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拟计算整个过程

数值模拟计算整个过程
数值模拟计算整个过程

数值模拟计算的整个过程

数值模拟计算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过程:

一.建立模型(应用软件:CAD工具如PRO/E,Bladegen等)

几何生成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几何生成

1.1 几何区域的规划几何的生成可以是一个整体部分,但是有时为了网格划分时的方便可以把几个分成几个部分生成,例如轴流泵几何的生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进水流道、叶轮、导叶和出水流道(图1.2),离心泵几何分为三个部分:进口端,叶轮,窝壳(图1.2)。

图1.1 轴流泵几何

图1.2 离心泵几何

1.2几何生成的方法

1.2.1泵的叶轮和导叶部分可以根据各自的木模图使用BLADEGEN较为方便的生成

1.2.2而其他部分则可以通过Pro E等三维CAD工具生成,其中离心泵窝壳由窝壳木模图先将各断面绘制成型,再利用扫掠的方法成型。

1.3.几何输出

1.3.1从PRO/E中导出文件时可以选择保存成igs格式,也可以保存成stp格式,在导出时按其默认格式保存,即igs格式的保存成面的形式,stp格式的保存成体和壳的形式。

1.3.

2. 进出水流道部分(轴流泵),进口端(离心泵)要做适当的延伸。

1.3.3 从PRO/E中导出之前可以可以改单位,或者明确几何生成时所用单位,以便导入。

1.3.4各部分的特征位置的坐标要明确,如几何中心,原点,以便各部分导入后的合并。

二.网格划分(软件: ANSYS ICEM )

网格划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2.1. 几何检查及修复通过检查几何命令检查几何并将错误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修复(以轴流泵出水流道为例,见图2.1)

图2.1(a)轴流泵出水流道几何检查

图2.1(b)修复后的轴流泵出水流道几何

2.2 设置part

图2.2设置part

2.3. 建立物质点(生成四面体网格时必须)

图2.3建立物质点

2.4. 设置网格大小,生成网格

2.4.1六面体网格的生成。

分块六面体网格生成主要是分块的思想,一般不外乎O型,C型,H型,J型。就叶轮以及导叶,对包角较大的叶片采用J型,包角小的则采用H型网格,往往为提高质量可以在叶片表面附着一层O型网格;对于离心泵的窝壳采用C型网格,其割舌部分用C型网格;对于轴流泵进出口流道的拓朴结构可以根据具体几何形状划分块,可参照附图(图2.4)。

出水流道网格块结构和生成网格

叶片J网格拓扑和生成网格

导叶H型网格拓扑和生成网格

图2.4 网格拓扑和生成网格

2.4.2 近壁网格处理

近壁面的网格需要加密,以满足y+的要求。

对于k ε-模型,y+值一般要求在100这个量级,Y+的具体要求如下:

对于k ω-模型,y+值一般要求在1这个量级,一般为4~5。

因此需要控制第一层网格的大小及近壁网格的数量。第一层网格大小的估算公式如下

此外须在近壁区δ厚度的范围内添加足够的网格数,要求如下:

其δ的估算公式为

设置方法以下图为参考,首先确定通过上面的估算公式计算δ及wall y ,进行对块上网格的设置,并生成非结构网格,此时第一层网格的大小为δ,然后根据公式normall N wall y δα

=,计

算网格增长率α,根据α将此时的第一层网格切成normall N 份即可。

图2.4.1近壁面网格切分

2.5 网格检查及修复

对于六面体网格,在未生成非结构化网格之前在blocking 选项卡中进行网格质量的检查及光顺,对于生成非结构化网格之后的网格及四面体网格在edit mesh 选项卡中进行网

格质量检查。

四面体网格可以通过网格光顺工具来提高网格质量,但不易调整。六面体网格需要通过调整块节点的位置来提高网格质量;块节点的调整需根据几何形状具体调整。也可以通过edit mesh中的选项卡中的工具进行网格修复。

一般而言按照quality方式进行网格质量检查时推荐quality大于0.3。

存在的问题:1)综合网格质量quality是如何定义的,其值大于0.3的依据尚不明确2)网格质量判定除了quality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图2.5 网格质量检查及光顺

2.6. 导出网格

首先要将网格转化成非结构网格(仅指六面体),再在output选项卡中选择求解器,再输出网格。

图2.6 网格输出

三.CFX的计算

3.1 建立一个simulation

打开CFX进入CFX-pre,在file菜单中建立一个new simulation,选择general model进

入CFX-pre的界面。

3.1.1 导入网格

进入mesh选项卡,选择import mesh或从file菜单中选择import mesh,进入网格导入界面。在网格导入界面中,选择definition选项卡,在mesh format中的下拉菜单中选择ICEM CFD,在file中,选取所要引入的网格,并在mesh units中正确选择单位(见图3.1.1)。一般轴流泵分进水流道,叶轮,导叶以及出水流道四个部分的网格;离心泵分为叶轮,窝壳以及入口扩充断的三个部分的网格。

