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美国人担心自由贸易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

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

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环境质量与收入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丰富了对EKC的理论解释。

1.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

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种途径影响环境质量:(1)规模效应。

经济增长从两方面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产出也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

(2)技术效应。

高收入水平与更好的环保技术、高效率技术紧密相联。

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研发支出上升,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他不变时,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削弱生产对自然与环境的影响;二是清洁技术不断开发和取代肮脏技术,并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对此提出了一个环境Kuznets曲线的假设[1]。

该假设试图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是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他们采用跨国数据说明了EKC的存在,即最初环境恶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达到一个转折点后,将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

并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以下几点:当人们越富有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高;人们越富有,越有能力降低环境恶化程度;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向低污染型生产转化;经济增长有利于加速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技术的进步。

Beckerman甚至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环境恶化程度的下降可以由经济增长来解决。

”国外学者对这项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认为存在EKC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通过拟合二次多项式或三次多项式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再来计算出拐点而进行的;另一种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的。

但是,前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受到了许多严厉的批评。

批评者们认为,只有使用单一国家数据才能判别不同污染的真实EKC是否存在。

截面数据仅仅能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所具有的负向关系,它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呈正向关系的,因而,它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关系。

这一结论同样也适用于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

因为,采用截面数据等于暗含了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发展路径,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ListGallet就曾用美国1929~1994年的数据对不同州的EKC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同州的转折点并不相同,即美国各州的污染路径是不一致的,从而也印证了上面的结论。

至于第二种方法,目前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结论也并不相同。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姓名:项吉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国涓200712013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煤燃烧,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能源政策控制煤炭中C02的排放对我国有效抑制碳排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正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构成中约占76%,是世界平均值的2.53倍,是美国的3.30倍,日本的4.30倍,德国的2.53倍,英国的2.35倍,法国的7.58倍,意大利的7.73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第一代的煤烟型污染。

o据统计在20实际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GDP每增长l%,煤炭消费即相应增长约0.85%。

多年来,中国己经形成了以煤为主,多能互补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由于煤价过低、商品煤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煤炭生产和利用效率很低,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因而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0,6、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o,使得工业和入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些地区和城市还产生了酸雨并呈发展趋势。

图3.3我国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图3.3是我国1996年和2003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我们看到,与1996年相比,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比例有所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上升,过去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煤炭消费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优势。

表3.2对中国和美国2002年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费最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

2002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19。

爱享文献_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_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爱享文献_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_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安虎森王雷雷吴浩波摘要本文根据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检验建立面板空间误差模型,分别以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表明:“倒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确实存在,而且还验证单位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产生量)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高而下降;四种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意味着各地区的节能降耗减排政策不能孤立地实施,应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同时实施,这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协调;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境改善,要么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量,要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面板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自相关性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4)09-0001-08作者简介安虎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天津300071;王雷雷、吴浩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天津300071一、引言Grossman和Krueger(1991)发现,二氧化硫和烟尘两种污染物会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即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于1995提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Hypothe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质量会恶化,但是经过一个临界值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反而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污染排放物不断增加。

以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例(表1),200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968.7万吨,而到2012年该数值增加到4129.6万吨,增幅为4%。

倒u型曲线解释

倒u型曲线解释

倒u型曲线解释
倒U型曲线,也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

该曲线显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趋于不平等。

随后,在经历一段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后,当经济达到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

库兹涅茨在说明这一倒U字形时,设想了一个将收入分配部门划分为农业、非农业两个部门的模型。

在此情况下,各部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可以由如下三个因素的变化来说明:
1. 农业部门内部的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

2. 非农业部门内部的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

3. 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总的来说,库兹涅茨曲线是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然而,它并不能解释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情况,因为实际情况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文化、历史等。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

1月(上)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杜梦程远王敏宇张方卉王怡雯(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摘要: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20002016年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基于环境库兹曲线理论定量探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近年来开展的创森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应当继续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驾齐驱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一、引言现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倍受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争议热点。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 Kueger 和Shafik and Bandyopadhyay 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定量描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广泛的应用中不断丰富理论内容。

2016年,芜湖市启动创森活动,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城市竞争力不断升级。

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建立模型研究芜湖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演进轨迹,从而为该市未来的环境政策实施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用于度量环境质量的指标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污染集中度,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开采量。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规律性以及获取的连续性,本文从污染物排放量类别下选取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项存量指标来表征环境质量状况,同时用人均GDP 这一指标来衡量芜湖市同期经济发展水平,时间跨度为20002016年。

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2.模型构建最初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生态环境的质量会先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剧恶化,当经济水平一定后,环境质量会随其继续增长而得到改善,整体呈现出倒U 型的变化趋势。

