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及途径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研究成果。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

本人了解并遵守山西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向国家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

?!

目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及途径

摘要:当前,我国银行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而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合格风险管理也越来也受到国内银行业的重视及推广。因此,如何建立合格的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建立起一个有效地合格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合规管理体系,保证业务安全稳健经营,成为我国银行风险管理重点工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文着重加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规避内涵的理解,在剖析合格险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重要性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观点认识,提出了新的理念。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and way

Abstract:Current,our country bank vigorously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s part of its core qualified risk management and also by the domestic banking industry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Therefore, how to establish the qualified good corporate culture of compliance,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formity, 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guarantee the safe stable operation business, become our country bank risk management focus. As the saying goes, no rules, no Cheng Fangyuan. This paper deepens to the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and avoid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notation, analyzes 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risk management of qual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ce, plus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new concep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risk management

第一章信贷业务在国际国内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信贷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特征,是间接融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人与银行单向融资的局限性,开创了个人与银行相互融资的全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主要研究消费信贷的发展。

消费信贷是美国商业银行一项较为成熟的业务。政府的大力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备的信用体系等,有力地支持了该业务的发展。同时,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和“消费信贷电脑审批系统”,强调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控制,以风险最优化为管理目标,实现消费信贷的精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防范各类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当前扩大我国国内需求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

用制度①不完备、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缺失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手段;完善系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转变消费观念的对策。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表外业务市场空间狭小,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单一、畸形的盈利模式的改善,结果是过分依赖信贷盈利增长

二、整个银行体系存贷差额继续拉大,加上商业银行利用存差资金效率低下,投资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不但低于贷款利率,而且接近平均负债成本,部分投资品种收益率甚至低于平均负债成本,大量的货币存款滞留商业银行体系使得商业银行背负巨额的存差利息支出。由此可见,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偏重于信贷规模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观,这无疑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贷资金风险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银行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随着过渡期的行将结束,我国商业银行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带来先进风险度量与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包括内部模型在内的高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①金融经济2010年第七期

一、信贷意识淡薄: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但是在传统国有银行经营观念的桎梏下,众多经过改制的商业银行,其工作人员的观念并没有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有所转变。很多商业银行从业者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理念,自然也就谈不上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办事,在信贷的发放过程中各种违规案例层出不穷,导致银行的呆账坏账时有发生。举例而言,很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看重的并不是该企业或者个人的资信如何,而是看重对方与自己是否有交情,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资信并不能获得贷款的企业或者个人获得贷款,在资信缺失的背景下发放贷款必然导致风险的增多。

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信贷风险不具有直观性,必须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设置来反映。而目前众多商业银行在经营压力的推动下,盲目追求业绩的高速增长,忽视了信贷风险的控制,例如我国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都已经接近75%②的存贷比红线,而在不良贷款的拨备上面也普遍不足。目前我国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基本机制还不完善,商业银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机制还未建立,信贷业务数据信息基本上依靠的是层层统计加总形成的,在数据的上报过程中难以杜绝出现的数据失真现象,这就给信贷风险预警指标正确性的设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信贷人员流动频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员工流动异常频繁,这其中主要就是信贷人员不断从国有商业银行流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外资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凭借其高额的薪酬福利不断地吸引本土高素质银行从业者的加入。人员的频繁流动导致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形同虚设,信贷人员的流动一方面会使客户流失,另一方面信贷人员流动导致现有客户资信的连续性受到阻碍,不利于信贷风险工作的开展。

四、管理手段以及方法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偏于简②中国经济日报2008年第七期

单,风险揭示还很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信用评分法,该方法通过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它定性指标,并通过专家判断或其它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其对应的信用级别。这一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但事实表明这一管理方法存在着以下明显的缺陷。

五、民众及社团监督的乏力性:公民社会组织在提高政治透明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公民组织本身就是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媒介,这为参与的成员提供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机会。一些公民组织还创办自己的传播媒体,传播各种政治信息。这些相对独立的信息源有效的冲击着政府垄断的政治权力。公民社会能有效的打破传统封建道德伦理对权力的束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社会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力仍显不足,国民社会的发展面临这一系列的困境③:1、登记注册门槛高,导致大量民间组织不愿登记注册 ,而游离在社会主流之外。政府对公民组织的准入资格审查,目前的管理工作比较混乱。①定位困境:一些学会、公会等民间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 还有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以盈利和避税为目的因而企业化,商业化倾向严重,出现角色定位困境。②人才困境:许多民间组织工资少,待遇低,办公条件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强,从而影响到公民组织的整体素质和能力。③资金困境:来自企业政府和国际基金的资助均很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政府采购尚未惠及公民组织,企业捐款减免税规定不明确,私人基金会的设立和运作面临多方面的限制。