图3.1.1网格导入

由于各部分网格在几何造型时,位置安排不一定统一,以及导叶或者叶轮部分网格可通过Turbogrid或者ICEMCFD中生成一个流道的网格,所以网格在导入后需要调整位置,复制叶轮网格等操作。对需要调整的部分在mesh选项卡中用鼠标右键单击该部分网格选择Transform,此时需要调整的网格部分变为绿色,并在窗口左下方definition选项卡中选择Transformation的类型,对于需要移动的部分选择translation选项,可以通过调整移动坐标来移动该部分;对于需要旋转的部分选择rotation选项,通过对旋转轴及旋转角度设定可以旋转网格。对于单一流道的叶片网格在旋转的同时需要重复拷贝该部分网格,需选择Multiple copy选项,拷贝n-1个,n为叶片或者导叶的数量,并选择Glue Matching Assumbles,这样可以将拷贝后的各部分网格合并为一个整体,这个必须保证相应边上网格完全一致,否则会产生多余的面。(见图3.1.2)

图3.1.2网格调整

3.1.2计算定义

在tool菜单中选择Turbo mode进入叶轮机计算模式,在basic设置中选择旋转轴及坐标系。

进入component definition,建立一个新的component,在弹出的new component菜单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静止或旋转的类型,其中叶轮为旋转部分,需定义转速,转速方向定义根据右手法则,其余部分为静止部分。在mesh volume框体中的下拉菜单里选择相应的网格部分。如果在网格面定义时命名规范则在turbo model中region information 会自动适配相应的区域,并对该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定义。

进入physical definition框体,选择计算类型(定常、非定常,非定常需定义参数)、湍流模式及进出口边界条件,对于非定场计算需设置time step及total time,time step根据CFL

数预先估计。一般选择mass flow inlet p-static outlet给定入口流量及出口静压值。

图3.1.3计算定义

进入interface definition 定义interface,其中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之间的类型是frozen rotor,静止部件之间是none。

进入boundary definition,定义边界条件,一般系统会自动的根据前面的设置自动定义边界条件,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义。

以上部分参见图3.1.3。

进入general mode,根据需要设置迭代次数及残差。残差推荐是1e-4。可以在Solve control 中可以选择时间步(timescal control和physical timescal,其中physical timescal为转速分之一)。见图3.1.4。

保存设置。

图3.1.4 solver control 定义

3.2进入计算

在菜单栏中选择write solver file 按钮,弹出write solver file对话框,见图3.1.5,选择ok,进入CFX-solver界面(见图3.1.6),选择start run 进入计算。

图3.1.5 write solver file对话框

图3.1.6 CFX-solver界面

CFX设置中存在问题的部分:

1)在定义interface时,对于动静之间的interface其transformation type有时需设置为none 才可以计算,否则会提示出错。

2)入口湍流强度该如何定义。

3)出口边界为opening和outlet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附件一:CFX中设置的具体操作如下:

a.创建区域

1

mod

mod

mod...

location js

domaintype fluid domain

general options

fluid list water

domain

domainmotionoption stationary

heattrancefer el option none

fluid el

turbulence el option k

d

creat adomain

ε

?→

?

??

?

??

?→

??

→??

?

?

?→

?

??

→-

??

?

2

()

mod

mod

mod...

location impeller

domaintype fluid domain

general options

fluid list water

omain

domainmotionoption rotationary

heattrancefer el option none

fluid el

turbulence el option kε

?→

?

??

?

??

?→

??

→??

?

?

?→

?

??

→-

?

?

注意转速方向

3

mod

mod

mod...

4

location guide

domaintype fluid domain

general options

fluid list water

domain

domainmotionoption stationary

heattrancefer el option none

fluid el

turbulence el option k

g

domain

ε

?

?→

?

??

?

??

?→

??

→??

?

?

?→

?

??

→-

??

?

mod

mod

mod...

location cs

domaintype fluid domain

eneral options

fluid list water

domainmotionoption stationary

heattrancefer el option none

fluid el

turbulence el option k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设置边界条件

1det boundarytype inlet basic settings location name inlet creat boundary domain domain mass and momentum boundary ail ??→???????→???→?????→???????????????

质量流量速度入口wall 1noslip det boundarytype basic settings location name wall creatboundary domain domain boundary ail smoothwall ?????????????????????????????→→→→

opening out 1det boundarytype outlet basicsettings location name let creatboundary domain domain massand momentum boundary ail ??????????????????????????????????????????→→→→()质量流量相对压力

C.建立交界面

int erface domain domain1int erface side1region list interface11creat int erface name interface domain domain2int erface side2region list interface12int mod type fluid fluid erface els option general connecti →→??→?→→??→?→(1)/on framechange mixing option frozenrotor ??????????→?int erface domain domain2int er faceside1region list interface21creat int erface name interface domain domain3int er faceside2region list interface22int mod type fluid fluid erface els option general connecti →→??→?→→??→?→(2)/on framechange mixing option frozenrotor

??????????→? int erface domain domain3int erface side1region list interface31creat int erface name interface domain domain4int erface side2region list interface32int mod type fluid fluid erface els option general connecti →→??→?→→??→?→(3)/none on framechange mixing option ??????????→?

d.设置时间步、收敛精度及迭代次数

(,..)max int solve ax convegencecriteria arg ()advection schemeoption high resolution up wind erations timescalecontrol fluid timescalecontrol control physical timescale residual type residual t et ?→?→????()转速分之一(RMS,M )收敛精度???????????