本文采用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如下:y t =0+1x t +2x 2t +3x 3t +t其中,设定y 代表环境指标,自变量x 表示芜湖市人均GDP ,t 表示不同年度,0为常数项,1、2、3为待定参数,t 为随机扰动项。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概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概述
表1环境和经济关系以往研究概括table1summaryofpreviousstudi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ironmentandeconomy研究者研究范围研究时期方法关系型式holtzeakin和selden1995friedl和getzner2003130个国家19511986ekc假说单调上升曲线澳大利亚19601999ekc假说n形曲线galeotti和lanza2005108个国家19711995ekc假说倒u形曲线richmond和kaufman200636个国家19731997ekc假说不相关ang2007halicioglu2009apergis和payne2009ang2009jalil和mahmud2009法国19602000ardl界限试验ekcvecm倒u形曲线土耳其19602005ardl界限试验vecmco2与收入互为因果6个美洲国家19712004ekc组vecm倒u形曲线中国19532006ardl界限试验其他中国19752005ardl界限试验ekcvecm收入引起co2变化倒u形曲线lean和smyth20105个东盟国家19802006ekc组vecm倒u形曲线注
中图 分 类 号 : X1 9 6 ; X 8 2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8 3 ( 2 O l 3 ) O 6 — nv i r o n me n t a l Ku z ne t s Cur v e Hy po t he s i s
n a l l y, i t wa s n o t e d t h a t u n d e r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c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s h o u l d s t u d y t h e c l e a n t e c h n o l o g y, p o l l —

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认识

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认识

G1775H
和 8%&//’*" *"9 ,%-(:(% GF22IJ 利 用 各 国截面数据考查空气和水污染物与人均 收入之间关系时# 发现倒 4 关系对于
;K5 和 城 市 的 烟 雾 都 是 成 立 的 & L-M*/ G177NJ 验 证 了 在 OPQ’0PQ’BPR ’SPQ’ 铅 ’ 0T0/ ’ 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与经济发展
1233 年 # 库 兹 涅 茨 在 其 对 收 入 差 距
的研究中发现人均收入的差异随着经济 增长表现出先逐渐加大 ’ 后逐渐缩小的 规 律 # 这 两 个 变 量 之 间 的 ( 倒 4) 关 系 称 为 库 兹 涅 茨 曲 线 & 56 世 纪 76 *"9 ,%-(:(% 和 ;<=>?@ ="A B="9C&D=A<C=C 根 据 经 验 数 据 总 结 提 出 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 E 型 环 境 库 兹 涅 茨 曲 线 假 设 ! 如 图 F"& 很 多
不失代表性 ! 假设存在着三个国家
’ ’( ’) ! 其政 府 权 力 和 市 场 力 量 运 用 的
得 体 程 度 是 不 同 的 !’ 采 取 的 措 施 最 为 得体 !) 最差 " 如果政府的政策和市场力 量运用地更加得体 ! 就可以更大程度地 降低污染 & 图 *$" 再假设 ! 政策和市场力 量运用越为得体的国家 ! 人均收入或产 量 也 越 高 ! 即 &+,&-,&. & 这 也 是 比 较 合 理的一种假设 $" 此时 ! 将三个国家的收
失灵与市场失灵 " 经济发展过程中 ! 污染物的大量排 放造成了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等问题% 既然不能使用单纯以收入来解释环境污 染问题的库兹涅茨曲线 ! 则有必要进一 步探究环境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 % 人们 可以很直观地想到 !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环境友好技术 % 但 是 ! 如果深究下去 ! 为什么会缺乏刺激替 代技术生成的机制呢 ) 污染物的过量排放 ! 实际上是外部 效应的体现 % 而关于外部性存在的根源 ! 经济学界已有了很多的研究 % 科斯认为 产权界定不清晰是导致外部性的根源% 此后的经济学家倾向于把 * 公共财富 + 的 存在看作是 产 生 外 部 性 的 根 本 原 因 !例 如英国学者哈丁提出了著名的 , 公地的 悲剧 - /01+2345 67 893 )6::6;<= 命 题 ! 就 是把外部性归结为公地的存在 % 不论如 何解释 ! 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在于私人利 益与公共利益 ’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以 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着矛 盾 ! 然而市场不能自动调节这些矛盾 ! 政 府的政策和管理有时又带来进一步的市 场扭曲 % 因此 ! 可以把长期以来环境质量 下降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 . 一是市场失 灵 ! 二是政府失灵 % 因此 !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解决资源 ’ 环境与贫困问题的政策与市场激励措 施 ! 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 ’ 现代 化 ! 又不至于重走西方发达国家 / 先污染 后治理 0 的老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简介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