第三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义及成因

第一节信贷风险的定义

③银行不良信贷问题的研究2008年四期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2、商业银行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而引起商业银行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2001年6月公布的《新资本协议草案修改文件》中对信用风险的定义为银行借款者或交易对手不能承担根据事先约定条件的偿还责任时的一种不确定性。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的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

第二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银行的经营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情况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较大的影响。从我国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的市场意识尚未完全树立,信用观念淡薄。主要体现在客户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客户开展信用交易时不诚实,不履行义务,遵守信用规则的意愿不强。这些因素,是形成信用风险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社会经济环境。从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可能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源头。例如,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及业务的开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家的产业政策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信贷风险源之一。再次,是法律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健康的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使经济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许多客户不讲道德、不讲信用,有意赖债、逃债,以企业改制之名,行逃废债之实,造成了债务悬空,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这些情况,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形成巨大的信贷风险。

二、企业因素:在借贷活动中,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很多,通常把它们归为三大类,即借款人品格、经营能力、资本实力等。1、借款人品格④。它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在负债期间具有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借款人在主观上有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与借款人品格是密不可分的。、2生产经营能力。大规模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自有资金的不足促使企业向银行举债,而贷款的偿还主要是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利润或出售某项资产而实现。因此,对还款能力大小的衡量,主要是看借款人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3、资本实力。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资本净值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及作为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数量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④金融热点问题2007年12期

若一个企业己资不抵债,那么该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

三、银行因素:银行本身的经营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财务分析能力。贷款发放前,银行主要的一个决策依据是对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果。但是财务分析也存在局限性,财务报告中反映的毕竟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而且,财务报告反映的是借款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并不反映行业的整体状况,当行业环境发生变动时,风险亦随之形成。其次,是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银行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乏防范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以致贷款风险加大。长期以来,信贷管理偏重于贷前调查,忽视了贷后的管理工作,对贷款的制约机制和措施相对重视不够,缺乏刚性的指标约束。再次,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银行贷款决策失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贷轻管、重放轻收、重存轻贷等粗放性经营行为。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以致前期发放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人情贷款、违规贷款,最终形成不良贷款。后期发放的贷款尽管担保抵押的比重在提高,但抵押担保的有效性、变现能力仍存在很多问题。信贷人员政治素质低下、人品不好、以贷谋私,必然造成极大的信贷风险。

第四章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第一节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它是以两权分离 ,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 ,贷款风险是指清偿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 ,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力清偿银行贷款本息 ,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 ,形成呆帐损失。所谓贷款风险管理 ,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处理 ,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 ,以及对

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 ,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信贷有三个要素: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从根本上讲,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运而生,而且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一直不高,导致了大量的呆账坏账的产生,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及盈利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阻碍因素。

第二节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

银行成为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的企业实体 ,首要的任务必须按风险原则管理资产 ,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显得日益重要。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实现资金资源分配的最佳组合。通过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分散的原理将贷款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既有效地降低了银行放款的风险 ,又使银行的利润水平相对确定 ,达到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2、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银行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 ,商业银行的运行状况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来说,信贷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未能准确度量和合理管理信贷,风险则直接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主体,也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甚至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第五章我国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及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定期进行集中客户授信风险分析及评级。重点了解集中客户所处的行业的发展趋势,实际经营能力等有关情况,研究制定对大企业的授信政策。防治信贷风险的产生。同时要建立对企业预期市

场需求,价格变化等为主要依据的监控体系,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及时推出无效或低效的信贷市场,规避风险。

