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8086系统结构[2-3]

微机原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4】8086系统结构[2-3]

15:28
22
二、系统的复位与启动
【8086CPU时序】
① 复位信号:通过RESET引脚上的触发信号来引起8086系统复位和启
动,RESET至少维持4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
② 复位操作:当RESET信号变成高电平时,8086/8088CPU结束现行
操作,各个内部寄存器复位成初值。
标志寄存器
清零
指令寄存器 CS寄存器 DS寄存器 SS寄存器 ES寄存器
的比例倍频后得到CPU的主频,即: CPU主频 = 外频 × 倍频系数
⑥ PC机各子系统时钟(存储系统,显示系统,总线等)是由系统频率按 照一定的比例分频得到。
15:28
5
内频 550MHz Pentium III
倍频系数5.5
L1 Cache
L2 550MHz Cache
处理机总线 100MHz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四讲
15:28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内容提要
z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z8086CPU内部结构 z8086CPU引脚及功能 z8086CPU存储器组织 z8086CPU系统配置 z8086CPU时序
15:28
2
※有关概念介绍
z 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z T状态 z 总线周期 z 指令周期 z 时序 z 时序图
总线操作
读存储器操作 (取操作数)
写存储器操作 (将结果存放到内存)
读 I/O 端口操作 (取 I/O 端口中的数)
写 I/O 端口操作 (往 I/O 端口写数)
中断响应操作
总线周期
存储器读周期 存储器写周期 I/O 端口读周期 I/O 端口写周期 中断响应周期
15:28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0000
0
9
0001
1
10
0010
2
11
0011
3
12
0100
4
13
0101
5
14
0110
6
15
0111
7
16
1000
8
17
二进制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10000 10001
16进制
9 A B
C D E F 10 11
4.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例1-1】 十进制数22.625转换为二进制数
②小数部分转换,每次把乘积的整数取走作为转换结果的一位,对 剩下的小数继续进行乘法运算。对某些数可以乘到积的小数为0(如 上述两例),这种转换结果是精确的;对某些数(如0.3)永远不能 乘到积的小数为0,这时要根据精度要求,取适当的结果位数即可, 这种转换结果是不精确的。
例如 :十六进制数
1
A
E
4
虽然BCD码是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的,但它与二进制之间不 能直接转换,要用十进制作为中间桥梁,即先将BCD码转换为 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二进制数;反之亦然。
十进制 0 1 2 3 4 5
表1-2 BCD编码表
8421BCD码
十进制
0000
6
0001
7
0010
8
0011Leabharlann 9010010
0101
11
8421BCD码 0110 0111 1000 1001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引言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

第二讲 第2章 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结构

第二讲 第2章  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结构

S1
S2
S3
读下一个操作 码(丢弃)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 S1 S2 S3 S4 S5 S6 S1 (a) 单字节,单周期指令 例:MOV A R1
读操作码 读操作码 读第二字节
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2 P1 P S1 S2 S3 S4 S5 S6 S1 (b) 双字节,单周期指令 例:ADD A dir 读操作码
MCS-51单片机的结构原理
一、计算机的经典组成 计算机的经典结构见 图1.1 所示。这种结 构是由计算机的开 拓者——数学家约 翰· 诺依曼最先提 冯· 出的,所以就称之 为冯· 诺依曼计算机 体系结构,也叫普 林斯顿结构。
图 1.1 计算机经典结构
二、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一) 8051单片机的结构
﹡IP B8H ﹡IE A8H TMOD ﹡TCON TL0 TH0 TL1 TH1 PCON ﹡SCON 寄存器 SBUF
IP.7~IP.0 BFH~B8H 中断优先控制器 IE.7~IE.0 AFH~A8H 中断允许控制器 89H 定时器方式选择 88H TCON.7~TCON.0 8FH~88H 定时控制寄存器 8AH 定时器T0低8位 8CH 定时器T0高8位 8BH 定时器T1低8位 8DH 定时器T1高8位 87H 电源控制及波特率选择 98H SCON.7~SCON.0 9FH~98H 串行口控制 99H 串行口数据缓冲器
F0H E0H D0H B8H B0H A8H A0H 98H 90H 88H 80H
特 殊 功 能 寄 存 器 中 位 寻 址
FFFFH 外部 RAM

