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语言才华与翻译成就
辜鸿铭,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家,数典不忘祖,藐视西方列强

辜鸿铭,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家,数典不忘祖,藐视西方列强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清末民初精通西洋科学、语言的中国第一人。
辜家祖辈虽侨居海外多年,却一直谨守中国的传统,谨记自己是中国人。
辜鸿铭的父亲每逢过年必祭祀祖先,自己拜祭祖先牌位后,让两个儿子跪下叩拜,并对他们说:“我们的祖国在遥远的地方,不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能忘了那里是我们祖先的家园。
”1867年,年仅10岁的辜鸿铭,随父亲的好友,义父布朗夫妇去英国时,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道:“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父亲又摸着他脑后的辫子叮嘱道:“第一不可信他们的耶稣教,第二不可剪掉辫子。
”果然,辜鸿铭终生没信基督教天主教,终生拖着脑后的辫子。
在英国,辜鸿铭每天出门,街上的小孩们总在他后面叫喊:“瞧呵,支那人的猪尾巴!”但辜牢记父亲的叮咛,不剪辫发。
一次,他在饭店上厕所,被女管理员拽出,塞进女厕所。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剪掉辫子。
一次,辜鸿铭在电车上看泰晤士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见他样子可笑,出言侮辱。
辜并不理会,只是将报纸倒过来看。
英国人见后愈发嘲笑道:“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辜听罢,用纯正娴熟的英语将整段文章朗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义父布朗曾对辜鸿铭说:“孩子,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侵略者们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
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
”义父的话,辜从此铭刻于心。
辜鸿铭私下对慈禧太后颇有微词,然而,他在外国人面前,竭尽全力维护慈禧的形象。
慈禧被西方列强,认为是庚子之变的罪魁祸首,辜鸿铭却竭力为之辩护,将慈禧尊为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称她为“满洲文明之花”、“中华文明之花”,说:“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既具有高贵的灵魂,又不失单纯童心的伟大女性的话,那就非我们的皇太后莫属了。
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

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翻译大家辜鸿铭轶事及代表作赏析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1、辜鸿铭曾劝西方人:若想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不妨去逛逛八大胡同。
因为从那里的歌女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端庄、羞怯和优美。
对此,林语堂说:“辜鸿铭并没有大错,因为那些歌女,像日本的艺妓一样,还会脸红,而近代的大学女生已经不会了。
”2、辜鸿铭欣赏小脚美妙,也有其一套奇论:西方女人总是以掩藏她们的乳房来突出她们的乳房;日本女人则以掩藏其下腹部而突出其下腹部;新几内亚女人则掩藏起她们的双腿;萨摩亚女人藏起她们的肚脐;阿拉伯女人掩着她们的脸部;中国女人却把双脚藏裹起来。
掩盖得越深,越令人着迷。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辜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足放到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
辜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他还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吾妻小脚,乃吾兴奋剂也。
”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3、10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伦敦。
始终长衫马褂,留着辫子。
有天,他坐电车上,故意倒持伦敦泰晤士报,几个英国人笑得前仰后合。
“清末怪才”辜鸿铭

“清末怪才”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圣人”;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通西方科学,又主张东方文化,提倡“中国精神”,实为难得一见的文化怪才。
这样的人物,本应起到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作用,但事实上,他在世时却饱受争议,被人称为“清末怪才”。
辜鸿铭之所以成为“怪才”和“怪人”,原因固然很多,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怪行怪言”。
辜鸿铭的“怪”,首先就怪在他的穿着上。
他脑后拖着一条油光可鉴的小辫,身穿马褂,脚蹬朝靴,腰挂东洋宝刀,头顶瓜皮帽,有人曾戏称他为“四不像”。
他的“怪行”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校方安排他讲演,他上台以后不讲一句话,学校准备的茶水他一口也不喝,刚一开口,就让在场的所有人吓了一大跳,原来他讲的是德文。
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能用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语言教授学理,而用中文讲授仅只是讲“四书”“五经”。
他用中英文讲授的“中国文学史”,听课者经常达五百人之多。
在辜鸿铭看来,中文和英文是“异曲同工”,互有短长。
英文讲科学、逻辑,严密而精确;中文讲人文、道德,言简而意丰。
他认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应该“精研中学,博采西学,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
辜鸿铭的“怪言”也很多。
1917年,辜鸿铭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已渐成气候。
辜鸿铭一登上讲台,就向学生宣布:“现在中学已改成了学堂,中学堂里要兼课,男女生坐在一起听课,成何体统?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我的思想很旧,我的脑筋很顽固,我要用我顽固的脑筋,反对你们学堂里兼课。
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