二、严格期限密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管理,规范客户授信制度,科学分析客户的资金需求,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合理制订还款期限。对于合理制订贷款期,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卓越的文化。商业银行一定要督促客户到期归还,避免信贷资金被挤占也是一种企业. 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贷后管理:在银行发放贷款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款后定期检查借款人财务报表,定期对其进行信用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使命、审查及时跟踪借款人的经营管理并根据信用评分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最大化。风险模型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随时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最小化而努力工作。信贷文化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风险状况,同时及时调整银行的风险损失准备。企业文化必须渗透到每一个信贷从业人员。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一)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可参照外资银行贷款的方式。总的来说包括 : 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险等级管理和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首先要建立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分行的银行内部掌握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然后定期根据数剧专业管理之外,进一步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据库中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与制约,较好地实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度进行评价记录。运行方式上可由信贷前台部门推推荐客户收集填报资料,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地进行信贷管理。(二)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⑤,增加风险管理信用等级评定。加强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⑤南华大学学报2009年七期

定价管理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只停留在对已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测,预期的贷款损失是办理贷款业务的正常成本,而应参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从发放前的预防控制在贷款定价时予以考虑,从银行资产组合,到最后的风险认定和处罚的风险资产的组合都要考虑,因为每种资产都有不同的违约概率。

五、信贷资产管理自动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于信贷资产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系统对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符合、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都设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将信贷政策的制度固化到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违章操作,系统会自动拒绝,避免了人为因素。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帮助银行实现信贷审批服务的差异化,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贷款对象的所有信息迅速传给金融企业。

六、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对本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的监管,避免金融创新监管真空。首先,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与工具的研究,充分了解其风险特性,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其次,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协作,包括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监管机制,最好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业监管体系,因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往往牵涉到不同的金融部门。此次由次级贷款引发的,由金融衍生产品扩散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种种漏洞,说明微观金融机构在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寻求利润和控制风险的过程中是短视的,或者说金融机构个体的理性行为不一定导致集体的理性以及个体理性希望达到的结果。所以金融监管者要以全局视野来监管金融创新业务,主要是要监测其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而不是其对某家金融机构的影响。

七、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场约束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的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与公众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金融机构拥有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等信息而公众对其知之甚少是一个信息弱势群体。如果公众能获得充分的信息他们与金融机构的交易就会建立在决策的基础之

上而不是像现在建立在对金融机构的信心的基础上。对银行来讲披露自己的信息是有风险的但是对于存款人、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安全来说银行的信息披露又是合理、公平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其中尤其以巴塞尔委员会个体成员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最为健全。在美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在美国银行监管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监理署、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获得相关数据的并以此作为金融机构质量评价体系的资料来源。从总体上看美国的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状况较好且是多层次的。美国银行业向媒体直接发布公共信息,还要按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的要求提供银行监督报告、按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提供公共财务报告。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要求提供的报告有银行控股公司系列报告、银行形势报告和其他报告。另外证券交易委员会则要求上市银行定期提交有关收人和整个财务状况的公共财务报告。同时美国的信息披露状况还要接受国际机构的监督从年开始美国每年还要接受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日本政府在重新颁布的《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实行信息披露制度但由于把一些重大信息作为例外使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日本在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尤其重视信息披露工作。为确立长期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日本政府新建了日本金融监管厅。日本金融监管厅认为监管不仅要对银行负责更要对市场负责。只有良好的信息披露才能实现监管的中立与和平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透明和效率。在中国规范的信息披露对于正处于上市攻坚阶段、或将来上市成功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必然选择,以为其国际

化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银行应当集合自身实际,将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让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子百《投资银行学》[J],2008年中国银监会晚报,: 21-32

[2]:徐滇庆《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J],《金融热点问题》,: 17-21

[3]:武建《银行信贷的问题及分析》[J],中国金融学报 : 33-35

[4]:朱子云《商业银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构想及其应用》[J],数量技术经济研究;: 97-98

[5]:张吉光《寻找地方金融之路》[J],北京大学 : 32-35

[6]:陈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J], 《金融经济》: 42-44

[7]:陈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 53-55

[8]:贾利军《市场约束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23

[9]: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 105-109

[10]:胡倩《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贸 : 19-24

[11]:洪武 :《银行不良信贷问题的研究》[J],云南财贸学报(社会科学版): 21-27

[12]:常有新:《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报 : 67-72

[13]:王冰《银行信贷项目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 45-49

[14]:余文元《大型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J],《金融理论及实践》: 52-57

[15]:黄承明《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剖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11-14

[16]:郑芳《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的新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 71-72

[17]: Michel, C., G., Dan and M., Rober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 2007

[18]: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价的新方法与其它范式》[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本。25-26

[19]Clementi A, Crescenzi P, Penna P, Rossi G, Vocca P: On the Complexity of Computing Minimum Energy Consumption Broadcast Subgraph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8: 121-131.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宏彦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

