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建筑风格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它一直在发展演变。
俄罗斯建筑特点之一是它的庞大和宏伟。
通常情况下,俄罗斯建筑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华丽感。
这些建筑具有众多的拱门、柱子以及大型的圆顶。
同时,俄罗斯建筑材料多样,涵盖砖、木材、玻璃等。
在俄罗斯建筑中,圆顶建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形式。
这种建筑结构常常被运用在教堂或公共建筑中。
圆顶的建筑形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在建筑结构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此外,俄罗斯建筑中的木制建筑很有特色。
木头是俄罗斯建筑中最古老的材料,因其坚固和经济实用性而备受推崇。
在俄罗斯,在许多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有很多木制建筑完好无损地历经数百年。
总的来说,俄罗斯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庞大、宏伟和具有装饰性的特点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的特点是宏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
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俄罗斯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宏伟壮观。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由石头和砖头建造而成的,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非常大,高耸入云,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它的尖顶高达81米,是莫斯科市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俄罗斯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富丽堂皇。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用金色的材料装饰的,这些材料反射出阳光,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华丽。
例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就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它的外墙被涂成了浅黄色,用金色的材料装饰,显得非常华丽。
俄罗斯建筑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由东正教教堂和宫殿组成的,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都充满了东正教的元素,例如十字架、圣像、壁画等。
此外,俄罗斯建筑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例如用彩色的瓦片装饰屋顶、用木头雕刻门窗等。
俄罗斯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的宏伟壮观、富丽堂
皇和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使其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哈尔滨有哪些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推荐?

哈尔滨是中国最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城市之一,这里有许多充满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哈尔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著名的街道之一,也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之一。
中央大街上的建筑物大多是20世纪初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物的风格多样,有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式风格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哈尔滨大剧院,这是一座仿古典风格的建筑,外观华丽,内部装修精美,是哈尔滨最重要的文化场馆之一。
哈尔滨还有许多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教堂。
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仿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外观宏伟壮观,内部装修精美,是哈尔滨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还有圣彼得堡教堂、圣弥额尔大教堂等等,这些教堂都是哈尔滨俄罗斯风情的重要代表。
