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论文: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关键词] 老年人; 便秘; 原因; 护理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硬,排便费力,便后无舒畅感,每周少于3次,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约占老年人群的1/3[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内脏的感觉有减退的趋势,难以察觉每天结肠发出数次的蠕动信号,错过了排便的时机。

有资料统计[2],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为11.5%,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患病率为11.7%-19.5%。

在现代社会,老年人便秘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便秘会引起老年人头晕、腹胀、食欲不振和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1.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老年,身体的许多功能逐渐衰退,消化系统的功能减退,小肠的吸收功能也降低,食物的消化吸收慢。

而且,老年人的全身肌肉也变得松弛,肠道运动也变迟缓。

因而,食物及食物残渣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延长,容易发生便秘。

并且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缺少锻炼。

据调查,坚持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排便正常的占78.5%以上[3]。

老年人活动量少,缺乏锻炼,有的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部分肌肉萎缩,以致排便无力,大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过长,使得大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

1.2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老年人久坐不动,更容易发生便秘。

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便秘。

还有些人喜欢在排便时常听广播、读书、看报或思考问题,这样往往分散注意力,影响排便,易形成痔疮,而痔疮又会加重老年人便秘。

老年人消化功能低下,常常食欲不振,而便秘一旦形成将会加重食欲不振,吃的就更加少,如此循环,久而久之,便秘愈加严重。

同时,老年人每日的水分摄入不足,使得肠道内水分减少,导致大便干燥。

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或少数老年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少粗粮和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分析84例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通过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便秘的形成和危害,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充分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运动及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对卧床排便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及姿势;对无力自行排便的患者,给予药物及人工排便。

结果:便秘的症状明显改善,中、重度便秘占48.81%。

结论: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评估,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便秘症状。

标签:老年人;便秘;护理干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便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成为现代人不容忽视的一种良性疾病。

在我国便秘的发病率为4.34%~16.00%,患病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且以功能性便秘者居多[1]。

在便秘防治过程中,很多人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使得便秘不能缓解反而加重或诱发一些其他疾病。

针对老年人发生功能性便秘较多,2011年6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对收治的8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84例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46例,年龄60~90岁,平均(73.26±6.9)岁,女38例,年龄60~88岁,平均(75.18±7.3)岁;患者均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符合罗马Ⅲ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在过去3个月中,具有下列便秘症状中的至少两种: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或梗阻感;④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助便、盆底支持);⑤便次3 d 未排便者,可口服果导、润肠口服液等缓泻剂,一般泻剂于口服后需6~8 h起效,故服药时间以睡前为佳,以达到次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排便[5]。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近几年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便秘现象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关键因素。

然而引发便秘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但这种便秘类型也被人们称之为继发性便秘,若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之为功能性便秘。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滥用激活泻的情况,使得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发生,而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功能性便秘也深受广大群众的重视。

基于此,笔者将引发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和护理措施作为切入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其具体内容发如下。

关键词:老年;功能性便秘;护理;研究进展引言功能性便秘发生是由人们的生活规律发生较大的改变、情绪压抑、饮食不良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及药物等因素所导致,且还具有持续性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不断减少或者是排便不尽等症状。

但在发展中国家,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35%-40%左右,其多见于老年群体。

但有关调查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几率高达35%,经常发生在女性群体中,其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4倍,如果长时间出现便秘现象,这不仅会导致肛肠疾病发生,且还会引起老年人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失眠以及焦躁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所以,详细分析老年群体出现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采临床护理措施,还能有效预防和大幅度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从而不断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引发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1.1生活习惯不良因老年人的牙齿脱落、牙龈萎缩以及咀嚼功能大幅度下降且还会丧失,所以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而且老年人通常摄入的都是比较精细、残渣少的食物,其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非常少,膳食纤维缺乏,液体的摄入量也比较少,以上因素都能直接影响老年人正常排便[1]。

老年人便秘中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老年人便秘中的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护理干预在老年人便秘中的应用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

按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两种:①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机械性便秘,由于结肠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无力性便秘。