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热点。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学者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备受关注。
在这本译本中,辜鸿铭试图突破西方主流文化视角,将我国经典《中庸》重新诠释。
本文旨在探讨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在后殖民视域下的重要意义。
二、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及其意义1. 辜鸿铭简介辜鸿铭,著名学者、翻译家,长期从事我国文化传播工作。
辜鸿铭凭借其丰富的学术造诣和翻译功底,被誉为当代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家之一。
2. 《中庸》译本的重要性《中庸》作为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在后殖民视域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越西方中心主义传统上,西方学者对于我国经典的研究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他们的诠释往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而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力图超越西方中心主义,以我国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中庸》,从而还原其本来面貌。
(2)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辜鸿铭的《中庸》译本致力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播给全世界的读者。
通过对《中庸》的重新诠释和翻译,辜鸿铭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促进跨文化交流《中庸》作为我国传统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东方智慧和价值观。
而辜鸿铭的《中庸》译本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和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三、辜鸿铭的翻译策略与成就1. 翻译策略辜鸿铭的《中庸》译本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翻译策略,旨在更好地表达《中庸》的内涵和精神。
(1)文化转换辜鸿铭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文化转换的手法,将《中庸》的思想理念更好地传达给西方读者,使其能够理解和接受。
(2)语言优化在语言表达上,辜鸿铭尽可能地保持原著的语言风格和节奏感,同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2. 翻译成就辜鸿铭的《中庸》译本在翻译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辜鸿铭简介及作品翻译

二 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 2.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 3.中国的语言,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作者由此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 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 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 4.。。。。。。
文坛怪杰
1.据説他在英国街头故意倒拿报纸,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 説:“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还假装懂英 文。”辜就回嘴説:“你们英文太简单,拿正著读,显不 出本事。” 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 把英国人都惊呆了 2.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 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 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 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 闹了三天。
" 句中"谄"字译得尤为精彩,servile 远比flatte r 更能表情达意。而且整个译句简洁明了,既符 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与原句语体风格相互呼应。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辜氏是这样译的: "O Phoenix bird! O Phoenix bird, "Where is the glory of your prime? "The past, --t is useless now to change, "Care for the future yet is time. "Renounce! Give up your chase in vain; For those who serve in Court and State Dire peril follows in their train." 全诗分为三节,共7行,每行8个音节,双行押韵,读后琅 琅上口。全诗的关键"Renounce! give up your chase in vain", 把接舆对于孔子没有于乱世之际隐退的不理解和 惋惜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辜鸿铭

评价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 来保护强烈的自尊。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 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 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 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 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 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 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 天。他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着自己对中华文化 的热爱。
翻译贡献: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
人物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创造 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 《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 《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 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 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 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 说法。
清末怪杰 –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 流传一句话:到中国 可以不看紫禁城,不 可不看辜鸿铭。辜鸿 铭何许人也?他自称 “生在南洋,学在西 洋,娶在东洋,仕在 北洋。
辜鸿铭
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 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 国传统的同时,又精 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 学者,号称“清末怪 杰”。他精通英文、 法文、德文、拉丁文、 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 语言,通晓文学、儒 学、法学、工学与土 木等文、理各科。
辩才无双: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
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最尊贵的中国人与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
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 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 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轶事
辜 大此 无 心 是 “ 辜 们 走 任 鸿 学言 形 中 有 我 平 一 进 教 铭 生, 的 的 形 头 静 片 课 , 在 一狂 。 辫 的 上 地 哄 堂 梳 北 片傲 ” 子 , 的 说 堂 , 着 京 静的 闻 却 你 辫 : 大 学 小 大 默北 听 是 们 子 笑 生 辫 学 。 ,
北大怪杰第一人辜鸿铭:学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