CFX的流场精确数值模拟教程

基于CFX的离心泵 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基于CFX的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泵内部的流动特征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应用 CFX 软件的科研人员还较少,所以将CFX 使用的基本过程加以整理供初学者参考。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CFX数值计算的完整流程 、基于ICEM CFD勺离心泵网格划分 2.1导入几何模型 2.2修整模型 2.3创建实体 2.4仓U建PRAT 2.5设置全局参数 2.6划分网格 2.7检查网格质量并光顺网格2.8导出网格—选择求解器2.9导出网格 、CFX-Pre设置过程 3.1基本步骤 3.2新建文件

3.3导入网格 3.4定义模拟类型3.5创建计算域3.6指定边界条件3.7建立交界面

3.8定义求解控制 3.9定义输出控制 3.10写求解器输入文件 3.11定义运行 3.12计算过程 四、CFX-Post 后处理 4.1计算泵的扬程和效率 4.2云图 4.3矢量图 4.4流线图 2.1导入几何模型 在ICEMCFD软件界面内,单击File宀Imort Geometry^STEP/IGES(—般将离心泵装配文件保存成STEP格式), 将离心泵造型导入I C E M如图3所示。 图3导入几何模型界面

2.2 修整模型 单击Geometry^Repair Geometry 宀Build Topology,设置Tolerenee,然后单击Apply,如图 4 所示。拓扑 分析后生成的曲线颜色指示邻近表面的关系:gree n =自由边,yellow =单边,red =双边,blue =多边,线条 颜色显示的开/关Model tree T Geometry T Curves T Color by cou nt,Red curves 表示面之间的间隙在容差之 内,这是需要的物理模型, N41 f !孕ECHH 匚丁E> !1 Z-和-1 :z? ...... ....................... 兰直卤* 百曲gw 卜宀-im * Q涕曲空JIT^J 厂社tt-sfri- Piwpe^ifl-5 CorFklr air^ i Cphcri s Quip^jr 匸* JO 匸叭和皈X XWM X ■an. y% wn- Yellow edges 通常是一些需要修补的几何。 亠 图4修整模型界面 2-3 创建实体单击Geometry^Creade Body,详细过程如图5所示。

哈工程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传热学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杨达文2011151419 赵树明2011151427 杨文晓2011151421 吴鸿毅2011151416

第一题: a=linspace(0,0.6,121); t1=[60+20*sin(pi*a/0.6)]; t2=repmat(60,[80 121]); s=[t1;t2]; %构造矩阵 for k=1:10000000 %理论最大迭代次数,想多大就设置多大S=s; for j=2:120 for i=2:80 S(i,j)=0.25*(S(i-1,j)+S(i+1,j)+S(i,j-1)+S(i,j+1)); end end if norm(S-s)<0.0001 break; %如果符合精度要求,提前结束迭代else s=S; end end S %输出数值解 数值解数据量太大,这里就不打印出来,只画出温度分布。 画出温度分布: figure(1) xx=linspace(0,0.6,121); yy=linspace(0.4,0,81); [x,y]=meshgrid(xx,yy); surf(x,y,S) axis([0 0.6 0 0.4 60 80]) grid on xlabel('L1') ylabel('L2') zlabel('t(温度)')

.60.66666777778L 1 L 2t (温度)

A0=[S(:,61)]; for k=1:81 B1(k)=A0(81-k+1); end B1 %x=L1/2时y方向的温度 A1=[S(41,:)] %y=L2/2时x方向的温度 x=0:0.005:0.6; y=0:0.005:0.4; A2=60+20*sin(pi*x/0.6)*((exp(pi*0.2/0.6)-exp(-pi*0.2/0.6))/2)/((exp(pi*0.4/0.6)-exp(-pi*0.4/0.6) )/2) %计算y=L2/2时x方向的解析温度 B2=60+20*sin(pi*0.3/0.6)*((exp(pi*y/0.6)-exp(-pi*y/0.6))/2)/((exp(pi*0.4/0.6)-exp(-pi*0.4/0.6))/ 2) %计算x=L1/2时y方向的解析温度 figure(2) subplot(2,2,1); plot(x,A1,'g-.',x,A2,'k:x'); %画出x=L1/2时y方向的温度场、画出x=L1/2时y方向的解析温度场曲线 xlabel('L1');ylabel('t温度'); title('y=L2/2'); legend('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2); plot(x,A1-A2); %画出具体温度场与解析温度场的差值曲线 xlabel('L1');ylabel('差值'); title('y=L2/2时,比较=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3); plot(y,B1,'g-.',y,B2,'k:x'); %画出y=L2/2时x方向的温度场、画出y=L2/2时x方向的解析温度场曲线 xlabel('L2');ylabel('t温度'); title('x=L1/2'); legend('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4); plot(y,B1-B2); %画出具体温度场与解析温度场的差值曲线 xlabel('L2');ylabel('差值'); title('x=L1/2时,比较=数值解-解析解'); y=L2/2时x方向的温度: 60 60.1635347276130 60.3269574318083 60.4901561107239 60.6530189159961 60.8154342294146 60.9772907394204 61.1384775173935 61.2988840936779 61.4584005332920 61.6169175112734 61.7743263876045 61.9305192816696 62.0853891461909 62.2388298405943 62.3907362037523 62.5410041260577 62.6895306207746 62.8362138946214 62.9809534175351 63.1236499915702 63.2642058188844 63.4025245687647 63.5385114436490 63.6720732440951 63.8031184326565 63.9315571966177 64.0573015095482 64.1802651916318 64.3003639687311 64.4175155301449 64.5316395850212 64.6426579173846 64.7504944397430 64.8550752452343 64.9563286582797 65.0541852837075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受热面设计时的布置数量,从而影响锅炉的实际出力、蒸汽参数和燃烧温度。正确计算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关键之一,也是区别于煤粉炉的重要方面。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日益成熟,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许多著名的循环流化床制造公司和研究部门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使用的设计导则。 但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的可以用于工程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对CFB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入的研究,长江动力公司、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也对CFB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报导,考虑工程上的方便和可行,本章根椐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整理,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为了了解CFB锅炉传热计算发展过程,也参看了巴苏的传热理论和计算方法,浙江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的传热计算与巴苏的相近似。 4.1 清华的传热理论及计算方法 4.1.1 循环流化床传热分析 CFB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大大高于煤粉炉,而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一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口处的物料浓度C p,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而炉膛不同高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高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高、上部低。近壁区贴壁下降流的温度比中心区温度低的趋势,使边壁下降流减少了辐射换热系数;水平截面方向上的横向搅混形成良好的近壁区物料与中心区物料的质交换,同时近壁区与中心区的对流和辐射的热交换使截面方向的温度趋于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壁区物料向壁面的辐射加强,总辐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在计算水冷壁、双面水冷壁、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时需采用不同的计算式。物料浓度C p对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都有显著影响。燃烧室的平均温度是床对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床温的升高增加了烟气辐射换热并提高烟气的导热系数。虽然粒径的减小会提高颗粒对受热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条件下,燃烧室内部的物料颗粒粒径变化较小,在较小范围内的粒径变化时换热系数的变化不大,在进行满负荷传热计算时可以忽略,但在低负荷传热计算时,应该考虑小的颗粒有提高传热系数的能力。 炉内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如鳍片的净宽度、厚度等,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鳍片宽度对物料颗粒的团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宽度与扩展受热面的利用系数有关。根