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四年生活的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化解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化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完善贷款管理制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我行有关制度规定,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不良贷款,是指以 2019 年*月* 日数据为基数的大口径逾期贷款。 第三条贷款风险化解责任人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各支行(部门)主协办客户经理、各支行(部门)负责人为支行(部门)主要责任人;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合规风险部负责人、分管行长为总行责任人,总行行长负责各类风险化解措施的督促落实工作。 第四条不良贷款形成 15 天内,经办客户经理应向借款人、担保人发送催收通知书并进行首轮商谈,形成初步风险处置方案,由支行(部门)负责人审定。 第五条不良贷款形成 30 天内,若风险未能有效化解,则应进行第二次商谈,由主协办客户经理及各支行(部门)负责人进行商谈并形成商谈纪要; 第六条不良贷款形成 45 天内,若风险仍未能有效化解,则应进行第三次商谈:

(1)个人 50(含)万元、公司 100(含)万元由主协办客户经理及各支行(部门)负责人进行商谈并形成商谈纪要; (2)个人 50 万元以上至 200(含)万元、公司 100 万元以上至 300(含)万元由各支行(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合规风险部负责人及分管行长进行商谈并形成商谈纪要; (3)个人 200 万元以上、公司 300 万元以上由各支行(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合规风险部负责人、分管行长及行长进行商谈并形成商谈纪要。若仍无法落实实质性风险化解措施的,则应及时向债务人发送律师函或诉讼告知书。 第七条不良贷款形成 60 天后,仍未有效化解,原则上应向合规风险部提交诉讼流程及资料,支行(部门)要求暂缓诉讼(执行)的,应由支行(部门)提前 7 个工作日撰写暂缓诉讼的请示上报合规风险部,同意后方可延期诉讼(执行)。 第八条支行(部门)主协办客户经理为贷款案件诉讼与执行的第一责任人,合规风险部起到指导与监督责任。 第九条贷款形成不良后,支行(部门)可通过回降盘活、平移、增加担保人、补充担保物、诉讼等方式处置。且尽量通过压缩一定的贷款金额、追加借款人的关联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联企业等)为担保人或者追加余值抵押等方式降低、缓释或分散部分贷款风险。 第十条诉讼与执行。本行的风险贷款由合规风险部负责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X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I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 (1) (一)信贷风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1) (二) 削弱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1)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因素 (2) (二)企业因素 (3) (三)银行因素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分析 (4)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4) (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4) (三)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5) (四)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5)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 (7) (六) 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8)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管理成因分析【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the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is the main obstacle for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r 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so as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of mercial banks. 【Key Words】Credit risk;Non-performing asset;Credit assets;mercial bank management;genetic analysis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 贷款风险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摘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办之初就被视为一种风险低、利润稳定的信贷产品但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实际来看该项贷款业务仍然具有诸多风险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贷款;风险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意向渐趋强烈房价不断上涨以及住房市场中存在的供给与当期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得住房按揭贷款应运而生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及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融资途径主要是依靠这种单一地产金融机制使各商业银行承受着来自于商品房开发供应链两端的风险压力而且政策、市场及借款人自身情况的变化均可能引起市场环境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面临着一定的考验从实际来看面临的风险如下 一、利润风险 1.贷款利率风险 在金融借贷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关系随着经济波动或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住房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若市场利率上升那么贷款人就会因此减少利息收入就会减少收益造成损失 2.存款利率风险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融资成本的增加但是贷款利率是根据当时的利率情况加上一定的利润制定的所以一点存款利率上升贷款人仍需按照合同约定来提供借款人资金这样利润空间就会大大减少 二、市场风险 1.通货膨胀风险 如果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就会导致购买力的下降物价上升往往会伴随着通货膨胀而来就会出现货币贬值即使借款人如约还款但是贷款人也会因此而受到损失 2.机会成本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当住房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投资的报酬率上升超过住房贷款的报酬率的时候贷款人把融资资金投入到以住房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所获得的利润就会少于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他投资中的利润从而造成收益的减少 3.房地产市场风险 个人住房贷款本质上是属于抵押性质的贷款因而抵押物的价格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开发商故意抬高房价造成房地产价格泡沫当泡沫破碎就会致使房价大幅度缩水银行的贷款风险就会随之提高另外即使开发商准确估价若自然环境政策变化等诸多影响下也会造成同样的风险损失 三、信用风险 1.借款人的违约行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因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或者实施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缺乏独立性等。 徐杰,2004年在《商业银行》发表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信贷在总体发展趋势大致合理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他觉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结构型风险,贷款对象过于集中,且侧重于中长期贷款,且票据市场不规范,高增长的票据贴现风险不断积聚。且大多银行现行网上识别机制,给了不法分子伪造难以识别的假票据,给银行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另外,2008年7月,媒体报道“雷智超特大贷款诈骗案”。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瑞北支行被骗贷金额高达8500万元,贵阳市商业银行瑞丰支行和贵阳市白云区信用联社涉案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和2000万元;2009年4月,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广电集团深陷亏损泥潭,直接牵涉至少8家银行的大额贷款安全。以上案例,都是由信贷风险管理不力而导致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的金融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在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阜阳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吕迪迪 院系:阜阳电大吕迪迪 专业:金融本科 年级:10春 学号1034001209495 日期:2012年6月15日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提纲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二、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原因 (三)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一般机理 (四)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体制性原因(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法律原因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构思 (一)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准备阶段 (二)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实施阶段 四、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一)我国在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二)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10春金本吕迪迪 内容提要:国际金融史上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际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同样存在,深入剖析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根源、探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资金来源已从国家供给制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对策 银行不良贷款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何影响?19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史上出现了多起银行经营失败的重大案例:英格兰的欧兰格银行和巴林兄弟银行、1930年11月美国最大银行美利坚合众国银行、1997年日本第10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银行。 