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在翻译中应用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语域;交流能力;语用;语体XX根据交际情景选择语域的能力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表现。
对语域的正确选择首先表现在对词汇的正确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语体的正确选择上.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语域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语域,使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XX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强调传授语法规则,孤立地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忽视了语言外部**种因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忽视了语言的应用在不同情形下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其结果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或者是辞不达意,或者是由于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失败。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语言达到理想的交流的目的.因此,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知识与语域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就会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语域在指导如何运用语言,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语域学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着重探讨语域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XX一、语域语域(register)是语言学研究中较年轻的一个分支和领域,跟语用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对语域外延的认识和阐述不同,有狭义语域论和广义语域论两种。
持“狭义语域论”的语言学家多认为语域是跟职业、行话、话题等有关的语言变体.显然,他们把语域的外延仅局限于话语领域的范围,而把话语基调和话语模式排斥在语域范围之外。
而广义语域论主要由语言学派提出。
按照功能语法理论,“语域是由多种情境特征-—特别是指语篇语场、语篇方式和语篇基调——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
”所谓“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所谓“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他鲜明指出了语言的属性,即语言与环境的关系。
因此,语域研究语言的实际运用,尤其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或者说它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针对不同对象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域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量 。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语言教学
的 理论 。 目前 广 为 接 受 的 是 H a l l i d a y提 出 的语 域 理 论 ,它 也 是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的 重要 理 论 之 一 。 H a l l i d a y继 承 并 发 展
话语基调 ( 语 旨 )指参 与讲 话 者之 间 的角色关系 ,包括他们 的社会 地位 以及 说话者 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 图等 ,体 现在语篇 中就是指语言的正式程度 :如 亲密体和随便体等 ,实际是 双方关系 的
l 隧函探骊
I JIAOGAI TANL 3 -
语 域 理 论 在 外 语 教 学 尤 其 是 英 语 阅读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谭 幸
( 1 . 贵J , i 、 l 师 范大学大学外语教 学部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1 ;2 .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 学院,四川 达州 6 3 5 0 0 0 )
境 、谈话 的话题 以及参与讲话者 的整个
活动 ( 如 政 治、科技 和 家庭 事 务 等 ) ,
F i r t h也 把 语 言 环 境 作 为 研 究 的 重 点 . 提 出了 “ 典 型 语 言环 境 ” 的说 法 ,进 行 了更为具体和详细 的语境分析 ,并将 语境 概念 发 展 为 “ 语 义存 在 于语 境 ”
张德禄 、郭著章等人都对语 域进行 了深
入 细 致 的 探 讨 。 功 能语 法 的语 域 理 论 起 源于 “ 英 国 的语 境 主义 ” 。 人 类 学 家
Ma l i n o w s k i 在 3 0年代 提 出 了 “ 情 景语
语域理论视阈下的影视字幕翻译解读——以《冰雪奇缘》为例

● 影视字幕翻译
(1)字幕 翻译概 述 字 幕可分 为两种 :语 内字幕 和语 际字 幕 。通 常所 说 的字幕翻译 指的是语 际字幕 的翻译 ,即 “在保 留影视 原 声 的情 况 下 ,将 源语 译 为 目的语 叠 印在屏 幕 下方 的文 字 ”(吴蔚 ,2013)。“字幕 翻译 主要有两个作 用 ,一是提 供更 多的信 息量 ,使观众 更好地 理解剧情 ;二是有助 于 听 力或 智 力有 障 碍 的人看 懂 和理 解 电影 内容 ”(杨 洋 , 2006)。字幕翻译的出现 ,使 目的语观众 能从视觉 和听觉 上全方 位地把握 电影 的内容 ,欣 赏电影 的魅 力 ,对促进 影视文化 的跨 国交流意义重大 。 虽然影 视字幕 翻译 的重 要性 随着 现代影视 文化 的国 际化发 展而愈发 凸显 ,然 而 ,字幕 翻译研究 在国 内学术 界却一直不 受重视 。钱绍 昌早在 2000年就曾撰文 《影视 翻译—— 翻译 园地 中愈来愈 重要 的领 域》来 阐述影视 翻 译 的重要 性 ,呼 吁翻译界对 影视 翻译 研究 的重 视 。学者 路 贤凤 (2006)也 曾撰 文分析影 视翻译 的现状 ,指 出影 视 翻译研究 相对滞 后 ,并 总结 了造成 这种滞后 现状的原 因 。尽管影 视翻译研 究现状并 不乐观 ,但仍然 有一些学 者 默默耕耘 ,为影视 字幕 翻译 研究静 待花开之 日的到来 贡献 着力 量 。 目前 ,这一 领域 的优 秀研 究成 果 主要 包