北大怪杰第一人辜鸿铭:学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简直可以说是个矛盾的结合体,他这个人十分有意思,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他身上进步与守旧共存,素有北大怪杰第一人的绰号。
(一)才能卓越,学贯中西说到清末民初的这批大家,人们是不可不心生佩服的。
他们自幼在传统的私塾之中,学习四书五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汉文化基础。
而当时又适逢中西文明碰撞时期,特别是一部分书香门第,有名望的家族能够不惜重金,送子弟远赴西洋读书,他们又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如此一来,中西文明在他们身上便得到了很好的交融。
而辜鸿铭就是这些大家当中的一位。
但不同的是,辜鸿铭先学的西方文化,后钻研中国文化。
辜鸿铭,字汤生,英文名字为tomson,祖籍福建惠安。
他的祖父辈曾下南洋,为英国人经营橡胶园,父亲娶了英国人为妻,辜鸿铭是个混血儿。
他自幼便随父母移居英国,并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历经了14年的求学生涯。
但他时刻不忘祖父的教诲,深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故虽然当时他在西方的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名噪一时,但仍然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辜鸿铭成就斐然,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先后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
他曾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任教,当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之时,辜鸿铭已经是知名学者了,可见辜鸿铭成名之早。
然而,一个人物的出现却扭转了他对西学的印象,这便是马建忠。
1881年,当时在英国殖民政府中担任职务的辜鸿铭,遇到了马建忠,二人畅谈了三。
自此,辜鸿铭思想大变,转而崇尚中国文化。
并先后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文化典籍,可以说,他成为了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二)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一般来说,但凡接触过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都有着一腔大破中国落后文化的热情。
而辜鸿铭恰恰相反,他虽然精通中西文化,但却过于推崇中国文化,而且陶醉于中国的保守文化之中不能自拔。
辜鸿铭的语言才华与翻译成就

