质年代学
地质学 水文学
Sections of AGU
(America Geophysical Union)
• Atmospheric Sciences • Biogeosciences • Geodesy • Geomagnetism and Paleomagnetism • Hydrology • Ocean Sciences • Planetary Sciences • Seismology • Space Physics and Aeronomy • Tectonophysics • Volcan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logy

地震学期末复习整理

地震学期末复习整理

复习提纲1、全球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有什么特点?如何利用现在对地球结构的了解解释这种特点? 呈带状分布。

无论是震源几何位置(地理的、深度的)、震源强度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的空间分布均与板块学说中的大断层十分一致。

断层说是板块学说的组成部分,板块学说中的断层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震活动。

板块学说的主要论点:①软流层(热、粘)上驮着岩石层(冷、脆)一起移动;②海岭~张裂、发散;③海沟~腑冲、消没④转换断层~剪切、滑移;⑤各板块绕轴旋转。

2、根据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公式bM a N -=log ,估计某地区所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假定a=6.7,b=0.9)3、评定地震烈度的主要标志有哪些?1)自然景观的变化 2)建筑物的破坏 3)人和动物的反应4、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观测点与震源点之间的距离、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类型、调查人本身的因素、当地人对地震的经验等5、地震烈度和震级的区别?地震烈度:按一定的宏观(野外场地调查)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称之为地震烈度。

通常用I 表示。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仪器观测),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量度,常用字母M 表示。

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地震强度的,根据统计结果,震级M 和震中烈度I0之间有下列关系: 0321I M +=6、全球地震带的分布特征,三个主要地震带?全球的地震带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边缘地区,即海洋构造和大陆构造的过渡地区。

全球80%的浅震,许多中源地震和差不多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包括大部分灾难性地震。

(2)欧亚地震带沿欧亚大陆南部展布,欧亚地震带内也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它是最宽的地震带。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内。

(3)海岭地震带几乎包括全部海岭构造地区,沿洋中脊展布,又称为洋中脊地震带,它是最长的地震带。

7. 哪个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2023年地球概论题库参考答案汇集要点

2023年地球概论题库参考答案汇集要点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完整版)test01一、填空题:1.春分点2. 光球、色球和日冕3.①阿坦型, ②阿波罗型, ③阿莫尔型4.①地心说, ②日心说, ③无心说5.木星与火星, 谷神星6.光年(ly)和秒差距(pc)7.①恒星周年视差, ②恒星光行差, ③多普勒效应8.①共面性②近圆形③同向性9.①初亏②食既③食甚④生光⑤复圆。

10.①类星体②脉冲星③星际分子④微波背景辐射。

二、判断题2对7对10对三、选择题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A 10C四、绘图、计算、简答题图:3.答: 纬度: H=90°-(地理纬度-太阳赤纬)65°44´=90°-(地理纬度-10°16′)解得: 地理纬度=34°32′N经度: 本地太阳视时为12h, 平时=视时-时差=12h-(-10m30s)=12h10m30s 北京时间为东经120°E的地方平时,本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为12h10m30s-6h30m=5h40m30s 换算为经度差为5×15°+40×(0.25)°+30×(0.25)′=85°7′30″该地的地理位置为(34°32′N, 85°7′30″)4.答: 按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周期协调, 历法有三种。

阴历、阳历、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夏历)属于阴阳历。

但尚有其独特之处, 具体表现在:①强调逐年逐月推算, 以月相定朔望, 大小(以合朔为初一, 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 无中气为闰月)。

②二十四气(属于阳历)与阴阳历并行使用, 阴阳历用于平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

③干支记法, 60年循环。

5.答:地外行星比地球离太阳更远,它们的轨道在地球轨道外面。

地外行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长, 本地球在轨道上公转一周时, 地外行星只在轨道上走一段弧。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四章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四章
地震概论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反演问题 反演地震层析成像与地球内部三维结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第一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一、探索的历史
• 在古代,地心被神化地描绘成地狱之火。 • 古希腊时,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过球形大地的观点,埃拉托 色尼则第一个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地球赤道的长度。 •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才 宣告确立。 • 1666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对地球认识的新阶段的开始。 牛顿和惠更斯同时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圆的理论,牛 顿的重力原理也提供了测定地球密度的一种途径。把整个地球内部的平 均性质与已知岩石的密度比较,可以得到对地球组成情况的初步近似估 计。 • 1798年,英国的卡文迪什勋爵确定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45,比普通岩石 的密度大一倍。差异如此之大,表明在地球内部决没有空洞,那里的物 质必定是非常致密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另外一个有关地球内部状态的重要线索是由日月引力 造成的海洋潮汐提供的。如果地球内部差不多都是液体的 话,地球的岩石表面将像大洋潮汐一样涨落,其结果是在 海岸边会看不到潮的涨落。1887年一个优秀的地球物理学 家乔治· 达尔文从主要海港的潮的高度得出结论:“认为 地球内部是流体的假说不可取”。他推理地球深部的总体 刚度虽然不像钢那样大,但仍是相当可观的。 经过进一步精心推敲,地球物理学家们作出了简单曲 线,估计从地表到地心巨增的压力对密度的影响。1897年 维歇特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地球内部可能由围绕着一个铁 核的硅酸盐地幔组成。