微机原理课件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微机原理课件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但指令周期不一定都大于总线周期,如MOV AX,BX
操作都在CPU内部的寄存器,只要内部总线即可完成,不 需要通过系统总线访问存储器和I/O接口。
2021/8/17
17
• 8086CPU的典型总线时序,充分体现了总 线是严格地按分时复用的原则进行工作的。 即:在一个总线周期内,首先利用总线传 送地址信息,然后再利用同一总线传送数 据信息。这样减少了CPU芯片的引脚和外 部总线的数目。
• 执行部件(EU)
• 功能:负责译码和执行指令。
2021/8/17
5
• 联系BIU和EU的纽带为流水指令队列
• 队列是一种数据结构,工作方式为先进先出。写入的指令 只能存放在队列尾,读出的指令是队列头存放的指令。
2021/8/17
6
•BIU和EU的动作协调原则 BIU和EU按以下流水线技术原则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所 要求的任务: ①每当8086的指令队列中有空字节,BIU就会自动把下 一条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 ②每当EU准备执行一条指令时,它会从BIU部件的指令 队列前部取出指令的代码,然后译码、执行指令。在执 行指令的过程中,如果必须访问存储器或者I/O端口, 那么EU就会请求BIU,完成访问内存或者I/O端口的操 作; ③当指令队列已满,且EU又没有总线访问请求时,BIU 便进入空闲状态。(BIU等待,总线空操作) ④开机或重启时,指令队列被清空;或在执行转移指令、 调用指令和返回指令时,由于待执行指令的顺序发生了 变化,则指令队列中已经装入的字节被自动消除,BIU会 接着往指令队列装入转向的另一程序段中的指令代码。 (EU等待)
•CF(Carry Flag)—进位标志位,做加法时最高位出现进位或 做减法时最高位出现借位,该位置1,反之为0。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资料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资料

输出设备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中央处理器
概述 CPU的功能结构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
中央处理器
简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 机系统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
运算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由进 行运算的运算器件和用来暂时寄存数据的寄 存器、累加器等组成。
固化在里面。 主要用于检查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情况并提供
最基本的输入/输出控制程序。 特点是计算机断电后存储器中的数据仍然存在。 其他形式的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
擦除的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Flash)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主板上的一块可擦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 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 定。 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 信息也不会丢失。 CMOS RAM本身只是一块内存,只有数据保 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 专门的程序。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和基本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 计算机硬件系统 3. 计算机软件系统 4. 计算机工作原理 5. 选配一台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构成结构
计算机系统
软件系统(程序、文档) 硬件系统(设备)
何为硬件系统? 何为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指由电子器件和机电装置组 成的计算机实体; 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工作服务的 全部技术资料和各种程序。
分类:按其工作特点分为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和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_图文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_图文

3.2 微型计算机主机结构
3.2.4 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在主机内部(简称内存),一般由半
导体材料构成。内存储器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 随机读写存储器。
内存储器分类
3.2 微型计算机主机结构
1. 只读存储器 •特点: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随机改写或 存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可靠性高。 •ROM分类
3.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典型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如下 :
CPU
(含运算 器和控制
器)
地址总线(AB )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RAM
ROM
I/O接口
I/O设备
3.1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程序和数据。 (2) 计算机硬件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 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4) 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程序) 工作 。
② 数据总线。传输的是数据,一般是双向传输 。CPU进行“读”时,数据由外设流向CPU,当CPU进 行“写”时,数据由CPU流向外设。
③ 控制总线。传输的是对外设进行控制和状态 检测的信号,有的是CPU向内存或外部设备发出的信 号;有的是内存或外部设备向CPU发出的信号。对每 条控制线而言信号是单向传送,但作为整体是双向的 。
3.2 微型计算机主机结构
3.2.5 总线 总线:是一组连接各个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是计 算机内部传输指令、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的高速通 道,是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线按所传输信号不同可分为: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3.2 微型计算机主机结构
① 地址总线。传输的是地址信号,一般是单向 传输。当CPU需要访问某个外设时,它向地址总线发 出相应外设的地址信号,以选择某个外设。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ppt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ppt

计算机文化基础
5
常见微机系统
平板电脑 移动计算机
计算机、电视、影 音三模式
家庭网络计算机
6
微机基本结构 显示器、键盘和主机
7
2.1.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1 按组成结构分类 单片机 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芯片上,广泛 用于控制、仪器仪表、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 单板机 各组成部分装配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常用 于过程控制或作为仪器仪表的控制部件 。 多板机 各组成部分装配在多块印刷电路板上,如台 式、便携式PC 机。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寄存器 控制器
硬件
主机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高速缓冲存储器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算 机
外部设备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外 存:软、硬盘、光盘、闪存