语域理论视角下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

- 214 -校园英语 /翻译探究语域理论视角下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台州学院/肖珊珊【摘要】西方翻译理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这个过程中,语言学理论在现代电影翻译领域的当中开始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许多翻译工作都需要通过这项理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通过运用语言学理论内容,能够实际解决翻译当中产生的问题,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西方翻译发展理论的大趋势。
语言学理论当中语域理论具有重要地位,属于最核心的内容。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 字幕翻译 语域理论《金陵十三钗》电影于2011年贺岁档推出,是张艺谋导演的又一电影力作。
这部电影同样也是其首次执导战争史诗片,作品改编自海外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时,日本侵占南京之后,关于一位美国人约翰与教会当中女学生以及十四名秦淮河风尘女,另外还包括一个军人与伤兵的故事。
他们被均在一个尚未被日军占领的天主教堂当中,这部影片也首度邀请了好莱坞的战争特效团队与其一线影星克里斯电贝尔加盟本片,并的得到了6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外语片奖提名。
本文侧重从语域理论方面分析影片字幕翻译。
一、语域理论简述“语域”也就是指语言运用场合背景与环境的一种说法。
韩礼德指出:“语域属于语言在不同环境与背景下而能够得到区分的变体。
”语言从使用环境角度分析包括多个方面:新闻环境、公众演说、广告语言以及课堂语言环境等等。
面对不同的环境,语言使用应当遵从不同的语体。
韩礼德曾经对语域语境因素进行了变量定义与划分,其中包括:语场、语旨以及语式。
语场:是语言交际行为当中发生的事情,主要是指交谈过程中的主题部分或者是场地情景内容。
总结起来看,也就是指发生了什么。
为此,想要能够正确的理解语言当中的主题以及场景属于翻译工作当中的重点。
语旨:语言在运用过程中的主要意图以及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之间的关系。
语言运用意图本身应当具有说服性,例如商业广告等。
交际之间形成关系则包括地位与角色等等。
从语域理论角度看使用说明书翻译

特征 。在 翻译过程 中 , 译者往往秉 承不 同的翻译原则 , 加 文 的概念意义 的对等 , 而语 篇的概念意义 主要反 映在 以
之译 者主体 性与外在社会文化 因素 的影响 , 即使同一篇 下两方面 : 句子的及物性 和词 汇的选 择。
原 文经 由不通译者之手会得到不 同的结果 。 产 品说 明书 1 . 及物性 。本 文对选 取的产品说 明书 的及 物性过程 作 为一种使 用性较强 的文体 , 其 篇章结构 与语域特征较 进行 了分析 , 其 中原文 和译 文都较多用 到物质过 程和存
语境 的三 大要 素与韩 礼德 的系统 功能语 法 中的概念 意
2 . 词汇选择 。产 品使用说 明书涉及 到了产品 的性 能
义( i d e a t i o n a l f u n c i t o n ) 、 人际意义(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f u n c t i o n ) 以及特殊用 法 , 因其 形式较 为正式 , 不 可避 免 的会 采用 和语篇意义 ( t e x t u a l f u n c t i o n ) 相一致 , 即由语场 、 语式 和语 诸 多专业性 词汇进行 描述 , 而在 汉语说 明书 中 , 常常保 旨这 三大要 素决 定 的语 篇形 式可 以反 映出相应 的概念 留英语专业词 汇的缩写形式 , 例 如“ U S B接 口” 、 “ MP 3 播 意义 、 人 际意义 和语 篇意 义 。因此 , 译者 在 翻译 的过 程 放器 ” 、 “ u 盘” 等。“ U S B ” 是“ u n i v e s r a l s e r i a l b u s ” 的缩 写 ,
中, 应 从原 文 的语 篇特 点 出发 , 预 测原文 产生 的情景语 此术语 的缩 写词 对汉语 使用者也较 为熟悉 , 如 若直译 应 着韩礼 德系统功能语法 中的概念 意义 。 语
语域理论-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摘要: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语域理论体现了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关系。
它力图研究和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以帮助语言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
本文在梳理语域理论的形成、模式、发展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域理论交际应用语域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
目前语域一词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常用术语之一。
但是在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它的含义是有差别的。
普通语言学里的语域主要针对词汇而言。
在社会语言学里,语域指“根据使用目的而形成的语言变体”(Hudson,1996:45)。
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此基础上对语域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语域理论。
一、对语域理论的认识1.语域理论的形成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
弗思(John Rupert Firth)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这个术语,他将情景语境因素归纳为参与者的有关特征、相关事物及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
韩礼德从弗思的“情境语境”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r egisters)这个术语。
将语域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
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2.语域理论的模式韩礼德认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一个统一层面的两种表现形式。
文化语境是潜在的抽象的;情景语境是具体的,直接与语言发生关系,是语言活动以语篇生成的直接环境。
1019语域与翻译