热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传热学3汇总

四、非线笥问题迭代式解法的收敛性 每一层次上满足迭代法求解的收敛条件+相邻次间代数方程的系数变化不太大(亦即未知量 的变化不太大J多数情形下非线性问题迭代式解法是可以收敛的)。 使相邻两层次间未知量变化不太大的措施: 1欠松弛迭代常用逐次欠弛线迭法(SLUR):一组临时系数下逐线迭代求解+对所得的解 施以欠松弛,再用欠松弛后的解去计算新的系数,常数,以进入下一层次的迭代。 实施:常把欠松弛处理纳入迭代过程,而不是在一个层次迭代完成后再行欠松弛。 .(n 1)川).'a n bt n b t p =t p (t p ) a p (先)t p n1) = 7a n b t n b b (1一?)屯t p n) co o a'p t p n 9 、a n bt n b b' a'p -a^ ■, b' = b (^ )(a p )t p n),用交替方向线迭代法求解这一方程,就实现了SLUR 的迭代求解。为一般化起见,上式中t n b上没有标以迭代层次的符号(J, GS时不相同)。 2、采用拟非稳态法 前面已指出,稳态问题的迭代解法与非稳态问题的步进法十分相似。对于非线性稳态问题, 从代数方程的一组临时系数进入到另一组临时系数亦好象非稳态问题前进了一个时间层,非稳态问题的物理特性:系数热惯性越大(a; = PM v/也I ),温度变化越慢,仿此,对稳态非线性 问题,可在离散方程中加入拟非稳态项,以减小未知量托两个层次间的变化,即 由 (=a n b -S p:V)t p n。= Ua n bt n b b=(3a n b - S p:V a;)t p n。=二a n bt n b b a p tf Za n bt n b - b - a;t p n) (n 1) t p o Ea n b -S p心V +a p 一直进行到t p,t n b收敛,虚拟时间步的大小通过计算实践确定。 3、采用Jacobi点迭代法 中止迭代的判据(该层次迭代)除前述变化率判据外,还可以规定迭代的轮数,例如规定进 行4-6次ADI线迭代就结束该层次上的计算。此时,用收敛速度低的丁迭代也就起到了欠松弛的作用。 五、迭代法的收敛速度 1收敛速度 对给定的代数方程组(包括是临时系数的情形),采用不同的迭代方法求解时,使一定的初始误差缩小成:?倍所需要的迭代轮数K是不相的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2014011673

数值计算大作业 一、用数值方法求解尺度为100mm×100mm 的二维矩形物体的稳态导热问题。物体的导热系数λ为1.0w/m·K。边界条件分别为: 1、上壁恒热流q=1000w/m2; 2、下壁温度t1=100℃; 3、右侧壁温度t2=0℃; 4、左侧壁与流体对流换热,流体温度tf=0℃,表面传热系数 h 分别为1w/m2·K、10 w/m2·K、100w/m2·K 和1000 w/m2·K; 要求: 1、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 2、写出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的差分方程; 3、给出求解方法; 4、编写计算程序(自选程序语言); 5、画出4个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图及左、右、下三个边界的热流密度分布图; 6、就一个工况下(自选)对不同网格数下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7、就一个工况下(自选)分别采用高斯迭代、高斯——赛德尔迭代及松弛法(亚松弛和超松弛)求解的收敛性(cpu 时间,迭代次数)进行讨论; 8、对4个不同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9、自选一种商业软件(fluent 、ansys 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与自己编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一个工况)。(自选项) 1、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 设H=0.1m 微分方程 22220t t x y ??+=?? x=0,0