由于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便秘称之为痉挛性便秘。

②直肠性便秘:由于直肠黏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导致粪块在直肠堆积。

见于直肠癌、肛周疾病等。

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

1老年人便秘的原因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不同职业患便秘情况也不同,于普林等[1]调查了北京等6个城市的老年人便秘流行情况,发现从事家务、行政管理、科教文卫等职业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5.6%、13.4%、12.7%,工人和商企业人员患病较低,仅为10.1%。

李增金和刘世信等[21在北京、天津的调查研究显示军人、警察、无业者发病率较高。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易发生便秘。

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过度忧郁都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易怒、喜愁无常、焦虑、抑郁的老年人患便秘的多。

睡眠差、早醒、失眠多梦的老年人患便秘的也较多。

健康状况及运动情况:运动量少的老年人易发生便秘,体弱多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高于生活完全能自理者。

生活习惯影响:有的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易引起便秘。

这也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

经常抑制便意不能及时排便者便秘的发生率高于不抑制便意及时排便者。

不定时排便老年人的便秘发生率高于定时排便者。

饮食过于精细少渣者,缺乏食物纤维令粪便体积减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药物的影响:便秘的老年人也可由长期滥用泻剂而引起加重便秘的情况。

年龄增长的因素:老年人唾液腺、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而便秘。

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

老年住院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论文

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摘要】便秘(constipation.),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

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来说的,器质性便秘往往需要借助医疗的手段解决,而功能性便秘往往仅依靠护理手段就可以轻松解决。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发生率达15%~30%[1] ,可能这与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减退有很大的关系。

便秘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心里的痛苦,还带来了机体的疾病,成为诱发直肠癌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危机患者生命。

近年来,对老年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现将老年患者便秘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护理分析如下。

【关键词】老年;患者;便秘【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94-011 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分析1.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住院后,饮食的改变,使得患者进食发生改变。

1.2环境、生活方式改变患者住院后,原来在家活动范围大,现在住院了活动范围小,使得活动量减低,排便延迟;又如,患者原来在家是蹲式马桶现在住院后改为坐式马桶,这样以来不利于排便,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研究表明:大便时采取蹲位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2]。

1.3精神因素如:住院后陪人较多,房间太小如厕不方便、难为情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患者的焦虑亦可以引起便秘[3]。

1.4机体功能因素老年体弱、活动过少,再有自身的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1.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根据调查,很多老年患者入院前常规用开塞露、复方芦荟胶囊等药物协助排便,日久形成药物依赖性。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导致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提出可行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1月至6月期间肛肠科接待的出现习惯性便秘的老年患者8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习惯性便秘的原因。

之后针对原因建立起科学的护理措施。

结果:统计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主要是:。

结论:导致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较多,但都可以预防,需要老年人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科学饮食,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预防此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原因;预防护理1引言便秘是排便次数减少、难度增大、排便干结等的特殊疾病,一般是由于长期卧床,运动量不足,心理压力大等,导致胃肠蠕动减弱,肛肠部位括约肌运动力变差,所以不能顺利排便。

同时饮食不合适对此也有一定影响。

习惯性便秘也就是功能性便秘,个体的胃肠道结构正常,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便秘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此种情况很普遍,需要临床上加以关注。

对此,文章总结了老年人出现习惯性便秘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的预防护理措施,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材料选择医院肛肠科在2021年2月-2021年7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便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1:1,28-53岁,平均(46.05±2.52)岁;干预组男:女=21:19,29-52岁,平均(46.77±2.31)岁。

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P>0.05。

2.2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习惯性便秘的原因。

之后针对原因建立起科学的护理措施。

3结果统计发现,80例患者中,导致习惯性便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排便习惯不良32例(40.0%),缺乏运动26例(32.5%),其他疾病影响12例(15.0%),饮食不科学10例(12.5%)。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老年人便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发生不同年龄,但是以年长者多见。

由于腹腔的支持固定的组织退行性改变,造成器官下移,下降;另外许多老年性疾病和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老年人比青年人易发生便秘,有文献报道,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高2~3倍。