• 小结:从改译可看出,翻译旅游宣传资料 小结:从改译可看出, 要考虑交际意图, 时,要考虑交际意图,即原作者的目的及 读者的认知,也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心 读者的认知, 理和审美情趣,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理和审美情趣,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Mode and Translation
• 由于话语方式或语式的变化,可产生不同 由于话语方式或语式的变化, 的正式程度,以及不同的口气和态度。 的正式程度,以及不同的口气和态度。这 些语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交际意义的不 同选择上。 同选择上。
Register and Translation
• Peter Newmark认为语域理论在“分析文本、翻译批评 认为语域理论在“ 认为语域理论在 分析文本、 及译者培训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及译者培训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 根据语域理论,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关系不仅是形式上的, 根据语域理论,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关系不仅是形式上的, 即词汇、语法上的对等,也不只是意义( 即词汇、语法上的对等,也不只是意义(通常是概念意 的对等,而是所有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 概念意义、 义)的对等,而是所有意义 概念意义 人际意义、 语篇意义——的对等,即原语和目标语的语篇在功能上 的对等, 语篇意义 的对等 的对等。 的对等。 • 作为译者,必须对语场、语式和语旨加以认识和把握, 作为译者,必须对语场、语式和语旨加以认识和把握, 才能保证语言在具体使用中与其使用场合、交际目的、 才能保证语言在具体使用中与其使用场合、交际目的、 交际对象之间保持一致、协调的关系, 交际对象之间保持一致、协调的关系,才能保证信息传 递的准确。译者必须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 递的准确。译者必须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能 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 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使两种语言的 语篇能在同一情景语境中起相同的作用。 语篇能在同一情景语境中起相同的作用。
从“语域”理论角度评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艺术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哈桑 后来用 “ 交际事 件” ( c o m mu n i c a t i v e e v e n t ) 来等 同
于f i Z窖 H e l d 。 囊, f H _ a 2) l l ( i d I J a y& H a s a n . 2 0 0 1 ) “ 语 场” 、 “ 语 旨” 和
德( H a l l i d a y ) 将 文 化语 境 和 情 景 语 境 这 两 个 概 念 同语 其 明显 。 元春虽是晚辈 , 但其贵为皇妃 , 因此 , 贾母 、 贾 言 系 统 联 系起 来 1 9 8 5年 韩 礼 德 构 建 了 一 个 较 为 完 政 夫 妇 等 人 在 问 安 时 . 对 其 无 不 毕恭 毕敬 曹 雪芹 在
整 的“ 语域 ” 理论框 架 , 将“ 语域 ” 理论 概括为语场 、 语 写 这 章 时 . 用 词极 其 考 究
旨和 语 式 三 个 层 次 .依 次 分 别 指 语 言 活 动操 作 的领 域、 交 际场 合 中关 系 的作 用 和 交 际 的 方 式 。“ 语 式” 的
以下 是 几 例 原 文 词语 及 相 应 的译 文 分 析 :
际 及 语 篇 意义 . 同 时兼 顾 了语 言 内部 的纯 语 言 与 语 言
的社 会 意 义 与 功 能 。 因此 , 本文从“ 语域 ” 理论出发. 赏 析《 红楼梦》 中人 物 对 话 艺 术 , 并 把 汉 语 原 文 与 杨 宪 益
夫 妇 的英 译 版 本 A D r e a m o f R e d M a n s i 0 n s中 相 应 的
门 .鸠 群鸦 属
( o u r l f o c k o f e o m m o n p i g e o n s a n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运用语言学理论来
解决翻译问题。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本
身所具备的功能和特点被应用在许多领域。根据语域理论,韩礼德
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使译文再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表现
原文赖以产生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使译文和原文的语域特征达成
一致。本文采用奈达的”功能等值”作为翻译的评判标准,结合具
体的翻译实践,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语域因素。
关键词:语域理论;对等;翻译
一、引言
翻译的目的在于复制出原文的含义,使其准确。原文的含义必须
完整无误的传达出来,让目的语的读者容易明白。文法上必须准确,
风格和语域相符--对于什么会吸引读者,这不是由翻译人员所决定
的。为所针对的读者写作是原作者的责任,而翻译的工作在于保持
和原作相同的风格和格调。
为了实现上面所说的翻译目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即从语域理
论的角度出发,来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二、语域理论的起源于发展
语域理论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一个重要内
容。该学派在研究语言时特别重视语言发生的环境语境的作用,认
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
释。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
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
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概念。
韩礼德等人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项
(variable),即: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
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括语言发生的环境,谈话的话题,以及
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根据话题可分为不同学科、领域、行业的