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许多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如哈尔滨站、哈尔滨邮电大楼、哈尔滨银行大楼等等。
这些建筑都是哈尔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尔滨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
哈尔滨有许多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哈尔滨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哈尔滨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值得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俄罗斯红墙教学楼建筑风格

俄罗斯红墙教学楼建筑风格俄罗斯红墙教学楼建筑风格是一种既具传统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风格的建筑形式。
俄罗斯红墙教学楼的造型,在结构、材料上使用了红色调,采用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的木质结构。
墙体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变薄,为混凝土墙体。
墙体四周用红砖砌筑,这种装饰手法也在传统的俄罗斯建筑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它还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涂料、沥青及其它新型墙体材料以及由金属饰面制成外墙面板,从而具有红墙特有的亮丽色彩。
另外一种在混凝土或木材基础上建造而成的白色涂料和金属饰面也成为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形式。
这种新的装饰方法与俄罗斯常见、古老的红色外墙和室内墙面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又充满现代感的建筑效果,它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现代技术和手段表现出强烈热情并以其为基础所形成的特有艺术风格。
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环境下,传统红墙建筑是不太被大家所接受的,主要因为红色是比较沉重、刺眼、有压迫感,并且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方面上的问题。
其实随着历史文明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建筑装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红墙教学楼也会被大家接受。
1、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比较沉重的,并且很多人都不喜欢传统的红色,认为这样有压迫感,并且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之问题。
所以中国人都不太喜欢传统的红色。
但是在现在很多流行的红墙教学楼里的红墙都是由玻璃来搭建的。
由于红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比较鲜艳的颜色而且也比较具有观赏性,所以在中国就有很多红墙都是用玻璃建造而成的,而且也有很多红墙都可以拆卸下来并且重新组装新红墙。
但除了传统红墙上的红墙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红墙叫做“砖石式红墙”,就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种白红砖是最有代表价值之一。
在这种白墙上一般是不会安装任何饰面,只是在砖缝里面插上一些小石子来增加强度,而且这种红墙一般是用来进行装饰性处理的,在里面还可以进行装饰或者是进行安装灯具等。
但是这种白楼在国外十分流行并且在国内还很少看到这种砖石式红墙了。
俄罗斯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有何特色

俄罗斯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有何特色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承载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其建筑艺术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展现着岁月的变迁和民族的精神。
俄罗斯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特色之一在于其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在历史的长河中,俄罗斯曾受到拜占庭、蒙古、西欧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为俄罗斯带来了东正教的宗教建筑风格,其典型代表是教堂建筑。