正确认识便秘的概念及成因便秘是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排便次数少于3次/周,伴有排便不畅,时间延长,粪便量少较硬或呈硬球状,或有排便不净感等。

便秘虽是一个胃肠局部症状,有时可引起全身不适,如头晕、头痛、口苦、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如糞便过于干硬可发生肛裂及内痔出血;若粪便在直肠停留较久,可刺激发生局部炎症,感到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净感,并在粪便表面附有黏液。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可由功能性因素引起的原发性便秘,器质性因素、医源性因素造成的继发性便秘。

某些单纯有结肠、直肠、盆底肌群、肛门等远端内容物运输储存排泄器官结构和功能紊乱导致,而一些便秘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少数为恶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因此,了解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助于治疗和病因的预防。

生活方式改变:摄入饮食过少,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残渣,饮食中纤维素减少、流质减少,餐后活动减少;排便习惯改变,人为克制便意,滥用泻药,生活工作环境改变,造成大便形状及排便模式改变肠蠕动功能减弱,正常排便反射消失而发生便秘。

结直肠器质性疾病:①肛门、直肠附近疼痛病变: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痔疮等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刺激性痉挛或因疼痛惧怕排便而导致便秘。

②结肠梗阻:肠粘连、肠道内良恶性肿瘤、肠道炎症、先天性和后天性巨结肠,均可时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或肠蠕动消失而发生便秘。

结直肠功能性疾病:直肠脱垂,内括约肌失驰缓症,盆底痉挛综合征,可因直肠扩张、收缩的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或者肛门肌、结肠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引起排便动力减弱或不协调而发生便秘。

结直肠外疾病:①内脏器官的急性炎症:如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可引起肠蠕动反射受抑制,引起急性便秘或加重便秘。

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3 护 理 3 . 1 心 理 干 预
护士戴 橡胶手套 ,用石蜡 油润滑食 指后插入 肛 门,用食 指 的指腹按摩 直肠 内壁 2  ̄ 3 m i n ,在排 便前 0 . 5 — 1 h 进 行 ,可刺 激 肠蠕动增 加 ,但对 于肛门松 弛或痔疮 患者不适用 。
4 结 果
患者生病住 院后 ,会存 在焦虑 、抑郁 、紧张、害怕等情绪 ,
老年人 由于牙齿缺失 或脱落 ,影 响咀 嚼功 能 ,纤维 素摄人
不 足 ,饮食 过 于精 细 ,长期会 造 成营养 不均 衡甚 至 营养 不 良。
患者 均符 合 以下两个条件 : f 1 ) 符合罗马 Ⅲ慢性便秘 的诊断标准 : 的排便感到 费力 ;② 至少 2 5 % 的排便为干球状 便或硬便 ;③ 至
3 . 5 舒适干预
制不排便 , 逐渐使便意 消失 。
2 . 5 神经调节 因素
选 择或提供 合适 的排 便环境 ,舒 适的体 位。有 的患 者习惯 坐位 排便 ,有 的患者 习惯 蹲位排 便 ,要 尽量 满足 患者 的需 求 , 排便 时避免 干扰 ,尽量提 供单独 隐蔽 的环境 和足够 的时间 ,如 用屏 风遮 挡 、关 上洗手 间的 门,以使患 者放 松达 到顺利 排便 。 卧 床患 者应 该 尽量 坐 位 、蹲姿 排便 ,病 情不 允 许可 抬 高床 头 3 0 。 一 4 O 。 ,以增加舒适 度 ;行走不便或 不能行走 的患 者 ,可床旁 置座便椅排便 ;能行走 的患者 ,尽量 在厕所排便 。
切 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 、严格监测 血糖变化 、用药合 理和饮食 平 衡, 尤其是医务人员应将睡前血糖治疗 个体化 , 并提高识别 能力 ,
及 时处 理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 反 应 。 参 考 文 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高素华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7期
摘要:通过对157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及护理探索,总结诱发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因素有饮食影响、运动减少、不良的排便习惯、精神抑郁等因素。

针对上述病因,综合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指导、运动指导、按摩护理及必要时的药物护理,对缓解或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护理措施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胃肠道没有肿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的便秘。