网络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
系统软件 语言处理程序:C、Pascal、VB等
使用单片机芯片构成的仿真系统。
有镜像功能的单板机
2019/12/17
计算机文化基础
9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① 高速化 处理器主频
② 超小型化 典型的标志是笔记本电脑和PDA的流行。
③ 多媒体化 全新的多媒体处理芯片、多媒体和超媒体系 统的开发和标准化、虚拟现实技术和发展多媒体通信等。
④ 网络化 网络计算机、具有联网功能的PDA以及各种类 型的个人计算机等正在飞速发展。
主板板载了四条DDR2内存插槽,支持 最高8GB DDR2-800内存容量和双通道 技术。另外,内存插槽的周围布满了不 少铝壳固态电容,内存的工作稳定性完 全得以保障。

8086-8088CPU系统结构

8086-8088CPU系统结构
♣ CS:代码段寄存器 ♣ DS:数据段寄存器 ♣ ES:附加数据段寄存器 ♣ SS:堆栈段寄存器
1.2 8086/8088寄存器结构及用途
1.1.3 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
▲指针寄存器:
♣ SP:堆栈指针寄存器 ♣ BP:基址指针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
♣ SI:源变址寄存器 ♣ DI:目的变址寄存器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086/8088CPU系统结构
• 1.1 Intel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 • 1.2 8086/8088寄存器结构及其用途 • 1.3 8086的存储器组织
• 1.4 堆栈
1.1 Intel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
• 1.1.1 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
8086微处理器由两大部分组成: ♣ 执行部件EU ♣ 总线接口部件BIU 其内部结构如图(P20 图1.1)
1.3 8086的存储器组织
• 1.3.2 存储器的分段结构
◆8086CPU的寻址能力为:220=1MB; ◆8086CPU的内部寄存器为16位,直接 寻址:216=64KB; ◆在8086系统中引入逻辑段的概念:把 的地址空间划分为任意个逻辑段,长度 为64KB。
1.3 8086的存储器组织
• 1.3.3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是CPU与外部存储器、I/O设备的接口;
▲BIU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 ♣指令队列; ♣4个16位段寄存器CS、DS、ES、
SS; ♣20位地址加法器; ♣总线控制部件。
1.1.1 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
• 3. BIU和EU的管理
▲二者处于并行的工作状态和重叠的工 作方式; ▲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充分利用总线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传 输,提高了程序的执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0 T1
RAM
定时/计数器
CPU
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
中断系统
P0 P1 P2 P3
图 5-1
TXD RXD
INT0 INT1
MCS-51 单片机结构框图
1 2
3 4 5
P1.0 P1.1 P1.2 P1.3 P1.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1.5 P1.6 P1.7 RST/VPD RXD P3.0 TXD P3.1 INT0 P3.2 INT1 P3.3 T0 P3.4 T1 P3.5 WR P3.6 RD P3.7 XTAL2 XTAL1 VSS
图 5-4 8155 命令寄存器格式
× A 口中断标志请求 A 口缓冲器满空标志 A 口中断允许标志 B 口中断标志请求 B 口缓冲器满空标志 B 口中断允许标志 定时器中断标志,定时器计数到 指定长度置“1”,读状态后清“0”
图5-5 8155状态寄存器格式
图 5-6 8155 作计数器时的格式
d
d
d
d
fgb
B
e
c dp e
c dp
e
c dp
e
fgb
fgb
fgb
VCC a
VCC a
VCC a
VCC a
9
9
9
9
1 2
7 40 6 * 4
1 2
A1
A
2
2
A
Titl e
基于单片机控制 的串级调速系统 原理图
S iz e
Nu mber
Rev isio n
B
Dat e: F ile :
1 6-Ju n -2 0 07
图5-7 LM339外型及管脚排列图
图5-8 LM339构成的双限比较器
表5-3 74LS373的功能表
OE
G
D
Q n1
0
1
1
1
0
1
0
0
0
0
X
Qn
1
X
X
高阻
3 4 7 8 13 14 17 18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1 11
OE LE
Q0 Q1 Q2 Q3 Q4 Q5 Q6 Q7
DB