分析世界银行的经营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原因众多,但是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导致银行经营危机的首要原因。因此,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规定,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逐步放开,2006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将取得国民待遇。今年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激烈竞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选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严重偏高,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成为金融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现状,都是因为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虽然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环境的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消化不良资产,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只有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努力才能实现。下面就对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银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公司,风险管理是行业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以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和调查法对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响信贷业务的主要因素,结合信贷业务管理理论和当前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环境,为杭州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提供一套风险管理的新思路和一套全面控制管理银行风险的衡量标准、制度和技术方法要求,旨在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太发达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策略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新协议,信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pital, and banking industry provides a sustained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company operating monetary capital, risk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H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sing the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angchun.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edit business, combines the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and provides a set of new idea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 set of measurement standards, systems and technical method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Bank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business management of H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aiming at the credit risk Rural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with underdeveloped insurance management provid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Rural commercial banks, Basel II, credit 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5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信贷质量的好坏对银行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要发展,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我国创新业务尚缺的今天,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主要以来传统的信贷业务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 马莉,2003年在《当代财经》上发表《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原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 浅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摘要]当前个人信贷业务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该项业务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对策,化解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近几年,商业银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存贷差不断缩小的现状,其信贷业务需要进行新的突破。客户数量大、资源丰富、单笔贷款金额小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客户,由于其资金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资金收益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年来个人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个人信贷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国家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是拉动个人信贷业务提升的主要原因。2009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迅猛增长,新增量达4 661. 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 2009年以来,国家发布的与汽车市场有关的政策共有9次,在政策的强劲拉动下,汽车市场增长明显。汽车金融将成为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方向,农村消费信贷将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9. 59万亿元,同比多增4. 69万亿元。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43 891. 64亿元,其中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 508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3 920亿元。个人信贷业务呈现出的快速增长态势,与中国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紧密相关,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个人信贷业务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露出来。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研究 黄世英郑佳 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根。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断扩张,相应的信用风险也显著升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助于减弱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保持其稳健运营。 现阶段,直接融资的日益普遍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总量遭受影响以至被迫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客户的分流又迫使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为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降低不良贷款以求发展(郭耀中,2012)。卓明应(2011)认为不良贷款率受到银行具体因素的影响,包括银行规模、存贷比、净利差、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模型假设 假设一:GDP 增长率作为整体经济状况的衡量指标,直接反应国内各生产部门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GDP 增长率通常对

不良贷款率产生反向影响,GDP 增长率越高,不良贷款率越低; 假设二: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通货膨胀率的公式可以看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时,通货膨胀率已成为不稳定因素,从而经济前景不明朗。 假设三:名义货币供给量具体反映了货币当局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情况。名义货币供给量充足时,企业及个人的融资难度降低,降低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概率,从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 假设四:存贷比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存贷比越大,说明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银行偏好风险,其信贷风险也越大; 假设五:资本充足率代表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通常用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对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进行抑制,以达到抵御风险的能力。 假设六: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表明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的使用比率,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预计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专业金融学 2010年6月1日