y=H ,0

CFX的流场精确数值模拟教程.pdf

基于CFX的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基于CFX的离心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泵内部的流动特征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应用CFX 软件的科研人员还较少,所以将CFX使用的基本过程加以整理供初学者参考。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一、 CFX数值计算的完整流程 二、基于ICEM CFD的离心泵网格划分 2.1 导入几何模型 2.2 修整模型 2.3 创建实体 2.4 创建PRAT 2.5 设置全局参数 2.6 划分网格 2.7 检查网格质量并光顺网格 2.8 导出网格-选择求解器 2.9 导出网格 三、CFX-Pre 设置过程 3.1 基本步骤 3.2 新建文件 3.3 导入网格 3.4 定义模拟类型 3.5 创建计算域 3.6 指定边界条件 3.7 建立交界面 3.8 定义求解控制

3.10 写求解器输入文件 3.11 定义运行 3.12 计算过程 四、 CFX-Post后处理 4.1 计算泵的扬程和效率 4.2 云图 4.3 矢量图 4.4 流线图 2.1 导入几何模型 在ICEM CFD软件界面内,单击File→Imort Geometry→STEP/IGES(一般将离心泵装配文件保存成STEP格式),将离心泵造型导入ICEM,如图3所示。 图3 导入几何模型界面 2.2 修整模型 单击Geometry→Repair Geometry→Build Topology,设置Tolerence,然后单击Apply,如图4所示。拓扑分析后生成的曲线颜色指示邻近表面的关系:green = 自由边, yellow = 单边,red = 双边, blue =多边,线条

计算传热学

1、已知:一块厚度为0.1mm 的无限大平板,具有均匀内热源,q =50×103W/m 3,,导热系数K =10W/m.℃,一侧边界给定温度为75℃,另一侧对流换热,T f =25℃,,h=50W/m 2.℃,求解稳态分布。(边界条件用差分代替微分和能量平衡法),画图。(内,外节点) 2、试以下述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为模型,编写求解一维非稳态扩散型问题的通用程序: 00 00000()()()() L L f x x x x L fL L x x x x T T k s c x x T k h T T W x T k h T T W x T T x τρτ =====???+=????=-+??-=-+?= 其中,x 是空间坐标变量,τ是时间坐标变量,T 是温度(分布),k 是材料的导热系数,s 是内热源强度,ρ是材料的密度,c 是材料的比热,h 0和h L 分别是x 0和x L 处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换热系数,而T f0和T fL 分别是固体壁两侧流体的温度,W 0和W L 是x 0和x L 处(非对流换热)热流密度,T 0(x )是固体壁内初始温度分布。注意k 、ρ、c 、s 、h 0 、h L 、W 0和W L 均可以是温度T 和/或空间坐标x 的函数。 具体要求: 1) 将数学模型无量纲化; 2) 考虑各种可能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组合 3) 提供完整的程序设计说明,包括数学推导过程和程序使用说明 3、对于有源项的一维稳态方程, s dx d T dx d u dx d +=)()(φφρ 已知 x=0,φ=0,x=1, φ=1.源项S=0.5-X 利用迎风格式、混合格式、乘方格式求解φ的分布.

计算传热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四章大作业

取步长δx=0.02。已知x=0,Φ=0;x=1,Φ=1.令k=ρu/Γ计算结果图表: 程序及数据结果: 追赶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9 void tdma(float a[],float b[],float c[],float f[],float x[]); void main(void) { int i; float x[49]; float k; printf("请输入k值:\n",k); scanf("%f",&k); static float a[N],b[N],c[N],f[N]; a[0]=0; a[48]=2+0.02*k; b[0]=4; b[48]=4; c[0]=2-0.02*k; c[48]=0; f[0]=0; f[48]=2-0.02*k; for(i=1;i

a[i]=2+0.02*k; b[i]=4; c[i]=2-0.02*k; f[i]=0; } tdma(a,b,c,f,x); for(i=0;i=0;i--) x[i]=P[i]*x[i+1]+Q[i]; return; } 结果: (1)k=-5 请输入k值: -5 x[0]=0.095880 x[1]=0.182628 x[2]=0.261114 x[3]=0.332126 x[4]=0.396375 x[5]=0.454504 x[6]=0.507098 x[7]=0.554683 x[8]=0.597736 x[9]=0.636688 x[10]=0.671931 x[11]=0.703818 x[12]=0.732667 x[13]=0.758770

传热学上机C程序源答案之一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

一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 1.1物理问题 一个等截面直肋,处于温度t ∞=80 的流体中。肋表面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 h =45W/(m 2?℃),肋基处温度t w =300℃,肋端绝热。肋片由铝合金制成,其导热系数为λ=110W/(m ?℃),肋片厚度为δ=0.01m ,高度为H=0.1m 。试计算肋内的温度分布及肋的总换热量。 1.2数学描述及其解析解 引入无量纲过余温度θ = t?t ∞t w ?t ∞ ,则无量纲温度描述的肋片导热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2 20d m dx θθ-= x=0,θ=θw =1 x=H, 0x θ?=? 其中m = 上述数学模型的解析解为:[()] ()() w ch m x H t t t t ch mH ∞∞--=-? ()()w hp t t th mH m ∞?= - 1.3数值离散 1.3.1区域离散 计算区域总节点数取N 。 1.3.2微分方程的离散 对任一借点i 有:22 2 0i d m dx θ θ??-= ??? 用θ在节点i 的二阶差分代替θ在节点i 的二阶导数,得:211 2 20i i i i m x θθθθ+--+-= 整理成迭代形式:()1122 1 2i i i m x θθθ+-=++ (i=2,3……,N-1) 1.3.3边界条件离散 补充方程为:11w θθ==