语域;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包括修辞方式,可分为书面
语体和口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
的角色关系,包括它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
的意图等。这三个变项共同构成语域,具有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
语篇意义和语言特征的功能。这三个变项决定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
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交际意义(interpersonal),
和语篇意义(textual)。其中任何一个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个意义
的变化。
三、 语域与翻译
翻译的中心目的无疑是为了建立原文本与目的文本的对应。对应
的本质通常被称为”忠诚”或”忠实”,更多的被称为”等值”
或”对等”。”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
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1、等值翻译
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奈达(e.a. nida)对翻译等值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
翻译主要是指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
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
出了形式等值(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两个概念。前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强调语言信息本身,
因而能够体现”原语形式特征机械地得以复制的接受语译文的质
量”。后者则体现另一种译文质量,即”原文信息在接受语中得以
传递,以至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旨
在实现翻译表达的可接受性和自然性。这就是其著名的”等效”翻
译理论。此后为了突出翻译的交际功能并且避免误解,奈达又用功
能等值(functional equivalence)概念取代动态等值的提法,可
见,奈达对翻译等值概念的探讨不是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而是
更注意对翻译中语用和交际等因素的考虑。他把翻译置入了语言文
化转换、交融的大框架,给人们开辟了认识翻译的广阔途径。从理
论上、方法上实现了翻译的新的突破,奠定了译学建构与发展的基
础。
2、 翻译与语域
根据语域理论,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关系不只是形式上,即词汇、
语法上的对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意义上的对等;从意义上讲,也不
只是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对等,而是所有三种意义--概
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对等,即原语和目的语的语篇在
功能上的对等。当然有时在翻译中要在所有三种意义上都取得对等
的效果,由于语言本身或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是很难的,或者是不
可能的,这样译者就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语篇的情景语境选择一
种或两种意义作为追求对等的主要对象进行翻译。
四、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
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下面来看个例子:
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v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
m above the sea level.
我们可以从”after...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
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
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
与之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
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
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 towers 1,296 m above se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可以译为:”一
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1296米的衡山之巅祝融峰”。而不
是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
的最高峰,有1296米”。
五、结论
也许以上几个例子并不足以说明语域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
全部作用,而且这一理论的作用有待开发。但是语域理论在翻译中
对原文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原文与译文在语
域上的对等,在翻译中运用语域理论,无疑有利于我们理解原文的
语言特征,正确地在译文中表达原文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mold,
1978.
[2]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现代外语》,1987年第4期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卫岭,”语域分析:理论与实践”,《山东外语教学》,2004
年第2期
[5]金娅黎,《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2004年4月
[6]”经典影片经典语”,《英语沙龙》,2003年第11 期
[7]刘艳,《从语域的角度看翻译的对等》,天津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2002年2 月
作者简介:赵一飞(1982-),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黑龙江东方学院公共外语教研
部英语教师,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