老年人因肌肉张力减退、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易诱发功能性便秘。

便秘可导致腹胀、腹痛、头晕及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1]。

严重便秘还可发生粪便嵌顿、痔疮、肛裂等,不仅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据多年来的工作体会,现将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分型、病因等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157例老年便秘患者,男92例,女65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

其中冠心病38例,高血压64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39例。

157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痔疮。

根据患者不同的便秘原因,采用相关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FC的病因
通过对老年患者的体检结果及病史询问,对发生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因素总结如下。

2.1饮食影响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等影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食物缺少粗纤维容易便秘。

纤维素中半纤维素、果胶类、豆胶类等成分具有吸水性,能使粪块增湿。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食物中所含机械或化学的刺激不足(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或因摄食量过少,残渣过少,对结肠运动刺激减小,反射性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同时水摄入不足也可导致结肠传输缓慢和粪便排出量减少。

2.2运动量减少老年人运动量减少或因骨关节、中风后偏瘫等疾病影响活动,肠蠕动功能普遍下降,粪便在肠腔滞留过久,变得干燥、坚硬,增加排便的困难。

缺乏运动还可导致肌力减退、肠蠕动减少,进而引发或加重便秘。

2.3不良的排便习惯有些老年人无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有便意时经常被忽视,或排便场合和排便姿势不适当,或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等,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进
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故无排便反射产生造成便秘。

另外,长期卧床、身体虚弱的老年患者,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忍着便意不排,从而导致便秘。

2.4精神抑郁精神因素影响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10%的老年人有明显的抑郁症状[4]。

而抑郁因素和紧张情绪可影响排便反射,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另有报道,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从而导致便秘[5]。

3 FC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由于便秘老年患者常会出现痛苦、烦躁、紧张、焦虑等情绪,应帮助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可能有助于便秘的治疗。

具体措施包括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加家庭关爱等。

3.2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饮开水,每天早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摄入充足水分软化粪便,刺激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嘱患者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取,多食用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食物中的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够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形成润滑凝胶,在肠道内易推进,而残渣可以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

此外,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可以缓解便秘,如香蕉、黑芝麻等。

3.3排便指导指导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可能调整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训练排便,易引起胃-结肠反射,建立条件反射。

老年患者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宜集中,不听音乐或看报纸杂志,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患者有便意时不应克制和忍耐,宜立即排便。

但每次试图排便不可持续太长时间,避免长时间用力诱发痔疮或加重原有病情。

3.4运动指导适度的运动可增加食欲,增强腹肌、肛提肌等张力,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

指导患者适度运动,可每日做体操、步行锻炼、打太极拳等。

如不能进行全身运动,则教患者做腹肌锻炼,并通过排便动作锻炼提肛肌的收缩。

对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则应鼓励做床上运动,如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高臀部、腹部按摩等。

肛门会阴锻炼法可随意收缩肛门和会阴5 s,再舒张放松5 s,反复10次,可增加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的随意收缩能力,保持排便通畅[6]。

3.5按摩护理指导患者在每日清晨饮水后30 min及餐后30 min做腹部按摩,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顺着结肠走行方向,作环形按摩(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按摩手法宜轻柔、缓慢,力道适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摩时可嘱患者作深呼吸[7],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这样能行气导滞,和肠通便。

操作过程中若患者有不适症状,应暂停进行。

3.6药物护理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应选取不良反应较小、药物依赖性较低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具有刺激性的导泻药,防止出现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与导泻剂依赖。

根据医
嘱,必要时指导患者口服轻泻剂,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或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指导适当使用开塞露,或进行灌肠治疗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4结论
影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种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非常重要。

平时应给老年人提供适当的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加强适度运动,做到生活规律,可有效降低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建荣.便秘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1227.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and the
Rome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3]王敏慧,张爱国,焦健.功能性便秘[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10):12.
[4]李建生.老年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13.
[5]李岩.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4):196.
[6]赵伟.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6)∶418-420.
[7]苏素红,宋红浦.截瘫患者便秘的排便训练与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04,3(4):267-268.
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