右边界为第二类边界条件,边界节点N 的向后差分得:1 0N N x θθ--= ,将此式整理为 迭代形式,得:N 1N θθ-= 1.3.4最终离散格式 11w θθ== ()1122 1 2i i i m x θθθ+-= ++ (i=2,3……,N-1) N 1N θθ-= 1.3.5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及其程序 假定一个温度场的初始发布,给出各节点的温度初值:01θ,02θ,….,0 N θ。将这些初值代 入离散格式方程组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收敛。假设第K 步迭代完成,则K+1次迭代计算式为: K 11w θθ+= () 11 11 2212i i K K K i m x θθθ+-++= ++ (i=2,3……,N-1) 1 11N K K N θθ-++=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1 main() { inti; float cha;/*cha 含义下面用到时会提到*/ float t[N],a[N],b[N]; float h,t1,t0,r,D,H,x,m,A,p; /*r 代表λ,x 代表Δx ,D 代表δ*/ printf("\t\t\t 一维稳态导热问题\t\t"); printf("\n\t\t\t\t\t\t----何鹏举\n"); printf("\n 题目:补充材料练习题一\n"); printf("已知:h=45,t1=80, t0=200, r=110, D=0.01, H=0.1 (ISO)\n"); /*下面根据题目赋值*/ h=45.0; t1=80.0; t0=300.0; r=110.0; D=0.01; H=0.1; x=H/N; A=3.1415926*D*D/4; p=3.1415926*D; m=sqrt((h*p)/(r*A)); /*x 代表步长,p 代表周长,A 代表面积*/ printf("\n 请首先假定一个温度场的初始分布,即给出各节点的温度初值:\n");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复习题 1、 试简要说明对导热问题进行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2、 试说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基本思想。 3、 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过程十分相似, 为什么前者得到的是精确描述,而后者解出的确实近似解。 4、 第三类边界条件边界节点的离散那方程,也可用将第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式中的一阶导数 用差分公式表示来建立。试比较这样建立起来的离散方程与用热平衡建立起来的离散方程的异同与优劣。 5.对绝热边界条件的数值处理本章采用了哪些方法?试分析比较之. 6.什么是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显示格式?什么是显示格式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 7.用高斯-塞德尔迭代法求解代数方程时是否一定可以得到收敛德解?不能得出收敛的解时是否因为初场的假设不合适而造成? 8.有人对一阶导数()()()2 21,253x t t t x t i n i n i n i n ?-+-≈ ??++ 你能否判断这一表达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般性数值计算 4-1、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不仅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有力工具,而且对一些复杂的经验公式及用无穷级数表示的分析解,也常用计算机来获得数值结果。试用数值方法对Bi=0.1,1,10的三种情况计算下列特征方程的根:)6,2,1( =n n μ 3,2,1,tan == n Bi n n μμ 并用计算机查明,当2 .02≥=δτ a Fo 时用式(3-19)表示的级数的第一项代替整个级数(计 算中用前六项之和来替代)可能引起的误差。 解:Bi n n =μμtan ,不同Bi 下前六个根如下表所示: Bi μ 1 μ2 μ3 μ 4 μ 5 μ 6 0.1 0.3111 3.1731 6.2991 9.4354 12.5743 15.7143 1.0 0.8603 3.4256 6.4373 9.5293 12.6453 15.7713 10 1.4289 4.3058 7.2281 10.2003 13.2142 16.2594 Fo=0.2及0.24时计算结果的对比列于下表: Fo=0.2 δ=x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4879 0.62945 0.11866 前六和的值 0.95142 0.64339 0.12248 比值 0.99724 0.97833 0.96881 Fo=0.2 0=x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9662 0.96514 0.83889 前六项和的值 0.994 0.95064 0.82925 比值 1.002 1.01525 1.01163 Fo=0.24 δ=x

汽车外流场的数值模拟

汽车外流场的数值模拟 宁燕,辛喆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83) E-mail :rn063@https://www.360docs.net/doc/9a2071347.html, 摘 要:利用CFD 方法,运用FLUENT 软件对斜背式车型的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研究了车身周围涡系的三维结构和车身表面分离流的情况,表明由于车身前后的压力差和主流的拖拽作用等,在汽车尾部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涡系。 关键词:汽车空气动力学;CFD ;车身外流场;FLUENT 1. 引 言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进行风洞实验,另一种是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技术进行数值模拟。传统的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是在风洞中进行实验,存在着费用昂贵、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另外,在风洞实验时,只能在有限个截面和其上有限个点处测得速度、压力和温度值,而不可能获得整车流场中任意点的详细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展,汽车外流场的计算机数值仿真由于其具有可再现性、周期短以及低成本等优越性而成为研究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2.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汽车外流场一般为定常、等温和不可压缩三维流场,由于外形复杂易引起分离,所以应按湍流处理。汽车外流场的时均控制方程式[2]如下:3,2,1,=j i ;z x y x x x ===321,,;,: u u =1w u v u ==32,平均连续方程:0=??i i x u 平均动量方程:??? ???????????????+????+???=??i j j i eff j j j i j x u x u x x p x u u μρ κ方程 ρεκσμμκρκ?+??????????+??=??G x x x u j t j j j )( ε方程 κερκεεσμμερε221)(C G C x x x u j t j j j ?+??????? ???+??=?? -1-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 二维稳态导热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二维稳态计算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姓名:杨予琪 学号:03311507