辜鸿铭的语言才华与翻译成就
卢红霞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辜鸿铭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一位名士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他精通9国语言,获得了国外的13个博士学位.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民族兴亡的大问题,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就会诞生特殊的人群,辜鸿铭就是其中之一.辜鸿铭老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特别崇尚中华文化,并斥责过西洋人对中华文化的无知.上世纪中国在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辜鸿铭曾经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从此走上了坚强捍卫中华文化的写作道路,其弘扬中华文化的努力是世人所不能抹杀的.辜鸿铭具有特殊的语言才华和非凡的翻译成就,这和他的出身与教育不无相关.辜鸿铭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度过的,饱受西方的系统的教育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辜鸿铭在英国接受了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西方文化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也为他以后的翻译成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卢红霞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译著等身的翻译家傅雷的翻译才华与成就 [J], 曹永欣
2.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择理雅各与辜鸿铭两译本 [J], 周天楠;李春明;姚小娟
3.辜鸿铭及其儒经翻译——从辜鸿铭儒经翻译的动因看其翻译策略 [J], 王勇
4.王蒙的翻译活动及其语言才华 [J], 宋炳辉
5.翻译目的论角度看辜鸿铭《论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何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社会背景下就会诞生特殊的人群,辜鸿铭 摆在供桌上的饭菜了么?”辜鸿铭马上回击 后,在 20 世纪初又推出了他的另一本译
就是其中之一。辜鸿铭老先生具有强烈的爱 说:“你们给自己的祖先墓碑上放上鲜花, 著,这和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紧
国心,他特别崇尚中华文化,并斥责过西洋 难道你们的祖先就能闻到鲜花的香味了 密的联系。那时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
一位名士和中国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保持着不断 服。辜鸿铭认为他之所以走上翻译中国儒
化 史 上 的 奇 人 ,他 的书信往来,探讨着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 家经典的道路的原因,正如他在对《论语》
精通 9 国语言,获得了国外的 13 个博士学 政坛风云。辜鸿铭还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 作译序中所认识到的,大家对理雅各博士
人对中华文化的无知。上世纪中国在已沦为 么?”辜鸿铭在国内教书时,曾告诫他的学 后,纷纷有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尤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辜鸿铭曾经 生,学好英文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做人 推崇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革新,而辜鸿铭
用英文演讲《中国人的精神》,从此走上了坚 道理和礼节介绍到西方,去教化他们,让他 则在此时更加坚信传统上的信仰[3]34-40。他在
言 才卢
红
华霞
□
辜鸿铭
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 学》 三部名著给出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
但 是 不 可 以 不 看 辜 鸿 赞扬,认为辜鸿铭创造性地翻译儒家名著
辜鸿铭是清朝 铭。辜鸿铭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曾经跟前 是件开“天启”的大事,这让国外的学者和
末年和民国初期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谈儒学和孔孟之道,和 读者对中国的古代哲学和文学成就大为叹
上千行的米尔顿的诗歌,这充分证明了他具 巨大的轰动和深刻的反响,这在中西方文化 读起来非常亲切。许多学者对此诗歌的翻译
有超人的语言禀赋。辜鸿铭阅历广泛、见解 交流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辜鸿 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吴宓认为辜鸿铭的这
独到,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是一位精通中外 铭不单是语言方面的天才,更是一位翻译方 篇诗歌翻译是中国人介绍国外诗歌的开创
强捍卫中华文化的写作道路,其弘扬中华文 们也学会中国人的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价 《中庸》的译序中认为:“人们认为中国的旧
化的努力是世人所不能抹杀的。辜鸿铭具有 值。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对嘲笑他 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中国需要新的制度和
特殊的语言才华和非凡的翻译成就,这和他 留辫子的学生们心平气和地说:“我头上的 文化来替代现有的制度和文化,但我却认
等几个国家的语言来回答一国语言的提问, 著作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外相继刊载和发行。 个布贩子在外旅游的滑稽之事,全诗共有六
其讲授的英文诗歌能倒背如流。辜鸿铭的记 在翻译过程中,辜鸿铭还将中国古老的东方 十三个段节。辜鸿铭用五古体的手法翻译过
忆力超人,到了晚年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起 理论加入西方名人的妙语,在国际上引发了 来,全文诙谐幽默,翻译效果非常好,让读者
才堪称前无பைடு நூலகம்人,辜鸿铭在英国接受了严格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嘲讽者能应对敏锐和凌 入到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翻译中来。辜鸿铭
的英国文学训练,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 厉,同时还能歪打正着,最终使他的演讲能 不愿意向国人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文学名
西方文化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也为他以后的 获得上佳的效果。
著,但是这也有例外,他在 20 世纪初期出
翻译成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辜鸿铭的翻译成就
版了一本汉译的叙事诗 《痴汉骑马歌》,这
一、辜鸿铭的语言才华
辜鸿铭老先生一生基本上都是以学者 是他唯一翻译外国的作品,由商务印书馆出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的过程中,课本对他 的身份行世,漠视政治,一生翻译著作丰富, 版。该翻译作品是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库帕
来说,可有可无,他能用拉丁文、法文、英文 先后将《论语》、《中庸》和《大学》等儒家经典 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述的内容是英国的一
的大师。林语堂极为佩服辜鸿铭老先生的英 面的奇才,这一方面和他的个人生活背景、 者。王森认为辜鸿铭的这篇译著即使在中
文造诣,并认为他不但具有深度的语言功 经历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勤奋好学 国的五体古诗中也是少有的精品之作。人
底,更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1]45-67。德国作家 密不可分。当时,辜鸿铭向西方世界翻译和 们对于辜鸿铭所翻译的儒家经典著作向来
的出身与教育不无相关。辜鸿铭青少年时代 辫子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你们 为中国现在的制度是一个真正文明、有制
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度过的,饱受西方的系统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让嘲笑他的同 度和有道德的制度,因而它永远都不会过
的教育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语言天 学感到非常惭愧,无不自惭莫及。辜鸿铭能 时。”正是这一理念促使他以空前的热情投
了六种国外语言。辜鸿 化交流史上都占有独特地位,值得认真加
铭通读西欧经典名著, 以研究。
精通很多语言,同时语
辜鸿铭最早在 1898 年开始翻译儒家经
言表达犀利且逻辑性很 典,但是他的翻译儒家经典的思想早在他
语就
强。西方人在 20 世纪初 留学欧洲期间就形成了。林语堂对辜鸿铭 曾流传着一句谚语:到 翻译儒家“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和《大
M ingre nda ng'a n·名人档案
辜鸿铭生活在英国 的专利。直到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才有
辜与 鸿翻 铭译 的成
时,从西方最经典的文 中国人开始独立地加入这一行列,其中,辜
学名著开始,通过死记 鸿铭是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2]12-16。他的
硬背的方式很快就掌握 译经活动不仅在近代,而且在整个中西文
帕凯曾说:“辜鸿铭是我能用地道德语交流 介绍儒家经典,而这在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 说法不一致。非常了解他的金梁认为辜鸿
位。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19 世纪下半叶到 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中国人。曾经有外国 四十年前翻译的《中国经典》内容不满意是
20 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人讽刺辜鸿铭在供桌上给祖先作磕头礼, 他立志翻译儒家经典的直接原因。辜鸿铭
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民族兴亡的大问题,特殊 说是:“你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享受到你 在 19 世纪末推出了他的第一本翻译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