地震概论10

地震概论10

3.陷落地震
地震概论第8章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 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地震
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 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 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2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二、地震烈度
地震概论第8章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 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 度。用Ib表示。
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确定。
地震波
地震概论第8章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 横波(S波) 纵波(P波)
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
波速慢,100-800m/s
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
波速快,200-1400m/s
瑞利波 面波 勒夫波
杂波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 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 主要由面波造成。
§1.5 地震的破坏作用(震害现象)
一、直接灾害:
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 波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1、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错动、塌陷、喷水冒砂等;
地震概论第8章
2、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地震概论地概笔记1号

地震概论地概笔记1号

知识要硬才会有力量,如果不应用那只是一种负担。

不然北大的老师为什么没什么力量。

第一章地震介绍✧中国多地震国家,死亡超过20万世界6次,中国4次。

地震两面性。

唐山、海南、华县、汶川)✧9.11双子塔倒塌。

原因:不是豆腐渣,钢结构混凝土少,不防高温,火烧。

✧震级是微观标准,用仪器测量,表示的真能量传播。

烈度是宏观标准,实际强度。

✧地方震(100公里以内)、近震、远震(1000公里以外)✧李嘉诚的书要多看3.4 地概看电影《大地震》3.11 第二章地震波✧复习:小地震大灾害(板块密度大)✧地震分类:大小分,深度分,距离分。

一、波的性质✧波的性质;横波(切变)纵波;气体和液体只能传播纵波。

(因为没有剪切效应),外核是液体剪切力:只作用在固体表面上的力。

(力的方向和受力面平行)平面球面波:太阳光1、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线和波阵面垂直。

2、在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的任何一个小部份,都可视为平面波。

波面为平面/球面波/柱面波驻波:两列频率相同的想干波相遇✧波长大于介质分子间的距离是介质才是连续的;若小于,不连续,不能传播弹性波✧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上限✧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波线和波振面垂直✧在任意时刻,波面有很多个,最前面的波面是波前,波前只有一个✧波动是不同频率波的混合;光线描述光的传播。

✧我们认为地球介质是:均匀连续的,✧研究地震波传播时间很短时可以假定为:完全弹性体✧研究地震发生:脆性、二、地震波✧弹性介质:(塑性不能回复,)✧杨氏模量/泊松比/体变模量/切变模量✧波动方程:体积变化引起纵波,对方程求散度,求旋度✧P波S波差异1)纵波P波比横波S波速度快根号3倍;2)质点振动方向互相垂直;3)p波垂直分量较强,s波水平;4)s波低频成分丰富;5)天然地震震源破裂以剪切破裂和剪切错位为主。

6)P波无旋波通过,质元无转动而有体积变化;s波无散等容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面波的振幅急剧衰减,地震记录上面波的振幅大于体波✧在圣保罗大教堂的耳语长廊或者天坛回音壁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周期越大的波渗透深度越大✧半无限不均匀介质不产生勒夫波,瑞利波无频散✧到达顺序:P波,S波,love面波,Rayleigh面波,尾波3.18第三章首波、侧面波3.25第三章第一节✧费尔马原理:地震波传播的路是走时最短的路线,但是只适用于高频/短波(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尺度)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高频近似: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尺度✧地震射线:能量分布呈高斯分布,能量束的宽度(能量达到某一标准的分布范围)反比于频率,高频时,能量束成为线✧首波(地震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与直达波,超过一定临界距离,首波先于直达波到达。

周四班地概地震概论考题回忆版 byzjf

周四班地概地震概论考题回忆版 byzjf

周四班地震概论2017秋季回忆版——光华张俊锋2*26 = 52:选择题1.预计21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 1500万2.地震差两级,振幅差别多少: 100(注意和能量区分开)3.世界地震多发的个国家:智利、秘鲁、意大利、土耳其、日本4.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深海、浅源、逆断层5.最古老的海洋板块大概是 2亿年6.地震裂痕东西向,面朝东方,左手边是上盘,那么地震断层走向方向是 270°7.哪一个不能用于测量深源地震? MS8.《大地震》里没有发生的次生灾害是:瘟疫9.地震深度为400km的地震是:深源地震10.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精髓:以柔克刚11.九寨沟地震是什么断层:走滑断层判断题:1.地幔被视作固体2.大风一定会引发大风暴;地震不一定引发海啸3.大地震所有的能量比小地震所有能量少4.四川地区人们需要抵抗七级地震进行抗震措施5.地震台在天文台附近是为了获得准确时间6.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科学理论的检验7.九寨沟地震和汶川地震属于同一断裂带填空题:1.1522年麦哲伦环游地球,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1915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浮假说3.环太平洋有全球80%的地震,其中日本占环太平洋60%4.单点P波速度8km/s,S波4km/s,到达间距15s,则相距120km5.基本烈度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6.震中距测的偏差10km;震深为20km7.汶川地震相当于1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8.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km简答题:2*41.海啸预警的机制科学性2.简述发现地壳的原理简答题: 1*12请简述P波和S波的差异论述题: 1*10一个地区发生地震之前发生了两年大旱,一年大涝,另一个地方则是两年大涝,一年大旱。

你认为大旱和大涝与地震发生有没有关系?计算题:6+12 = 181.地球直径为d,假定地球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物体,其中P波在地幔中运行速度为V,请求出震相为PPP的波的走时。

2.上课讲过的题目,第九章课后第三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填空与判断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D)。

A、大B、小C、横波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

A、弹性B、塑性第三章地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

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

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