一、原始题目及要求 计算要求: 1. 写出各未知温度节点的代数方程 2. 分别给出G-S 迭代和Jacobi 迭代程序 3. 程序中给出两种自动判定收敛的方法 4. 考察三种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 6. 绘出最终结果的等值线 报告要求: 1. 原始题目及要求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3. 源程序 4. 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 6. 计算结果的等温线图 7. 计算小结 二、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左上角节点 )(21 1,22,11,1t t t +=

右上角节点 )(2 15,24,15,1t t t += 左下角节点 C t ?=1001,5 右下角节点 )2(211,24,55,5λ λ x h t t x h t ?++?+= 左边界节点 C t i ?=1001,,42≤≤i 上边界节点 C t j ?=200,1,42≤≤j 右边界节点 )2(415,15,14,5,+-++= i i i i t t t t ,42≤≤i 下边界节点 )42()2(211,51,5,4,5∞+-?+++?+=t x h t t t x h t j j j j λλ ,42≤≤j 内部节点 )(2 1,1,11,1,,j i j i j i j i j i t t t t t +-+-+++= ,4,2≤≤j i 三、源程序 1、G-S 迭代法 t=zeros(5,5); t0=zeros(5,5); dteps=0.0001; for i=2:5 %左边界节点 t(i,1)=100; end for j=2:4 %上边界节点 t(1,j)=200; end t(1,1)=(t(1,2)+t(2,1))/2; t for k=1:100 for i=2:4 %内部节点 for j=2:4 t(i,j)=(t(i-1,j)+t(i+1,j)+t(i,j-1)+t(i,j+1))/4; end end t(1,5)=(t(1,4)+t(2,5))/2;%右上角节点 for i=2:4;%右边界节点 t(i,5)=(2*t(i,4)+t(i-1,5)+t(i+1,5))/4; end for j=2:4; %下边界节点

计算传热学程序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储建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计算传热学程序设计》 设计报告 1引言 有关墙体传热量计算的方法是随着人们对房间负荷计算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的.考虑辐射强度和周围空气温度综合作用,当外界温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时,屋顶内部的温度和热流密度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计算题目 有一个用砖墙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其截面尺寸如图1所示。假设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可近似地予以忽略。试计算稳态时砖墙截面的温度分布及垂直于纸面方向1米长度的冷量损失。设砖墙的导热系数为(m·℃)。内、外壁面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外壁面:t f1=30℃,h1=10W(m2·℃);内壁面:t f2=10℃, h2=4W(m2·℃)。

图1 砖墙截面 已知参数 砖墙的基本尺寸,砖墙的导热系数,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对应的流体温度,内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对应的流体温度。 2 物理与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由题知垂直于纸面方向上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可近似予以忽略,墙面为常物性,可以假设: 1)砖墙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没有导热。 2)由于系统是几何形状与边界条件是对称的,它的中心对称面就是一个绝热边界,这时只需求解1/4个对称区域就可以得到整个区域的解。 数学模型 考虑到对称性,取右下的1/4为研究对象,建立如图2的坐标系。 a 图2 砖墙的稳态导热计算区域 由上述的物理模型与上面的坐标系,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可直接由导热微分方程简化而来,即 22220T T x y ??+=?? (1) 相应的边界条件是:

1.1 0y T y =?=? 1.5 0x T x =?=? (2) 110 ()f x x T h T T x λ ==?-=-? (3) 111.1 1.1 ()f y y T h T T y λ ==?-=-? (4) 22(0.5,00.6)(0.5,00.6) ()f x y x y T h T T x λ =<<=<

计算传热学数值模拟

1、Jacobi 迭代 在Jacobi 迭代法中任一点上未知值的更新是用上一轮迭代中所获得的各邻 点之值来计算的,即 kk k k l l n l k n k a b T a T /)(1)1()(+=∑≠=- k=1,2,...,L 1×M 1 这里带括号的上角标表示迭代轮数。所谓一轮是指把求解区域中每一节点之值都更新一次的运算环节。显然,采用Jacobi 迭代式,迭代前进的方向(又称扫描方向)并不影响迭代收敛速度。这种迭代法收敛速度很慢,一般较少采用。但对强烈的非线性问题,如果两个层次的迭代之间未知量的变化过大,容易引起非线性问题迭代的发散。在规定每一层次计算的迭代轮次数的情况下,有利于Jacobi 迭代有利于非线性问题迭代的收敛。 2、Gauss-Seidel 迭代 在这种迭代法中,每一种计算总是取邻点的最新值来进行。如果每一轮迭代按T 的下角标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则可表示为: kk k M L k l n l kl k l l n l kl n k a b T a T a T /)(1 11 ) 1(1 1) ()(++ =∑∑?+=--≠= 此时迭代计算进行的方向(即扫描方向)会影响到收敛速度,这是与边界条件的影响传入到区域内部的快慢有关的。 3、例题: 一矩形薄板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薄板左侧的边界温度T L =100K ,右侧温度T R =300K ,上侧温度T T =200K ,下侧温度T B =200K ,其余各面绝热,求板上个节点的温度。要求节点数目可以变化,写出程序。 解析: ⑴列出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22 220t t x y ??+=??;对于离散化的问题,其微分方程根据热平衡原理得到: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大作业二维温度场热电比拟实验1