这些教堂通常有着宏伟的穹顶和华丽的装饰,体现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例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色彩斑斓的洋葱头穹顶成为了俄罗斯建筑的标志性符号。
而蒙古文化的影响则体现在建筑的坚固和实用上。
在蒙古统治时期,俄罗斯的建筑更加注重防御功能,城墙和堡垒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厚重和坚固。
西欧文化的影响则在一些宫殿和公共建筑中有所体现,带来了更为规整和对称的建筑布局。
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其对色彩的运用。
俄罗斯的建筑往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无论是教堂还是宫殿,都大胆地使用了红、蓝、绿、金等鲜艳的颜色。
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使建筑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更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比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其外观的白色与金色相间,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俄罗斯建筑在结构和形式上也独具魅力。
穹顶是俄罗斯建筑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穹顶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轮廓。
有的穹顶高大雄伟,如救世主大教堂的巨大金色穹顶;有的则小巧玲珑,如一些乡村教堂的穹顶,增添了几分亲切和温馨。
此外,俄罗斯建筑的装饰也非常丰富。
雕刻、壁画、马赛克等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内外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常常蕴含着宗教、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在教堂内部,精美的壁画和圣像画讲述着宗教故事,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俄罗斯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木建筑在俄罗斯乡村地区曾经非常普遍,木屋的结构简单而实用,外观通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
这些木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朴素而和谐的美。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斜体字为照片所示建筑)基于老师课上希望建筑系同学们介绍一点俄罗斯建筑的知识,我才疏学浅,在结合学科知识之后,写下此文,还望指正。
(一)拜占庭风格时期俄罗斯建筑艺术发端于10-13世纪,当时古代城市基辅与诺夫哥罗德产生了一批建筑艺术杰作,诸如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教堂。
在此时期,东正教教堂建筑是古罗斯向拜占庭学习石建筑术和圆弧顶教堂的见证,既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又标志着基辅罗斯由多神教向基督教信仰的过渡,彰显了古罗斯希望结束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意愿。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他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4个以上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中发展成熟。
罗马帝国末期,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而东正教不像基督教那样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而是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集中式形制的教堂由于空间的向心性和圣坛与信众的接近,所以更加适应俄罗斯。
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主要是帆拱、鼓座、穹顶。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结构,简单的说,是由中间的穹顶在四周的侧推力像东西两面各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然后他们的侧推力又有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各两个墩子抵挡。
另外,该教堂是希腊十字平面,内部空间既集中又曲折多变,内部装修色彩灿烂,有大量马赛克装饰,增添了宗教气息。