在1991年,美国环境学家Grossman和Krueger 首次将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它假定一个国家的污染水平会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污染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Grossman和Krueger通过研究发现SO2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如果用纵轴表示污染水平(污染物排放量等),横轴表示经济增长(GDP、GNP或人均GDP、人均GNP等),可得到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散点曲线呈“倒U型”,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简称EKC)。

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比较早,主要研究文献有:1992年Bandyopadhyay和Shafik运用EKC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Lucas(1996)验证了BO2、NO2等与经济发展也符合EKC假说。

Panayoutou(1997)运用了3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政策和制度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由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退化,而且能够减轻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Dasguptaetal(2002)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能使经济增长的每个时期污染排放水平都低于没有规制时的排放水平,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变得比较平坦。

除此之外,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EKC假说,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倒U”顶点出现的时机不同。

国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文献有:范金(2002)采用中国81个大中城市1995-1997年度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等的面板数据对EKC进行研究,发现除了氮氧化物浓度之外,其余污染物与国民收入水平存在“倒U”关系;包群、彭水军(2006)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6—2000的环境指标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特征。

张红凤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严格且系统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改变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形状和拐点位置。

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方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差别也较大,很难建立统一的模型来描述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应当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域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

1.1.2 EKC模型国际上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所产生的计量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模型,另一类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EKC模型该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简化计量模型:E t =β+β1Yt+β2Yt2+μt(1)式中:Et为某国家或地区在时刻t受到的环境压力,常用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等表示;β0是国家和地区特征相关参数;Yt是该国家或地区在t时刻的经济产出,一般以GDP或人均GDP表示;β1、β2分别为参数。

若β2<0,β1>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2>0,β1<0则为“正U”型曲线,通过对上式一阶求导可得到环境质量转折点Y=-β1/(2β2)。

1995年,Grossman和Krueger又将该模型进一步拓展成三次函数型:E t =β+β1Yt+β2Yt2+β3Yt3+μt(2)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EKC模型这类模型主要由Bandyopadhyay和Shafik(1992)提出,主要是将二次、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并加入GDP以外的环境影响因素。

基本表达式为:lnEit =β+β1lnYit+β2(lnYit)2+β3(lnYit)3+Xit+μit(3)一般使用Hausman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用模型。

式中Xit 表示影响第i国家或地区环境质量的其他变量构成的向量,一般包括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等变量。

其中结构效应一般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或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技术进步效应一般采用人均资本存量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出口依存度或FDI依存度来研究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3.1 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图1 1999-2009年间昆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1999-2009年间昆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4种污染物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999-2006年间波动上升,2006以后呈下降趋势。

3.2 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本文采用的模型是E t =β+β1Yt+β2Yt2+β3Yt3+μt式中,:Et为昆明市在时刻t受到的环境压力,本文中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表示;β是昆明市特征相关参数;Yt 是昆明市在t时刻的经济产出,本文以人均GDP表示;β1、β2分别为参数。

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本文利用上述模型,分别对昆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E1)、工业SO2排放量(E2)、工业烟尘排放量(E3)和工业粉尘排放量(E4)的EKC进行估计,样本数据区间为1999-2009年,资料来源为1999-2009各年的《昆明统计年鉴》,估计结果如下:表1 昆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表环境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R20.87 0.89 0.83 0.9 常数项55718.34 11688.06 344206.2 531029.3β1-7.107800 0.884817 -47.76024 -74.06725β20.000324 0.000395 0.002233 0.003406β3-4.84E-09 -1.15E-08 -3.40E-08 -5.09E-08 F值15.24 18.23 11.27 22.13DW 1.8 1.67 1.89 2.01 由表1得,所有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拟合度R2的值均大于0.7。

其中,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拟合度为0.9,说明所采用的回归模型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各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散点图见图2-5。

从图中可以得出:4种污染物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999-2006年间波动上升,2006以后呈下降趋势。

图2 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3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4 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5 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对工业废水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1=55718.34-7.107800Yi+0.000324Yi2-4.84E–09Yi3(4.26)(-3.49)(3.18)(-2.95)根据模型判定标准之一: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2=11688.06+0.884817Yi+0.000395Yi2-1.15E–08Yi3(0.095)(0.046)(0.41)(-0.75)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呈现“倒U”型曲线、“正U”型曲线、线性下降、“正N”型、“倒N”型中的任何一种。

对工业烟尘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3=344206.2-47.76024Yi+0.002233Yi2-3.40E–08Yi3(4.14) (-3.69) (3.45) (-3.26)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烟尘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对工业粉尘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4=531029.3-74.06725Yi+0.003406Yi2-5.09E–08Yi3(5.61) (-5.03) (4.62) (-4.29)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粉尘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1]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9):81-90[2]范金.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10.[3]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 48-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