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一、物理问题 有一个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 于纸面方向上用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 可以近似地予以忽略。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计算: 砖墙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垂直于纸面方向的每 米长度上通过砖墙的导热量。 第一种情况:内外壁分别均匀维持在 0℃及 30℃; 第二种情况:内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 件, 且已知: t 1 30 C,h 1 10.35W / m 2 K 2 t 2 10 C, h 2 3.93W / m 2 K 砖墙导热系数 0.35/ m K 二、数学描写 由对称的界面必是绝热面, 态、无内热源的导热问题。 控制方程: 22 tt 22 xy 边界条件: 第一种情况: 由对称性知边界 1 绝热: 边界 2 为等温边界,满足第一类边界条件: t w 0 C ; 边界 3 为等温边界,满足第一类边界条件: t w 30 C 。 第一种情况: 由对称性知边界 1 绝热: q w 0; 边界 2 为对流边界,满足第三类边界条件: q w ( t )w h 2(t w 可取左上方的四分之一墙角为研究对象, 该问题为二维、 稳 图1-

t f ); n t 边界3 为对流边界,满足第三类边界条件:q w ( ) w h 2 (t w t f )。 w n w 2 w f

0,m 6,n 1~ 7;m 7 ~ 16,n 7 30,m 1,n 1~12;m 2 ~ 16,n 12 三、方程离散 用一系列与坐标轴平行的间隔 0.1m 的二维网格线 将温度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如图 1-3 所示。 采用热平衡法, 利用傅里叶导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 律,按照以导入元体( m,n )方向的热流量为正,列写 每个节点代表的元体的代数方程, 第一种情况: 边界点: 1 边界 绝热边界) : 边界 图1-3 t m ,1 t 16,n 等温内边界) : 14 (2t m,2 1 4 (2t 15,n t m 1,1 t m 1,1),m 2 ~ 5 t 16,n 1 t 16,n 1), n 8 ~ 11 边界 等温外边界) : 内节 点: 1 (t t t t ) 4 m 1,n m 1,n m ,n 1 m,n 1 m 2 ~ 5,n 2 ~11;m 6 ~ 15,n 8 ~ 11 t m,n 第二种情况 边界点: 边界 1(绝热边界) : t m ,1 1 4 (2t m,2 t m 1,1 t m 1,1),m 2 ~ 5 t 16,n 1 4 (2t 15,n t 16,n 1 t 16,n 1), n 8 ~11 4 边界 2(内对流边界) : t6,n 2t 5,n t 6,n 1 t 6,n 1 2Bi 1t 1 ,n 1~ 6 6,n 2(Bi 2) t m,n t m,n

计算传热学-传热基本原理及其有限元应用

1. 传热学的发展概述 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热学这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成长起来的。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早为人们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则是在1803年发现了红外线才确认的,它就是热辐射方式。在批判“热素说”确认热是一种运动的过程中,科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实验起着关键作用。其一是1798年伦福特(B .T .Rumford)钻炮筒大量发热的实验,其二是 1799年戴维(H .Davy)两块冰块摩擦生热化为水的实验。确认热来源于物体本身内部的运动开辟了探求导热规律的途径。1804年毕渥根据实验提出了一个公式,认为每单位时间通过每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量正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傅里叶于1822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热的解析理论”,成功地完成了创建导热理论的任务。他提出的导热定律正确概括了导热实验的结果,现称为傅里叶定律,奠定了导热理论的基础。他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问题正确的数学描写,成为求解大多数工程导热问题的出发点。他所提出的采用无穷级数表示理论解的方法开辟了数学求解的新途径。傅里叶被公认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在傅里叶之后,导热理论求解的领域不断扩大。同样,自1823年M. Navier 提出流动方程以来,通过1845 年 G.G. Stokes 的改进,完成了流体流动基本方程的创建任务。流体流动理论是更加复杂的对流换热理论的必要前提,1909和1915年W. Nusselt 开辟了在无量纲数原则关系正确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1904 年,L. Prandtl 提出的对流边界层理论使流动微分方程得到了简化,1921年 E. Pohlhausen 基于流动边界层理论引进了热边界层的概念,为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理论求解建立了基础。在辐射传热研究方面,19世纪J. Stefan 根据实验确定了黑体辐射力正比于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的规律,1900年M.Planck 提出的量子假说奠定了热辐射传热理论基础。上述传热理论为传热分析解析、数值以及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用数值方法对传热问题的分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分支—数值传热学。近年来,数值传热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4]。 2. 传热分析计算理论 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传递形式,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两个相互接触良好的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或一个物体由于其自身温度梯度而 引起的内部能量的传递。其遵循傅里叶定律[5]:dT q dx λ=-,其中λ是热导率, dT dx 是温度梯度,q 是热流密度。热对流是指在物体与其周围介质之间发生的热量交换。热对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用牛顿冷却方程描述为()w f q h t t =-,其中h 为表面传热系数,w t 为物体表面的温度,f t 为物体周围流体的温度。一个 物体或两个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交换称为热辐射,通常由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