(二)去拜占庭时期推翻鞑靼蒙古压迫后,莫斯科建筑艺术得以与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一起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当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这一建筑群不但体现出雄伟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象,而且还成为其民族自我意识增长和专制制度确立的标志,以及俄罗斯摆脱东正教拜占庭控制、引进西方建筑艺术的例证。
实际上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
步入宫门,便是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
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旁边以15世纪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宫最为突出,这是一座完全按俄罗斯传统建造的宫殿,又名多棱宫。
俄罗斯建筑分类

俄罗斯建筑分类有:
•拜占庭式:俄罗斯的古典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了东正教的影响。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拜占庭教堂的建筑艺术对俄
罗斯正教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了俄罗斯东
正教教堂的楷模。
•古典式:指用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以及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苏联结构主义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探索新的严整建筑风格时期,诞生了俄罗斯现代派。
由此再进一步发展到结构派
也称为“苏维埃结构派”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材质以灰色混凝
土为主。
典型的建筑是位于红场上的列宁墓和第聂伯河水电站。
俄罗斯建筑东正教与拜占庭风格

俄罗斯建筑东正教与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东正教和拜占庭的痕迹。
这种独特的风格是俄罗斯历史、宗教和文化的结晶,不仅仅体现在教堂和宫殿建筑上,还渗透到民居、城市规划和艺术品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俄罗斯建筑中东正教和拜占庭风格的魅力。
一、东正教与拜占庭风格的起源东正教起源于拜占庭帝国,而拜占庭风格则是其建筑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拜占庭的建筑以圆顶、穹顶和带有装饰性图案的壁画为特点,这些元素在后来的东正教建筑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俄罗斯在公元10世纪接受了基督教,并成为东正教的中心。
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和发展,俄罗斯的建筑也开始受到影响。
俄罗斯的教堂、修道院和宫殿都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东正教和拜占庭风格。
二、东正教教堂的特点1. 圆顶和穹顶东正教教堂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圆顶和穹顶。
这种建筑形式寓意着天堂和上帝的存在,使人们感受到超凡的力量和宗教的崇高。
而圆顶的造型则象征着天空和宇宙的无限广阔。
2. 金色装饰和壁画东正教教堂的内部通常装饰着金色和彩色的图案。
金色象征着神圣和永恒,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壁画是教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描绘了圣经故事、圣徒和天使等宗教主题。
3. 尖顶和十字架东正教教堂的尖顶和十字架是其独特的标志。
尖顶代表着人们的心灵向上的追求和渴望,而十字架则象征着基督的救赎和宽恕。
三、拜占庭风格在宫殿建筑中的表现除了教堂,拜占庭风格还在俄罗斯的宫殿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克里姆林宫建于15世纪,采用了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和穹顶,以及壁画和花纹装饰。
宫殿内部的大厅和宫廷也展现出拜占庭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东正教和拜占庭风格的影响东正教和拜占庭风格对俄罗斯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成为了俄罗斯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有所区别。
其次,这些建筑体现了俄罗斯宗教和文化的独特性,成为人们了解和欣赏俄罗斯历史的重要窗口。
此外,东正教和拜占庭风格的艺术元素也影响了俄罗斯的绘画、雕塑和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建筑风格俄罗斯富有森林,盛产木材,石头较少,木材自然成为俄罗斯人最常使用的建筑材料。
俄罗斯可称为木屋王国,曾经是遍布木屋,特别在北方。
现在钢筋水泥砖石结构建筑物已经普遍,但在农村木屋仍不少,许多人还住在木屋里。
这种房屋很有特色,全用木头盖成,用圆木叠成承重墙,圆木在墙角相互咬榫,一层或两层,一般带地下室,底层地板离地较高,屋顶为木板,有的用木瓦,两面坡或四面坡。
