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轮复习教案39页PPT
合集下载
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PPT课件 人民版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⒊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
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 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
C. 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广西
D. 内蒙古、新疆、广西、西藏、云南
课后探究 ——自由畅想:
若你当选为人民代表 或政协委员,有何感想? 对中国的政治建设有什么 打算?
谢谢指导!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人民战争胜利发展
2、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A.南京的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 抗战胜利
D. 中华民国成立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存在,所发 展的统一战线为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族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8、在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两部宪法分别制定于
A.1912和1954年 B. 1912和1949年
阅读材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代表性的 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 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 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维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 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问:这里规定了哪种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产生于什么时候?
五自治区: 新疆、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优质课件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提示: 1.社会性质的变化 2.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3.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毛泽东致开幕词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各民族
中国 共产党
无党派 人士
人民 解放军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海外 华侨
各地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①内容: 决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 ②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一确切定权国力家属性于质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及表根大本会政和治地制方度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PPT课件

教 时间:1949年3月 师 地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讲 内容:三个转---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解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推进新课
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
● 重心转移:乡村
城市
● 转移:军事斗争
恢复和发展生产
讲
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பைடு நூலகம்重要
解
国策和基本制度。
③1956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⑤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实施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
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师 讲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
解 起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
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
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推进新课
二、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机构是谁?
题
该机构是如何创立的?
教 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师 讲
3)、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解
类型的宪法。
4)、意义: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
度,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法律保障。
推进新课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问
(基本政治制度)
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怎样确立的?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ppt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 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 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 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 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 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 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江泽民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 什么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宪民法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依照欧美实行内阁 制或议会制,而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 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 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 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 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 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江泽民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 什么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宪民法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依照欧美实行内阁 制或议会制,而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轮复习课件

3.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建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 完善,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覆灭。 2. 筹备: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 成立:1949、10、1 北京 开国大典 4. 意义: 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回顾: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
《资政新篇》: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等
资’维新派: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旧民主主义
(变革政制的首次尝试)
革命时期 资’革命派:倒帝制、行民主共和制
(第一次巨变)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倡导民主、科学 (为马’传播奠基)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初步建立: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过程】 (时间 地点 代表 职能 内容及意义)
正式形成:1954年人大召开(性质、职能演变) 发展到新阶段:1956“八字方针”的提出 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针
【过程】 初建:新政协的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 规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
新
民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
主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主
中央政府成立(工农专政)
义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三制政权
革
命 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时
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期 《双十协定》:避免内战,保证自由、民主权利
重庆政协会议: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覆灭。 2. 筹备: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 成立:1949、10、1 北京 开国大典 4. 意义: 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回顾: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
《资政新篇》: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等
资’维新派: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旧民主主义
(变革政制的首次尝试)
革命时期 资’革命派:倒帝制、行民主共和制
(第一次巨变)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倡导民主、科学 (为马’传播奠基)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初步建立: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过程】 (时间 地点 代表 职能 内容及意义)
正式形成:1954年人大召开(性质、职能演变) 发展到新阶段:1956“八字方针”的提出 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针
【过程】 初建:新政协的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 规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
新
民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
主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主
中央政府成立(工农专政)
义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三三制政权
革
命 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时
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期 《双十协定》:避免内战,保证自由、民主权利
重庆政协会议: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
高中历史(人民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课件下载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p pt完美 课件
1955年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p pt完美 课件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p pt完美 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p pt完美 课件
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 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 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 建设》p pt完美 课件
二、开创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954年) 1)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创立: 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1法95》4年体《现中了华主人权民在共民和、国三宪权法分》 立,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请 19回54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 比 原较则材和料社一会、主二义,原说则明,两是部社宪会法主有义哪类些型本的质宪区法别。?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PPT课件

工作中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 基本政策: 政治、经济、外交
总任务:
农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工业国
社会主义社会
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建设的基础)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 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2)理论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全面 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1、初步确立: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正式确立: 1954年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政协章程 职能变化: 代行人大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 织(性质) 3、新的阶段: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地位变化: 最高权力机构 目的: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政 治 建 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前提) 2.成立及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a.法律基础:1953年1月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 1、条件:
通过….决议。 b.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与会代表: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说课(共30张PPT)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949年10 月1日数十 万群众共庆 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国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观察上图,说说:数十万群众为什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 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 理解,了解它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问题探究二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上所学内容,探究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协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性质 人民政协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 机构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4、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广西壮 族自治 区 1958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中国的成立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1949年北平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毛主席和代表合影原版 平津战役胜利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照片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25-30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开国大典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看完视频,同学们如果1949年10月1日你参加了 开国大典,是数十万群众中间的一员,请你谈谈参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盛典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