CPU
R O
R A
时 计 数
断 系
I/O 口
外部
M
M


设备


AB
CB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图 2.1 基于单片机的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
基于单片机的机械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
图 2-1 双闭环控制的串级调速系统原理图
U
* i
1
KI is 1
Ks
Ki
Id
TOI s 1
is
Tss 1
Tis 1
23 22 21
P3引脚 P3.0 P3.1 P3.2 P3.3
图 5-2 8031 引脚图 表 5-1 P3 口第二功能 兼用功能 串行通讯输入(RXD) 串行通讯输出(TXD) 外部中断0( INT0) 外部中断1(INT1)
P3.4 P3.5 P3.6 P3.7
定时器0输入(T0) 定时器1输入(T1)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WR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D
3
PA6
PA5 PA4 PA3 PA2 PA1
RD
WR
PA0
CE
PB0
PB1
PB2
PB3
PB4
ALE
PB5
PB6
AD0
AD1
AD2
AD3
PC0
AD4
PC1
AD5
PC2
AD6
PC3
AD7 8 15 5
I O/M
1 11
OC C
3 4 7 8 13 14 17 18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GND VCC
2 5 6 9 12 15 16 19
10 20
图5-9 74LS373引脚图
1
2
3
4
5
6
UVW 3 80
Ld
D
VD1
VD3 VD5
VT1 VT3 VT5
D
P
Q?
N
T1
A
U
M 3~
V W
6#
3 6V
N*
VT4 VT6 VT2
VT6
VD4
VD6 VD2
1#
+5
2 0K
1 0K
N* K
1K K
3 73
1Q 2Q 3Q 4Q 5Q 6Q 7Q 8Q
2 5 6 9 12 15 16 19
4
OE
1
2
4 N25
A
1
A0 A1 A2 A3 A4 LT EN
1 45 1 3
1K
2
4 N25 Ya Yb Yc Yd Ye Yf Yg
AA28971 6 A1 0
D0
D1
D2
D3
D4
A
D5
DD7 6
A0
A1
图5-3 8155逻辑结构和芯片引脚图
图 5-3 8155 逻辑结构和芯片引脚图
表5-2 8155芯片的I/O口地址
AD7~AD0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选择I/O口
X
X
X
X
X
0
0
0
命令/状态寄存器
X
X
X
X
X
0
0
1
A口
X
X
X
X
X
0
1
0
B口
X
X
X
X
X
0
1
1
C口
X
X
X
X
X
1
0
0
定时器低8位
X
X
T3
P VT1
N C
W
4 N25
3 00
3 00
1A
7 41 4 1 Y
2A
2Y
3A
3Y
4A
4Y
5A
5Y
6A
6Y
SB1 +5V
SB2
N
T2
B
+5
+36
4 N25
3 4K
RP
3 0K* 3 U V W
4 N25
LM3 39
1
-
3
+
2
+
+5
1 0K
A
5 .1 K
LM3 39
N A
4 N25
+
+ 1 0K
X
X
X
1
0
1
定时器高6位及方式
TH1
TH2
IEB
EA
PC2
PC1
PB
PA
00:空操作 01:停止计数 10:时间到则停止计 数 11:置入工作方式和 计数长度后立即启 动计数,若正在计 数,溢出后按新的方 式和长度计数
0:禁止 B 口中断 1:允许 B 口中断
0:禁止 A 口中 断
1:允许 A 口中 断
1K
1
2
P1. 0 P1. 1 P1. 2 P1. 3 P1. 4 P1. 5
P3. 4 P3. 5 INT0
INT1
8 03 1
RD WR P2. 7
ALE P0. 0 P0. 1 P0. 2 P0. 3 P0. 4 P0. 5 P0. 6 P0. 7 P2. 0 P2. 1 P2. 2
P SEN
8031 8051 8751
VCC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EA/VPP ALE/PROG PSEN P2.7 P2.6 P2.5 P2.4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P2.2 P2.1 P2.0
-
-
Toi s 1
U
* i
-
-
Ki is 1
KsKl
Id
is
Tl s 1 Tis 1
图 4-1 电流环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
1 Tons 1
IL
ASR
1
n
1
Tis 1
Tl s
_
_
Tons 1
ASR
U
* n
_
_
Tns 1
IL
n
1
Tl s
图 4-2 转速闭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图
时钟电路
ROM
Sheet o f
E:\程序(不可删)\PROTEL 9 9\EXAMPLES\BDArCawKnUPB~y1: 2.DDB
5
6
图 5-10 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开始 系统初始化 转速运行状态判断子程序 三相电源不对称
同步信号丢失 有晶闸管未导通 触发器移相控制子程序
调速 结束
输出保护程序
定义端口 B 0:输入 1:输出
定义端 口A 0:输入 1:输出
定义端口 C 00:ALT1、A 口、B 口基本输入输出,C 口输入 01:ALT1、A 口、B 口基本输入输出,C 口输出 10:ALT3,A 口选通输入输出,B 口基本输入输 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