摘要 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零首付或假首付情况下的断供风险频繁发生;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普遍偏高等问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防范措施 I

Abstract The credit risk is always a banking industry, and even the entire financial industry most main risk form, is the financial organ and the Supervisory department guard and the control main object and the central content. and the credit risk brought by credit operation is always the toughest issue for commercial banks and attracts most attention. Along with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s unceasing development, specially in 2008 the American loan crisis's eruption, caus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faced with the bigger service pressure, simultaneously the credit risk also even more increased. The credit operation is the Commercial bank most main asset operation, certainly faces the most main risk is also the credit risk, whether can the very good processing credit risk, relate Commercial bank's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fit and minimize the risk, commercial bank should analyze the credit level and the repaying capability of customers on the basis of customer’s history credit data before lending money. Each commercial bank has tried to find a superior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customer’s credit level instead of traditional manual calculation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result was far from satisfaction. As it can provide commercial bank with an objective, accurat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hange the method of credit risk analysis from qualitative mode to quantitative mode, achieve rigorous control of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raise the credit decision level, the technology of data mi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favorite tool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risk analysis field. This article the reason which from credit risk'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the type and produce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makes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credit risk, and after distinguishing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credit risk, the establishment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ed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 circumvention, strengthened makes loans fund aspects and so on monitoring to propose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s specific measures, how to will melt the current risk, the guard the risk to have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future. Key word: 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precautions II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历史、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斐 (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信贷和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由此,信贷风险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显著的工作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显著,现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贷风险历史现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王斐,男,1979年7月16日,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现任河南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财务部长。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从风险管理手段变迁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历了限额管理、风险计量与分析、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以及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阶段。 1.限额管理阶段 限额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风险测量技术并不成熟,因此,风险限额是一个固定数值,该数值一般由信贷专家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通过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来设定,如“5C”法、“5P”法等1。 2.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 随着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在限额管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迈入了风险计量与分析阶段。在此阶段中,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给出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的定量值,在此基础上控制风险。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阶段 风险管理的更高阶段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管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业银行逐步建立注重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管理文化,让这种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日 1“5C”要素分析法主要集中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5P”要素分析法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 款风险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分析摘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办之初就被视为一种风险低、利润稳定的信贷产品但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实际来看该项贷款业务仍然具有诸多风险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贷款;风险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意向渐趋强烈房价不断上涨以及住房市场中存在的供给与当期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得住房按揭贷款应运而生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及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融资途径主要是依靠这种单一地产金融机制使各商业银行承受着来自于商品房开发供应链两端的风险压力而且政策、市场及借款人自身情况的变化均可能引起市场环境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面临着一定的考验从实际来看面临的风险如下 一、利润风险 1.贷款利率风险 在金融借贷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关系随着经济波动或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住房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若市场利率上升那么贷款人就会因此减少利息收入就会减少收益造成损失 2.存款利率风险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意味着融资成本的增加但是贷款利率是根据当时的利率情况加上一定的利润制定的所以一点存款利率上升贷款人仍需按照合同约定来提供借款人资金这样利润空间就会大大减少 二、市场风险 1.通货膨胀风险 如果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就会导致购买力的下降物价上升往往会伴随着通货膨胀而来就会出现货币贬值即使借款人如约还款但是贷款人也会因此而受到损失 2.机会成本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当住房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投资的报酬率上升超过住房贷款的报酬率的时候贷款人把融资资金投入到以住房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所获得的利润就会少于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其他投资中的利润从而造成收益的减少 3.房地产市场风险 个人住房贷款本质上是属于抵押性质的贷款因而抵押物的价格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开发商故意抬高房价造成房地产价格泡沫当泡沫破碎就会致使房价大幅度缩水银行的贷款风险就会随之提高另外即使开发商准确估价若自然环境政策变化等诸多影响下也会造成同样的风险损失 三、信用风险 1.借款人的违约行为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对策

目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3)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5) 三、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差异比较 (10)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4)

容摘要 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众所周知,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因为,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致使国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以解决银行和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必须坚持贷款的“三性”原则,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必须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防机制,培养健康正确的信贷文化,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心和棘手的问题。信贷业务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试图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即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而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使银行信贷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