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差距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差距与对策

【摘要】农村学校、山区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学校发展不平衡,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学生本身素质差距较大,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逐步缩小城乡学校间差距,促进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让广大学生能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均衡化。

【关键词】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均衡教育对策

我们的教育是典型的二元结构。表现出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化。

1我县义务教育事业的现状与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和学校之间的不均衡。

1.1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县城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内部差异,基本上都大于城乡之间的差异。一是县城“窗口”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我县城区小学各年级各班都出现大班额现象,平均80人以上,班额大的多达90人以上。二是乡镇中心学校与村办小学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村办小学的青年教师大量流失,留下“爷爷奶奶教小学”,这种现象导制大部分学生进城,城区学校因班额偏大教不好,农村学校因班额偏少不好教。这种不均衡的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现状,必然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1.2不利于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体制性弊端。在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已经自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绝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只能到一些私立学校上课,享受不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的教育。

1.3城乡学校间教研文化存在差距。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在教研文化上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城市学校规模大,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多,开展教研活动氛围浓厚,教师思维活跃,教师间智慧多,团队力量强大,教研组内备课充分,能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形成强大的教研活力,教研生命力强;二是城市学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教师们到上一级学校或优秀学校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多些,学校办学理念新,教师更新观念快,教学观念新。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次数多,教师专业成长快。乡村学校特别是中心小学、偏远山区学校,教师少,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一般只有1~2人,从某些方面来说,教研活动形不成“气候”,学校经费短缺,正常运转困难,更谈不上拿钱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或参加上级单位、优秀学校举办的培训活动。

1.4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

1.4.1城乡教师素质的差距。从农村现有的任课教师群体看,虽不乏爱生、敬业的优秀教师,但其整体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

1.4.1.1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清,缺乏拼搏精神。对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它和“应试教育”有何区别等认识不清,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加特长课,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由于信息闭塞更是如此。农村老师并非真的教学水平差,自身素质差,问题在于他们缺乏城镇教师所受的工作压力,他们缺乏城镇教师所有的拼搏精神,他们缺乏城镇教师拥有的教学氛围。

1.4.1.2教师业务能力不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一般只具备中师或高中文化程度,极个别甚至仅有小学文化程度。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转公的教师,本来没有接受过多少真正的系统教育,文化底子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观念就更落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据了解,有些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仅有57%,其中大部分是回归故里的师范毕业生和“土生土长”起来的转正民办教师,也有通过全员培训取得学历的。他们的教学经验只能靠传帮带,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更新大都依赖于比较消极的外部给予。这样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由于他们信息闭塞,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偏低,不能给学生“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更有甚者“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有的虽然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却力不从心。有资料显示:我们西部地区小学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农村与城镇的差距达到了4.31个百分点,县城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是农村的两倍以上,差距达到了20个百分点。在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农村与县城差距达到9.07个百分点,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城镇是乡村的近三倍。

为适应新时代对教师学历文凭、教师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们纷纷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专或本科文凭及相应的资格证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一是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函授、新课程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等一般都在寒暑假进行,大多数教师为了保证自己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各类证书,同时参加几类培训,奔波于各教学点报到、考试,毕业班的教师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复习辅导,因而真正能坐下来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的知识很少。二是对培训内容不甚懂。农村教师由于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缺少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专科知识学习起来一般比较吃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科课程,几乎就不知所云,特别对一些理科专业的知识更是如此。

1.4.2学科分布不均。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仍有大量代课人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学的初中冒子班缺教师,跨学科教师相当严重,90年代后期中师毕业的语文教师除教语文外,还教三年级的化学学科,政治老师还要教三年级物理学科等等。

1.4.3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紧缺。由于农村大多较贫困,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教师待遇不高。大学毕业生一般不愿到这类地方任教,即使少数有抱负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也往往因条件太苦而不能久留。而那些由农村本地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在条件成熟后又大多往更好的学校调动。要么“孔雀东南飞”,要么应聘进了城,农村师资流失严重。

2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建议

2.1实行区别城乡的教育收费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不管是经济困难的地区还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不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还是家境富裕的学生都一律减免,对于贫困的来说那些减免只是杯水车薪,对于富裕的来说那些减免微不足道。在此,确定收费标准要考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同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把“教育机会相对较少、收费相对较高”的双重不平等都加在农村生源头上。城市学校的学生(除“三残”少年儿童及特困家庭子女等)应适当加收一定的杂费,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样或许能够减轻城市学校(特别是“窗口”学校)的压力。通过降低收费或不收费为贫困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2加重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革现有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甚至重点偏向于农村学校,而不是偏重于城市和重点学校,不能人为制造“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更多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经费,逐步缩小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巨大差距。与此相适应,要统一农村和城市教师工资发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增加农村教师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同时要为农村學校教师提供进入城市学校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甚至为了鼓励教师向农村流动,农村教师待遇可适当高于县城教师。目前,我县规定,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务、申报市级骨干教师,要有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2.3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城乡课程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农村和城市课程资源各有优势,差别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相关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城乡教育多层次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资源双向互流,达到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

2.3.1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人员交流制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资源学校与弱势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行政领导、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机制。规定县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到农村执教1~2年的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挂职锻炼。共享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农村中心教研组。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常规教学研究;组织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对农村教师分层培训;组织农村教师进城区观摩课堂教学等等,均为加强农村教师新课程学习的好举措。近年来我们将城区学校、强校的老师请到农村学校、弱校去献课,作經验介绍,还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强校和弱校定点挂钩,积极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县城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跟岗学习、进修提高,效果很好,社会反响也很好。

2.3.2城乡学校互建教育基地。我县部分农村学校还在对口的城市学校建立教育基地,让农村学生走进城市,体验城市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理想。城市学校也在对口的农村学校建立起了教育基地,让城市学生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体验农村生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城乡学生间的结对互动,培养城乡学生间的友谊,促进城乡学生共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