为便于扫雪,屋顶很陡。
内部空间很简单,但保暖性能良好,有俄式炉灶,高而宽大的炉台上可以睡人。
大门与正房之间有一穿堂。
不但穷人,就是许多有钱人的住房革命前也是木头的。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最初是木宫,17世纪开始增建砖石结构,但沙皇米哈伊尔还是宁愿住在木宫里,他觉得这木宫里更暖和舒适。
他的儿子、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还在莫斯科近郊科罗缅斯科耶村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皇宫,它有270个房间,3000多个各式各样的窗户,当时被人誉为“世界上第八个奇迹”。
遗憾的是这座皇宫于18世纪被毁。
确实,木屋比石屋暖和多了,适合于寒冷的俄罗斯。
除了皇宫外,其他许多木屋也盖得颇为讲究,窗户和阳台栏杆上都有精美的刻花装饰。
俄国农村过去常见木构小教堂,除了用原木垒成墙和地板外,还用木制的瓦和葱头圆顶。
俄国北部奥涅加湖基日岛上有基督变容教堂和披纱圣母教堂,是全部用木头建成的既宏伟又精美的杰作,墙、穹隆、瓦、塔、圣像、圣坛等等,全是木头的。
俄国北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教堂。
而那些不知名的建造者盖这样的房屋,主要是使用斧头,偶尔才用银、凿和钻。
木匠曾经是俄罗斯工匠中人数最多的,每个农民也都粗通木活,能够自建房屋自制家俱。
木活的基本工具是斧子,俄罗斯木匠把它既当斧,也当锯、刨甚至刻刀来使。
因此革命前木匠们有句口头语,说城市不是建筑成的,而是砍出来的。
革命前在俄国,木材不仅用来盖房子,而且用来铺路、铺火车站月台,更不用说用来做饭取暖了。
正因如此,俄罗斯曾饱受火灾之苦。
穷人木屋常常有灶而无烟囱,发生火灾是司空见惯的事。
一处失火,往往烧毁一大片。
节日狂欢酣饮之后常常失火。
1330至1453年间,莫斯科发生过17次巨大的火灾。
1547年6月一次火灾,使莫斯科2.5万多所房屋被毁,1700人被烧死,8万多人无家可归,粮源断绝,疾病与饥俄笼罩全城,引起了人民起义。
俄罗斯人称火灾为红公鸡,常常在墙上画着红公鸡,借以求得消灾免祸。
俄国从基辅罗斯开始已拥有众多的城市。
基辅、诺夫哥罗德、普斯柯夫、契尔尼戈夫、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尔等,都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它们在10—11世纪时已达相当规模。
当时,基辅有8个市场,很多教堂;诺夫哥罗德有用木头铺的街道和木制自来水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拜占庭交往的增多,俄罗斯建筑、主要是大型建筑,用石头建的越来越多。
基辅罗斯奥丽加女公为自己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庞大石头宫殿,内外饰有大理石、彩色石板和绘画,至今废墟犹存。
弗拉基米尔城近郊建于12世纪的一座官邸(安德烈·博戈柳夫斯基公爵所有),内部也有白石和大理石的建筑。
俄罗斯古代早期建筑艺术除了继承斯拉夫人古代的传统外,还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的影响。
东正教传入后,建筑了大批教堂,其中较重要的都有拜占庭人相助,使罗斯建筑水平大大提高。
这些教堂大都有饱满浑圆、富于生气的葱头形穹顶。
据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把东正教定为国教前派往拜占庭观光的使节团见那里的圣索菲亚教堂时都惊叹不已,回国后向大公秉告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因为人间没有那样辉煌和美丽的景象。
”于是弗拉基米尔公动了建造类似教堂的念头。
他拿出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于989—996年间建造了罗斯第一座大型石结构建筑物——什一教堂,可惜它于1240年被蒙古入侵大军焚毁。
1017—1037年间基辅建造了索菲亚教堂,至今完整无恙。
这个教堂是早期罗斯建筑艺术的典型,十分雄伟壮观,教堂平面紧凑,近乎长方形,东面有5个半圆形神坛,窗小墙厚,上有拱顶覆盖,冠以13个高低参差的穹隆顶,四周有走廊环绕,正面对着广场,内部装饰着大理石的半壁浅浮雕、镶嵌壁画和湿壁彩色图画。
1050年,诺夫哥罗德城也建造了一座索菲亚教堂,它矗立于城中央河边高地上,墙为白色,上有5个大圆顶,西南角有一圆形塔楼,内部镶嵌着富丽堂皇的装饰品和丰富多彩的湿壁画,外观却庄严简朴。
11世纪在波洛茨克也建造了一座壮丽的索菲亚教堂。
12世纪时,弗拉基米尔城建造了东北罗斯的第一座白石建筑鲍里斯和格列布教堂,后来又建圣母安息大教堂和德米特里耶夫大教堂等。
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俄罗斯大地上。
修道院差不多与教堂同时出现,它们既是中世纪宗教活动和文化教育中心,又是集体生活场所和封建农业经济单位,必要时还是军事防御堡垒,因此其设计也煞费苦心,建筑别具一格。
基辅洞窟修道院(1051年建)是罗斯最早的修道院之一,筑于第聂伯河旁,里面洞穴隧道密如蜂窝,几百年间陆续增修了一些建筑。
现在这里是苏联文物保护单位。
苏兹达尔城的圣母修道院(1364年建)是囚禁皇后的地方。
彼得一世曾把他的支持守旧派的第一个妻子关在这里。
在莫斯科以北71公里处(今扎戈尔斯克)的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始建于14世纪中期,后来陆续增建,这个建筑群包括圣三一大堂、圣灵教堂、圣母安息大堂、古堡城墙和塔楼、医馆、斋堂、皇宫殿堂、神学院和神学校等。
17世纪初伪季米特里二世的l.5万名军队曾对这里进行包围战,修道院武装仆役和农民及一些贵族共2400人以寡敌众,敌人未能得逞。
17世纪下半期,彼得一世为了与其姐索菲亚的篡位阴谋作斗争,曾经住到这里来发号施令。
这里顺便提一下中世纪的洞窟城,它们部分在地面,部分在天然或人造洞窟中,其中有的是居住房舍,有的是防御设施,有的是修道院或教堂之类的宗教建筑。
基辅洞窟修道院是苏联洞窟城之一,其他地方还有,如克里米亚、高加索和中亚。
到了12世纪末,俄罗斯建筑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
艺术水平最高的还是教堂,其穹顶外面用木构架支起一层铅的或铜的外壳,浑圆饱满,生气盎然,这叫做“战盔式穹顶”。
教堂外观单纯朴素,主体近乎简单的六面体,山墙头袒露出拱顶的尽端,轮廓富于变化。
这一时期优秀的建筑艺术代表作有:弗拉基米尔城的德米特里耶夫教堂(1194—1197),它最先将教堂纳入宫室建筑群,一顶四柱,构图严密,比例谐调,立面有丰富多彩的雕饰,外表雄伟庄重,兴建时曾得到格鲁吉亚工匠的帮助。
这个城市还有一座圣母安息大教堂(1158—1160),为六柱,五中堂,五圆顶,中央穹顶最高点有40米,有三个半圆殿。
它是宫廷教堂,王公在此加冕。
除了教堂外,基辅罗斯少数世俗建筑也很壮丽,王公贵族为自己修建了金壁辉煌的宅第和牢固的城堡。
本世纪50年代后期发掘出来的柳别奇城堡(今契尔尼戈夫州列普金区)是莫诺马赫公1078—1094年间兴建的,建筑群排列紧凑,内有大厅、住房、教堂,地窖(貯粮、水或关押犯人用)、碉堡、掩体、高大坚固的围墙、四周还有沟堑,沟上有吊桥。
它是基辅罗斯封建城堡的典型。
13—15世纪,蒙古人的入侵破坏了俄罗斯的生产力,俄罗斯的建筑没有重要发展和成就。
15世纪末,俄罗斯在莫斯科王公领导下开始统一,经济开始恢复,建筑艺术也取得发展。
各大城市石砌大型建筑物猛增。
1475—1479年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重建了圣母安息大教堂(音译为乌斯宾斯基大教堂),为王公加冕和历代主教安葬处,由意大利建筑师阿里斯托捷尔·费奥拉凡京设计。
为了标榜正统,它基本上照12世纪弗拉基米尔城的圣母安息教堂式样建造,里面有一排排圣像和天使像,宝石的光辉映照漆金柱子,顶上有5个俄罗斯式的葱形穹隆,结构较轻,空间较开阔。
克里姆林宫里的多棱宫(1487—1497)也是意大利人设计的,运用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手法和细部,显示出意大利的影响,但大厅中的大柱子却来自俄罗斯传统的木建筑。
16世纪时,俄罗斯人由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意识增强,重大建筑设计更多表现出俄罗斯传统木建筑的构思。
农村小教堂是农民最重视的建筑,为了突出它,往往赋予它以墩式形体,上头立一个高高的八角形尖塔,叫做“帐篷顶”,象纪念碑。
这样的小教堂成为16世纪俄罗斯大型砖石建筑的先声。
15 32年,为纪念伊凡雷帝诞生,在莫斯科近郊建造了耶稣升天教堂,它就是具有俄罗斯民族独特风格的帐篷顶教堂的典型,完全抛弃了几百年来东正教教堂的传统型制,是俄国最早的国家性墩式教堂。
它全用白色石头造成,似一高塔立于宽阔的基座上:内部空间极窄,只60余平方米,上层比下层窄矮,窗户和壁柱越上越小,屋顶峭拔,加上重重叠叠花瓣形装饰,造成冲天而起的动势。
它不适于举行仪式,不过是座纪念碑,矗立于莫斯科河畔旷野高坡之上,顶天立地睥睨四方,仿佛要干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
法国名作曲家柏辽兹在19世纪中叶见到它时,称它为“奇迹中的奇迹”。
1555—1560年间,莫斯科红场南端兴建了升天瓦西里教堂(瓦西里·柏拉仁诺教堂),它是为纪念1552年伊凡雷帝攻陷喀山汗国首府而建的,凝结着俄罗斯人被蒙古人压迫200多年后攻占蒙古人领土的欢愉激动心清。
建筑师是俄罗斯人。
风格独特,由9个墩式教堂组成,宽展的大平台把它们联成整体,中央一个墩子是主塔,冠戴着帐篷项,高47米,周围是较小的墩子,排成方形,大小不一,高高举起8个形状、色彩和装饰各不相同的葱头式穹顶,高低错落,装饰华丽、色彩强烈;穹顶以金色和绿色为主,夹杂黄色红色;教堂用红砖砌造,细部用白色石头,鼓座上有花瓣形。
形似一团烈焰腾空,欢乐地旋转跳跃。
它是世界建筑中的不朽珍品之一。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俄国政局混乱,经济衰落,建造的大型建筑物不多。
17世纪中叶,政局稍稳,经济逐步恢复,工商业者增多,市民文化兴起,西欧文明也开始传入俄国。
俄国的大型建筑增多,建筑风格也发生变化。
西欧巴罗克式的宏大豪华、着力夸张、富于动势的建筑风格对俄国发生影响,广泛使用红砖、带轴的陶砖,用白石作装饰细部,立面上有色彩艳丽的绘画。
西欧建筑常用的壁柱、山花、檐部、线脚等也被采用。
这时期俄国出现一种叫莫斯科巴罗克式的建筑,因皇后纳雷什金家族用此样式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所以人们又把这样式叫做纳雷什金样式。
在莫斯科附近及其他地方还用此样式盖了具有世俗风格的漂亮的多层教堂,它们有白石雕饰与建筑柱式的构件,建筑体间有奇特的通廊。
农奴主在庄园里常建造一些小教堂,也采用金盔顶、帐篷顶、花瓣形装饰、钟乳式下垂的券脚、花瓶式柱子、小山花、壁柱等,精致小巧,色彩艳丽,并不显得烦琐庸俗,象个小玩具,人们常称它们为玩具式或模型式教堂。
17世纪末建造的集中式多层教堂融合了俄罗斯传统和巴罗克风格特点,莫斯科郊区的圣母安息大教堂(1698—1699)是最大的一座这样的建筑,外观四层,其实二、三、四层的空间只是一个,总高40多米,穹顶金色,墙为红砖,白石做的细部是巴罗克式的,显得端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